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3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游遥俊备侵苯影选肮世簟背莆恕凹依簟薄

    有这么一层关系在,尽管荀淑任黎阳令是在四十多年前,这个老者和荀贞此前压根没有见过,彼此素未谋面,然而彼此间却立刻就产生了一道天然的纽带。

    荀贞把这老者扶起,叫荀攸近前,又令护卫他这次行县的义从主将荀成也从军中过来,给这个老者和余下的那些荀淑的故吏介绍他两人,说道:“此我族弟仲仁,此我族侄公达。”又给荀攸、荀成介绍这些荀淑故吏,“诸公乃吾族祖荀公为政黎阳时的故吏。”

    两边相见,各自行礼。

    这边热热闹闹,那边的守黎阳令带着一帮县吏就显得有点受到冷落。

    这个守黎阳令是荀贞从郡府吏员里选用任命的,荀贞见他在旁颇是尴尬,招呼他上前,笑道:“今晚我欲借贵县县寺,宴请吾族祖故吏和乡中父老,可否?”

    守黎阳令自无不允之理。

    是夜,在黎阳县寺,荀贞置酒布菜,宴请荀淑故吏、县中父老。

    能被荀淑辟为掾吏的要么是出自黎阳大姓,要么是当地有名的儒士,如果说四十多年前,这批人大部分还只是黎阳的新生力量,少部分是中坚力量,那么四十多年过去了,他们早相继接住了族中老一辈的班,成为了各自家族的家长,在黎阳有着泰山北斗一般的地位,有他们在,对荀贞言之,黎阳可以说是最好治理的一个县了。

    也果然如他之预料,不管是他下令黎阳县寺清剿於毒部的残兵,还是他下令在黎阳组织土地屯田,俱得到了黎阳上下的全力支持。

    作为回报,荀贞从这些家族里选用了一些“能、会计、知律令”的年轻子弟,或由守黎阳令辟为县吏,或擢入郡中充当郡职,如有年岁过小、学业未成、尚不足以充当正式吏职的则分别辟为郡里和县里的备吏。

    “备吏”是两汉的一项培养官吏的制度,和前秦的学室弟子类似,所谓“学室”就是学习吏事的地方,在这里学成后即可出仕为吏,备吏也是如此,在官寺里跟着正式的吏员学,学成后,等有了开缺便可填补,成为真吏,不过和学室弟子不同的是,本朝之备吏虽然主要任务也是学习吏事,但一些备吏却已可名入官牒,也即可以列入正式吏员的序列,能够拿俸禄了。

    毕竟郡、县官寺里的职务有限,尽管荀贞把原本郡朝里的吏员逐走了大半,可魏郡有十五个县,他前些时就已传檄各县,命举荐人才,充实郡朝,以拉拢那些能够拉拢的地方大族了,这次行县,又在所经过之县,从那些明确表示要投靠他的家族中辟除了不少其族中子弟,人太多了,不可能给每个人都安排一个职事,只能把一部分资历稍浅、年岁稍轻的人辟为备吏。

    话说回来,既然职事已满,为何干脆不辟用这些资历浅、年岁轻的人呢?却是有缘故的。因为这些被荀贞辟为备吏的有的是各县大姓、士族家里的嫡系子孙,有的是被各县大姓、士族家长所喜爱的晚辈,如他在黎阳辟用的这几个备吏,便均是黎阳大姓、士族家长的亲爱子弟。

    在黎阳待了四天,定下了屯田的地点,在黎阳父老的依依送别下,荀贞车驾启程,接着行县。

    过内黄,转向西北,行百六十里,至魏郡最西边的涉国,在此地停了数日,安抚过本地百姓、查看过各项政事,荀贞复向东北行,行近百里即是武安,又在此地待了数日。

    武安,是荀贞此次行县行的最后一个县。

    出武安,车驾南还,返回邺县。

    武安离邺县有百十里地,日行四十里,行了两天,这一日,离邺县还有二十多里远,有一骑从邺县方向驰来,却是给荀贞送信的。

    荀攸捧了信来到荀贞车边,呈给他。

    荀贞览信大喜,说道:“吾事成矣”

    这封信是荀绲写来的。

    荀绲的这封回信,荀贞已经等了很久了。荀绲在信中解释了他回信晚的原因,原来他前些时日静极思动,趁春暖花开,命荀彧等诸子驾车陪从,去汝南访友了,前不久才刚回颍阴。

    回到颍阴后,他看到了荀贞的来信,看到信之当时,他即坐车前去阳翟,谒见郡守。郡守同意了荀贞的提议,答应卖粮给荀贞,并同意帮荀贞运到东郡,只是这个运费也得由荀贞出。

    荀氏到底是颍阴名族,在颍阴的影响力很大,现又与许县陈氏联姻,影响力更大了,加上如今党锢已解,荀爽出仕州中,荀贞出仕魏郡,听说朝廷还有人提出征荀彧这样的荀家优秀子弟入朝为郎,荀氏一族在政治上也渐渐复兴,颍川郡守不能不给荀绲这个面子。

    荀绲在信里还说了另一件事,即荀贞此前写信给族中、陈氏和颍川故交们,希望他们选几个各自族中的后辈子弟来魏郡,以助他一臂之力,荀绲和陈寔商量了一下,给荀贞了一个答复:

    荀彧是不能去的,因为荀彧现在颍川郡府为吏,颍川是荀氏的家乡,没道理弃颍川之吏职而去魏郡。陈群也去不了,孔融和陈群的父亲陈纪是朋友,在陈家见到陈群,惊奇陈群之才能,又不以陈群年轻而与陈群结交,——与陈群结交为友就相当於陈纪变成了孔融的长辈,由此可见孔融对陈群的器重,也可见孔融豁达重贤的性格,在孔融的推荐下,陈群现也要出仕郡中,来不了魏郡。不过,荀彧、陈群不能来,荀氏、陈氏的子弟不少,别的子弟可以来几个。

    粮食、子弟,这两件都是好事。

    有了前者,荀贞就可以屯田,有了后者,荀贞帐下缺文吏的局面就可得以改观。

    ——当世士族家的子弟出仕州郡,执政一方之后,延请家乡的士子来襄助并不少见,如后来的颍川人韩馥出任冀州牧后即曾遣骑至颍阴迎荀彧。

    荀贞叫荀攸上车,把信递给他。

    荀攸看完,亦喜道:“有颍川粮,东郡粮可得之也;东郡粮得,屯田事可成也明公正欲大展拳脚於魏郡,族中、陈氏子弟来,如虎添翼,郡事也不难了”

    他收起信,还给荀贞,说道:“现今田地、粮种具备,农具、耕牛虽尚不足,但明公已移赵郡并给魏郡的铁官下了命令,其余欠缺的农具应在半个月内就可凑齐,屯田之事可提上议程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器,夫欲济其事必先任其人,不知明公打算用何人来主屯田事?”

    荀贞从於毒的降军里缴获到了一批耕牛、农具,他已决定将之全部交给屯田使用,虽然耕牛较少,但只要等赵郡的农具和魏郡铁官里的农具打造出来、送到手,至少农具却是不会缺的。

    不管做什么事,事情是人办的,用人都是第一位,用对了人事半功倍,用错了人事半功倍不说,还有失败之可能,所以荀攸先问荀贞打算任用谁来主持屯田。

    “我欲任伯禽为屯田掾,原盼、任犊为屯田左、右史,卿以为如何?”

    “明公办的虽是民屯,但用的却是贼兵降卒,正该用一勇鸷之人统带之,江禽正合其用。原盼昔为繁阳亭民,熟稔农事,任犊为人勤恳,昔年在明公左右久掌钱粮,用他二人为辅亦是正得其人只是,近万人垦田,衣食住行俱得操办管理,只凭他三人怕是不够。”

    “确然,所以我打算再任命王承等人为屯田佐等吏。”

    “王承等人”,荀贞指的是在赵郡时,跟着荀成、陈褒,和陈芷、迟婢等一块儿从颍阴来投奔他的那些西乡士子,也即宣康、李博的同门师兄弟们。

    荀攸点头说道:“王子云诸人之师早年从学於阳翟郭氏,通律法,我与王承等交往虽不多,但他们颇得乃师所传,对律法也颇精通,由他们辅助江禽、原盼、任犊,不但可以操办文牍,并且他们还可以规定条令,协助江禽等约束管理降卒。明公选用他们辅助江禽,极是适合。”

    “如卿所言,近万贼兵降卒屯聚垦田,尽管分处数县,但却也不得不防其生乱,故此,我还打算拨二百义从给伯禽,并及把余下的那数百郡兵也悉数拨给他,用来警备镇压,如何?”

    “这样当然是最好不过了明公,攸有一言,欲进给明公。”

    荀贞笑道:“尽管言之。”

    “《管子》云:‘民欲佚而教以劳,民欲生而教以死,劳教定而国富,死教定而威行’。要想屯田之事能够顺利,要想明年获得丰收,非得用管子此言来治理屯田不可。”

    荀贞用来屯田的都是贼寇降卒,好逸恶劳是肯定有的,桀骜不驯大约也是有的,要想让他们老老实实地垦田种地,就必须得“教以死”、“教以劳”。

    荀贞以为然,说道:“卿此言甚是,我当转告伯禽。”

    在车中把屯田的用人定下,荀贞、荀攸谈性甚浓,又说及屯田的种种具体细节,一直到车驾行至邺县城外,两人这才停下话头。

    此时天色已晚,荀成过来请示义从的去止,荀贞命他带义从们回县外营中。

    郡府吏员如康规、尚正等闻讯出迎,邺县令也出迎之,荀贞由他们陪同着进城,去郡府。

    荀贞是四月下旬出的邺县,绕着郡里行了一圈,总计行程一千四五百里,只在路上就用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现今已是六月下旬了。行了两个月的县,饶是他年轻力壮,也着实疲惫了。

    到了郡府,他打发走了郡吏、邺县令,叫王淙负责安排那些跟着他新到郡中任职的各县子弟,随后又给陪从他行县的郡吏们放了两天的假,叫荀攸也回去休息,自己则在典韦等的从侍下入回后院。

    这会儿夜色已至,陈芷、唐儿、迟婢在灯火的映照下,拜迎於院门口。

    分别两个月,陈芷、迟婢、唐儿诸女很想念荀贞,荀贞也很想念她们,看着她们一个个盈盈拜倒的身体和一个个发自肺腑的喜悦笑容,荀贞好似疲惫也少了三分,上前将她们扶起。先扶陈芷,继唐儿,继迟婢,扶起了迟婢后,荀贞楞了下,只见在迟婢身后还伏拜着一人。

    这人丝衣绣裙,雾鬓云鬟,近观之,容姿艳冶,显是经过一番精心妆扮的,却是吴妦。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27 苏合汤饼孰为香() 
迟婢身后还伏拜着一人。

    这人丝衣绣裙,雾鬓云鬟,近观之,容姿艳冶,显是经过一番精心妆扮的,却是吴妦。

    荀贞顿了下脚步,上前把她扶起。

    时当六月,天气炎热,吴妦衣裙单薄,穿的是件半袖的襦衣,袖长至肘,在袖末有缘饰,并施以折裥,折裥即褶子,这种半袖叫“绣”,是夏天穿的衣服。

    荀贞扶她起身,不可避免地就碰触到了她的胳膊,目光落到她赤裸在外的手臂上。

    吴妦肤如小麦,天热,出了一层薄汗,肤色越发健康。

    人常云“月下观美人”,月光和灯光是朦胧的,唯因朦胧,故能使美者愈美。

    入鼻是熟美的体香,入目是熟美的肤体。

    最难得的,吴妦一改最初的桀骜,应对荀贞目光之时居然脸颊晕红,带了几分羞涩地低下头来,而却同时不忘挺一挺本就饱满得如小兔子也似、要从衣裙中跳出来的胸部。

    荀贞又是惊讶,又是欢喜。

    他不觉想道:“近段以来,我就觉得她不像以往那样仇视我了,今日更破天荒地和阿芷她们一块儿跪迎我於院门,见我目光注视,更羞涩面红,莫不是改了心意?”

    越是难以驯服的小马驹,当它野性尽去,被驯服之时,越是令人充满收获之喜悦。

    唐儿近前,附耳轻笑道:“闻君归郡,吴妦特地下厨,给君做了几样她家乡的佳肴。君如有意,今晚可去她房中细细尝,想来冀州美食必与豫州不同,怕是会别有一番风味呢。”

    闻得此言,荀贞更是惊喜,回想起那一晚在吴妦身上的胡天胡帝,心道:“确是别有风味。”

    陈芷轻轻咳嗽了声,荀贞意识到自家失态,忙松开了吴妦的胳臂,讪笑说道:“卿衣熏得何香?香而不郁,幽而缭绕,久嗅之,恍入芝兰之室。”

    吴妦含羞答道:“贱婢所熏者是女君赐下的苏合香。”

    苏合香算是一种较为珍贵的香料,是从西域来的,吴妦以前在家时没钱熏衣,后来从黄巾造反,於缴获中得到些香料,乃才学着贵族女子熏衣,倒也熏过这种香,只是当时不知香名,陈芷秉承家教,崇节俭,不好熏衣,前些天把荀贞给她备下的那些香料分了一部分给迟婢、唐儿和后院的婢女们,吴妦也得了一份,其中就有苏合香,因才知此香之名。

    荀贞点头说道:“原来是苏合香,难怪嗅之提神醒脑。”

    苏合香辛温芳香,可入药,有开窍醒神之效。

    荀贞退后两步,顾盼诸女,笑对陈芷说道:“行县两个月,风餐露宿,早就嘴馋了,阿芷,特别想吃你做的汤饼,……”掉了句文,问道,“可有食乎?”

    目睹荀贞“失态”一幕,陈芷倒也罢了,她年少,醋意不浓,况自幼受家教影响,就算嫉妒也不会表现出来,唐儿与荀贞是最亲近之人,并自知年纪大了,亦无专宠之意,只有迟婢,她在与荀贞没有肌肤之亲时对吴妦本是颇具同情的,这会儿却有了三分醋意。

    她撇了撇嘴,说道:“已有冀州美食,君自可大快朵颐,又何必问汤饼?”

    荀贞哈哈一笑,握住她的手,说道:“自前年我离开家乡后,转瞬两年多未尝归家,日夜思念家乡,也只有阿芷所做的汤饼和唐儿做的鸡头米才能稍解我之思乡情啊”

    汤饼即后世面条的雏形,类同后世的面片汤,不过荀贞根据自己前世的口味,早在当年在颍阴时就把面条的做法交教给了唐儿,婚后,在陈芷的强烈要求下,唐儿又把做法教给了她。

    陈芷笑道:“早知道君会想吃汤饼,贱妾已做好了,请君先入室中,贱妾亲去给君端来。”

    荀贞喜道:“好”回身指了指典韦等人,又对陈芷说道,“给阿韦他们也各端去一碗。”

    陈芷应诺。

    荀贞现虽很少再与人“寝则同寝”,但“食则同食”却是一直没改,尤其是和典韦等近卫,更是有饭一块儿吃,有酒一块儿喝。

    典韦等谢恩退下,守在院门。

    陈芷给荀贞端食是她为人妻的本分,她是典韦等的主母,按理说能亲手做饭给典韦等人吃就很难得了,完全不必再亲自给他们端去,可她不是俗女子,早在未嫁给荀贞时就曾坚决反对家中长辈取消与荀贞的婚约,何况而今跟着荀贞历经赵、魏二郡,眼界早已大开?她深知典韦等人对荀贞的重要性,因而在给荀贞奉上饭后,又亲带婢女,给典韦等人送去汤饼。

    这不是第一次了,但典韦等人依旧感激涕零。

    陈芷年纪不大,可人聪明懂事,不仅后宅之事从没让荀贞烦过,而且对荀贞的友人、下属亦均以礼相待,给荀贞帮了不少忙。荀攸、荀成两人私下里聊天,都感叹荀贞娶了一个“贤妻”。

    荀贞确是娶了一个贤妻,要换是别的女子,别的不说,只荀贞“沾花惹草”,又是迟婢,如今又是吴妦,恐怕早就后宅不宁了。两汉女子善妒的不少,比如发明了堕马髻的梁冀之妻孙寿即“貌美且善妒”,梁冀在朝中跋扈不法,被天子称为跋扈将军,可到了孙寿面前却也是无可奈何,老老实实。荀贞要是娶一个这样的妻子,日子都没过了。

    陈芷做的汤饼是用了心,下了功夫的,先用细绢筛面,再用冷肉汤调面,继将面揉搓如筷箸粗细,一尺一断,放入盘中,用冷水浸,再搓揉之,使薄如韭菜叶,最后下锅沸煮。

    这样做成的面,色如莹雪,入口香软。

    再配上些葱花、佐料,一碗下肚,整个人都是暖洋洋的。

    荀贞赞不绝口,连吃了两大碗,这才抚着肚子,吃饱了。

    唐儿上来收拾碗箸,注意到荀贞时不时向室外望去,似心不在焉,笑道:“君如未饱,可去吴妦室内,再食冀州佳肴。”

    陈芷亦抿嘴而笑,说道:“妾正好身体不适,君如有意,自去不妨。”

    荀贞尴尬一笑,说道:“饱了,饱了。今晚我哪里也不去,就在这里宿了。”

    迟婢在下陪坐,忍不住又刺了一句:“君就不怕待到明日,冀州饭冷,不得食么?”

    荀贞起身离席,摸着肚子在室内踱了几步,忽想起后世的一个典故,遂岔开话题,拍了拍肚子,笑问诸女道:“诸卿且道是中有何物?”

    迟婢抢答道:“一肚子的芝兰之室。”话未落地,自己先笑了起来。

    见她笑了起来,荀贞松了口气,摇了摇头,说道:“非也,非也。”

    唐儿说道:“满腹豪情、丈夫志气。”

    “也不是。”

    陈芷答道:“必为满怀忧国之情。”

    荀贞叹道:“知我者,阿芷也。”

    识时务者为俊杰,时务者,客观条件也,今之汉室日暮穷途,一天不如一天,再有满腹豪情、丈夫志气也无用武之地,须知只手难以回天,荀贞日思夜想者,一为忧天下苍生,二为寻日后出路,这第二条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一条却是被陈芷说对了。

    唐儿收拾好碗箸,出门交给婢女。

    迟婢盈盈起身,想出去,又舍不得荀贞,毕竟两个月没见了,走、留之间,听得荀贞说道:“阿蟜,你去哪儿?赶了几天路,未曾洗沐,正等着你服侍我洗浴呢。”

    迟婢看到荀贞嘴角露出的笑容,顿时脸上一红,停下了脚步,心头砰砰跳起。

    吴妦的冀州佳肴,荀贞这一夜到底没有吃上,不过在浴室里,迟婢却吃了一个饱。氤氲水气中,素颜可人,伏於腿间,杏眼仰望,樱唇紧软,吞吐吃食里,伴以鼻音呢呢,实诱人舒爽。

    ……

    次日,荀贞睡到日上三杆方才醒来,只觉多日的疲惫一扫而空,精神焕发。

    他小心地把左臂从陈芷的脖下抽出,又移开迟婢压在他身上的丰腴美腿,绕过唐儿横陈的玉体,从床上下来,赤足走到窗边,拉开帷幕,迎接上午的阳光。

    院中绿树葱郁,姹紫嫣红,凉亭流水,景色怡人,遥见院门处,典韦等人披甲持戟,护立於外,近处回廊中,青衣薄裙的婢女捧着种种梳洗之用具在静悄悄地侍立等候。

    昨晚荀贞与陈芷等折腾到夜半方眠,陈芷、迟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