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5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的父亲曹嵩,本因为曹腾的关系也信奉黄老,灵帝既然也是信奉者,那么曹嵩自然更不会放弃这个信仰,曹操从小耳闻目濡,对黄老道也是颇为相信。

    事实,本朝叶以来,信奉黄老道早已是社会气象,不止下层,层信奉者也很多。

    太平道信奉的《太平经》,反映的是黄老道的思想,张角创立太平道前曾是黄老道的忠实信徒,二者实为一脉相承,有极大的共同点,顺帝年间,还有道士献《太平经》给天子。太平道起事前,赵忠、张让都与张角等太平道的首领们有来往,常侍封谞、徐奉等还甘愿做他们起事的内应,由此可见黄老道、太平道对层,尤其是宦官们的影响之深。

    也正因此,因曹操家族接连三代信奉黄老道的事实,辅以他在济南相任破除淫祠、毁坏神坛的举动,在原本历史,他才会於征剿青州黄巾时,被青州黄巾认为“其道乃与黄太乙同”,认为他好像是明白太平道的教义为何,并似乎是身体力行。

    这,是曹操相公孙瓒的优势所在。

    公孙瓒能够以武力破、降黄巾军,曹操则能够以“同道”为召,减少黄巾军的抵触和反抗。

    当今之时,能够主动、清醒地认识到可以从宗教入手,不单纯只是使用武力,而可兼用宗教、信仰的手段迂回招降黄巾军的,到目前为止,只有两人而已。

    一个是荀贞,一个是曹操。

    荀贞是因为有后世的见识,元末红巾军起义,朱元璋侧身其间,借以其势,遂肇大业,荀贞受此启发,前时乃有压制浮屠,禁汉人出家的政令,以图可得到太平道一定程度的接受。

    曹操,则全是因为他本人的眼光见识,而所以想到了这一点。

    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到现在已经九年了,张角兄弟早身死,最早起事的那些渠帅们也各早亡,前前后后死在汉军手、或於颠沛流离饿死、冻死的太平道众不下百万,而如今的青兖之地,却仍有黄巾百万,杀之不绝,此起彼伏,固是有汉室腐败黑暗之因,却也可以此而知太平道在民间的普及程度有多广泛,利用宗教的手段招降他们,不但可以用最小的代价提高本身的实力,并且从某种程度而言之,长远来看,这也是借势得拥民心的一种办法。

    虽是不赞同程立话的这一点,曹操没有当面提出。

    说到底,尽管对程立、陈宫两人,曹操外在的表现都很亲近,让人觉得他是赤心以待,但也只是表现而已,用人的手段罢了,论及真正的信任,他两人都不如鲍信在曹操心目的地位,陈宫不,程立也不。

    这不能说是多疑,而是基於事实的谨慎。

    首先,曹操与鲍信相识得时间长,知其忠义的秉性;其次,鲍信一贯的表现在那儿放着;其三,他和鲍信已经结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两人才是彼此可托心腹。

    曹操心道:“待与允诚相见,我可与他细议此点。”

    至此,综合鲍信、陈宫、程立以及曹操自己的观点,曹操定下了夺兖及夺兖后的谋划布局。

    简言之,可概括为:杀刘岱,连张邈,倚袁绍之势,得牧兖州,然后诈击济北,先复东平、任城,继收黄巾为用,扩充实力,之后,再观望形势的发展,与徐州抗衡,伺机拓地。

    曹操在东郡困顿已久,怀着将要大展手脚的渴望和杀刘将行前的压力,他辞别程立,从程家出来,请相送的程立回去,翻身马,带着从卫们返往府邸去。

    丁斐是曹操的亲兵统领,从行在曹操身边,他和曹操是老乡,两人很熟,注意到曹操的神态好像有些异样,他问道:“将军,可是程武不愿应辟出仕么?”

    为保密起见,曹操对丁斐说来程家的目的是为了表彰程立协守东郡的功劳,要亲自征辟程武。听了丁斐此问,他回答说道:“程武博通经典,固是非郡吏可屈。”嘴里说的是程武,心里想的是程立。

    丁斐啐了口,说道:“一个酸儒,倒把自己看成宝了”

    曹操瞅了他下,笑道:“话不能这么说。光武好儒,为更始诸将轻,救昆阳者,却光武是也,乃成帝业,兴汉室。侯,卿字有,当以此自励,焉可反小觑儒生?”

    丁斐不以为然,说道:“我字还有侯,大丈夫当以军功封侯,儒,非我欲也。”

    曹操大笑。

    因是在郡治,不是在敌境,丁斐未着铠甲,穿着便服。

    曹操瞥见了他腰间所带的鞶囊,便一手挽缰,空出另一只手,指了下鞶囊,朝他勾了勾,说道:“你这鞶囊哪儿来的?这般华贵。拿来我看。”

    丁斐取下鞶囊,在马侧身递过去。

    曹操接住,把玩多时,不觉一叹。

    丁斐问道:“将军,缘何叹息?若是喜欢这鞶囊,拿去是。我家里还有好几个。”

    “非为喜此鞶囊,而是因此鞶囊,不觉使我又想起了贞之。”曹操次与荀贞分别时,送给荀贞过一个鞶囊,现下看到丁斐这个,不由地便又一次地想起了荀贞。

    丁斐知道曹操和荀贞是故交,也知道於今徐、兖俨然已成敌手,说道:“荀侯恃其兵强,趁我兖之危,侵占兖地,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将军明武善战,来日打回去便是。”顿了下,笑道,“等打到东海那一天,将军见到荀侯,可以问一问他,还敢不敢再来侵兖州地”

    曹操哈哈大笑,把鞶囊抛回给丁斐,说道:“好等到我问贞之这话时,一定让你在边儿亲眼看着。”轻鞭坐骑,领着丁斐等驰行回府。

    到了府,曹操传檄,令曹仁即日带本部去谷城屯驻,命以史涣从行,随后,亲写回给鲍信。未写毕,外边吏员来报,陈宫求见。曹操把没写完的信收好放起,请陈宫入来。

    这时夜色已至,陈宫进到塾内,曹操问道:“公台,何事入夜而来?”

    “明公,我又想了想,觉得镇东下一步可能不会是击我济北。”

    “噢?”

    “他应是会北击济南。”

    曹操笑了起来,说道:“公台,我与你一样,也是想了想后,觉得贞之会打济南。”心道,“公台智谋,稍迟於吾和仲德公。”

    陈宫献他再又仔细考虑过后、针对荀贞如果打济南情况下的对应谋策,却正是与程立所说相近。曹操“从谏如流”,自是接纳。等陈宫走后,曹操把给鲍信的密写完,遣亲信给他送去,独在室内又反复斟酌定下的全盘谋划,直到天亮才略微休憩了会儿。

    底部字链推广位

    :

60 镇东结与糜家婚() 
document。getElementById(〃readerFt〃)。className = 〃rft_〃 + rSetdef'2';

    正常输出章内容

    document。getElementById(〃readerFs〃)。className = 〃rfs_〃 + rSetdef'3'

    十二月初,这日,荀贞迎纳了糜竺、糜芳之妹糜英为小妻。

    糜英今年十五岁,相貌寻常,不过从她的名字可以看出,糜家对她是很宠爱的,竺者,竹也,芳,者,香草也,英者,蓓蕾也,糜英虽是女儿身,名却是与糜竺、糜芳之名同类,并未被随便给起一个名,且与陈芷一样,她也有字,字为扶疏。扶疏,茂盛之意。

    娶了糜英不久,荀贞又迎来一件喜事,便是当年在荆州时,蔡瑁送给他的那两个小妻,其的小蔡产了一女。荀贞甚是喜爱,给起了个小名,唤做千金。

    随后的几天里,郯县喜事连连,荀班、荀闳、荀翕分别与吴郡的全、沈、姚家女完婚。从军之诸荀子弟,除此几人,剩下没有成婚的,亦有数人与徐州的士族结亲,并有一人娶了泰山羊家的女儿,与羊秘、羊琮结成了婚姻之家。这些婚事,荀贞都亲自参加,数月前,姚昇出任彭城相,也专门从彭城来到郯县,参加了荀翕与他从妹的婚典。

    到十二月旬,热闹喧哗了多时的郯县渐渐安静下来。

    完成了婚事的诸荀子弟或将新妇留下,独回驻地,或带着新妇返归各郡县,继续理掌政务,

    受邀来参加婚礼的各地军政官吏也皆离还。

    又下起了雪,雪花纷扬,染得天地洁白。荀贞难得雅兴,携了荀彧、荀攸、戏志才、张昭等人凭栏赏景,登楼远看,郯县城内的楼阁馆舍银装素裹,宛若玉砌。

    “瑞雪兆丰年。明年应能有个好收成。”立在高处,愈加风寒,荀贞却兴致勃勃,极目远眺,望向城外,隐约可看见成片的麦田也被大雪覆盖,他笑与荀彧等人说道。

    荀彧等人皆道:“是。”

    “若,子鱼掌典农已有数月,在任干得怎么样?”

    姚昇出任彭城相后,典农校尉的职务即由华歆接任,至今已有近七个月了。典农校尉执掌的是民屯,因归荀彧管理,荀彧答道:“华校尉清纯德素,廉洁公正,处事合宜,吏民俱服。”

    荀贞点了点头,说道:“子鱼礼法有度,聪敏特达,区区一个典农校尉,难以展其才也。”说到这里,想起一事,笑问道,“我听说元龙深佩子鱼,自认不及,此事可有?”

    荀彧说道:“确有此事。”

    荀贞叹道:“能使元龙佩服,子鱼其人耶?”

    陈登豪气纵横,不把一般人放在眼里,掌琅琊以来,即使是郡的所谓名士,只要是名不副实的,他概以白眼相对,半点的虚礼也不肯给,能得到他的钦佩是很不容易的。

    荀彧闻弦歌知雅意,略微猜出了荀贞的心思,问道:“敢问吾兄,可是有委华校尉重任之意?”

    荀贞说道:“不错。”

    荀彧问道:“不知打算改任华校尉以何职?”

    荀贞笑道:“吾弟可猜猜看。”

    这不用猜,华歆已是二千石的校尉,再往升迁,只能是裨将军或者郡太守,华歆不是兵伍人,没有军旅之才,他的长处在理政,那么只能是郡太守了。荀彧沉吟片刻,试探地说道:“可是下邳太守?”

    荀贞没有回答是或者不是,而是转对荀攸等笑道:“卿等也可猜猜看。”

    戏志才一副笃定的样子,说道:“不是下邳,必为泰山。”

    下邳太守乐进,泰山太守现为荀成,他两人都是军略胜过政略。

    荀成之所以被荀贞表为泰山太守,诸人皆知,是为了方便下一步的军事行动。

    至於乐进,当初表他为下邳太守是因为那时下邳初定,境内尚有笮融的余党,又临彭城,和泰山眼下的局势一样,也是军事重於政治,因此才用他坐镇,而随着笮融余党的被清缴干净,彭城又为荀贞完得,下邳的形势已经转变为政治为主了,再用乐进领太守职,一来,未免会浪费他这个军事人才,二来,亦不太适合了。乐进其实也不想在下邳待了,看着许显、荀成分开疆於任城、泰山,甚至现在臧霸也数立战功,乐进早按耐不住战斗的热血了。

    故此,荀彧、戏志才猜是下邳或泰山。

    荀贞却摇了摇头,说道:“下邳、泰山二郡的长吏固然需换,我却不打算把此二郡付子鱼。”

    荀攸拍手笑道:“我知道了”

    “知道什么了?说来听听。”

    “攸知将军欲委何郡与华校尉矣”

    “何郡?”

    “定是济南”

    荀贞哈哈大笑,顾对左右诸人,说道:“知我者,公达也。”

    荀彧、戏志才等人立时恍然。

    荀彧连连赞许,说道:“华校尉,平原郡人也,其乡高唐离济南不过百余里远,表他出任济南相,可谓正得其人有利安抚地方。”顿了下,说道,“只是,这得等到打下济南后再说了。”

    荀贞说道:“表子鱼为济南相,当然得等到打下济南后才能再说,但典农校尉这个职务,却可让他先卸任。”

    “将军的意思是?”

    “我意使子鱼从仲仁军,助仲仁攻打济南。”

    张昭说道:“将军此举高明。使华校尉从军攻济南,既可使他为先导,为大军招抚士民,又可让他在攻战扬树威名,利於日后镇抚郡内。”

    荀贞问诸人道:“子鱼卸任,卿等以为,谁可接其任也?”

    说是问诸人,主要问的是荀彧、张昭。荀攸、戏志才主掌军事,对民政的事务很少发言。荀彧考虑了下,答道:“督军从事韩公至理事称职,可也。”

    韩暨任督军从事后,一直负责的是各郡之将作掾、水曹、工曹等,算是与农业沾边,用他继任典农校尉堪称适宜。荀贞相信荀彧的判断,当即同意,笑道:“公至来吾徐,是跟着子鱼一起来的,今继子鱼为典农,华职韩继,也算是佳话一段了。”

    韩暨是南阳人,袁术、刘表连辟,他皆不应,时陈群信至南阳,为荀贞辟华歆,韩暨知道后,跟着华歆同来了郯县。他俩是一道来的,韩暨名声次於华歆,现继华歆旧职,算是有缘。

    一边赏玩雪景,一边议定了华歆、韩暨的职任变动。

    戏志才借着这个话题,又提起了下邳,说道:“谦与我的信,好几次感叹弓马日渐生疏,将军,谦是个带兵的人,果毅沉勇,足堪肩君卿,方今用武之时,令谦羁於政,实在可惜,将军既有换下邳长吏意,何不及早实施?”

    荀贞颔首,正要说话,楼下来一人,却是袁绥。

    他他满身是雪,顾不拍打,登到楼,神情紧张,脚步匆快,赶到荀贞近前,说道:“将军,刘公山遇刺身亡”

    荀贞等人尽皆愕然。

    底部字链推广位

    :

61 曹刺史安定济北() 
document。getElementById(〃readerFt〃)。className = 〃rft_〃 + rSetdef'2';

    正常输出章内容

    document。getElementById(〃readerFs〃)。className = 〃rfs_〃 + rSetdef'3'

    荀贞细问之。

    却原来:前日夜间,刘岱巡营时,被数名兵士暴起刺杀,刺杀者旋即被抓,经严刑拷打,招供他们是太平道的信徒,慨然赴刑,临死前犹高呼“黄天当立”不已。

    戏志才说道:“刘公山与济北黄巾攻守久矣,此数兵既是黄巾贼子,缘何现在才行刺?”

    袁绥猜测说道:“大约是以前没有动手的机会?”

    荀贞问道:“兖州兵现下情形如何?济北黄巾可有趁势进袭?”

    “鲍济北适在营,与州别驾、治及诸营将安镇军,兖州兵并无大乱,济北黄巾得讯后,聚众奔袭,未能拔营,已然撤退。”

    荀贞记得,原本历史,似乎是刘岱被黄巾所杀,随之,曹操乃得为兖州刺史,因又沉声问道:“公山被刺,兖州无主,接任者谁也?”

    “目前尚无消息传来。”

    消息很快传来了。

    两天后,得到州报,袁绍表曹操为兖州刺史。

    紧接着,数道有关兖州战情、政情、军情变化的军报接踵传至。

    第一道是:济北黄巾在短短数日内,接连发动了三次猛攻,都是试图趁兖州兵主帅被刺的机会取胜,鲍信亲身力战,夜不释甲,硬是在不利的局面下,抗住了济北黄巾如潮水般的进攻。

    第二道是:兖州的州别驾王彧、治万潜代表州府赶到东郡,迎曹操任。

    第三道是:曹操的行动很迅速,继遣曹仁、史涣入驻谷城后,他亲领兵进屯临邑。临邑在谷城的北边,两县相距六七十里而已,俱与济北国接壤,曹操、曹仁南北呼应,形成了掎角之势,直接威胁到了济北黄巾的西翼,给现驻东平国西北部的鲍信等营形成了有力的支援。

    第四道是:曹操遣校尉刘若、别部司马邓展、司马稷等引步骑,扰击济北黄巾,用实际的军事行动策应鲍信。济北黄巾两面受敌,又积雪消化,不利行动,於是暂停了对鲍信的攻势。

    七八日的功夫,兖州易主,曹操与鲍信互相配合,在刘岱死后,及时控制住了济北的局面。

    雪连着下了四五天,昨天起,云散日出,屋顶的积雪融化,顺着屋檐淌落,闻之如泉鸣。庭院的树木,雪洗过后,於阳光下,不显萧瑟,使人觉得挺直。

    才纳了糜英为小妻,糜英的背后是糜家,往大了说,是徐州的豪姓,荀贞本不应冷落她,却因了兖州的情势变化,他已好几天没有见糜英,连与州府、幕府的重臣们议商应对。

    最主要的议商是有关明年开春后,攻取济南国的这个原定计划是否需要做出调整。

    打济南国有一个前提,即是:刘岱的军事能力不行,困於济北不得旁顾。

    如今兖州换了曹操,曹操的决断、军事能力都远强过刘岱,早年他打董卓时,固然兵败,但在袁绍、张邈等皆按兵不动的情况下,他敢於和鲍信进击,可见其决断和敢於进取,近年以来,他平定东郡、从刘岱击济北,前不久袭克贝丘,不仅决断和敢於进取依旧,而且在战场的表现也是突飞猛进,对兵法能够活用,近乎“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了,绝非刘岱可。

    他接任了兖州刺史,还会如刘岱那样,受困济北,战不能胜么?

    经过几天的讨论,戏志才等人的观点,荀贞已然尽知。

    观点有两种。

    一种是不改变原定的计划,明年开春后,仍然攻取济南国。

    这种观点的论据是:曹操虽然善战,但首先,在兖州的士望,他不如刘岱,尽管得了袁绍的支持,兖州的士族却不一定都会支持他,其次,刘岱的兖州刺史是朝廷任命的,曹操的兖州刺史是袁绍表的,虽然都是名为“兖州刺史”,含金量却有天壤之别,并且袁绍没有表曹操为“兖州牧”,只是表他为“兖州刺史”,刺史,六百石而已,现今乱世,刺史虽也可领兵,然威重显是不如尽收一州军政大权於府下的州牧的,两下相合,兖州各郡国焉会心甘情愿地服从他的命令?甚而州军的将士们也不一定会尽皆拥戴他,其三,刘岱与济北黄巾久战不胜,反被刺身死,此时州兵的士气必然正低,他算有心进战,兖州的州兵也不一定有力能战。

    因此,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至少在凝聚住兖州的士望、民心、军心,得到各郡国的支持前,曹操肯定不会贸然用兵,济北必还会是黄巾的天下,这样,也不影响徐州攻略济南了。

    一种是需要改变原定的计划。

    具体到计划的改变,又分成两类的意见。

    一类是小改。

    即:把原本计划用於济南的十分兵力,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