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老婆是军阀-第3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昭也不得不叹息,十九世纪,实在是多事之秋,不过本也是,这个时代,是东西方大变革时代,是确立未来国际政治秩序的时代,帝国崛起,更给这个激荡的时代注入了不确定因素,增添了更多的未知变数。

傍晚,去朱丝丝的长春宫也就有了必要,谈正事,总是把朱丝丝召去侍寝不大好。

不过与其它新贵人所在宫苑不同,叶昭都可以预见得到,也委实如他所想,朱丝丝姐妹定然是在一起的,叶昭到了长春宫的时候,朱丝丝正教妹妹读书呢。

长春宫的书房富丽堂皇,一排排书架也不知道装了几千几万册书,书案前,朱丝丝正教训七丫头,显然,在妹妹面前,朱丝丝也扮演着严母的角色。

七丫头虚岁十五,周岁的话刚刚十四,生得极为俊秀,眉目如画,有几分朱丝丝幼时的影子吧,穿着漂亮的粉色纱衫,下身则是橙色咔叽布的小七分裤,紧紧裹着她纤细小腿,曲线优美,淡蓝色小帆布鞋画龙点睛,彰显可爱,一见便知道这衣服是她姐姐设计的,布料便宜却大方得体,更满是现代色彩,而稚嫩小女生那种嫁人后故意显露的性感,更加令人心荡神驰。

七丫头学名朱思琪,家里人都唤她“小七”亦或“七七”,而看朱丝丝教训的她眼泪汪汪的样子,显然她极怕这个姐姐,也可以说,极为尊重姐姐。

叶昭进书房就笑:“怎么从外面就听到你吵了?”心里实则还有些尴尬,可不是,娶了姐妹俩,这怎么都心里有道坎儿。

朱丝丝自然知道叶昭来是什么事,但却没想到他直接进了书房,在妹妹面前自不能使小性子,可想到妹妹也成了色狼的老婆,而且年纪不大,想想当年和叶昭种种误会,俏脸突然就有些热,可不把妹妹也羊入狼口了么?

七丫头福下来行礼,却偷偷好奇的打量叶昭,本来心目中大过天的姐夫,小时候还抱过她的,就今年过年还见面,可现今却成了夫婿,七丫头小心思里多少也有些转不过弯儿。

“读甚么书呢?”叶昭干脆和七丫头说话,说得多了,想也不尴尬了,越逃避越别扭不是?

“姐夫,我学算术呢。”七丫头声音也极为清脆动听,略显稚嫩,说完七丫头便觉得说错话了,急忙捂住小嘴,不安的看向姐姐,又看向叶昭。

叶昭就笑,回头对朱丝丝道:“怎样了?座谈会还稳妥吧?”

由朱丝丝出面,召集京城学者、教育家开了个座谈会,其中也不乏副议长朱次琦这般政界、教育界都极有名气的大家,座谈会的目的便是令这些学者出声,在新闻纸上从理论角度对公平党进行批判。

其实这可不仅仅是对公平党的批判了,这将是帝国哲学界甚至政治理论的一次百花争鸣,将会极大的解放思想,真正令知识分子的声音获得解放。

对于帝国体制来说,这是一柄双刃剑,很可能伤及自身,但叶昭认为,若想维系帝国长治久安,仅仅靠控制舆论是不行的,古人都知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何况今时。制度也好,民众民生也好,那都是比较出来的,叶昭也相信,在各种声音督促下,帝国政治体制会自我纠正,走向一个康庄大道,更不会惧怕任何比较和不同声音。

朱丝丝这些年跟着叶昭耳渲目染,更进了议院议政,早已非昔日吴下阿蒙,她从桌上拿起一页纸笺,说道:“是我写的,批判空想理论的文,草稿,您看一看。”俏目则有些期待的看着叶昭,毫无疑问,如果文章能得到叶昭认可,对她来说便是最开心的事。

叶昭接过,看着字迹娟秀的纸笺,微微点头道:“我要认真读读,你现今可了不得了啊!”又对七丫头道:“小七要学你姐姐,多做学问。”

七丫头知道自己不是那个料,可自然乖乖答应,被姐姐瞪了一眼,偷偷吐了吐舌头。

第一百三十三章 地铁

“这个阚荣轩,不是做学问的人,他如果真的认同公平党、准备改组公平党,为什么不在报纸上提出他的主张,而是鬼鬼祟祟和党逆们来往,还不是心怀鬼胎!”朱丝丝给叶昭送上香茗,略有些气愤的说着,爱屋及乌,对于反对叶昭的党派她也殊无好感。

叶昭翻看着朱丝丝的文章,说道:“这不就给他机会说嘛。”用毛笔在一行文字下划了条,说道:“这点说的不错。专政是返祖现象,是专制制度的复活。”随即又一笑,道:“荒谬二字用的好。”却是接下来朱丝丝对公平党提出的废除继承权的观点给予了二字评语,多少收巴枯宁理论的影响,公平党认为,继承权是社会一切不公的根源,取消了继承权,才会从源头上解决分配收入不公以及各种政治问题。

“不过,很多观点值得我们深思啊。”叶昭若有所思,哲学,解决人类社会架构的哲学,各种观点的激烈对撞,身处其中,委实令人颇多感悟,很多时候,都不能用对错一语概之。

“听说英国人准备在印度增兵,还要征募更多的印度雇佣军?”朱丝丝问话时眼中闪过一丝忧色,她深知道现今经济高速增长的腾飞局面来之不易,一旦与日不落帝国爆发战争,对于正崛起的帝国来说,或许就是一场灾难。

叶昭微微颔首:“你消息倒灵。”英国保守党议会已经通过了加强印度军备的拨款议案,显然随着中国人的影响渗入伊朗,东方帝国对印度形成了半环形包围,令英国人感觉到了巨大的威胁。

摸出怀表看了眼,叶昭道:“该走了!”又对在小书桌上加装看书却竖着耳朵偷听这边动静的七丫头挥挥手,说道:“好好读书。”

刚刚出了长春宫,女卫便匆匆送来份急报,却是说一支有武装舰船在内的法国人船队在香港停靠,同时日本江户政府确认了法国船队访问江户的消息。

法国人近些日子在缅甸、越南活动频繁,现今更有武装舰船前往日本,显然在英国人支持下,法国人开始了其重返远东的计划,虽然显得谨慎而低调,但其重新在远东的冒险与拿破仑三世的性格息息相关。

或许中国工业商品开始登陆欧洲市场引起了许多欧洲人的担忧,也令拿破仑三世认为这是一个法兰西重新崛起的机会,煽动欧洲大陆国家敌视中国,借此孤立与中国关系尚算亲密的世仇德国,重新争取欧洲大陆的主导权同时挽救其岌岌可危的皇位。

叶昭前去接红娘时已经将这些事抛诸脑后,国内第一条电动机车地铁通车,该当是庆祝之时,国际上的连横合纵,终归要一步步来。

坐在汽车里,红娘美髻如云,一袭大朵牡丹翠绿烟纱碧霞罗,隐隐约约露出一角绣花鞋,国色天香、沉鱼落雁,仍是那般美轮美奂,只是古典大美女与穿着唐装精神奕奕的叶昭坐在一起,不免令叶昭生起时空错乱的感觉,宫中诸妃中,红娘和蓉儿的衣饰一向最保守,也最有古韵风情。

“什么时候也穿上高跟鞋给我看看。”叶昭的话红娘自扮作没听到。

“英国人想在印度增兵?”红娘自也得到了消息。

叶昭微微颔首,说:“还跟尼泊尔人谈判,要尼泊尔人不要再为我们效力呢。”

红娘说道:“你定然成竹在胸了?”眼看相公如何白手起家,现今国力日强,对西洋人,红娘倒不甚担心,大不了打烂了摊子,重新来过便是。

叶昭道:“走着瞧吧。”

今日与红娘出宫,是来乘坐刚刚改造完成不久的地铁一号线,十千米的地铁线路,其中从内城到新城的干线已经改造完毕,开始使用电动机车。

当今世界地铁线路,以伦敦为最,环形地铁线路超过了三十千米,只是蒸汽机头的地铁黑烟滚滚,虽然伦敦人喜欢乘坐,终究对健康无益。

京师地铁电动机车改造工程采用三轨供电方式,通过两轨道中间绝缘的第三轨向机车输电,使用600伏直流电源,机车重97吨,动力为1200马力,乃是东方电气公司与皇家科学院下属科研部门联合研发。

东方帝国对于欧洲科学家的吸引力愈来愈强,中国早已经取代美国,成为科技发明最活跃之地,也取代美国成为欧洲学者移民之首选。

现今早已经不是叶昭靠个人魅力和前世知识来笼络西方技术人才的模式,而是科技上总体的进步使得许多科学家心向往之,这是叶昭最为欣慰的,而叶昭也相信,随着帝国学术界百花争鸣的局面出现,帝国土地对于欧洲学者的吸引力想来还会持续下去。

现今许多移民中国的欧洲科学家,是因为东方与生俱来的神秘面纱,当它与现代科技结合迸发出无限生机时,对于科研者的吸引力是致命的,而部分科研者又喜欢皇室赐予的荣誉,喜欢专制制度带来的资金和研发上的支持,这与许多哲学理论家的思想南辕北辙。

不过叶昭觉得,如果思想上不能真正解放,所谓科学的进步和高速发展到头来终究会是昙花一现,科研人员,同样要去掉某些枷锁。

汽车一路驶到了东便门,这里同样是内城电动公共汽车运输的站点,也是内城前往外城乘坐地铁之处。

叶昭和红娘在数名便衣侍卫簇拥下下台阶进地铁站,站台灯火倒也并不昏暗,虽略显简单,但黄木装潢,木椅月台,颇显民国风情,候车之乘客轻声低语,互相礼让,实在和后世之拥挤不可同日而语。

叶昭、红娘和众侍卫进的是三号车厢,红木制车厢,一排排软椅,环境倒是极为舒适,从东便门到新城百货公司站五角钱,若偶尔乘坐,对工薪阶层并不是什么负担。

除了叶昭等人,车厢内稀稀疏疏坐了十几名乘客,长袍西装、男女老幼皆有,车厢内悬挂的喇叭响起女播音员柔和的声音,随即有工作人员拉上了车门。

电车徐徐开动,红娘轻轻拍了拍叶昭的手,她比谁都清楚这个古老的国家走到今日是多么的不容易,叶昭一路风风雨雨又是多么的不易,想想二十多年前两人初识时绑了他险些杀掉的场景,红娘心中更是感触良多。

疾驰的电车,却不及看着乘坐电车民众的精气神带给叶昭的满足感,同样在皇城根下,与昔年满脸木然好似全无生气的国民相比,简直很难想象这是同一个国家。

通道另一侧略微靠后的位置坐得是一名青袍子老人,发须皆白,大约花甲之年,一只袖子空荡荡的,显然没了左臂,老人不时偷偷打量叶昭和红娘,很快便被侍卫们注意,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手势中,已经开始对他重点监视和防范。

老人身侧,则坐着一名栗色卷发的中年欧洲男子,当老人咳嗽之时,他满脸厌恶的摸出白手帕,捂住了口鼻。

终于,随着老人的咳嗽声,一丝痰液无巧不巧的溅到了欧洲男子裤脚上,欧洲男人立时就发了火,那老人刚说了声:“对不起”,欧洲男子已经一把推开那老人,老人踉跄两步,甩到了通道内。

车厢内立时一片哗然,更有几名小伙子站起来要教训这蛮横的西洋人,车厢内黑制服乘警快步走过来,双手拎着腰间黑皮带,大声道:“怎么了?都坐下,坐下!”

欧洲男子已经掏出证件递给乘警,说道:“我是法国使馆一等文秘奎罗,我现在向你投诉。”指着车厢上禁止随地吐痰和禁止吸烟等等标示,对乘警道:“我投诉他向我身上吐痰,希望你能驱逐他下车。”

乘警微微蹙眉,现今各大城市正推行“文明卫生运动”,公共场合随地吐痰均要罚款,但看这法国人嚣张神态,不免令人火大。

红娘突然在叶昭耳边道:“相公,上年纪的这位好像是我带过的兵,在围攻长沙时丢了条胳膊,叫甚么奇,是了,张三奇,记得是这个名字。”

叶昭一怔,也看向了那位老人,说起来倒不禁钦佩红娘,想来这张三奇不过是普普通通的兵卒,机缘巧合被红娘见到过,却仍记得他,也难怪红娘在军中威望甚高。

此时乘警已经转向了那位老人,问道:“老人家,你没事吧?”老头从地上挣扎起身,却一个劲儿向奎罗道歉,“对不起先生,我,我只是想来地下走的火车上看看,我知道自己身子虚爱吐痰,本,本不该来的……“说着话又咳嗽起来。

看着这位独臂老人,叶昭心下也不知道什么滋味,更有些愤怒,脸也沉了下来,帝国对于受伤军人及烈属的抚恤是极为厚重的,怎生令人晚景如此凄凉,难不成说,自己高高在上,早已经如历代君主一般,早就不知下面官僚是如何中饱私囊、阳奉阴违?

第一百三十四章 叶氏主义

“你是张三奇吧?退伍伤残步勇,没带证件么?”叶昭突然开口问那位老人。

老人突然听到叶昭同他说话,立时如遭雷击,怔了好半天,突然就单膝跪倒,眼中热泪盈眶,哽咽道:“是我,您……您老人家好……”

早有侍卫去掺起他,叶昭也走了过去,伸手握住他的手,说道:“皇贵妃还记得你,长沙之战负的伤是吧?”

被叶昭把手握住,老人身子剧烈的颤抖,激动的更连声咳嗽起来,皇上和大元帅娘娘都在,更记得他一个无名小卒,张三奇惶恐的几乎要昏厥过去,想缩回手,又不敢,脑子一片空白,耳中嗡嗡作响,只能听到皇上异常洪亮柔和、好似天外飘渺之音的声音:“自己来坐地铁,没家人照料?每个月的银钱是不是有人克扣?”

张三奇连连摇头,一时更说不出话来。

法国人奎罗与巡警见突然冒出一圈人跟老头说话,都感莫名其妙,不过见叶昭气势排场,就没上去打扰,只是奎罗冷笑对巡警道:“到底怎生处理,眼看可就到站了。”

张三奇这时候已经略略回神,而听大皇帝话里之意便知道大皇帝并不是隐秘私访,稳了稳心神,突然双膝跪倒,大声道:“退役一等正兵张三奇见过主子,给皇上和娘娘请安,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叶昭笑道:“起来吧。”又道:“来我身侧坐着。”

张三奇虽然惶恐,但还是在侍卫搀扶下坐到了叶昭身侧,红娘则对他微微一笑,说:“这些年可好吧?”

张三奇不敢直视红娘,低声道:“是,谢娘娘,小人衣食无忧。”又赶忙回叶昭的话,说道:“并没人克扣小人月钱,小人今日见到皇上和娘娘,实在是怕丢了平远步勇的脸,怕玷污皇上和娘娘名头,是以,是以才不想……”

叶昭微微颔首,道:“老了,咳痰,有什么丢脸不丢脸的?谁没有老的时候?你呀,想多了。”

“是,是……”张三奇涨红了脸,还是慢慢站起了身,坐在昔日大将军、今日万岁爷身侧,只觉浑身针扎一般,站起身才更舒服。

叶昭又问道:“你这是去外城么?”

张三奇腼腆的道:“小人听说地下火车用了电,没黑烟了,想瞧个新鲜。”

叶昭就笑起来:“那不是和我一样了?”

张三奇又甩袖子打千,道:“万岁爷创千秋功业,亿万子民,尽受恩泽!”这却是诚心实意,语发真诚。

张三奇大礼参拜的时候,乘客们已经开始窃窃私语,巡警更是惊讶万分,而随行御书房文吏则与他低声交代了“大皇帝亲自体验电力机车,与民同游”之意,又摸出腰牌以示其真。

等叶昭令侍卫唤巡警过来,巡警已经欢喜的快要昏过去,战战兢兢来到叶昭身前,更不敢抬头,叶昭微笑道:“这趟车不错,你们也辛苦,君子不器,你们公差就更要谨记。”

巡警连声说是,早已诚惶诚恐的不知今夕何年。

行踪泄露,等地铁到第一站,叶昭等便下了车,这时车厢内巡警才回过神,猛的一拍脑门,失声叫道:“天爷爷!这可不祖坟冒青烟了么?”

车厢内乘客交头接耳的议论,这才知道原来方才竟是大皇帝乘坐地铁、体验民情,车厢内立时乱做一团,向北叩拜的有之,嚎啕大哭的有之,拍着车门要车停下来好去下车磕头的亦有之,整个车厢的人简直都变成了疯子。

此时早就没有人理会奎罗,看着这些疯了般的中国人,奎罗慢慢坐到了一个角落,这片狂热的土地,简直就是好战者的天堂,亲身经历东方国民对他们的君主的狂热膜拜,不得不令人心中骇然,如果东方的大帝,意图征服世界,那对这个世界来说,将会是一场空前的灾难。

……

法国人奎罗因为在地铁上殴打退役皇家士兵被拘禁四十八小时,为法国舰队访问江户蒙上了一层阴影,外界分析家认为,这是中国对法国人的警告。

不几日,帝国副相李鸿章就东亚细亚局势接受了京城广播公司的专访,该专访在晚上七时通过千万条电话线构成的有线广播系统传遍了北京城。

此次专访创造了许多帝国历史上的第一,有线广播电台第一次进行录音访问,同时也是第一次对高层政界人士进行访问,部堂大吏的声音第一次进入千家万户,第一次对普通市民进行演讲,也是第一次令市民们了解到帝国对外交往之政策。

该专访也是帝国第一次阐述亚洲政策,在专访里,李鸿章明确无误的讲到,北京政府反对欧洲国家干预亚洲尤其是东亚和东南亚之政局,亚洲是东方人的亚洲,任何欧洲国家如果企图将其国家意志强加到亚洲国民头上,带来的结果都将是极为危险的。

此次专访虽然是帝国副相李鸿章发出的声音,但西方政客和媒体普遍认为这是东方皇帝的意志,与美国所罗门主义以及英国光荣孤立政策等等不同,中国政权的特殊性将会使得其政策具有连贯性,不会突然间转变风向。

中国人终于明确无误的向世界宣示其在亚洲的利益以及欧洲人的禁区,中国人此次对东亚和东南亚细亚政策的宣言被西方称为“叶氏主义”亦或“泛中国海主义”。

李鸿章的专访发出不久,正在欧洲访问的中国代表团便与德国在柏林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其中包括双方在材料工程领域的进一步合作以及中国人援建柏林电气铁路计划,同时双方的光学实验室也将会进行深入的交流。

该协议是中国代表团首席大臣、帝国政务院副相沈丙莹与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联名签署,据说沈丙莹还与俾斯麦建立起了不错的私人关系。

普遍来说,外界评论家认为中国对亚洲事务的政策发表前,得到了德国人的谅解,英法日益接近的后果引起了德国人的深深不安,毕竟普法战争中法国人损失巨大,更割让了最重要的工业区,这也使得两国关系形同水火,法国人日思夜想进行报复恢复往日的荣光,而因为侵占法国人利益太甚,德国人则最惧怕法国人恢复元气,重新发动战争以夺回其战败后割让的重工业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