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5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鬯酝辈挥盟担舛ㄊ橇醣缸约鹤聊コ隼吹牧恕

    公孙瓒没有用田豫的献策,但最终还是去了一封给孙坚,提出愿表吴景为河内太守,以换取孙坚的出兵相助。

    同时,赵岐在未能劝动公孙瓒罢兵的情况下,传兖州,召刘岱、张邈、曹操等给袁绍助阵,又给幽州牧刘虞去,望他能配合袁绍,由后夹击公孙瓒。相马日磾的奉“朝命”拜袁术为左将军,赵岐的这几个举动却实是与李傕等的盘算背道相驰,李傕、郭汜等忌惮袁绍,因才思与袁术结盟,而赵岐却这般的大力相助袁绍,究其本意,正是与李傕等做对,是希望关东诸将能够再一次地结起盟来,共同西向,以扫平凉州“贼兵”,迎天子还於旧都。

    刘岱前已接到袁绍请他遣兵驰援的,但以击兖北黄巾为借口,他没有立即出兵,现又接到赵岐的传,经过一番考量,他认为:幽、冀相争,正如两虎相斗,斗则两伤,对他有利,他正可借此机会把袁绍在兖州的势力清扫一空,并且他虽是与公孙瓒断了交,可老实说,对袁绍能否获胜他仍是信心不足,所以却还是不愿出兵相助,依旧用兖北黄巾未定为由推脱。

    他不肯出兵,曹操不能不出兵了。

    曹操、鲍信本来商量,也是想趁着幽、冀之争的机会为自己多谋点利益,故而当刘岱讨兖北黄巾不利时,鲍信,建言刘岱可撤兵回山阳,改由曹操留守兖北,可刘岱却不同意。刘岱不同意,曹、鲍两人希望由此将兖北纳入掌的谋划不能实现。

    既然是这样,东郡作为曹操目前唯一的地盘,袁绍作为曹操目前最大的靠山,这两者仍如以前一样对曹操是至关重要的了,曹操必须回援袁绍,否则,袁绍一旦落败,兖北不能得,东郡如再丢,他没有落足之地了。

    故而,在接到赵岐的传之后,曹操很快与刘岱分军,带着本部以及鲍信部的千余兵马,加山阳太守袁遗等的数千部曲,合兵折回东郡,在刘备的这又一封请战送到荀贞的案前,他已经与驻守平原、清河的田楷交锋数战,尽获全胜。

    曹操的分兵,带走了兖州诸郡的不少郡兵,直接导致了兖州各郡目前都较为空虚,刘岱虽难克兖北黄巾,却迟迟不肯撤退,又使得兖州州兵的主力俱被牵制在兖北的战场,老实说,对荀贞而言之,此时确是个进兵兖州、夺取泰山的难得好机会。

    只是,机会难得,借口却不好找。

    泰山郡与徐州无冤无仇,两边从无摩擦,泰山太守应劭又是今之高士,逐贼安民,政声颇佳,博览多闻,当代名儒,并与荀贞是州里人,应、荀两家的长辈有过交往,没有一个好的借口,无缘无故地发兵去攻,远的不说,只青兖诸郡国,必将会引得他们同仇敌忾,甚而言之,还会给扬州刺史陈温一个把柄,弄不好他会以此为号召,团结扬州诸郡共排斥徐州势力。

    荀贞展开刘备的来信,又看了一遍。

    看着,他心道:“玄德与公孙伯珪同学,倒是可以遣他以援同学之名,借道泰山西进,应仲远如拒,便取之,如不拒,便假道灭虢。”想着,又摇了摇头,心道,“世人皆知玄德为我部属,遣他取泰山实与我自取无异,且贻人口实,显得我不光明磊落。此下策也。”

    把刘备的信放在一边,荀贞思忖多时,瞥见了案的另一封信,是孙坚写来的。

    公孙瓒以表吴景为交换,望能得孙坚发兵相助,孙坚拿不定主意,遂来信询问荀贞。荀贞打算与荀攸、戏志才等商议一下后再给他回复。这会儿看见孙坚的来信,荀贞忽然心一动。

    “哈哈,吾有计矣”荀贞抚案而笑,令堂外吏,“请志才、公达来。”

    不多时,戏志才、荀攸来到。

    荀贞叫他两人落座,笑道:“李傕、郭汜诸贼兵乱长安,挟持天子,而关东诸将犹内战不休,使奸贼得利,令忠臣啮指每念及此,吾常恨不能安席。我意与台共推举故右车骑将军朱公为盟主,劝和幽、冀,以并力西进,讨定诸贼,迎天子还旧都。卿二人以为何如?”

    戏志才、荀攸对顾一眼,都从对方的脸看到了笑容,两人离席下拜,道:“将军此策也”

    说是“策”,而不夸荀贞对朝廷的“忠心”,却乃是因为荀、戏听弦歌知雅意,一下领会到了荀贞所谓“与台共推举故右车骑将军朱公为盟主,劝和幽、冀”云云的真实用意。

    朱俊现驻兵在牟,离豫州不远,荀贞、孙坚,尤其孙坚与朱俊的关系很深,他两人的家乡一个吴郡富春、一个会稽虞,相距不到两百里,当年征讨黄巾,正是因了朱俊的表举,孙坚才得由下邳丞转任佐军司马,后以军功迁别部司马,可以说,孙坚的发迹便是从朱俊征战始,而荀贞也曾听命於朱俊帐下,两人都是朱俊的“故吏”,共推举朱俊为盟主,合情合理。

    推举朱俊为盟主,荀贞当然不是真的为了迎天子还旧都,只是欲以此为由头,给自己一个插手幽、冀的机会,换言之,也是染指青、兖的借口。

    赵岐不能劝和袁绍、公孙瓒,荀贞能么?孙坚、朱俊能么?肯定也不能。既然不能,为了讨定凉州群贼、迎天子还旧都的大局起见,荀贞、孙坚也只能“无可奈何”地以军事介入幽、冀的相争,强迫袁绍、公孙瓒休战了,也即只能兵入青兖、或者再加一个河内了。

    除此之外,举朱俊为盟主还有另一个好处。

    朱俊、皇甫嵩都是名臣宿将,有击灭黄巾的大功,威望很高,举他为盟主,在政治足以抗衡袁绍,也即可以自立为一党了。只是可惜皇甫嵩远在长安,要不然,举皇甫嵩为盟主的话,效果会更好,当然,以皇甫嵩的明哲保身,算真举了他为盟主,他也不一定会同意。

    荀贞三人对视而笑。

    底部字链推广位

    :

8 势先造成计乃行() 
document。getElementById(〃readerFt〃)。className = 〃rft_〃 + rSetdef'2';

    正常输出章内容

    document。getElementById(〃readerFs〃)。className = 〃rfs_〃 + rSetdef'3'

    荀贞当即给孙坚回信,述说此策。

    既然定下了举朱俊为盟主,以调停幽、冀之争为由,寻机军事介入青兖的方略,那么公孙瓒所谓表吴景为河内太守的提议自也不需接受了,孙坚现已击破陈、梁,豫州境内除汝南尚有不少割据豪强以及鲁国有黄巾肆虐之外,其它的地方大致都已被他掌入控,他如是有意向外扩张的话,有了迎天子还旧都为旗号,完全可以自取。荀贞在信也述说了此层意思。

    信,荀贞问及到了赵昱的近况。

    孙坚终於耗尽了耐心,懒得再与赵昱敷衍,於日前朝,另表徐琨为陈国相,却竟是索性把赵昱扔到了一边,并在表斥责赵昱,说他没有治民之能,昏聩无用。徐绲是孙坚的外甥,战功卓著,现与吴景并为孙坚帐下的两个偏将军,位与荀贞帐下的荀成、许仲可,被孙坚表为陈国相后,仍兼任偏将军。赵昱性格刚强,被孙坚夺了职务也罢了,还被孙坚诬蔑指责,受此大辱,一病不起。孙坚倒没有任他自生自灭,看在荀贞的脸面,给他延医用药,只是赵昱此乃心病,再好的医士也难医治,到现在一直卧床不起,不见好转。

    王朗、张昭等一些与赵昱交情不错的徐州士人,纷纷言荀贞,请求荀贞赶紧把赵昱接回徐州,别叫他真被孙坚给气死在陈国了,可赵昱这脾气很是没办法,荀贞特地遣人去了一趟陈国,专门接他回来,他偏不肯,以有辱王命为由,坚持留在陈国,要与孙坚斗争到底。

    这说来也是赵昱的一派“名士风骨”、“忠臣气节”,荀贞只能由他。

    信末,荀贞提到了骆俊的小妻,骆俊的小妻邹氏已到郯县多时,荀贞本有意把她送还豫章,然因虑她怀着身孕,担忧道颠簸,万一遇贼受到惊吓,导致流产反倒不美,见到邹氏后,亦颇喜她的婉媚风姿,故遂干脆把她留在了郯县,叫迟婢、唐儿、吴妦诸女时常去看望她,加以照顾。陈芷是荀贞的正妻,出身名门,身份高贵,所以不需要由她亲自照顾邹氏的日常。

    给孙坚的信送出后未久,孙坚的回信来到。

    对荀贞的建议,孙坚大力赞同,表示强烈支持。

    较之荀贞,孙坚和朱俊的关系更为亲密,而且与徐州,豫州离牟也更近,来往方便,是以,由孙坚出面,先私下里秘密地和朱俊沟通。

    朱俊初不愿为,他不是一个人在牟的,他手底下颇有兵马,这些兵马是由他的家兵、部分他讨伐黄巾时的旧部、部分原本洛阳地区的戍卫军、河南尹的部分郡兵等所组成,孙坚和他家兵、旧部的将校大多相熟,又再通过他们做朱俊的思想工作,最终将他说服。

    於是,九月下旬,荀贞、孙坚联名表,传檄海内,以讨贼、勤王为号,共推举朱俊为盟主,尊朱俊为太师,要求各州郡停止一切内斗,由朱俊总领,共西进征伐李傕等。

    东海相邯郸荣、琅琊相陈登、彭城相姚昇、下邳相乐进、广陵太守王朗、九江太守荀谌、陈相徐琨、梁相朱治、沛相袁忠等等,荀贞、孙坚控制范围内的郡国长吏以及荀成、许仲、徐荣、吴景、戏志才、荀攸、荀彧等一干偏将军、裨将军、杂号郎将也都并列署名表内。

    此道檄一出,南北观望。

    北海相孔融、豫章太守陆康最先响应,这两位是大忠臣,之所以响应全因是出自公心,继而,荆州刺史刘表、江夏太守黄祖等也表响应,他两位却是因想在与袁术的拉锯战抢先占据道义而才做出的响应,令荀贞没想到的是,泰山太守应劭随之也响应赞同。

    “这是因为看出了我的用意么?”荀贞拿着府吏抄来的应劭之表的表,失笑自言,“即使看出了我的用意又何妨?以为一道表,即能使我无由收取泰山了么?”

    荀贞、孙坚又联名第二道表。

    在此道表,主要讲的是军事问题,既然荆、扬、青、兖诸州的一些州郡长吏都积极响应,那么不能只动嘴皮子,击讨李傕等是需要兵马的,荀贞、孙坚首先表态,愿各出精兵五千,统归朱俊指挥,并在表明言,至迟半个月内他们两个州的兵马即能调集完成,催促响应的各州郡长吏也应尽快把交给朱俊的部队派遣出来。

    头一道表只是在政治的一个号召,凡是州郡长吏,乃至哪怕不是二千石,二千石或者只要有点影响力的都可以表响应,但这第二道表是动真格的,一下即可看出各州郡长吏是否真心,并能看出各州郡的真实力量。

    北海相孔融饱受黄巾攻扰之苦,自保不暇,又哪里还有余兵遣出?但他到底是个忠臣,东拼西凑,弄出了不到八百人的部队。从北海去牟,有两条路,一条可经兖州,一条先到徐州,兖州的黄巾太多,孔融凑出的这支部队先南下来向徐州,在出北海的途,接连遭遇到了数股黄巾的侵击,兵马或逃或亡,十月初,艰难地进到徐州琅琊境内时,仅剩下了不到两百人。

    豫章境内的贼患远没有北海严重,陆康调了一千人的郡兵,北入阜陵、九江,折往豫州,没有与孙坚会合,直接穿过豫州境内,径赴牟。

    刘表、黄祖正在与袁术交战,当然不可能遣精兵相助朱俊,故而只是意思了意思,遣了千余的兵马,本是想绕过袁术的占领区,经汝南去牟的,结果刚入汝南郡,在郎陵、吴房间,被刚投袁术不久的吕布引精骑突袭,大败兵溃,除三百余人逃归之外,其余的俱被杀俘。在与刘表、黄祖数月来的历战,袁术这是头次获得大胜,喜悦非常,连赞吕布:君真飞将

    荀贞、孙坚又第三道表。

    在此道表,荀贞、孙坚点名指向了袁绍、公孙瓒。

    底部字链推广位

    :

9 袁公路纵虎谋北() 
document。getElementById(〃readerFt〃)。className = 〃rft_〃 + rSetdef'2';

    正常输出章内容

    document。getElementById(〃readerFs〃)。className = 〃rfs_〃 + rSetdef'3'

    这第三道表说是给朝廷的,不如说是传给公孙瓒、袁绍的檄,乃是陈仪起草,由荀贞润色,大概意为:方今王室蒙尘,袁绍家世受汉恩,公孙瓒家亦历代二千石,他两人亦是因汉家的恩用,这才得以各掌州郡,却不思尽忠,先前讨董卓时,俱借机敛众而不出兵,现下李傕等贼乱长安,王允被杀,天子受到胁迫,他两人坐拥精兵,却仍不勤王,并为了私利而兴兵内斗,实令志士扼腕,忠臣眦裂,荀贞、孙坚自知德能低微,然希望公孙瓒、袁绍能够立即停止州战,共从朱俊号令,西进入关,讨伐凉州诸贼,如若不然,徐、豫将联兵介入制止。

    和此前的两道表一样,这第三道表也是写成了多份,一份遣人送去朝廷,其余的诸份分别送给山东的各个州郡。

    袁术、刘表先后得览表,看罢,两人反应不一。

    袁术虽是主动与孙坚结下的盟约,但首先,他本心来说,他是看不起孙坚的,仅把孙坚视为一武夫而已,其次,前不久他请求孙坚遣兵相助,自以为已足够卑辞厚礼,孙坚却拒绝了他,因此,尽管迫於形势,他不能与孙坚反目,可心已然衔恨,看了这荀、孙联名的第三道表的表,袁术又觉痛快又觉鄙夷。

    痛快的是:荀贞、孙坚在这道表“大骂”了袁绍,把袁绍“假仁假义”的外皮给扒了个干净。鄙夷的是:以土承火,得应次之运的是袁氏,荀贞、孙坚这两个“竖子”却竟试图通过推举朱俊这个老匹夫以及给朝廷几道表来掌握天下的大势,真是不自量力,可笑至极。

    袁术对亲近臣属们说道:“荀氏固吾州高门,何如我家?贞求仕亭长,斗筲吏也,可知其志,孙坚,族名卑下,以军功发迹,匹夫勇耳,二竖子螳螂怒臂,竟欲主天下盟耶?”嗤笑几声,又自矜地说道,“绍虽婢子,吾家奴也,然今海内,亦只有他稍值一提,余众悉不足道”

    袁绍、袁术兄弟两人分在南北,彼此不和,连带着袁氏族的族人们也各依亲近关系,或从袁绍,或附袁术,现跟从在袁术帐下的袁家族人有袁胤、袁嗣等。

    袁胤、袁嗣俱是袁术的从弟,闻得袁术此言,两人皆以为然。袁嗣思忖片刻,说道:“荀、孙虽狂妄自大,但如他两人真的兵入冀州,对吾兄而言,倒是一个良机。”

    袁术问道:“噢?什么良机?”

    袁嗣说道:“黄祖狡猾,部曲颇精悍,吾兄与之数战,一时受阻於西陵。荆州膏腴,半在南阳,南阳已为吾兄掌控,以嗣愚见,与其继击江夏诸郡,何如北取汝南?”

    袁术眼前一亮,说道:“吾弟的意思是?”

    “吕奉先虽为李傕等所败,但那是因为叟兵内应,这才致其失守长安,非战之不利也,其人实骁勇,号称‘飞将’,部属张辽、高顺、成廉、魏续等,又皆知兵猛鸷,秦谊、陈卫、李黑等,当道刺杀董卓,并俱壮勇死士,而今他无所依也,逃奔吾兄,正合为吾兄爪牙,吾兄可稍给他兵,使趁荀、孙兵向冀州之际,北争豫,得之必易如反掌。”

    除袁胤、袁嗣外,袁术的故交刘勋、谋臣李业等也在堂。

    刘勋拊掌大赞,说道:“此妙计也”

    袁术问李业:“卿意如何?吾弟此策可行否?”

    李业沉思了会儿,答道:“明将军既已与孙将军定盟,今如争豫,则是撕毁盟约,或将不利於明将军的令名,此其一也。明将军一旦遣将北,孙将军或会改与刘景升结盟,荀将军与孙将军生死交也,且唇亡齿寒,亦必会与明将军为敌,如此一来,我军要陷入三面皆敌的境地,如是能速克豫州倒则罢了,若是不能,恐危矣此其二也。是故,业以为不可。”

    袁嗣说道:“虽与孙坚定盟,而邀他出兵来助,他却不肯,这与没有定盟有何区别?孙坚、荀贞当然可以改与刘景升结盟,吾兄亦可改与陈元悌结盟荀谌入九江,今才几个月?先以势逐阜陵相,又广为交接扬州豪杰,其意何在?不言自喻吾料陈元悌必早不自安矣吾兄若於此时与他结盟,他定愿从。合扬州之力,足可抗三面之敌。”

    袁术又问袁胤、刘勋等:“卿等以为如何?”

    刘勋慨然说道:“大丈夫立世,当务实而已。所谓‘令名’,虚名罢了,何如实利”

    袁术大为赞同,起身昂然,按剑说道:“子台所言,正合我意”乃传令,“召奉先来。”

    吕布从长安逃出来时,只带了数百骑从行,其部大多溃散,一些降给了李傕等,一些也向东出逃,吕布沿途收拢,兵势遂得以稍复振,现其部曲共有两千余步骑。这两千余步骑尽为他的旧部,以骑兵为主,都是并州精锐,战力一流,不过因为人数不多之故,用之打几场遭遇战、突袭战、围攻战可以,倘使之攻打汝南、豫州,却是显然不足用。

    袁术决定:先给吕布增兵五千,然后视其攻打汝南的战绩再定是继续给他增兵,还是改换别将领军。这给吕布增的五千兵不是直接拨给吕布,是由桥蕤、纪灵统带,听从吕布的指挥。

    吕布在汝南的郎陵一带击破了刘表的部队后,便即返回了南阳,得袁术召唤,很快赶到,当面听了袁术的吩咐,他大喜,笑与袁术说道:“公路君在南阳候我捷报便是。”

    吕布是带着董卓的人头来的南阳,往南阳来的一路,董卓的人头挂在他的马鞍边侧,董卓杀了袁氏一族的许多人,与袁氏不但有国仇,更有家恨,因是董卓死在了自己的手,所以吕布自认为对袁氏有恩,杀掉董卓后,他又被王允以朝廷的名义拜为奋武将军、假节、仪三司,共秉朝政,“仪三司”者,非三公而给以与三公同等的待遇,封温侯,自觉地位也很尊贵,足可与袁术齐肩,是以他虽是投了袁术,对袁术却没有太多敬畏,对谈时颇随意。

    一因感其为己家报了仇,二因欲借其勇力,袁术没有介意吕布的礼节不谨,反而对他很器重,非常亲近,闻得吕布的回答,亦是大喜,笑道:“那我在南阳等你的捷报了,奉先”

    袁术、吕布等由是定计,遣使暗与陈温结盟,只待荀贞、孙坚果真介入到幽冀之争后便北取汝南,继占全豫。

    底部字链推广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