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前成绩的。TCL 总裁李东生气魄大,说话调子高,结果创造出了备受经济
界瞩目的“TCL 现象”,使其强强联合得到业界的好评。康佳总裁陈伟荣爱
心足,说话较谨慎,结果康佳集团基本上是看准了一个项目,上一个项目,
成功一个项目,创造出几十个全国第一的神话,中国银行与其说是相信康佳,
倒不如说是相信陈伟荣。
当黄宏生说“创维彩电,看出生活真色彩”时,陈伟荣则说:“康佳彩
电,康乐人生,佳品纷呈。”李东生不甘落后,接着说:“还是看TCL 王牌
彩电。”就在广东三兄弟推来让去之时,倪润峰仍旧认为长虹就是第一。陈
伟荣、李东生和黄宏生恰恰相反,不但三人之间展开竞争,还把长虹作为跨
越的坐标。面对广东三虎的锋芒,倪润峰亦不敢等闲视之了。他不久前就反
问过手下的几员大将:“我们的员工也有到康佳那里去的。我了解过情况,
到那里找工作,工资也不高,还随时有被炒鱿鱼的危险,但为什么在那种环
境里他们找到了感觉,而在我们这种环境他们就很压抑?”他说,如果长虹
改革步伐迈得再早些,再大些,我们的那些竞争对手可能也就不会像现在这
么嚣张。
对于彩电行业企业之间的窝里斗,《南方周末》报的记者刘洲伟在《彩
电业:看上去很乱》一文中指出:
艾科卡在美国克莱斯勒公司任总裁时说,他很害怕和通用、福特的总裁
一道吃饭,因为这样做很容易被怀疑他们之间有什么合谋,让新闻界知道,
以为三大汽车公司在串通价格,使消费者利益受损。但中国的彩管厂商们正
襟危坐地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并互相派人监督“联盟成员”停产与否,这
是对市场经济的亵渎。
亵渎的事并不少,有传媒认为,熊猫挑起的降价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一方面它在商品市场上猛降,一方面在股票市场上连涨三天。熊猫已经是一
个ST 企业,按理ST 企业是连续几年亏损被警告要摘牌的,降价岂不更亏损?
有人猜测,这是在造势,降价造出电视好卖的利多消息,只要股市上多涨几
天,钱就收回来了。这是眼下中国上市公司常玩的游戏,“堤内损失堤外补”
——人们要问:凭什么这样的企业也敢降价?
当价格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市场争夺进入迷乱状态,彩电制造商们开
始“兄弟反目”。尽管这些企业已快速成长为年销售额逾百亿的巨人,但胸
襟却似乎越来越小,甚至辱骂攻讦也成竞争的一部分。
眼下最惹人注意的是长虹与TCL 的口舌之争。TCL 集团总裁李东生在媒
体上发表署名文章,认为“长虹拉开的降价战在损害自己的同时,将对我国
彩电行业产生严重的危害”。他列出了长虹的“四大无法面对”——无法面
对政府,无法面对同行,无法面对经销商,无法面对投资者和股民。李东生
写到:“长虹近年来做人、做事的手法,着实让我们有理由怀疑它是否还有
能力继续做这个‘老大’。”作为“彩电行业协会会长,每遇行业重大问题,
(长虹)并不召集大家商量,反而经常带头破坏游戏规则,损害行业利益,
对抗多于对话。”
同样,长虹也开始在媒体上发表署名文章,却不是倪润峰,而是长虹企
划中心的一位人士。文章颇有“匕首与投枪”的杂文用语,先说,“在激烈
的市场竞争中,怨天尤人,不思进取者,是懦夫;指手画脚,俨然以教师爷
自居者,是孱头;妄图搭乘他人快船前行,时刻凯觎船长位置而夺之者,是
盗贼。”后指明,“TCL 老总李东生说三道四,除了表明他的虚弱以外,无
非是想打压长虹来抬高自己,拼命保护市场份额。”最后罗列TCL“三大罪
状”——“海盗上岸,假充正神”,“造谣中伤,蛊惑百姓”,“兄弟反目,
祸起萧墙”。
在历史上,两家的关系并非如此,1996 年长虹降价,TCL 第一个站出来
表示支持,当年李东生率部专程前往长虹参观学习,言笑宴宴。如今反目成
仇,原因何在?
激烈的商战是大背景。一些细节则提供了导火索,据说长虹“垄断彩管”,
使得TCL 损失了几个亿的销售额。最后,TCL 一位销售总经理在媒体上说“长
虹十日之内必降价”,长虹称自己因此少卖十个亿。可谓“投李报桃”。
康佳与长虹之间也怨隙颇多。康佳老总陈伟荣在央视与其他媒体上发
言,认为长虹只有规模,没有科技,不搞产品开发,只知道搞价格战。长虹
则抖出1996 年陈伟荣参观长虹生产线,对长虹科技开发“赞不绝口”的往事。
当攻讦成为一种行业风气,和气生财就变得很难得。据说海尔老总张瑞
敏一次到香港公干,遇到TCL 老总李东生,郑重提出请李东生吃饭,席上张
瑞敏说:我进军彩电业,那么多企业都骂我,只有TCL 没有。
在西方成熟商业社会,当行业内发生争执,总能在商会里得到协调。中
国的行业协会似乎除了“寻租”,对企业丝毫没有凝聚力和约束力。有人说
过这样一句尖锐的话:如果由长虹出面组织一个行业协会,一定困难重重;
若要在彩电行业组成“抗虹协会”,却是轻而易举——长虹对眼下的情况了
然于胸,当有人问及长虹下一步会有什么大动作时,有关人士用倪润峰最近
常说的一句话作答:学习邓小平理论,韬光养晦。
窝里斗并不是中国人独有的专利,在国外企业之中,他们的窝里斗更为
严重,他们斗的结果不仅只是想使对方一败涂地,而是要使对方走向绝路。
而且他们的这种做法有些时候甚至是不道德的,他们在背后捅刀子、脚下使
绊子,投井下石、幸灾乐祸、挑拔离间,一招又一招,使得十分拿手,即使
是让我们的中国企业家见了也自愧不如。一位美国高层管理者深有感慨地
说:“其结果是一场灾难。”
美国微软公司受到美国许多公司的联名控诉就是一例。1997 年10 月7
日,太阳公司在加州联邦法院起诉微软违反了他们在1995 年签订的关于如何
使用JAVA 合同;同年10 月,网景公司又指控微软在浏览器市场上,使用不
正当手段竞争。从而把微软推向了法庭。
至于起哄驾秧子,外国的企业家更是老手,可以说是技高一筹。美国A
公司状告某部门侵犯知识产权以后,一些外国高参纷至沓来,告诉该部门负
责人什么“美国A 公司现在在美国也吃官司,说它有垄断行为,按美国法律,
有垄断行为的公司必须解散以便有利于竞争”,“美国的A 公司在取证的时
候,诱使被告提供不利于自己的证据,这在美国的法律是不允许的,是违法
行为”等等一大堆给某部门打气的话,支持某部门公开与美国A 公司对簿公
堂。
某部门负责人听了这些话。“底气”足多了,还真的派代表找到负责取
证的老外门上去了,问他这样取证是不是“诱供”。还别说,“洋高参”们
的点子还真管用,那位老外对这位责问人的话反应了半天才换过神来,并说
出了一句令人很沮丧的话:“你是一位很难对付的对手。”
再如,IBM 公司与英特尔公司在奔腾微处理器组合的电脑芯片的看法上
更是刀光剑影。奔腾微处理器是英特尔公司的看家产品,但被人们发现该产
品有毛病。英特尔公司声称这点毛病是微不足道的,他们公司新研制的芯片
中,每90 亿片才有一片出毛病,即使用二万七千才出现一次错误,但IBM
对英特尔新研制的芯片测试结果却是每24 小时该芯片就会出现一次错误。
IBM 这项测试结果公布以后,英特尔公司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该公司的股票
在股市上急跌近一成。按理讲,英特尔和IBM 的科研工程师都是超一流的科
学家,智商不会相差很大,但是为什么对芯片的计算结果会出现这样大的差
距呢?其中奥妙不言而喻。据外电传闻,以专做电脑芯片为主的英特尔公司
在赚得大批利润后,要自立门户,单独生产某个电脑芯片是非常有利的,但
为了控制住IBM 在电脑市场中以自己的优势控制住自己的优势,这种做法无
疑对其他电脑商是一种挑战。在国外,对竞争对手的挑战要给予同等的还击
与挑战,这是惯例,所以英特尔公司遭到打击是很自然的事。
在我们的软件企业群体中,这种窝里斗也是非常严重的,做财务的看不
起做教育的,做教育的看不起做管理的,做管理的看不起做娱乐的,而做娱
乐的又看不起做排版的。就是在这样互相攻击环境中,使企业的生机受到了
巨大的挟制。所以有时我就在想,如果我们的企业家都能做到像王选那样,
用一双慧眼去看其他产业,“中国的微软”的出现就会比预期的还要早。王
选在评价东大阿尔派时说:“我对东大阿尔派搞医用CT 很佩服,有三点东大
阿尔派值得称道。第一点是抓住了CT 的核心部分;第二点是东大阿尔派所关
注的嵌入式软件,这是他们发挥特长的地方;第三点是抓住了总体设计。当
然东大阿尔派也会遇到来自外国公司的竞争,但我觉得这个方向很好,在这
个领域中国人可以做得很好。”
第八章有效的修炼
中国计算机业究竟有没有危机?危机究竟有多重?中国软件产业有没有
危机,危机究竟有多大?中国软件产业怎样才能走向世界?一位软件产业的
知名人士回答:“你想让它走向世界,它就一定会走向世界。”
中国的软件产业在遭受国际产业大环境、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国际打击走
私等因素的影响下,发展速度有所放缓。但成绩还是十分引人注目的。除去
由于市场快速膨胀所带来的表面繁荣外,透视计算机业,危机不但存在,而
且还会在不远的将来映衬出这种危机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如果没有危机意
识,必将演化出更大的危机。而缓解危机,消除危机的唯一良方就是:引导
危机意识,倡导惶者生存。
一、企业未必做发明者
微软为什么成功?是因为比尔·盖茨经常地在提醒自己“微软离破产只
相差十八个月”。在这句话的背后,比尔·盖茨看到如果微软在公司组织管
理方面不去寻求既懂技术又善经营的精明人士;在管理创造型人才和技术方
面不去组建职能交叉的专家小组;在产品和标准的竞争方面不去开拓并适应
不断演变的大规模市场;在产品定义与开发过程方面不去改进特性与固定资
源激发创造力;在开发与产品方面不让所有工作都平行进行并经常保持同
步;在创建学习组织方面不通过不断的自我批评、信息反馈和交流而力求进
步;不向未来进军,那么也就是微软走向毁灭的时候,这些就是潜藏在微软
内部的致命危机。
尽管微软看到了这些危机,但我们还应该知道还有许多的因素影响着一
家公司的命运。因为任何危机都有其共通的要素。比如,微软虽然一些非常
精明的人在过去二十多年中做出了一些精明的决策,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整
个软件企业界,一些新的危机又在蚕食着软件产业的发展。
一是在技术断层上的危机。
二是在企业竞争中形成的软件板块垄断的危机。
三是企业在资产重组、风险投资中产生的危机。
四是企业在整合过程中所带来的危机。
五是市场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危机。
六是软件开发人员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危机。
七是企业主管对信息传播、知识创新方面由自身因素所造成的危机。
八是软件人才严重匮乏的危机。
面对这些危机,软件人士早已深思应全力加速去寻找新的支撑点,以独
特的方式将所有必要因素整合到一起,以达到一个重要行业的最前沿并保持
领先。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国内信息产业界不争
的共识;但如何加速推进发展我国软件产业,当今社会和软件业界在许多认
识和观点上“尚未能达成一致”。在这个社会里,我们也就面临着新的挑战
与探索。正如托夫勒在论述中国经济发展时所说:“外部世界和全球变化大
趋势要求中国改变现存的利用便宜劳动力的发展战略。现在需要重新定义发
展或现代化的含义。中国到2020 年仅仅实现工业化是不够的。如果这样,中
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将继续落后于世界未来。中国应考虑到全球发展状况和
趋势,采取一种超越工业化的战略。”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看到战略与原
则应该代表我国软件产业与工业产业的一种解释。这种战略与原则体现出的
应该像王文京所说:“软件不是万能的,但它确实已经从管理技术和方法、
管理思想和模式以至管理体制和文化等多个层面深刻地影响着现代企业组织
的管理。”应该用文化和竞争战略驱动软件产品的加速发展。
许多经济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表明,要加速发展软件技术和软件产业,
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创新中不断地前进,同时还需要不断地蓄积力量,凭着对
技术知识和产业动态的理解而加大软件产品的开发力度。要做就做能对软件
产业起到引导作用的企业,不能只领先少数地方或企业,缩手缩脚地搞,冷
冷清清地搞,而是要大刀阔斧地搞。发展软件技术,加速推进软件产业,还
要依靠实实在在的行动,还要拥有货真价实优秀的软件产品,拥有独到和创
新的先进技术,拥有高素质的软件开发人才和软件管理人才,拥有繁荣有序、
沿着健康法制发展的软件市场,才能起到全新的发展作用。
我觉得如果软件产业要发展,还必须要以人为本。金蝶的董事长徐少春
说:“软件行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我在1997 年长时间思考的一
个问题是如何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只有营造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大磁场,才
能吸引一大批为事业忘我拼搏的人。”安易会计公司总经理严绍业曾有这样
的感受:“十年以来中国文人的风骨相砥砺,却能把一个十几人的小公司做
成中国最大的国有财务软件企业。。真的让人不可思议,真的是有太多的离
奇,一切尽在不言中。。人才是最重要的。”在《微软的秘密》一书里曾提
到,“微软的成功经历以其创始者的天才与远见为发端持续至今,至少主要
的因素是因为公司在选择新任经理和其他雇员时有一个严格的程序:寻求既
懂技术又善经营的精明人士。”
理论来源于实践。安易之所以能取得长足的发展,这除了以严绍业为首
的领导者具有高深的理论指导外,还因为安易有了一个稳固的企业组织来创
建一个以适当产品和市场为中心的组织。他们坚持了走实践的道路,不断到
基层调查研究,不断地搞基层软件研制,不断地阅读国外的资料,不断地和
同行交流,以此发现更多的杰出人才来促进公司的经营,并为未来作好准备。
严绍业在《痴心不改》中写道:
1992 年,我积极响应财政部的号召,参加了北京安易电脑会计公司的创
建工作,并担任总经理,负责企业的全面管理。应该说,这对我是一个不同
于研究的全新工作,所谓“学者下海,弄不了浪就要变成死者”。面对当时
国内会计软件竞争激烈的市场状况,我和公司的开创者们一起经过认真分
析,制定了公司三条总的战略方针:一是“好的产品一定会有好的市场”;
二是“扬长避短,发挥我们研究软件的长处,克服我们无市场经验的短处,
发展代理善于做市场的长处”;三是“彻底打破国有企业的大锅饭和铁饭碗,
全面运行现代企业制度,努力使企业的成功变成员工个人的成就”。
作为总经理,是企业掌舵人,方向偶有偏差,不仅自己受苦,更主要的
是企业的员工要一起受苦。所以,担任了安易总经理之后,明显感到压力大
了,属于自己生活的空间少了,十年来,我把大部分的心血都倾注给了我的
事业。我不知欠下多少应该给予亲人的温情,不知欠下多少朋友间的应酬,
而特别值得欣慰的,正是这些亲人,这些朋友们,是他们给予了我更多的理
解,我的一点一滴的成功都倾注了他们深深的情谊与真挚的关爱。
在公司发展的三条战略方针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第一条“好的产品一
定会有好的市场”。一个企业一定要有一个可卖的东西才能创造效益,汽车
厂卖汽车,会计师事务所卖智慧,而我们安易公司卖什么?当然是会计软件!
究竟什么是好的会计软件?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我们再次发挥研究之所
长,得出结论:“安全可靠,易学易用”作为基本原则,由我负责总体设计,
全面应用于会计软件的开发研制。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在1992 年一年,我们
差不多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产品开发上,而且同时在北京数十家不同类型的
企业中试用了我们的产品。
1992 年11 月,安易的第一代产品正式诞生了,我们在北京饭店隆重举
行新产品发布会及应用情况汇报。当时的财政部部长刘仲黎、副部长张佑才
也都非常关心中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刘部长在会上欣然题词“今日用安易,
明日见效益”,给我们工作以充分肯定,并鼓励我们继续努力,再攀高峰。
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之后的第五天,我的女儿诞生了,这真是一个双喜的日子,
也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
今天,安易会计软件已经成为我国最著名的会计软件品牌之一,安易公
司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国有财务软件企业,安易员工已从1992 年成立初的十几
人发展到200 多人,安易健康而迅速的发展证明了我们的战略方针是切实可
行的。
今年,安易公司已经6 周岁了,6 年的创业,6 年的发展,我们已培养出
一个从产品到市场,从员工到分公司,从劳动纪律到企业文化都已健康成熟
的企业,6 年里的每一个季节都有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6 年的时间也使我体
味了更多的人生,丰富了更多的知识,总结了更多的组织管理经验。
我和我的同仁们已将安易公司宗旨定为:“致力于会计电算化事业,致
力于企业管理现代化建设,致力于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