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6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之故,自到了乐进军中,太史慈虽是与潘璋、何仪皆为比二千石,秩俸相同,潘、何对他却不甚礼敬。

    何仪还好点,他是黄巾降将,在出身上有“污点”,倒是没有做得太过分,潘璋是一个好大奢侈、威贵自重的人,他少年时家贫,没读过什么书,性犹粗猛,对太史慈的轻视就常常不加掩饰地流露於外。

    太史慈却是能忍,一直没与潘璋、何仪发生冲突,可这不代表他性格软弱,从他二十出头就敢做“斫毁州章”的事儿便可看出,其胆实雄,他心中着实憋了一口气。

    於是,入了济北郡以来,每次与黄巾作战,他都请求先击,不但先击,而且不管出战的敌人有多少,他一个兵也不问乐进要,只带本部三百人,而无论敌人多寡,就凭此三百卒,最重要的是,凭其本人的骑射勇武,他每战皆胜,次次身先士卒,远以弓射、近则戟取,驰马所向,万军披靡,掣旗溃阵,无坚不摧,真如猛虎也似,只与济北黄巾打了两仗,就斩获了黄巾小帅、猛士十余,声威大震,到最后,对敌的黄巾兵看见他的旗号就跑,根本不敢与战了。

    乐进在军报中这样写道:子义旗至,黄巾辟易,营中诸校壁上观者色动,功劳冠军。

    乐进没有写出来的是,潘璋、何仪再也不小看太史慈了,非只如此,私下里,更是佩服荀贞的识人之明。

    荀贞拔擢部曲,从来只以军功为依据,他帐下的军官们,凡军功欠缺之人,除了为利於安镇泰山,王融得拜骑都尉、公孙犊得任慕义都尉外,其余的,比如周泰、蒋钦,等等,包括诸荀子弟、西乡故旧在内,至今高者不过司马、假尉而已,最多也就是才到了千石,唯独太史慈,升迁最快,太史慈以他的战功证明了荀贞没有看错他,证明了他的这个都尉得之无愧。

    荀贞看完乐进的军报,对乐进快速、顺利的进展感到高兴,对太史慈的表现亦觉欣慰。

    看罢军报,荀贞打开曹操的檄文,略略一看,不觉失笑,顾对在座的荀攸、戏志才、张昭等人说道:“孟德以义责我,说我目无王室,不惜生民,就差直斥吾为贼也。……你们看看。”

    侍吏把曹操的檄文接过,送递给荀攸等人传看。

    等诸人看过,荀贞沉吟问道:“孟德此书,吾不可置之不理。君等以为我该如何回复?”

    戏志才轻笑一声,说道:“曹东郡此檄,可用四字形容。”

    “噢?哪四字?”

    “强词夺理。”

    “此话怎讲?”

    “徐、兖虽分州,皆汉家土也,徐、兖百姓皆汉家民也,黄巾者,国家之贼,曹东郡不能安济北、任城,明公因为济北百姓和任城相的请求而遣兵往之,曹东郡不思感谢,反发兵攻我刘、陈部,道理何在?岂不正是强词夺理,无理取闹!”

    所谓“任城相的请求”,刘备、陈褒攻郑遂、吕虔,虽叫吕虔给逃掉了,但抓住了郑遂,有郑遂在手,任城郡守的章印俱全,炮制一道“任城相请求徐州派兵援助,以御黄巾”的公文自是再容易不过的了。荀贞从来是重视大义二字的,当然不会使自己落话柄於人手。

    荀攸、张昭等听了戏志才的话,都笑了起来。

    要说强词夺理,戏志才的这话才是强词夺理。

    荀贞从善如流,采用了戏志才的说法,以作回应,叫陈仪写了,回书兖州。

    回复曹操的檄文只是小事,处理完后,荀贞说道:“与此檄文一起送来的,还有道军报,说是孟德分李乾援助山阳,自将兵出定陶,往亢父方向去,看样子,他是要亲临前线,指挥攻任城县了。遣益德佯攻山阳之计,算是成了小半,关於孟德此举,君等各有何高见?”

    戏志才说道:“佯攻山阳计虽未竟成,但分了李乾部,又牵制住了山阳郡兵,成效也还不错。曹东郡此举,以忠看来,要不在任城县,而是在东平国。”

    荀贞“噢”了声,问道:“君此话何意?”om

84 袭阵兵退夏侯惇(二)() 
意将曹操余下部队吸引、牵制到山阳郡的目的没有能够完全达成,曹操有率朱灵等营加入任城战场的动向,这也就是说,眼下最重要的战场仍是济北和任城两个,而东平国处在此两郡之见,正如肥城为济北之要地一样,东平国也就因此而成为了双方必争的下一个战略重点。

    东平国现在是两军对峙,一边是鲍信,一边是江鹄和李瓒,这两军谁能取得胜利,谁就能左右整个从济北到山阳这一南北狭长地区、整个大战场的走向。

    曹操能够看到这点,戏志才自然也能。

    若是鲍信取胜,那么,鲍信就可北扰乐进,南援任城,曹军即可游刃有余;若是江鹄、李瓒取胜,那么,江鹄、李瓒部北与乐进部相连,南与刘备、陈褒部相接,曹军不用再打,就已经败了。

    那么,既然戏志才看出了这一点,该怎么应对?

    他提出了一个“先下手为强”的办法。

    “曹东郡倾巢而出,已无兵可用矣,今可遣子龙部急往济北了,与文谦联兵,破逐黄巾向西,以胁东郡,迫使曹东郡回师救助,从而不但任城之围可解,东平亦无忧也。”

    逐济北黄巾的部分向西,威胁东郡,这是此战开打之前,荀贞、戏志才等就议好的既定方略,此前之所以一直没有用,一是因为乐进才入济北,二则正是因为曹操手里还有预备队,有预备队就意味着曹操有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故此,此策略迟迟未用。

    却说曹操,他也不是看不出乐进在济北战场很有可能会驱逐黄巾西向,以威胁东郡,但问题是,他才掌兖州,急需战功来帮助他站稳脚,所以,即使看出了这一点,他也只能倾力去攻任城县,而把阻绝济北黄巾向西这个可能性的希望放在临邑的屯军和东郡的曹仁部身上。

    戏志才在这时提出可以逐黄巾向西了,很高明。

    不和曹操在东平战场纠缠,和他在此纠缠的话,就会容易形成“僵持”的局面,失去现有的主动权,既然山阳战场的文章已经做尽了,那么就在济北、东郡再做一篇文章,还是要牵着曹操的鼻子走,让他明知道荀贞的意图是什么,可却又不得不按照荀贞的调子走。

    荀贞问荀攸等人:“志才此议,君等以为何如?”

    荀攸等皆道:“此高明之策也。”

    但凡作战,小到一次战斗,大到一次战役,——此次战争和讨董、打泰山等不同,已经不是一场单纯的战斗,而是由多个战场组成的战役了,自荀贞用兵以来,唯有前年的攻取徐州全境一役可与相比,包括打徐州时,最要紧的只有一条,即是:“战场的主动权”。主动权在谁手里,谁就能占优势,哪怕是敌我兵力相当,甚而敌众我寡,可只要主动在我,胜利就在我。

    就拿这次战役来说,曹操的确是被荀贞调得分兵了,话说回来,荀贞不也是分兵了么?但就因为主动权在荀贞,故而同样的分兵,胜负的几率、可见的收益却不同。

    明显荀贞的胜率大,荀贞获胜后,济北、东平、任城就可连为一体,收益也很大。曹操的胜率小不说,即便他能攻下任城县,至少济北会被荀贞得住,东平也能守住,仍是吃亏不大。

    荀贞斟酌了会儿,做出决断,说道:“好,便依志才之策,我这就叫幕府传檄子龙,令他引兵赴济北,为文谦副,共击黄巾,并檄仲仁佯动,声援东平,威慑鲍允诚部,令其不敢轻举。”

    荀成在泰山,部曲虽不少,但他的兵马现阶段主要是用来镇抚郡内、北御青州黄巾,没办法调动太多,所以不管是协助乐进,还是当下荀贞用他“威慑”,他都只能是“佯攻”、“佯动”。

    袁绥等幕府的大吏也在席间,闻令应诺,等散了军议后,他们自会书檄传命。

    荀贞想了下,又道:“夏侯惇,勇将耳,君卿、玄德、公道可敌之,孟德多智,劲敌也,恐非君卿诸将校之可应,我当至合乡临之。”

    荀濮沿泗水东岸北进,作势攻南平阳,曹纯知道他不可能会在这个时候打南平阳城的,然而担心他借机在南平阳附近西渡泗水,因是穷追不舍,结果在南平阳境内的泗水渡口一带,终究中了荀濮“假作渡河,设伏岸边”的计策,已是中伏,河边地狭土软,又不宜骑兵驰战,打了一个败仗,折损了不少兵士,浴血方才突围,荀濮由是得以轻松渡泗。

    荀濮、孙康部过得泗水,占住了渡口,而袁遗为保本郡,严令高平、湖陆的兵马不许浪战,於是,许显率主力在抵至泗水东岸之后,顺利地渡过了泗水,现今他与荀濮部都已经到了任城县外,与城中的刘备、陈褒成内外之势,与夏侯惇小小地试探性地接战了两次,不分胜败。

    荀贞是徐州牧,非到不得已,不好随便出州,他一出州,战争的性质就变了,影响就更大了,再则,曹操虽是可能会亲临任城战场,但现下的战争形势,利在徐州,也不需要荀贞亲自到任城与曹操当面对敌,因而,他决定到合乡指挥战斗,合乡离任城不远,也就等於是前线了。

    因为知道此次战役关系到徐州的前景,戏志才等人没有谏止荀贞,都同意了荀贞的此一决定。

    定下此事,荀贞转而笑道:“文台来书,问要不要他派些兵马,佯攻济阴。吕布在汝南攻势甚紧,可回书答之,不需他助吾州矣。”

    天渐转暖,吕布在汝南开始再次用兵,孙坚焉是个被动挨打的人?他还之以牙,集中部队,也展开还击。占取了河南尹、河内半郡之后,面对吕布的进犯,孙坚的兵马就不太够使了,有点捉襟见肘,尚需荀贞遣兵相援,荀贞又怎能要他来助?好意心领,谢绝罢了。

    事实上,就算孙坚派兵来助也没多大的用处。

    陈留、济阴两郡皆有郡兵,尤其陈留,兵强马壮,张邈、吴资虽各遣了些部曲给曹操,但留在本郡的还是多数,除非孙坚遣出主力去攻,否则也根本影响不到曹操。

85 袭阵兵退夏侯惇(三)() 
赵云援助乐进的檄文,同时也传了一道给乐进。

    济北国,肥城。

    乐进接到檄文,召曲军侯以上的军官来见。

    乐进先把赵云将提兵来到的消息告诉了诸人,然后从席上起身,踱步到挂在帐壁上的地图前,示意众人近前。潘璋、何仪、太史慈等遂皆围了过来。

    “给君等大致讲一下现下济北周边及郡内的各路敌军动向。”

    打下了肥城后,乐进广遣斥候,四处探听情报,刚把周边和郡内的黄巾、曹军等敌人的动向察知清楚,正好借荀贞檄文到的机会,给诸校尉、军官们讲说一下,好让他们心中有数。

    潘璋等人聚精会神,听乐进述说。

    乐进首先把直鞭点在了济北西边,与济北接壤的东郡之东部地区,这里有两座城池,一为临邑,一为谷城。乐进说道:“曹东郡率主力从谷城南下到定陶后,临邑、谷城并无增兵,目前只有千许部队驻扎,都很老实,固城自守而已,无有异动。”

    随之,乐进移动直鞭往上,点在了与济北北部接壤的平原、济南二国。

    他说道:“公孙伯珪败归幽州,袁车骑近日接连收复失地,麹义诸将趁胜急战,兵势很强,平原郡的田楷部早已无能外掠,看情形,怕是连守都快守不住了,此郡无忧;荀将军在泰山,使孙观、吴敦、陈午、凌操诸校分在泰山、琅琊两郡,或北袭青州黄巾,或固城守御,济南等郡的青州黄巾应接不暇,被牢牢地牵制在了本地,只有少数几个贼渠帅引兵赴援卢县。”

    接着,乐进又把直鞭点在了济北南边的东平国上。

    他说道:“刘兖州新死,兖州兵士气低落,其众虽有万余,而似无进取之心,李相、江校尉一在东平陆,一在宁阳,与之相峙。”

    周边的情况说完,乐进继续往下说,又说济北境内的黄巾情况。

    先说北部的卢与荏平两县,他说道:“荏平南接临邑,早前时,曾被曹东郡清缴过,而今县中虽仍存有黄巾,数目不多。卢县是济北的郡治,大县也,富庶,辖地亦广,又与济南、平原接壤,县中除了兖州黄巾外,还有许多的青州黄巾,粗略估算,其数应在五六万,能战者约两万上下,精卒至少万人左右,他们眼下多数都在卢县城中,散在郊野的已经不多了。”

    济北五个县,卢县一个县的辖地差不多就占了三分之一,南部的蛇丘、成与刚,三个县的辖地总面积加在一起,也就是和卢县的辖地大略相当。辖地广,自也就黄巾多。

    乐进最后说济北南部的蛇丘三县之黄巾情况,他说道:“蛇丘与刚、成分在汶水北、南,成县邻吾泰山之梁甫,境内黄巾的不多,济北南部的黄巾主要集中在蛇丘与刚二县,又以蛇丘最众,总数约在三四万,能战者万余,精卒大概两三千。”

    乐进顿了下,又说道:“截至目前,北部、南部的黄巾都还没有什么动静,也许是因为吾军突进肥城太快,他们尚未反应过来,下一步,他们会自守?抑或来攻肥城?尚未可知。”顾视帐中众人,他总结说道,“沿边、郡内的敌情就是这样。至迟等得赵将军到后,吾等就要对济北黄巾展开大的作战,对这次作战,君等各有何高见?可畅所欲言,吾恭听之。”

    潘璋抢了头名开口,他大声说道:“先发者制人!目下我军既已拿下肥城,接下来就该大举进攻。璋意不必等赵将军到后再动兵,可趁济北黄巾贼促无应对的机会,现在就发兵攻卢县!”

    何仪不同意潘璋的建议,他说道:“卢县城坚,守贼兵众,不可硬攻。”

    乐进问何仪,说道:“都尉有何上策?”

    何仪不讳言他曾是黄巾的一员,他说道:“仪昔年不慎从贼,多亏主公,仪才得以痛改前非,弃暗投明,此固仪愚钝之故也,而因了此番经历,对黄巾贼,仪却颇多了解。张角尝将青兖等八州的信徒设为三十六方,而今张角兄弟、三十六方的渠帅,俱皆早已授首,祸乱青兖的黄巾声势虽盛,其实并无主将,乌合之众罢了,卢、蛇丘等县的黄巾贼亦是如此。就拿卢县来说,如将军所言,贼至数万,可这数万贼并非一部,而是由数部合成的,此於我有利也。”

    “这么说,都尉是以为?”

    “仪愚见,不可急攻,急则必使卢与蛇丘等县的黄巾齐心对外,宜缓攻势,辅以招降,候其内乱,卢、蛇丘取之易哉。”

    乐进点了点头,问余下诸人:“君等有何建言?”

    余下的诸人中,有同意何仪的,有同意潘璋的,议论纷纷,不能统一。

    乐进能够决断,他拍板做出了决定,说道:“即便是招降,亦得打几个胜仗才能行之。潘校尉‘可趁济北黄巾贼促无应对’之言,说得不错,但赵将军未到,不宜大举进攻,倒是可以先打场小一点的战斗。卢县黄巾在城外郊野安有几个据点,谁愿为吾拔取之?”

    潘璋、何仪,包括苏则、苏正、冯巩等,皆积极请战,唯太史慈虽也请战,态度却不甚积极。最终,乐进选了何仪,令他引部出击。

    军议散了,何仪归本营,自选兵马,出营去战,这且不用多说。

    只说太史慈,他也回了本营,到得营中,跟着他去参加军议的从吏忍不住问道:“都尉,适才帐中,乐将军问谁敢出战,潘校尉、何都尉等俱踊跃相争,都尉却为何甘愿落后?”

    太史慈任在琅琊后,他遣人回乡,召了几个交好、有能力的乡人、亲友来,此时问话的这个从吏就是这几人中的一个,乃是太史慈的心腹。

    因是,太史慈不瞒他,从容答道:“潘校尉与何都尉从君侯日久,吾不可与争。”

    从吏越发不解,问道:“既不可争,那缘何此前数战,都尉又每战必争先发?”

    “此前所以争者,是为不使潘、何小看於我。”太史慈抚须微笑,开解从吏的疑惑。

    从吏恍然大悟,说道:“原来如此!因为潘校尉、何都尉现下不敢再小看都尉,是以都尉今就不与他两人争了。”

    “正是。”

    从吏佩服地说道:“都尉深明进退,吾等不如也。”

86 袭阵兵退夏侯惇(四)() 
乐进在济北一边加固肥城的防御,一边等赵云到,一边遣何仪进击卢县周边的黄巾据点,他以为鲍信与李瓒、江鹄相持,然而这个情报却是错的,鲍信不但统带主力已屯寿张多时,并且於前不久,也已经收到了曹操令他对李瓒、江鹄展开攻势的命令。【。m】

    鲍信深服曹操,对曹操的支持是无条件的,那么,曹操的这道命令,他自是坚决执行,但有一个问题乐进的情报中,有关兖州兵“士气低落”、无“进取之心”这一条倒是对的,“其众虽有万余”,在看了曹操的檄令之后,各营的校尉、都尉却皆无求战意。

    军议会上,鲍信再三询问诸人的意见,州军的军官们俱默不作声,没有人肯表态。

    这也不奇怪。

    首先,鲍信只是个郡守,是因了曹操的委任,他这才得以暂领州兵,威望不能服众。

    其次,哪怕是曹操,在继任兖州刺史位前,也仅是兖州的一个郡守罢了,换言之,他和州军的校尉、都尉们,尽管文武职任不同,此前却都是在刘岱帐下听令的,威望实也不够,——此亦是曹操为何急於获取战功之故。

    早前,刘岱在任时,也是急於获取战功,但较之曹操目前的处境,刘岱还强上一点,至少州军是他一手组建的,各营的军官们大致还肯听从他的指挥,现在,曹操却是不仅要争取兖州诸郡长吏、大士族的支持,还得争取州军的拥护。

    坐在席上,鲍信看帐中,见满座数十人,竟是没有一人开口,莫说“积极请战”了,便是对曹操的这道檄令有何个人的观点、见解,都是无有表态。

    鲍信心知缘故,遂不多言,从席上站起,按剑顾视,沉声说道“州府檄令,吾等当从。吾意三天后便发兵击之,先击东平陆,再攻宁阳。”说到这里,他顿了下,帐中诸人你看我,我看你,还是没有人启齿,他於是接着说道,“候击东平陆时,君等不必趋前,信引本部先发,如信战胜,君等可随后跟进,信如不克,君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