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往事-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釜山,到日本后随便您到那裹去。”

    “不过说起来像您这样未满三十就名动华夏,单凭一人就挑起如此大事件的人自贵国民国以来我没有听说过,想来贵国的苏秦、张仪也不过如此吧。真真是一人敌一国的少年英雄啊。”吉田茂说完向单于敬了一杯酒以表示自己的敬佩,而众人除开齐世杰颇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外,其他的人都是第一次听说,一下子看单于的眼神都变了。

    听了吉田茂的话,单于心里也说不出是个什么滋味,既觉得自己从此也算民国一号人物而感到高兴,又对日本人给自己戴这么大顶高帽子感到不安。糊里糊涂的就和吉田茂喝了一杯酒。

    第二天单于等人就在吉田茂的安排下经釜山坐船来到了日本,到了日本后单于谢绝了很多别有用心的人的邀请,准备即刻买票经香港返回广州。

    没想到还是被日本记者在码头逮到了,非要采访单于,让单于对郭松林事件发表看法,单于也正好借此机会向日本有心人表明自己的态度,当即对记者表示,战事本来是很顺利的,大家都很赞成我们的主张,结果由于日本关东军不理会日本政府关于中立的政策而参与到战事中来于是导致郭松林将军的事业就失败了。

    自己本以为只有中国因为国事混乱才有军阀存在,没想到自诩已经是列强一员日本也有这样不理会政府命令的军阀的存在,并认为自己很好奇到底日本是军队指挥政府呢,还是政府指挥军队。又或者日本政府知道郭松林将军是强硬派,不如张家父子驯服,所以才秘密指示关东军介入?

    结果在场的记者大为哗然,纷纷反驳,单于本来就是为了向日本某些人表示自己的态度也为了出口这段时间托庇在日本领事馆的窝囊气,也懒得和日本记者废话,于是说了声少陪也就上船了。单于走后记者将单于的话发表在日本报纸上,一时间朝野大哗,日本政府与关东军纷纷表示单于的讲话毫无道理,完全是别有用心的挑拨,连带着连南方的国民政府都被指责。单于这下子在名动华夏的同时也算名动日本了。

    ×××××××××××××××××××××××××××××××××××

    到了!到了!香港到了!

    旁人的欢呼声惊醒了正陷入沉思的单于,单于抬头一看,果然香港已经映入了眼帘。单于顿时没来由的放松下来,知道自己跑了这么大一圈后终于快到家了。

第六卷 旌旗北指,三千里外觅封侯 第一回 校长

    随着春日丸号抵达香港码头,船上的旅客们也纷纷整理行礼开始下船。单于以前的行李都遗失在了东北,在日本时又急着离开因此并没有什么多余的行李,只有一个在日本买的装随身衣物的小箱子。虽然他在离日前曾向蒋中正发电报以禀明行程,不过单于到没有自大到以为国民政府那位大员会亲自到香港来接他。

    尽管此时以他的知名度来说,实可算中国最知名的KMT人之一,冯换章与张作霖的电报中两边都多次在电报中提到他的名字,更别提他在离开日本时的发言,把日本政军两界搞得焦头烂额。

    可没想到单于刚下船,就见蒋中正身着一身长袍站在码头显眼处微笑着向他挥手。单于万没想到蒋中正会亲自到香港来接船,一时间百感交集,只觉胸中一股热流激荡不休,心潮澎湃之下立刻就红了双眼。这也不是说单于对蒋中正有多么深厚的感情,只是单纯的离乡太久的游子见到亲人时的激动。

    蒋中正当然也注意到单于两目微红,尽管在心里对单于这种真情流露很是满意,不过他一贯以铁血军人自居,也不方便在大庭广众之下做出什么举动,只好对单于含笑点头。

    “校长…真没想到是校长来接我,我实在是太高兴了。”单于此时心中依然激荡不已,说话竟有点呜咽。

    见蒋中正对着他含笑点头,单于连忙快步走到蒋中正面前,尽管在英国人的地方且穿着便装不方便敬礼,不过单于还是朝蒋中正深深的鞠躬致谢。

    蒋中正扶起单于,目光上下打量了单于一番,一面示意随行的副官把单于的行李提上,一面用他那一口宁波官话对单于说道:“不错。不错,在北方一年,长壮了,也结实了。人也历练出来了,真是英气逼人啊。你住的地方我已经安排好了,我们先在香港住一夜,好好休息一下,明天风风光光的回广州。”

    蒋中正说话的语气竟是前所未有的温和,一副对待自家小兄弟的做派。此时单于激动的心情也慢慢的平静下来,恭敬的回答道:“一切听凭校长吩咐。”

    于是蒋中正与单于在蒋的副官带领下上了一部停靠在码头的汽车,一路上蒋中正只是温和的询问了一些单于在北方的琐事,似乎并不着急说正事。

    但是单于当然知道,在历史上1926年初到中山舰事件这段时间里蒋的日子非常难过,一方面以汪兆铭为首的KMT左派打着党指挥枪的名义要收他的军权,另一方面随着加仑的回国,他和新的援华军事总顾问季山嘉又搞不好关系,两人互相看不起,每次碰面几乎都是在互相奚落中不欢而散。

    明白了这些后单于心中也暗暗估算着蒋中正这么礼遇自己的目的大概也和这段时间他日子难过有很大关系,自己一回到广州恐怕就要牵扯到风云激荡的党派权利斗争中去了。

    果然,在到达了蒋中正安排好的旅馆并且和蒋中正共进了晚餐回到蒋中正的房间后,蒋中正在副官上茶后就让副官退了出去,只留下单于与蒋中正两人在房间里单独谈话。

    “文革啊,这次回来你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有什么想法没有?”蒋中正端起副官为他特意准备的白开水茗了一口,似乎很随意的问道。

    “此次反奉功亏一篑,学生已经觉得万分惭愧,哪里还有脸挑三拣四,只要校长安排的工作,学生一定全力做好。”

    单于此时显得很谦恭,在他身上蒋中正丝毫看不见通常年轻人遽然成名后的张扬。单于其实想的一点不错,蒋中正这段时间日子确实难过的很,汪兆铭联合GCD对他步步紧逼以及和苏联顾问的矛盾让他不只一次的产生过辞职不干的念头,而单于的回归给了他扭转局面的契机,所以这才会一个人专程到香港来单于,在蒋中正设想里一定要让单于站在他自己这边。

    不过他对单于到底是否能站在自己这边心里也没什么底,虽说单于在广州的时候已经很明显的向他表示了投靠之意,可是今时不同往日,此刻的单于身上挂着诸如“总理关门弟子,汪主席、廖仲恺最欣赏之青年,郭松林的智囊”等等耀眼的光芒,虽说在KMT内自立门户稍嫌不够,但也有了明哲保身的本钱。

    “对了,校长,敢问廖委员身体现在这么样了?我在北方虽然知道先生无性命之忧,但是总是没办法得知具体情况。”单于见蒋中正半天没说话,便主动打破沉默,况且廖仲恺的身体情况也是单于非常关心的。

    廖仲恺虽说在单于的提醒下稍微加强了警卫,从而得以在历史上那场必死的刺杀中逃得性命,但身体却因此垮了下来,不再能胜任繁重的工作,必须长时间的静养,甚至连散步这样的简单活动每天也不能超过半个小时;可以说,廖仲恺这个名字尽管还是KMT的一块招牌,可他本人的政治生命事实上已经终结了。

    蒋中正没有因为单于擅自发言而感到恼怒,反而很赞赏单于这么有情有义,叹息着说道:“仲恺兄的性命不碍,不过只怕也是好不了了,说起来也很不巧,你和仲恺兄刚前后脚;昨日我刚在此地送他上船,他夫人和医生都认为以他现在的身体状况应该彻底的脱离政治生活,到檀香山好好休养一段时间。仲恺兄临走之前还提起了你,认为你在北方为我们KMT很挣了脸面。”

    听到蒋中正说廖仲恺性命无碍,单于也算是放下了一桩心事。借着这个由头,两人也就顺着廖仲恺聊开了,慢慢的就聊到了目前国民政府的政争上面了。

    不过单于始终在聊天的过程中保持了对蒋中正足够的尊重和恭敬,和在广州时聆听蒋中正教诲时的表现别无二致。

    “唉,文革啊,愚兄的日子不好过啊。”经过与单于的接触,蒋中正觉得眼前这个青年似乎对待自己还是如当初在广州一般无二,因此也不再兜***。

    “怎么了?校长,刚才您说政府内有小人作祟,莫非有小人和校长为难不成?”单于恰如其分的表现出自己的不解和愤怒。

    “仅仅是为难也就算了,有人是千方百计的想架空我啊,想把我摆到国民革命军总监的位子上,想把第一军这支最革命,最有战斗力,最忠实于党的部队攒在手心里。我真是太难了,夹在党内不理解我的同志与党外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中间,我一心为了党以及总理的事业没想到落得如今这个下场,如今我也心灰意冷了。要不是怕我走了你在北方孤立无援被人算计了,我真想一走了之。”蒋中正此时也不再单于面前端什么架子,反而在他面前长吁短叹,真是好一个忧国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校长啊!

    “如今见你平安的回来,我也放心了,我准备近日内提出辞呈回浙江老家隐居了,你日后有空,还能记得起我这个校长老大哥的话,就来浙江见见我。”蒋中正此时完全是一副饱受迫害,心灰意冷的表情。

    “校长万万不可有如此消极的想法!”不光蒋中正会演戏,他的学生演技也不差,尽管单于早就笑得快内伤了,可一听蒋中正说法立刻义愤填膺的站起来愤然说道。仿佛早就准备好一般。

    “校长啊,我在北京就多次听总理表示您才是总理心目中最合适也最合格的接班人,您身上背负的可不光是您一个人的责任,还有总理、廖委员以及千千万万我党忠贞党员之期望!谁反对您谁就是反对总理,谁就是反动派!”

    单于干脆放开了,在蒋中正面前继续慷慨激昂的说道,此时单于脸涨得通红,头上青筋清晰可见,双手握拳。若只看他的样子,谁不认为他已经激动的失态了?

    “如今之中国如欲统一富强,复昔日汉唐雄风则舍我党其谁?!而能带领我党的则舍校长其谁?!学生驽钝,惟校长马首是瞻。校长,广州不是有小人作祟吗?您就带着我们黄埔学生和他斗争,我到要看看,如今之广州,竟是谁家之天下!”

    “有文革你这一席话,中正敢不从命?你说的不错,咱们师生就和他们斗一斗,看看这国民政府到底姓不姓国!”

    蒋中正也被单于的一席话感染的激动不已,也站起来紧握着单于的双手豪气的说道。心中好不得意,自以为彻底把握住了单于这匹千里马。

    单于在握手的时候也很高兴,看校长这个样子,等会自己提要求的时候恐怕他不大会拒绝了。

    两人这番表演也真说的上棋逢对手,将遇良材,竟是旗鼓相当的局面。

第六卷 旌旗北指,三千里外觅封侯 第二回 心思

    事实上单于这么慷慨激昂,这么迫不及待的选边也是有他自己的考量的。首先来说以单于的观察国民政府在军事上战胜因国际武器禁运而缺少重武器的北方各派势力并不困难,更别提北方在短短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连续经历了第二次直奉战争、五省联军倒奉、郭松林反奉、奉直鲁围攻国民军这几件大事,早已经人心思定了。

    其次随着第三国际加大对华援助的力度,从在国民政府中层开始,对C。P怀有戒心或者说对苏俄扶持C。P不满的人也逐渐占据了多数。

    也不要说KMT忘恩负义,实在是让一个烟台海军校肆业的20来岁的年轻的陆军少尉出任国民政府中将海军局长、C。P在广州的万人农工集会上几乎是明确表示自己与KMT的不同等等这类的事情在国民政府、KMT人眼皮子底下屡次发生,你让KMT人心里怎么摆得平?

    因此在这种必须选边的时刻,任何的迟疑与保持中立的想法在这个时候都是愚蠢而不切实际的。因为根本就没有本钱来给单于保持这个中立。

    而选那一边在单于看来至少在民国15年是没有悬念的,选择KMT左派?汪兆铭自己在不久之后都宣布下野出国。

    选择C。P,其实这个选择也不能说不行,过得惯过不惯组织生活先不说,就冲目前C。P里得势的张国陶这个人,单于都不会选择现在的C。P。

    “蒋羡云不背叛革命,我不姓张!”连党性极强,面对校长第一师师长、中将教育长的诱惑都毫不动心的蒋羡云都被他整得最后在战场上求死明志,单于觉得自己要是选了C。P,搞不好会被张国陶直接拉出去枪毙。或者因忍受不了张国陶的变态心理而拔枪干掉张,再被蜂拥而至的警卫干掉。

    蒋羡云这些人是在列强可以肆意宰割中华、外国人在中国飞扬跋扈中长大的,他们是中华百年屈辱的见证人、亲身经历者;因此他们为一雪华夏百年屈辱而追求国家民族之富强、独立的热情与执著已经到了为达到这一目标其他一切皆可抛弃、牺牲的程度,把自己都视作了献祭的祭品。

    可单于不是这样的,他生活的年代虽然中华还没有能重现汉唐之辉煌,可国家国力强盛,国际地位也达到了近两百年所未有的高度,且时代饱尝了理想主义到达极致后的强烈副作用后提倡独立人格,自由思想。

    他和蒋羡云们是有本质的不同的。而除性格之外,最大的不同是单于知道历史的走向,知道在不久之后在中华所面临前所未有的浩劫时,身在国民政府能为中华做更多的事情。况且他确实也没有信心选择C。P后他能顺利的活到浩劫来临之时。

    至于建立第三势力再造共和这类的想法尽管很诱人,单于其实也很想,但是他所在的年代是民国15年,不是民国元年,更不是1900年。

    因此这样的想法就当作一个美丽的梦想好了,在民国15年,公元1926年的中国,单于完全不认为这个梦想有实现的可能。

    ×××××××××××××××××××××××××××××××××××××××

    “文革,说说吧,这次回来后想到那个部门去服务啊?”

    蒋校长既然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自然也准备给单于胡罗卜了;他自认为自己不是那种只让马儿跑,不让马儿吃草的人。当然他对付那些吃夜草的家伙也是有雷霆手段的。

    “学生还是那句话,一切听凭校长吩咐。”单于依然保持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的模样,丝毫没有因为和校长进行了一场同志加兄弟的对话而放松;因为他知道自己面前这个校长最欣赏铁血军人的做派。

    “我叫你说,你就说嘛;我说过的,在这个时候不要把我当作你的校长,而应该把我看做你的长辈、兄长。现在我不过是以兄长的身份关心一下自己小老弟的前途。”蒋校长对单于依然这么毕恭毕敬感到满意,如果说之前单于的恭敬还让他感到面前这个年轻人对自己的生疏的话,那么现在的恭敬就只能代表年轻人对自己的尊敬。

    “那学生就说了,这次北方之行学生仔细观察了冯、郭两人的军队,对练兵有了一点自己的心得;如果真有机会的话,学生希望能实践一下这些想法。”既然蒋校长摆出一副长兄为父的姿态,单于也就不再客气,说真的单于也怕自己这位校长或者国民政府把自己分配到什么外交口、政治口去。

    “哦,那你说说有什么心得?我看看你到底有没有这个资格带兵。”

    蒋中正听单于说想带兵,很是高兴;因为单于的想法刚好与他的想法暗合。其实说起来蒋中正这次来找单于确实有一个窟窿希望单于能填上,也只有他去填,才能平息这场风波。

    而这场风波的起因原自之前他看到第二师师长王懋功与汪兆铭以及苏联顾问走的很近,代理总顾问季山嘉甚至削减了黄埔军校的经费而给第二师提高了经费。汪兆铭也几次在政策上表现出对第二师的倾斜,且把原本决定给予广西方面第7军的番号给空了出来。

    于是蒋中正以为现在把第七军的编制空起来,就是季山嘉、汪兆铭企图动员王懋功背叛自己扩编军队,建立第七军的预谋。

    结果他当年在青帮养成的光棍脾气发作,硬是以“图谋不轨”为借口将王懋功扣押起来,次日,将王押送赴沪。而在扣留王之后,旋即提刘峙为第二师师长。这件事在国民政府内部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汪兆铭以及季山嘉等人都非常不满。

    因此在得知单于即将到粤后,他便动起了把单于这个KMT的明星人物安排到第二师担任副师长的脑筋,以此来表明自己将王免职是大公无私。何况单于不但因担任过苏联顾问们的翻译而与苏联方面有了点香火情,还在学校和C。P学员关系也不错;汪兆铭更是在回粤后多次表示自己对单于的欣赏。把这么一个人安排在第二师,也能平息各方对他本人的不满。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在苏联顾问把毫无资历的李芝龙安排担任了中将海军局长后,推出一个有实绩的KMT青年明星干部担任副师长这一级别的职务来博取广大KMT右派的好感。

    只是之前他拿捏不住单于还是不是自己人,如果不是自己人把单于安排在这个一个位子上那不成了前门驱虎后门进狼了?

    因此他才特意赶到汪兆铭等人的前头来与单于接触,摸摸单于的底;接触后蒋中正肯定了单于是自己人,但是又对单于的军事素养不放心起来,毕竟单于在东征前就随孙总理北上,没有什么实际带兵经验,骤然把单于提到团长兼副师长的位置上会大出洋相。

    因此听到单于说他在北方游历时有了一些练兵心得,这让蒋中正很满意,接下来就是要具体听听单于的想法,看看单于到底有没有真材实料。

第六卷 旌旗北指,三千里外觅封侯 第三回 安排

    单于说自己有了一些练兵心得确实也并非信口开河。

    他穿越前尽管只是一介平民,并没有专业的军事知识;可他高中就读的学校与军区大院比邻而居,最好的一个朋友就是大院子弟,大学读的是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在基层连队带兵;只要他修年假回家探亲时一定会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