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沃伦·巴菲特成为美国一个神话般的人物。和历史上同时代的大富豪比如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钢铁大王卡内基,还有后来的软件大王比尔·盖茨相比,巴菲特不同凡响,其他人的财富都是来自一个产品或者发明,而巴菲特却是个纯粹的投资商。他从事股票和企业投资,迄今已经积累了166亿美元的财富,并成为美国投资业和企业的公共导师。
在40年的投资生涯里,巴菲特从没有用过财务杠杆,没有投机取巧,没有遭遇过大的风险,没有哪年亏损。不管外界如何风云变幻,巴菲特在市场上一直保持良好的态势,同期没有哪个人能与巴菲特相媲美。严格地说,甚至没有人能够接近他。
这真是个奇迹!在市场专家、华尔街经纪人们看来,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为了参悟巴菲特成功的奥妙,人们每年一次蜂拥到小城奥马哈,像圣徒朝圣一样去聆听巴菲特的教诲,把他的著作视为《圣经》,像念经文一样背诵他的格言。但是,比尔·盖茨一语打破了人们的幻想:“只将沃伦大量的格言记在心是远远不够的,虽然沃伦大量的格言值得记下来。”
巴菲特5岁就开始做发财的梦,但是他并不把获取金钱看做最终的目标,他喜欢看着钱的数量增加,但绝不贪恋钱财。他的遗嘱就是这个观点的最好印证。在遗嘱中,他把个人财产的99%捐给慈善机构,只把为数不多的1%留给自己的孩子。他解释说:“我希望我的孩子们有足够的钱去干他们想干的事情,而不是因为有太多的钱而什么也不干。”
人是有天性的。所谓天性,除了我们今天还无法了解、又一定存在的遗传因素,主要是小时候由家庭等外在条件影响形成的兴趣和爱好。这种天性人人都有,只是我们许多家长没有注意并加以培养。所以,有心理学家说,5岁之前人人是天才。可惜,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天性,也就是天才,都被扼杀了。从心理学的角度讲,5岁之前如果细心发现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创造条件给予引导,那么,孩子的天性即天才就会得到开发,孩子就会表现出超长的特质来。这会为其一生打下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幸运的是,巴菲特的父母,尤其是他母亲没有管束他的天性,而是随他而去,任其发展,所以巴菲特才造就了后来的自己。
今天,我们已经了解,父母不能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走,而是要尊重孩子自己的天性,由其天性领着走,“和孩子一起成长”就是这个含义。可惜,真正懂得这个道理的少之又少,所以,今天的孩子大多都是父母的牺牲品。
引子
悟道
☆女儿看着我给她改作文。突然她说了句:“这还是我的吗?”听了我心一惊:热心地改变孩子真愚蠢。
☆很多人怕掉队,使劲儿地跟,跟紧社会。其实,他们哪里知道,社会不是跑道,跑在前面的人总是在变换道路。你刚盯上他,他就没了。
抓不住兴趣茫然无路(1)
抓住兴趣得天独厚,抓不住兴趣茫然无路
———由好奇心引领一生的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
盛田昭夫的中学校长说他:“你总算是混了张毕业证书,而且混进了高校科学系。俗话说得对———老天爷照顾笨蛋。”其实,世界上没有笨人,盛田昭夫后来成了大企业家。只是,他的心在兴趣上。
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在他18岁中学毕业时,父亲就不想再让他上学了。这时,伽利略和他的父亲有一段对话。
“父亲,我想问你一件事儿,是什么促成了你同母亲的婚姻?”伽利略问。
“我看上了她。”父亲回答。
“那你没娶过别的女人?”
“没有。家里让我娶一位富有的太太,可我对你的母亲一往情深,我追求她就像一个梦游者,你的母亲当年姿艳动人。”
“你没有娶别的女人,是因为你爱她。你知道,我现在也面临着同样的处境。除了哲学以外,我不可能选择别的职业,因为我喜爱的正是哲学。别的对我毫无用处!难道我要去追求财富,追求荣誉?哲学是我惟一的需要,我对它的爱有如对一位美貌女子的倾慕。”
父亲仍不为所动。他继续说:
“亲爱的父亲,我已经18岁了。别的学生,哪怕是最穷的学生,都已想自己的婚事,我可从来没有想到那上面去。我不曾与人相爱,我想今后也不会。别的人都能寻求一位标致的毕安卡,或者一位俊俏的卢斯娅,而我只同科学为伴。人们提及这方面的事情,我会感到害羞。
“亲爱的父亲,你有才干,但没有力量,而我却兼而有之。为什么不能设法达到自己的愿望呢?我会成为一个杰出的学者,获得教授身份。我能够以此为生,而且比别人生活得更好。”
父亲终于同意了他的请求。
伽利略说:“我向你表示感激之情的惟一方法,就是保证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1987年,SONY(索尼)公司以20亿美元收购了美国濒临破产的CBS唱片公司。1989年,SONY公司又购买了美国的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并购金额为34亿美元,再加上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原有的亿美元负债款项,总金额共达46亿美元。而且,SONY公司还并购了它和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共同经营的制片公司———格巴彼得演艺公司,并购金额为2亿美元。
这一连串的日资收购,在美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美国魂被日本人买走了。”“日本人连美国的文化都要夺取吗?”一项调查显示:美国民众认为,SONY公司的吞并是“比苏联军事力量更可怕的威胁”。
这个让美国人如此恐惧的SONY公司,拥有10万员工,分支机构遍布全球,年营业额达200亿美元,是一个庞大的企业帝国。
SONY公司的辉煌成就和一个人的名字紧密相连,他就是盛田昭夫。
盛田昭夫的事业起点还应该说是他对西方古典音乐的喜爱。
盛田家是一个在20世纪初的日本少有的现代化家庭。母亲非常喜爱西方的古典音乐,她买了不少的唱片。他们一家人经常在一起听欧洲音乐大师的唱片,尽管留声机的大喇叭中发出刺耳的声音和嘶嘶的噪音,但他们仍然乐此不疲。当地的一个唱片商每月都要送一套从国外进口的新唱片给母亲试听,小盛田总是起劲地去摇留声机的手柄。父亲对盛田很支持,他认为一个人的艺术修养是很重要的。不过父亲认为,如果喜爱音乐就应该享受良好的音质,他担心留声机的低劣音质会影响盛田的耳朵和音乐鉴赏能力。在盛田读初中时,一种新的电留声机从美国进入日本,父母决定买一台。新的电留声机价值600日元,在当时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数目,那时候在日本买一辆小汽车也只要1500日元。
那台新电留声机中发出的美妙纯净的声音,让盛田听得目瞪口呆。他把那些唱片听了一遍又一遍,莫扎特、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心中充满了激情。同时也感到奇怪,为什么同是留声机,发出的声音却有着如此的不同?
他被这个新的发现所困惑,满脑子的疑问。他有个工程师亲戚,自己装了一台留声机,盛田就跑去看。结果他出乎意料地发现,所谓的电唱机只是用电线连接在一起的一堆零件,一点也不像他想象的那样神秘,他也能做。有了自己要做电唱机的念头,小盛田兴奋起来了。
那时,自己组装收音机是一种很流行的事情。别人很快就“热”过去了,但他的“热”却越来越厉害,不能自拔了。
他真正感兴趣的这些东西在当时的学校里是不教的,他必须自学。他开始买有关电子学方面的书,并且订了日本和外国的包含全部有关音响复制和收音机最新消息的杂志。他把课外的几乎全部时间都花到这个新的爱好上,照着一本叫做《无线电与试验》的日本杂志中提供的图纸做一些电子装置。他的梦想是做一台电留声机,录上自己的声音。随着试验范围的扩大,他在这门新兴技术中学到的东西越来越多。
终于他造出了一台电唱机,一台无线电接收器,还录下了自己的声音,放给母亲听。电唱机音响失真得很厉害,母亲根本没有听出这是自己儿子的声音。是的,盛田的产品还很粗糙、稚嫩,但这毕竟是盛田的创造啊!所以,母亲还是给了他极大的鼓励。
对电子爱好的着迷使得他的学习成绩不断下降。他的力学、物理和化学成绩都还不错,但地理、历史和国语总是在平均水平以下。母亲经常被叫到学校,和老师讨论他在学校的糟糕表现。校长几次把他叫到办公室,对他劈头盖脸地臭骂,说他不务正业。并且说,如果再这样下去,就勒令他退学。挨骂的时候,他总是被吓出一身冷汗,然后就诚心诚意地保证自己一定改正,要好好学习。等他离开校长办公室,脑神经却立刻被神奇的无线电吸引过去。每当学习成绩到了非常糟糕的地步时,父母亲就会训斥他,并责令他甩掉那些电子玩具。盛田会暂时服从,但一旦成绩有所好转,就又旧“病”复发了。
班上总是根据分数来分配座位。全班有250名同学,分成5个组,每个组50人。每个组拔尖的同学就当组长,坐在教室最后面,然后按照成绩降序往前排。虽然每年班上的座位都会有所变化,但盛田总是坐在前排,就在老师的鼻子底下。
听说东北大学的永井健三博士制造出了一种高保真的钢丝录音机,盛田也满腔热情地开始制造,尽管他一无所知。他为此花了一年的时间进行各种试验,但是都失败了。盛田感到失望,自信心也受到挫伤,但是他并没有丧失勇气。他知道,他必须学习更多的东西。
抓不住兴趣茫然无路(2)
中学的最后一年,他告诉父母和老师,他想参加第八高等学校(现在的名古屋大学)的理科考试。当时在日本,中学课程的水平非常高,高年级教的东西甚至包括了美国的大学一、二年级课程。他的决定使他们都感到震惊,因为虽然他的理科与数学成绩较好,但他的总体成绩却相当差。一年中,他努力学习,比以往更加用功。家庭教师为他补习英语、高等数学、国语和古典汉语。一整年中,他没有搞别的,只是学习,最后终于如愿以偿。
尽管如此,盛田还是出了风头,他的成绩是他所就读中学有史以来考上高校科学系的毕业生中成绩最差的一个,名列全年级第180名。校长把不想掩饰的轻蔑写在脸上:“你总算混了张毕业证,而且混进了高校科学系。俗话说得好———老天爷照顾笨蛋。”
盛田昭夫经历了终身难忘的羞愧,但他冷静下来又为自己感到自豪,因为他在好奇心引导下,有目标地生活着,一直是坚定不移的,而他的同龄人却做不到。他们就像一群小绵羊一样,老师在讲台上咩咩叫,他们在台下随着老师咩咩叫。
大学的课程并不都是盛田感兴趣的,这让他有很大的挫折感。好在进入三年级以后,就可以选择专业了,他选择了物理。他热爱物理,并且崇拜他的老师。
父亲一直希望他选学商业以继承盛田公司,对他学理科并且学了理科中最基本的专业———物理感到失望,这和他的家族公司的业务没有任何关系,但父亲没强迫他改变选择。
大学毕业的时候,二战已经开始。他从大学里报名加入海军,做了一名技术军官,这样可以参加一个研究项目,可以继续学习,还可以避免远离本土几千里去作战,白白牺牲自己的生命。时间不长,两颗原子弹结束了战争。
战后,盛田做了两份工作:为了维持生计,盛田在大学里教书;为了追求事业,在井深大的公司里做研究员。为了专心从事自己的研究,盛田放弃了作为长子继承家业的权利,一直希望他继承家业的父亲再一次给了他支持:“你去做你最喜欢的事情去吧。”
1946年,他和井深合伙创立了一家新的公司———东京通信工程公司,这是SONY的前身。为了专心致志地在新公司工作,他想辞去大学里的教师工作,但是一直苦于没有理由面对大学里的恩师。有一天,他在报纸上看到一条令他高兴的消息:为了不让战争中的主要罪犯———职业军人对战后日本少年施加不良影响,占领军当局决定从所有教师中将以前当过职业军人的人清洗出去。这给曾经在二战时作过职业军官的盛田提供了一个离开学校的理由。于是,他主动找到恩师服部教授,要求辞去教职。由此,他的教师生涯结束了,他也自由了。
东京通信工程公司在短短的几十年内从一个20多人的小厂发展成著名的国际性大企业———SONY。它创造了日本的几个第一:1950年,制造出了日本第一代磁带录音机和磁带;1954年,利用美国元件制造了日本第一台半导体收音机;1955年,生产出了第一台全部由日本自制的半导体收音机;1960年,SONY公司生产出世界第一台半导体电视机;1965年,生产了第一台家庭录像机;1970年,SONY公司成为日本第一家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1972年,又成为日本第一家在美国建厂的公司;20世纪80年代,SONY公司开始出售Walkman随身听微型收录机。从此,“日本制造”便成为高品质电器的代名词。
盛田昭夫是个热爱工作的人,但工作结束,他也尽情地玩。他自己说:“我50岁开始打网球,60岁学滑雪,64岁学滑冰,65岁执意学冲浪,67岁向潜水运动挑战……”
盛田开始坐公司的直升飞机不久,发现驾驶员比自己的年纪还大,他便开始学习驾驶飞机。
一次,他和夫人到德国去参加一次音乐盛会,竟然和歌唱家霍夫曼一起去飙车。当车速提高到140英里时,盛田不得不抱住了霍夫曼的腰。但是他感到很刺激。
意犹未尽,霍夫曼又邀请他作特技飞行,盛田又一口答应了。一位德国的特技飞行冠军驾驶着飞机,带着这个对特技飞行充满好奇的风云人物升空了,这时盛田才感到恐惧。飞行员安慰他说:“如果你不舒服,我就马上降落。”但盛田可不想做逃兵。先是盛田驾驶着飞机爬升到4000英尺高度。接着,飞行员接过飞机,就开始了他的花样表演,旋转、翻滚、急流……真是花样百出。尽管盛田很镇定,也没有晕机,但他听到飞行员决定要降落时仍然很高兴,毕竟惊险已经过去了,他马上就可以若无其事地和夫人、霍夫曼吹吹他的历险了。就在飞机接近跑道边缘、距地面约50英尺的地方,飞行员突然又让飞机来了个筋斗大翻身。措不及防的盛田吓了一大跳,觉得自己的头皮要和跑道接吻了。
看吧,这就是创造了SONY帝国的盛田昭夫,一个童心不泯的让人喜欢的家伙。
像盛田昭夫这样的人不多,从小到大到老,好奇心和兴趣一直诱惑着他。到老了,还像孩子一样享受新奇,这让我们这些旁观者也怡然心动。有人说,人到老了还有孩子一样的童心,就说明他活得很成功。是的,不只成功,更有轻松,这是目前我们大多数成功者无法做到的。盛田昭夫就凭着这颗童心,一步步往前走,终于和井深大一起创造了庞大的SONY帝国。正像他自己所说:“对什么事都感兴趣啊,简直是好奇成癖了。”正是这兴趣、这好奇心,他才有创造的动力,生活的热情,才有源源不断的成功。
其实,兴趣正是长处。在自己所长处发掘潜力、发挥优势哪有不成功的道理?而失去兴趣呢?至少是干什么都找不到长处,都没热情,那么,前途也就不难想象。
现在的问题是,社会的习惯势力太大,从孩子的时候起,几乎人人都在奔成绩,学习成了一切,所以,好奇心大多被扼杀了。上学的时候就知道学习,工作的时候就知道工作,兴趣和创造也就无从谈起。如果盛田昭夫也像他的大多数同学那样,为了成绩而放弃兴趣,他和SONY也不会出现在世上。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大多数人都走了一条错误的路。
引子
悟道
☆人的兴趣在哪儿,长处就在哪儿。顺着兴趣走,便有了爱好、优势和成就。
☆人总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而对世界永远抱着好奇心和热情的人,他就永远年轻。成熟的果子往下落,幼稚的树芽往上长。
最无能的也能获得极大成功(1)
人的潜力无穷,最无能的也能获得极大成功
———恐惧得几近崩溃的媒体老板士毅·纽豪斯
他不被父亲欣赏,他的努力与父亲的期望总有着不可缩短的距离。当压力到达极限的时候,他就会想到自杀。这样的人,却成为当今美国权利最大的平民之一、财产总值多达0亿美元。
英格丽·褒曼从19岁开始演艺生涯,一生中出演了50部电影,获得过3次奥斯卡金像奖。她是那个时代表演艺术的标志性人物。下面是她的两段自述:
“对比起来,在我的戏剧表演和我的平常行为之间距离是那么大,实在令人难以相信。我是自有人类以来最怕羞的一个人。我每次进入室内总要碰撞什么家具,我的脸也会红得发紫。在学校里,很多问题的答案我都知道,可是我不敢回答。因为只要我一站起来,我的脸就红得发紫而变得口吃起来。这就使图奥叔叔和我的堂兄弟们认为我想做演员的想法是愚蠢的。”
“我一直到18岁生日之后,才出去赴一次真正的约会。在30年代早期的瑞典,多数青年姑娘到了14岁、15岁和16岁就出去跳舞,携手散步,一天24小时疯狂地谈恋爱。我在15岁时也有过几次迷恋别人的事情。后来我发现一个令人难受的事实,我不为男孩所欢迎。对他们来说我身材太高了。或者说我太腼腆,我太严肃,我爱脸红,而且我不善于谈话,我是一个可怕的失败者。我只有一桩可做的事,就是装作不欢喜男孩子。我说:‘我憎恶男人。’”
前苏联的戏剧家、戏剧理论家,著名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他一生导演或指导过戏剧、歌剧0多部,还在其中担当过多种角色。他也有一段对自己的记述:
“我粗笨到了异乎寻常的程度。任何时候,只要我走进一个小房间,房间的主人就会赶紧把房内任何可以毁损的东西移开,因为我必然会损毁些物件的。有一次在一个舞会上,我把那栽在木桶里的一棵棕榈树弄倒了。另一次在跳舞的时候,我颠蹶了,可抓住一架钢琴,又连人带琴滚到地板上。事后才发现那琴的一条腿是坏了的。我还损毁过另一架钢琴,不过那是后来的事。
“这一切使我的粗笨驰名了。我甚至不敢提议,说我做一个演员,因为那样只会引起我的朋友们的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