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坚挟大胜之威,南攻温县。
温县城守卒不多,望风而降。在温县城外筑营,孙坚与诸将议策,计划下部的行动。
由开战至今,不过才数日,孙部不仅成功渡过了黄河,杀进了河内,而且大败杨丑等部,威名远扬,吴景、程普、公仇称等诸武臣属俱皆神采飞扬,意气风发。
公仇称蹲在地,指点铺在帐地的河内地图,说道:“怀县,河内之郡治也,今时其城的守兵虽不算太多,然城池坚固,不易攻取,并且杨丑等现退据波县,由波至怀,百余里而已,一日夜可至,我军如攻怀县,杨丑等必援,是时也,内有坚城,外有敌援,不利於我。”
孙坚等同意他的分析。
孙坚说道:“如此,长史之意是吾军不必急着进攻怀县,而是先把杨丑等部歼灭?”
公仇称点了点头,然后把手指落在波县的位置,说道:“波县在沁水、轵、野王、州诸县的间,此县一下,则怀县以西能尽为明将军所有了之后,再攻怀不迟。”
孙坚问吴景、程普、孙策等:“汝等以为呢?”
吴景、程普都赞同公仇称的意见。
孙策也赞同,他再次请战,说道:“父侯击波县时,张稚叔必然不会坐观,他定会遣兵相援,策敢请父侯给策兵千人,设伏於野王、州县间,以击其援”
野王、州县是从怀县到波县的必经之地,设伏在此,可以“围城打援”。
孙坚心道:“於今海内纷乱,欲成大事,非知兵能战不可。吾儿固肖我,然如不让他独历疆场,亦难成材。也罢我便允了他,给他兵马千人,使其设伏,阻张稚叔之援。”当下答应了孙策所请,调忠心勇猛的祖茂率长沙精卒五百听命孙策,两下合兵共计千余,使去设伏。
从在军的诸孙子弟,孙河与孙策的关系最好。
孙河是孙坚的族子,早前过继给了他的姑父,改姓为俞,孙坚起兵之后,他随从征伐,常为前驱,深得孙坚的喜爱和信用,被待以腹心之任,此前荀贞击鲁国黄巾,孙坚便是派了孙河为自己的代表。因为孙河与孙策交好,孙坚后来在给孙策兵时,把孙河拨入到了孙策营。
孙策得了孙坚的增兵,大喜,半点也不拖延,当天下午领着祖茂、孙河等与孙坚分兵,二渡济水,北行至野王、州县的地界,一面暂且埋伏,一面遣斥候侦察怀县的情况。
果然如孙策的预料,在闻知孙坚统带大部沿济北,围攻波县之后,张扬深惧杨丑等部一旦战败,则河内将会失去大半的精锐战力,必难再御孙坚之攻,因是急从怀县西边的武德、修武、山阳等县各抽调出了部分守卒,合计两千多步骑,择亲信将以统领之,命令即援波县。
张扬的援兵行至野王,孙策领兵横出,阻其前进。
统带援兵的那个校尉是张扬帐下有数的猛将之一,半天之内,他亲自带领精卒出击,三次猛攻孙策的本阵,又令精骑扰击孙策的两翼,孙策兵少,骑兵更敌人少,战至入暮,阵地出现了动摇。还好因见天色渐晚,张扬的援兵主动回撤,这才使孙策等松了一口气。
孙策、孙河、祖茂三人商议。孙策以为:“贼将骁猛,骑多,今方战半日,而吾军阵脚已有松动之态,明日如是再战,恐将失利。此出制胜之时也”
孙河、祖茂问计。
孙河问道:“如何出?”
孙策已有定计,胸有成竹地说道:“贼将自恃骁勇,今日三次攻吾阵,都是他亲带兵进击,我料明日他一定还会这样做。如此,待至明日,君二人且先养锐守阵,候贼将离阵来攻之时,我率精骑袭击其后,待其阵乱,君二人可尽起精兵,与我并力夹攻,必胜也”
祖茂谏止说道:“都尉此计虽善,然都尉乃一军之主,不可冒险,明日可由茂引精骑袭敌阵后,都尉与伯海固守本阵。”
孙策哈哈一笑,亲热地拍了拍祖茂的胳臂,说道:“若是由君引骑袭敌阵,我只恐诸骑士不肯出死力啊”听孙河也出言劝止,不同意由他亲自奔袭敌后,他又笑问孙河,说道,“吾兄自以为骑战之能,之与我何如?”
孙河老老实实地答道:“不如都尉。”
孙策一拍巴掌,说道:“这不是了?”
见祖茂、孙河犹想再谏,他笑嘻嘻地说道:“今日与贼战,吾观贼虽众,勇者却稀,明日我不需太多从骑,三十骑足矣,君二人且请看我如何破贼如屠猪狗事如不成,愿受二君之罚。”
祖茂、孙河对视一眼,知道劝不了孙策了,只得从令。
次日,一如孙策预料,敌将急着驰援波县,又是亲自带精锐攻阵。
孙策坐镇阵,指挥祖茂、孙河拒守,等到日,敌人的两次进攻都没有奏效,而因为从昨天到现在,连着已展开五次攻势之故,敌锋渐显疲态,孙策判断出自己出击的良机已到,於是率领预先挑出的三十精骑,从阵出来,绕至敌阵之后,陡然猛攻。连着多日未雨,天干草枯,孙策分出数骑趁风纵火,祖茂等击鼓呌噪,出阵逆战,张扬援兵大溃。
孙策等逐北冲杀,斩首三百余级。
祖茂、孙河领部曲迎接孙策凯旋。
孙策横矛骑行,时值下午,日光暖丽,映照在他的铠甲,精光耀目,兵士们仰观之,见他眉目俊美,英气毕露,如睹神人,不知是谁不由地最先拜倒在地,继之很快,近千的步骑兵士,包括孙河、祖茂,尽数拜伏,俱皆口呼“孙郎”。呼声振地,响遏行云。
击败了敌援,孙策还兵,归与孙坚合。
孙坚在知道了孙策破敌的经过后,抚其背,喜不自胜,与诸将说道:“吾虎儿也”后继有人,确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但是,随之不久传来的一道军报,却令孙坚大怒。
却是:吕布、桥蕤、纪灵统步骑七千余,出南阳郡,进犯汝南,郡内的强豪瞿恭、江宫、沈成等尽皆从附,汝南都尉黄盖仓促迎战,先败於吴房,又败於蔡,现今退守平舆。
底部字链推广位
:
31 程普谏止回师救()
document。getElementById(〃readerFt〃)。className = 〃rft_〃 + rSetdef'2';
正常输出章内容
document。getElementById(〃readerFs〃)。className = 〃rfs_〃 + rSetdef'3'
平舆是汝南的郡治,向北百余里是陈国,向西百余里是颍川,此地如再失守,那么吕布向西可掠颍川,北进则可进攻陈、梁。……他如果西略颍川的话,孙坚的后路会被他阻断,而他如果北取陈、梁的话,则豫州会因此而被分成东、西两个部分,黄盖等人将陷入极大的被动。
孙坚怒不可遏,拍案骂道:“袁术竖子与我定下盟约,而今却遣兵犯我境。背盟毁约,非人子也”眼见孙策击破张扬的援兵,稍微假以时日,波县可攻下,在这个关键的时刻,袁术却从他的背后捅了他一刀子,越想越是恼怒,他拔出佩剑,狠狠地斫在案几。
吴景忧心忡忡,说道:“桥蕤、纪灵,术部名将也;吕布,并州飞将,人云‘马赤兔,人吕布’,虽败於长安,而明将军尝与之交锋,应知此人实骁悍。公覆或可敌桥蕤、纪灵,料却难挡奉先。已失吴房、蔡,若是平舆再失,豫州险矣将军,为今之计,宜撤兵归豫。”
“公覆”,是黄盖的字。
黄盖姿貌严毅,善养兵卒,能得将士死力,为人长於决断,智勇兼备,乃是孙坚帐下得力的重将之一,不仅能力出众,他的出身也不错,是名臣故南阳太守黄子廉之后,因是,孙坚表他为汝南都尉,使镇名郡。确如吴景所说,孙坚也认为凭黄盖才能,固是足以抗衡桥蕤、纪灵,但恐怕却非是吕布的对手。然而,难道因此而放弃眼下的大好局面、无功折返么?
孙坚又不甘心。
他沉吟难断。
程普出列说道:“吕布虽凶,以普之见,不足为虑。”
孙坚问道:“公此话何意?”
孙坚帐下诸将,程普年最长,包括孙坚在内,都尊称他为“程公”。
程普答道:“设若是袁术亲犯我境,将军自应回师,而今布虽骁勇,孤军而已,合汝、颍、陈、梁之众,焉不能御?今如回师,再取河内难矣”
吴景不同意,说道:“汝南强豪瞿恭、江宫、沈成诸辈,早前明将军招之,而他们皆不应,今却从附吕布,何哉?赖因袁术故也汝南诸县的豪强、士人多与二袁勾连,布虽孤军,犹近万步骑,且挟袁术之势,不可小觑。”
程普哂笑说道:“如瞿恭、江宫、沈成者,名为强豪,行径实贼,像他们这样的,便是从附吕布的再多,也无需担忧。”对孙坚说道,“要非先有陈、梁为患,将军现又用兵河内,瞿恭、江宫、沈成之辈,不需将军亲伐,择一偏裨便即足可剿灭了李达屯据郎陵,明识之士,地方之雄也,观汝南军报,未见他叛从吕布,由此可见袁术之不得人心,吕布之败兆已证。”
李通是个有见识的人,在程普看来,他堪称是汝南诸多割据豪强的唯一雄杰,而他现今却不从吕布,以此观之,可见袁术在汝南的人心远不如袁绍,吕布一时取胜,早晚必败。
听了程普的这番话,孙坚点了点头,心赞同。
一直没开口的公仇称这时盘衡已定,启齿说道:“将军与荀侯情同骨肉,今汝南告危,荀侯知将军远在河内,定不会坐视,料徐州的援兵已在路。待克波县,旋师不迟。”
公仇称的这句话一出,孙坚立刻同意,有了定见,因按下怒火,对诸人说道:“长史此言不错,贞之与我,生死交也,他必不会任由汝南被吕布攻占。”稍作思酌,下令道,“传檄颍川、陈、梁,共发兵赴汝南,援公覆。再行州檄一道,请贞之遣兵相助。”
不管荀贞是否已经遣兵往援,这道州檄都是应该发的,有此州檄,徐州兵入豫境方名正言顺。
公仇称见孙坚犹怀忿恨,劝解说道:“袁术利令智昏,撕毁盟约,侵犯我境,这不仅是要与吾豫为敌,也是要与荀侯为敌。等到攻克了波县,明将军旋师返回,可与荀侯相约,勾通刘景升,共击袁术三州兵马齐发,袁术区区一郡之地,何能挡也?亡之不远。”
孙坚这才忿气稍下。
孙策下拜堂,慨声说道:“适才程公、长史言之皆有理,然以策陋见,到底是强敌来犯,豫州不可无主坐镇,策请父侯统兵返回,至於波县,敢请父侯留四千兵与策,足能破之”
孙策这股初生牛犊的劲头,让孙坚十分喜欢,对袁术的忿恼因之又散了些许,他赞赏地看了看孙策,叫他起来,笑对诸将说道:“袁术诸子,与吾儿,狗彘耳”虽是赞喜孙策的锐气,却是不能同意他的请求,对孙策说道,“海内扰乱,吾儿用武之时当在后,不必急於现下。”
孙策的话倒是提醒了公仇称,他说道:“伯符所言,也有道理。於今豫州虽有徐相与弘都尉等留守,然无主将。临敌决胜,首在果决,徐、弘诸君若是意见不一,或会延误战机。伯符有明将军之风,年虽少,可堪大任。明将军不如遣伯符还豫,令协调诸将,共抵吕布。”
“徐相”,说的是陈国相徐琨,“弘都尉”说的是颍川都尉弘咨。
徐琨,是孙坚的外甥,弘咨,是孙坚的女婿。留镇豫州的黄盖、朱治两人倒也罢了,徐琨和弘咨却一为孙坚的亲属,一为孙坚的半子,他两人如果意见不一,彼此不服,确会影响战事。
孙坚迟疑了下,心道:“这样也好。”
如果能抵御住吕布的侵犯,甚或进而将吕布击败,那这绝对是显赫的战功一件。孙策若是能得此战功,对他日后在军的威望会大有帮助。即便不能抵御住吕布的侵犯,有荀贞的徐州兵相助,料来也定然不会有大败,对孙策亦不会有什么反面的影响。
由是,孙坚改变了主意。
他对孙策说道:“吾儿可带本部,即日折返豫州。我给你手令一道,豫州诸将皆由你节制。”敦敦叮嘱孙策,“然不可自负,要多听诸将意见。吕布,悍将,不可轻视。贞之如遣援兵,下邳距汝南最近,以布之悍,吾料主将必是君卿,你见到许将军后,要恭敬执礼,不得怠慢。”
底部字链推广位
:
32 许显奉令提兵援()
document。getElementById(〃readerFt〃)。className = 〃rft_〃 + rSetdef'2';
正常输出章内容
document。getElementById(〃readerFs〃)。className = 〃rfs_〃 + rSetdef'3'
荀贞心道:“袁术是不是傻?”
看着放在面前案几的军报,荀贞真怀疑自己看错。%
戏志才注意到荀贞呆呆地目观军报,一言不发,好像非常吃惊的样子,说道:“明公,袁公路自以公族子弟,无有长才,向来以气高人,‘路捍鬼’者是也,只不过是凭家声而乃为世知,方今他据南阳一郡,环边皆大雄,纵折节尽谋,亦或无能为也,却竟毁盟犯豫,观其举动,猖狂放肆,妄男子耳”顿了下,见吸引到了荀贞的注意力,接着往下说道,“唯其人虽妄,到底袁姓,孙侯远在河内,闻与张稚叔战正酣,只怕难以及时回师,孙侯迟归,则豫内无人可抗其名,兼以吕布,战将也,桥蕤、纪灵亦非庸夫,因是黄公覆两战皆败。明将军与孙侯相与莫逆,事急从权,当此之时,不宜再循旧章,忠之见:可即择精兵强将速援汝南。”
戏志才的这番话总共说了三层意思。
袁术是个无知狂妄之徒,这是第一层意思。袁术虽然狂妄,到底是袁家子弟,孙坚远在河内,被他留在豫州的徐琨、弘咨、朱治、黄盖等大多出身不高,又是外州人,在名望无法与袁术抗衡,由此导致汝南的强豪纷纷投从吕布等,致使黄盖连败,此是第二层意思。汉家制度,州郡长吏无诏不得擅出境,现下这条规定虽早已是名存实亡,荀贞此前攻徐州、月余前攻泰山都是无诏而行的,但他与孙坚毕竟是盟友,要表示尊重,所以今年四月入鲁,他首先做的事情是征求孙坚的同意,然而“事急从权”,既然荀贞与孙坚是盟友,莫逆於心,那么现下汝南告急,这个时候不必再等着孙坚请他入境再去驰援了,此为第三层意思。
荀贞点头表示同意,又再看了一遍案的军报,将之丢在边儿,摸了摸颔下的短髭,心已有决断,说道:“诚如卿言,吕奉先,战将也,不可小觑,於今他又连胜,士气如虹,更不能轻视。……我意檄徐将军驰援,卿以为如何?”
孙坚认为荀贞会遣许显带兵援豫,但荀贞首先想到的却不是许显,而是徐荣。
徐荣和吕布都曾在董卓帐下,两人皆出自边地,人各骁勇,俱善骑战,而且战术修养都很高,吕布不必说,徐荣可是打败过孙坚,也打败过曹操的。并因与吕布尝同为董卓部属之故,想来徐荣对吕布以及他麾下诸将校们的用兵风格应该都较为熟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荀攸、荀彧、张昭等也在座。
荀攸想了一想,有点不同的意见,对荀贞说道:“陈元悌在扬州,近月活动频繁,数与豫章、丹阳、会稽、吴等郡使者来往,也许会有异动。陶恭祖在丹阳,刘正礼不告而别,目前虽尚未发现他的行踪,然料之他必不会去兖、青、豫,十有八九是去了扬州,此二君与明公皆不睦,陈元悌如是得到了他两人之助,九江、阜陵定有鏖战。此时檄徐将军援豫,似略不妥。”
荀贞兵入泰山不久,刘繇悄悄地离开了下邳,走时,连陈家都没告诉,州府闻讯之后,令各郡寻其踪迹,然而直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刘繇的人,计算时日,他应是已经出了徐州的地界。
——刘繇之所以悄然离徐,不需问,自是因荀贞进攻兖州之故,他身为刘岱之弟,刘岱在兖州没有外敌时,他可以自重声价,不去投奔,而今兖州有了徐州这个强敌,他当然不可能再仅是独善而已了。退一步说,即使是为了他本身的安危,他也是不能够存身“敌域”的,设想一下,万一荀贞抓住了他,叫他劝降刘岱,该如何是好?这种可能性固然极小,微乎其微,几无出现之可能,然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却也不可不防。
荀攸的判断很对:刘繇之所以来到徐州,乃因青州黄巾众多,他是为避乱而才南下的,此时自不会回青,他之前没有去兖州,现下徐州已尽露吞兖之意,他单枪匹马的,即使去了兖州也没有多大用处,帮不到刘岱,所以他也更不会去兖州,豫州是孙坚的地盘,他定也不会去,至於荆州,太远了,他大约也不会去,只有扬州,是他最有可能去的地方。
扬州在徐州南边,陈温与荀谌等间有矛盾,如果能说动陈温发兵攻九江,徐州至少在短期内必无法再图谋兖州了。
刘繇极有可能是去了扬州奔陈温,陶谦与荀贞有失州之仇,纵是他年龄大了,可能不再有雪耻之心,但他的儿子、旧部会怎么想?却是说不好。陶谦在徐、扬间很有名气的,刘繇既是宗室,又是公族子弟,与刘岱两人年轻时以“二龙”之名闻於东夏,在徐、扬间亦有高名,其兄刘岱现又是兖州刺史,当年讨董的诸侯之一,陈温若是得了他两人之助,声势定然大涨。
是以,荀攸劝谏荀贞,不要在这个时候把徐荣调走。
徐州五郡的驻兵,除守御本郡之外,各有别的职责,防范扬州、援助九江便是广陵的任务。
荀贞思忖片刻,以为然,心道:“令仪不可离广陵,如此,只能调君卿了。君卿持重,果决敢断;布等虽勇,益德可。再以许公从军,佐以吾族俊秀,台即使迟归,亦足可御敌。”
“许公”,是许劭。许劭,汝南平舆人,许氏也是数代公族,许劭的从祖、从父、从兄,祖孙三代并为三公,其家声虽不及四世三公的袁氏,但许劭的名望可要袁术高得太多,早年月旦评盛行一时,莫说袁术,便是袁绍也畏惧许劭的评议。遣许劭从军,可以抗衡袁术在汝南的影响力。荀氏虽为颍川右姓,然与汝南士族多有交往,再遣一两个荀氏的杰出子弟随从入豫,既有助增强部队在地方士族的号召力,通过展示荀家子弟的风采,也有利於进一步地提振荀氏在汝南的名望,可谓两全其美。
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