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剩酶闹币桓鍪裁疵胖跋巍
“可以文直为右部郡国从事。”
右者,尊也。“右部郡国从事”,意思便是位在不郡国从事之上,是他们的上级。
荀彧应道:“诺。”
荀贞之所以会想到在部郡国从事之上,给他们设一个总揽各郡国纠举事的上级,不只是因为他近期会很忙,可能不太顾得上此事,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便是为了长久的健康的发展,荀贞想仿照朝中的御史台,给自己这个“小朝廷”设立一个独立的监察机构。
他目前已有了一个初步的计划,首先就是设“右部郡国从事”职,总管对郡县吏、地方豪强等政、民事方面的监察,其次,再设一个机构,主管对军队内部将校、军吏们不法事的监察。
借说及设“右部郡国从事”职之机,荀贞把自己的想法说出,问戏志才等人的意见。
戏志才等人皆表赞同。
军队中其实本是有负责军法事的军官的,名为“军正”。荀贞军中的军法一直都是由赵云的同乡夏侯兰总管的。但是,随着荀贞已不单单只是军中的主将,而且他还已经是地方的长吏,并且现下他已有一州之地,那么,他就有必要在政治高度上再设一机构,以政驭军。
戏志才问道:“君侯可为此机构定下名称了么?”
“我意名之为‘校军’。此职不入州府,而是置於我的幕府。”
“校”者,查验、修正之意也。“校军”,意自便是察正军中。
荀贞身为行建威将军,可开幕府,所以他现在不但有州府,还有幕府。州府吏员是为他治理州政的属吏,而幕府吏员则是为他管理军事的属吏。
并且,除此外,他作为颍阴侯,又有家臣,只不过家臣主要是为他处理侯府内事的,不能公开参与军政诸事,所以对公事的影响不大,——徐卓此前就在他的侯府里任过职。
“君侯意用何人为其长吏?”
“时尚何如?”
时尚也是荀贞在西乡时的旧人,荀贞在西乡任蔷夫时,他是里监门,家清贫,然志远大,苦学律法,荀贞很看重他,称他“奋发图强,有青云之志,足堪大用”,把他举为了乡佐,虽出了举荐之力,却因不欲以此市恩之故,秘而不宣,没用告诉他。虽然开始时,时尚不知是谁举任的他,后来终究还是知道了,因此对荀贞充满感激,之后得荀贞提携,随着荀贞的高升,他也数获升迁,任至颍川郡的郡吏。再后来,荀贞起兵,他便弃职追随,一至於今。
对时尚这个人,戏志才、荀彧、荀攸都是很熟悉和了解的。
戏志才说道:“时尚通律法,明察内敏,怀公无私,正适此职。”
因就定下,在幕府中增设“校军曹”,以时尚为曹掾。
定下此事,话回正题,荀贞又接着与荀彧等商议州府吏职的补额人选。
最终定下:赵昱仍为别驾从事,王朗不再任治中从事,将会另有任用,至於治中从事一职,因荀贞新入州府,为稳固统治,必然是需要延揽州中名士的,所以将此职暂空,以候来者。
州府的诸吏员之中,别驾最贵,治中次之,接着便是诸曹从事、部郡国从事等等。
诸曹从事的缺额颇多,或从本府中有才干的低级吏员中提拔,或用在此次战中立下了功劳的广陵郡吏以及各郡县中配合荀贞取徐的右姓家里有名声的子弟填补,荀贞只留下了两个曹没有任人,一个是簿曹,一个兵曹,这两个曹的权力大,簿曹主州中的财谷簿,兵曹主兵马。荀贞打算把簿曹留给延揽来的州中士人出任,而决定把兵曹交给陈端来管理。
陈端是广陵人,与秦松其名,现为广陵郡吏,颇有谋,知兵事,正可用来出任此职。——州府的这个兵曹说是主州中兵马,可那是在正常的情况下,而今四海纷乱,各州用兵不断,拥兵多者何止数万,自就不可能由一个兵曹来掌管州中所有的兵马了,不过虽是如此,此曹至少可以参与到州中的军事里边来,并且能够清楚本州的兵马虚实,因而其位置仍是相当重要。
诸曹从事定下,继之部郡国从事,已定下由文直等人出任。
再接下来,是孝经师,主监试经,又有月令师,主时节祠祀,又有律令师,主平法律。
此数职中,孝经师不缺,月令师和律令师缺。
选了府中德高者一人出任月令师,以宣咸出任律令师。
宣咸亦荀贞昔在西乡时的旧人,他与宣康同族,是宣康的族父,其父宣博,年轻时曾在颍川有名的律法世家阳翟郭家学过律法,精通《小杜律》,李博、时尚、史诺、宣康等人都是他门下弟子中的优秀者,荀贞起兵,宣博命他的弟子们皆去从军,宣咸亦在其中,从荀贞征战到现在,在律法这一块上,宣咸是有家传的,由他出任此职,丝毫没有问题。
此外,又有门亭长,主州府正门,又有功曹佐,是治中从事的下吏,主选用,典郡佐,主各郡文等等州职,无缺的便视其人是否胜职而决定留用或否,有缺的就择人补之。
荀贞等人在选人补缺上,把握住了两个原则。
一个是量才使用,一个是平衡各方。
定下了全部补缺和调换的人选,荀贞即请赵昱和王朗来,将名单出示与之,请他两人提意见。赵昱和王朗观后,见荀贞选用的这些人,且不论他们不认识的,如宣咸等,只说他们认识的,却都是有名於外,有才干於内的,因皆无意见。荀贞遂叫他两人写文告,传之府中。
这次行檄,落款便不是行建威将军,而是徐州牧了。
这却是因为豫州刺史孙坚、下邳相乐进已於日前联名上表朝中,表荀贞为徐州牧、镇东将军。
至若朝中在收到这道奏表后会不会同意?这却就没什么紧要的了。只要把“表举朝中”这道程序完成,就算是已给朝廷“打过招呼”,也算是公告给了天下所知,这两个职务便就坐实了。当年袁绍、曹操、荀贞、孙坚等等讨董诸人的将军称号不就是这么来的么?
至此,府吏大体定下。
:
185 星罗雄杰满部中(上)()
任用文直等六人为部郡国从事,以文直总揽,徐宣等人各监一郡;又填补州府吏员中的缺额,除少数职位外,余所缺者皆以合适的人选充任。 这是荀贞入州府后办的第二件和第三件事。
文直等人有的尚在广陵,陈应则在淮浦。
等他们奉檄皆至,荀贞给他们统一送行,与文直一起亲把他们送到城门外,对他们说道:“范孟博为清诏使,案察冀州,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今诸君巡州部,望以此自励。”
范孟博即范滂,党人的“八顾”之一,奉命案察冀州,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赃污的,皆望风皆印绶去。戏志才用朱穆的故事来比拟荀贞当下,荀贞则用范滂的事迹来勉励徐宣等人。
徐宣等人皆道:“诺”
送走了徐宣等人,荀贞自与文直等回转州府。
回到州府,荀贞又勉励文直了几句,叫他且归己曹,熟悉一下将要负责的工作。
把州府的事情处理得暂时告一段落,荀贞又把主要的精力投入了军务之中。
首先,军资这一块儿。
陶谦这几年在徐州搜刮颇狠,诸如粮、布之物,皆不缺,足可供应万人三年之需。
兵器、甲衣、军械诸物亦不少,堆满了州府的武库,粗略计算,用之装备个万余人不在话下,只是荀贞现在不但没有扩军的打算,而且在接收了大量的下邳、徐州和丹阳兵俘虏后,他反有裁军之念,所以这些兵甲、军械一时间却是用不上的,只是令武库令妥善保管,常常检验。
其次,便是俘虏这一块儿。
下邳兵、徐州兵、丹阳兵等等各类降卒加在一起,总计三万多人。经过下邳、东海的历战,除去战死和重伤导致残疾的,荀贞的本部部曲现还有近两万之众。也就是说,加上降卒,现有五万多兵士需荀贞去养,这个数额太大了,荀贞需要进行精简,留其勇者,汰其老弱。
荀贞令许仲、荀成总负其责,经过这么些天的紧张甄选,精简的工作已经到了尾声。按照荀贞的意图,降卒最多只留用一半,即一万五千人左右,余下的悉数交给江禽,转为屯田部队。
在许仲和荀成选、汰降卒的期间,此战中诸将所立下的功劳被统计了出来。
经过和戏志才、荀攸、荀彧等人的多次商议,荀贞确定下来了封赏的名单和封赏的内容。
等到许仲、荀成把降卒精简完毕,荀贞召集各营别部司马以上的将校军吏,齐聚於镇东将军府内,——此府却是由戏志才、荀攸在郯县城中选取的一座现成宅院,稍作改动布置,便将之投入使用。荀贞已有州府居住,却又为何要再设一个镇东将军府?这可不是因为荀贞找个由头,给自己“置办宅院”,而是因为他需要有一个地方用来给镇东将军的幕府吏员办公。
荀成、许仲、徐荣以下,别部司马以上的诸校尉、军吏毕至,皆披甲,按照军阶高低,分成了十几排,乃至把宽敞的将军府正堂都快占满了。
人虽多,尽管皆虎狼士,在战场上无不陷阵冲锋,使敌胆寒,可此时此刻,却鸦雀无声。
若是闭上眼,甚至感觉不到堂上有人。
负责维持纪律的明威校尉夏侯兰立在诸将校军吏之侧,却是毫无用武之地。
能让这么多横行军阵的猛将们如此老实的,当然只有一人,那便是荀贞了。
荀贞高坐堂上,环顾诸将、校尉和别部司马们,说道:“下邳、东海历战,君等多有功,功则当酬。令:渡淮水、取下邳、拔襄贲,护军功也;下曲阳、克厚丘、以攻郯县,抚军功也。吾已上表朝中,举二将军为偏将军。曲阳、厚丘之得,徐将军功高,宜为裨将军。”
偏将军、裨将军是最低一级的将军名号,比中郎将高。
说完对许仲、荀成、徐荣的封赏,荀贞接着说道:“志才机深智远,公达谋略周备,无二君之运筹,或难决胜於千里。今表志才监军中郎将,公达参军中郎将。”
戏志才本是监军校尉,荀攸本是参军校尉,现两人的军职名号虽未变,但都升了一级。
荀贞继续说道:“臧君北拒黄巾,南迎义兵,安民尽忠,应加褒奖;中军陷下相,取下邳,武勇有谋;雍奴以别部渡淮,又攻曹豹,奋强突固;骑军驰骋千里,克强逐北,无坚不摧。今表藏君护军中郎将,中军抚军中郎将,雍奴荡寇中郎将,骑军鹰扬中郎将。”
臧霸被表为中郎将是诸人早有预料的,“护军中郎将”,此前是许仲的军职名号,荀贞现在给了他,显是一种对他的笼络。赵云被表为抚军中郎将,接任的是荀成此前的军职名号,可见荀贞对他的信爱。至於刘备,本身有功劳,关羽渡淮克徐,这一份功劳又算在他身上了一部分,故而亦得一中郎将职。辛瑷於此战中虽然没有太高的战功,但不是他的过错,此番数战,多是攻城,本就非骑兵之所长,他作为骑兵的最高长官,在步军多人升迁中郎将的情况下,若还仅仅只是个校尉,肯定不合适,所以荀贞也拔擢他作了一个中郎将。
拔擢了臧霸等四人为中郎将,荀贞又任命了两个中郎将:“军法既明,临阵乃勇,自掌军法,纤毫无错,是以上下同心,攻无不克,此明威之功也;粮者,军民之胆,无丰产屯田之力,便无三军陷阵之功。此二君当以表彰,各为中郎将。”
明威校尉夏侯兰,丰产便是丰产校尉江禽,两人分别因为执掌军法严明和屯田之功,也各得了一个中郎将职。
荀贞是主将,不必亲自把对诸将校的封赏内容全部颁发,说一下拔擢为中郎将以上诸人的封赏内容就足够了,余下的封赏内容则由宣康宣读。
除此三将军、七中郎将,荀贞又擢任了十一个校尉,分为十个武职校尉和一个文职校尉。
获迁武职校尉的十人是:张飞,得任厉锋校尉;关羽,得任横野校尉;潘璋,得任先登校尉;文聘,得任折冲校尉;阙宣,得任昭德校尉;此外,是孙观、昌豨、吴敦、尹礼、孙康五人。
获任文职校尉的是荀谌,得任辅正校尉。
又改了六个校尉的名号,分别是:把刘邓“讨贼校尉”的名号换迁成了“冠军校尉”,把陈褒“建威校尉”的名号换迁成了“中军校尉”,把陈午“平虏校尉”的名号换迁成了“左军校尉”;把江鹄“建功校尉”的名号换迁成了“前军校尉”;把高素“颍川右军校尉”的名号换迁成了“后军校尉”;以及把臧洪“左军校尉”的名号改换成了“忠正校尉”。
此六个改名号的校尉,除了臧洪是从武职转为文职,余下的刘邓五人却是荀贞给自己部队里边的校尉号定下了一个尊卑次序,即此次改动的:以冠军为最上,以中军、右左前后次之,再次的便是“杂号校尉”了。
校尉之下,荀贞又擢任了四个都尉。
分别是以甘宁为彭城都尉,以黄迁为琅琊北部都尉,以何仪为下邳都尉,以凌操为东海都尉。
甘宁等四人在战前都是别部司马,於此次战中各有功,遂得升迁都尉职。徐州五个郡国,荀贞只任了四个都尉,单单没有任命广陵都尉,他的意思很明显,除下邳、东海乃是新得,需设都尉以负责郡中治安外,他就是要借机把彭城、琅琊两个郡国的治安权也收回到州府手上。
都尉以下,是假校尉、军司马的拔擢任用,分有苏则、高甲、高丙等被擢为了假尉,陈即、姚颁、苏正、史巨先等被擢为了军司马。
:
186 星罗雄杰满部中(下)()
此次召集别部司马以上的军吏、诸校尉和诸将齐聚将军府中,不但只是为了给他们中有功者酬功,而且也是为了下一步的军事部署。
酬过功后,由戏志才、荀攸宣读荀贞的将令,给诸将定下各自的辖区和防区。
首先,把徐州五郡分成了四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自然便是州治所在的东海郡,此郡由荀贞亲自坐镇。
第二个部分是下邳和彭城,此两郡由偏将军许仲坐镇,荀贞令他“都督下邳、彭城军事”。第三个部分是琅琊郡,此郡由荀成坐镇,荀贞令他“都督琅琊军事”。第四个部分是广陵郡,此郡由徐荣坐镇,主要负责对南边丹阳等郡的防御,荀贞令他“监广陵军事”。
所谓“都督”,源自前汉时的“中央御史到地方督率州刺史及其属官讨捕盗贼”,但前汉时的刺史督军,其监察属性重於军事职能,到了本朝,因光武中兴后罢免裁撤掉了内郡的郡兵,而刺史虽权重,却位卑,无力统一指挥州中的各个郡国,所以当地方出现民乱后,一经爆发就会迅速蔓延,在这种情况下,就只能由朝廷派遣督军或者直接统兵,或者发募州郡兵,以临时总指挥的身份统兵,组织、督率军队平乱,因之,本朝的督军御史就由此而成为了一个特殊的军事职官,除了御史外,将军、郎将、谒者等等,也都可以受命督军。
荀贞以许仲都督下邳、彭城军事,以荀成都督琅琊军事,以徐荣监广陵军事,往近里说,所效仿的便是本朝“朝廷遣官吏督军”的故事,往远里说,效仿的则是后世的军区制度。
经过对降卒的裁撤、整编以及打乱分给各部,荀贞现在的部曲达到了三万余步骑。
三万余步骑中,近两万骑驻扎在东海郡。
东海郡的东北边是琅琊,西南边是彭城,北边是下邳和广陵,与此四个郡国都接壤,不管是哪个郡国出现战争,它都可以迅速驰援,加上这里是州治的所在地,所以驻扎的兵马最多。
许仲、荀成各统六千余步骑,分驻自己的防区。徐荣统近六千步骑驻广陵。
诸中郎将中,辛瑷、赵云、刘备从荀贞驻东海;校尉里边,刘邓、高素、陈容等分属赵云等统带,亦驻东海。此外,又有荀贞的亲卫千余人由武卫校尉典韦统率,护卫州府。
东海都尉凌操,名为东海都尉,自也是驻扎东海,荀贞把他的驻地安排在了利城。
利城就东海郡的东边,臧霸此前从琅琊出境后,便是入驻的此县,这里离琅琊很近。荀贞把凌操的驻地安排在此处,意思不言自喻,虽是给的他“东海都尉”之职号,实则东海的治安不必他管,他的真正任务是监督琅琊郡里的泰山兵,堵住他们南下的道路。
荀成以偏将军的身份“都督琅琊军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都督”泰山军。
荀贞既挟大胜之威,收编过俘虏后,实力又为之一增,而且州府又多粮秣、军械,足以够支持他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战争,再加上最重要的一个原因:那便是被袁绍表为豫州刺史的周昂时刻都有提军南下争豫的可能,所以,他却是半点也不顾及臧霸等人的感受,一边给他们以高职迁用,一边不加遮掩地就立刻把自己的军队部署进了琅琊。
跟随荀成入驻琅琊的诸校尉分别是陈到、陈午和潘璋,以及新被擢为军司马的陈即所率之骑兵一部,另外便是琅琊都尉黄迁。
陈到、陈午、潘璋都是猛将,黄迁亦以勇出名,在从赵云击下相时,他以步敌骑,险丢了性命,却愈而奋勇,当时受的腰伤到现在还没有痊愈。陈即也是一员勇将,在此次攻下邳中立下了不少的功劳。荀贞把这几员猛将拨给荀成,让他带入琅琊,明显是在防备泰山兵不服。
荀贞并指定了荀成等人的驻地。
荀成、陈午和陈即屯开阳,陈到屯临沂,潘璋屯东安,黄迁屯东莞。
与此同时,令孙观改屯阳都,令昌豨、吴敦、尹礼、孙康等分屯海曲、莒、诸、东武诸县,却把臧霸调出了琅琊,令改屯阴平。
开阳、临沂、东安、东莞四县,都在琅琊郡的西边,是琅琊郡与泰山郡接壤的地带,荀贞令荀成等分屯此数县,有三个用意。
采纳阴德、陈登的建议,把泰山兵与泰山郡隔绝起来,此是其一。
琅琊郡内有两条南北走向的较大的河水,西边的是沂水,稍微靠东边的是沭水。
开阳、临沂、东安三县和孙观屯驻的阳都县都在沂水的西岸,而昌豨等人屯驻的海曲等县除莒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