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近半被杀,余者大多被流放千里。……,荀君,你既知此罪之重,那么你可有确凿的证据?”

    “兖州刘氏妖言案”,荀贞听闻过一二。这刘氏乃是当地的一个大族,家中甚富,本来称雄县乡,却就因为一个“妖言”之罪,一夜之间,族人或被诛、或被流放,尽数受到牵连,偌大的一个家族就此烟消云散。

    荀贞听了秦干的质疑,不慌不忙,叫侍立在堂门口的小夏:“将昨天第三家送来的东西拿来”秦干狐疑等待,不多时,小夏捧着一个漆盘进来,放在秦干案前,掀开上边的布帛,露出其中的物事,却是五锭金光灿灿的金饼。秦干莫名其妙,问道:“这是什么意思?”

    “这就是昨天第三家给下吏送来的东西。秦公,请你试想,若不是心中有鬼,第三家又岂会肯用这五块金饼来换胡/平一人?胡/平只是他家的一个宾客而已,哪里能值这五金之钱”

    秦干沉吟不语。

    荀贞又道:“其实,下吏早在前几天就接到繁阳亭的上报案了,正因为知妖言罪名之重,所以当时没有上报县君,而是令杜买仔细核实,以免有误。杜买再三询问胡/平,并遣人去桑阴亭暗中打探,有很多人都证实了第三氏确实常出妖言。”

    “按你这么说,此案是证据确凿了?”

    “第三氏不仅常出妖言,繁阳亭在这几天的暗访中,并且发现其族跋扈乡中,鱼肉百姓,所犯之罪极多。这里有一个大概的记录,请秦君观看。”

    小夏拿来一份文牍呈给秦干。

    秦干打开细看,不觉触目惊心,见其上共罗列了三十几条罪状,当头第一个是“群盗”,第二个是“隐匿亡命”,第三个是“贼杀”,另外又有私杀奴婢、和奸等等诸罪。

    这些罪状不是一个人犯下的,每条罪状前都有一个人名,即犯罪之人,其后是其罪名,再后边是苦主的名字。大致算下来,牵涉到了第三氏族中的二十多人。——也亏得许仲、江禽等皆为本乡轻侠,交际广泛,人脉很广,才能够在短短几天内搜集到这么多的罪证。

    他将文牍看完,怒道:“我虽非本乡人,平时也听说过这个第三氏,知其常年横行乡里,自称闾里大侠,以武犯禁,只是却没想到竟然如此跋扈、罪恶若这些罪名皆属实,族其三属也不为错”

    荀贞心中一动,听出了他的潜台词,想道:“‘若这些罪名属实,族其三属也不为错’是什么意思?难道?……,难道他猜出了‘妖言’其实只是诬陷?”要知,只凭“妖言”一罪就可令第三氏族诛,然而秦干却不提“妖言”,只说如果这些罪名属实,那么族其三属也不为错,很像是在“避实就虚”。

    荀贞猜测的没错。“妖言”罪因其特点,常被地方长吏使用,用来诬灭治下的大族,或以立威、或者借此谋夺钱财。就如那个“兖州刘氏妖言案”,办此案的人便是一个新上任的县令,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明显是为了立威。因此,秦干虽然不知第三兰拦劫乐进之事,但却也十分怀疑荀贞办此案的动机。不过,他尽管刚正严直,却也不是不知变通,正如他说的:“若这些罪名皆属实,那么灭其三族也不为错”。

    荀贞问道:“那么?”

    “我这就回县中,请县君派人暗中核查,若这些罪名皆属实,便捕其全族”

    听了他这句话,荀贞想道:“果然,秦干不相信第三氏有‘妖言’之罪,听其话中意思,主要还是看这份文牍上的罪状是否属实,如果属实,便族第三氏。”虽然秦干不信第三氏有“妖言”之罪,但荀贞却也并不担心,因为这份文牍上的罪状,每一条都是真的。

    ——

    1,妖言。

    秦汉“妖言案”甚多,远则如秦之坑儒,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又如秦末,“今年祖龙死”之语。

    西汉武帝给州部刺史颁布了六条监察条例,叫“六条诏”,其中第三条,“是考察郡国长官在刑狱方面的处置是否得当,以及观察‘山崩石裂,妖祥讹言’之类的灾异现象。也就是说,地方上的‘妖言’是刺史必须留意收集和追查的重要信息”。

    西汉的淮南王刘安因“荧惑百姓,妄作妖言”,不但本人自杀,王后、太子、涉案宾客“皆族”,且受到牵连的“列侯二千石豪杰数千人,皆以罪轻重受诛”。

    到了东汉,此类的案件更多,“一人犯罪,禁至三属”。永寿元年155年,“刘陶上疏桓帝痛陈时弊,有‘高门获东观之辜,丰室罗妖叛之罪’之语,可知以妖言获罪、以妖恶连坐,已成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即使是豪门巨室,也难逃罗”。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54 灭族(下)() 
这些天虽没写东西,但可能也正是因为没写东西,所以自觉脑子轻明了许多,想通了很多写作上的问题。 之前写得慢,主要是因为不想重复上一本,想做点改变,想写点不一样的东西,可是该怎么写,却又没有想好。现在好像清楚了一点。

    ——

    因为“妖言”罪重,故此县令朱敞在先后接到杜买、荀贞的上报案后,为谨慎起见,这次只派了秦干一人来乡中问话。秦干也没有带随从,单人匹马,静悄悄地来,动静不大,直到他离开回县,也没有惊动到第三氏。

    在给荀贞送去了五块金饼后,第三明自以为看透了荀贞的意思,对左右说道:“荀君出身名门,族氏显赫,贵重州郡,以他的家声来说,别说在县中,便是在郡里做个百石吏也是绰绰有余的,却偏来咱们乡里,先当了个斗食亭长,又做有秩蔷夫。老实说,我本来觉得古怪,想不通他是为什么的,但今天我总算明白了”

    有那一等有眼色的宾客,见他兴致颇好,便凑趣说道:“小人等愚笨,却还不明白,斗胆请家主批讲一二?”

    第三明指了指堂外的天空,说道:“如今的世道,有钱通达,无钱困穷。以天子之尊,尚且西园卖官,何况荀君?他放着县里、郡中的百石吏不做,巴巴地跑来乡下又当亭长、又做有秩蔷夫的,摆明了是为了一个‘财’字啊须知,县中、郡里的小吏虽然俸禄高,但成天待在官寺、舍中,在县君、府君的眼皮子底下,哪里能比得上在野亭、野乡里为吏的自在?”

    宾客大拍马屁,说道:“家主说得对,家主说得对是这个道理。”

    有对县吏、郡吏略微了解一些的亦说道:“可不是么?县吏、郡吏虽然风光,但除了那些有实权的,如功曹、督邮之类,其它的实际上都只不过是县君、府君的门下走狗而已,平时既不得自由,也没什么油水,空吃一份俸禄罢了,的确不如在乡下当个小吏舒坦。谚云: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看来这荀君的确是打的这个主意啊要不然,他也不会收家主的钱了。”

    第三明叹了口气,说道:“如今这世道,无论官、民,皆不易也。平头百姓就不说了,咱们家还算好点的,看那些没钱家贫的黔首,为了一口饭吃,或卖身为奴,或卖妻卖女,种种凄惨可怜,实令我不忍见之。”

    他一副悲天悯人的模样,宾客们少不了称赞一句:“家主慈悲心肠。”

    他接着说道:“还有那些做官为吏的也不容易。自天子西园卖官以来,凡新上任者,都必须先按秩纳钱,远的不说,就说咱们郡里,听说新来了一个郡守。郡守,两千石,依天子之令,那可是必须要交两千万钱才行的好在这位郡守姓阴,乃是出身南阳阴氏,有名的‘后家’,家中本就有钱,加上又是四姓小侯之一,也许会再给他减免一些,但再少再少,怕也得一千万钱往上。……,一千万钱,你们想想,也就是像阴氏这样的豪姓右族才交得起,换个寒家出身的子弟可交得起么?便是荀君,我听闻他家不算有钱,只是中人之家,顶多十万家财,他也交不起啊就算出身名门又怎样?没有钱还是寸步难行……,也难怪他先来乡中敛财。”

    满堂宾客,跪坐席上,都齐声叹气,说道:“民不易,官亦不易”

    这第三明和第三兰不同,虽然也不怎么读,但毕竟年岁大了,早过了一味争强斗狠的年龄,对朝政、时事还是了解一二的,一番话说下来,倒也称得上中允二字。如今时政的弊端,可以说凡是有些见识的人都能看得出来,只可惜,朝堂之上阉宦横行、党争激烈,无论清流还是浊流,多半的精力都在党争或捞钱上,加上积重难返,虽上下皆知其弊,终是无能改也。

    见他感慨完了,有宾客问道:“家主,钱也送过去了,那胡/平?”

    “不怕他收钱,就怕他不收钱。钱既收了,想必胡/平至迟明天就能回来了。”

    ——这不怪第三明轻忽大意,实在是谁也想不到荀贞竟是想要将他家灭族。毕竟说到底,第三氏和荀贞的矛盾只是路上的一次劫道罢了,而且事后,在第三明闻讯得知后,他一再拿低做小,又是道歉、又是送钱,不管换了谁,恐怕都会觉得他的“诚意”已然足够。

    如果荀贞像他说的,“当官只是为了发财”,那么这个过节自然可以就此一笔揭开,只可惜,荀贞是一个有“大志”的人,些许钱财,身外之物,又哪里比得上自家的性命要紧?若是对他的“大志”有助,那么他宁愿伏低做小,纵是反过来向第三氏赔礼道歉都成;可如果对他的“大志”有碍,别说翻脸无情、灭其全族,便是灭他十族也在所不惜。

    ……

    第三明错就错在完全误判了荀贞的意图,失之毫厘尚且差以千里,何况完全误判?第二天,果然有人来到他家,却不是他等待已久的胡/平,而是三十多个执矛披甲的甲士。

    带头的三个人,一个秦干,一个荀贞,另一个是本乡游徼左球。

    甲士中有一小半为秦干从县里带来的县卒,剩下的大多是本乡的轻侠。荀贞以“第三氏称雄乡中,族人众多,又有宾客,一向好勇轻剽,并且其家中藏匿的又有亡命不法之徒,如果去的人少了,怕会控制不住局面”为理由,专门将许仲、江禽、高甲、高丙、苏则、苏正诸人从繁阳、东乡诸亭召了来,以壮声势。此外,又有文聘获悉,也带了四五个宾客与秦干同来相助。

    守门的两个第三家宾客见他们气势汹汹地杀来,不觉愕然惊诧,其中有个机灵的掉头就往门里跑,想去通知第三明,还没有跑得两步,荀贞转首叱道:“贼子畏罪逃窜,谁愿将之拿下?”

    诸轻侠中善弓矢强弩的有两人,一个是苏则,擅弓矢,一个是高丙,擅用强弩。此时诸人离第三氏门口还有数十步距离,步行的来不及赶上,也来不及拉弩,苏则甩手抽箭,张弓射出,只见箭如流星,正中那个宾客的后背。这个宾客惨叫一声,倒在门内。

    荀贞见射住了人,这才对秦干解释,说道:“第三氏聚族而居,本里中小半人家都是他们的族人。今次捕贼,当速战速决,若是拖延,怕会迟则生变,适才事急,未及向秦公请示,下吏便令人射箭,实为万不得已,还请秦公勿怪。”

    秦干点了点头,说道:“正该如此。”

    ……

    他上次来乡中,回县里后,将荀贞所言禀告给了县令朱敞,并将荀贞搜集到的第三氏罪证呈上。朱敞看后,也是勃然大怒,当即召来了上任西乡蔷夫的谢武,细细询问。

    谢武不敢隐瞒,免冠避席,伏地请罪,如实回答,说道:“第三氏乃田齐后裔,自移居本县后,百年来多行不法,只是因其势大,历任蔷夫皆不能治也。下吏昔日在西乡任上时,也尝受其欺凌,非常惭愧,请县君将我免职。今荀君所言、所举,皆属实。”

    朱敞不是个不近人情的人,当时说道:“豪强大族,仗势横行,素来难治。你之苦衷,吾自知矣”没有责怪谢武,而是对秦干下令,“既然事皆属实,便拨给你县卒十人,使西乡有秩荀贞、游徼左球为副,明日便去乡中,按此文牍上的名录,捕拿案犯”

    ……

    秦干从回忆中回过神来,大步走到第三明家门外,按剑直立,吩咐侍从展开文牍名录,指派吩咐诸人:“荀君,请你带人搜拿第三明家。左君,请你带人分别去余下第三氏各家中拿人我在此,等候两位归来。”

    荀贞、左球齐声应诺,各自带人,分头行事。他们从进入里中到现在,三十几人一路闯来,动静很大,早惊动了不少里民,许多人家都打开了院门,偷偷地往外观瞧。家里人多的,不免窃窃私语:“那不是本乡的有秩荀君么?带了这么多人来,想干什么?”

    “‘搜那第三明家’、‘去余下第三氏各家中拿人’?难道、难道是来捉拿第三氏的么?”

    里民们都是惊奇不已。想那第三氏称雄乡中上百年,从没有那个官吏敢来拿人的。特别是十五年前,风闻他家刺杀了当时任上的有秩蔷夫后,乡中的吏员更是对他家敬畏之极。这位“荀君”上任才不过几天,却就竟敢前来拿人?看架势,不但是拿人,恐怕还要抄家

    有知晓些内情的,说道:“去年底,第三家的第三兰在里外官道上劫了一个行人,据说这个行人乃是荀君的友人。荀君今日带人前来,怕是与此有关”

    这些说话的都是旁姓人,也有第三氏的族人在其中,听闻不好,一个个忙不迭地想要关门,只是已经晚了。左球带了十来个甲士,在熟悉第三氏族人的一个本地轻侠带领下,俱皆长矛在手、刀剑出鞘,恶狠狠地扑了上去。胆弱的第三氏族人,俯首就擒;胆壮的第三氏族人,拔刀相抗。一时间,呼叫连连,喊声不断。

    荀贞领了许仲、文聘,带着江禽、高甲、高丙、苏则、苏正诸人,并及两三个县卒,冲入第三明家中。

    在第三氏众多族人中,第三明的家是最大的,家里人也是最多的。他们虽只有兄弟两个,但门下养的剑客、宾客很多,加到一块儿怕不下二十多人,这要是被他们反应过来,彼此交手,怕会死伤不少,只是这会儿他们措手不及,根本没有防备。前院里本有四五个宾客在晒太阳,慌忙窜起,还没将刀剑抽出,已被江禽、高甲诸人按倒。江禽问道:“如何处置?”

    荀贞今天来,除了第三明、第三兰以及他俩的父母、亲属外,就没想过留活口。因为即使按照“妖言”罪,最多也是株连第三氏本族之人,他们养的宾客就算受到牵连,估计也不会被处死罪,留下来,岂不是给自己添堵么?谁能保证这些宾客、剑客中没有一个、两个忠心耿耿,日后会为第三氏报仇的?他虽对汉末历史的细节不太了解,但是却也知道孙策是怎么死的。

    为免得秦干听到,他没有回答,只是将手往下一挥。江禽了然,拽起手下宾客的脖子,横刀拉过,登时鲜血四溅,那宾客捂住脖子,弹腾了两下,就此归西。高甲诸人有样学样,眨眼功夫,前院已横尸数具。

    荀贞脚下不停,在许仲、文聘的护卫下,直入后院。

    此时天未及午,第三明昨夜饮酒太晚,尚未起床。

    第三兰起来了,正和几个宾客在后院举石,打熬力气,听到前院的动静,丢下石锁,赤着上身往外走,正与荀贞等人碰面。他愕然诧异:“你来做什么?”随即看见了随后进来的江禽、高甲诸人,他们刚杀过人,手中所提的刀剑上皆是鲜血淋淋。第三兰顿时失色,猜出了荀贞的来意,转身就跑,想要去墙边的兰锜上拿兵器,未奔上几步,江禽、高甲已冲至近前。

    江禽提刀便砍。第三兰侧身躲过,平地跳起,见不及去拿兵器,索性抓起丢在地上的石锁,劈头朝江禽打来。这石锁既厚且宽,怕不下四五十斤,江禽不敢硬顶,闪身避开。第三兰嗷嗷大叫:“大兄大兄荀家小儿杀上门来了快些起来,带阿翁从后门逃走。”

    他只是粗莽,人不傻,见荀贞带人杀来,自家仓促无备,料来是难以抵挡的,所以没想着杀回去,只想着能将自家父亲救出。高甲趁他高叫分神,挺刀杀来。第三兰将石锁回击,恰打到刀尖上,只听得“嘡啷”一声,将高甲手中的长刀击成两半。高甲手上发麻,只觉臂膀都是又疼又酸,吓了一跳,叫道:“好贼子好气力”也不敢硬顶,忙闪身跳开。

    江禽、高甲两个将第三兰缠住,许仲、文聘诸人一拥而上,把另外的几个宾客尽数砍翻。荀贞听见第三兰的大叫,怕第三明得了提醒,别叫他真护了其父逃走,忙提刀在手,亲带着许仲、文聘等往后院的屋中奔去。

    第三明家中的后院占地不小,屋舍甚多,一时间,也不知第三明是在哪间屋中。荀贞令道:“仲业,你带两个人去后门守住,莫叫逃脱一人”文聘应命,带了两个宾客守在后门。荀贞、许仲、高丙、苏则、苏正诸人两人一组,一个屋子、一个屋子地闯进去。

    屋子有的是空的,有的住的是宾客、奴婢。有了前院的例子,也不管是谁,只要有人,只要不是第三明和他的家人,荀贞、文聘等都是一刀一个,接连杀了七八人,直闯了好几间屋,才找着了第三明。

    第三明昨晚喝得多了,从醉乡中醒来,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被文聘、苏则一把按下。文聘叫道:“荀君,在这里”荀贞快步过来,当面审看,见的确是第三明,吩咐高丙等:“捆了”第三明恍过神来,只穿了个小衣,趴在地上,挣扎大叫:“荀君荀君你这是何意?”

    高丙倒转刀柄,往他头上重重一击,嬉笑说道:“你犯的案子发了,荀君今儿是来拿你归案。”

    “我犯了何罪?”

    “妖言惑众。”

    第三明愣了愣:“妖言?”

    就各种灭族重罪来说,“妖言”罪可以说是出现比率最多的。第三明对此也是非常了解,稍微楞了下后,立刻反应过来,吓出了一身冷汗,脸色惨白,拼命挣扎,大叫道:“我家素来守法,向为本地良民,何来妖言之罪?冤枉冤枉”

    许仲从怀中取出一片竹简,扔到第三明面前,说道:“冤枉?有此罪证,哪来的冤枉?”

    第三明瞪眼往竹简上看,不认识写得什么,问道:“这是什么?上边写得甚么?”

    “生子两头,天将二日。”

    第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