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领主-第2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级的往往是那些读过书,并且在行业内有很深造诣的人,他们还有一颗当官的心,他们一般都会先安排为办事员,通过官府考试,成为官府办公吏员,吏员能升官,能升为书吏,文办,书簿等职位,相当于是乡长,镇长的辅助人员。

    这些即会读书,又会研究各行业的技巧的人最终会成为副乡长,副镇长,或者研究远,官员方面这就到头了,研究员就能被选入各个行业的官府研究机构,成为更高级的官员,可以参加科举考试,然后进入更高的研究机构。

    这是张强为自己手里没有多少聪明的科学人员培养人才。

    总不能老让塞巴斯蒂安和弗朗索瓦去研究吧,他们需要帮手,靠他们培养一些学徒实在太慢,对华夏军的科技发展不好,所以张强要把华夏的那些民间人才找出来,送入他们的研究院,让他们一边学习,一边对两个人进行帮助和启发,这样才能加快发展。

    新式马车,就是在张强的启发下,在老的木匠和铁匠的帮助下,制造了出来。

    同时在商人伙计或者掌柜出身的研究员的建议和推广下迅速的进入了华夏军的军队和民间的,获得了商业利益和国家利益。

    让社会自己推动自己发展,张强只做一个旁观者,引导者,要不然以他的知识结构,以他的见识,以他的历史知识,用一百年也达不到人家别的穿越者的几年的发展水平。

    (本章完)

第660章 鲁国是我们的藩属国了() 
和鲁国谈妥停战协议,张亮就向张强报告了,因为张强管理五部,国防部,军情部,民情部,监察部,外交部。

    作为外交部尚书的张亮很多时候虽然向内阁汇报情况,那是因为张强一般不具体管理具体事务,因此作为倾向于国政事务的外交部的尚书的他,只能向首相周粥汇报,同样向首相周粥汇报的还有监察部,不过他们汇报完毕以后都会行文给亲卫团团部办公室。

    如今的亲卫团团部办公室合并了原先的大都督府侍从室,一边负责协调皇宫和王室成员的保卫工作,一边负责各部亲卫和警卫的分配工作,兼管惩戒营,新兵营大事记记录和汇报工作,联络守备总司令部,联络内阁首相府,而重要的事情到达这里,还是交给侍从室去管理的,亲卫团所有的大事情,最终也要汇报到侍从室的,侍从室汇报给张强,张强在他的处理公务的宫殿处理这些事情。

    “陛下,这是我们同鲁国的冯铨首相达成的协议,”张亮将一份奏折放在张强面前的桌子上。

    “嗯,很好,张卿,做的不错,我也大概听说了,从此以后我们将会拥有一个藩属国,哈——,没想到洪承畴还有这份魄力,咱们和他打了二十年战争,他应该是咱们的老对手,老仇人了,他既然能低下头来向咱们屈服,这很好,在咱们完全解决东南亚小国和四山州之前,我不想和海外的任何一个势力开战,那样会让咱们很被动,也许不会输掉战争,可会拖慢咱们的统一时间。”

    张亮也已经年纪不小了,躬身道:“都是陛下英明,微臣只是做了微臣应该做的事情,不敢承受陛下的夸赞。”

    “呵呵,你做的好,如果不是你,他们怎么可能承认成为咱们的藩属国呢?洪承畴是什么人?那是宁死也不可能认输的人,但你只是半个月时间就让他承认了自己的失败,不错,虽然这个藩属国进贡一点少的可怜的贡品,一点钱财,对于咱们庞大的国体来说,并不会有多大影响,增加多大收入,可他毕竟成为了咱们的藩属国,使得咱们的统治更加深入人心,人们说起来,都说看吧,连和华夏军打了一辈子的洪承畴都放弃了,投降了,那么大清和大金国就只是挣扎了,他们离灭亡不远了,咱们已经获得了民心,这都是你的功劳。”

    和张亮说了一些寒暄和赞扬的话,张强停下来,拿起奏折看停战协议的具体内容。

    说是停战协议,其实是鲁国向华夏国投降的一份证明协议而已,先前的一系列嘴皮子,互相吆喝,威胁,都是为了这一份协议铺垫的,洪承畴之前只是想停下来,恢复一下自己的鲁国的实力,休养生息一下,然后再图谋从华夏国哪一个薄弱的海岸地方登陆上去,反攻上陆地,毕竟琉球王国太小了。

    这里资源不丰富,还要面临着日本德川家纲幕府大名将军们的骚扰,日本海军虽然不怎么样,可是日本武士太可恶了,时不时的突然跳上陆地来挥舞着武士刀砍几个措不及防的平民,有时候还有那些守备海岸的市舶司的官兵,这让洪承畴很是头疼。

    在经过几个月混乱之后,梳理完毕整个王国,确立了自己的皇位,封赏了百官,重新整编了军队。

    鲁国现在有人口十二万人,分布在琉球群岛几个大岛上,最主要的是主岛上,还有五万军队,一万水师,这一万水师经过几次大战以后,补充进来的是一些逃离大明土地的水师船只上的水手和清军,鲁军士兵,以及一些鲁国商人的商船水手。

    五万军队有两支新军镇部队,本来要带六支新军镇部队来的,但最终只有两支新军镇部队到来,后来陆续到来的都是一些新军镇的溃兵,这些新军镇溃兵组成了新的一支王宫守卫部队,洪承畴没有动两支完整的新军镇部队,这两支新军镇部队一支驻扎在主岛上,一支分开驻扎在附近的大岛上。

    三支部队总兵力达到了三万两千兵力,其他的就是三千蒙古骑兵,三千满族重步兵,两千汉军旗部队,除了新军镇部队,其他的这几支部队其实都是士气不好的异族部队,战斗力从过海以后就不是很好,而且品行恶劣,洪承畴有些想要解散他们的想法,可最终没有解散,只是交给他们一些地方让他们驻守。

    养着他们,他看中的是剩余的那支重新整编起来的绿营部队,这支绿营部队是他想要建立的第三支新军镇部队,不过他想的的是学着华夏军将这支部队建立成为一支水师的精锐部队,同时他们属于陆军。

    他抽调了三支新军镇部队的一些精锐骨干训练这支部队,同时派出心腹掌握这支部队,将这支部队编制为自己的近卫军。

    近卫军而不是禁卫军,这是他一直向华夏军学习的习惯延续,他绝对的最能打战的就是华夏军的近卫军。

    这支部队开头的时候是配备的最好的冷兵器武器,铠甲装备,什么都是最好的,都是他这几年积攒下来的清军和华夏军,鲁军打造的最好的冷兵器装备,开头也是用冷兵器部队的训练方法训练,后来加入新军的精锐骨干以后,就用华夏军的训练方式训练,在洪承畴改变这支部队的性质以后,加入了华夏军海军陆战队训练方式。

    华夏军海军陆战队的训练方式这难不倒洪承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华夏国那么多水师官兵,他只需要去收买几个人,很快就知道如何训练了。

    这不能不说洪承畴厉害,思维朝前,他知道从此以后,鲁国也许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要在海岛上了,所以海战,水师成为鲁国的唯一的出路,以水师为主,以陆战为辅助,从陆地国家转变为海岛国家。

    这样的话,海岛的物资奇缺就成为制约一个国家发展的最大的问题,所以洪承畴选择向华夏国低头,虽然是藩属国,可华夏国对他没有多少约束力,只是从名义上成为人家的小弟了,其他方面还是独立的,最多进贡一些贡品,付出一点钱财罢了。

    停战协议规定,在三年内一方不主动挑衅另一方,双方就处于和平状态,可以通商,合作,互相配合缉拿海上盗匪,共同应付一方的敌对国家和敌人,划定海上琉球王国周边二百海里为琉球王国的海域,其他的海域从海中央二百海里到陆地都是华夏国的海域。

    双方互相派出使者驻扎在对方王国,及时沟通一些信息,化解一些误解,双方互相不干涉对方的内政,不向对方派遣间谍,不袭击对方商船,战舰,商船经过检查以后可以进入双方国度进行贸易。

    双方就此罢兵停战,结为友好之国,鲁国向华夏国称臣,以臣国自居。

    (本章完)

第661章 海上贸易() 
和鲁国的停战协定签订,使得华夏军长期以来的封闭状态得到了缓解,这种闭关锁国的状态使得华夏国的收入锐减,虽然也有一些零散的泰西商人来到华夏国交易,可总体来说因为华夏军配合南明国击败了泰西人联军,使得他们同泰西人的关系并不好,甚至说是敌对,可因为华夏军海军的强势,强势封锁,使得在远东没有多大力量的泰西人联军无法通过强硬的手段打破这种封锁。

    这甚至影响了他们同日本的交易,因为他们需要绕过万里海域从宝岛外侧东岸很远的地方航行很远才能到达日本,而日本的商船却因为华夏军的封锁也不能轻易的穿过华夏国海域,把货物送到泰西人的地盘上去和泰西人交易,所以,这条贸易线路几乎断绝了。

    这种断绝是全面的,日本不同同泰西人交易,泰西人不能同华夏军交易,华夏军也不同同日本交易,同时华夏军因为同大清,大金,永历大明何腾蛟部,大清尚可喜部,甚至外面的漠北蒙古,漠西蒙古交易,使得华夏军的交易对象,无论是路上,还是海上,都是私人走私式的交易。

    这种交易随着华夏国的地盘扩大,华夏国不断冒出的新式商品,通过内部消化基本上消化了,并没有很大的影响华夏国的收入,可随着华夏军生活的稳定,商人不断冒出来,商品不断丰富,物资不断积累,这种方式就有些伤国了,必须找到一个可行的办法处理多余的物资。

    怎么处理?

    当然是加强同附近国家的贸易了,只有贸易才有收入,而且张强还想着把华夏元推行到更远的地方,总是敌对国,这使得华夏元的推行很吃力,因为谁都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硬通货,黄金,白银等东西能用来购买产品,物资,并不是非要用华夏元,一些封闭的地方,他们就认黄金等东西。

    不能用纸片把敌人的黄金都收拢到自己仓库里的国家还叫强者吗?

    一行三人,躲躲藏藏,闪闪烁烁,在乡间小路行走,不时走上已经铺就石子,并且在石子上面浇灌了一层土石灰糯米糕等混合的土法水泥。

    这使得的道路有了水泥的模样,也有了石子的坚硬,虽然不是太美观,可走起大车来,平稳结实,还不咯脚,关键是加速了行人奔走在道路上的速度,远比土路要快很多,比土路要干净了很多,因为大明没有后世那种重达几十吨的汽车,即便有运输的马车,也绝对不会超过几吨的重量,这点重量对于这种低级的道路来说,绰绰有余,这就是张强带给这个时代的改变。

    不能说有多高级,多先进,但绝对便利。

    而且随着研发人员的增多,主要是华夏军在科举考试的基础上增加了其他的行业考试,三百六十行,各行各业都有考试,低级的人员可以拿到一份官府认证的行业资格证书,拥有这些证书,你可以从事相关行业的研究,并且把研究的成果卖给官府,官府支付一定的金钱买下的研究成果。

    这是行业全民认证资格证书,拥有这份证书就像读书人考上了童生一样,是一份荣耀,在村里也能获得村长或者保长,乡长的接待,并且让大家高看你一眼,在这些低级别的行政岗位上,你还能获得一份不菲的收入,还有一份基本的月奉工资。

    村里面人读个书信,认个字,或者打造个什么,找个权威认证一下,就找你,或者你拿出来的东西要比大家没有得到认证的人卖的价钱高一些,算个帐,和官府打交道都得找你。

    张煌言就一路走,经过乡村就通过带路的向导小伙子的嘴了解到这些东西。

    低级认证并不需要你识字或者读过书,只要你在行业里面能弄个拿出手的东西,并且获得官府认可就行。

    并且能获得免费上成人夜校的资格,如果再夜校里面获得毕业,也就是说认识了十个阿拉伯数字,并且认识百字以上的字,就可以参加资格认证二级的考试。

    这些考试都集中在行业翘楚上,农活能说出个头头道道,并且在别人的辅助下记录下来,自己还能看懂一些,你就能获得二级的资格认证了。

    这些人都被官府征用,帮助解决比如下乡统计农田多少,出产多少,铁多少,一天能打多少铁,木匠打造的一些东西是否符合官府规定的标准,帮助官府解决同这些行业的人接触的任务。

    当然这些人是不用领工资的,征用的时候给你酬劳,不征用的时候你还是干自己的老本行,官府优先使用你的东西。

    当你想要更近一步的时候,官府推出了三级资格认证,这些人就必须能说会道,并且能算会写了,这些人一般都是一些老兵或者商人的伙计,官府老吏,或者成名很久的行业领先的人,他们有人被官府直接征用,给个办事员,这些办事员有一大半的时间是在官府上班的,称为官府的底层办事员。

    他们没有升为官府公务员的可能,但能辅助官府办事情,甚至是提出一些好的建议,研发出好的东西,官府一旅高价马下他们的建议和研发的东西,这就是官府的政绩,上面的公务员想要升级为更高级别的科员就得依靠他们。

    第四级的往往是那些读过书,并且在行业内有很深造诣的人,他们还有一颗当官的心,他们一般都会先安排为办事员,通过官府考试,成为官府办公吏员,吏员能升官,能升为书吏,文办,书簿等职位,相当于是乡长,镇长的辅助人员。

    这些即会读书,又会研究各行业的技巧的人最终会成为副乡长,副镇长,或者研究远,官员方面这就到头了,研究员就能被选入各个行业的官府研究机构,成为更高级的官员,可以参加科举考试,然后进入更高的研究机构。

    这是张强为自己手里没有多少聪明的科学人员培养人才。

    总不能老让塞巴斯蒂安和弗朗索瓦去研究吧,他们需要帮手,靠他们培养一些学徒实在太慢,对华夏军的科技发展不好,所以张强要把华夏的那些民间人才找出来,送入他们的研究院,让他们一边学习,一边对两个人进行帮助和启发,这样才能加快发展。

    新式马车,就是在张强的启发下,在老的木匠和铁匠的帮助下,制造了出来。

    同时在商人伙计或者掌柜出身的研究员的建议和推广下迅速的进入了华夏军的军队和民间的,获得了商业利益和国家利益。

    让社会自己推动自己发展,张强只做一个旁观者,引导者,要不然以他的知识结构,以他的见识,以他的历史知识,用一百年也达不到人家别的穿越者的几年的发展水平。

    (本章完)

第662章 小香江() 
对于放过洪承畴鲁国的决定在朝中还是有很多人不理解的,尤其是南明国投靠的那帮官员,他们对于华夏军放过这帮余孽简直就是助纣为孽,一时间朝中大臣们纷纷扰扰,以各自的方式发出自己的声音,甚至让周粥也一度犹豫了很久。

    但这种声音在监察部介入调查以后就销声匿迹了,监察部的新任尚书杜歌,对就是杜歌,这个当过监察部副部长,监察部侍郎的家伙,在结束了对李定国部的援助以后,就返回了朝堂上,可是没有位置让他干啊,很多位置人家虽然是兼职,可是干的都比他好。

    在外交部张亮还在外面的时候,他也只能以外交部侍郎的名义暂代外交部的尚书的工作,可他并没有事情干,每天还是就和坐办公室的人一样,端着一杯茶,走来走去,十分消闲,直到有一天朱聿健看到他那个样子,非常恼火,觉得他不干事情,于是去周粥哪里告了他一状,周粥马上把他叫来,让一个副首相告一状,即便是周粥也要做出点什么,于是对他罚俸半年,下放到了惩戒营当了副总监,每天在矿山上,河道里面,修建道路的工地上跑来跑去,跑了一年之久,直到朱聿健因为年龄和身体的关系退休了,他才重新返回朝堂。

    回来以后还是安插到了监察部任侍郎,侍郎相当于副部长,干一些文书工作,可这对于他来说还是很为难,因为监察部的尚书是陈函辉,老革命了,人家从1644年就是反清的义士,义军领袖,对工作那是认真负责的,退休之后又被叫回了朝堂,任监察部尚书,虽然他的身体已经不好了,可是还是亲自抓很多工作,因为知道他同张强的关系,也同尤海波的关系,并没有怎么针对他,任由他那么闲着,直到陈函辉去世,他才被尤海**上了监察部部长的职位。

    当上了监察部部长想要清闲也不行了,于是很忙碌,因为同朱聿健的关系,他对于那些南明官员同样不是很友好,很多贪污的南明官员被他查出来,直接丢进监狱,所以这次大家鼓嘈这件事的时候,被他以雷霆手段拿下好几个人,南明官员就闭嘴了。

    这一方面也说明这一方面张强把南明国官员收入华夏国朝堂是一个错误,明显把一群整天知道打嘴仗的人收了进来。

    不过张强听到民情部的报告以后并没有发作,而是一笑置之。

    他在意的是留下鲁国这个窗口,华夏国能获得什么利益。

    利益不小,鲁国在即同华夏国签订停战协议以后,又同大清取得了联系,这个过程虽然艰险,艰难,但已经主政的康熙皇帝还是原谅了洪承畴的背叛,同时也承认了洪承畴的鲁国,同样和洪承畴签订了停战协议,并且让洪承畴承认是大清的藩属国,向大清进贡礼品和金钱。

    但因为实际上朝堂里面还是有汉人官员的,大清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加上洪承畴曾经是汉臣,因此只是象征性的给了一些,不过一百万华夏元而已,这对于几个月来已经尝到同泰西人远航的贸易船只做买卖,同华夏军做买卖获得不菲的税收的鲁国来说,不是什么大事情。

    之后,鲁国再次同日本大名打了一场海战,海战中歼灭了日本的船队,使得日本大名,鹿儿岛上的大名将军转而开始接触和讨好鲁国,从而打开了日本市场,日本人的贸易船队也来到了鲁国贸易。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华夏军获得了巨大的贸易收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