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伐明-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奈何河南巡抚张我续,道台王景心怀不轨,在孟津设伏,斩杀我等兄弟多人,兄弟我万般无奈之下,走山西,入延绥,回到了榆林老家,只好落草为寇,十年过后,当年一起落草的二十多位兄弟,如今却只有一半了。”2

    中年汉子心中悲苦,正要接着往下说,只见一个罕见的壮汉上前一步,双眼含泪,高声叫道:“哥哥不用多说了,大伙既然让哥哥当了头领,我杨四宝这条命就卖给了哥哥,刀山火海,万死不悔,一切都由哥哥做主。”

    中年汉子心中有些欣慰,摘下腰间的水囊,狠狠的喝了一口凉水,高声叫道:“如今这世道,粮食银两都在大户人家手中,方圆百里之内,只有董家堡最富。”

    “董家老爷是万历二十六年的进士,听说已经是四品京官,这些年来,董家横暴乡里,田土已经不下万亩,白银不下万两,我等都是亡命之人,本就贱命一条,今日夜间,就去董家堡抢一票,如果成了,就能多享受几天荣华富贵,如果败了,也不过一死而已。”

    就在下山虎高声说话之际,刘宣心中仿佛惊涛骇浪一般。

    “看这些人的穿戴说话,不像是演戏,更不像是绑架,哪怕是解放前的一些穷人的照片,其穿戴也远远好于这些饥民,况且这些饥民面黄肌瘦,看起来还有夜盲症,也不像是生活在现代文明社会的百姓。”

    “听那领头的大汉说话,现在距离萨尔浒之战已经过去十年,应该是崇祯元年,从气候上来看,已经进入秋季。”

    “从崇祯元年开始,白水县饥民王二率先举事,杀死知县张耀斗,拉开了明末农民军起义的大幕,府谷王嘉胤,王自用,安塞高迎祥,清涧王左挂,汉南王大梁,清涧点灯子,延西神一魁,神一元兄弟都纷纷起事,明末的江山开始大乱。”

    就在刘宣仔细思考之际,众人听了下山虎的话,脸上也升起几分病态的红晕。

    其中一位面黄肌瘦的老人,颌下还留着一尺多长的花白长须,看了看赤条条的刘宣一眼,伸手一指,开口说道:“头领哥哥,这个小子白白嫩嫩,手脚无茧,一看就知道出自富贵人家。”

    “大伙儿饥饿多日,早已经手脚无力,不如将这小子刮骨割肉,食一顿饱饭,然后再去董家堡。”

    中年汉子下山虎听了这话,脸上露出几分铁青之色,看起来非常排斥吃人肉,但是看了看手下的众人,尤其是面黄肌肉的七八位,眼中皆露出几分绿光,看起来是饿的狠了。

    而自己的十来位心腹兄弟,虽然还吃不饱饭,但是也不至于饿死,看起来也有些排斥吃人肉,其中的几位兄弟,还露出几分不忍之色。

    下山虎心中转了几转,心里想道:“那小子只是顺便碰到的肉票,不明不白的出现在这破庙里,就连衣服也没有穿一件,看来是不知道哪里的富家公子,被绿林朋友劫了道,扔在这间破庙里,被几位兄弟绑在棍子上。”

    “这小子只是外人,与我们非亲非故,何苦为了这点小事,违逆众多兄弟的意思。”

    “况且这世道看起来越来越艰难,粮食越来越难以寻觅,为了活命,只怕自己都要吃人肉了,谁又能出淤泥而不染,何苦故作高尚,引来兄弟们的埋怨。”

    下山虎想到这里,狠了狠心,点了点头,开口说道:“就依众兄弟的意思,弟兄们打些水来,将这小子冲洗干净,吃了这两脚羊,再去董家堡。”

    下山虎等人的谈话,刘宣一字不落的听在耳中,当听到下山虎要将自己当做两脚羊时,刘宣差一点吓的屎尿齐流。

    在古代,两脚羊是一种极端血腥残暴的事情,就是指被当做食物的人,其中老瘦男子叫做‘饶把火’,妇女少艾者名叫不羡羊,小儿孩童名叫合骨烂,这样的惨剧,只有在民不聊生之时,才会经常出现。

    听到自己就要被当做两脚羊,刘宣双腿不住的发抖,终于不敢装晕,大声高呼道:“大王饶命,大王饶命,看在同乡故里的份上,救一救小弟这个落难之人吧。”

    注释1:“国家自庚戌以来,北击胡,东挂倭,西灭啠掀讲ィ谀瓴晃乓缘廖嘁病<浼磋豕氖蔽牛晕绞笄圆蛔懵牵恢刂龇且猿率ず酰亢褐龇且哉沤呛酰刻浦龇且曰瞥埠酰刻煲运悼浠弦员┝睬渲冢说林善鹨病!樾廴绯率ぃ瞥仓鳎强梢酝怠⑹躅浚似淙俗钭阄牵窃诿硖弥希痹び幸月拗录菰χ病!

    这一段话出自安州知州张遂的《兴除议》,可见在万历末年,张遂就察觉到了不安,感觉到了民变在即。

    注释2:流贼之祸,起于万历己未(四十七年,一六一九年)。辽东四路进兵,三路大溃,于是杜松、王宣、赵梦麟部下之卒相率西逃。其时河南抚臣张我续、道臣王景邀击之于孟津,斩首二十余级,飞捷上闻。于是不入潼关,而走山西以至延绥,不敢归伍而落草。庙堂之上,初因辽事孔棘,精神全注东方,将谓陕西一偶(隅)不足深虑。不期调援不止,逃溃转多。饥馑荐臻,胁从弥众。星星之火,至今十九年。

    这一段话出自杨嗣昌:《杨文弱先生集》卷一○。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二章白须羊

    刘宣奋力高呼,声音急切响亮,带着几分哀鸣之声,在嘈杂的破庙里也传得很远。

    下山虎斜眼看了看刘宣,尤其是盯着刘宣的光头看了看,开口说道:“看你白白胖胖,手脚没有老茧,想必是出自富贵人家,头上没有头发,莫非是出家的和尚。”

    听到下山虎这句话,刘宣心中顿时松了一口气。

    “下山虎开口接话,就说明他对自己有些兴趣,自己的小命就有了一丝保障,最怕的是下山虎一言不发,就将自己宰杀吃肉,那就无可奈何了,虽然刚刚逃离苦海,又进入了狼窝,总也能捡了一条性命,最差也能多活一时半刻。”

    刘宣心中转了几圈,开口说道:“头领大王,小的榆林人士,本是商贾之家,家中也有些余财,曾经读了几年书,奈何被镇守太监逼迫,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

    “小人本打算到富平县投靠亲友,没想到余财被饥民抢掠,只好遁入空门,出家为僧,还没有剃度,又遭了一回抢劫,就连身上的衣服,也被剥的干干净净。”

    下山虎听到这里,见刘宣的经历如此曲折,不免哈哈大笑了几声,开口说道:“如今这个世道,到处都是饥民,何处没有贪官污吏,天下没有一处净土,你虽然连遭三次抢掠,也不足为奇。”

    下山虎见刘宣的话虽然离奇,但是没有破绽,心中就有几分信服,况且刘宣的口音也与自己有**分接近,心中更信了七八成。

    下山虎行事向来有些底线,不到危急关头,从不肯加害人命,再加上他出身榆林,距离这里也就三四百里,也顾惜一些乡土之情,况且他心中也反感吃人,正打算借着这个借口,将刘宣放开。

    只见那位长着花白长须的老人开口说道:“头领哥哥,如今这世道,只有你死我活,那里还能顾忌同乡之情。”

    “我们如果不能饱食,就没有力气去董家堡,破不开董家堡,大家都没有活路,只好饿死荒野,更可况这小子来历不明,未必不是官府派来的探子。”

    刘宣见这家伙喋喋不休,一定要将自己薄皮抽筋,煮熟食用,心中愤恨不已,尽管他知道这些饥民终日挨饿,常年累月不能吃饱,不到万不得已之时,谁也不想吞食同类。

    尽管刘宣也非常同情这些挨饿的饥民,但是刘宣却不能对他们有半分软弱,因为自己想要活着,就需要他们继续饥饿下去。

    刘宣见下山虎脸上有些犹豫,心中顿时大急,开口叫道:“大王明鉴,小人绝不是官军密探,为了聊表心意,愿意交纳投名状,为大王效力。”1

    古代绿林山贼入伙,除了知根知底之人外,外人想要入伙,都需要交纳投名状,所谓投名状,就是交纳一份契约,表示自愿入伙,除了接受招安外,就只能沦为强盗。

    一些强大的盗匪,为了表示不受招安,决心与官军为敌,所立的规矩更是残酷,他们的投名状就是下山斩杀一位山寨的仇人,将头带来,仿佛梁山好汉一般。

    描写梁山好汉的《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作者施耐庵还做过张士诚的谋士,书中所描写的市井人物也与明初相似,现在虽然已经到了明末,市风大变,但是总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白须老人见下山虎心中犹豫,也不愿多生枝节,居然抢过同伴的一柄腰刀,向刘宣走来,显然打算将刘宣斩杀。

    刘宣见情况已经危机万分,情急之下只好开口说道:“头领大王,小人身强体壮,哪怕是成为盗贼,也远远好过他们几人,求大王饶一条小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刘宣之所以这样说,也是有原因的,经过刘宣仔细观察,从口音,穿戴,分食高粱饼子来看,下山虎这伙盗匪应该是分成两伙人。

    其中一伙应该是下山虎的亲信,他们穿戴整齐,身体比较强壮,身上佩戴的兵器也比较精良,从下山虎谈话中看,应该是下山虎从官军中带出来的逃兵。

    剩下的七八位饥民面黄肌瘦,双眼放出一道道绿光,从口音来看,应该是附近的百姓,因为没有粮食,只好沦为强盗,这一伙人,几乎没有一件完好的衣服,手中只有一柄半新不旧的腰刀,最想要将刘宣斩杀食用的也是这一伙饥民。

    听了刘宣的讲话,白须老人加快了脚步,向刘宣走来,一定要将刘宣杀死吃肉。

    就在白须老人距离刘宣不到五步之时,下山虎一挥双手,开口说道:“且慢动手。”

    白须老人充耳不闻,假装没有听见,显然想要造成事实,逼下山虎同意。

    下山虎眉头一皱,眼中闪过一丝厌恶,迅速将身上的弓箭摘下,随手射出一箭,这一箭异常精准,直接射在白须老人的脚边三寸之处。

    白须老人心中一寒,知道下山虎动了真怒,再也不敢多做主张,只好站在原地,不敢随意行动。

    下山虎哈哈大笑了几声,开口说道:“如今这世道,饥民遍地,商旅绝迹,连强盗都没有饭吃,投名状也没有半分用处,你既然决定入伙为匪,我就做主招你入伙。”

    “不过白须羊等人也是我的兄弟,他们一定要将你当做两脚羊食用,我也不好违逆他们的心愿。”

    “如今你也算是入伙,那么按照绿林规矩,我就给你一个机会,能不能活命,就看你的本事大小了。”

    一般来说,落草为寇的强盗,为了避免牵累亲族,都会起一个匪号,比如下山虎本命就叫做张虎成,是榆林镇的把总,白须老者看来就叫做白须羊。

    下山虎疾走几步,来到刘宣面前,拔出腰中宝剑,轻轻一斩,就将捆绑刘宣的绳索斩断。

    下山虎一指刘宣与白须老者,开口说道:“你二人一人想要活命,一人要食用两脚羊,按照绿林的规矩,当然是强者为胜,你二人各施手段,谁能活下来,都算自己的本事。”

    白须羊心中一动,看向刘宣的目光中也带有几分畏惧,毕竟刘宣身高马大,身高一米八五,在这个缺乏营养的明末时代,也算是少有的巨人了。

    刘宣被长时间绑在木棍上面,早已经手脚发麻,刚刚被下山虎松绑,就活动了一下筋骨,缓解了一下麻木的四肢。

    刘宣拱了拱手,开口说道:“头领哥哥,既然各凭本事,公平对决,小人祈求哥哥赐下一件兵刃。”

    下山虎不耐烦的嘟了嘟嘴说道:“每一件兵器都是众兄弟吃饭的家伙,哪能轻易借给你,如有损伤,你也赔不起,况且世间哪有那么多公平,你能有一个活命的机会已经非常不容易,男子汉大丈夫,那来的这么多啰嗦。”

    刘宣心中格外的感激下山虎,对于下山虎的难处,也非常理解,下山虎没有粮食,决定夜袭董家堡,就需要白须羊等本地人引路帮忙,而白须羊等人一定要将刘宣当做两脚羊食用,也让下山虎心中厌恶。

    按照绿林规矩,一伙人中如果有矛盾,可以公开决斗,生死各安天命,下山虎利用这个规矩,给了刘宣一个挣扎活命的机会。

    刘宣上一世从小流落江湖,砍人打架也都是家常便饭,手中虽然没有人命,但是也经常见血,心中并没有几分害怕。

    后来虽然渐渐发迹,不再轻易动手,但是却经常锻炼身体,论起生死搏斗的本领,虽然可能比不上下山虎等勇士,但是也自付有几分手段,远比刚刚入伙的白须羊厉害。

    刘宣虽然四肢还有些发麻,但却知道已经到了危机关头,单脚一挑,将捆绑自己的木棒挑起抓到手中。

    这截木棒碗口粗细,七尺多长,枝干粗糙,连树皮也没有剥干净,一看就是折断不久,没有晒干的新木。

    这根木棒重量不轻,大约有二十四五斤,如果在战阵之上,除了少有的猛将兄,很少有人能够使用这样的重兵器,刘宣心中一动,知道自己手脚麻木酸软,也不能长时间挥舞木棒,只能速战速决。

    白须羊见刘宣手中没有兵刃,心中也加了几分胆色,他嘴里狠狠地吞下几口唾沫,紧紧地握住手中腰刀,一言不发的向刘宣猛冲过来。

    白须羊距离刘宣不过五步,大约7。5米,本来就距离极短,加上他奋起余力,速度也就极快,几乎在眨眼之间,就来到刘宣眼前。

    白须羊大声哀嚎一声,奋力跳起,举刀向刘宣当头劈来,这一声哀嚎,带着白须羊本人的哀痛,也带着陕北百万饥民心中的酸楚与无奈。

    刘宣上一世虽然流落江湖,但是并不是无恶不作的王八蛋,在刘宣心中,也有着朴素的善恶是非观。

    刘宣年少时混入江湖,本是为了生存,后来混出名头,尤其是读书之后,也想早日洗白,可惜刘宣后台候副市长落马,刘宣只好亡命天涯。

    听到白须羊这一声哀嚎,刘宣也有些物伤其类,心中也带着几分同情,双眼中带上几分水雾,但是刘宣为了活命,只能与白须羊奋勇拼杀。

    陕北百姓本是良民,如今连年大旱,颗粒无收,加上官府逼稅,早已经将最后一丝血肉搜刮干净,就连陕北高原的树皮草根,也已经被饥民吞食的干干净净,如果还能充饥,谁也不想加入盗匪,更不想与人搏杀,同类相食。

    白须羊饥饿多日,早已经身无余力,他奋力挑起,斩向刘宣,已经耗尽了最后的力气。

    刘宣奋力举起木棒,用尽全身力气迎向白须羊手中的腰刀,同时伸出左脚,猛力向白须羊膝盖踹去。

    刀棍相交,发出一声爆响,白须羊双手一震,虎口震裂,再也抓不住手中的腰刀,腰刀卡在木棒之上,木棒上的创口居然有两寸多深。

    刘宣身材高大,白须羊身材瘦小,而刘宣这一脚,又棘又重,几乎从白须羊膝盖上踏下,只听见咔嚓一声,竟然直接将白须羊膝盖踏碎。

    白须羊饥饿多日,早已经虚弱无力,只能勉强吊命活着,如今膝盖粉碎,再也坚持不住,直接昏迷过去。

    注释1:投名状在古代用于考验忠诚,意思是加入一个组织前,以该组织认可的行为表示忠心。其所谓“但凡好汉们入伙,须要纳投名状”,大意是指一个人在进入绿林时必须签署的一份生死契约。

第三章人命贱如草

    刘宣与白须羊的决斗,在飞针走线之间已见分晓,刘宣毫发无伤,而白须羊却膝盖粉碎,成为了废人,在这个残酷的年月,白须羊行动不便,是万万不能生存下去的。

    决斗时间虽短,却十分惊险,刘宣的身上,居然出了一身冷汗,被冷冽的秋风一吹,起了一层厚厚的鸡皮疙瘩,刘宣哆嗦了一下,将嵌在木棍上的腰刀拔出,默默地蹲在背风的角落里。

    刘宣心中虽然有些庆幸,但是却没有一点痛快得意,更多的是对白须羊的同情,对穿越到这个可悲时代的哀伤。

    感觉到身上发凉,刘宣跺了跺脚,一言不发的走到火堆旁边,想要暖暖身子。

    白须羊的几位同伴见刘宣靠近火堆,都怒目而视,刘宣紧紧握住腰刀,毫不示弱的盯着几人的目光,坚定不移的靠近了火堆。

    白须羊的这几位同伴,几乎都是延长县本地人,几人这些天来相依为命,早已经有了几分感情。

    如今白须羊腿脚不便,已经万无幸理,对于刘宣,几人心中或多或少有些恨意。

    但是刘宣人高马大,手中还有刀剑,再加上刘宣与白须羊决斗时的心狠果决,几人心中非常戒惧,不敢轻易招惹刘宣,眼中也带着几分畏惧之色。

    刘宣烤了烤火,感觉到身上暖和一些,只听见下山虎开口说道:“现在已经时候不早,距离董家堡还有十里,大家烤烤火,就马上赶路吧。”

    众人默默点了点头,经过刘宣与白须羊的决斗,众人的情绪都有些低落,毕竟谁也不是傻子,白须羊这个样子,恐怕也活不了几天,只有下山虎等人见惯了生死别离,表现的满不在乎。

    不到一刻钟功夫,下山虎站起身来,拍了拍身上的浮土,开口说道:“大家伙早日赶路吧。”

    众人都站起身来,慢慢的朝庙门外走去,那一伙饥民互相搀扶,深深看了白须羊一眼,没有多说一句话,慢慢的走出了庙门。

    这时,白须羊已经渐渐醒来,他微弱的持续不断呻、吟,看着刘宣的目光带着一股强烈的恨意,白须羊满怀希望的看了看几位同伴一眼,一双眼睛分外明亮,仿佛带着这个这个世界最后的留恋。

    几位饥民都不敢与白须羊对视,纷纷低下了头,慢慢的走出了庙门,白须羊缓缓闭上双眼,流出了几滴干涩的老泪。

    白须羊目光仿佛就会说话,其中的话刘宣也一清二楚,白须羊想要活命,他的几位同伴却怕受他牵累,纷纷逃避,白须羊闭上眼睛,就表示已经认命。

    刘宣到底是受到现代文明的熏陶,从没有见过如此残酷的景象,再加上白须羊的情况,也是因为他造成。

    尽管白须羊要将他当做两脚羊,他自己为了活命,也是万不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