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1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兄还有别的事儿么?”

    “费丞找府君何事?”

    荀彧持重谨慎,对荀贞亦不肯言堂上公事,不答反问,笑道:“难得听阿兄询问公家事,怎么了?”

    “张直要宴请我,五天后约我去他家吃酒。”

    荀彧微怔,马上就猜出了张直请荀贞吃酒的原因。他略作沉吟,说道:“弟与兄同去。”

    ——

    1,读鞫,乞鞫,移谳。

    我国古代的法制是很好的。如果在这方面做个研究,会发现不管是法律条文的人性化、全面化,还是司法程序的严谨化、文明程度,都是令人惊叹的。

    就比如读鞫、乞鞫。读鞫过后,若囚犯觉得冤枉,“囚若称枉欲乞鞫者,许之也”,允许上诉。和现代一样,也有上诉期限,汉代的上诉期限是三个月,过期则不再受理。

    犯人乞鞫,县里边复审后,要把结果上报郡中,郡中再进行复审,最后还要再移送到“旁近郡”会审。整个过程是很严肃,程序是很严格的。

    如有疑难案件,县里、郡里都解决不了,可以上报朝廷,移送给朝廷里的廷尉处理。这叫做“移谳”。廷尉处理过的疑难案件,就可以当作是“比”。“比”即判例,如前文中提到的《法比都目》就是一本判例,以后遇到类似的案件即可按此处理。这些都和现代的司法很像。

    至於“人治”,封建社会在所难免,但是相比同时期的西方,遥遥领先。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33 督邮一怒(下)() 
五天后的傍晚,荀贞赴宴。

    那天荀彧说要和一块儿,他没有答应,又不是什么好事儿,不必两人同去。荀彧挺不放心,他当时笑道:“郡人为我作歌:‘今有荀家乳虎’。虎不食人已是万幸,难不成还能被人食了?文若不必担忧。张常侍,天子呼为‘阿母’。且等那夜,看这‘天子母侄’能否为伏虎之人。”

    在荀彧面前他表现得很有自信,实际上,他还是有点忐忑的。

    不是因为害怕张直,而是因为不知道张直的打算。如果知道张直的打算,水来土掩就是,现在不知道,也就拿不出相应的对策。正如那句话所说:未知的才是最令人不安的。

    张直早就和父母分家,搬出来独住了。他家的宅子很大,高墙大院,占了半个里,院墙上饰以绮画丹漆之属,鲜艳夺目。

    在他家门口,荀贞等被拦下了。拦人的是一个看门的豪奴,二三十岁,绿帻青衣,腆胸突肚,站在台阶上,颐指气使地指着荀贞身后的程偃、小夏、小任等人,倨傲说道:“贵人之门,不进贱客。门内的地不是奴役仆从可以踏上的。家主今夜宴请的是北部督邮,不是婢子小人。”

    荀贞心道:“下马威么?”站在台阶之下,抬眼瞧这豪奴。落日挂在天边,把这豪奴和整个的张家都照得光灿灿的。要是换个胆小的人,也许会佯装大怒,好趁机逃开这个鸿门宴。荀贞不然,他既然来了,就不会中道而止。现在走,更会惹人讥笑,还不如干脆不来。

    为了万全计,除了程偃三人外,程偃手下的那队人也跟着来了。程偃想道:“张直前几天在督邮舍外故意冲撞荀君,已是该死,今儿来赴他家的宴,又让恶奴在门口拦客真是岂有此理。”作为荀贞门下的宾客,主辱臣死。他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两步跨上台阶,推搡这个豪奴,举拳欲殴,骂道:“为赴你家的宴,奉荀君令,我等舍刀带剑,足表敬意,而你这个竖奴还敢挡道?”

    荀贞令小夏、小任把程偃拉住。他寻思想道:“既然不知道张直的打算,与其一开始就莽撞地硬碰硬,还不如先把姿态放低,以柔应之,暂避其锋芒。所谓‘尺蠖之屈,以求伸也’。等搞清了张直的安排,再伸展不迟。”

    计议定了,他笑道:“是我考虑不周了,你言之有理。既然如此,我就把他们都留在门外吧。”令程偃手下的那队轻侠,“你们在门外里巷等我。”叫程偃、小夏、小任,“你三人跟我进去。”撩衣登阶,程偃、小夏、小任让开路,紧随其后,往院门中走。

    余下诸人退到院门对面的墙边,握着剑柄,依墙而立,目注他们进去。

    守门的豪奴仍不愿意,阻在门口,说道:“家主令:不许奴从入院。”拿眼乜视程偃三人,意思是这三个人也是奴从,一样不许入内。

    荀贞心道:“若只我一人进去,好汉难敌四手,倘若有个变故,岂不孤掌难鸣?”他可没傻到这份儿上,留下程偃那队人在外边可以,再留下程偃三人就不行了。他轻轻地咳嗽一声。

    程偃立刻勃然大怒,把剑从腰上取下,拿在手里,威胁这个豪奴,骂道:“死虏,欲死么?”抢在荀贞身前,撞开这个豪奴,大步往院中走。

    看门的不止一个人,另外几个抱着膀子看笑话的壮奴见到程偃动粗,连忙拥上来,想把他拦在外边。

    程偃一边半步也不停,只管往里闯,一边将宝剑半拔出鞘,喝问围上来的人:“虏辈,敢尔?”

    守门的张家诸奴不信他会拔剑,没当回事儿,继续蜂拥。程偃怒道:“虏辈欲试剑锋么?”诸奴脚步顿了一顿。

    程偃复又大喝:“又或虏辈是想令乃公发怒么?匹夫一怒,血流五步”抽剑在手。

    只听得“嘡啷、嘡啷”一片剑刃出鞘之声,诸奴看去,见巷中依墙而立的那些人全将佩剑拔出了鞘。暮色中,剑光耀眼。守门诸奴只是奴仆,平时仗着张直的势,欺软怕硬还行,碰上了真要拼命的,谁也没胆子硬来。没想到程偃竟然真敢拔剑,面对锋利的宝剑,他们犹豫起来。

    程偃三度大喝:“又或虏辈是想令督邮发怒?督邮一怒,血流半郡”这一喝的声音最大,仿佛旱雷平地起。耳闻雷鸣,目中利刃,受程偃这一喝问的提醒,诸奴蓦然忆起了荀贞在郡北做下的那些事:驱千石令如驱一鸡,杀六百石吏如一杀犬。

    六百石的大吏说杀就杀了,何况他们这些奴仆?诸奴惧怕上来,谁也保不准荀贞会不会一怒杀人,登时失了胆色。

    程偃杀气外露,步步进逼,他们步步退后。荀贞带着小夏、小任从容入院。

    ……

    进入院内,荀贞心道:“连席面都还没有见着,只进个院门就这么多的曲折。这张直,也不知备下了什么险恶的圈套等我跳进?”

    守门的奴仆拦不住他们,没奈何,你看我,我看你,最终只得“忍气吞声”,分出一人前边引路。

    进得大门,转入正宅,一路行来,亭台楼榭,小桥流水,到处都是绿帻好衣的奴僮和美服薄裙的婢女。

    他们一路行过处,引得沿途的奴婢无不举目观看。

    有晓得的,小声与别人说道:“今家主宴请北部督邮,那黑衣佩剑之人想必就是荀乳虎了。”有知些内情的,啧啧摇头,一副不忍之态,说道:“可惜了,可惜了。瞧这荀乳虎英武明秀,端得是个人物,只可惜,得罪谁不好,偏偏得罪了咱家主人,待会儿在席上怕是要受辱,弄不好,还会被暴打一顿,扔出宅外。纵他天大的名声,今夜过后,也是一个被郡人在背后指点耻笑。”有人问:“噢?此话怎讲?”这个知些内情的人却不肯说了,只一个劲儿地叹息。

    宴席摆在了张直家前宅的侧堂里。说是“前宅”,从大门口走到,也走了好长一会儿。到了堂外,领路的大奴叫荀贞等在外静等,他入内通报,不多时,出来说道:“家主请督邮登堂。”

    荀贞吩咐程偃三人候在堂外廊上,脱去鞋履,略整衣冠,按剑昂首,步入堂内。

    外边闷热,暮色深沉。一进堂上,灯火通明,清凉扑身。

    荀贞定睛看去,见这堂屋甚大,颇为深广,两列红色的圆柱撑起了屋顶,柱间相对摆了十二三个漆案。

    每个漆案旁边都放了一盆冰。堂内的角角落落以及柱旁案侧都摆设的有青铜灯具,怕不下数十个,造型各异,或为跪捧灯盏的女子,或为头顶灯盘的鳌龟。灯盏、灯盘里点燃了烛火,烛光彤彤。堂上多人。数十个短裙坦胸的歌舞女乐列在堂下。

    堂内最里边,正对着堂门的地方,在诸多案几的上首正中,坐了一人,年约三旬,相貌堂堂,正是张直。

    张直穿着一件黑色的丝制禅衣,宽衣博袖,彩线纹绣,极是华丽。禅衣是贵族男子夏季穿的一种袍衣,没有衬里,很轻巧。眼见荀贞步入堂内,他也没有起身,皮笑肉不笑地说道:“椽部来之何晚啊你看,宾客们都到齐了,你才姗姗来到。怎么,可是嫌我家的酒菜不好吃?”

    “张君说笑了,就是因君家的膳食被郡中称美,我才不敢早来。”

    “为何?”

    “怕人笑我嘴馋。”

    “哈哈,哈哈。”张直笑了两声,收了笑声,调换下坐姿,屈起左腿,平放右腿,一手放在案上,一手放在屈起的膝盖上,舒舒服服地倚靠在给他扇扇子的美婢身上,点着荀贞,对客人们说道,“巧嘴督邮。”诸宾客捧场大笑。他对荀贞说道:“请入座罢。”

    坐塌上坐的都有人,只有临堂门,摆在最末的一个案几后是空着的。荀贞不计较,向堂上诸人揖了一揖,入坐此案之后。

    张直把他的举动看在眼里,心道:“田舍儿好生能忍。那天在街上,我拿费畅辱他,比他为我家家奴,他忍了。今晚我用座次辱他,待之以最卑最低之位,他又忍了。嘿嘿,他这般能忍,却叫我不好骤然发作。”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荀贞这般能忍,就算张直想发作也找不到借口。

    他想道:“暮色刚去,夜才来临。今夜方长。你能忍得了一回,忍得了两回,我就不信你能忍得了十回八回,能忍得了一夜哼哼,我就看你能忍到何时”懒洋洋问道,“堂上的诸位宾客,督邮都认识么?”

    十来个宾客,荀贞认识三个。

    一个是南部督邮,坐在他斜对面。一个是费畅,坐在南部督邮的上边。一个是费通,坐在他的上首。换而言之,也就是说,他现在在堂上的座位还不如张直家奴的弟弟,“卑低”二字当之无愧。荀贞不是那种只在乎表面的庸人,对此丝毫不在意,对张直无礼的坐姿、态度也不在意,温声答道:“在下孤陋,只识得费丞、顾椽部和费君,不知在座的余下诸位都是何处贵人?”顾椽部就是南部督邮,姓顾,名珊。

    “你还算有些眼光,知道都是贵人。我来给你介绍,这位是淳於家的次子,这位是黄公的从子,这位是去年刚被举为孝廉的孟君,这位是本州别驾从事的爱婿,……。”

    一个个名字从张直嘴中说出,诸宾客都是大有来头,要么豪家的子弟,要么官员的亲戚。荀贞心中有数,知道张直把这些人请来,绝不是为了介绍给自己认识,而定是想让他们亲眼看到自己是怎么张直家受辱的,然后再通过他们的嘴将这事传遍州郡。

    若让张直得逞,那荀贞的名声从此就算是全毁了,以后也别再想着什么招人聚众,聚众保命了,别的不说,恐怕许仲、乐进等人也都会看不起他了。

    张直请来的这些客人都是和他交好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可以想象他们的人。在张直介绍他们的时候,荀贞站起了身,每听张直介绍一人,就行一个礼。这些人没一个回礼的,尽显傲慢神色。好一点的颔个首算是见过,不客气的仰头当他是空气。

    介绍完,张直遥指堂外廊上的程偃三人,问荀贞:“他么是督邮带来的随从么?”

    “是。”

    “可去别院饮。”

    荀贞召程偃三人近前,说道:“张君叫你们去别院饮。”

    程偃三人当然不肯。

    张直说道:“我观汝等相貌非凡,俱非常人,皆为壮士也。壮士怎能如仆役一般候在堂外?我会叫人在别院设下佳席,汝等可去痛饮。”脸露笑容,心中得意,颇为自己这一番话感到满意。他的言外之意:荀贞不识人,把“壮士”当作“奴仆”。

    程偃梗着脖子要说话。小夏知他鲁莽,怕他说出什么不好听的话,叫荀贞为难,拽了他一下,抢先笑道:“荀君,主也;我等,仆也。主在堂上,仆怎能远离?张君美意,仆等心领多谢。”也不等张直回话,拉着程偃、小任退回廊上。

    张直的笑容还在脸上,话就被小夏不软不硬地顶了回去,暗中羞恼:“贱奴无礼……,罢了,此三奴轩昂壮硕,似都非弱者,疤脸儿尤为可怖。他们刚到,正是气足之时,姑且容之。孔子曰:‘师出无名’。我先以歌舞懈之,继以醇酒醉之,再以气激之,等寻到田舍儿的事错处后,再看乃公发作,必叫尔等下跪求饶”

    程偃脸上的伤疤从眼直通到嘴,看起来确实可怖。张直还懂些兵法,晓得先泄敌人士气的道理,只是记错了“师出无名”的出处。他目视堂外。堂外站了四五个奴仆,其中一个立在程偃等人身边的大奴微微点了点头。他心中大定,笑道:“荀椽部已到,咱们这就开宴罢。”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34 一怒之威() 
张直说道:“荀椽部已到,咱们这就开宴罢。 ”拍了拍手,十来个美貌的婢女托着食盒鱼贯登堂,为诸人布食。堂下的女乐弹琴吹笙,轻歌曼舞。

    小夏在堂外目视荀贞。

    荀贞了然,刚才张直和堂外的一个大奴眉眼传意,小夏这是在提醒他要提防注意。他想道:“张直和那大奴对打眼色,‘说’的不外乎是‘辱我’之事。他若是想以言语羞辱於我,不需要和堂外的大奴打什么眼色,莫非,他这个‘辱我’还需得有人配合不行?……,需有人配合?难道他不只是想骂我,还想打我?在堂外埋伏的有人,想来个‘掷杯为号’?”

    这也不是不可能。荀贞这次来张直家,赴张直的宴,最坏的打算就是挨一顿打。挨一顿打和挨一顿骂比起来,肯定是前者更羞辱人。打一顿之后再丢出去,更羞辱人了。

    荀贞借用汗巾擦脸的机会,不动声色地瞟了瞟小夏。小夏的目光一直没离开荀贞,两人视线接触,他看懂了荀贞的意思,偏过头装与小任说话,说了没半句,忽然捂住肚子,挤眉弄眼,唉哟叫疼,急问旁边的张家奴婢:“你家的溷厕在哪里?突然肚痛,十分内急。”

    他问得急,张家的奴婢没多想,随手往堂西指了指,说道:“一直走,到墙角,便是粪溷。”

    小夏捂住肚子,弯着腰,快步离开了堂门口,向这奴婢手指指的方向去了。

    小任、程偃奇怪地看了看他匆匆离去的背影,又往堂内看荀贞。

    堂内亮如白昼,婢女已把酒食布好,张直正举樽劝酒。堂上诸人共饮一樽,饮毕,皆亮出樽底,以示饮完。荀贞也同样亮出了樽底。这个举动,既是汉人淳朴好酒,每饮宴必痛饮的一个表现,也是一个礼节,表示对敬酒人的尊重。张直指着荀贞,说道:“椽部没有饮尽”

    他的座位在堂内最里边,离荀贞隔着五六个案几,差不多得有一两丈,哪里看得到荀贞的酒樽里有没有酒?明显是在借机生事。荀贞也不分辨,带笑将酒樽掉了个个儿,樽口朝下,樽底朝上,晃了两三荒,半滴酒没有掉出来。张直连连摇头,说道:“没饮尽,没饮尽”

    先前进堂布食的婢女没有走,留在了宾客们的案边,伺候他们饮食。张直命伺候荀贞的那个婢女:“给督邮满上,再喝一樽”那婢女从命,用酒勺从瓮中取酒,给荀贞满上,继而端起来,请他喝。在座的宾客都只喝了一杯,荀贞为何非要喝两杯?灌酒也是一种羞辱。

    堂下的小任、程偃面色陡变。

    荀贞若无其事,接过酒樽,笑道:“君家酒美,正该多饮。”一饮而尽。张直哈哈大笑,说道:“知道我家酒美,说明你还有两分味。贞再饮一杯。”

    “幼名,冠字”,“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对一个成年男子来说,“名”是用来自称的,除了父母长辈和地位高过自己的人之外,被人直呼己名是一种极大的侮辱。“今人闻呼其名,其不怒骂者几希”。张直的从父张让是中常侍,如果张让直呼荀贞的名字倒也罢了,张直算是什么?一个白身而已。荀贞出身名门,又是北部督邮,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被他直呼己名,辱之甚矣。

    小任、程偃勃然大怒。荀贞耳听八方,眼观六路,注意到了他两人的怒色,微微把手往下一压,示意他两人镇定,等婢女再将酒满上,从容饮尽,笑道:“君家美酒,名不虚传。”

    席上宾客无不窃笑。张直嘿然,心道:“田舍儿真够能忍”

    宴席还不算正式开始,宾客才喝了一杯酒,连着辱荀贞了两次,荀贞都不理会,只当清风拂面。他有心再辱,面对荀贞这副“唾面自干”的姿态,也一时无从下手了。

    “诸君请再共饮一樽。”

    诸人又齐饮一樽。这杯喝了,酒宴正式开始。

    ……

    喝酒不能空喝,只敬酒、碰杯没意思,应张直的提议,用酒令助兴。当时酒令不及后世花样繁多,但也有不少,比如投壶、比如酒令钱。投壶要有技巧,张直不擅此道,选择了酒令钱。

    酒令钱就是每人拿一个特制的钱币,钱上刻有一个数字。选出一人为酒监正,将与之对应的酒筹钱放入筹筒中,摇动后取出一枚,根据上边的记数报出数字,席上如有人持此数字,便或罚酒、或歌舞、或吟唱。

    酒监正选了费畅。他捧着筹筒哗哗摇开,探手取出一个酒筹钱,张直按住案几,撑身问道:“是何?”费畅展钱观看,看罢,一脸的阿谀,说道:“真是好口彩,乃是‘乐无忧’。”

    酒筹钱里除了与酒令钱对应的数字外,还有许多其它的文字钱。有的是吉祥话,如“乐无忧”、“寿毋病”、“贵富寿”之类;有的是游戏娱乐,如“起行酒”、“饮酒歌”、“自饮止”之类。“乐无忧”显然是句吉祥话。

    张直哈哈大笑,举杯示众,说道:“夜方至,酒刚起,长乐未央。”席上诸人随之举杯,皆附和笑道:“长乐未央。”众人将酒一起饮下。

    再摇动筹筒,摇出了一个“第十一”,席上诸人手里没有人拿这个数字。再摇,是“第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