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资本女人-20位中外着名女性的成功启示录-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兰柏推荐,赫本参加了美国音乐剧《高扣鞋》的演出,在剧中当一名群众演员。她舞蹈设计的动作跳得很高,转动眼珠,向前伸出手臂,演得不错,但赫本不喜欢这种形式,也不喜欢这种生活。这个时候,赫本突然明白了兰柏对她讲的肺腑之言:“你缺少芭蕾舞家应具备的天才。”至此,赫本终于明白了,干芭蕾这行,她永远当不成主角,永远不会成功,终于,赫本彻底放弃了当舞星的愿望。此时,她19岁。

    当不成舞星,就要面对现实。当时,伦敦要拍摄一部40分钟的电影短片,是一部旅行风光介绍,片中需要一名会英、德两种语言的少女,装扮成空中小姐向观众讲解风光景物,经朋友介绍,赫本前往应试。十八九岁的她,长得文雅秀美、亭亭玉立。

    在大面试过程中,有两位导演先后接见了她。导演林登后来回忆说:“奥黛丽·赫本小姐光彩照人,愉快、亲切,很有教养。她像小鸟似地叽叽喳喳,讲她的芭蕾舞训练。我呢,立刻打电话把助手叫来。记得当时我对助手说:‘快来!你看见过一个会走路的梦吗?我看见了。’”另一位导演则极力证明,是她第一个发现了奥黛丽·赫本:“她走进我的办公室,说她是学芭蕾的,要找个工作。我向她解释说,我不拍音乐舞蹈片。不过,我继续和她谈话。不知怎的,我被她那新鲜、开朗和难以置信的微笑吸引住了。她的小圆脸上一对大而明亮的眼睛使她成了一个小太阳!最后,我恍然大悟:她就是影片中要用的人。我就对她说,我要让她担任一个角色。而她却回答说:‘不过,我不是演员啊!你会失望的。’我和她签订了合同。”

    这部短片,虽然再也没有听人说起过,但赫本却第一次跟演电影打上了交道。她体会到拍片的激动和乐趣。这件事也许正是她以后辉煌从影事业的开端。

《资本女人》 第三部分 成功的起点:《罗马假日》

    成功的起点:《罗马假日》

    观众们熟识赫本,是由《罗马假日》这部影片开始。赫本辉煌事业的真正起点,也是从《罗马假日》算起,这是她的成名作,亦是她的代表作,对她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就在赫本被挑选担任《喆》一戏的女主角时,在伦敦,挑选《罗马假日》饰公主的演员的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最初,导演打算邀请名演员琼·茜蒙丝主演该影片,可是琼想换换口味拍歌舞片,因此她婉言拒绝。于是,导演改变主意,决定采用电影《乱世佳人》公开招聘女主角郝思嘉扮演者的办法来选拔演员。这部片子是美国派拉蒙公司负责拍摄,由好莱坞的著名导演威廉·惠勒亲自执导。赫本原本毫无心思去参加女主角的角逐,因为一来她已决定演《喆》,二来《喆》一拍完她就筹备婚礼、成家立业好好过平静的日子。所以她对《罗马假日》并不感兴趣。后来由于母亲的一再劝说,她才不得不去应付一下,就算选不上,她也毫不在乎。

    测试选用的一组戏是:公主穿着洁白的睡衣,在一张大床上练习仰卧起坐。赫本柔软得像一只小猫,把双臂伸向装饰得无比美丽的天花板。之后,她又十分自然地、孩子气地做了一系列规定情节,当她进行这些动作时,一架摄影机正悄悄地对着她拍摄,可她却毫不知晓。不管从现场还是从胶片上看,效果都是最理想不过的。她以绝对的优势当选为公主的扮演者,跟派拉蒙公司签订了合同。当时演记者的男主角也已经定下来,他是好莱坞的著名影星格里高利·派克。可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赫本连做梦都没有想到,这一结果对她的一生会产生怎样巨大的影响。

    1952年5月,《喆》演出刚刚结束,派拉蒙公司就立即要求赫本赶往罗马,参加《罗马假日》的拍摄工作。《罗马假日》的拍摄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历程。原因是所有场景都是实地拍摄,因此必须清除人行道,将行人赶走,仅这项工作就差点把副导演和制片主任累垮。所以,工作进度很慢,遇到的难题极多。有时候为了重复拍一个镜头,一个下午要干上60多回,赫本有点支持不住,可她一点都不怨恨,她依然力求完美,导演也用尽所有可能的办法提高她的自信心,让她感到轻松愉快。他告诉她一定要忘掉自己是在演戏,应当把自己当作那个公主,他劝她“要迎合内心的感觉而不是做戏”。正是这位导演给她上了电影明星的第一课,让赫本终生受益匪浅。

    整个拍摄工作终于圆满完成了。1953年8月20日,赫本乘飞机到伦敦参加《罗马假日》的首映式,随后又飞往威尼斯参加威尼斯电影节,在美国,还为《罗马假日》的上映举行了公众招待会。该影片在全世界大获成功,赫本一举成名。在日本,这部片子达到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程度,赫本后来成为日本人心目中的偶像。赫本片中的短发型一夜间成了国际最时髦的发式。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罗马假日》是同期上映影片中最受观众极度热捧的一部。短时间,赫本成了国际上大红大紫的电影明星,全世界都在火热播放她的新闻片,电视台不惜用黄金时间赞美和宣传她。大版大版的报纸欣喜若狂地赞美她的美貌、活力、妩媚、典雅,人们无不啧啧称赞她是继嘉宝和褒曼之后的最佳女演员。

    由于主演《罗马假日》,赫本第一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提名。按照惯例,所有获该奖提名者,都要出席该奖的终评颁奖仪式。此届颁奖仪式1954年3月25日在洛杉矶和纽约两地同时举办。全美广播公司电视网把两地联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一天,赫本在纽约刚演出完《美人鱼》,谢幕完毕她就匆匆钻进一辆出租车。在一名警察护送下直奔颁奖现场——世纪剧院。此时,她感到体力不支,加上希冀、盼望、焦虑、恐惧的情绪交集,那天晚上发生的一切对她都仿佛是一场梦,一切感觉和印象都是紧张而模糊。

    在出租车上,她迅速换下了戏装,一下车,她就穿过剧场外庞大的影迷群,她一路小跑,后面紧跟着男爵夫人。穿过门厅,那里正像揭开了锅的沸水一样簇拥着大批记者和倾慕者,闪光灯不断地发出极其耀眼的光。她立刻躲进化妆间去洗净脸上的油彩。赫本步入会场时,电视屏幕上正播放着远在墨西哥的主持人贾莱·古柏宣读最佳女主角提名的名单。赫本悄悄找了个位置安坐下来,然后看到古柏用手拆开一个信封,抽出一张什么也没有的白纸条,做出宣读获奖者名单的样子,此刻,赫本内心满是怦怦直跳,她紧咬指甲,紧张万分地期待着最后结果的揭晓。紧接着,只见世纪剧场的司仪走上舞台,用清脆悦耳的声音宣布道:“获奖者:奥黛丽·赫本!”

    赫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一片沸腾的欢呼声中,她情不自禁地从座位上一跃而起,快速跑到舞台侧翼,因为过度兴奋,原本应该向右,她却向左直跑过去,司仪赶紧把她招呼到舞台中央来,在双手抓住奖品的那一刻,她差点跟司仪撞个满怀。她接过金像满心激动地说了一句话:“这真有点让人受不了!”又说了几句官样的感激话。之后她就逃也似的离开了舞台。然后还没来得及歇息,她就到记者招待会去。不料这时,赫本由于过度兴奋,乐极发呆,竟然把金像给弄丢了。她隐约记得是放在什么地方来着,可是谁也找不着它。最后金像竟在女厕所里找到了。不过,遗憾的是10年后的一天,赫本在外地排戏期间,小偷溜进她的家,偷走了这一座金像。

    此刻,赫本兴奋得直发抖,完全不知道自己是在做些什么,没有了平日的冷静。她吻学院院长琴·赫肖特时,原本只应吻面颊,可是赫本却吻了她的嘴唇。不过,一切还算幸运,赫本总算平安地回到了家。只是,她依然无法入睡,一夜出神地摇来晃去,闹得她母亲男爵夫人也一整夜也没睡好。

    没过几天,赫本又得到一个好消息:她荣获美国戏剧年度奖——托尼奖。从此,世界级的各种荣誉对她纷至沓来。事实证明,此时赫本已走向事业的颠峰。从1948年她拍第一部40分钟的短片以来,不过才五六年时间,她便获得如此难以胜数的殊荣,实在是人类电影史上不曾有过的,简直可称为荣誉“暴发户”,因此,当然“真有点让人受不了”。

《资本女人》 第三部分 辉煌的演艺生涯

    辉煌的演艺生涯

    赫本一生共拍摄了26部影片,包括一部电视影片《梅耶林》。其中《萨布丽娜》、《战争与和平》、《滑稽面孔》、《蒂梵尼早餐》、《午间的爱》、《谜中谜》、《窈窕淑女》、《俪人行》、《等到天黑》等影片里的角色她都表演得出神入化,几乎她的每一次表演都让人永久难忘。她拍片精挑细选,宁缺毋滥,从影26年,平均每年只拍一部电影。

    《罗马假日》成名后,她不但慎选剧本,而且只和一流导演合作。所以,赫本每拍的每一部片子水准都很高,也相当卖座,深得影界和评论界的一致好评。《罗马假日》自不待说,1956年的《战争与和平》也是她的精湛演技的代表作。片中有一个舞会场面,娜塔莎怀着少女的羞涩,矜持,激动的心情等待有人邀舞,却受到了冷遇,霎时间,娜塔莎的脸上忽而容光焕发,忽而阴影掠起……她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不稀罕是否有人在冷淡她。可是,她终于掩饰不住自己的失望——长长的睫毛在颤动,双唇嗫嚅,呼吸急促……一些研究托尔斯泰的专家看了此片,对于赫本的出色演技大加赞赏。影片公映后,观众写信给报社说:“赫本演得如此出色,以至于我每次翻开小说《战争与和平》,一副赫本面孔的娜塔莎就跃然纸上。”

    在《蒂梵尼早餐》中,赫本饰演一位玩世不恭、肤浅虚荣的社会下层年轻卖笑女子霍莉·戈莱特丽。该片公演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几个大学生“被赫本弄得神思恍惚达一周之久,似乎有一种摆脱不了的魔力,天天晚上把他们拉到影院去看霍莉·戈莱特丽”。该片的主题曲《月亮河》由赫本亲自演唱,后来不仅获得奥斯卡最佳歌曲奖,而且风行一时,成为欧美流行最广的电影歌曲之一。

    赫本对待电影,最突出最感人的就是她在拍摄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刻苦和认真。她说:“我从来不曾拥有什么天赋才能,我崇拜我的工作,我尽了最大努力。”是的,她的确是这样做的。在为百老汇戏剧《翁蒂娜》试装时,为了使服装效果达到完美的程度,赫本在试装过程中一连几个小时地站着,纹丝不动;在拍《修女传》时,她突然患了肾结石,但仍强迫自己起床,继续工作;她曾因为《蒂梵尼早餐》在大雨中一连淋上好几个小时;也曾因为《不可饶恕的人》中的骑马镜头而摔断椎骨;她曾因学开车而撞了别人的车被推上法庭;还曾因拍摄《绿厦》需要花几个月耐心驯养一只小鹿依布,做它的代理妈妈……

    由于她的天份和刻苦工作,她的演技日益纯熟精湛,也得到越来越多的观众的喜爱,甚至那些要求苛刻的影评家也对她推崇备至,授予她各种各样的殊荣。她先后五次被提名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亦即是说,她先后至少五年都在该年度欧美影坛的五大女明星之列,奥黛丽·赫本还曾十三次名列美国明星排行榜首位。她的知名度越来越大,片酬也越来越高。1955年拍《战争与和平》时,她的片酬高达30万美元,这是当时演员片酬的世界之最了。1964年拍《窈窕淑女》时,她的片酬高达100万美元,成为继主演《埃及艳后》的伊丽莎白·泰勒之后的第二个拿到百万片酬的女演员。

    她与曾几度合作的大导演威廉·惠勒、比利·怀尔德以及斯坦利·多南之间都相处得十分愉快。而她似乎也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一些商业气息很浓的导演一经与她合作,便得以净化、升华,拍出了艺术水准相当高的片子。如特伦斯·扬是著名的商业导演,曾导演过007詹姆斯·邦德侦探片集,而他与赫本合作拍摄《等到天黑》时,竟为赫本优雅的风度所感染,拍出的片子艺术水准很高,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同样也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资本女人》 第三部分 凡间天使的爱与痛

    凡间天使的爱与痛

    赫本虽然在事业上红极一时,风光无限,但揭去这层坚硬的外壳,她呈现给我们的真实一面却是性格内向、天性敏感、内心紧张易怒、神经质,极易受到伤害,而且胆子非常小,连开车和骑马都十分害怕。也许童年时父亲离家出走的经历给她留下了抹不去的阴影,她十分渴望家庭的温暖,渴望有一个健康的孩子,然而,她在一生的爱情寻觅中,走的是一条曲折辛酸的道路。她经历了两次婚姻三度恋情,直到老年才找到自己的真正幸福。

    赫本21岁时曾爱上一名叫詹姆斯·汉森的英国男子,但是随着《罗马假日》的完成并获得巨大成功,赫本的事业越来越忙,后来她自己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根本不可能放弃已经上了路的电影事业,她与汉森的关系,至少已经谈不上结婚了。后来,在《琪琪》的芝加哥首演式上,赫本宣布说,她与詹姆斯·汉森的一切全都过去了。

    在拍摄《龙凤配》时,赫本那不可抵挡的优雅魅力很快便吸引住了《龙凤配》中扮演弟弟的威廉·霍尔登,他狂热地爱上了赫本,而赫本也被他那狂野的男子气概深深地迷住了,爱情的种子不久便发芽了。然而,这段恋情也很快无果而终,因为霍尔登当时家里仍有妻子、一个成年的女儿和两个儿子,理智的赫本不会去做一个破坏他人家庭的人。而且,霍尔登的性格太喜欢游历,这样,若是结了婚,两人会经常分离,这是十分看重家庭生活的赫本非常反对的,她一直渴望一个安静的家,一个稳固的婚姻。此外,赫本十分想要一个孩子,而霍尔登当时已丧失做父亲的能力。不管怎样,现实版的《龙凤配》终究没有上演。

    时隔不久,1953年8月20日,在伦敦《罗马假日》首映式结束后的晚会上,经影片男主角格利高里·派克的介绍,赫本认识了她的第一任丈夫——导演、演员兼作家梅尔·菲热尔。在这次晚会上,他对赫本一见钟情,赫本也喜欢菲热尔的机智、幽默和好看的外表,并对这个具有领袖风范的人物有了依恋之情。

    1954年9月25日,他们在瑞士美丽的卢采恩湖畔的一个小教堂里举行了婚礼。新婚的生活非常幸福。虽然赫本的天才远远超过丈夫,但她处处抑制自己,小心谨慎,给予菲热尔无私的爱,尽量使双方都幸福和满足。她渴望家庭稳定,幸福长久。鉴于电影演员的婚姻往往不很牢固,赫本向代理人提出要求,让他保证她担任的角色必须符合一个条件,即不离开菲热尔。她曾说:“什么是幸福?创作获得成功时的满足感固然是一种幸福,我认为和理解自己的人一块儿生活更是一种幸福。”

    菲热尔也对赫本处处保护,维护她的形象,设法使她免受新闻界的伤害。无论什么时候,赫本生病或不适,菲热尔都会陪在她身边,当时他们被誉为“形影不离”的夫妻。婚后第5年,两人有了一个男孩,取名肖恩。然而,很多时候,菲热尔过于维护自己的男性权威,对赫本控制得过严,有时甚至是简单地凭直觉行事。尽管赫本力图忍让和克制,但结婚十年后,他们最终还是在拍《窈窕淑女》期间出现了裂痕,赫本逐渐意识到一个早已存在的事实:菲热尔对她的控制多于爱。苦苦经营的婚姻解体了,这让赫本非常痛苦,因为在她心里,家庭始终都是放在第一位的。

    1968年秋天,在一次旅行中,赫本结识了来自意大利的年轻俊美的多蒂医生,她对这位漂亮的医生一见钟情,不顾一切地投入到了炽烈的爱情中。1969年1月18日,赫本身穿好友纪梵希为她设计的粉红色针织连衣裙与多蒂在瑞士举行了婚礼。赫本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为此她决定放弃自己热爱的影艺事业,她宣布:“我不再是奥黛丽·赫本了,我是奥黛丽·多蒂。”“我发觉爱和被爱都同样珍贵。通过失偶,孤独和彷徨之后,我更加珍惜别人的爱了。”她留下这段深有感触的话之后,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影坛。

    然而,赫本的巨大牺牲换来的却是丈夫多蒂的不忠。婚后,多蒂时常弄出许多丑闻,甚至同当时罗马城里最声名狼藉、最妖冶的女子搞在一起。他还时常带女人上夜总会,而当奥黛丽在罗马时,他却装得像个天使。怀着美好梦想的赫本再一次受到重创,她的婚姻又一次以悲剧告终。

    离婚后,单身的凄苦和晚年的孤寂使赫本很想找一个男子做生活伴侣,朋友们对此很关心。其中一个好友为她介绍了一名男子——英俊的演员罗伯特·沃尔德斯。

    两人一见面就被彼此吸引住了。罗伯特在心灵上是温和善良的孩子,需要一种母爱。而赫本身上兼有护士和母亲的双重品质,从这一点上说,双方都找到了他们所需要的。1981年,罗伯特走出了大胆的一步,他住进赫本在瑞士的家,开始了两人的同居生活。

    最终,赫本在罗伯特身边找到了幸福,她辛勤劳碌的一生终于得到了宁静的归宿。

《资本女人》 第三部分 奥黛丽·赫本的优雅魅力

    奥黛丽·赫本的优雅魅力

    女人的美丽,需要一个慢慢修炼的过程。优雅的女人,当然需要岁月的磨砺,在人生的种种境遇中,不断成熟、完善。久而久之,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会显得优雅无比。奥黛丽·赫本无疑是众多漂亮的女星中最富优雅魅力的一位。

    (1)百看不厌的“银坛女神”

    赫本的美丽是世界公认的,她五官的精雕细琢,每个部位都恰到好处,与生俱来的优雅魅力,更是无人能及,过了半个世纪,还是没有一个人能超越她的美。由于赫本在银幕上的形象,广大观众十分喜爱她。在她声誉鼎盛的五六十年代,世界各地的影迷把她奉为“银坛女神”,对她的名作百看不厌。

    摄影师们爱看她那毫不俗艳的美,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