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系。公司内各部门的方针及目标大致上都很协调,在具体运转上总公司不加干涉。通过这种方法,就实现了互利原则。
在蒙多罗娜公司,只要员工在履行责任中创造性地工作,就能获得相应的权力。例如,当某一项研究工作有了一定眉目而需组织力量进一步突破时,公司就授予你全权。所授权力之大,一般相当于公司高级主管,有的甚至于接近公司的总经理,被称之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难怪人们赞叹说“蒙多罗娜公司是技术本位者的晋升阶梯。”
可以说盖尔文领导的蒙多罗娜公司将人际交往原则应用于人事、管理中是非常成功的,是值得参考借鉴的。
世界上的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人际交往中亦是如此。作为个人,由于价值观、审美倾向的不同,也会导致内心的冲突发生。在管理过程中如何应对冲突呢?
对待个人内心冲突,领导者应善于进行识别和管理,帮助成员选择正确的方法和途径,以利于目标的实现。
对待群体冲突,应采取以下方法解决:
(1) 协商。冲突双方派出代表进行协商,通过相互让步和妥协来解决冲突。
(2) 仲裁。协商无效,请第三者出场来仲裁,按照法规解决。
(3) 回避或拖延。回避的潜在心理是不去接触,避免意见分歧公开化。拖延常常是没有结果的办法,以时间的流逝来等待时机。
(4) 改组。让冲突尽可能在组织的下层得到解决,避免由组织的最高群体来解决;消除组织中有特殊的不合理的利益群体;组织各群体的成员进行活动,沟通信息和感情,增进了解,消除分歧。
群体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在人事管理中能够恰当运用人际交往原则来恰当地处理冲突,可以变成对组织的一种建设性、创造性的力量。因此,领导者在架构良好的人际关系时,应当遵守并善于运用这些原则,以其进一步改善本组织的工作,完善组织的形象。
四 影响人际关系的不良心理因素有哪些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增强凝聚力,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但是,有时候许多不良因素严重妨碍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这些因素主要有:
(1) 嫉妒心理障碍。在人际交往中妨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异常心理因素之一是嫉妒心理。由于交往双方因文化、传统、道德、修养、经济水平、社会地位、历史背景、民族、地域的不同,价值观的实现程度不同,均可以产生嫉妒。嫉妒既是一种心理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更是历史久远、分布面广的一颗毒瘤。嫉妒的情感特征是具有攻击性、隐蔽性、报复性和“同归于尽”的心理。
(2) 个性倾向性障碍。个性倾向性包括人的价值心理、兴趣等。价格心理一旦形成,便对人的态度、行为起着指导、调节作用,决定着人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如果人的行为违背自己的价值心理,便会出现心理上的不平衡,产生负疚感和自责感。正确的价格心理有利于人际交往而不正确的价值心理会形成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兴趣是反映一个人行为指向特征的个性心理指标,它把人的行为引向某一事物或某一活动。兴趣窄的人容易产生人际关系的心理障碍。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项活动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社交能力也是一种特殊能力,是由观察力、语言能力与模仿能力组成的。缺少这种能力,便会形成人际关系的心理障碍。性格表现在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有热情与冷满、刚强与软弱、心胸豁达或狭窄等表现。性格是一个人举止、为人处事态度和行为特点的表现方式。
(3) 羞怯心理障碍。羞怯心理主要是一种情绪反应,往往导致大脑神经活动的暂时紊乱,使记忆发生故障,思绪出现差错,表现为语无伦次,词不达意,举止行为失当,对于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一大障碍。
(4) 自卑心理障碍。在人际交往中,把对方看得太高,把自己看得太低就形成了自卑心理。具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自惭形秽,怀疑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在交际中,畏缩不前。自卑心理的成因有主观和客观的原因。
(5) 代沟障碍。在人际交往中,常常可以发现年龄大的与年龄小的两代人之间的交往通常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这是由社会结构(实体结构与文化结构)方面的重大变化,导致两代人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两代人接受的社会文化和由此产生的文化心理、价值心理、社会规范、生活方式不一样。社会变迁速度越快,外来文化传人越快,两代人之间的距离越大,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也越大。不同年龄段的人,由于生理上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特点。
(6) 自傲心理障碍。具有这种心理的人,自命不凡,自吹自擂,夸夸其谈,觉得自己了不起,别人不行,我样样行,自己认为形象好,过高估计自己的一切。这样的人,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别人也难以接受这一交际方式。
(7) 报复心理。这是极端的自卑者为了维持心理上的平衡,掩盖自己过度的自卑,用一种近似自傲的姿态,自视高明,居高临下,藐视芸芸众生。内心对社会、对他人怀有敌意,诅咒人们对之不公平,怨命运对之太无情,憎恨地位比他高的人,以一种高高在上、嫉世愤俗的态度拒人于门外,以防别人窥透他们的内心世界,对社会怀有深深的敌意并以此来看待社会和人。这是人际交往中的一大敌人。
(8) 自私心理。具有自私心理的人,以纯粹的功利思想来衡量人际交往,建立人际关系。他们认为人际交往,只是一种价值上的利用关系而已,是满足个人私欲的一个手段罢了。为此,可以不择手段,扭曲了人际关系。这不利于建立符合社会发展和人们生理、心理需要的人际关系。
(9) 猜疑心理。具有猜疑心理的人总是怀疑他人,对一切人怀有戒备心理,不肯、不敢讲真话,戴着一副假面具与人交往。在这种心理的驱动下,他会变得越来越虚假、虚伪,变得无亲无友,很孤独。作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积极清除猜疑心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许多成功人士可能极其富有,但其人际交往却并非遂人所愿。
出生在加州的工商巨子——世界石油帝王保罗·盖蒂1976年客死异国他乡——英国伦敦萨顿宫。
保罗·盖蒂这位“不知道我有多富有,而且也没法知道”的美国最富有的企业家一生充满矛盾和神秘。
保罗生性多疑,对什么人都不相信,包括儿子。为钱为利,与儿子明争暗斗了数十年,一直到死。他最大的失败,就是没有为他庞的石油帝国培养一个合适的接班人。他没有把儿子们放到自己身边培养,让他们学习贸易经商手腕,而是让他们在董事长斯特普尔斯手下工作。他说:“我对孩子的爱是一种充满矛盾心理的爱,往坏里说,则是一种充满恶意的爱。”他曾希望他的儿子们能像他一样子承父业。20世纪60年代初,他将四个儿子全部雇进了他的石油帝国。但是一到关键时刻,矛盾就显露出来,他总是怀疑他的儿子们,父子们常常争论不休,很难形成一个有向心力的家族集团。
保罗在家庭同在公司一样,是皇帝,不容侵犯。他几乎没有与他的儿子们共度过任何时间,对他们都非常冷淡,而且很不信任,并十分粗暴地对待他们。因此,他们谁也不愿意与这位暴君般的父亲打交道。
保罗对孩子的怀疑与不信任,导致孩子们都远离他。给他最大打击的是大儿子乔治第二的自杀,这使他的帝国世袭梦彻底破灭了。
乔治第二是保罗的大儿子。在商业上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他不仅是南加州一位受尊敬的商业领袖,是美洲银行、道格拉斯飞机公司的董事、洛杉矶交响乐团的主要资金筹措者,而且还是一个成功的养马人。
乔治第二与他父亲的关系并没有因为其商业上的成就而有所改善。相反,保罗经营从萨顿宫向洛杉矶发出一大堆吹毛求疵的函件,并不时以解除乔治第二的职务相威胁。而乔治第二也从未表露出对父亲的愤怒,却默默地忍受这一切。但是不幸的婚姻给乔治第二带来新的痛苦。
此时的保罗不但没有在生活上关照一下儿子乔治第二,反而常常鄙视而且怀疑这位法定继承人,经常在公司工作人员和他的朋友面前羞辱他。保罗总是把每一件出错的事,无论是保罗石油公司的股票价格在市场上的下跌,还是保罗博物馆运送法国家具的车船发生事故,都归咎于乔治第二。乔治第二说,他每次通过穿越大洋的电话与他父亲进行长时间的谈话之后便感到紧张。乔治第二受的压抑太多,已经无法忍受,他逐渐变得喜怒无常,还经常酗酒,有时甚至用裁纸刀扎自己的手来发泄情感。到晚上,他必须服用药物才能入睡。1973年6月5日,乔治第二最终自杀身亡。
后来,调查人员对乔治第二的死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最后的结论是:乔治第二先生的死是一种逐渐增加的个人压力所致。这种压力被酒精中毒触发,变成剧烈感受,通过暴力和自我摧残发泄出来。乔治第二是在一时冲动之下服药的,也许是由于被怀疑、愤怒及担心自己失去男子汉气概等种种情感的驱使而服药的。
当乔治第二的朋友打电话给在伦敦的保罗,告诉他乔治第二之死这一噩耗时,这位八十一岁的老人默默无言地仰望天空,顿时不知所措达半个小时之久。
由于他对家庭成员的不信任,导致了他的家庭悲剧:孙子保罗第三遭绑架;儿媳吸毒命归天;乔治第二寻短见自尽。
他在和别人谈起他的子女时常伤感地说:“只要一谈到他们,我就浮起痛苦的回忆,许多事情宁愿不再提起,但是……”
保罗在事业上是成功的,但他在人际交往中却是个失败者,正因为他的多疑以及彼此间代沟的存在,造成了父子关系的紧张,也造成了家庭中的诸多悲剧。因此,领导者在人际交往中应当力克影响人际关系的不良心理因素,争取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自己的事业服务。
如何消除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呢?
第一, 保持心理健康。健康心理应是一种乐观向上,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环境的心理。发展正常的智力和能力,保持乐观豁达的态度与积极向上的热情,正确的自我意识,客观地评价自己,培养自我克制能力,训练承受压力的勇气,锻炼经受困难和挫折中的意志。
第二, 克服传统观念、习惯的束缚。乐于接受新的生活启示、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接受社会的改革和变化;思想开放,正确对待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尊重他人,了解他人,信任他人等。这是建立新型人际关系,消除人际关系不良心理的重要方法之一。
第三, 培养正确的人际关系的价值心理是消除自私心理和猜疑心理的重要措施。人际 关系的价值心理直接影响着人的交往态度和动机,使交际双方认识到,人是社会的人,人与人互相依赖才能生存、发展,社会才能进步。人与人应该有竞争,不是嫉妒,人与人有矛盾但不应敌视。
第四, 要有自知之明。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培养宽广的胸怀,良好的竞争意识和调整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交往过程中的心理规律,了解自己和认识他人。
五 什么是人际吸引规律
任何人都是人际关系网上的一个点,而领导干部则是这张网上的中枢。作为领导者,应该是众望所归,一呼百应,享有极高声誉的人,应该是具有吸引力的,具有魅力的人。
想要提高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吸引力,调节人际关系结构,需要了解一些人际吸引规律。
首先,人际吸引的本质是什么呢?交往双方彼此的吸引是以代价和收益这两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可以用“代价和收益”来分析各种人际吸引。
人们在交往中,双方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至少花费时间和精力。然而,人们付出代价之后,可能有收益,也可能没有收益。只有当人们认为在交往中收益大于代价的时候,才会感到对方的吸引力,即人际吸引不仅取决于交往对象的吸引力的强弱,还主要取决于人们能否确认在交往过程自身得到的收益大于所付出的代价。
那么,人际吸引规律包括哪几个方面呢?
(1) 一致性吸引规律。心理学家认为:如果交往双方或多方有某种一致性,并都能意识到这一点,则容易相互吸引,产生亲密感。
“一致性”包括的范围很广,如年龄、性别、籍贯、职业、资历、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文化程度、专业、兴趣、爱好、态度等等。
(2) 互补性吸引规律。当交往双方的需要和满足的途径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就会产生强烈的互补吸引力。如果一方能满足另一方某种需要或弥补某种短处,那么两者之间就会产生吸引力。互补或单向补偿包括能力、专长、性格、思想等多方面。
(3) 强迫性吸引规律。“强迫”并非外界的强制性,而是心理不由自主地被某人吸引或强迫对某人表示喜欢。
(4) 对等性吸引规律。人们有一种心理倾向,即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被喜欢者对喜欢者的评价与喜欢者对被喜欢者的评价是对等的,这就是对等性吸引规律的表现。对等吸引规律除了评价态度外,还表现在自我暴露的对等和尊重相容的对等上。
(5) 诱发性吸引规律。当一个人具有 某种诱发生吸引因素时,他就会产生吸引力,其他人会不由自主地为之吸引。在人际关系中最受欢迎的十项人格特征依次为:①诚恳;②诚实;③理解;④忠诚;⑤可信;⑥可靠;⑦聪明;⑧关怀;⑨体谅;⑩热情。最不受欢迎的十项人格特征依次为:①欺诈;②稀奇古怪;③恶意;④残忍;⑤不诚实;⑥不真诚;⑦做作;⑧不可信赖;⑨不诚恳;⑩贪得无厌。
(6) 晕轮效应。晕轮效应也可以称之为以点概面,是指人们在观察某个人时,往往从这个人的某种特征或品质出发,对他做出总体判断,这种特征或品质起到了一种类似晕轮的作用,掩盖了这个人的其他特征和品质。
总之,研究影响人际关系建立和维持的诸多因素,掌握人际关系的吸引规律,对建立和保持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和谐融洽,增强群体的团结,发挥群体的潜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个花匠去一位著名的法官家为他美化庄园。当他在干活的时候,那位法官跑出屋子来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诸如希望在哪儿栽上一丛杜鹃花等等。花匠于是说:“法官先生,您的业余爱好可真不错哇!我一直很慕您那条漂亮的狗,我知道您年年都在麦迪逊广场花园举行的家犬大奖赛中赢不少蓝彩带。”这小小的赞美之辞竟带来了惊人的效果,无疑狗是法官的心爱之物,法官开心地说道:“是啊,是啊,养狗的乐趣真是无穷啊。你是否愿意看一看我家的狗窝?”
法官花了将近一小时领花匠参观他养的狗,并把那些狗赢得的各种奖品拿给花匠看,他甚至还拿出狗的系谱材料,向花匠说明这些狗之所以这么漂亮是因为血缘的关系。
末了,法官问花匠:“你有孩子吗?”当花匠回答“有”时,法官又问:“他想要小狗吗?”花匠急切地答道:“怎么不想,如果有了,他会开心死了。”“好吧,我送一只。”法官说道。
接着,法官又跟花匠讲开了怎样给小狗喂食的问题,讲完后又热切地说:“光给你讲你会忘了,我把它写出来吧。”于是,法官记下了狗的谱系和喂狗的方法。
法官最后送给了花匠一条值100美元的狗,在花匠身上花去了75分钟的时间,这一切都是因为花匠真诚地羡慕他的嗜好以及他取得的成就。
任何人都会有一些值得你去羡慕的地方,你只需要把它挖掘出来,并真心地加以称赞,你将会受益无穷。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掌握人际吸引规律会带来多么大的益处呀!如果您能够掌握它,并运用得得心应手的话,您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了解了人际吸引规律之后,也应该明白有哪些因素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吸引力。阻碍人与人之间吸引力的因素主要有:
(1) 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对他人缺乏热情,不关心他人的悲欢离合,甚至把别人当作自己使唤的工具。
(2) 有“自我中心主义”的人,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和兴趣,忽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只能与他人建立肤浅的关系,而不可能患难与共,达成深交,成为知己。
(3) 对人不真诚,以获得为前提和别人交往。人们不喜欢夸夸其谈、表面真诚实则势利的人,更提防损人利己之徒。
(4) 过分服从并取悦别人的人,过分惧怕权威而又不关心他的部下的人。
(5) 过分依赖他人而又丧失自尊心的人。因为暂时困难而不得求助于人,这是人之常情,但如果寄人篱下不思进取,就会被人耻笑。如果事事依赖别人,自己不能自立,则充分暴露了你一无所长,窝窝囊囊。
(6) 反抗性和妒忌心强的人。动不动就和人吵闹、冲突,只会把已有的朋友赶跑,更不用说吸引力了。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就不容人,心存妒忌,猜疑不定,在感情上使人反感。
(7) 猜疑性格的人。怀有偏激、敌对情绪的人,往往容易使自己与他人的关系陷入僵局。为什么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就是因为身为宰相,志存高远,统揽全局,心胸开阔,机智灵活。他如果性格怪僻,频频树敌,怎么能当得了宰相?当然,宰相不是人人能当的,但其中的道理却是很朴实的。
(8) 过分自卑、缺乏自信人的人,或过分自夸的人。人贵有自知之明,一般交往也好,做事也好,应不卑不亢,从容镇静。
(9) 郁郁寡欢、不喜欢与他人交往的人。
(10) 怀有偏见、固执、不愿意接受别人规劝的人,过分使用防御的人,报复性强的人。
在日常人际交往中,应该克服这些不良因素,充分应用人际吸引规律,一定会把众多的人团结到您的周围。
第四章 人事激励心理
一 为什么同一刺激素重复使用,会降低效力
二 人事激励有哪些基本原则
三 常用的激励方式有哪些
四 怎样运用期望理论调动职工积极性
五 怎样运用公平理论调动职工积极性
六 怎样运用归因理论调动职工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