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有效改变工作哲学和方法: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笫Α�
他的名誉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无数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一个差不多先生……
“中国的胡适先生于1920年写下了这篇文章。80多年过去了,‘差不多先生’依然是我们当中一个典型的代表。在那个寓言之中的明明和聪聪——几乎就是这样的原型,他们依然活在我们中间。”克劳士比说。
“的确,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差不多先生”。”比尔道:“当被问到‘工作完成的怎么样了?’时,许多人总是会说:‘已经差不多了’。
“差不多是差多少?”克劳士比一双明亮的眼睛直直地盯着三个人:“差不多也许是10天,也许是20天;也许只完成目标的60%,也许只完成80%,反正差不多就是差不多。正如我们已经反复讨论过一颗螺丝钉到底值多少钱一样,当我们明白‘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我们就会知道,‘差不多’可能是‘差得很多’!”

员工的素质决定企业的质量(1)

“大家都知道比尔·盖茨吧?”克劳士比突然问。
“知道,他是这个世界上最有钱的人。”盖瑞说道。
“不错,他和他的微软创造了上个世纪的财富神话。”克劳士比接着问道:“但你们知道比尔·盖茨是凭什么创造了自己的神话?”
“他在电脑方面是个天才。”盖瑞率先回答道
“他抓住了这个时代的脉搏。”比尔接着说。
“而且,他也是一个出色的经营管理天才。”杨作了补充。
“你们都说得很对,”克劳士比笑了笑,“除此之外,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那就是——微软拥有全世界最优秀的员工。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如果有一天早晨醒来,微软被大火烧了个精光,给我20名最优秀的员工,一切马上就可以重新开始。’他一向都认为,企业里任何东西都可能是有价的,而一流的员工却是无价的。”
“的确,”比尔附和道:“当今世界经济领域的竞争集中体现在企业之间的产品与服务的竞争,而企业的员工是最直接的产品提供者和服务的执行者。因此,抛开企业产品的技术方面的因素,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与员工的各方面素质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
“我想起了一件事,”盖瑞说,“我曾有一位朋友,他是一位公司经理,他有一个恶习,就是不管在什么场合,一到得意处,便不自觉地抠自己的鼻孔。一次,在与合作方进行有关合资立项的谈判,双方谈得非常顺利,马上就将进行到签字生效的程序了。可是就在这时,这位经理旧病复发,得意忘形,手指不自觉地便伸进了鼻孔。这位经理一边与谈判方老总谈笑风生,一边肆意地抠着自己的鼻孔。这个动作被对方老总注意到了,并皱起了眉头。五分钟以后,这位经理大人依然在继续着自己的动作。对方老总立即阻止了正要往协议书上签字的双方代表,随后表示,这份合作意向还需再重新探讨,然后领着自己的人扬长而去,留下这位经理及莫名其妙的谈判人员。合作就此以失败告终。
 事后,有人问那位扬长而去的老总,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在关键时刻阻止了协议签字
的。这位老总的一席话传到参加谈判的人员耳中,简直令他们不敢相信
 那位老总说:‘在那样庄重的场合,对方的经理先生竟然当着客人的面抠自己的鼻子,而且肆无忌惮,说明经理先生的素质是非常低的。经理的素质如此之低,其手下的员工的素质也便可想而知了。与低素质的人合作,是要冒极大风险的。我们不愿意拿自己的资金来冒这样大的风险。’
 一个极其细微的动作,破坏了一项合资项目的签订,同时还给合作方留下了素质低下的企业印象。在日常应酬中,一些员工的个人行为,直接关系着企业经营的得失成败。”
“有句话说:‘产品就是人品,质量就是素质’。企业是一个个员工组成的,什么样的员工造就什么样的企业,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的未来在是由员工来决定的。”克劳士比的话意味深长。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却总是对产品讲质量,对服务讲质量,很少对人讲‘质量’” 杨接着话题说道:“其实,在一个企业中,产品的质量固然重要,但我们每个员工的素质也同样重要,两者之间的关系即‘产品与人品’间的关系。建造优秀企业的绝对条件是经营质量,它不单单指产品质量,而且还应包含业务推进的质量、经营者、员工的质量以及与经营有关的其他所有的质量。从我们中国的汉字结构也可以看出:‘企’无‘人’而‘止’,真正的‘企业’是由‘人+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在发挥作用。
2000年的时候,《中国经济日报》曾发表过一篇《难道我们连螺丝钉都拧不紧吗?》的文章。黄河小浪底水电站是中国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它依靠世界银行贷款引进国外机组,一组是100%国外进口,二组是90%,三组是80%,后面就是国产化了,所有的机组安装到位,最后一运行,国产化程度高的那三个机组,全部漏水,然后停下来开始检修,三个月后算一笔账,一个机组是300万的效益,一停就是一个月,结论让所有人哭笑不得,不敢相信,全部都是因为螺丝没有拧紧造成的——有的没有垫子,有的根本没有螺丝!”
“这些机组都是你们国家大型的机组生产的,既然你们国家有能力生产大型机组,难道连螺丝都拧不紧吗?”盖瑞非常不解。
“当然不是。”杨坚定地回答道。
克劳士比点点头,说道:“问题的根本在于,人的潜识里认为,螺丝紧不紧,要不要垫子,甚至要不要螺丝都是可以接受的。这样的工作质量水平是他们可以接受的。
其实,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偶然的。在企业中,许多人做事时常有“得过且过”的心态,对于上司或是客户所提出的要求,即使是合理的,也会觉得对方吹毛求疵而心生不满!就像一些合作,合作的一方明明知道可以有改进的空间,合作的另一方却没有意愿要改进,反而要强迫对方要接受这些可以改进的不完美。这是因为这些人并没有把不起眼的错误当回事,或是压根儿不认为事情的结果跟自己有什么相关,所以产生得过且过的心态。”
“但是,”杨皱着眉头慢慢说道:“在同样属于亚洲的日本,许多企业的员工对待工作却非常认真、近乎完美,这反映了员工较高的个人素质。比如:
在日本东京有一家外贸公司,它与英国一家公司有着贸易往来。英国公司的经理经常需要购买从东京到神户的火车票。很快,这位经理发现:每次去神户时,座位总在右窗口,返回时又总在左边窗口。这位经理询问日本公司的购票小姐其中的缘故,她笑着答道:“车去神户时,富士山在您右边;返回东京时,富士山在您的左边。外国人大都喜欢富士山的美丽景色,所以我特意为您安排了不同的座位。”这位英国经理十分感动,他立即把这家日本公司的贸易额从50万英镑提高到200万英镑。在他看来:作为这家公司的一个普通的职员,对于这样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能够想得这么周到,那么跟这样的公司做生意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就像百事可乐老板说的那样:‘一流的公司,员工当然是一流的。’”比尔说:“我们要生产符合顾客要求、让顾客满意的产品,或者提供符合顾客要求、让顾客满意的服务,从因果顺序上讲,使顾客满意的当事者是我们员工,如果我们本人不是处于满意状态进行工作,那就无法做到使顾客满意。”
“从另一个角度说,人才领先是创造名牌的智力基础。”盖瑞把思路扩展开来:“名牌是人创造出来的,而创造名牌的人不单单是指才智,人的品质同样关系着名牌产品的兴与衰。产品的竞争最终也是人品的竞争,企业拥有一流的员工,一流的人品更应具备。只有这样,企业才会具备创造一流产品的独到优势,才可能创造出来一流的品牌。”
“所以说,”克劳士比很高兴看到盖瑞的显著进步:“‘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对企业的‘人’的要求,产品是人做出来的,品牌也是人打出来,我们提倡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这是对员工质量的最高要求,它是人品、素质和能力的综合反映。
总而言之,要想治理我们工作上的缺陷,先要治理我们态度上的缺陷,要治理我们态度上的缺陷,先要治理我们头脑里的缺陷。”

厨艺、曲棍球和芭蕾舞(1)

“在世界各地,有许多人都崇尚中国厨艺的高超水平。”克劳士比看了杨一眼,说道:“我曾经亲自品尝中国的四大菜系,中国的饮食文化果然博大精深、名不虚传。”
听到克劳士比大加赞许,杨心里欣喜不已。
“而且,最顶尖的厨艺大师往往是模糊大师。”克劳士比接着道:“一些简单的原料:盐少许、蔬菜少许、肉丁少许、调料少许,被技艺高超的大厨们在锅里快颠几下,偶尔‘嘭’的一声,火会上到锅里来了,接着,香味就出来了。然后我们会听见‘哗’的一声,一道新菜出锅了。
中国的菜肴:菜鲜、肉嫩,美味可口。每个人吃起来都有自己的感觉,即使是同一个师傅做的菜,每次品尝,你都会有不同寻常、百转千回的感觉。
应该说中国厨艺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代表了一种‘混沌’和‘惟妙惟肖’的中庸之美。
因此,在中国每一个要学习厨艺的人,都要学会这种如何使‘少许’原料融合在一起,产生出可口美味的功夫。”
克劳士比的一番话让比尔和盖瑞都对中国菜肴产生了一种无限的崇敬和向往。
“你们有谁经常观看曲棍球运动?”克劳士比看似不经意地问。
盖瑞他们惊奇于克劳士比怎么会突然问这样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他们正在疑惑,克劳士比却并不等待他们的回答,自己说道:
“曲棍球是一种体育运动项目,曲棍球比赛时球员必须根据球场上瞬息万变的情况,判断如何进攻和防守,人们更多地是欣赏球员的激情表演,那是一种力量与速度的完美展示。正如大家所熟悉的那样,在曲棍球比赛中,如果球员因失误被对方进一个球,他可以努力多进对方几个球,最终也许还会获胜。”
“让我们再来欣赏另一种艺术之美。大家都看过芭蕾舞《天鹅湖》吧。”盖瑞他们完全被克劳士比思维的快速跳跃弄得晕头转向,但他们能够感觉到先生正在试图揭开一个重要的命题。他们在努力追赶克劳士比的思维。
“你们可以借助回忆想象一下:大幕缓缓地拉开,演员身着洁白的轻纱,轻盈地从幕后跳到前台,伴随着如水银泻地般的音乐,那舞步准确、完美,刚好踩在音乐的节拍和心房的律动上,并且传达出一种意涵:王子的寂寞、灰姑娘的清秀……
但是你们有多少人知道,每一个练习芭蕾舞的演员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要学习标准舞步。他们把这些可以分解的、标准化的动作一直要练到十几年以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终于有一天,他们才会获得上台表演的机会。他们对所有舞步的每一个细节都已经极为熟悉和了解。只要音乐一响起,他们的身体就会分毫不差地表演出来应该表演的动作,准确而完美。”
最后,克劳士比像是在宣布一项命令,向三个爱徒郑重地说道:“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芭蕾舞就是一种标准而生的美。”
克劳士比的嘴角泛起一种几乎不被人察觉的淡淡笑意,他端起咖啡浅浅地喝了一口。他用爱抚的眼光从他们脸上一一扫过,看到他们似懂非懂的眼神充满了饥渴。
“审视我们的日常管理工作,许多领导可能更象曲棍球型:他们按照自己的标准,到处不停地巡逻、查找,为解决问题争论、罚款以及在现场马不停蹄地跑来跑去,似乎都已习以为常。而找出和解决的问题的多少,似乎已成为其成就的标志。如果我们仔细统计分析,将会发现其中大部分问题是惊人地相似,却日复一日地重复发生着,每发生一次就会重新再解决一次。也就是说,常常有90%的奔跑是无效的。当然,他们也可以通过所谓的努力,改进工作,让自己‘失球’后又进球,最后以多出几个球而胜出。
但是,他们采用的是类似‘人盯人’的办法,还是曲棍球运动,而不是芭蕾舞。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芭蕾舞在演出前都经过设计、讨论、规划、检查以及详细节目安排。每一个布景道具的放置、每一段乐章的时间、每一段剧情的展开及每一个音乐的节拍,都经过周密的考虑和精心的策划。芭蕾舞演员追求的是一种零缺陷也就是完美的境界。因为任何一个细小环节的疏忽,都会影响最终的演出质量和观众的美感。”
克劳士比的话如醍醐灌顶,让杨一下子找到了感觉:“前不久的中国的神舟六号升天,就是为我们上演了一场精彩的‘芭蕾舞’。
神舟六号环绕地球76圈,翱翔太空115小时32分钟。顺利上天,平安落地,从点火,升空,翔飞,变轨,返回……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声音,每一帧图像,都精确到秒,细微至丝。有人说,这是因为神舟六号是‘数字’产品——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生产,数字化管理。通过解读神舟六号的一串串数字,我们可以感觉它们就像一个个芭蕾舞步在跃动:
600余台飞船设备,数千台(套)地面设施,无一故障;全系统数万个口令,无一差错;执行操作,无一失误。返回降落点距理论降落点仅1公里。专家以‘打靶’比喻:‘神六’命中‘靶心’。”
杨非常地兴奋,满脸的欣喜与自豪:“‘神六’与‘神五’,貌极相似,实则不同。‘神六’技术改进超过110项。‘神六’运载火箭,技术改进75项。其中,飞船和火箭的安全性被‘抠’到了极致。一般的商用火箭可靠性为0。91到0。93,而飞船火箭的可靠性达到为0。97,安全性0。997。0。97的可靠性,意味着100次发射,火箭只有3次可能出现问题;0。997的安全性,是指火箭出现的1000次问题里,只有3次可能危及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即便如此,飞船还系上了另一条安全‘保险带’:发动机备份。为对飞船进行轨道控制、姿态控制和着陆反推,神舟六号上共装有56台各种发动机,其中一半是作为备份预备的。在应急时,这些不同种类和性能的发动机,还可以互相替代。尽管从‘神一’到‘神五’,没有一台发动机出过故障。
载人航天工程包括飞船、火箭、测控通信等7大系统,上天落地,涉及力学、地球科学、空间科学、自动控制、微电子等众多领域。中国共有3000多家单位投入“神舟六号”研制、实验和协调配合。神舟六号小小一艘‘船’,元器件达到10万个。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使神舟六号创下“四最”纪录:航天历史上规模最大、系统组成最复杂、技术难度最高、协调面最广的世纪工程,直接参加工程的单位有110多个,参试工程技术人员超过10万人。
发达国家发射了10多次无人飞船试验,才进行载人飞行。而中国只进行了4次实验,就从无人跨越到有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起步比世界航天大国晚了30多年,但只用了短短11年,就跨越式赶上。
中国航天事业始终如一地坚持 ‘高标准,严要求’,达到了准确而完美的状态,他们为全世界上演了一场高水平的‘空中芭蕾’。”
比尔和盖瑞不住地点头,并且偶尔向杨投来赞许的目光。克劳士比总结道:
“作为一种可操作的哲学,‘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追求的正是芭蕾舞般的境界,而不是曲棍球运动般的即兴表演和戏剧般的中国厨艺。”

正确的工作标准:零缺陷(1)

“那么,具体什么才是我们的工作标准?是中国厨艺吗?”克劳士比几乎是明知故问。
“中国厨艺只是一种技艺,它只能通过感觉、味道等来感知,因此它只是一种状态,称不上标准。”杨立即表示。
“是曲棍球?”克劳士比笑着又问。
“曲棍球运动让每一个运动员不停地跑来跑去,它常常导致90%以上的奔跑无效。你可能尽了最大努力,而到头来却是一场败局。”比尔回答道。
“那么,就是差不多了?”
“差不多更不符合要求。人一旦追求差不多就会得到大量的‘不符合要求的代价’。”盖瑞有些着急了。
“我们不妨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先看一些我们平常也许并不陌生的规定:
·新闻出版署有万分之一差错以下的合格率规定。——意味着万分之一以下的差错是可以接受的,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是值得表扬的!
·某胶卷企业将产品的出错率规定在百万分之三以下。——意味着百万分之三以下产品的购买者是该倒霉的!
·某银行规定,85%的来电组员必须于规定的时间内接起;否则警示灯起动;算为失误。——意味着有15%的来电是可以怠慢的,甚至如果某个机组某个机组员已完成85%的指标的话,故意怠慢一下也无妨!”
克劳士比的话,对于他们三个人来说是那样的刺耳,但又不得不承认他说的绝对没错。
“许多公司抱着寻找“灵丹妙药”的心态,希望能从琳琅满目的管理工具库中找一些适用于自己公司的管理。今天是TQM,明天是ISO,后天又是六西格玛。事实上,他们往往浅尝辄止,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按下葫芦起来瓢。”克劳士比痛惜地说道。
“据说还有一种质量管理标准叫AQL( Acceptable Quality levels ),就是‘可接受的质量水平’。您对此怎么看待?”比尔问道。
“AQL 是一个统计术语,它是从质量管理抽样检验方法中来的。它原来的意思跟现在人们所接受的意思完全不同。各种 AQL以及随之而生的一些思想流毒带来的真正麻烦是人们坚定地认为错误不可避免,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尽早发现错误并积极纠正上面。统计质量控制的数字再次强化了这种工作标准。
所有AQL 的真正意义,就是在我们开始工作以前,就承认我们将生产有缺陷的东西。AQL 不是一种标准,而是一种维持现状的决心。它实际上就是让工作的人自己来设定标准,岂不是与虎谋皮?”克劳士比笑着说道。
“我明白了,”杨大声说道:“有的企业凭借良好的质量管理很顺利地通过了ISO9000的门槛。可是,工作中的出错不是减少了,反倒增多了。其根本的原因就是:以前大家生怕不能通过ISO9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