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飞雄-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喝了,司马懿突然号啕大哭。
众人不解,有乡老问:“上将军何故悲伤啊?”
司马懿哽咽地说道:“想我司马懿为国家奔波,为的是使天下人安居乐业,不再受战乱之苦,但是现在敌人凶狠,恐怕这里马上就要变成战场了。先人的坟墓不能保存,神位要蒙上灰尘,还要害大家离乱,身为军人的我真是惭愧啊。”
“仲达真是国家栋梁啊!”乡老又端起了碗。中国人乡土观念很强,一个地方出了个人物,大家都会自觉维护,无论这个人在其他地方名声如何,只要他不祸害乡里,大家总是能接受的。
“现在朝廷为大家着想,请大家搬到邺城附近去,那里有大量的好地,我司马懿保证大家过得比这里好。”司马懿说道,“不然楚贼来了,恐怕大家都活不成啊。”
又有托附和道:“是啊那三只眼好杀人,听说每顿饭都要寻那百十个童子做下菜。一把大火烧死了晋阳好几十万人呢?”(当时晋阳多算也不过10万人,除非刘封连自己的军队一起烧)
这些朴实的农民听这么一说,可没了主意,当然是看着这里的能干人怎么做他们怎么做了,当然那些豪强都纷纷符合司马懿的主意。
豪强们又敬几大碗,村民也不得不跟着喝啊。
好嘛,大家没吃饭呢,先灌了一肚子水。
就这样不在其位的司马懿又递交了他对付刘封的办法,跟上次大同小异,也是坚壁清野,搞军垦,农兵合一。在邺城又有许多人为他喝彩叫好,司马懿信心满满,返回政治中枢那是迟早的事。
**************
东吴
孙权正在为一个事情发愁,本来这事在以前是很好处理的,但是现在棘手起来。根据吴国的情报部门的报告,现在任首都地区检查官的隐蕃有很大的可能是魏人的知客。
抓隐蕃容易,但是处理起来非常地棘手,牵扯的人太多了,连孙权的爱婿卫将军全琮都牵扯到了这个案子里去了,真要查下去,吴国就要地震。
“实际上,我们可放过此人以便向北朝释放我们的善意。”老迈的丞相顾雍慢吞吞地说道。
孙权脑子一转:“元叹,来来来,坐下慢慢说。”
顾雍笑了笑,拿起玉如意挥舞着仔细为孙权说道。
“好好好!”孙权大喜。
等他回味过来,一看案头“我的青玉如意呢?”
他站了起来看了看身后描绘的江东六郡,不由感慨:“阿爹,大哥,你们在天上看着吧,仲谋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
最近天热心情烦躁,下笔无语。今天是母亲节,这个虽是洋节,个人还是比较认可的,祝愿天下母亲平安幸福!
第十三 孟津兵变
    元康四年五月,楚汉 ,正值万寿节(刘禅生日)
洛阳南郊,嵩山山麓。
皇帝登郊坛,册封太子刘浚,并与群臣观猎西园。
刘禅着淡黄色五时衣,执缰而立,他骑马的时候不太多,略显臃肿的身体显得不那么合符当时人的审美观念。而在他身边头戴皮弁一身贴身箭袖禅衣外着明光铠的人,则显得威武不凡,此人正是梁王刘封。
“朕听说御兄精于骑射,为何不试身手?”皇帝问道。
“陛下谬赞了,如今国家初定,百姓思定,朝廷体恤天心,与民休息。臣久不上马,正思量乞骸骨,回长沙养老。”刘封说道。
刘禅也不是当年那个二楞子了,多少也对什么是政治词汇分辨一二,笑道:“御兄身体康健,国家正是用人之际,兄长休辞辛劳,待天下平服,朕也效法桐叶故事。”
“陛下之恩,臣深铭五内。”刘封心一惊,以为是刘禅在试探他,其实刘禅说的也是他的真实想法,等到天下安定了他也愿意给刘封一块地,一如当年光武对鲁光定王的事一样。“只是国朝有前七国之乱,后有淮南、衡山之患,藩庶壮必生祸乱。为社稷,为子孙,臣不敢乞此等殊誉。”
那些近臣听着兄弟之间的对话,各自心里打着算盘。
***********
昆明宫(和现在的昆明没关系)
“哦?”孙皇后仔细地听着内侍汇报工作。孙皇后善妒专横,在宫里是出了名的,而且她的纵欲无度,老是嫌皇帝是“废物”,暗里养着几个“假阉”。在诸葛亮称病休养后,她更是肆无忌惮,派人去民间寻找美貌少年,而他的老公则如蒙大赦,去别的女人的肚子上寻找逐渐陌生的温柔。
因为皇帝软弱,皇后的手开始伸向了外朝。皇帝倒是乐见有一股势力来平衡元老派。而册立太子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太子的重要性对皇后来说远比皇帝老公大得多。
但是挡在皇帝老公和未来皇太后面前有座无形的大山,那就是刘封,最强大的藩王,大将军。为了对付梁王,在皇后的推荐下,刘永被提了起来,刘永虽然是庶出,但是他的母亲是赵夫人,他的舅舅是当朝的车骑将军赵云。
在元康三年,诸葛亮顺利拿下许昌后,有人就提出说梁王权太大,应该辞去大将军的职务。虽然当时被皇帝拉下去砍了,但是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三个。
谣言漫天,一时间国家呈现出大乱的兆头,在这个时候让所有人想不到的是大将军刘封主动提出了辞职的愿望,于是皇帝同意了,并不再提任何人担任大将军的职务。诸葛亮也是聪明人,于是也辞职,因为没了大将军也不需要大丞相来制衡,自己担任豫州牧坐镇许昌。庞统也去了襄阳担任留守和邓国丞相协助邓王刘理治理邓国。
董和去世了,司马芝担任太尉,丞相由费祎担任,御史大夫是李严。(汉朝就有个好处,官职可以上下调,做完总理也可以去当县长)
几个大佬都在外边,朝廷自然以皇帝为主。
洛阳安定后,首都正式搬迁到这里,由鲁王刘永担任了司隶校尉(相当于现在北京市市长兼卫戍军区司令、首都首席检查官),一时间鲁王门前可以说是车马长龙啊。
平时帝党和后党都显得逍遥,但是万寿节一到,几位大佬一回来,就显然破坏了他们的憧憬,在这些人面前,他们只不过是玩泥巴的小屁孩。
而且让孙皇后很不舒服的是,刘封显然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虽然他名义上是宗室,不过是先帝的假儿子,凭什么干涉皇帝的家事,真不那自己当外人。刘封在给皇帝的信里提到了对吴国的看法,让朝廷小心吴国的偷袭,还影射皇后在外面乱搞,这么下去吕氏的事情又要上演了。
“皇帝和那个三眼子密谈了很久?”皇后认真地听着汇报,她在皇帝身边安插了眼线,事无巨细她都知道。
孙皇后虎着脸问:“他们说些什么?”
“奴婢不……。不知道!大家吩咐我等退下,奴婢……”内侍小心地说道。
皇后哼道:“废物,滚,去把去病叫来。”
“诺!”内侍慌忙跑路。
去病使是皇后的内臣,也是面首。实际上在秦汉的皇宫里宦官不等于是阉人,也有正常男子在里面服务(当年袁绍诛杀宦官,许多没胡子的都倒了霉,有聪明的只好脱裤子表示清白),所谓的阉人实际上是遭宫刑的囚犯中挑选的,负责的都是些很低贱的活计。大量使用阉人是五胡之乱中,那些胡人皇帝把大量俘虏的汉人子弟阉割后弄到后宫。东晋南迁后,中国一直是北方政权强过南方,除了明朝,都是从北向南打,所以胡人羞辱汉人男子的残酷措施也被沿袭了下来。
当然为了皇帝血脉的纯洁,外朝是宦官,内朝大多是阉人。所负责的是侍侯起居的。这个去病使就是侍侯搓澡的阉人。
自从有了这个面容交好胜过女子的“阉人”,皇后洗澡的频率比较高,只叫这个家伙侍侯。至于细节,为了净化创作空间,作者就不描述了,读者大大自己去联想吧。
当孙皇后浪叫着就要登上高山,一声通传,让皇后差点掉到地下。“大家(内朝对皇帝的称呼,也有称官家的,但是为了避免和唐宋朝混同就这么叫着)到!”
皇帝来得突然,那些看门的来不及报告,好在有个不怕死的扯着叫了一下。转眼就让虎步拉出去剁了扔犬舍了。
捉奸成双,皇帝的脸挂不住了,虽然他心里清楚皇后的龌龊事,但是好在皇后不再缠着他,他可以和别的女人温存,所以两人不说破。但是当面看到,是个男人就有火,何况他是个皇帝。
奸夫被拉了出去,当然等待他的可没什么好下场。皇帝两口子单独谈心。
说起来这个事情也是很巧,中护军赵广本和皇后关系不错(因为鲁王的关系),平时他陪皇帝,有什么动作都能及时通知皇后,寸就寸在他生病了,而皇后的那几个眼线恰巧被派去给梁王送东西去了。所以刘禅才能欣赏到这一出。
刘禅是个厚道人出于多方面考量,也没计较,不过皇后嘛就有了把柄不敢再把他盯那么紧。
“该死的三眼!”孙皇后把怒火转移到了刘封身上。
机会说来就来。
皇帝专门宴请梁王于翠柏台。
“御兄,这是上好的蒲桃酒。”皇帝笑道。
刘封推辞道:“陛下,最近臣下的身体不好,医令嘱咐不可饮酒。”
皇帝笑道:“兄长见外了,您怕有毒吧。”他自己先喝了一口。
“陛下,您这让臣子如何自处啊!”刘封有些慌张,他收到了密报,说今天的宴会有人对他不利,所以他非常紧张。但是看皇帝的样子,也没什么啊,不像是害人的样子。刘禅他还是了解的,对自己是不满,但是真要让他杀了自己,恐怕他也没那个胆子。这样的人生在太平年代或许还是个好君王,但是这是乱世啊。
“现在江山未定,还请兄长不要疑惧才好啊。”刘禅笑道。
两兄弟哈哈大笑,共乘车。刘禅一直把刘封送回府邸。
是夜传来梁王吐黑血一升的事,皇帝急忙让太医政去察看,太医报告梁王病情很重,现在床都不能下了。
昆明宫内
孙皇后正和一个黑衣服的使者商谈。
“转告你家主人,现在正是上天给予的最好机会,一旦成事,则富贵可享受。否则哀家就把他这几年的行为往宗正寺一送,什么后果我想他很清楚。”孙皇后说道。
那黑衣人点了点头:“希望皇后不要爽约才好。”
“哀家一介女流,兵权在你家主人手里,我且不怕,你家倒怕的什么来?”孙皇后说道。
洛阳,诸葛府
“什么?”诸葛亮两鬓花白当他听说鲁王兵围梁王府的时候手里的笔都掉了下来。
诸葛亮骂道:“糊涂!糊涂!”忙让人去找太尉和抚军将军。
诸葛亮的小吏前叫出门,后脚羽林尉把他的府邸都包围了。
梁王府
虎步卫正和梁王的侍卫对峙。
“你们难道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侍卫长叫义渠安国,本是匈奴奴隶,被刘封提了上来,汉话说得还不太顺溜。
“奉上谕,请梁王入宫问话。”为首是赵云的旧将叫周旷。
“大王正在养病,胆敢惊扰,咱的刀可不认识什么圣旨!”义渠安国的眼睛里可没什么君父国家,他只知道效忠一个人就够了。
“忤逆,杀!”两拨人动了刀子,梁王府的侍卫架起弩弓齐射,这些人都是九死一生的老兵,洛阳的这些禁军不是他们的对手。喧闹和厮杀声惊动了四周的百姓,因为平时严格的法律所以也没什么想找死的跑来看热闹。
战斗一直持续到天亮,一队人马杀了过来,这个时候两方面的人都很疲乏了。
眼尖的禁军看到了“赵”字大叫:“援兵来了!”顿时禁军的战斗意志又上了来,而梁王府的侍卫则面如死灰。
当先骑白马的将军到了,他翻身下了马把头盔一掀,禁军顿时愣住了。这个满头银发,一笼白须的人正是久病的抚军将军——赵云。现在他那里有半点病容啊。
只见赵云拿出一物——虎符:“所有中军全部回营地,无令出营者——斩!”
包围梁王府的军队迅速退去,周旷也被捆了起来等候发落。
集庆殿,景阳钟长鸣,无论在职或是退休在京的都必须参加,新更换的禁军接收了防务,皇宫下上全部戒严。
集庆殿下跪了一地的人,其中有鲁王,有中护军赵广。当夜在尚书台值班的丞相李严被人抬着上殿,昨夜要不是他下令关了后宰门,只怕皇宫也要血流成河,为此他挨了几箭。还有一个人也是被人搀扶上殿,那人就是梁王封。他勉强可以下地了。
在诸葛亮的求情下,皇帝把鲁王废黜为庶民流放南中,既然首恶没杀从犯也都全部流放。为了安抚梁王,朝廷下令让梁王世子侍奉梁王归国养病。
梁国军队接到了世子的信,急忙开拔以对付魏人为名浩浩荡荡开出了3艘五楼大船,运兵五万多南下。与梁王封汇合于孟津。
“殿下,是可忍孰不可忍,殿下一再忍让,皇帝却步步相逼。”大将邓通是刘封的发小,现在局势再明朗不过了。
“是啊,父王!”刘愈身为羽林郎对禁军中关系不错,“皇后也参与其中,可是皇帝却没处罚她的意思,摆明是那狗皇帝导演的。”
“混帐,你们天天读圣贤之书,难道连起码的君臣都漠视不见吗?”刘封有些火了,“君臣大义,兄弟情谊,先帝的话犹在耳,我怎么可以当篡国奸臣?”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今若不取,他日我等必身首异处。”淳于述之说道。
刘封一脚踢翻桌子:“你这死囚,当日不杀尔,今日鼓惑臣下戕害君上,看孤不杀了汝!”
刘愈连忙把淳于述之拉出营帐。
淳于述之哈哈大笑:“君上已有此心,不过不愿为人诟病,我等做臣子此时不为君主分忧更待什么时候。”刘愈满脑子官司,淳于述之悄悄向他叙述。
次日
刘封起床,只见刀枪林立,一干将军把全部行头都穿戴好了。
“你们干什么?”刘封下意识摸了下剑,多年带兵,他感觉今天不一般。
“我等特来请大王上路。”邓通说道,“若大王肯即位为皇帝,则请大王带我们进兵洛阳。如果大王要做忠臣,请用您的佩剑把我们都杀了,否则有一个活着的人,都会直接打到洛阳去!”
“大梁当兴,进兵洛阳!”刘愈端来个木盆,里面放了条黄河鲤鱼,鱼肚子被剖开,里面有一幅丹书“炎汉当终,水刃木昌”。
“大王,天命不可违,违者不祥。”淳于述之一招呼,来了两个士兵把一袭黑色衮龙袍给刘封披上,取出平天冠给刘封戴上。
“尔等使我终为后世唾骂!”刘封大哭,在哭声中接受朝贺。
“我为帝,则需依我三事。”刘封说道,
“大王为皇帝,我等是臣子,当然听陛下的。”众人说道。
刘封说:“第一,不可杀害汉帝及亲眷。第二不可害汉之忠臣,第三不可袭扰百姓。”
“我大梁天子仁德至圣正该有天下!”众人膺服。
西元231年,刘封正式在孟津称天子,国号梁,拟改年号天正元年。
第十四 我主皇朝
    洛阳东门,万岁桥。
刘禅在确认了刘封大军兵临城下后,对臣子说:“寡人不知天数,图以为人可逆改,想来父亲当时如果立兄长,国家也不会如此。开门,派人去,就说若兄长不伤害故臣,朕愿退位。”
刘封发了檄文,声明这次只是清君侧,忠臣孝子皆不为难。
连小规模的战斗都没有,刘封顺利地到达了皇宫。
刘禅带着臣子们脖子上挂着白练,伏跪在宫门。
刘封忙下了车辇扶起刘禅痛哭道:“不是愚兄不践诺言,实天命不可拒!”刘禅献出玉玺和黄册民籍。
刘封让刘禅一起坐车,一同登殿。
刘封也不搞什么禅让的鬼把戏,在集庆殿接受了玉玺,然后诏告天下。册封刘禅为洛阳公,仍留洛阳守护祖先坟墓,下令不得损掘汉朝皇帝的坟墓,仍保留其祭祀之礼,只不过从太牢降到了少牢。大梁首都定在了长安。
在许昌的魏延首先响应上书效忠新朝,接着汉中的黄叙也上书表示拥戴,襄阳庞统也拥护新皇帝。
汉帝的诏书传到了成都,病中的徐庶叹道:“我就知道早晚有这么一天。”吐了几口血,昏迷过去了。益州上表拥戴新朝。
洛阳公夫人孙氏被查阴谋谋害新帝和陷害庶人刘永等,被勒杀,其党羽全部流放交州,刘永等被赦免。刘封念在刚刚去世的赵云的面子,赵广还被重新起用去当一个县长。
诸葛亮拒绝出仕新朝,但是刘封还是册封他为太傅,让他儿子诸葛瞻侍奉归养南阳,而把他的孙子诸葛尚养在京城。
新朝的用人新老参半,费祎为尚书令,周不疑掌中书令,任命李严出任侍中台侍郎,废黜丞相开府,还设立平章军事衙门,由黄叙担任第一任签押使,后来到了梁明帝改叫枢转防务院,专管军务,军政分离,御史台由司马芝担任御史大夫。
新朝班子搭建后第一件事就是起草《纲宪诸国是法》和《皇权法》。
《纲宪诸国是法》在刘封开府的时候就多次和手下大臣讨论,至于《皇权法》更是刘封以前想搞暂时没搞的。
《纲宪诸国是法》就是君主和臣子一起对天下百姓的承诺,这东西可是开天辟地的第一回,什么天子本是上天之选,口衔天宪都被委婉地否定了。它规定了君主是天下人所举,若失天下人信任则应该被废黜。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明文规定了皇帝权利和责任的法令出台了。
刘封在登基仪式在祭祀了上天后,跟臣子们杀白马黑牛青羊,一起盟誓,表示要尊崇《纲宪诸国是法》。
“此法是国家之基石,任何君主不得更易一字,只可重新解释或补充说明。无论君臣违背此法,都要受罚。”刘封说得很好,“我是中华历史上第一个自愿被关进笼子的皇帝。”
至于《皇权法》则是专门对皇权进行制约的法令,其严苛的程度,让刘封的儿子看了,几乎都失去了因为有机会接班的勃勃野心。这么当皇帝还不如大臣自由,真是的。谁稀罕啊。
“寡人可能是全天下最不自由的皇帝。”刘封对冯皇后和辛夫人打趣道。
辛夫人感慨道:“陛下谋及长远,皇家再无骨肉相残,同室操戈的隐忧了。”
果然准“太子”刘愈就要求脱离皇籍,这样他就可以出仕任职,去当他的大臣,比当个木偶皇帝强多了。
汉朝许多读书人没反应过来,许多老儒都哭得死去活来,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君不君,臣不臣的,这样子国家非乱了不可。每天叩阙的,还有跑去劝执政大臣的人海了去了,许多都是些“名士”。皇帝这么乱搞,国家非亡了不可。
费祎和李严都不敢上班了,周不疑却我行我素。周不疑的表哥刘休干脆穿孝衣跑到周家哭丧,他预言周给家族带了灭门大祸。这皇帝自我约束,好比老虎宣布要吃素,谁信啊?
*******
震惊不仅在梁国。
“这个疯子,君父臣子颠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