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
曾经是“亡命”,而后来成为州郡长吏的,不能说没有,确实有,还不少,但那是“党人”,是“名士”,是因为政治原因而“亡命”的,荀贞就曾“亡命”,去孙坚那里躲了好一阵时日。因为政治原因而亡命,比如说得罪了宦官,不得不潜逃,这反倒会增加“亡命者”的政治名望,但臧霸、孙观、吴敦等人却既非名士,更非党人,没有名望,出身也不好,他们的亡命纯粹是因杀人犯了事,——真正出身好的,就算杀了人也不会亡命,比如夏侯惇,十四岁就当街杀人,结果如何?不但安然无事,并且“由是以烈气闻”,反而扬了名声,又如光和年间的司隶校尉阳球,年轻时,有郡吏侮辱了他的母亲,他因结少年数十人,不止杀了这个郡吏,还灭其满门,结果又是如何?“由是知名”,还被郡中举了孝廉,去朝中当了尚侍郎。
所以说,臧霸等人出身不行,虽有些名声,可那点名声远远不足以支撑他们掌一郡、一州之地,孙观的建议只是痴人说梦,根本就没有实现的可能性,他们如真的觊觎徐州,别人不说,只阙宣、陈登、糜竺,这几位本地的强龙就不会答应。
臧霸对此,是看得很清楚的。
接连几问,孙观、吴敦、孙康都是摇首。
臧霸说道:“那还说什么不理荀广陵召令,归还琅琊,更胡说什么取占徐州”
孙观、吴敦、孙康张口结舌,哑口无言,不再发问说话了。
於是,臧霸留孙康屯守利城,亲带孙观、吴敦,整顿兵马,拔营南下,疾赴厚丘。
利城距厚丘百余里,臧霸等人日行八十里,拔营的次日便到了厚丘城外。
徐荣正在城下指挥,荀贞带着荀成等迎接之。
臧霸到时,是上午时分,厚丘城下,荀军正在攻城。
投石机等重型的攻城军械投掷不已,兵士们附城猛攻的杀声震天,敌我的鼓声不绝,便是在远离战场的营外,臧霸犹能感到地面的震动和听到兵士、战鼓的声音。看到荀贞等人在营外相迎,臧霸把注意力集中到当前,大老远地就下了马,与孙观、吴敦等步行上前。
荀贞朝前迎了几步,两下在营前相见。
臧霸等虽衣甲在身,却下拜行大礼。
荀贞将他们扶起,对臧霸笑道:“吾与都尉虽初见,然适才远观,见都尉雄浑气度,便知君必是都尉。”
臧霸说道:“霸早该拜谒将军,只是因琅琊北邻青州,黄巾肆虐,霸脱不开身,故此耽搁至今,一直未能去成广陵。此霸之过罪也。”
“琅琊之安,多赖都尉,此功也,何来过罪?……我信上不是说了么?等厚丘城破后,我当在城楼设酒,再请都尉来,与都尉饮。都尉却缘何今日便来了?”
臧霸听了这话,又是拜倒在地,谢罪说道:“将军驾至厚丘,霸岂敢再留利城。”朝后头偏了下头,看到孙观和吴敦也跟着他又拜伏在了地上,遂压低声音,咳嗽了一声。
孙观听到臧霸的提醒,忙一边伏在地上,一边朝后边召手。
两个文吏打扮的人小跑地过来,快到荀贞近前时,拜倒膝行,把手上捧的文牍交给臧霸,又膝行退下。
看着他们这几人这一连串的动作,好像哑剧也似,荀贞已知臧霸这是要干什么,笑而不语。
臧霸捧着文牍,奉给荀贞,说道:“此利城、祝其、赣榆三县之地图、吏簿、户簿诸物,霸敢请献给将军。”
荀贞没有接,由立在身边的徐卓上前接住。
荀贞笑道:“使我不战而取三城,此都尉之大功也”再次把臧霸扶起,又叫孙观等人起身,笑道,“吾已在营中略备宴席,军中虽不可饮酒,却可以水代酒,亦足畅谈了。”
臧霸应是。
诸人回转身,往营中去,未到营门,陡听得厚丘城下一阵大响。
荀贞举目眺望,看不太清,正要遣人去看发生了何事,数骑从厚丘城下的方向奔驰到来。
骑士们从马上翻身调下,欢喜无限,对荀贞报道:“城已破右军先登,建威、平虏、安民诸部分进,皆已入城”
“右军”等皆校尉之名。
荀贞军中有两个“右军”,一个是“右军校尉”,一个是“颍川右军校尉”,这报捷的骑士说的是“右军”,显便指的是右军校尉陈到,建威校尉是陈褒,平虏校尉是陈午,安民校尉是陈容。
荀贞大喜,说道:“一陈先登,三陈继入。好啊好啊”顾对臧霸,说道,“军中简陋,正无好菜肴宴都尉,恰可以此捷下饭。”
荀成围厚丘已差不多半个月了,荀贞到前,城中已支撑不住,出现败像。荀贞来至,荀军士气大振,而城中守军也确如陈登所料,士气愈低,因此,正好在臧霸刚到营外时将此城攻陷。
:
181 一潘当先下襄贲()
厚丘虽被攻陷,但因战事还没结束,尚有残兵需要清扫,故而荀贞一时还不能入城。……
当夜,便在营中,荀贞招待臧霸。
臧霸不但带了孙观、吴敦两人来,还带了陶商来,只是陶商却是被捆着送来的。荀贞叫人解了他的绳缚,暂且关押起来,命人看守,同时吩咐要对他好生相待,不许侮辱、怠慢。
陈到等各带部曲,在城中清剿了一夜,次日,徐荣回到营中,请荀贞入城。
荀贞却没有进城,他说道:“吾以兵事战功起家,到广陵后却常居大府,来营中的次数少了,今在营中,甚感惬意,我还是不入城了,便与汝等共居营,稍让军马休整两日,便开拔击郯。”
荀贞不入城,荀成、徐荣、臧霸等自也不好入城,除了司马宣康和别部司马姚颁奉荀贞的命令进到城中分别处理政、军诸事,安抚百姓之外,余下的诸人遂皆在营中,休整兵士。
两天后,留下宣康、姚颁暂守城,包括臧霸的部曲在内,全营开拔,俱西北而行,往郯县而去。在去郯县的路上,因臧霸的相召,昌豨、尹礼亦在留下守城兵马后,各带余部前来汇合。原本在朐县安抚地方的糜竺闻知荀贞到了荀成军中,也带了些人马过来拜见想从。
荀成部并上臧霸部,以及糜竺送给荀成的千余甲士,还有糜竺又带来的人马,几个部分合兵一处,共计两万余人,声势赫赫,从前军到后阵,加上辎重,迤逦道上长达二十余里。
自荀贞遣军出广陵,分兵掠地以来,部队的容威数此回最盛。
因兵马、辎重俱多,没办法行军太快,不过虽只是日行六十里,却也於两日后即到达了沭水岸边。过了沭水,再向西北行三四十里就是郯县的县城了。
沭水岸边有陶谦布置的守军,但陶军连败,守军的士气本就低落,闻厚丘城陷,又见河对岸荀军的声势那么大,旌旗蔽空,不少守军的兵卒直接就逃跑了,只有部分丹阳兵的军吏无处可逃,稍微抵抗了一下,旋即便降。荀贞部顺利渡河,次日抵至郯县城外,安营扎寨。
县中守军於城上望之,遥见荀军旗帜如林,精甲曜日,骑兵驰骋,尘土弥漫,步卒备战,遍满原野,无不心神为之夺,骇惧失色。陶谦闻荀贞兵到,也登城观望,望之良久,黯然下城。
荀贞传檄许仲,问:文谦可已与汝合兵?襄贲如何?
许仲回檄:乐进击阴平诸县,俱克,已与臣合。襄贲守将小戆,臣亲临阵,刘邓、潘璋、赵云、江鹄、刘备先后数攻而皆不得入。接厚丘城破军报日,臣使人劝降,襄贲守将不听,创而犹战。虽如此,臣得乐进所率之彭城兵相助,而城中守卒日少,克城当在两三日间。
许仲这回却是遇到了一个劲敌。
他的回檄虽然只是平铺直叙地讲述了围击襄贲至今的经过,但仅仅从“臣亲临阵,刘邓、潘璋、赵云、江鹄、刘备先后数攻而皆不得入”和“襄贲守将不听,创而犹战”这两句话,就可以想象到此战的激烈程度。
以刘邓诸校尉、别部司马之勇,竟然还是数攻而不能胜,可见襄贲守将之“戆”;而襄贲守将在知道厚丘已被荀军攻克的情况下坚持不降,尽管负创,却仍“犹战”,又可见此人之“戆”。
荀贞出示许仲的回檄给诸将看,说道:“丹阳兵中亦有勇将。”
当下,荀贞又给许仲传檄,令道:如可生擒其将,勿杀之,送与我见。
许仲是个稳重的人,向来不说没有把握的话,他既然说“两三日间”就能攻下襄贲,那么就肯定会在两三日间攻下襄贲,荀贞遂一边部署军队围城,一边等待许仲的捷报和他的部队。
两天后,许仲的捷报送到。
“潘璋先登,诸部跟进,城已下。守将死战,刘邓斩之,臣将其厚葬。臣意留陈矫暂抚民,使江鹄暂镇地方,略整兵马,至迟后日即到郯。”
荀贞看罢捷报,对诸将说道:“君卿已克襄贲,却是潘文珪先登。”
戏志才笑道:“打淮浦是潘璋先登,立了首功;击襄贲,又是潘璋先登。此正所谓有始有终。”
淮浦是许仲部的第一战,襄贲是许仲部此次单独作战的最后一战,这两座城都是潘璋先登,可以说,尽管许仲这次攻下邳、击东海,其帐下诸将多有功劳,而且不少还是大功,可却都不及潘璋扬名,尤其是这次打襄贲,诸将皆不能破,唯他能够首先攻入城,实是大出风头。
——这却并不是说赵云、刘邓、江鹄、刘备和关羽等等诸将就不如潘璋了。要知,潘璋刚开始也是攻不进城的,到最后之所以是他,而不是别人第一个攻入城中,说白了,只是因为他的运气好罢了:在刘邓、赵云、江鹄、刘备和关羽以及潘璋本人等将的连番打击下,城中其实早已岌岌可危,而就在城内快要守不住时,轮到潘璋去攻城,所以他便先登入城了。
虽然有运气的成分,可“先登入城”的战功却是实打实的。
荀成亦笑道:“君侯,战罢论功,潘璋怕是少不了一番重赏吧?”
荀贞笑道:“这是自然。”复又叹道,“唯襄贲守将死战,不降,为刘邓所斩杀,未免可惜”
臧霸在座,他认识这个死战不降的襄贲守将,说道:“将军亦无需可惜。此人我识得,与曹豹、张辏А⒙烙芍畹ぱ舯R谎颂展ё嫦缛耍逃忻陀拢抻芯保黄シ蛑露!
“纵然如此,如其肯降,为我所用,亦足可展其长。今为陶恭祖用,空一死士耳,岂不惜哉”
听了荀贞此话,臧霸、陈登皆暗想道:“襄贲守将不过匹夫之勇,而荀侯犹惜不能为己用。久闻荀侯卑体下士、求才如渴,果然如此”
一个“匹夫之勇”的死士,只是因为有“猛勇”这一个长处,荀贞就惋惜不能为自己所用,并且很自信地说,如果这个守将没有不降战死,若是肯投降於他,能为他所用,那么他就能“展其长”,让这个守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和能力,对不肯降而战死的“匹夫之勇”尚且如此喟叹,那么对已经投靠他的陈登、臧霸这样远胜於彼的“英雄”人物,荀贞又会给以何等的看重?臧霸、陈登既肯投荀贞,那么他两人对荀贞本就是看好的,现下闻了荀贞此言,陈登更是折服,坚定了效忠之念,而臧霸虽是一直怀有“名虽依附,实行割据”的意图,可此时现下对荀贞亦不觉多了三分忠意。
既说及了“求才”的话题,荀贞又对荀成等人说道:“四方兵乱,今取下徐州,我正欲聚合英雄,延揽俊杰,以匡扶汉家,安定天下。日后卿等如遇贤才,万需谦恭,荐与我知。”
荀成等人恭声应诺。
又过了两天,许仲如期而至。
郯县东边是沭水,西边也有一条河,便是沂水。
沂水岸边本也有守军,但荀贞已率部到了郯县城外,沂水边儿上的守军不等荀贞去击,便或逃散,或奔回郯县城中,所以许仲却是一矢未放,便渡过了沂水,进至郯县城下。
荀贞已部署荀成等在郯县的东边扎营,到荀贞营中拜见过荀贞后,许仲、乐进便在县西筑垒。
当此之时,城东为荀成等部,步骑两万余;城西为许仲、乐进部,与彭城兵合后,亦有近两万人。两边合计,四万人的兵马,把郯县围得是严严实实,鸟雀不得过。
许仲到的次日,荀贞召开军议。
陈登当众请缨:“登请为将军入城说陶恭祖降”
:
182 元龙片言郯城开()
为新盟主沈沈沈大状加一更。
——
陈登请入郯县说降陶谦。
这是荀贞此前就已与陈登商定的事情,之所以不是荀贞下军令叫他去,而是放在军议上,让他当着诸将的面起来主动请缨,却是因出於荀贞的一片苦心。
陈登毕竟新投荀贞,虽献了淮浦、淮阴,可仅是内应之功,凭这点功劳,还不足以得到太重的任用。想那荀贞麾下,不说荀成、许仲、戏志才等,只说武如徐荣、刘邓诸将,文如程嘉、邯郸荣诸人,哪一个不是在此战中/功劳赫赫?若只因献两城之功,就给陈登以太高的任用,没有人会服气的,徐荣等人便是不说,也会在心里边认为荀贞奖罚不明。
所以,荀贞让他在军议上主动请求去郯县说降陶谦:是由荀贞令他去,还是由他主动请求去,两者虽然都是去,效果却截然不同。
亦因此故,当荀贞在军议前,吩咐陈登可在军议时主动请缨时,陈登立刻就明白了荀贞的苦心,他不是拘泥之士,故此没有拒绝。
此时听到陈登自请入郯县城,说陶谦降,在座诸将多不知内情,俱颇吃惊。
荀贞故意说道:“陶恭祖被困孤城,或会倒行逆施。元龙,入城说降太过危险,不可为也”
荀贞的这话虽有故意说出来,让诸将听的成分,可话里的内容却是半点没有错。
陶谦被包围在孤城中,走投无路,心态没准儿扭曲,有可能会来一把最后的疯狂。陈登作为他的属吏,背叛了他,而还敢入城去劝降他,一见之下,陶谦搞不好就会直接命人砍了陈登。
——事实上,也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风险,所以陈登入城说降陶谦这件事不管成与不成,才都能够成为大功。当然,前提是陈登可以安然出城,方有机会领此大功。
那么,陈登入到郯县城中后,能否安然出城?
荀贞对此倒并不是太担心。
为何?
他手里有陶商,城里有陶应。
陶谦就这么两个儿子,他就算不顾惜自己的性命,难道他还不顾及两个儿子的性命?若因杀陈登之故,他们父子三人俱死郯县,那他陶家可就算是断了后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人的命只有一条,谁知道陶谦到底会怎么想?他要是真宁肯断后,也不降荀贞的话,陈登这一入城,性命可就要交代在城里了。
所以,总而言之,陈登入城的风险不大,可还是有风险的,而且一旦出现风险,就是性命之忧,敢冒着这种风险进城,一份大功他当之无愧。
陈登说道:“在广陵时,登与将军同榻夜谈,说到近年来徐州多战,生民困苦,将军为之叹息再三,欲使战事早息,安生民。将军有此念,登亦有此念。如能以登一身,换来徐州百万生民安乐,登虽赴危,甘之如饴。”
陈登这番话,说的是心里话。
在座诸将闻之,俱变颜色,皆道:“陈君大仁大勇,吾等佩服。”
荀贞因道:“元龙既如此说,我却不好再阻了。好,便请卿入城,见到陶恭祖后,卿可对他说:只要献城,我不但保其及其家人的性命无忧,并会上表朝中,以其退徐州黄巾之功,举他为安东将军。”
“安东将军”,听起来似乎和“建威将军”一样都是杂号将军,其实不然。
安东将军固是不能与大将军、骠骑、车骑等重号将军比,可却是“四安”将军号之一,论其地位,是在如“建威将军”之类的将军名号之上的,严格意义来说,不算杂号将军,而是与“四征”、“四镇”等将军号同属一个等级,只是略次於前两者,然却高於杂号将军。
荀贞愿表陶谦为此职,虽然只是一道上表的事儿,但毕竟牵涉到名爵,不是儿戏,算是很丰厚的一个许诺了。
陈登应道:“是。”顿了下,他又说道,“将军,请把陶商给我,我这就带他入城。”
荀贞怔了下,说道:“你要带陶商入城?”
荀贞本是想把陶商留在营中当个人质的,陈登却提出带他入城?
陈登知道荀贞是想用陶商来保证自己的安全,因解释说道:“陶恭祖如不听劝,定要杀我,陶商便是留在营中,也是无用。不若由我把他带入城内,交给陶恭祖,以示将军之诚。”
这话说得很有道理。
荀贞沉吟稍顷,说道:“便如卿言。”
陈登乃带了陶商,出营来到郯县城外,於城下喊话,自报姓名,道出来意。
城中将此事通报给陶谦,陶谦命让陈登、陶商二人进来。
於是,城头放下吊篮,把他两人拉上城头。
刚到城头,陶商还没从吊篮里出来,就迫不及待地一迭声令道:“给我把这竖子杀了”
兵卒们面面相觑。
陈登出了吊篮,从容地整顿衣冠,笑对陶商说道:“子成,汝不惜己名,亦欲陷汝父死路么?”
陶商恨不能手刃了陈登,瞪着他,咬牙切齿地说道:“叛逆叛逆”口中虽骂,心中却知陈登说得没错,如是把他杀了,荀贞定会为他报仇,待城破之日,他陶家怕是一个都活不了。
陈登不再理会他,吩咐兵卒:“前头带路,引我去拜见方伯。”
兵卒中自有军吏在前带路,引了陈登和陶商去城内府中见陶谦。
来入府中堂上,州府的文臣诸臣都已齐至。
陈登昂首立堂上,先冲上边坐的陶谦行了礼,继而顾盼左右,见堂两侧坐的分有:曹宏、曹豹、吕由等陶谦的亲信,王朗、赵昱等州府的吏员,陶应也在座,这些人神色各异。
陶商跟着陈登一起来到了堂上,上前拜见过陶谦,当此时不是诉说被臧霸擒缚、为荀贞所获诸事的时候,他在陶应身边坐下。
曹宏首先开口,斥骂陈登:“叛逆之贼,尚敢入城?”
“吾为方伯来,为徐州生民来,为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