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00万美元,对于身无分文的舒乐博士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但是通过化整为零的办法,他成功地把看似难以实现的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自己可以实现的小目标,然后各个击破,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让我们再来看一个故事:
山田本一,连续两届马拉?松世界冠军。他在1984年的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一战成名。那场比赛结束后,当记者们纷纷问他怎样取得好成绩时,他只是说:用智慧战胜对手。对此,人们不以为然。马拉?松较量的是体力和耐力,怎么会和智慧联系在一起呢?
两年后,山田本一再次在米兰夺冠。赛后,他还是同样一句话。这不能不令许多人迷惑不解。
直到十多年后,退役的山田才在自传里才解开了这个谜团:每次赛前,我都亲自坐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一家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等等,把整个赛程分成比较均匀的几段。这样比赛开始后,我就奋力冲向第一个目标,接着再奔向第二个目标,40多公里的赛程,就这样轻松地跑下来了。许多人总是从一开始就想着终点,结果跑不了多远,就觉得累了,没信心了。
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如果我们一刻不停地想着自己的最终目标,要不了多久,我们就会感到疲惫不堪。再加上这样那样连绵不断的打击,我们不免开始动摇,信心一点点失去,在这种心灵的折磨中,我们可能最终只能选择放弃。
谁?都有过成功的梦想,更有实现的可能,但并不是谁?都能在最终实现梦想、取得成功。事情成败的关键就在于,我们有没有为自己树立一个清晰的、可以实现的目标。
比如:我们希望自己在30岁的时候拿到高级职称、或者拥有自己的房子和汽车、或者只是赚到人生的第一个10万元等等。这些目标,对于今天一清二白的我们来说,可能有些高不可攀。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些目标分解、细化,使之变成一个个可望又可即的目标,那么每年每月、甚至每天我们都在实现着一个具体的目标,日积月累,即使再大的梦想,我们又何愁不能实现?
人生需要有不断的成就感来激励自己。只有成功、成功、再成功,我们才能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才能时刻保持旺盛的斗志。
因此,我们不仅要有高远的梦想,更要有切实可行的规划、触手可及的目标。只有这样,我们的每一步才能走到心中有数,从而步步为营、坚实有力地向自己的目标不停迈进。
20…30岁你拿这十年做什么 第一部分 会大会小会来事(1)
天下之至柔,驰骋乎天下之至坚。
——老子
20几岁的时候,我们刚从学校出来,有最新的专业知识,有最前卫的思想。但是,仅凭这些与社会上各色人等打交道还远远不够。面对着繁琐复杂的社会,我们更需要有灵活自如的应对手段。
当年良出来混的时候,才刚刚二十来岁。他很会办事,领着村里几个小伙子专门做砌墙装修之类的活,逐渐挣了一些钱,成立了一个工程队,越干越大。
其实良念书不多,连小学都没念完,除了自己的名字之外别的字写出来经?常是缺胳膊少腿儿。但是他嘴特甜,会来事儿,平时口袋里总是装着两种以上的香烟,见到甲方领导就掏出红塔山,见到技术员就是红梅,而自己抽的是一块多钱的杂牌子。
那几年,良很能吃苦。随着工程越做越大,当初跟他一起干的手下一个个都成了小领导。逢年过节的时候,良总是给这些小弟兄买上几件新衣服。哪个手下生孩子满月了,他都亲自道贺,不忘送上一个大红包,表示一点小意思。每一次回家,良都给村子里的老人们送上一斤茶叶。村里村外,他的口碑特好,人都说他富了没忘乡亲。
当然,良与管人、管钱的领导关系尤其不错。从一个农民一步一步成为合同制工人,搞上文凭又转了干,评上副科级,良的运气一直都不错。半年前,良更是一屁股坐在了镇长的位子上。
论手艺,良在村里根本排不上号。但是论办事,良在村里无人能比。今天他能够当上镇长,就是沾了会办事的光。
会来事,在许多人眼里,被看成了拍马溜须的“小人”作风。事实上,这正是许多人迟迟不能成功的致命缺点。
不光是现在,在任何时代,满腹经?纶却无用武之地的人大有人在。就像是夜明珠埋在沙土里,他们有十分的本事却总用不上一成。不会来事,使他们长久憋屈在原?地。而那些会来事的人,却总是要雨得雨、要风得风,风光八面、海阔天空。
事实上,人人都需要推销自己,只不过我们需要一些恰当的手段而已。20几岁的我们,要想尽快成功,就要掌握做事的精妙,会来事。
会来事,就是要会大会小,会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对策。这并非要我们去无原?则地退让或者献媚,恰恰相反正是要我们在有原?则的基础上,进退有度,保持高度的灵活性,从而减少前进的阻力,以最小的成本去获取最大的人生收益。
新是某公司刚刚提升的主管。中午休息时,他在车间检查时发现几个员工正在抽烟,而在他们身边的墙上清清楚楚地写着“严禁吸烟”的警示牌。
按照规定,新必须把这些人的名字记下来,从下月的工资中每人扣除200元罚款。但是他心里明白,200元就是这些工人五天的工资。新也是从底层上来的,知道他们的工作很辛苦,赚钱不容易。如果真那样做,他这个新官上任虽然烧起了头把火,但私下里员工肯定会对自己有怨言,没准还会落个一上台就忘了本的名声。而且新也知道,中午休息时间,大家都想抽支烟,解解闷、提提神,这已经?成为一种公开的事实了。
但是,如果新对这件事视若不见、不闻不问,显然会降低自己的威信,也会使制度形同虚设,给生产带来巨大隐患。
于是,新悄悄走上前去。那几个抽烟的人直勾勾地盯着他,生怕他掏出小本本,记下自己的名字。不过,新只是平静地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包烟,给一人发了一支。几个人正要掏火点上,新正色说道:
“拜托各位,这里是车间,咱们最好还是到外边抽吧。”
那几个工人知道自己错了,赶紧站起来出去了。从此,车间里抽烟的事情再没有发生过。新在工人们的威信也与日俱增。
看似十分棘手的一个难题,就在这亲切而不失威严的一支烟里烟消云散。新的处理技巧不可谓不高妙!
在每天的工作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左右为难的事情。如果处理不当,我们就可能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只有恰当灵活地把握好这个分寸,我们才能对上对下对自己有一个良好的交代。
正是中午时分,一家著名的西餐厅里,人们三三两两地正在用餐。所有的服务员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碌。
20…30岁你拿这十年做什么 第一部分 会大会小会来事(2)
突然,餐厅里传来一声炸响。一个五大三粗的中年男子一只脚踏在凳子上厉声喝道:“服务员呢!快过来!过来!”
服务员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一个个都吓坏了,呆呆地愣在原?地。而这时店长又碰巧有事出去了。
客人们都停止了吃饭,眼光齐刷刷地盯着这个男子。见半天没人回应,男子更加声色俱厉、咆哮如雷,把桌子拍得山响。
这时,服务员小廉走了上去。她微笑着向他问好,并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男子用粗大的手指点着面前的杯?子,嚷道:“你看这是什么!你们的牛奶是坏的,把我一杯?红茶都糟蹋了!你们是怎么搞的!”
“真对不起!我马上给你换一杯?。”
很快,一杯?新的红茶就端上来了,跟上一杯?一样,碟边放着新鲜的柠檬和牛奶。小廉认真地把碟子摆放在顾客面前,柔声道:“先生,我能否给你提个建议,在放柠檬的同时,最好不要加牛奶,因为柠檬酸会造成牛奶结块。”
一瞬间,男子的脸变得通红。他匆匆喝完茶,就离开了。
许多顾客对小廉说:“明明是他老土,你为什么不直接说他呢?他那么粗鲁,你当时就该还以颜色。”
对此,小廉答道:“他再粗鲁,也是我们的客人。正因为他粗鲁,我才用婉转的方式对待,既然道理一说就明白,我又何必跟客人过不去呢?”
事发当天,小廉就得到了老板的亲自召见。一周后,她被提拔为该西餐厅的领班。
在服务行业,客人就是上帝。千错万错,也不能是客人的错。因此,小廉自始至终都秉承热情服务的原?则。与此同时,小廉又以一个小小的建议巧妙点出客人的失误,使客人不攻自退,既化解了危机,又挽回了餐厅名誉。如此会来事的员工,又怎能不被老板青睐?
当然,凡事我们还必须看场合、看对象,因人因地而宜。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只有充分地了解情况,才能更好地抓住要害,恰当地表现自己。
比如,有些场合就需要我们充分地表现自己,那就必须尽情地展现自我,绝不能扭捏不前;但有些场合就是需要低调行事的,我们就必须隐忍待发,不要强出头!再者,有些人喜欢活跃、爱表现的人,有些人则偏爱文静、乖巧的人,所以必须因人而异、随机而动,不能搞一刀切。
每次演出,阿克苏都很出彩。最近以来,他几乎成了演出团的台柱子。这得益于他的一个习惯:在对观众没有彻底了解之前,绝不登台!
有一年,他率团去阿拉?斯加州参加一个盛大的典礼仪式。在仪式上,他将演出半个小时的节目。
为了这半个小时,阿克苏提前三周就开始准备了。在这三周里,他对阿拉?斯加人的各方面习俗、气候、历史、工业、美食、种族乃至于方言俚语都进行了详细了解。
演出出奇地成功。一直到演出结束,人们还一直以为阿克苏就是土生土长的阿拉?斯加人。因为从开口说第一句台词开始,阿克苏就已经?完全控制了场上所有的人。
生活就像一场场演出,到什么山上就得唱什么歌。在每一次出场之前,假如我们对每一个人的所思所想、所喜所好都了如指掌,我们就不难把自己推销出去。古人讲得好:“狗喜骨头猫喜腥。”只要我们有针对性地服务到位,何愁抓不住别人的心?
无论做什么工作、处在什么位置,我们都要有灵活机动的办事能力。有句话说:“不打勤不打懒,专打不长眼。”我们既要有眼力、会来事,会大会小、能上能下,还要分对象、看场合,应时应地而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复杂多变的世事中进退自如、左右逢源!
20…30岁你拿这十年做什么 第二部分 把话说到点子上
说话是人生第一难事。
——吕坤
你会说话吗?
如果有人问我们这样一个问题,可能所有人都会觉得贻笑大方。只要不是哑巴,我们两三岁的时候就会说话了。不过,那时的我们只是具备了说话的能力。如何把话说得更好、更到位,却绝非我们想像的那般简单。
让我们来看一个小故事:
从前,有个人因为有喜事,在家里请客。时间到了,四位客人到了三位。焦急等待之时,主人忍不住说道:“嗨,该来的怎么还没来?”
座中一客人听了,心中十分不快:“这么说来,我就是不该来的了?”说着,他站起身就走了。
主人心中暗自叫苦,顺口说道:“不该走的又走了。”
另一个客人听了,满面愠色道:“难道我就是那个该走又赖着不走的?”说完也含怒?而去。
一时间,座中只剩下一个客人。主人赶忙安慰他道:“他们两位都误会我了,其实我不是说他们的——”
话音还没落,最后一个客人也拂袖而去。
一句话说得让人跳,一句话说得让人笑。同样的目的,表达方式不同,结果就会大不一样——这就是说话的精妙之处!
20几岁的我们,除了会办事之外,还必须会说话、巧说话、说好话。
事实上,纵观古今中外的风云人物,无不具有良好的口才。正是凭着一副三寸不烂之舌,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挥洒自如,如沐春风。
只有拥有了良好的口才,我们才能充分地拓展自己的学识才华,使个人的魅力熠熠生辉,从而事半功倍,业绩卓著。
当然,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口吐莲花。我们也没必要个个都像相声演员那样道挂长江?、滔滔不绝,但至少我们要把话说到点子上。
小康和小张是某单位的两个专职司机。前不久,单位精简人员,两个人必须有一人下岗。于是,单位搞了一个竞争上岗,让两个人分别谈自己对将来工作的想法。
小康第一个上场,开始自己的演讲。他说如果自己将来能开车,一定会把车收拾得非常干净利索,遵守交通规则,而且保证领导的安全,同时要做到省油,不给单位增加负担等等。小康滔滔不绝地讲了半个多小时,终于讲完了。
轮到小张上场了,他只讲了三分钟没到,就下来了。他说他过去遵守了三条原?则,现在他仍遵守三条原?则。如果能继续为单位开车,他还会遵守三条原?则。这三条原?则是:听得,说不得;吃得,喝不得;开得,使不得。
众领导一听,好!这个司机说得好!
小张说的好在什么地方呢?首先,听得,说不得,意思是说领导坐在车上研究一些工作,往往在没公布之前都是保密的。我只能听,不能说,不能泄密。第二,吃得,喝不得。因为工作原?因,我经?常要陪领导到这儿开个会,到那儿参加那个庆典,难免有这样那样的饭局。这时候,我该吃就吃,但绝对不喝酒,这叫保护领导的生命安全。头两条里,一是保守领导的机密,二是保护领导的生命安全。第三,开得,使不得。你别看我是开车的,但是只要领导不用的时候,我也决不为了一己私利而开公车,公私分明,不给领导脸上摸黑。
这样的司机,哪个领导不喜欢?
于是,小张留了下来。
显而易见,小张能够留下来,并不是靠自己开车的技术,而是靠良好的口才。正是贴切地揣摩了领导的要求,把话说到领导的心窝里,使他获得了一个工作的机会。
好胳膊好腿儿,不如一张好嘴儿。无论在职场还是在商场,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一张巧嘴。尤其是在商场上,我们每进行一场交易,都少不了一番舌战。而那些胜出者,无不是口才出众、巧于言辞的人。
中午时分,一位衣着华贵的太太走进了一家时装店。她看上了一套时装,试了试非常合身,但看看标价,她又犹豫了一下,把衣服放了下来。显然她觉得价格太贵,有些于心不忍。
这时,站在一旁的服务员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话:“刚才某某部长夫人也看上了这套时装,和您一样也觉得这件时装有点贵,刚离开没一会儿。”
话音刚落,那位太太当即买下了这套时装。
这位服务员能让那位太太下定决心买下时装,可谓用心良苦。她巧妙地抓住这位太太“自己所见与部长夫人略同”和“部长夫人嫌贵没买,而自己要比部长夫人更强”的攀比心理,用激将的方法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话不在多,而在于能否说到点子上。在关键时刻,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只要能说到点子上,就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20几岁的年轻人,我们要搏击人生,良好的口才就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利器之一。但是,我们拥有良好的口才,并不一定就非要用咄咄逼人、锋芒犀利地与人争辩。那样的话,我们和街头泼妇又有何异?
真正懂得说话艺术的人,总是当言则言,当止则止,即使得理,也要饶人,只有这样才能让人心服口服。
有一次,美国总统柯立芝在批评自己的女秘书时这样说道:“你今天这件衣服非常漂亮,你真是一个迷人的姑娘。只是我希望你打印文件时注意一下标点符号,让你打的文件像你一样可爱。”
对于这样的批评,女秘书当然欣然接受。此后,她的打印文件总是一丝不苟,很少有出错的地方了。
身为美国总统,柯立芝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了。但他并没有对一个下属大施言辞之利、权势之威,而是通过欲抑先扬的方式,委婉客气地指出她的不足。看似平平常常的一句话,却透露出少有的睿智,令人为之倾倒。
好马出在腿上,好人出在嘴上。无论是从政还是经?商,练就一副铁齿铜?牙都将使我们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只有尽快地掌握说话的艺术和技巧,把话说到点子上,我们才能在人生舞台上尽快地脱颖而出、展现自我。
20…30岁你拿这十年做什么 第二部分 抓住问题的关键
将一个问题准确地界定,就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
——爱因斯坦
在美国华盛顿的杰斐逊纪念堂前,有一堆造型别致的石头。
但是,从一开始这堆石头就被腐蚀得厉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成了纪念堂的清洁维护部门大伤脑筋的问题。他们也曾想到过直接更换掉石头,但这样做不仅需要大量的经?费,更重要的是会大大地改变纪念堂的设计原?貌。对这个左右为难的问题,许多专家都一筹莫展。
一天,一个年轻的清洁工走进了主管领导的办公室,声称自己已经?找到了解决的办法。望着领导投过来的疑惑神情,他异常平静地问道:“为什么石头会腐蚀?”
“很显然,当然是因为维护人员过度频繁地清洗石头。”领导答道。
“为什么需要这样频繁的清洗?”
“废话!你没看见那些经?常光临的鸽子们留下了太多的粪便!”经?理激动地回答。
“那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鸽子来这里?”清洁工继续问道。
“当然,这里有足够多的蜘蛛可供它们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