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白首太玄经-第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同李淑她们一样,趁着那里复杂的地形逃跑,还是跳“堕龙渊”假死脱困?

    唔……

    假死还可以,但“堕龙渊”……如果她们说的是真的,连龙族掉下去都上不来,自己跳下去假死不也变成了真死?

    就在赵玄转念之间,忽然营帐外一片嘈杂。

    紧随着,响起数声呼喝:

    “敌袭,敌袭!”

    火光四起,呼啦啦人影绰绰。(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八章 此间亦有江湖皱() 
“敌袭,敌袭!”帐篷外面,一声声呼喝响起。新·匕匕·····..m

    赵玄心头一震:难道皇帝现在就忍不住动手了?

    抬眼看向外面,火光闪烁,一道道人影在帐布上闪过,奔向东方。

    李淑、吴妈、萍儿相继皱眉。

    吴妈起身道:“公主殿下,老奴出去看看。”又向萍儿道:“萍儿,保护好公主。”完便即转身,向帐篷外走去。

    赵玄抬步跟在后面,不料却被萍儿一把拉住,道:“驸马爷,外面乱的很,不要出去。如果有危险,吴妈会回来保护我们的。”

    本来萍儿的力气不大,若赵玄用力挣脱,也能挣脱的开。但萍儿既然拉住他,肯定不会放他出去,若不想暴露修为,早晚会被萍儿拉住。

    赵玄心念一转:倒不如就在这里等着,如果有危险,再做反应也不迟。

    想到这里,他顺势停下脚步,目送吴妈走出营帐。

    借着营帐门帘被吴妈挑开,但见外面夜色苍茫,大雪依旧,积雪已有寸深。

    吴妈出去之后,足尖一点,竟凌空而起,飘在帐篷正上方,向声音传来方向望去。

    门帘下落,赵玄望着外面出神。

    刚刚吴妈飞身而起的时候,他竟感觉天地灵气向着吴妈脚下汇聚。

    吴妈修炼的是武道,应该与赵莱的境界相同,处在相对应武道的第四境“归真之境”,或者更进一步的“练神”。

    赵玄通过对,发现这个世界的道“进士”与武道“归真期”与先天相似,都是能初步调动天地之力。

    只是他没想到对方调动起天地之力来这么容易。

    为何同样是“先天”,别人都会“飞”了,自己还这么苦逼?

    赵玄心吐槽之余,闭目感应,但觉头顶帐篷上方,天地之力共有两团。

    一团是吴妈的,另一团气息亦颇为熟悉。似乎是便宜二哥赵莱的。

    片刻后,属于赵莱的那一团向着远处飘去,而吴妈则落回地面,走入帐篷。道:“公主不必担心,来者仅有一人,应该不是冲我们来的,赵大人已经去查看。”

    “不是冲我们来的?”李淑挑眉问道。

    吴妈点点头,道:“来者似乎身上有伤。老奴下来时,已经快被苏将军制服。若是冲我们来的,实力理当不会如此之弱,可能是意外路过此地。”

    “万一他是装的呢?”萍儿歪着脑袋,鬼精灵似的道。

    吴妈看了她一眼,淡淡道:“所以我回来了,如果有危险,我可以保护公主。”

    萍儿吐了吐舌头,见赵玄还愣愣的站着,拉了他一把。绕到他身后,推着他坐在座位上。

    赵玄睁开双眼,因为有外人在场,他又没有“睡觉”,不便元神出窍,去外面查看,只好静静的坐在椅子上等着。

    他本想回去床上躺好,但转念一想,如果外面那人是幌子,元神在身体里也好快速应对可能有的变故;如果外面那人真的是过路的。看与不看也并不重要。

    约莫一盏茶时间,外面脚步声响起,守在帐篷外围的八名官兵叫道:“赵大人,苏将军!”就见赵莱、苏重一前一后的走进来。

    苏重就是皇帝派来护送赵玄、李淑的唯一一名通窍期的老将。走进营帐,上前几步,超过赵莱,躬身对李淑行礼道:“公主殿下,来敌已被我捉住,从他身上搜出这个。请公主过目。”着双手举过头顶,递上来一面令牌。

    萍儿走过去拿在手,直接递给李淑。

    李淑接在手一看,只见这令牌巴掌大,深黑色,不知什么材质制成,厚半寸,却极为之重,握在手沉甸甸的。翻转再看,背面有玄奥纹路,非人非妖,神秘异常;再翻转到正面,则是两个大字,上“鬼”下“谷”,以篆体书就。

    这时吴妈刚刚绕到她身后侍立,见此不由失声叫道:“鬼谷令?!”

    李淑转头问道:“吴妈知道这东西来历?”

    吴妈余惊未定,犹疑的点点头,正待开口,对面苏重抢道:“公主殿下,这‘鬼谷令’乃是‘神圣之师’鬼谷子的令牌,据共有七枚,集齐之后,武能成神,可成圣,实乃天下第一异宝!”神色激动,隐隐有邀功之意。

    若非此宝得到时被赵莱瞧见,他会不会交给李淑还两。

    这时赵玄正好坐在李淑身边,闻听苏重之语,心大是惊疑:鬼谷子这人他知道,与前世不同,这个世界的鬼谷子虽也姓王名诩,但膝下弟子却并非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等,而是只有两人。一名孔丘,字仲尼;一名孙武,字长卿。也就是这个世界大名鼎鼎的圣孔子与武神孙武!

    这个世界没有老子、庄子、列子、扬子、子等等道家诸子,所以关于鬼谷子从战国跳到春秋,并成了孔子、孙子的师父,赵玄也没有多想。

    反正连道家都不在了,鬼谷子这个纵横家的祖师爷时空错乱下也不为过吧?

    更何况鬼谷子虽是纵横家,可也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前世,孔子曾问师于老子,这个世界没有老子,用既是纵横家又是兵家又是道家的鬼谷子顶上,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只是如今听到苏重鬼谷令能让人成神成圣,这让赵玄不得不多了几分沉思。

    与前世一样,这个世界的鬼谷子也是一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人,号称:“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并兼顾数家学问,人不能及。一曰神学:日星象纬,占卜八卦,预算世故,十分精确;二是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军,鬼神莫测;三是游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口成章,万人难当;四是出世学:修身养性,祛病延寿。术业通达,学究精深。

    据他武双修,成就神圣之躯,不死不灭;又他因兼顾武二道,精力耗尽。最终不能成圣,武不能成神,只卡在亚圣与亚神(归墟)之境!

    此二者截然相反,一生一死,但传言毕竟是传言,不知哪个方才属实。

    因后人武双修者皆难成神圣,修到一定程度,就要弃掉一道,所以世人都心向第二种可能。

    赵玄亦如此。

    但如果苏重的是真的,集齐七枚鬼谷令就能成神成圣。岂不是鬼谷子真的成就了神圣之躯,武二道都修炼到极限?

    可那鬼谷子究竟是何方神圣?能有如此威能?

    难道也是个……穿越者?

    就在赵玄胡思乱想之际,进门后就未开口的赵莱忽然一声轻笑,道:“苏将军怕是听得武林传言吧?这鬼谷令虽然神,可若集齐之后就能成神成圣,那也有些过了。”

    武林?这个世界也有武林?江湖?

    赵玄感觉脑子有些不够用了。

    萍儿也好问道:“赵大人,武林是什么?与杏林有关系吗?”

    赵莱冲她笑笑,道:“杏林泛指以扁鹊为先师的医家弟子,武林则是指以孙武为先师的武道弟子。他们人数众多,不投靠朝廷。江河湖海四处为家,故又称之为‘江湖人’……”

    “为什么不愿投效朝廷?江湖之难道只有武道弟子,没有道修士?”李淑也好问道。

    赵莱笑道:“公主殿下久居京城,有所不知。这天下之大。修炼道者甚少,修炼武道者甚多。朝廷虽然官位不少,但武者更众,无法做到均摊。久而久之,一些高明的武道修士便自己建立门派,广收弟子。组成一个硕大的武林……”

    “那岂不是就是一个‘朝廷’?难道朝廷不管么?”这一次发问的是萍儿,同时想发问的还有赵玄:“为什么修炼道的就少?修炼武道的就多?”只不过碍于他现在是个傻子,不便发问。

    没想到赵莱回答萍儿的话,竟也回答了他:“萍儿姑娘有所不知,这武林形成已久,自古就有。历朝历代都有皇帝想要将其铲平。但武林何其之众?有些门派甚至成千上万年历史。自上古时期,武道出现以来,上到三皇五帝,下到黎民百姓,几乎人人都有修炼。直至古时期,祖姬昌出世,以先天八卦为基,推演易经,创立道,这才有了我们道修士。”

    “道修士外可安邦、内可治世,故而逐渐替代武道,当官做宰、治世安民。只是道修炼甚难,尤其古时期,没有笔墨纸砚,只能以刀刻竹简,记录字,故而当时道修炼流传不广。又因为当时武道修炼已经大成,道修炼刚刚初创,愿意修炼者不多,只在皇族、世家流传。”

    “随着时间日久,一代代皇族、世家的聪明才智之士,前赴后继,钻研道,投入毕生精力,参透些天地玄机,道愈发完善。那时世人虽亦想修炼道,可道修炼已被世家大族把持,绝不愿意外传。即使有人愿意外传,但道修炼修得是才智,悟得是世间秩序;而武道修炼修得是身体,悟得是天地法则。两者之间略有差别,可武者心‘法则’已成定型,再难领会‘秩序’,反之亦然,故而修炼道者依然不多。”

    “直至鬼谷子出世,自幼武同修,法则与秩序兼备,闯出赫赫威名。之后收徒孔子、孙子,亦是让两人武兼修。只是两人修到一半,一个弃,一个弃武,最后方成为神、圣。而后圣孔子有教无类,广收弟子三千众,道修炼才在普通人流传……”(未完待续。)

    ps:先生废寝枕床寒,宁为民献寸丹。

    笔浪漪涟何绚丽,心花烂漫不凋残。

    韵风亲切人谐语,意境清幽月抚栏。

    好酒从来分两盏,谨呈一盏送君安。

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谷令中隐玄机() 
营帐之中,赵玄认真的听着,赵莱的话语还在继续:“……孔圣收徒三千众,有感当时人族内乱,妖、蛮二族骚扰边境,甚至一度攻破神州结界。¥℉。¥℉孔圣连同孙神二人,直入妖、蛮二届百万里,杀伐无数,终于迫得妖蛮二族收兵。而后两人亦就此消失。只是在消失之前,两人传回信息,由孔圣弟子创建‘文圣阁’,孙神弟子创建‘武神殿’,一起来守护人族。”

    “自那以后,文道修士愈来愈多,文道修炼之法亦越来越广为流传。到了秦始皇之时,始皇帝嬴政雄才大略,统一六国,命世间武者,在神州结界之外,造百万里长城,形成人族的第二道防御。而在神州结界之内,他命世间文士,以和氏璧为主,炼化万千官印,形成异宝。从此世间官位皆有和氏璧分封。但凡为官之人,皆可控制官印,或通讯、或威压,有种种神鬼莫测之能。同时又命世间文士广传修炼之法,期望世人都能修炼文道。”

    “只可惜,先有项羽,以武道辅修文道兵家,揭竿而起,反叛秦朝政治;后有刘邦文武兼修,不愿忍受修长城之苦,反抗秦皇‘暴政’,又有韩信、萧何等主修文道的才绝之士辅佐。因为那些人多是秦始皇广传文道后方兴起的,秦始皇一怒之下,焚书坑儒,禁令文道修炼再在人间流传。可惜是时刘邦、项羽已成气候,最终秦始皇败在了项羽手下。而项羽又败于刘邦之手。”

    “之后文道修炼再次被世家大族把持,数千年后在略在民间流传。直到了前朝太祖皇帝,有感世家把持朝政,才再次开放文道修炼,并创出‘科举’制度。这才有了现在的‘寒门士子’。”

    “只是凡读书之人,或者入朝当官,或者加入文圣阁,很少在世间掀风起浪。而武道修炼者,因为孙子并非第一个武神。之前还有大禹等等,而且当时已有门派之别,故有些人并不愿加入武神殿。久而久之,世间门派愈来愈多。武神殿也隐隐以‘门派’的形式发展。”

    “只是武神殿并不被列为江湖门派,现如今武林之中,有一山、二庄、三谷,共六大门派,存世万年之久。一山是‘罗浮山’。其门下弟子善于御剑,历代掌门被称为‘剑神’,故此派又被称为‘罗浮剑派’;二庄分别为‘落日山庄’与‘琴剑山庄’,‘落日山庄’主修功法为‘大日琉璃宝焰诀’,据说法相是一轮大日,修成之后,法相一出,可融世间万物,自称任凭太阳不出,自身亦堪比一轮大日。代替太阳,故称‘落日’;‘琴剑山庄’门下弟子允文允武,善于音功,可使琴音杀人于无形之中。三谷分别为‘逍遥谷’、‘万花谷’、‘生死阴阳谷’,其中‘万花谷’只收女弟子;‘生死阴阳谷’融合文道阴阳家学说,以阴阳五行御敌;‘逍遥谷’最为神秘,无人知其门派驻地,亦无人知其门派内有几人,更无人知其修炼功法。只是每隔千百年,便有一人自称逍遥派弟子。在武林中掀起一番风浪。”

    “除此六大门派,江湖上又有大大小小万千派别,数之不尽,我就不一一细说。而在这些门派之外。又有一‘魔宫’,似乎与妖族有些勾结。只是那‘魔宫’隐匿太深,行藏不露,即使朝廷也难以找到。”

    “公主殿下、萍儿姑娘久居皇宫,接触的都是达官显贵,而京城中不许江湖人进出。凡有江湖人入京,若被官兵察觉,大多数一举轰杀。六大门派虽然存在日久,但也不敢与朝廷相抗,更何况其余小门派之人。久而久之,京城之中再无武林之人,公主与萍儿姑娘没听过也属正常。”赵莱说到此处方才略作停顿。

    这边,赵玄脑子里仿佛狂风暴雨刮过。若非是元神已成、记忆良好,恐怕要被刚刚赵莱那一连串的话砸晕了。而现在饶是没晕,也觉得十分不可思议:这个世界也有武林?也有江湖?看着一旁萍儿吃惊的张着小嘴,他心中一阵庆幸:若是萍儿也知道这些,他还真怀疑这十几年都活到狗身上了。

    只是……这些与鬼谷令有什么关系?

    与他有同样疑问的还有苏重。

    本来苏重献出鬼谷令就够心烦的了,熟料赵莱竟否定他说的鬼谷令的作用,之后叽叽歪歪说了半天武林的形成与转变,始终不说他说的哪里错了,等赵莱终于停下,便即冷哼一声,道:“赵大人见多识广,博闻强记,料想应该知道鬼谷令的真正作用。只是不知苏某刚刚说的错在哪里,竟需要赵大人拐弯抹角解释这么多!”

    赵莱呵呵一笑,没有半分生气,悠然道:“倒是让苏将军等急了。在下之所以解释如此之多,只是想说明,鬼谷令真正的作用,只有鬼谷子亲传弟子的‘文圣阁’与‘武神殿’知晓,而江湖门派间的传言,都是瞎传,半点也做不得准。”

    苏重心头冷笑,直视着赵莱,道:“既然只有‘文圣阁’与‘武神殿’知晓,那赵大人又从何得知江湖传言做不得准?”

    是啊,你既不是文圣阁的,又不是武神殿的,怎么知道江湖传言是假的?

    一时间,赵玄、李淑、萍儿、吴妈的视线都汇聚在赵莱身上。

    赵莱面不改色,悠然而笑,掸掸衣冠,正待开口。

    李淑心中忽动,道:“父皇还在世时,曾听父皇说,赵大人之师乃是当世大儒孔元晦,据说在‘文圣阁’担任要职,现在已不履世尘……”

    赵莱诧异的看着她,道:“没想到公主殿下还听说过家师,家师本就是‘文圣阁’一脉,只是后来需要,方才入世治国。在晋升大儒之后,便辞去官位,再返‘文圣阁’,至今已经十年有余。因不好虚名,遁世之前,没著一书一典,回到‘文圣阁’后方才动笔。没想到公主殿下依然记得……”

    “史传‘文圣阁’之人都是入世悟道,遁世著书,书成之后方传世。孔先生现在虽没有一书一典在外流传,但我相信,不出几年,孔先生之名必然广传世间。”李淑淡淡恭维道。

    赵莱笑着摇头道:“谈何容易,大儒之上便是半圣,只有半圣之尊,所著之书,方能传世,否则便永锁文圣阁。家师虽已成大儒,但若想突破半圣,也不知适合时日。”

    李淑不置可否,文圣阁这个规矩她也听过一点,对于世人来说,随便哪个人都可以撰写诗集,以诗词传世,只要看有没有人读。而对于文圣阁的人来说,诗词乃是小道,他们所注重的是著书立说。所谓著书立说,便是创立自己的学说。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著书立说,便是三不朽中的“立言”。

    孔元晦之所以入世修行,便是来“立德”、“立行”,回去著书立说,便是要“立言”。说白了,就是做人、做事、做学问。而想要做“大学问”,非得以大儒为基,乃至半圣不可。

    书成之日,一般便是突破半圣之时。

    李淑想到这里,抬头问道:“难道令师曾跟你提过鬼谷令?”

    赵莱含笑点头,道:“学《论语》之时,我便缠着家师讲一些孔圣人之事,当时家师讲道鬼谷先生,便略有提及。”

    李淑闻言若有所思,继而问道:“那鬼谷令……”

    赵莱不等她问完,便笑道:“鬼谷令自然是鬼谷先生所传,只是与苏将军所言不同,这鬼谷令并非得到便可成神成圣,而是关系到一个隐秘……”

    原来鬼谷子究竟是成神成圣成就神圣之躯,还是最终没有踏出最后的那区别凡人的那一步,就连孔子、孙子他这两个徒弟都不知道。

    在孔子、孙子还没成神证圣的时候,鬼谷子就将两人叫道膝前,说什么自己要去一个地方,探寻这个世界真正的隐秘,并将鬼谷令牌拿出,给两人一人一个,言明若自己回不来,后人可凭这七枚令牌去鬼谷,之后就能到达他此行要去的地方。但切记一切都是机缘,不可强求。

    再然后,鬼谷子便将剩下五枚抛向神州各地,孔子、孙子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们化作数道虹光消失不见。

    鬼谷令牌一共七枚,其中三文三武,代表文的令牌呈白色,武的令牌呈黑色,而剩余一枚则黑白相兼,阴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