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5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快走到帅帐时,荀愔听到有低沉的鼓声响起。

    荀愔虽不任军职,毕竟现下战乱年间,他又已从许仲征战多日了,对各种不同鼓声代表的含义他还是略有所知,侧耳听了片刻,听出了这是传令点火照明之鼓。果然,随着这段鼓声的响起,路边的帐篷纷纷点燃了烛、炬,一时望去,雪暮笼罩,远近灯火,若点点星光。

    不仅帐篷内,帐篷外的路两边,每间隔一段距离,即有木干树立,边亦有火把,巡逻的兵士也将之一一点燃。踏着火光,荀愔来到了帅帐外头。

    等着帐外的卫士进去通报的空儿,荀愔抬眼看了看帐前的大旗。丈余高的军旗高高耸立,於雨雪飒飒招展,在沉沉的深重暮色下,肃穆十分。很快,卫士从帐出来,请荀愔入内。

    荀愔整了下衣冠,把佩剑交给卫士,迈步到帐门口,掀开帘幕,行入其。

    刚入帐,觉得热气扑面,身顿感暖意,却是帐内的四角烧有火盆,荀愔定睛看去,灯火通明的帐内,许仲跪坐在位,张飞、何仪、荀濮等坐其右,许劭、徐卓、武员等坐其左,众人表情各异,俱往他看来,有的微笑,有的庄重,有的微微蹙眉,似是正在考虑什么事情。

    许仲说道:“荀君回来了?一路尚还安然?”

    荀愔下拜行礼,礼毕,起身说道:“有将军拨给的精甲步骑从护,沿路纵有盗贼,又岂敢犯焉?路无事,多劳将军挂心了。”

    许仲叫从吏给荀愔安排席位,请他坐在了许劭的下首,徐卓的边。

    荀愔坐定,顾视帐,心道:“营武俱在,许将军大会诸人,莫不是要用兵?”问道,“敢问将军,可已接到愔遣骑送来的报?”

    荀愔说的这个“报”当然指的是他与李通达成的协定。许仲微微颔首,说道:“两天前已接到,吾并已遣人给孙伯符送去了,料他现下应是也已收到。”

    荀愔说道:“愔回来途,到安城时,闻吕奉先撤围平舆南下,渡过澺水后,又闻吕奉先率部径赴郎陵,……将军召会诸君,可是为了此事么?”

    许仲说道:“不错。”转头看了下徐卓。

    徐卓知其意思,代替许仲往下说道:“初闻吕奉先撤围时,以为他是要退回南阳,而随之不久,军报传来,说他渡过汝水后,直奔郎陵而去,看他的架势,却似是要击攻李通,因是,许将军召集吾等,商议对策。”

    早前听说吕布往郎陵去时,荀愔怀疑吕布是要进攻李通,此时听徐卓这么一说,知道了许仲等人与他的判断一样,李通对他的印象不错,他对李通的观感也不差,顿时有些为李通担忧,又不由地感到疑惑,於是问道:“吕奉先好好地正在围平舆,为何突然撤军,南往郎陵?”猜测地说道,“是因为桥蕤被孙伯符败了一场,张辽又与我军数战皆不利的缘故么?”

    徐卓说道:“桥蕤、张辽战不利,平舆久攻不下,应是其的一个原因,不过在卓看来,更主要的原因应为:吕布必是探知到了我军与李达勾通,恐李达投从我军,断他退路,故此才干脆从平舆撤围,改击郎陵。”笑对荀愔说道,“君此次出使,人尚未还,使命已达。”

    相荀愔的猜测,徐卓的分析更靠谱。

    荀愔出使郎陵,说李通从投徐、豫的目的,是为了让李通断吕布的退路,从而动摇布军的士气,徐、豫、郎陵三方合力,共击之,以解平舆之围,化汝南之急,虽然诸人都没料到吕布的反应速度居然会这么快,和李通的约定才送去给孙策不久,孙策回复未到,徐、豫两军还没议定该如何与郎陵联兵的军略,他已撤围南下,但荀愔这次出使的目的却算是达到了。

    只是,目的虽达,平舆虽得解围,郎陵却要危险了。

    荀愔心道:“若果是因我出使郎陵之故,致使吕奉先撤围平舆,南击郎陵的话,我却有些对不住李达。”当下问许仲道,“既是如此,不知将军有何打算?”

    还能有什么打算?只有两种选择,援李通,或坐视不救。

    许仲说道:“正与诸君商议。”问荀愔道,“君方从郎陵回还,有何高见?”

    许仲问得有点空泛,徐卓怕荀愔不知许仲的具体所指,补充问道:“李达号称有众七千余家,拥壮卒万余,据险占踞,壁垒坚实,以君亲眼之所见,此是实言么?他能挡住吕布么?”

    底部字链推广位

    :

47 张飞急袭葛陂西() 
document。getElementById(〃readerFt〃)。className = 〃rft_〃 + rSetdef'2';

    正常输出章内容

    document。getElementById(〃readerFs〃)。className = 〃rfs_〃 + rSetdef'3'

    荀愔答道:“观其营寨规模,纵无七千余家,相差亦不多也,壮卒即使不足万余,一家出一人,加以仆客、徒附,近万总是有的,壁垒尚算坚固,闻其储粮有十余囷,囷以三千石计,够供其月余之食,唯甲械不多,壮卒少操练,出与野战,必不敌奉先,而若自守,或难速克。”

    沛国接壤徐州,武员深慕荀贞,有心为荀贞出力,这时伏拜说道:“员有二策献与将军。”

    “足下请说。”

    “与孙都尉合兵,现即驰援李达,此下策;候奉先将胜,再与孙都尉并力击之,此策。”

    “何为下,何为?”

    “若於此时即援李达,纵败奉先,於我无利,空自损兵而已,因是下策。”

    “策怎么说?”

    “待奉先将胜,我军再援的话,奉先兵疲,利於我击,此其一也,李达苦战之后,实力大减,势必无力抗我,将军可与孙都尉平分其民,驱赶入徐,充实我州,此其二也,因是策。”

    武员说到这里,帐众人都明白了他的意思。

    却原来:他是看了从附李通的那数千家百姓,想把至少他们的一半送给荀贞。

    荀愔愕然,说道:“方与李达定下协约,怎可趁人之危,夺人之民?这……。”

    武员笑了起来,对荀愔说道:“先生真是实诚人。”问许仲道,“敢问将军意下?以为员之下、二策如何?”

    许劭说道:“足下的策固是不错,但如果许将军与孙都尉驰援得晚了,李达战不能支,为自保故,投降了吕奉先,该怎么是好?”

    武员胸有成竹,说道:“只要抓好时机,不给李达投降的机会是。”

    “这个时机怕是不好抓吧?”

    “算李达投降了,也不打紧,只要将军与孙都尉将吕奉先击退,那些百姓还是将军的。”

    武员的这话倒是没错。

    众人看向许仲,等候他的决定。

    许仲沉默了会儿,说道:“足下策虽佳,我意择取下策。”

    诸人不明白他的意思,既然说了武员的策颇佳,却缘何仍择下策?

    武员问道:“卓敢请问将军缘故?”

    “为数千家百姓而坏吾家主公仁名,这是为小利而坏大义,吾不取也。”

    武员听了这话,自愧不如,对许仲、荀贞的印象却是更好了,伏拜在地,谢罪说道:“是员考虑不周,险害镇东声誉。”

    许仲请他起来,说道:“足下本是好意,何谢之有?”说着,看了眼武员,心道,“我不从你的这个‘策’,不止是为了主公的名望着想,也是为了不致使豫州生疑也。”

    豫州是徐州的盟友,才把与李通定下的协约给孙策送去,如果转眼又对孙策说“不如咱们把这个协约撕毁了,不去救李通,等他与吕布打个两败俱伤,然后你我坐收渔利,平分其民”的话,那么孙策会怎么看徐州这个盟友?会不会觉得徐州重利轻义,不守信用?如果他这么觉得了,对徐州、对荀贞的形象都会是一个损害,也许将会不利於徐、豫日后的联盟互信。

    当然,话说回来,正如许仲所说,“这是为小利而坏大义”,说到底,还是李通手底下的百姓不多,诱惑不够,最多只是“小利”罢了,若是李通手底下有几万、乃至十几万家百姓,面对同样的情况,许仲大概也不会选择“下策”,极有可能会选择“策”了。

    帐诸人细想之下,都赞同许仲的意见。

    由是,许仲一边再次遣人去见孙策,约共救朗陵,击吕布,一边安排接下来的军事行动。

    要想去救朗陵,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仍驻兵在葛陂西的张辽部。

    不把张辽部解决了,许仲没办法带兵渡澺南下,即便偷渡成功,张辽必然尾追,当与吕布军相遇时,后有张辽,许仲也没办法安心与吕布作战。是以,这是现下的头等要事。

    诸人出谋划策,许仲博采众长,最终定下了一套作战方案。

    这套方案以“速战速决”、“至少给张辽部以较大杀伤”这两条为原则,以张飞为作战主力,荀濮、何仪协助配合,具体的作战安排是:许仲假意率部南渡澺水,诱张辽率部来追,等张辽至,荀濮设阵阻击,何仪为预备队,张飞趁机奔袭张辽的本营,破其营后,回击辽兵后阵。

    因为张辽知道许仲部有骑兵,所以不能把全部的骑兵都给张飞,必须要留些从许仲假意渡河,以迷惑张辽,故而给张飞统带的骑兵定为四百之数。

    许劭有些忧心,说道:“若是张远不肯追击,如之奈何?”

    徐卓笑道:“吾军与张远相持日久,远每与吾战,或铩羽而归,或随其辱詈,吾军闭营不应,并州铁骑,精甲天下,远既从奉先杀董,入汝南来,又战无不克,气盛恃强,想会小觑我山东兵将,而不得一胜,吾料他意定不甘。吾军不出营则已,出营,他必追之”

    许劭思忖了下,以为然,说道:“郎言之甚是。”

    许仲交代张飞,说道:“厉锋破其营后,可放火烧之。”

    张飞应诺。

    许仲环视诸人,说道:“前有荀、何二都尉部的甲士截阻,后有厉锋部的精骑袭杀,西望己营起火,我亲率余兵大张声势,由东横击,辽部兵定军心惶恐,破之可也。”

    通常在与敌战前,许仲只下达军令,叫各部依令行动而已,很少会说“废话”,而他此时却少见的多说了几句,无它缘故,只是因经与张辽的数战,发觉此人确有智勇,其部曲,特别是那数百骑兵也实敢战,所以为鼓舞士气,便於“速战速决”,他这才多说了些。

    张飞、荀濮、何仪等人俱道:“是。”

    安排妥当,次日依计实行。

    自吕布从平舆撤围后,张辽一直很警惕,时刻都在关注着许仲部的动向,忽然接报,闻许仲先是遣吏去澺水北岸大举搜集船只,继而於第二天一大早带部出营,往澺水而行,好像是要渡河南下,张辽立即召聚步骑,只留下了二百余步卒守营,悉率主力从西边追来。

    雨雪已下了两天多,非但未停,渐有下大之势,前天已不见雨,全是雪了,地积了一层,冻了一夜后,结了薄冰,不利骑兵作战。张辽久在北地,经验丰富,出营前令骑兵用杂草等物裹住了坐骑的马蹄,以免打滑,效果还不错,只要不疾驰,不影响行军。

    因考虑到这会不会是许仲在用计,诱他出营,半道伏击,张辽很谨慎,遣出斥候前行数里。出营多时,未见许仲的伏兵,沿着许仲部卒留下的痕迹,将至澺水河边,斥候转回来报:前边有数百的徐州兵列阵以待,打的旗帜正还是他的老对手:垒校尉荀。

    张辽细细询问,问明了荀濮兵的列阵之处,两边俱皆平坦,无有伏兵。张辽略微放下了点心,想道:“看来这不是许君卿在使诈,他应该的确是欲趁雪天,不利我骑兵驰阵之时,南渡澺水,去援朗陵。”虽是如此想,犹不是完全放心,又遣了几个斥候绕路去河边打探。

    不多时,几个斥候相继回来禀报,禀报的内容都差不多:因为徐州兵在河边警戒森严,他们不能近前,只能远观,看到澺水河边兵卒、民夫甚多,人马喧杂,已有兵士在渡河了。

    张辽定下了心,想道:“吕侯令我务必要看住许君卿部,不可使其渡澺救援李通,今日却是不可放许君卿渡澺南下。”又心道,“只要击破了阻我追击的荀孟涂部,我便可趁许君卿半渡,纵骑冲之,或许不但可以阻止他渡澺,还可以一举将他歼灭”

    与许仲对阵多日,张辽始终没占到便宜,甚至以骑击步,也没能把荀濮打垮,好几次挑战,许仲都闭垒不应,更是让他心憋气,求战、求胜的欲望很强烈。

    当即,他传令部曲:“许君卿欲遁,正济水半渡,汝等从我先破荀孟涂,再灭君卿”

    底部字链推广位

    :

48 许君卿计败张辽() 
document。getElementById(〃readerFt〃)。className = 〃rft_〃 + rSetdef'2';

    正常输出章内容

    document。getElementById(〃readerFs〃)。className = 〃rfs_〃 + rSetdef'3'

    张辽挥军疾进,到了荀濮阵前。

    两人是老对手了,皆知对方战力。

    这次因为时间充裕,较之初次与张辽战时,荀濮不仅阵势已成,而且摆放了辎重车在阵之四周,阵型也更坚固。

    张辽观望片刻,对左右笑道:“荀孟涂的部曲不到五百之数,阵势再坚,又有何用?”令道,“留骑五十,步二百,监荀孟涂阵,余众随我绕过其阵,直袭河滩。”却是不打算与荀濮缠战,更无意攻破其阵,而是决定绕过去,抓住许仲半渡的难得战机,攻其主力。

    辽部的军吏接令,留下了五十个骑兵,二百个步卒,列成进攻阵型,监守在荀濮阵的侧翼,只要荀濮敢撤阵追击张辽,他们发起攻击。

    荀濮在阵看到了张辽的应对举措,笑对从吏说道:“张远许将军计矣”传令部曲,安阵不动。

    张辽率领余众经荀濮阵的东边呼啸驰奔而进,在与荀濮阵擦肩而过时,他转头注意了一下濮阵的动静,发觉濮阵固守不动,没有一点变换阵型、以求继续阻击己部的意思。

    张辽心头一跳,隐约觉得有些不对。

    可因为兵卒行进的速度很快,他没有时间多想,也罢了。过了荀濮阵,快到河边时,听得鼓声大作,一支步卒拦於前边,张辽观其旗帜,写着:“下邳都尉何”。乃是何仪的部曲。

    在荀贞帐下的各营,何仪的部曲称不最为精锐,然其部的兵士俱是黄巾降卒,都是打老了仗的,战斗力也不并差。荀濮的部众满员时是五百人,他的部众则有八百之多。

    何仪的兵阵列开,前为盾牌手、长矛手,长矛架在盾牌之,从张辽这边看去,如一根根尖锐的猬刺。盾牌、长矛手之后,是三百余的弓弩手,——何仪部本是没有这么多的弓弩手,许仲为使他能更好的阻击辽部骑兵,特地把全军的精锐弓弩手都暂调拨给了他。

    弩矢齐放,雨射辽部。

    张辽心道不好,联系刚才荀濮安阵不动,坐视他经过的表现,知道大概是了许仲的计策。

    首先,荀濮如果真的是担负截敌之责,以保证许仲主力安全渡河的话,他绝不可能坐视张辽部经过,必然会想方设法地变阵阻击。

    其次,许仲如果真的是渡河南下的话,他绝不可能会把荀濮、何仪这两部兵马都放出来阻截辽部的追击,要知,濮、仪两部兵马合计千余人,足足占了许仲全军的近三分之一。

    辽部的骑兵冲在前边,步卒在后,迎面箭雨射来,先是骑兵骚乱,勒骑躲避,继而步卒举盾,停下了前进的步伐。

    张辽临危不乱,心道:“许君卿连日不战,今一出营,便设计,让我当?却是不可恋战。”既然已经猜出或是了敌计,他当机立断,令步卒改前阵,骑兵押后,欲撤出战场。

    何仪哪里肯放他走?

    但见何仪阵军旗挥动,鼓声再次响起,数十骑兵从其阵后驰出,绕击辽部步卒的西边侧翼。

    张辽深知,想要得兵士死力,得先以情义付之,他不能丢下这些步卒不管,兼之又自恃本部骑兵较敌多,遂引骑迎击敌骑。这数十许部骑兵见张辽引骑来战,并不与之争锋,徐徐后退,可当张辽要退骑回撤时,他们又逼近来,射弓弩以乱之。

    如此,缠战片刻,张辽等闻得从河滩处传来喊杀声响,他们抬头望去,见又有数百敌骑冲来。却是:趁着何仪和那数十骑兵缠住张辽的空儿,许仲已把余下的骑兵组织完毕,纵之来援了。

    南有何仪部的步卒列阵以截,西有数百许骑将要杀至,回看南边,荀濮阵仍然保持着防守的阵型,只不过,现在不是阻张辽北去河滩,而是改为阻他南遁了,三面皆敌。

    在这时,张辽的从骑有人惊叫起来。

    张辽怒道:“敌虽三面设围,濮阵兵最少,吾集步骑各曲,并力进攻,自可破也。既破之,吾等便能还攻仪阵,纵难大胜,也可从容还营,缘何惊惶”

    那从骑指着西边,惊惶得话都说不伶俐了,说道:“都、都尉,那、那边,……营里、营里。”

    张辽顺其手指的方向看去,见风雪之下,西边远处一股黑烟冒起。

    张辽心咯噔一跳,暗叫“罢了”,从黑烟起处的方向、距离可以判断出,那里正是他的本营,知道这番真是了许仲的“奸计”,不但於此时此地三面受围,而且营垒也被许仲趁虚攻破了。这一下,非仅回营的选项没有了,步骑兵士见营垒被烧,定然惶恐,军心不稳、士无斗意的情况下,想要再与许仲战,攻破荀濮、何仪阵的打算也是势难得行了。

    无可奈何,张辽只得取选下策。

    被他留监濮阵的那二百余步骑,见变故骤起,忽然己军从追击的一方变成了被围的一方,不知该是立刻进攻濮阵,还是回到张辽左近,带兵的军吏遣骑来到张辽这里请示。

    张辽下令,叫他们来与自己会合,又传令各曲,步卒在后,骑兵在前,往东边撤退。为了掩护步卒,他亲自带着数十从骑精锐押阵,来回驰行在步卒阵的两翼,助步卒抵御敌骑的追赶。

    河滩,许仲在高处观战多时,见张辽终於东撤,平静地对原盼说道:“汝留下安顿民夫。”令夏鸣、万演等军吏说道,“汝等从我横击张远。”

    早前张辽部的斥候回报说,看到“澺水河边兵卒、民夫甚多,人马喧杂”,其实这些所谓的“兵卒”大多是民夫所扮,甲衣、兵械都是假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