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领主-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一直和葡萄牙人过不去的郑鸿逵急忙收兵,退回泉州府。

    金声桓和李成栋,李有德向隆武朝廷投降,隆武封他们为提督,让他们转身对付湖南和湖北的清军,而在福建,隆武派遣苏观生和朱大典,张天禄,进攻叛变的阮捷部,并且向赣州方向进攻。

    在金华府,张强接见了张名振。

    张名振这个人是很有名的,是鲁王明军中比较忠心而且有能力的人,但错投了人,鲁王的实力或者说他们的战略方针政策实在是太急迫,不是休养生息,整顿军队,而是总是添油加醋一般的和清军硬碰硬的打。

    以恢复鲁王的名声和正统合法性为目的地策略,终究是失败的。

    历史记载,鲁监国二年(1647)获悉苏松士绅起义,统战船进至崇明,覆舟兵败。清军进逼,迎鲁王居舟山。舟山失陷,又奉鲁王依郑成功。其后与张煌言多次攻崇明、镇江,进窥金陵,力图恢复。永历八年随郑成功欲收复舟山,死于军中。

    历史记载多有出入,也有人这样说。

    张名振,死于1654年,字侯服,汉族,明朝南直隶应天府江宁县人(今江苏省南京市)。一说山西人,南京锦衣卫籍。原任台州石浦游击,封富平将军。弘光元年(1645)福王被执,招集义师,共图恢复。与张煌言等拥立鲁王监国于绍兴。后奉鲁王从福建金门回到舟山。

    具体有这样一段记载。

    永历八年(1654年)正月十七日起,张名振、刘孔昭、张煌言等部明军乘船分批进入长江口,冲过狼山(今江苏南通市南面沿江重镇)、福山(与狼山隔江相对)、江阴、靖江、孟河、杨舍、三江、龟山(今镇江市境)等清军江防汛地,二十一日到达瓜州。明军在金山上岸,缴获清军防江大炮十位和火药、钱粮等物。张名振、刘孔昭、张煌言等带领五百名军士登金山寺,朝东南方向遥祭明孝陵,题诗寄慨。

    永历十三年(1659年)八月六日,明末名将郑成功率部自宁南退,来攻崇明。八日,郑派部将梁栋宇等至城下劝降。十一日黎明,郑兵包围县城,用巨炮轰击,毁西北角城楼百余堞。接着,又填没护城河,架起云梯猛攻。郑军连续七次攻城,并在城楼与守城清军展开肉搏战,仍未攻克县城。十四日,郑成功引兵南去。

    还有人说张名振死于郑成功下毒,但终究是不可考究的事情,所以历史对于我们后世的人来说,众说纷纭,也不知道那个对,

    不说历史,就说现在,郑成功得知收复了宁波府,绍兴府,鲁王重归绍兴府,和张煌言联络,马上率领大军前来,并且和张名振汇合猛攻崇明岛,陆路上有鲁王的张煌言带领一众人等,从杭州府出兵,猛攻镇江,两面围攻金陵府。

    两个人相对落座,张强不会因为自己是总督,就对张名振摆架子,穿越者都有一个癖好,就是收集名人,像张名振这样的名人,张强当然要以礼相待了。

    张煌言太忠诚,而且他有自己的心思,张强几次用话套张煌言,张煌言都避而不答,因此张强觉得此时自己没有亮出领主,或者一代明主的旗号来的时候,是不会有人来主动投奔他的,尤其是张煌言。

    但张张名振这个人,张强想试探一下,看看能不能收服。

    像这样的人才其实适合担任文官,知府什么的,而不适合去领兵打仗。

    两个人绕来绕去,绕了半天,才进入正题,没有办法,这就是这个时代的人都通病,应该说是官员和文人的通病,张强是不想,可为了收服张名振,张强只能忍耐了。

    “总督大人,至此国难当头的时候,只是按兵不动,不思进取,实在是有负大人的这一生才干,我来之前把金华府看了一遍,百姓安居乐业,百业兴荣,大人的军队精神面貌相当的饱满,很有强军的风范,不知道大人为什么窝在这一省之地,甘愿当个乌龟总督啊?”张名振毫不客气的直接说张强目前的现状。

    张强笑了笑,反问道:“张大人,如果没有我这苦心经营,何来屡次打败清军的强军?何来百姓的安居乐业?”

    “这——”张名振有些语塞,回答不上来。

    思考了一会儿,才又道:“既然如此,我们的考虑不同,那么我就直接说了吧,我在和郑军接触的时候,发现郑军的兵马强壮,战斗力极强,不说水师战船,就说船上的那些战兵,各个英勇善战,据说他们是由大人你给训练的,怎么说我们也是大明官员,不说同朝为官,但同样属于大明人,等江山光复了,你我可能同朝为官了,有这样的共同之处,总督大人可否让你的人把我们的军队也训练一下,同时提供一些武器铠甲,好让我们早日收复圣京,让天子归位。”

    张强道:“那个天子?鲁王吗?”

    换了一个坐姿,张强翘起二郎腿,又道:“张大人是鲁王的部下官员,而我是隆武,唐王的部下,你在这里提鲁王为天子,我是不是应该把你抓起来,然后送到唐王行在,让唐王处理你?”

    (本章完)

第239章 让世界乱起来,帮张名振() 
张名振是以明末清初的思想来和张强谈话的,因此他语气里面还带着忠于那个鲁王,区分那个朱家子孙才是天朝正统的倨傲的气息,而张强就是不喜欢这样的语气。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他的思想,况且他是系统拥戴的领主,大明领主,虽然现在只不过是才拥有一省之地,而且别人也不承认他这个领主,可他自己认了,实际上他就是一个独立的王国的国王,总督,总督下一步就是领主世界承认的大都督,大都督就是一方霸主,因此他直接把张名振的话顶了回去。

    不过他不是要和张名振怄气,辩个你正我辅的正统合法,而是想要让张名振接受事实,起码搁置争议,现在是共同对抗清朝的时候,不能事业还没有成功,就每天想着怎么分功劳,谁当皇帝。

    “张大人,我认为现在大明江山未恢复,大家应该齐心合力把异族赶出大明领土,或者把异族彻底消灭,最后大家坐下来共同商量谁来当这个皇帝,现在大家都把心思用在内斗上,我认为这是我们失败的原因,鞑子强吗?”

    张强看着张名振的眼睛。

    张名振也是个聪明人,听到张强的话,陷入了沉思,同不时地抬头望着张强,接受他的思想。

    没等张名振回答,张强又道:“若论人口,鞑子不过二三十万人,可用的兵力不过十几万人,这是他们抛弃了老幼,实行的是全民皆兵的战略,而且用的是以战养战的涸泽而渔的策略,才能集中兵力和精力,专攻我们的薄弱之处,看看大明朝廷原先都在干什么?”

    张名振听到这里,深有同感,不自觉的点点头。

    张强继续说道:“相信这是大家都共识,大明太庞大了,集中了兵力去和鞑子死磕,但那些兵不为大明着想,总是想着自保,吞噬朝廷的粮草和军费,而大明又有天灾人祸,才使得鞑子从容入住中原,大家心里都知道病灶,可谁都不想着治病,而是想着跳上一条没有翻沉的船,自己逃过去。”

    张强说到这里,张名振抬头,眼睛向上翻了翻,他何尝不是如此,但他跳上的船不是大船,现在大明没有真正的大船,永历的船虽然大,但永历的船不结实,隆武的船伴随着张强的这条船,但这条船不为隆武护航,或者说在他的范围内护航,出了他的范围,他就不管了。

    看看福建此时的情况就知道,隆武忙的焦头烂额的,四处补洞,根本无法安定下来,没有一个安定的后方,如何发展,清军的主攻方向还是永历和隆武,虽然鲁王这边是在进攻,可他们的进攻也是依靠张强的帮助,现在张强这里已经成为大明的后方。

    明明就是一条江,清军却不敢越过去,攻击金华义军,他们只能转攻隆武,或者鲁王,金华义军只要一进攻,他们就败退,损失惨重,此时他在思考,是不是跳上张强这条船。

    可他心里还是有心结,因为张强是隆武朝廷的总督,不是鲁王封顶总督,改换门庭,他有些不愿意,也不敢。

    而在张强这里,张强之所以帮鲁王,就是为了把鲁王当作吸铁石,吸引清军的注意力,好壮大实力,他只打家门口的清军,只要清军不进攻他,他就不去找清军的麻烦。

    还有就是他不想在此刻造成南明内讧,主要是他的两肋,如果自己自立为王,那就得应付隆武朝廷和鲁王两边势力的夹攻,还要正面应付清军,因此张强现在也不能改换门庭或者自立为王。

    张名振思考良久,说道:“总督大人,我没有郑军那么有钱,有粮,也没有固有的地盘,但看在我们都是大明官员,都是大明人的份上,请总督大人帮助老朽,让老朽可以为大明尽一份力。”他说的很诚心,张强也有些犹豫了。

    张名振这是想让他白帮啊,张强思考了良久,突然他想到,不知道对张名振施恩,张名振以后会不会倒向他?

    想了想,姑且试一试,帮了他,至少能落个好,争取他的好感,这人比较正气,应该会感激自己,这不是和自己先前的思维吻合了吗?

    反正自己不弄,南明的官员和朝廷也是内斗不止,何不将自己的势力渗入鲁王里面,已经有情报人员在做了,策反鲁王的那些将领,而且收获颇丰,这次自己得了一万兵马,和十几个将领,虽然现在自己不能用他们,需要整编,整顿,可那些毕竟是炮灰级的人物,如果张名振过来,至少自己能多一个知府,去帮助自己管理地方。

    如果没有天灾人祸,大明培养的读书人,还是很有本事的,在管理地方上比自己提起来的那些家丁们要更加有力,尤海波没有自己的指导和帮助,就能按照自己的政策实行管理,现在和贺锦把个处州府经营的一点也不比金华府差,自己的办法和施政都是后世的方法,但在这里多少有点水土不服,那么让大明的读书人,官员去管理,后世的那些施政方法可以慢慢的通过实践和时间让大家接受。

    想到这里,张强微微点头道:“既然如此,我就帮一把了,你有多少兵马和人手,我让我的大将米林向你部派出人手,训练他们,装备和武器你去向他要。”

    说完张强写了一份命令,递给张名振,张名振马上感激涕零,连续向张强躬身施礼,张强毫不在意的挥挥手,“去吧,但愿我们能早日将鞑子驱逐出大明领土。”

    “一名大明官员由于感激你,主动接受了你,你可以重点培养他,他将是你收复的第一个大明官员,历史名人,系统现在向你发布任务,收复十名历史名人,奖励化工厂一座,可以制造香皂。”

    总是消失的系统,总是在不经意间出现的系统突然又对张强开口了。

    而且一开口就是发布任务。

    香皂,张强现在用的着这个东西吗?

    他可不是什么理工男。

    “可以丰富你领地的商品,提升你领地的商业能力,增加领地的财富,增加领地的声望,声望增加,领地的人口增加,人口达到了五百万,可以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近代城市一座。”系统对张强的不以为然解释道。

    “哦,好吧。”张强也只能接受了。

    (本章完)

第240章 让世界乱起来,隆武朝来人() 
送走张名振,张强继续关注金华府的军队整编工作。

    一个月时间,三个野战旅整编完成,这次是齐装满员,装备全部换装金改1型火绳枪,一个近卫旅也整编完成,齐装满员。

    本来张强是要编制一个近卫旅团队,可想想,编制实在太大了,不好指挥,因此分为近卫一旅,近卫二旅,近卫一旅直属编制,一万一千人,近卫二旅,一万人刚挂零,一旅守卫金华府府城,二旅守卫仙居县城,那里是整个工业中心,集中了大量的兵工厂,火炮厂,以及研究所,很多和兵工厂,火炮厂配属的企业都集中在那里。

    炼铁厂,炼钢厂,颗粒火药火药厂,一个小平原上还有蒙古人养马的养马牧场,很多战马都是从哪里出产的;还有一个精盐加工厂,海盐经过水路运输,到达仙居县,然后利用那里的充沛的水资源进行洗涤,蒸煮,过滤,最后形成金华特色的犹如后世一般白花花的精盐。

    很多小型蜂窝煤厂,都是在那里的外围百姓家里制造完成,然后进厂进行分配,还有一个蜂窝煤炉子打造的大厂。

    玉石加工厂,有名的青田玉石运到这里,进行精加工,然后篆刻出来,经过包装以后,配送到其他地方,青田玉石正在逐渐扬名。

    一个水库在建,建成水库以后,水库边上一个造船厂研究所正在建设,那里将制作一些改良的帆船配件,以后其他的造船厂上一些特殊的,精密的配件将在这里建造,以免技术外泄。

    考虑要保持技术优势,因此外卖的火绳枪低级版本的工厂将保留几个,然后用那些火绳枪同外面交易,换取大量的商业贸易利润。

    集中了如此多的重点企业,研究所,那里当然得重点保护,除了各个县城的大编制守备千户部队,每个重点工厂都有一个守备营,小一点的工厂有守备百户在守备。

    研究所就由近卫二旅的营级单位守备,近卫二旅完全接手仙居县的守备工作。

    这里驻扎的部队全都拉回金华府接受整编,不符合条件的全部丢到民兵部队里面,民兵部队不出现在仙居县,比较好的士兵送进守备部队里面,再好一点的士兵送到野战旅里面,最好的士兵送到近卫旅里面。

    马上进行其他的野战旅的整编,远远不断断金改1型火绳枪被生产出来,源源不断的部队被召回精锐士兵,然后在金华府进行新的训练,训练完毕,组成新的部队。

    目前按照计划,第二批野战4,5,6旅,近卫2旅正在整编工作,预计月底就可以完成了。

    到时候原先金华义军的核心金华府,台州府,处州府,将完全处在最精锐的部队的保护下,并且随时能出击打击敌人。

    除了正在外面战斗的米林和魏无忌部,以及维持宁波府,舟山群岛的水师部队,其他的部队都在抽调精锐回金华府,然后编成新的部队。

    由于新的部队没有整编完成,刚整编完成的部队野战1,2,3旅就得开赴前线,守卫台州府,处州府,以及前线衢州府和局势最为紧张的建宁府。

    因此除了近卫1旅,三个整编完成的野战旅前几天已经被派往各地,执行配合守备任务。

    隆武朝廷的危局越来越让人揪心,内斗官僚,犹如海鸥一般瑟瑟发抖的隆武南明官员一个个想着逃离刚刚稳定不到一年半的福建。

    更加危机的是广州府被断开,只能通过水师进行对其补给和援助,但水师受到了郑鸿逵部队刁难和阻拦,江上还有葡萄牙人的战船在骚扰,陆上,两个汉奸孔有德,尚可喜的大军正在威胁着广州府。

    还有永历朝廷的明军将领在清军的压力下,不少人,不少县城倒戈投降清军,广州府成为一座孤岛,南明飞地。

    胡奎和锋无羽已经多次派人来求援,请示,是不是放弃广州府,广州府里面也是人心惶惶,知府和巡抚也是一日三惊,最近的一份报告说,巡抚准备投降清军,而知府准备借着坚城死守,为国尽忠,但巡抚手里有兵,知府手里没有兵,只有一些组织起来的青壮义军。

    面对金华义军他们是一个敌视,一个拉拢,胡奎和锋无羽也不好做,他们想着撤出去,一了百了,大明的官员的狡诈对于性格直率的胡奎来说真是难以应付。

    正在张强想着心事的时候,侍卫队长巴格雅鲁进来报告,“总督大人,朝廷派人来了,让我们出去迎接。”

    张强翻了一下白眼,“谁这么大面子,需要我去迎接?”

    张强的总督当地相当的充实而滋润,已经很久没有和隆武朝廷接触了,远离了尘嚣,没有那些迂腐的南明官员制约,张强可以放开手脚按照自己的想法改造这片土地,他自己的领地。

    “听说是几个太监,还有一些御林军,他们说他们是来宣旨的。”巴格雅鲁低头小声说道。

    张强皱起了眉头,隆武应该不是那么莽撞的人,是不是被最近的局势逼得喘不过气来,他不知道自己和他的约定吗?

    其实隆武朝廷不是没有攻击和说张强坏话的人,只是张强眼不见,心不烦,金声有时候会通过信件告诉他一些隆武朝廷里面那些新投来的官员对他的诽谤和攻击,很多人看着金华义军领地百姓安定,商业繁荣,还有那么多精锐的屡次打败清军的部队,想着过来接手,多次在朝堂上攻击他,但这些都被隆武隐晦的挡下了。

    这些人甚至活动到了尤海波,贺锦那里,朱大有手里对内监视的情报人员早就把这些告诉了张强,但张强认为他们是跳梁小丑,不足为据,而贺锦和尤海波比较有眼识,每次发生南明官员暗地里面接触他们,想要利用他们扰乱张强的领地,挖张强墙角的事情,他们总是第一时间上书报告张强,为自己辩解,承认错误,因此张强从来没有追究过他们的错误。

    这也不算错误,应该是人家赶紧撇清自己,表示对自己的忠心,所以张强放心的让他们经营着处州府,处州府的部队除了守备部队,还有一些完全冷兵器的部队属于贺锦直辖,尤海波管政,贺锦管军,相当于军分区司令,互相配合的很好。

    “另外,大人,兵部尚书朱大典也来了,他说要先见你。”侍卫队长巴格雅鲁道。

    (本章完)

第241章 让世界乱起来,朱大典的友好() 
朱大典来见自己,说起朱大典,张强就想起他女儿朱盼盼,还有朱盼盼的婢女仙翠。

    婢女仙翠其实张强是很想念的,他来到这个世界上,总想有个女人,别的穿越者都是后宫满满,美女纷纷不要脸的往身上扑。

    而自己不知道怎么的,没有美女缘,遇到个朱盼盼,一看就是个李冰冰级别的美女,却冷艳让人难以接近,而且和自己有着矛盾。

    她总是想着自己的父亲被张强控制,自己流落在外,孤苦伶仃,只有婢女陪着的艰苦可怜的日子,对张强可以说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