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宫两朝演义-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见得不如刘、项呢?!"李密抵掌而谈,声惊四座。他的一席话儿,徐世绩听了,不禁点头暗服。

翟让觉得李密的口气太大了,未敢赞同,只是含笑道:"翟某何人,怎敢和刘、项并论呢!"李密又道:"以瓦岗之众,当天下之兵,原是不足的,若能联合各方崛起的英雄,共图大事,即不患不足了。密虽不才,愿仗三寸舌,往说各路英雄,便与瓦岗互通声气,乘乱崛起,规取中原,足下意谓如何?"翟让大喜道:"各路英雄,为了分占一方的缘故,不愿互相通问。足下若能说令相联,有事得能援助,那是甚好。"

隔了一日,李密便下了山寨,至外黄王当仁、济阳王伯当、韦城周文举、雍邱李公逸,各贼帅处游说联络的计策。各贼帅初皆不信,但经不起李密的一番天花乱坠,说得各贼帅一齐心动,遂即互相联络,推李密为谋主。各贼帅的里面,尤以济阳王伯当最为敬重李密,尝语各贼帅道:"今人皆云杨氏当灭,李氏当兴,密屡遇危难,皆得脱身,莫非就是古人所言:王者不死么?"

众人都觉不错,因此俱皆敬密。李密回到了瓦岗寨和翟让说知,这几路英雄,已皆赞同联络。翟让见李密果能如愿,越发的起敬李密了。

这时李靖和单雄信早已到了瓦岗寨,至此便与密相见。翟让又引来东都李元英和李密会见。原来元英也是新入瓦岗寨的人,元英见了李密,却倾心相事。自有喜管闲事的人,询问元英,为了何事独与密亲。元英道:"近来

民间有歌谣道:‘桃李子,皇后绕扬州,婉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这几句歌谣,隐寓预谶。‘桃李子',乃是谓李子逃亡避祸,‘皇后婉转扬州',乃是天子将毕命扬州。‘勿浪语,谁道许,'却是隐隐藏着一个‘密',预谶已现。李密必为天子。我的与密独亲,就是为了这个原因。"问话的那人,方始大悟,觉得元英所详的歌谣,却也有道理。不上几天,这个消息,传遍了整个瓦岗寨,众人都道甚是,那李密却不是凡人!这且不提。

且说亡命高鸡泊的窦建德,这时却已作了高鸡泊的首领。却因孙安祖、姜斌,为了劫掠河曲近村,和河曲聚众为王的张金称交战,孙、姜二人俱被金称所杀,余众遂为建德所有。这时的清河高士达,却是声势日益浩大,自称东海公。以曹汝成、刘黑闼、徐元茂、赵大通四人为司兵,攻城夺地。这时各地的盗贼,日见四起。那个炀帝却毫不在意,只是念念不忘的征伐高丽,仍征集天下的军丁,预备再次东征。一般臣下,也不敢进谏。在大业十年的仲春,炀帝又从西京到涿郡,从征的军丁,在半路上,不知又逃走了多少。

待到初秋,方始到了怀远,由来护儿作了先锋,在皇沙城和高丽兵交战,终算得了大胜。高丽兵败奔回平壤,来护儿自然率兵追击,高丽便遣人奉书乞降,并愿将逃亡在高丽的斛斯政交出。

来护儿飞报炀帝,炀帝大喜,命高丽只须交出了斛斯政,即可班师。高丽王高亢,即命使臣解了斛斯政,送至来护儿帐中。来护儿带斛斯政和高丽使臣去见炀帝,炀帝即命凯旋入关。大军浩浩荡荡班师回京,遂将高丽使臣和斛斯政,居然也献告太庙。那个善于逢迎,专助炀帝作恶的大将军宇文述,却向炀帝奏道:"斛斯政既是私通叛党的杨玄感,又复忘了国家,去作异域的人臣,直是罪大恶极,人神共愤的了。若依照了国家法律处死,不足以寒乱贼的心,请变例处置,惩戒效尤。"也算斛斯政晦气了,炀帝竟是允奏,将斛斯政牵出了金光门,缚定在柱子上。却令百官,更番迭射,将斛斯政作了个大箭靶,一个个张弓引矢,矢如飞蝗。不多时,斛斯政的身上,矢集如猬,政早已绝气。炀帝却还不肯甘休,命人将斛斯政解下,拿了他的尸体,支解了数十段,用大镬儿烹了,待到烹熟,却分与百官大嚼。这种东西,哪个能食得下咽,多是暗地抛弃。只有几个不识廉耻的佞臣,执肉大嚼,以博炀帝之欢心。那个高丽使臣,终算他的造化,赦免了他的性命,却命他归语高丽国王高亢,速即入朝。高丽使臣回去了多日,高亢兀是不来应征,炀帝倒也奈何他不得。

到了那年的十二月,炀帝觉得留在西京无味,又要东幸洛阳,去探视西苑里面的夫人们。太史令庾质谏道:"此岁以来,圣上三次征辽,民力实已劳疲,圣上宜镇抚关内,使百姓尽力农桑。待阅三五年,四海的人民,稍得丰实。圣上然后再出巡东部,方为合宜!"炀帝听了,好生不悦道:"朕意已决,卿勿谏阻!"遂命启程,庾质见炀帝不允其言,便辞疾不从。炀帝闻悉庾质托病,不愿随往洛阳,炀帝勃然大怒,将庾质下狱,用鸩酒毒死了庾质,径往洛阳。到了显仁宫,偕同了萧皇后,重到了西苑。十六苑夫人美人们,尽皆欢然出接。园林依旧,后妃无恙,炀帝自是欢喜。即命设筵广明殿,也算饮个团圆酒吧。西苑里面,平添了一番春意,灯红酒绿,檀板金尊,重又热闹起来。

饮到了中间,萧皇后笑道:"今日和圣上相见,恍如隔世了,在东都被围的时候,真叫臣妾等吓碎了心胆。"炀帝慨然道:"杨玄感这个叛贼,受了隋室勋恩,他竟不图效忠报国,反趁朕出师辽水,袭击东都,累卿等受惊了。如今虽已兵败身亡,朕尚是深恨当日不能生擒了他,惩他个痛快咧!"

秦夫人道:"在围得紧急的几天,真是一夕数惊,令妾不得安睡。"妥娘抢道:"圣上还不知呢,夫人的胆小,比了妾等更是甚,终日的只是哭泣,双目肿得似葡桃般大,要是圣上见了,真是不知要怎样痛惜呢!"众人听了,一齐失声大笑。秦夫人却娇嗔妥娘道:"你终是这般的混话,再没有正经话儿说!"炀帝笑对秦夫人道:"夫人的胆儿,原是小的,朕也是知道的。瞧各夫人里面,只有夫人的脸儿,比前消瘦了。"这时朱贵儿也笑道:"秦夫人的胆小,原是各人都知道的,妾说也不信,黄夫人这么的顽皮相儿。。。。。。"

贵儿说到了这里,雅云拦着道:"圣上不要听她胡说。"炀帝笑道:"朱夫人还没有说出所以,夫人便拦住了,可见她说的,绝不是什么胡说了。"朱贵儿笑道:"可不是么,圣上真说得不错。黄夫人在那个时候,听说西京派来救兵,也给杨玄感杀败了,快要攻入城来,她便急急忙忙捧出了四个松鼠。

圣上可知道她躲到哪儿去了?"炀帝对雅云瞧了一眼,摇头笑道:"她躲在哪里了?"朱贵儿道:"翠华苑苑前,不是有棵松树的吗?她却不知如何的,竟会爬上了松树。叫她下来,兀是赖着不肯,直到了傍晚时分,她方才下树。

可四只松鼠却逃上了松树顶上去了,再也不肯下来随她了。"炀帝听了,不禁哈哈大笑道:"黄夫人的松鼠,原是她的宝贝的。那四只松鼠,还是朕第一次幸游翠华苑的时候,赏赐给她的。"黄雅云紧接着炀帝的话道:"就是这四个松鼠,我养了它多年,它竟是一去不回,真是背主的畜牲。这畜牲也和那贼子杨玄感一般的无赖!"众夫人见雅云把松鼠比作了杨玄感,顿时又娇笑了一阵。袁宝儿便也笑着道:"还有一件事呢,圣上听了,也要发笑的。"

炀帝急忙问何事,袁宝儿笑着道:"那位画符的大法师。"炀帝听了"画符"

的两字,便知道是说刘云芬了,炀帝即道:"刘夫人到底怎样呢?"袁宝儿道:"刘夫人她听说城围急了,便又画了许多符儿,东贴一张,西贴一张。

走进了影纹苑,只见纸符儿随风飘动,叫人见了,竟要疑心影纹苑变作了什么道士院咧!"炀帝听了袁宝儿的话儿,也不禁失声大笑起来。她们重谈旧事,泣笑风流。炀帝却一律的着意温存,自从这一天起,炀帝挨次交欢,普施雨露。但所惜僧多粥儿少,一时却不能全都揽入怀抱了。

匆匆岁月,飞逝的时光,一转眼,又是春回大地,已是到了大业十一年的二月了。那日,却有一个亲卫校尉高德儒的,奏称鸾集朝堂,显符瑞应。

其实落在朝堂的,却是两只孔雀,自西苑飞集到朝堂,转瞬便飞去了,这原都是那校尉高德儒捣的鬼。炀帝询问众百官们,百官们哪个不思献媚得宠,便都说自己亲眼看见,一个个俯伏称贺。炀帝大喜,即将那校尉高德儒,擢拔为朝散大夫,赏赐彩帛百端,正是:忠言常逆昏君耳,胡语偏能博帝欢。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七十四回 忌突厥计杀史蜀胡 袭车驾兵围雁门关  






哀声动地,帛素飞扬,牙帐里面,凄凄切切的胡笳,随风飘出,王公酋长都是默然无有声息,悄立在启民可汗的牙帐里面,目中都含着泪珠,正中一尸横陈,便是突厥的启民可汗。一个盛容的少妇,伏在启民可汗的尸身的胸前,哭得声嘶喉哑。这即是启民可汗的妻室,隋廷的宗女义成公主。启民可汗的尸身的脚旁,也有两个人俯伏号泣,乃是启民可汗的长子咄吉世、次子咄吉设二人。举哀了一阵,便有个大臣史蜀胡趋至尸前,扶起了咄吉世、咄吉设二人道:"大王已是归天,徒悲何益。殿下从速赶办后事,奏表隋廷。"

这时的义成公主已是止哀,遂由一般王公大臣,替启民可汗举行火葬礼。启民可汗的尸身,在烈焰中焚化时,漫天动地的胡笳声,连绵不绝。义成公主、咄吉世、咄吉设和了一般王公大臣,都在火焰的四围膜拜,直到火焰灭绝,尸身化尽,方才起立,便算葬礼终。一面即上表隋廷,由咄吉世嗣立。

隋廷得到了突厥的表章,隋廷便也册封咄吉世,赐号始毕可汗。始毕得了嗣位,见义成公主盛年美貌,便也想嗣了启民的职儿。始毕本为启民的前妻宗义公主所生的,义成公主见始毕可汗少壮,她原是不耐寂寞,始毕和她亲近,她便乐得任受,随缘布施,即降尊就卑,竟和始毕正大光明的结为夫妇。胡俗原是如此,哪有人非议。始毕遂以胡俗为援,上表隋廷,表请尚主。

这道表章到了隋廷,炀帝想了自己,比到他人,并不将始毕的请求驳斥不准。

反倒从俗从宜理应准奏,便允了始毕可汗的请求。始毕可汗怎不欢然雀跃,即亲至东都朝谒。炀帝最喜欢他人服小,见始毕可汗亲来谢恩,便甚是开怀。

即优待始毕可汗,慰劳有加。始毕在东都盘桓了数天,方始拜辞出塞。

始毕可汗颇具勇略,又有达官史蜀胡足智多谋,为始毕规划一切。招兵养马,部落日见强盛。这时偏有一个多事的人,动了他的疑心,意为始毕可汗日见强盛,必和隋室不利。他原是自命为忠君报国的臣下,便即奏本隋炀帝,报明一切。阅者可知道是哪一个,便是黄门侍郎裴矩。他的奏本,却道始毕日强,恐为后患。不如另封始毕的兄弟咄吉设,为南面可汗,借此分减了始毕可汗的势力。炀帝原是宠信裴矩,有奏必准。此次当然也依议,立即遣使奉了诏书,来到了塞外,册封咄吉设为南面可汗。哪知咄吉设性儿甚是懦弱,深畏其兄始毕,见隋廷遣使册封,欲立他为南面可汗,他哪里敢拜命,便不受诏。隋使徒劳跋涉,依旧捧诏而回。

这个消息,传到了始毕可汗的耳朵中,不禁动了疑心,便召史蜀胡入帐,即问蜀胡道:"隋廷忽命咄吉设为南面可汗,这是什么用意?"蜀胡道:"隋廷见大王嗣位以来,部落日见强盛,动了疑忌的心肠。故欲册封咄吉设,为南面可汗,原是有意播弄,藉此分减大王的势力。如今咄吉设虽未受封,隋廷即已动了疑忌,大王倒须慎防!"始毕听了蜀胡的话儿,不觉愤愤道:"吾族对于隋室,不可谓不忠,怎的隋室还要动疑,也未免欺人太甚了!"始毕自此生了怨望,越发的整顿军马,加紧军事训练。

那个黄门侍郎裴矩,见咄吉设不肯受诏,他的计划失败,他怎肯甘休。

一经探听之下,才知始毕可汗有个史蜀胡深有谋略,始毕倚他如左右臂。裴矩暗思,只要除去了史蜀胡,始毕虽勇,失了谋主,便可无能为力了。当下即备了厚礼,遣使送与蜀胡,又是甜言蜜语,极言裴矩慕他才能,欲能与蜀胡一晤。史蜀胡不察,竟为甜言厚礼所诱,欣然随使入边,欲与裴矩相晤。

哪知他入了边界,没走多远的路程,经行一所森林中,突然拥出许多人,即将史蜀胡杀死。随从的数十名番丁,只有三个人逃回,报知了始毕可汗。始毕一面伤感失去了史蜀胡,一面痛恨隋室,怀下了仇恨,只想得机会报仇。

从此,始毕可汗便不时派出细作,潜入边界,窥视动静。

这时恰巧汾阳宫落成,监工宇文恺奏明了炀帝。炀帝本已静极思动,听说汾阳宫建好了,便率领了十六苑夫人,以及得宠的美人儿多名,又带了他的三子赵王杲,往幸汾阳。又调了弘化留守李渊,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先往清道,原恐中途遇盗贼的缘故。那时恰有盗贼头目敬盘陀、母端儿等,在龙门左右,往来窥视,图谋不轨。李渊即发河东的兵马,前往剿捕,击破了母端儿,收降了敬盘陀。道途告了肃清,炀帝便安安稳稳的到了汾阳宫。宫室新成,当然华丽精美,炀帝自是欢喜。但只是也美中不足,却因为地所限,汾阳宫的宫室不甚宏敞。百官士卒,宫城中容纳不下,只得布散在山谷,结草为营,作为栖息。好得已是初夏,天气渐渐暖了。炀帝见炎夏将临,便在汾阳宫避暑了,竟留了一百多天。这时已是到了秋天,炀帝不想思归,反欲顺道北巡,重赏塞外风光,遂从汾阳出发,竟往塞外,出了长城。

这时早有细作,报告了始毕可汗。始毕可汗听说炀帝出了长城,便想趁机报仇,袭击炀帝。始毕可汗立即召集了各帐酋长,准备兵马。那个义成公主知道了这个消息,她虽是淫荡,但究竟是隋室的宗女,关怀家国,便修了一封密函,暗遣一名心腹的使者,持了密函,昼夜兼程,赶程进发,到了炀帝巡幸所在的行宫,呈上了义成公主的密函。炀帝见是义成公主来书,便急忙拆开一视,不觉大惊失色道:"坏了!坏了!始毕要来袭朕了!"说着,将来使留下,随着即命扈从人员,赶快回马,驶入雁门关。大家一听有变,一个个慌忙失措,仓猝回骑。方入长城,闭守雁门关,一片的胡哨声,夹杂着号炮声、人马声,随风送至。炀帝率了众人,登上长城北望,遥见那黑压压的一大片,漫山遍野都是胡骑,尘土飞扬,长驱直入,声势好不浩大。最前的一队,便是弓弩手。胡人的骑射,本是擅长。前骑的弓弩队,挟着长弓大矢,未到关下,他们已是恃了蛮力,一个个张弓引矢,似雨点般的射向关上。忽的一枝劲箭,直向炀帝而来,只是稍高了一些,飕的一声,把炀帝的御盖穿通。慌得炀帝魂不附体。抬起手儿遮时,一枝五尺多长的硬箭,从他的袍袖拂落。炀帝哪里还敢留在关上,赶快下城。那般随从的十六苑夫人、美人们,早都又吓碎了芳心,面无人色,兀是流泪不止。还有那个皇子赵王杲,只是拽住了炀帝的袍袖,痛哭不止,哭得双目皆肿。炀帝不觉深自悔恨,多此一行,早日南归,便不致于有事发生了。

这时有将士等前来请旨,报称始毕可汗的兵马,约有数十万人,若是开关和他们交战,一则寡不敌众,二则胡骑锐气正盛,定必要失利,不如扼守雁门关为是,待勤王之师前来解救。炀帝踌躇了半晌,只得硬着头皮,镇定了心神,令将士出外候宣。炀帝便亲自上马出去巡视,传谕众人道:"始毕负恩,无端袭击,尔能努力拒贼,苛能保全,朕当不吝重赏。向有官职的人,依次进级。向无官职的人,便除六品!"将士们听了炀帝的宣谕,都是欢然踊跃,齐呼万岁!士气陡然大振,一个个奋起精神,据关力战。任凭始毕骁勇,率众奋攻,城上的守卒,拼死抵御,终不能斩关而入,相持了二十多天。

炀帝已是诏令天下募兵,附近的守吏,都纷纷前来助王。

屯卫将军云定兴,本是已故太子勇的宠姬云昭钏之父。勇被废,定兴亦坐罪夺官,与妻子俱没为官奴。及炀帝嗣位,闻云定兴有巧思,乃召至东京,让办营造。云定兴知宇文述为炀帝的宠臣,即谄事之,赠珍珠宝帐与宇文述。

因此得宇文述的欢心,辄在炀帝前,誉定兴的才能,不次超擢,得为屯卫将军之职。至此闻炀帝被围,遂亦募集壮丁,遣令赴急。一时应募的军丁,倒也不少。云定兴在应募人的里面,瞥见一个少年,面如冠玉,唇若涂朱,眉清目秀,精神勃勃,在众人中间宛似鹤立鸡群。云定兴便召问籍贯,方知那一少年,即是现在任抚慰大使李渊的次子,名叫世民。定兴大喜道:"真乃将门虎子,果是不凡。但看汝尚属青年,恐未必能为国家效力。"世民朗声道:"世民年已十六,怎见不能为国家效力。并且为将在谋不在恃勇,岂是定须临阵杀贼,才为将么?"

云定兴听了世民的话儿,不禁心服,即令世民傍坐,问及解围的计谋,世民答道:"始毕可汗的骤举大兵,来围天子,原知仓猝之间,援者不能立刻便集,故敢如此猖獗。如今此处的士卒,既不甚多,而应募的军丁,皆都是未经训练,不堪临阵。只可虚张声势,作为疑兵。可于日间引动旌旗,使数十里不绝,夜间则钲鼓相应,使喧声四达,胡虏必疑我们的救兵大至,不能逞志,便会望风遁走了!"云定兴鼓掌称善道:"汝计甚佳,我实不及汝了!"当下便依计施行。始毕果然疑惧,不敢急攻雁门关了。

这时,炀帝又遣义成公主的来使,领导了隋使,相偕出关,自间道绕至突厥牙帐,入见了义成公主。呈上炀帝密函,义成公主急行拆阅,乃是炀帝请她设计解围。公主打发了隋使后,即致书始毕可汗,伪称北方有急,促始毕还军。始毕可汗正恨不能前进,灰了心念,得了公主的告急,深恐后路有失,便趁此收兵解围,败兴而退。

炀帝见始毕退走,他又发威胆大了,遣骑兵追击。始毕已是老远的去了,只有一二千名的老弱残兵,逗留在后,遂被隋军掳了回关,覆命报功。炀帝遂命一律枭首,悬示关门。始启程南返,到了太原。宇文述等请炀帝仍还东都,正合炀帝心意。遂不还西京,竟由太原南下,直达东都,论功叙赏。此番固守雁门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