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立,字仲德。卜己振臂一呼,东郡各县响应,东阿县丞王度是太平道信众,亦聚众造反,东阿令逾城逃走,县中吏民负老幼也纷纷出逃。王度在烧了仓库后,发现县中几乎没什么人了,认为空城难守,因带着造反的黄巾信徒们出了城,停驻城外,等待卜己。程昱便趁机说动县中大姓薛氏,两下合力,用计夺回了东阿县城,并击败了返回来试图再夺城池的王度。东阿由此得全。李骧倒是也听过程立之名,知此人高八尺余,美须髯,是东阿的一个名人,不过却没把他放在眼里。
卜己顾望黄河,心中怅然,举鞭遥指对岸的河堤,说道:“河从天上来,奔腾如龙,却奈何被此金堤困锁,不得遂志”他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问李骧,说道,“大贤良师说:‘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当我等起兵之初,无往不克,席卷天下,现在却为何屡战屡败?先丢了颍川,又丢了汝南,我亦未能保住东郡。这却是为什么呢?”
李骧呆了一呆,心道:“卜帅莫不是想治我的罪么?”卜己之落败,究其根本,却是因李骧所献之计。正是因为李骧献了一个“分兵出城之计”,这才使得皇甫嵩有机可趁,将他们各个击破,一鼓作气,收复了濮阳、白马。他心中忐忑,偷觑卜己面色,却见卜己眉头紧蹙,神色低沉,满腹心事的样子。他想道:“看着又不像是要治我的罪?”略微松了口气,说道,“皇甫嵩一时侥幸,卜帅何必忧虑?卜帅不是常对我等说:大贤良师统兵百万,龙踞冀州,不日就将南下直取洛阳了么?我等虽暂时落败,但只要打下东阿就可投奔大贤良师去了待到那时,有神兵相助,小小的皇甫嵩算得甚么?”
卜己摇了摇头,说道:“我只是想不通。”
“想不通甚么?”
“我等黔首日夜辛劳,不得一餐之饱,无立锥之地,而那些豪族大姓却世代富贵,锦衣玉食,驱使我等如犬马。这‘苍天’既然如此不公,我等自就应该把它打破大贤良师也说了‘黄天当立’。颍川、汝南起兵之初皆有十万之众,我郡人少,也有数万,皇甫嵩只有几万人,却怎么就连战连胜?我等怎么就连战连败?难道说是这苍天的气候还未尽么?……,不,苍天的气候肯定是尽了大贤良师不会说错的。可却又为何……?”
卜己没读过,不懂什么大道理,他只知道这苍天很不公,他只知道大贤良师的话不会错,可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波才、彭脱接连战败身死,他今也大败而逃。坚信的东西与残酷的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使得他有些语无伦次,陷入了深深的迷茫。
他望着这黄河滚滚去,如虬龙之势,却被迫锁在堤岸之间。他又望向天空,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沉默无声。恍惚间,这天空仿佛是汉室的化身,这黄河是他们太平道的化身,而这堤岸自就是皇甫嵩所带之汉兵了。
天压大地,虬龙困锁,不得翻腾转身。这天,这龙,这堤。他忽想长啸,只觉胸腹中有一股气,似是不甘,又似是不平,又好像是愤怒,又似乎是狂躁,而最终,他仰望着这无边无垠的天空,在这压抑沉重的天空下,这股气却变成了无力。他奋力抽出佩剑,想要指向天空,这剑却似有千钧之重,最终徒然地松开了手,利剑落到马下。他从马上滚落,跪在河边,向着西方的冀州方向,抢地叩头,痛声大哭,高叫道:“大贤良师,大贤良师”
卜己的失声痛哭吓了李骧一跳。卜己复杂的心路,李骧完全不知。他瞧着跪在地上的卜己,心道:“便算是战败,大丈夫又岂能落泪痛哭?”他是轻侠出身,讲究的是尚气轻死,死则死矣,面子却是绝不能丢的,顿时有些看不起卜己,犹豫了下,还是决定下马,去扶卜己。
卜己向冀州而跪,恸哭高叫。数万跟随他的东郡子弟亡在战场之上,数万不甘心世代被奴役的东郡黄巾信徒死在汉兵的刀下。数十万想要反抗苍天不公的子弟们、信众们的鲜血染红了颍川、汝南、东郡的土地。他们的冤魂不散,此时此刻,东郡的、汝南的、颍川的,数十万个不甘死去的冤魂好像都盘绕在他的头顶。这苍天或许气数仍未尽,这“太平世界”或许现在还来不了,但,“我们早晚能建起黄天,我们能早晚能立下太平”
他本有建功立业之心,而现在却完全不再去想做一个开国功侯,他只想到了数十万战死疆场的黄巾信众,他只想到了数百万、数千万和他早前一样被富贵者奴役、驱使的黔首百姓。这黄天、这太平早晚要立这次不行,下次下次不行,再下次
他坚定了心态,不再无力,不再迷茫,不再愤怒。没等李骧搀扶,他就跳起身来,弯腰捡起落在马下的利剑,小心地擦拭去沾在剑身上的泥土,将之插回剑鞘。
离开河边时,他又回望了这河、这堤和这天。凭什么富贵者代代居人上,凭什么劳动者代代居人下?凭什么他们五谷不分、四体不勤却能代代奢华靡费,作威作福,凭什么我们日夜劳作、冬夏不息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他心道:“是的,大贤良师没有错。这苍天早晚要死,这黄天早晚要立”他扬鞭打马,带着莫名其妙的李骧离开了岸边。
随他逃出来的本有两千多兵卒,经过清点,现还跟着他的不到两千人,其余的近千人有的是走散了,有的是悄悄偷走了。从周近的乡亭里抢来了一些粮食,众人饱餐一顿,歇息了一个时辰,卜己带着他们直击东阿。次晨,抵达东阿城外,东阿城厚而高,程立多智,连攻两次不能克城。斥候来报:“荀贼统步骑万人追击而来,现距我部不到二十里。”
前有坚城,后有追兵。为避免两线作战之不利,卜己离开东阿,退兵至东阿城西十余里外的仓亭。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128 三战尽复东郡地(十三)()
听了斥候的汇报后,荀贞对诸将说道:“卜己已走投无路。 他逃出濮阳时带了两三千人,现在只剩下了两千不到,缺粮无船,前有大河,进退无路,此瓮中之鳖也,灭之不难,唯一可虑者:是需得避免他抛弃贼兵,带亲信心腹渡河北上。”
仓亭临黄河,在没有提早准备的情况下,一千多人是万难渡河的,但如果人数少点,百十人,随便掠些船只,渡河却是不难,所以需要防备卜己抛下部队北逃,当下荀贞点派刘邓、典韦、辛瑷:“你三人带本曲人马急行,现在就去仓亭,务必要占住渡口,把卜己困住。如果卜己果然渡河北遁,那么你们就也追过去,绝不能再放他逃掉。”
黄河从东郡横流而过,濮阳、白马、东阿等县在河南,其余诸县在河北,如果被卜己逃去河北,中间有黄河相隔,皇甫嵩数万军队想要过河至少需要三天的时间,三天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却已足够卜己召集他留在郡北诸县里的驻守部队,合在一起约有四五千人,如再裹挟些丁壮,聚拢万人也不是不可能的,聚拢万人,足可坚守一城,那么少说也还得再有一次攻城之战,虽然肯定是能攻下来的,可一来耽误了时间,二来汉兵也会出现无谓的伤亡,所以,为了避免这些情况,最好还是把卜己拦下,不让他渡河。辛瑷所部乃是骑兵,速度快,典韦、刘邓都是骁将,其部众也都是荀贞麾下最精锐敢战的兵卒,所以派遣他们三人带部先行。
荀贞顿了顿,目光在他三人脸上一一落过,又说道:“你三人以玉郎为主,老典、阿邓为辅。”三人都是曲长军候,地位相当,需得选出一个做主的,辛氏与荀氏是亲族,用辛瑷为主将,刘邓、典韦都没有异议。三人接令,马上返回本部,带着本曲人马脱离了大部队,奔去仓亭。
辛瑷、典韦、刘邓三曲合兵有数百步骑,或许不足以击败卜己,但占住渡口却应是绰绰有余了。不过结果却是出乎了荀贞的意料,他带部缓行了大约一个时辰,在距仓亭尚有十余里之时,数骑从仓亭方向奔来,却是辛瑷派来报讯的信使:“报,司马,我部大破贼兵”
荀贞闻言大喜,没想到辛瑷、典韦、刘邓三人只凭数百步骑就击败了卜己的近两千人马,不过细细想来,却也不足为奇,卜己部的人马乃是败兵,士气低落,先前打东阿,又连攻两次不克,兵卒疲惫,兼之缺粮,而辛瑷、刘邓、典韦所带之人马却为大胜之军,且又俱为荀贞部的勇士,更重要的是还有辛瑷麾下的两百骑士,以此击之,大破卜己部也是正常。
荀贞问道:“卜己可抓住了?”这信使说道:“被刘君生擒了。”不用说,这必是刘邓又身先士卒,於阵中生擒了卜己。荀贞喜笑颜开,笑对随行左右的荀攸、戏志才说道:“今卜己被抓,东郡算是平定了啊”荀攸、戏志才也很高兴,戏志才笑道:“恭喜你了,贞之。生擒卜己,这可是大功一件。”卜己是东郡黄巾的渠帅,地位与颍川波才、汝南彭脱相当,虽然东郡黄巾不及颍川、汝南的黄巾兵多,可能把卜己生擒,确是当之无愧的一件大功。
荀贞回顾自颍川守阳翟以来的历战,舞阳破敌、西华破敌、今又生擒卜己。
他自忖心道:“因守阳翟有功,皇甫将军上表朝中,把我从百石郡兵曹掾擢为了佐军司马。汝南斩刘辟、降何仪,收复十余县,今又破韦乡、克白马、生擒波才,这两份功劳加在一起,两千石或不可能,然被召入朝中拜为郎、又或被任为一大县的千石令应是足矣。”
县令长依县之大小、民之多寡、地之富贫分几个层次,最低四百石,其次六百石,最高千石。纯以荀贞眼下的功劳来说,被擢为千石令,又或被拜为郎当然是问题不大,但前提却是:朝中无人作梗,要知,张直可就是因他而死的。现在征战尚未结束,考虑这个问题有点嫌早,而且荀贞在朝中也没有靠山,就算考虑也是无用。所以,这个念头在他脑中只是一闪而过,很快他就把注意力又放回了眼下,笑对戏志才说道:“就算是大功,也全是靠了志才你和公达的智谋与诸君的勇武敢战啊。”说完,令来报讯的这几个信使,“尔等不要停了,速去白马,将此讯报与将军知晓。”这几个信使接令,打马绕过行军的部队,径去白马报讯。
荀贞扬起马鞭,指向前路,与左右诸将说道:“加快前行”十几里地很快就到,辛瑷、刘邓、典韦迎接於道上。荀贞下马,快步走上去,握了握辛瑷的手,复又握了握刘邓、典韦之手,笑道:“你们只有数百步骑,怎么击败的近两千贼兵?”说着话,眼往他三人身后看去,在他三人身后,有两人被五花大绑,在数十个甲士的监押下跪在地上。
辛瑷转身,指着这两人说道:“司马,这两人便是卜己和李骧。”
荀贞打眼细看,见这两人一个三十多岁,粗衣露髻,满面血污,腿臂负伤,此人正昂头怒视荀贞,另一个二十多岁,膀大腰圆,大概之前穿的铠甲被汉兵扒下来了,露着赤裸的上身,肌隆如虬,此时正伏在地上,老老实实地等候荀贞发落。
荀贞当下了然,心道:“这乡农模样之人必就是卜己。”问过辛瑷之后,果然错。
荀贞认出卜己不是因为卜己的打扮。老实说,看到卜己这副打扮,荀贞是吃了一惊的,黄巾军的渠帅、小帅,他见得多了,没有一个像卜己这般寒酸朴素、依旧保持着农人打扮,粗麻衣服不说,连帻巾都没裹,只扎了个发髻,扔到人堆里,谁也不会注意到。就荀贞所见的那些黄巾渠帅、小帅大多是玉带丝衣,便算是比较朴素的也皆是锦服亮铠,哪里有像卜己这样的?他之所以认出此人是卜己,却是因为卜己虽然被擒,怒目之下,却自有威势。
他本就同情黄巾军起义,今见到卜己这般打扮,顿时眼前一亮,心道:“较之那些起兵后就忘了本分,丝衣锦服、傅粉香囊的渠帅、小帅,这个卜己却是质朴。”不觉起了爱才之意。
荀贞刚才问辛瑷等是怎么破敌的,刘邓在边儿上笑道:“贼虽千余,但不堪一击,我等率部到后,先分兵抢下了渡口,然后玉郎率骑兵分散两翼,我与典韦则率步卒疾击其中阵,只冲了一阵就把他们击溃了。破贼不足提,倒是这卜己与李骧值得一说。”
荀贞打量着卜己、李骧,问道:“有何值得一说?”
刘邓笑道:“这李骧有些勇力,拿下他费了些功夫。还有这卜己,贼兵败后,他的亲兵们护着他拼死杀到岸边,他们早在河边备下了几艘船只,谁知这卜己却是不肯渡河北上,反复又杀将回来,因此被擒。”
荀贞心道:“到了岸边却不渡河。咦,此人虽是个乡农,却有霸王之风。”饶有兴趣地问卜己,“你既逃到了岸边,为何不乘船渡走?”
卜己怒视荀贞,骂道:“你就是荀贼?今乃公兵败被擒,死不足惜,大贤良师早晚会为我等报仇”刘邓、典韦大怒,两人上前,刘邓一脚把卜己踢翻,典韦抽出短剑,横在他的脖上,恶狠狠道:“好个贼子,败军之贼还敢如此嘴硬”一手捏住他的嘴,迫其张开,另一手提剑对准他的口中,作势要往里刺。
荀贞制止了他,大度地笑道:“他战败被擒,难免胸有怨气,便让他骂上两句,又能如何?反正也不会掉一块肉嘛。”吩咐典韦、刘邓,“扶他起来。”待典韦、刘邓将之扶起,再又问道:“你既逃到岸边,为何不肯北渡?是自知罪孽深重,故此无颜见郡北父老么?”
卜己不识字,不读,不知“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典故,不过却也听懂了荀贞的话,恨恨地吐了口唾沫,说道:“罪孽深重?罪孽深重的是尔等汉贼杀我道众,与我太平为敌,迟早要遭天谴……,无颜见郡北父老,我的确是无颜见郡北父老”
荀贞对他骂人的前半句毫不介意,只当没听见,问他后半句的意思:“为何无颜见?”
卜己说道:“从我起兵者大半是郡北我道子弟,我告诉他们这不公的苍天已死,我说黄天将立,而今却才杀尽了豺狼,又来了狐狸我郡北父老何其苦何其苦”他双目含泪,仰望苍天,痛呼怆然,“天,天若卜己一死能换来太平世界,卜己愿死,卜己愿死”拼力挣扎,想要挣脱典韦、刘邓,红着眼大骂荀贞,“只可惜我数万东郡弟子战死疆场,只可惜我数十万东郡黔首又要遭鼠辈兵灾。竖子便是乃公变身为鬼也绝不放过你”
荀攸、戏志才不由向后退了一步。荀贞站着没动,听了他的这番痛号诅咒,非但没有生气发怒,反而更起了爱才之心,不但更起了爱才之心,更有了些怜悯之意。这是个有理想、有志向的人,只可惜空有理想和志向却没有方向,没有找到实现他理想和志向的正确道路。
他向身后招了招手,叫站在后边的何仪上来,笑对卜己说道:“你可认得他?”卜己不认识何仪。荀贞介绍说道:“此乃汝南何仪。”卜己骂道:“叛贼”何仪面色一红,颇是羞愧。
荀贞说道:“尔等作乱以来,所过之处,烧杀掳掠,十室五空,我转战三郡,沿途所见,道有死尸,野露白骨,良田无人耕种,麦苗尽被踏毁。你说苍天不公,所以你要立黄天,难道你的黄天就是这样的一个天么?难道你想给天下百姓的就是这样一个‘太平’么?”
荀贞说的是事实,卜己也知道,他涨红了脸,想要反驳,却无从说起,毕竟他本性质朴,不是个狡辩无耻之人。
荀贞说道:“所以我说尔等罪孽深重,何仪幡然醒悟,弃暗投明,你怎能说他是叛贼?”何仪听了荀贞这话,腰杆挺了起来。荀贞接着对卜己说道:“你刚才说你无颜见郡北父老,可见你是个知荣辱之人。既知荣辱,我可以给你一个机会,给你一个赎罪的机会,你愿降我么?”
卜己被强迫着跪趴在地上,手抓着泥土,奋力昂着头盯着荀贞看了多时,说道:“愿降将军。”荀贞令刘邓、典韦:“放开他。”亲自上前,欲扶他起身,卜己一跃跳起,猛地扑了过来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129 三战尽复东郡地(十四)()
荀贞亲自上前,欲扶卜己起身,卜己一跃跳起,猛得扑了过来这时,荀贞离他只有一两步远,亏得久经沙场,反应敏捷,疾退了几步,方才闪避开来。 许仲从荀贞的身后冲出,抬脚把卜己踹得趔趄后退,抽刀在手。荀贞叫道:“且慢”话说得却是晚了,杀死卜己的不是许仲,而是刘邓。在听到荀贞的叫声后,许仲已经收了手,只是拿刀指着卜己,刘邓却是勃然大怒,跃步上前,抽剑在手,先是勒住卜己的脖子,接着把剑由后刺入卜己的腰中,刺入、拔出,刺入、拔出,眨眼间连刺了四五剑。卜己痛呼一声,下意识地反手去捂腰上的伤口,鲜血喷涌而出,很快就浸透了他的麻衣,顺着腿流到地上,他只觉力气从身上渐渐消失,眼前发黑,站立不稳,刘邓松开手,放任他跪倒在地,虽然跪倒了,神智已经模糊,他却仍然试图坚持着挺直腰杆,并睁大了眼,去寻找对面荀贞的身影,但这都是无用功了,“轰然”一声,他栽倒在地。
“唉,唉。”
荀贞看着卜己倒下,又为刚才后怕,又觉得可惜,走到卜己的尸体边儿上,蹲下来,想帮他把眼睛闭上,连抚了两下他的眼帘,却都没能成功,顺着他虽仍睁着却已失神的双眼,荀贞仰脸向上望去,苍天无语,白云朵朵。“这是何必呢?”荀贞低头看了会儿卜己的遗容,站起身,吩咐说道,“厚葬。”若放在千余年后,卜己可能会成为一个战功赫赫的将军,可能会实现他“耕者有其田”的理想,但在眼下这个时代,他却注定是一个悲剧。
刘邓杀了卜己,是救主心切,荀贞没有责备他,但对他“厚葬”的命令,戏志才却表示反对,他说道:“贞之,不能厚葬。”荀贞说道:“因为他是反贼么?……,他虽是反贼,然视死如归,刚烈不屈,也算是一个烈士丈夫了,值得厚葬。”戏志才说道:“话虽如此说,但是贞之,郡北尚被贼兵占据,有卜己的人头在,对我军来说会更容易收复郡北的,而且你已派信使去给皇甫将军告捷,卜己乃是东郡贼渠帅,你不可能擅自厚葬啊。”
荀贞同情黄巾军,同情卜己,故此从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