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领主-第2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千兵马,自己又杀了五百监军的满清士兵,最后一统计,整个营能战的士兵剩下了一千六百兵力,死伤达到了五百多人,武器毁损严重,毕竟后半段大部分战斗都是他们一个营在对抗七八千的清军,高一功的两个野战旅一个被打残,一个被重创,压力减小以后,出现了不少逃兵,不仅没有帮到他们,反而干扰了他们对清军的作战,这也是王能部损失惨重的原因。

    派遣五百兵马收拢了清军炮兵营以后,又收拢一些民夫和战马,这才把清军的炮兵营多收入囊中。

    又派去了五百兵马打扫战场,看押俘虏,把其他营中没有战死的渗透进去的华夏军情报人员和被策反的士兵找回来,获得了二百可用的战兵,这些战兵又去劝说两个营被俘的士兵,不到半天功夫,清军的俘虏被他收拢了三千余兵马,有骑兵,有火绳枪兵,有炮兵。

    其他的都是和他们没有瓜葛的清军,王能都留给了高一功去收拾。

    自己带着五百兵马在营中等候。

    天黑的时候,终于把一切理顺了。

    利用收拢的俘虏扩充了自己的营兵,从只有一营兵扩大到了两营兵,一营火绳枪手一千五百兵马,加上五百炮兵一营,这样一个营两千兵马。

    两个营达到了四千兵马,剩下的就是三百骑兵,五百步兵,还有两百民夫运输补给和辎重,粮草,总兵力达到了五千兵马。

    他的这一动作让高一功看的是又妒忌又无奈,谁让人家有先天的优势,可以劝服那些俘虏给投靠他呢。

    王能现在是投靠了大顺军,他又不能出尔反尔去攻打人家,即便是攻打他,也不知道能不能打过,只能偷袭,可这样的话,必须把五六千人都杀了,他现在部队的状况可无法做到全杀了,否则只要有几个清兵跑了,其他的清兵以后就不会投靠他或者投靠大顺军了。

    高一功检视自己的部队。

    新军野战旅被打残了,一万六千兵力,如今只剩下六千来人,死伤四千来人,逃跑五千来人,什么民夫,什么原先俘虏的青壮,什么明军,清军的俘虏兵都逃了,死的都是一些悍不畏死的老营弟兄,都是一心向着忠贞营的好兄弟。

    还有一千多人被抓了回来,扔进了俘虏营,对于这些家伙今后就只有当炮灰的命了。

    炮兵几乎伤亡殆尽,只有一百多炮兵逃脱了被杀的命运,被从犄角格拉里面提溜了出来,如今正战战兢兢的看着高一功,等待高一功决定他们的命运。

    骑兵只有身边的二三百骑兵了,各个带伤,步兵只剩下一千来兵力了,倒是先前逃跑的刘国轩的残兵败将一收拢,居然还有一千五百人,真让高一功恨的咬牙,这帮逃跑逃出经验的水货。

    高一功直接打发他们去清理战场,看守俘虏,运行物资,自己带着一千二百多兵力重新整顿野战旅。

    将先前的野战旅打散重新整编,次级野战旅虽然战的凶恶,可他们生存下来的人要比火枪火炮同敌人对面厮杀的精锐野战旅活下来的人要多一些,近三千五百兵力,这就让精锐野战旅的士兵带着他们重新整编为一个野战旅,把炮兵编了进去,又把三百步兵和刘国轩的五百残兵败将编了进去,还给了他们五十骑兵,这样兵力达到了六千八百多人。

    高一功亲自统领他们,带着一百多亲兵统领他们。

    把后勤,看押俘虏,带兵步兵,等任务交给了刘国轩。

    再次期间,高一功早就把这仗的情况派斥候骑兵送回了后方,请求李过发兵支援他。

    总兵力只有八千七百多兵力,一战下来损兵折将死伤一半以上,高一功已经不敢向前进攻了。

    但他也是高兴,这一战,打败敌人,重创清军,高一功估计这一次清军死伤起码要比他多,五千满清兵是肯定有去无回了,逃走的不过是马宝那个怂货,估计能带走三千兵马算是个好,其他的清兵不是被俘,就是四散了,估计平顶山一带的清军现在要唱空城计了。

    最重要的是,他用两万兵马全歼了敌人一个新军镇,这对于大顺军来说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很是令人振奋的消息。

    还有一个功劳他也没有私藏,多隆死了,巴布泰死了,这是大功一件啊,他以后的声望可能因为这一次的战斗超过李过,在忠贞营里面的地位也许将和李过平起平坐了。

    (本章完)

第507章 苦不堪言李定国() 
李过在高一功带领的忠贞营结束同清军的战斗之后三个时辰就派遣了党首素率领五千精锐步卒来援,同来的还有三千民夫,这些民夫一半是来接伤员和俘虏的,一半是运来消耗掉的箭支,弹药和炮弹的,党首素的步卒带着粮草一起前来助阵。

    王能的五千兵力,加上剩余的忠贞营七千多兵力,党首素的五千多兵力,还有一千五百民夫,这兵力又恢复了近两万兵力,高一功觉得能完成攻占平顶山的任务了,就带着部队继续前进,逼近平顶山县府。

    张强利用战鹰的视野看着摇摇头,他还以为清军的新军镇有多厉害呢,原来不过是一帮拿着火枪的步兵而已,这和华夏军强调的火力输出,远处击败敌人,骑兵追击的理念有着很大的差距,就没有再看接下来的战役,退出了战鹰视野。

    对于洪承畴清军新军的恐惧或者担心,在此刻张强已经从心底里面开始鄙视了,这简直就是一堆废品,这要是让那帮外国人搞的话,肯定要玩出新花样。

    但让清军搞的话,他们崇尚的是无脑的勇猛,还有互相算计的谋略,战场上他们从来不会多动脑筋去玩战略或者战术的。

    张强摸着下巴思考,是不是再搞点事情,让那些士兵逃回去,然后被编入其他的新军部队,继续渗透瓦解敌人。

    想到这里马上执行,把米林叫来,两个人把这些想法一说,米林拍着桌子道:“大人真是厉害,我这就去安排,多派一些底层的人员进入洪承畴的清军里面,他那些新组建的新军镇部队我们渗透的还不够,这就让他们准备一些人手,把王能手里的情报人员和那些始终效忠我们的人派出一千多人。

    放这些人逃回去,一段时间后,起码混个底层的什长,伍长什么的,这样基本上就把底层的部队掌握住了,如果有一两个人像王能将军那样,那么咱们就能再控制住一些部队,就算不能混到如此高位,也能混个把总,百户什么的,到时候也能起到作用。”

    这样的事情早就在田斌时代就开始执行了,但田斌走了以后,华夏军要应付各路战斗,执行起来速度很慢,渗透的力度不够,最高也就王能这么一个标统,相当于游击将军的武将。

    是的,张强又想用渗透,埋伏间谍,然后颠覆的那一老套东西干洪承畴了,反正他已经在敌手的队伍里面埋了不少人马了,不过那些人马因为田斌所在的第一镇新军被调往燕京,保护多尔衮去了,为多尔衮站台去了,所以那一次几乎抽空了田斌所做的一切的努力,这一次张强决定加大力度,大干,快干,迅速的瓦解敌人。

    刚刚恢复到了二十八个新军镇的洪承畴部清军,这一次被忠贞营打掉一个,又只有二十七个新军镇了,只比洪承畴最强的时候多了一个,但这多出来的一个其实也没有什么战斗力,何止一个,实际上洪承畴部的新军镇现在战斗力最强的十五个,因为向豪格派出两个,在孔有德哪里,在湖广州哪里被消灭了两个,其实真正剩下的不过十一个而已,其他后面建立起来的,只能说略有战斗力,最后建立的这几个,可以说还没有什么战斗力。

    因为顺治和孝庄也不是吃素了,既然知道火器部队厉害,人家能不往你部队里面掺沙子?

    所以新建立起来的几个洪承畴控制力并不高,让一群只懂得骑马射箭,吃肉,高调装,装装的满清贵族,皇亲国戚们来控制新军,除了内斗还剩下什么战斗力。

    所以说张强以为都是一堆废品,垃圾,只需要派遣人进去策反,加骚扰,最后来个反戈一击就行了。

    两个人商量了一番以后,几天之内筛选出几百精锐人员化妆一番以后潜行进入南阳府,加入到了王能的队伍里面去,之后王能用一些民夫替代了他们以及要派出的人员,这下一下减员两千兵马,这两千兵马在一次的攻击平顶山一个县城的时候就给报销掉了,抹去他们的踪迹了,随便加一些俘虏和招募的民夫,王能的军队依然有五千兵马,但在其他人眼里,他的部队已经损失惨重,对忠贞营的威胁不是那么高了。

    这类似于家丁被敌人杀死,想要再培养这么多家丁的话,需要付出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一向用这种观念看待问题的高一功从对王能的防备,到对王能的亲近,王能也恰如其分的示好,站队,很快就成为了高一功的心腹,虽然这个心腹的分量不如那些跟随高一功转战南北的家丁,家将,心腹老营老兵那么关系好,亲近,可怎么也算是高一功看在眼里的可用之人了。

    留在王能手里的不过两千来可用的兵马,加上两千来民夫和俘虏转化而来的兵力,这比当初投靠的时候,实力已经打了五折,高一功当然放心用他了,还少派了几百兵马来监视他,成功的以为自己掌握住了这支部队。

    不久,高一功带队的忠贞营收复了平顶山,将忠贞营的地盘扩大了一些,恢复了先前的针对清军的威胁,战后,高一功把损失惨重的王能部留下来和刘国轩一起整理残兵,守备平顶山,然后会同援军党首素的部队继续给清军找麻烦,攻击驻马店一带的清军。

    双方在驻马店一带进行了拉锯战,消耗战,洪承畴部清军从一开始的置身事外,在一年半以后再次陷入战争的泥沼。

    面对这样的情况,洪承畴不敢派他心爱的新军镇来同忠贞营过招了,他指派马宝继续守卫驻马店,派遣的却是原先的冷兵器部队,从各个长江防守部队里面抽调出绿营兵和汉军旗兵,以及满清兵同高一功在驻马店互相消耗。

    双方一两千人的兵力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最多不过四五千人的部队决战,谁都没有能力奈何对方。

    李过经此一役以后,开始考虑忠贞营的出路了。

    他心底的出路其实还是去敌人兵力薄弱的四山州,陕甘西北方向,哪里虽然人口少,土地贫瘠,而且各族杂居,矛盾重重,却是忠贞营如果不想寄人篱下,或者被拆散消亡的唯一出路。

    他并不赞同高氏的投靠华夏军的决定。

    而张强也并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他们在张强眼里就是困兽犹斗,最终是要灭亡的。

    他的眼睛还是盯着洪承畴的清军,还有最近发生在南明国和永历大明李定国部的矛盾上。

    双方在几个县的地盘上的争夺已经从开始的嘴仗,到后来的屡屡摩擦,小范围的战斗,到后来双方大将带兵围攻对方城池的地步。

    两个南明国家之间的战斗更加惨烈,谁都不服谁,谁都以为对方战力不强,都是一个层次上的敌人,因此才有可能面对面的决斗,如果是清军来了,这种情况可不会出现,有一半的几率是明军先逃跑,躲过清军的大军,然后伺机发动几场小规模的战斗,获得一些军功,夸大军功上报朝廷,等待着升职,升官罢了。

    (本章完)

第508章 潜入() 
虽然南明国和永历大明有着这样那样的矛盾,可他们还是保持着一丝克制,大规模的战斗并没有爆发,反而进行了长达几个月时间的交涉,双方互相派遣使者,进行嘴仗,隆武南明想要以大义的名义收复这些大明军队,而身在永历大明中的文官们也想着尽早投靠隆武大明,现在就一个皇者,一个宗亲血统了,他们不奉隆武难道还奉鲁国被俘的朱以海鲁王为尊吗?

    显然到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什么脑袋不太聪明的人会那么干了。

    鲁国已经灭亡了。

    如果鲁国还存在着很大一波势力强大的军将,割据军阀,到可以试试,问题是洪承畴干活那叫尽职尽责啊,投降的给予高官厚禄,起码是一个绿营参将,不投降的早就斩尽杀绝了,或者被驱赶的犹如钻地老鼠,再也不敢露头了,再如张煌言之辈,远遁千里,到现在还没有人知道他倒地是躲哪里了,还是已经被清军抓获,秘密押解上京了。

    不过这样的事情,放在清军里面是不可能保密的,至少不可能保密这么久,都一个月时间了,如果有,早就被各路的细作查探的一清二楚,然后大明百姓的那个嘴,早就一传百,百传千,弄得尽人皆知了。

    所以到现在张煌言的行踪还是人云亦云,不知具体为何。

    现在能效忠的人也就南明隆武一系了。

    你不能忽视正统对这个时代人的影响力,或者大义这面旗帜的影响力,就算康熙那么伟大,执政时间达半个世纪,几乎熬死了他的九个儿子,那么长寿的人,最后也没有把反清复明的人消灭干净。

    大明人心里的那份执念用了两百年时间,才被消耗殆尽,然后大清有在百姓心中种下了无数的种子,到后世张强死亡的时候,大清的影响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因为宝岛人的文化打击,国人受到美帝的和平演变,很多人还在怀念大清,大清宫廷剧深入人心,而大明却被人拿出来黑了又黑。

    可以说中国人就是一个深深懂得忘怀的民族,一个利益的集体,不经过时间这个魔术师的两百年沉淀和消磨,是不会将一件事情给消磨干净的,人们会用过往来抨击现在,然后等现在变成过往,又称为抨击另一个现在的借口,总是不满足。

    所以隆武南明的朱聿健应该高兴了,很多躲在深山里面的土司和少数民族都向他俯首称臣,转而跟永历大明的那些兵将做对了,他们也许是想要借着这个大义名号取得自己的利益,但无形中帮了隆武南明一个忙,扩散了隆武南明的影响力。

    所以在同隆武南明的交手中,李定国吃了一个大亏,他控制的云贵州几个县或者一些地盘上的明军将领背叛了他,投靠了隆武南明,使得他丢掉了云贵州好几个县的地盘,隆武南明将他的触角深入到乐云贵州。

    而在打败了李定国之后,缅甸白莽皇室也玩了个心眼,派遣使者出使了隆武南明要奉隆武南明为宗主国,当然是名义上的,隆武南明虽然控制了广西州,广东州一半,雷州半岛,琼州岛等地,可他们要想去往缅甸接受这个胜利果实,中间还隔着一个李定国部。

    缅甸的人能通过老挝,安南国,等地到达广东州,并不等于南明国的人就能通过这些地方到达缅甸,因为安南早就不认大明这个宗主国了,连大明都不认,何况只有区区一个半生省之地的南明国呢。

    但名义也是名义,这个名义能让隆武南明的影响力增大,一些事情就可以通顺的办下去,比如笼络文安之。

    在四山州占据一个长江便利,盘踞着大顺军原先的一路兵马的夔东州,文安之这个永历大明名义上的内阁大学士,国内的最高军事,民政长官,代天子行事的高官他心意转变之快,就犹如他能在复杂的情况下安顿住桀骜不驯的一帮大顺军粗野的割据军阀,并且能统领他们为永历大明同清军作战,卖命一样,他的能力和应变能力无以伦比。

    在心情黯淡,有了退隐之心一段时间之后,他就转变过来了,并且派遣使者接触隆武南明的苏观生,并且向朱聿健递上降表,言明归顺之心。

    这文安之以归顺,顿时南明国的势力从广东州一直延伸到了四山州,形成了一个蜿蜒的S型势力地图,将一部分清军和李定国的势力包围在西南一角,同时使得南明有了对抗大金国的战争通道,南明国军队可以通过云贵州的南明势力范围直接到达三峡,然后可以攻击到陕甘的大金国,金军了。

    隆武龙颜大悦,马上派出了一支两万人的援兵,带着两万民夫运送补给去支援三峡的已经归顺为南明军的大顺军,同时去把文安之接到了自己所在的南明国首都,桂林府。

    是的,隆武看着广东肇庆府离着重兵驻扎的华夏军广州府太近了,而且肇庆府是个小府,物资和人口不足,他就把都城迁移到了桂林府。

    桂林府相比肇庆府不仅地处内陆,不容易受到来自海上和华夏军的攻击,还有无数的地形阻挡攻击者,可以在四面设置兵力,设置光卡拦截攻击者,同时这里处在重兵驻扎的南明军腹地,城高且厚实,孔有德经营好几年,连城外的工事都稍微修一下就能恢复到原先的强度,设置重兵就能保护隆武的安全和朝廷文武百官的安全。

    作为广西州的州城,显然这里物资吩咐,人口和税收都比广东肇庆府要多很多,隆武南明这一次腾挪转移让南明国的实力更上一层楼。

    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李定国部不肯归顺的乱军了。

    是了,没有主子的李定国部不仅被挖墙角,不仅受到了原先大明人的抵制,还被南明国叫城犹如李自成一样的叛逆,乱军,不过李自成是流寇,他们因为原先是明军,所以叫做乱军,威胁当然比李自成高一等。

    隆武是一个精明的人,他善于利用形势,这一下就把李定国部弄成了乱军,除非李定国学文安之一样归顺,否则,他就失去了大义,李定国派遣到广西州边境的一名明军将领几天以后就叛变了,使得南明国的势力第一次深入到了云南州,这令李定国很是恼火,但他还不想撕破脸,所以大战还没有打起来。

    悲催的李定国发现,自己努力这十几年不仅没有拯救永历大明,反而导致了永历大明灭亡,他陷入了大义的内疚之中,他无法让自己去做一个弑君灭明的罪臣,他过不了自己这一关,所以尽管南明咄咄逼人,不断有他的部将或者文官投降南明,他都没有去阻止,而是躲在宅子里面唉声叹气,感叹人生,成了云南州的少帅小张,颓废人生,眼看着敌人将自己的地盘夺取,眼看着敌人入侵自己费尽心机要维护的云南州百姓。

    (本章完)

第509章 张煌言的旅行() 
李定国在追忆往昔,借酒浇愁,对南明国的挖墙脚行为无可奈何之机,华夏军却在湖广州和湖北州渐渐取得了成果。

    一如以往,华夏军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