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做人做事好习惯-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的原则和方法。为人处世以“信”为原则,讲信义、重信义,这样的人才会为世人所接受,才会在危难之时获得帮助。
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四出祁山时,所率兵马只有10多万人,而司马懿却有精兵30万,蜀、魏在祁山对阵,正在这紧急时刻,蜀军有1万人因服役期满,需退役回乡。而离去1万人,会大大影响蜀军的战斗力。服役期满的士兵也忧心忡忡,大战在即,回乡的愿望恐怕要化为泡影。这时,将士们共同向诸葛建议:延期服役一个月,待大战结束后再让老兵们还乡。
诸葛亮断然地说:“治国治军必须以信为本。老兵们归心似箭,家中父母妻儿望眼欲穿,我怎能因一时需要而失信于民呢?”说完,诸葛亮下令各部,让服役期满的老兵速速返乡。诸葛亮的命令一下,老兵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随后一个个热泪盈眶,激动不已,决定不走了。“丞相待我们恩重如山,如今正是用人之际,我们要奋勇杀敌,报答丞相!”老兵们的激情对在役的士兵则是莫大的鼓励。蜀军上下士气高昂,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击败了魏军,诸葛亮以信带兵取得了以少胜多的战绩。
人无信不立,良好的信誉会给自己的行动带来意想不到的便利。诚实、守信也是形成强大亲和力的基础,诚实守信的人会使人产生与你交往的愿望,在某种程度上,会消除不利因素带来的障碍,使困境变为坦途。
诚信之人都是讲信义的。也就是说,他们说过的话一定算数,无论大事小事,一诺千金。
所谓恪守信义,即一定要兑现许诺。“人无信不立”,答应了别人什么事情,对方自然会指望着你;一旦别人发现你开的是“空头支票”,说话不算数,就会产生强烈的反感。“空头支票”不仅仅给他人增添麻烦,而且也损害了自己的名誉。对别人允诺的事情既要尽心尽力去做,但又不要应承自己根本力所不及的事情。华盛顿曾说过:“一定要信守诺言,不要去做力所不及的事情。”这位先贤告诫我们,因承担一些力所不及的工作或为哗众取宠而轻诺别人,结果却不能如约履行,是很容易失去别人信赖的。
你要成大事,就一定要记得以信为本的做人处世之道,在你的事业中,养成守信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守信的人,才会使人信任你。只有做到了一诺千金,你的事业才有望发展壮大并蒸蒸日上。
按照成功学的原理去解释,诚信做人,是最根本的成功之道。假如你相信这一点,你就已经领悟了做人之道,真正能做出大事来,否则就会在你的人生簿上写满“失败”二字。 



□ 世情才是大学问


人眼睛的作用在于发现、洞察世事人性,从中找到为己所用的知识、机会,以便让自己在更高的起点——宝贵的经验上起步。古人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个人要做好任何事情,都离不开“世事洞明”和“人情练达”这8个字,对于有志于经商的人来说尤其是这样。
我们常见这样一种对比:一个大学毕业生来到社会,往往踌躇满志,自以为满腹经纶,可以大有作为。可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却往往士气锐减,甚至变得消沉起来。因为事实上他的实际能力比不上那些虽然缺少文化却富于社会知识、懂得世态人情的实践者。大学生虽然不乏书本知识,却不懂得社会,在人际关系上处于弱势。
华人首富李嘉诚由于家庭生活所迫,走向社会很早,十分早熟。在他还只是个14岁少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有意识地体察世事人情了。这可以说是他远远聪明于一般书生之处,也是他一生作为的重要准备。
李嘉诚在茶楼工作的时候,异常辛苦,工作时间长达15小时以上。店伙计每天必须在凌晨5时左右赶到茶楼,为客人们准备好茶水茶点。白天,茶客较少,但总有几个老翁坐在茶桌旁泡时光。李嘉诚是地位最卑下的堂仔,大伙计休息时,他还要呆在茶楼侍候。晚上是茶客最多的时候,茶楼打烊时,已是夜半人寂了。李嘉诚后来回忆起这段日子,说他是“披星戴月上班去,万家灯火回家来”。这对于一个才十四五岁的少年来说,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李嘉诚后来对儿子谈起他少年的这段经历时,感慨地说:“我那时最大的希望,就是美美地睡三天三夜。”
尽管这样想,但他不敢有丝毫懈怠。李嘉诚每天都把闹钟调快10分钟,定好响铃,最早一个赶到茶楼。后来,他将这一习惯保留了大半个世纪。而在今天,大家都知道李嘉诚的手表永远比别人的快10分钟,这早已成了商界交口赞誉、津津乐道的美谈。
正是因为找工作的倍加艰辛,才使李嘉诚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他真诚敬业、勤勉有加,很快便赢得了老板的赏识,也成了加薪最快的堂倌。
但是,对年幼的李嘉诚来说,这份工作的价值远不止是一个“饭碗”。他深知自己不可以长期做一个小小的堂倌,也不可以满足于养活一家老小,他必须把茶馆的工作当做一个学习社会、体验人生、积累经验的机会。
茶楼是个浓缩的小社会,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李嘉诚对于茶楼里的人和事,有一股特别的新鲜感。
李嘉诚喜欢听茶客谈古论今,闲聊各种消息。他从这里了解到社会和世界的许多事情。这些事情大部分都是在家中、课堂上闻所未闻的。许多说法都与先父和老师灌输的那一套大相径庭。世界在李嘉诚面前展现了错综复杂、异彩纷呈的一面。李嘉诚的思维不再单纯得如一张白纸。尽管如此,父亲的遗训刻骨铭心,他在纷纷变幻的世界中并没有迷失自我。
他发现茶楼的客人各具特色,又各有喜好。言谈举止间,有的显得儒雅风流,有的粗俗不堪,有的则默默无语。于是,在干好自己手头工作的同时,他开始暗暗观察起每个客人来。
他首先根据各位茶客的特征,揣测他们的籍贯、年龄、职业、财富、性格等等,然后找机会验证。接着他又揣摩顾客的消费心理,看他们喜欢喝什么茶,喜欢吃什么茶点。
刚开始,他一点也猜不透茶客的情况,但他没有气馁,继续观察,不断总结规律。终于,他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了。后来,李嘉诚对一些常客的消费需要和消费习惯了如指掌。如谁爱吃虾饺、谁爱吃干蒸烧麦、谁爱吃肠粉加辣椒、谁爱喝红茶、谁爱喝绿茶、什么时候上什么茶点,李嘉诚心中都有一本账。甚至一个陌生人来到店里,李嘉诚也能把他的身份、地位、喜好和性情猜出来。
李嘉诚投其所好,又真诚待人,顾客感到特别受尊重,高兴之余,自然乐得掏腰包。
能赢得顾客并能让顾客乖乖掏钱,自然也能获得老板的欢心。于是,李嘉诚更加自觉地训练起了察言观色、见机行事的本事,他因此很快成了一个十分出色的堂倌,并迅速了解了各种人情世故。
此外,茶楼也是一个传播生意信息的场所,李嘉诚从茶客的谈话中暗自学到了许多做生意的诀窍。
就当时而言,李嘉诚训练察言观色、见机行事的本领,主要是为了干好这份得来不易的工作,后来,他这种本领却派上了大用场,成为他了解客户的切实需要,驾驭客户心理的绝招。可以说,若无这项本领,他绝不可能有后来的辉煌。
命运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你付出多少,你想要什么,命运便会给你提供得到它的条件,只不过,这些条件都是隐晦的,需要你去识别。假如你得到一份低贱的工作,你总是抱怨它与你的身份不配,与你的人生追求大相径庭的话,那你什么也得不到;如果你将其作为训练自己毅力以及培养各种能力的环境,你将大有收获。此时干什么工作并不重要,关键看将来成为什么人。 



□ 训练竞争能力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在下述6个方面训练自己:
1.在工作中磨炼自己
“不进步,就退步。”一个人各方面能力的磨炼,都可以做如是观。商人在工作上所受到的磨炼往往是多方面的,所以他们常识的丰富,远非一般从事专门工作者可比。如今一般毕业生,多半投入商业,虽然用非所学,但他们却在工作中得到磨炼。
2.适时抓住机会
经营商业,在百年以前,被认为是不高尚的事,但时至今日,随着世界文明的进步,各国的商业都已呈突飞猛进之势,其地位之重要,已占全部行业的第一把交椅。
要从事商业,一个知识广博、经验丰富的人,远比那些庸庸碌碌的人更容易获得机会。当然,在事业经营之前,能够准备得越充足越好,经验积蓄得越丰富越好。一个初入社会的青年,当他的地位逐渐升迁时,他一定有不少机会,可以从各方面学得一件事情的精髓。如果能抓住这些宝贵的机会,他迟早必会获得成功。有位商业界的先辈说:“我的职员,没有一个不是从最基层依次升迁的。俗语说,‘有益于职务,就是有益于自己。’任何青年,如能在开始服务时就记住这句话,他的前途一定希望无穷。凡经我们考试及格而任用的青年,只要自己肯上进,都不难逐步获得良好职位。”
3.不能浅尝辄止
一个熟悉商情、经验丰富的青年,在商业界里,无处不可立足。那些企业家随时都在向各处访求勤勉刻苦、敏捷伶俐、意志坚强的青年。因为这种人,一旦到手,必千方百计地求得完美,求得发展,求得成功。
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对于商业情形,必须随时体察,处处注意,必须研究得十分透彻才好。千万不可粗忽疏失、学得一知半解就罢手。须知虽小至微尘,也应仔细观察;虽千辛万苦,也应努力经营,这样一来,一切中途的障碍,无不可以一扫而尽的。
4.要有不畏险的勇气
我们随处可以看见许多青年人,做起事来,都喜欢避繁就简,对于其中麻烦、困难、乏味的部分,随意趋避,不愿接触。好像那些打算占领敌人阵地的士兵,却不愿麻烦手脚去破坏敌人的炮台,结果,必然被敌人轰得东躲西窜、无处安身。所以一个希望成功获胜的人,必须不分巨细,悉数困难决心征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去做才行。
5.做事要用心
有不少人,对于眼前的事物,往往不知不觉。即使有人在一家商店里已经服务多年,对于经营商业仍是一个门外汉,原因是他们做事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不留心任何与他接触的事物。但那些精明干练的青年只做上两三个月,对于店中大小事物就了如指掌了。
6.不断充实自己
有些青年人,对于自己的工作能力随时都在磨炼,任何事他都要做得高人一筹;他总是睁大眼睛关注一切接触到的事物,非要观察思考得完全明白才罢休。他无时无刻不抓住机会学习、磨炼、研究,他对有关自己前途的学习机会,看得非常重,远在财富之上。
他随时都学习工作的方法和待人的技巧。一件极小的事情,在他眼里,总觉得有学好的必要;对于任何方法,他都要详细研究考虑,探求成功的奥秘。当他把这许多事情都一一学会之后,所获得的,比起有限的薪金,真不知要可贵多少。他的工作兴趣,完全系于学习与磨炼上。
那些才智卓越的青年,一定会利用晚上的闲暇时间,把白天所见闻所思考的工作方法与应对技巧从头研究一番。这样一来,他所获得的益处,要比白天工作所得的薪金多多了。他很明白,这些学识是他将来成功的基础,是人生的无价之宝!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渺小的,所能知道的也很有限,总有比自己在某些方面强的人,总会有自己不懂的事,那就必须得问。请不要让虚荣心堵住了自己的嘴。堵住了你的嘴,就是堵住了开启知识的大门。若你将别人说过的话当作是废话,那它就到此为止;而你当它是道理,它便会因你的虚心,而开启生机。在生活中有虚怀若谷的精神,是会受益终生的。
1.虚心才能进步
同样的道理,听人家谈话,可能有两种反应。一种是:“说的真不错,有道理。”另一种是:“废话连篇,不知在讲什么?”当然,由于谈话的内容不一样,反应不同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你若把别人的话当做“废话”就没话可说了,那就只能到此为止。可是你若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就会将对方说的话,引用在自己的生活或工作上,有时候还会触动灵感而获得新念头。那一定会对自己有帮助,虽然是一件小事,但是人生或事业成功的关键,却往往就在这里。
经营公司也是同样,参观人家的公司,你觉得“经营不错”的,就马上吸收对方的经营方法用来发展自己的公司,还可以诚恳地去请教:“贵公司的经营很成功,可不可以将好的经验告诉我?”对这种虚心求教的人,除非特别机密,否则对方必然会坦白地回答你。
不管做什么工作,虚心都很重要。虚心就是谦虚的心,对任何人的意见都能接受。当然不能迷失自己,让人牵着鼻子跑。你要一方面坚持“自主性”,另一方面虚心接受人家的意见,才会更快地走向成功。
松下幸之助是日本著名的企业家,他在刚刚做生意时,几乎什么都不懂。例如,开发了一件新产品,往往不知道该定价多少?
他常常跑到零售商那里去求教。他认为如何定恰当的价钱,去询问常与消费者接触的零售商是最好的办法。
松下幸之助出示了新产品,问他们:“像这样的产品可以卖多少钱?”他们会坦诚地告诉松下幸之助产品的价格,照着零售商的话去做都没有出过错。而且那样做不必付学费,也不需伤脑筋,没有比它更划算的了。
当然不是什么事情都这样简单,但这是最基本的原则。能虚心接受人家的意见,能虚心去求教他人,才能够集思广益,这比你独自摸索要少出很多错。
如果你能培养这种“虚心”,能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你就离成功不远了。
2.虚心地向前辈学习
有机会在前辈身边做事,是你一生中难得的机会。
松下幸之助和同事们虽然同在一个办公室工作,可是每次打电话时年轻的同事便在旁边聆听。因为松下幸之助的声音和口气已经深深印在他们脑海里,所以当他们打电话时,口气很像松下幸之助。果然,外面有了良好的反映,他们对松下幸之助说:“你的员工和你一样精明”。
这是不用教就能学会的例子。刚参加工作的人,不再像学生时代那样,每天都可以听到教师的讲解,可是公司里也有前辈们做自己的榜样,你可以听,也可以看他们的言行,或帮前辈们做事,在不知不觉中予以体会,做适当的取舍选择,最后根据学习来的经验,产生一个新的“你”。
不过,这得要先有心理上的准备,否则心理上会产生不平,实力也不容易增强。“我要在前辈们身边,一面帮他们做事,一面领悟体会。”没有这种心理准备,你就很难成为一个好员工。最后加上你的创意、个性,把自己培育成一个有实力的员工。 



□ 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


成功者和失败者在人生中最主要的差别就是:成功者始终都在用一种最积极的态度去学习,以最乐观的态度去思考,用思考和学习的经验去控制和支配自己的人生。而失败者则相反,他们并不把过去的失败作为一个学习的过程,而是消极地怨天尤人、不思进取。因此,不善于学习的人是不会成为成功者的。
有人总是说,不成功都是上天不给机会,环境没制造良好的条件。很多人在这些理由的支持下就不再学习,而是得过且过、在满足现状中浪费着时光。可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你自己的人生道路怎样走,自己有着决定权,如何把握,那就看你在生活中的学习态度了。学习这个概念应该是广义的,不是狭义地指在学校课堂照本宣科地学习,也不是参加培训,找模范示范性的教条主义的学习。
学习指的是什么呢?又需要什么条件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呢?首先,学习机会是广泛的,包括你在生活中的每一步都有可学的东西。要从生活中学到东西,就要具备一种谦虚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心理悟性。俗话说:“水满则溢。”以一种空杯归零的态度,你还能有什么领悟不到的呢?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如果你想学,在乞丐那里都有值得你学的东西;不想学的话,即使在哲人面前,你也会有副不可一世的傲气。因此,学习的过程,应有一种永不满足的求学状态。
一位禅师让徒弟装来一坛石子,徒弟装了一坛石子回来,禅师问徒弟:“装满了吗?”徒弟说:“装满了。”禅师拿些细沙顺石缝倒满后又问徒弟:“这回满了吗?”徒弟说:“这回真满了。”禅师又取很多水倒进去,满了后问徒弟:“现在满了吗?”徒弟说:“真的满了。”禅师又将一些干土放进去,吸水后又放进好多,禅师又问:“这次真的满了吗?”徒弟不敢回答了。禅师又说:“我还可以倒些水进去,它可能在今天真的满了,可到后来几天你再来看它就会空下去很多,因此我告诉你,它永远都不会满的。”
这是根据一个禅悟的小故事改写而成的,其道理是做人永远不要有自满情绪,其实我觉得这个小故事放到我们这些渴望成功的人身上更为恰当。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里,你今天觉得很实用的学问在明天一觉醒来时可能就被淘汰了。在日新月异的知识翻新过程里,任何自满情绪都是导致失败的不良因素,必须戒除这个不良心态,从而营造一个永远渴求新知识、积极学习的心态,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李嘉诚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忘记读书的人。他的思维不是求学问,而是抢学问。李嘉诚12岁来香港即负起赚钱养家的重任,但他上进心极强,工余时同事打麻将玩乐,他就捧着书埋头苦读,天天如此。
如今李嘉诚七十多岁了,仍爱书如命。他最爱科技、经济、哲学、历史方面的书,每晚睡前都要看一会儿。现在资讯科技的发展如日中天,他也跟着天天更新知识。他形容自己不是求学问,而是抢学问。
李嘉诚从不看小说,也不看娱乐新闻,从不睡午觉,挤出来的时间,他用来吸收最新知识。每天早上7点30分,他的下属就会把当天有关他业务的剪报放在他的办公室桌上。他不但要跟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