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生学着些。”香橼是噶卢岱身边最得力的一个,处处稳妥细心,不过年纪大了,过两年就会被放出宫去,现在正好给她一个徒弟。探春看起来是个聪明伶俐的,以后说不得还能取代了香橼的地位呢。
“好了,去见小格格之前,香橼,你先带着探春去见贾贵人一面吧。她们姊妹也有些日子不见了。还是,小格格离不得你,你们在贾贵人那儿也不要呆太久了。”反正有香橼盯着,也不怕贾家这姐妹两个耍什么心眼儿。
而康熙则对大选的关注程度显然比德宛还要更高一些。
“这次选秀,倒是有几个不错的,老四也已经十二岁了,去年也已经给他指了房里人了。你是做额娘的,也要好好注意一下了。”
德宛眉头一跳,十二岁,还根本是个孩子好不好。去年虽然给他一个格格宋氏,但已经耳提面命过了,十五岁之前绝对不许胡来。要说,德宛更希望的是,这孩子在二十岁之前都不要尝试这些最好。自己可是亲娘,不带这样残害亲骨肉的。
可惜,这该死的封建制度,不只摧残妇女,连这些发育都没完全的小孩子都不放过。
“四阿哥也才十二呢,臣妾看着还是孩子呢。不若再等些年,下一次再给他好好看看就是了。”
“小?都十二了还小什么?朕十二的时候都大婚了!你呀,也不怕慈母多败儿。你总把他当小孩子看他自然总也长不大的了。小六也不小了,下一次选秀,你还要操心小六呢。”康熙觉得奇怪,人家别的额娘对这事儿都热衷得不得了,怎么德妃倒是一副死活不情愿的模样,难道是担心儿子被媳妇儿抢走了?
小六也快了?德宛还觉得小六还只是在自己怀里撒娇耍赖发脾气的小霸王呢,康熙都准备下一次就给他选媳妇了?
看着德宛一下子就委靡了,康熙想着该是一时接受不了儿子突然间变成大人了吧。便笑道:“德妃如此伤感倒是全无必要。觉得孩子年纪小的话,也可以先不给他们圆房,过些日子年纪大些了,再圆房就是了。”
德宛点点头,如此正合己意,再说就是不乐意也没奈何的,便强笑道:“臣妾也是一时之间有些反应不过来了。老四自幼不在臣妾身边,也就是被太皇太后抚养了以后臣妾才能常见着,现在到臣妾身边儿按规矩也是住在乾西五所,可就这样也仿佛还没几日呢,突然间就大了,该娶媳妇了,就觉得心里空荡荡的,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了。”
“好啦,难道老四娶了媳妇儿就不是你儿子了吗?他是个孝顺的,再娶个媳妇儿,不就又多了一个孝顺你的?”康熙见她这样,开解道。
“罢了,孩子总要长大的,万没有为了做额娘一时的情绪而不娶媳妇儿的。那岂非害了孩子一生?今次就好好给他相看一个好的。”德宛叹了一声。才三十,就要娶儿媳妇了。虽然这容貌依旧,却突然间觉得自己是不是老了。
待康熙走后,德宛便差人去乾西五所叫了四阿哥来。
许是已经猜到了德宛的目的,四阿哥来的时候倒是比往日多了丝羞涩之感。
“老四呀,今日你皇阿玛来同额娘说了你的事情,只是额娘想着,这种事总也要看看你的想法的。你先告诉额娘,你想要个什么样的?是活泼些的,还是稳重些的,或是别的,总要你说出来,额娘才好帮你找不是?”
四阿哥低下头,顿了一会儿才小声说:“一切但凭额娘做主。”
德宛掩口一笑,道:“一切但凭额娘做主?那你告诉额娘,究竟是你娶媳妇儿还是额娘娶媳妇儿?这是要跟你过一辈子的人,当然得你喜欢才好。”
“额娘,什么喜不喜欢的,只要她守着规矩,为儿子管好后院,不惹是生非便是了,儿子自会好生敬着她,给她应有的体面。可若是她实在是不好了,也不过是养一个人罢了,难道儿子堂堂一个皇子还出不起这份饭钱不成?”四阿哥脸上虽然还有些红晕,但却也没有太多的重视。这封建社会的男人呀,尤其还是个皇子,也难怪会有这样的想法了。毕竟他自幼所看所听所学的皆是如此。可是作为母亲,德宛还是希望孩子能够找到一个合心意的人的。
皇族的女人呀,可真是苦命人。
虽然选秀还有几个月,但来宫里请托的人已经不少了。
“娘娘,这事儿奴才本不想烦扰娘娘的,只是,你也知道你那个二哥,自从娶了那个汪佳氏以后,家里就被闹的鸡飞狗跳。那个汪佳氏现在死了,你二哥又被逼到军营里面,轻易也回不得家。这芊芊丫头也长大了,你二哥暂时回不来,倒是全托给奴才了。虽然你二哥不是我亲生,可这芊芊却是奴才看大的,这孩子从来都是好性子的,奴才看着都心疼。今年芊芊也要参选了,奴才想着跟娘娘求个恩典。娘娘您放心,芊芊可没沾上她额娘一丁点儿的毛病,很是个端庄娴淑的孩子。”萨克达氏带着孙女儿来了。
见提到了自己,芊芊站起来,对着德宛盈盈一礼。
德宛将她拉到身边。这个芊芊确实是个美人胚子,看起来也是端雅贞静的。德宛想起她的父亲玉启也曾经带着儿时的自己一起爬树掏鸟窝,一起下水捉鱼,那样好的一个人却不得不配了那样一个妻子,便越发怜惜起她来。
“确实和她额娘很不一样。”德宛还记得,汪佳氏进门的时候她已经在宫里做宫女了。汪佳氏虽出身不错,却因为品行不好,不得不嫁给她从来都看不起的包衣人家,心里就带了气,自然不肯安分。乌雅家因为惹不起他们家,只能忍着,倒助长了她的性子。直到德宛封了妃,家里抬了旗,她才算安静了,不过也安分了没多久就病死了。玉启不愿意在家里承受众人意味不明的目光,便把一双儿女托与萨克达氏,自己跑进军营里面去了。在平定三藩之乱中立了功,得了升迁的机会,现在已经做到了五品守备。
不管怎么说,芊芊总是她的侄女儿,又是自己额涅亲自来求的,德宛便不得不打起精神为这个孩子着想一下了。
自己儿子?绝对不行!他们是表兄妹,天知道他们的孩子究竟能不能成活呢。
宗室子弟?这可不是什么好的出路。皇家的女人都不好过。
额涅真不知道在想什么,竟然这么巴望着她能得到指婚。其实落了选,然后嫁一个小户人家也能过得不错的呀。
罢了,不管怎么样,自己尽到了做姑母的心意也就是了。想想玉启对年幼时候的德宛的好,她也不忍心让芊芊过得不如意。
番外林黛玉
黛玉坐在母亲曾经的屋子里,满脸的茫然。难道自己还是不能有所改变吗?娘亲还是没了,和当年一样。
去年,她醒来发现自己回到了小时侯,那会子是怎样的欣喜若狂呀。虽然父亲的脑袋突然光了一大半,还留了一条难看的辫子,虽然这里的风俗似乎变了许多,可她认得,父亲还是她的父亲,母亲也还是她的母亲。那么,就算有了这样那样的变化又如何呢?
她不想再做那个任人欺辱的林黛玉了。
可是,她还是要到贾府去了吗?想到那个嘴上对她百般疼爱可最后却弃她不顾的外祖母,那个待她亲热却最终推她入深渊的二嫂子,那个口口声声念着她可最终另娶他人的宝玉,以及那么多的白眼儿和为难,她真的不愿意去。上辈子已经受过一次的苦,为何还要再经历一次?
“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
黛玉看着满脸不舍的父亲,泪水漫了出来,“爹爹,女儿知道爹爹是为了女儿好,可爹爹如今身体也不好,女儿如何舍得抛下爹爹离开?再者,贾家诸人,女儿并未见过,便是亲戚,也未敢全信。倘或贾府之人欺女儿年幼孤苦,女儿又当如何?女儿虽小,也知道大家之人各各勾心斗角,爹爹如何忍心让女儿去那虎狼之地?”
林海若是有法,自然也不会舍得将女儿远送。可他毕竟年纪大了,若早早去了,女儿岂不更是可怜?又想起贾家老太太露出的结亲之意,便觉得贾家很是去得。“为父年老,将你托付与贾家,你也终身有靠,为父也能放心了。”
若是原先的黛玉,未必真能懂得父亲的话,可现在的黛玉,是那个在贾家历过一世的黛玉,其实也是十多岁的女孩儿了,如何不知道那句“终身有靠”是何意。
父亲怎么可能说出这样的话语来?难道是贾家的意思?可若真是这样,为何他们却偏偏弄出一个“金玉良缘”来?难道就是为了谋自己家的家财吗?黛玉不是傻子,自己家里这么多的财物最终到了哪里,她也不是没想过,可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去处,那就是贾家。想到这里,就更是心灰意冷了。
“父亲既云年老,女儿若不在父亲身边侍奉着,若有不忍言之事,却又叫女儿一个孤苦无依的孤女如何活下去?贾家究竟是怎样的人家女儿就是不知道也想得出来。只怕到时候女儿,女儿……”黛玉再也忍不住痛哭起来。
黛玉没有从父亲那里得到什么确切的答复,只能满腹心事离开。而林海却在女儿走了之后寻思开来,原本是因为黛玉年幼,不得不如此,可现在看来,黛玉却是个聪明的孩子,竟能想到这么长远的地步。贾家,他也不是不知道这样人家不好,当初若不是因为贾敏为人好,而父亲又早先和贾家有了约定,他也必不愿意去娶一个包衣做妻子的。他是一个汉人,自有汉人的傲骨,若是身体再好一点他哪里能够愿意让女儿嫁入包衣之家?
罢了,先在朝中几个清流汉臣中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家吧。
至于贾家,实在无可奈何的时候再看吧。
没多久,黛玉终究是跟了荣府下人踏上了进京之路。不过,此时她的心情已经和上一世截然不同。昨晚她曾偷听奶娘的话,似乎父亲有意在朝中择家世清白的人家……黛玉微微红了脸。
到了贾家,一切似乎都和上一世相同,却又似乎是不同的。人还是那些人,可穿着上却是和她不一样的旗装,宝玉的脑袋也一样,光光的0。
现在再看宝玉,似乎就是一个长得可爱的孩子。是的,就是这样,竟没有了其他的感觉。看着他做出的事情,竟有了一丝想笑的感觉,是呀,真好笑,就是自己那个早早就夭折了的弟弟,他三岁的时候也已经有了规矩了哪里会像宝玉这般?
上辈子究竟看重他哪里呢?才学?其实并不是特别出众的。样貌?现在看起来也不过是清俊了一点罢了。温柔?他的温柔害了多少女儿家呀。那自己上辈子究竟在想什么呢?她自己也迷惑了。
算了,不想这些了,待会儿给爹爹写封信,告诉他这里的不好,尤其是这个贾宝玉,要着重说一说他的“特异”之处。爹爹呀,您的眼睛千万不要只盯着一个贾宝玉呀。
还有,以后要多写信跟爹爹说说自己的委屈,让爹爹知道贾家的不好。这次再也不能和上次一样总是报喜不报忧了,也许爹爹一担心自己,反而存了心事能努力活下来呢。
一切似乎都跟之前的事情一样,直到那一天。
“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听着周瑞家的说的话,她冷笑一声。她还真没见过哪户有点儿规矩的人家是先把东西给自己家的人挑选完了才把挑剩下的东西给客人的,又不是打发叫花子。何况她父亲还在呢,就这般轻视于她,今晚再给父亲写一封信吧。
“倒是叫周姐姐费心了,不过我母孝还未过呢,这颜色……,周姐姐还是去回了姨太太吧。”说着,将红艳艳的宫花和匣子一并退了回去。看着周瑞家的一脸尴尬,贾宝玉又在一旁跟她说起别的,方才解了尴尬。黛玉心里疑惑,当初怎么就觉得他可依靠呢,明明连这种事他都不会去护着自己。罢了,明知道他是个靠不住的,又想这些做什么。
这么些年,看着贾元春成了贵人,黛玉心里冷嘲,如今不再是贤德妃了,你们以后又如何仗势呢?看着探春入宫,贾家盼着家里能再出一个元春,黛玉面上不显心中却冷笑不已。看着迎春被磨折而死,黛玉更是冷了心肠。
“林姐姐,怎么倒走神了?”问话的是李尔佳家的姑娘,叫做艾欣,是老太太很是巴结着的人,每次她来都要她们姐妹们陪着说话。
“没什么,”黛玉一笑,“不过想到,过不几日,我爹爹就要进京述职,心里欢喜罢了。”到时候,自己回林家去看望父亲,希望到时候能躲开这个总说些莫名其妙的怪话的艾欣姑娘。
这一次,父亲并未早早逝去,想起父亲信中所写,已为自己相好了人家,此次进京便是要先办下嫁妆的。其实她们这样人家的千金,嫁妆是自小就开始备办的,此次不过是先运送进京,顺便买一个庄子做自己以后的陪嫁庄子。据说,那人出身书香世家,为人很是出众,家中也最重教养,他自己也是个上进的,想来自己这一世总要比上一世要好过的。至少,有为官的爹爹,又有了一个弟弟,还有丰厚的嫁妆,总无人能小瞧了自己了。
而这个时候,艾欣却想着,林家老爹健在,林黛玉身份可是高于薛宝钗的,贾家总不至于舍黛玉而就宝钗了吧?自己这蝴蝶翅膀扇得真远,风力强劲呀。
心事
康熙阻止了宫人的通报,走进来看到的就是德宛蹙着眉头,一脸烦恼的模样。
“怎么,刚才你家人来看你,可是为了选秀之事?”康熙口气中有着掩不住的关心。
“是呀,臣妾那侄女儿,人漂亮端庄,看着很是规矩,绝对是个出挑的,她阿玛又是个老实巴交的,可惜,偏偏摊上汪佳氏那么个额娘,怎么嫁得了好人家?臣妾倒是想帮她,可若没有那个汪佳氏还好办,可现在,臣妾就是想把她嫁个好些的人家,只怕人家还要以为臣妾跟他们有仇,是在报复他们呢。”深知康熙耳目之聪的德宛也没打算隐瞒,若他真的想知道什么事儿,怕也没人能瞒得过他。
“至于那么夸张吗?”
“怎么不至于,皇上,您知道最好的报复仇人的法子吗?”德宛想起当年反QYNN文流行的时候的一句流行话,具体的话语已经忘了,可意思还记得呢。
“什么法子?”看她那副贼兮兮的模样,就知道肯定不是什么正统路子。
果然,“就是把自己女儿宠得无法无天,然后把这个养坏了的女儿嫁进他们家,把他们家搅得鸡飞狗跳,才是最好的报复法子呢。我们家芊芊虽然是个好姑娘,但是有那样一个额娘,谁会相信她的好呢?只怕她以后也是个苦命的。”想想他们家当年不就被那个汪佳氏搞的乱七八糟吗?也不知道他们家哪里得罪了汪佳家。
“罢了,不如朕帮你看看吧,有些关系已经远了的宗室,倒还是有可能的。你呀,别烦心了,明天,朕带你和四阿哥、五阿哥、六阿哥还有哈宜呼到外面走走,散散心。咱们呀,微服私访。”康熙看起来心情不错。
在宫里闷了十多年,好容易得了出去的机会,又是皇帝金口玉言说的,德宛也就不去管合不合规矩的问题,兴致勃勃准备起来了。
次日早朝过后,德宛带着换了衣服的哈宜呼坐上康熙派来的马车,直直出了神武门。出了门一看,康熙正带着三个儿子已经等在那里了。后头跟着十来个侍卫,不过其他的看不见的侍卫就不知道有多少了。
不过虽然说是微服私访,其实德宛和哈宜呼只能在马车里呆着,不时偷偷把帘子掀开一条缝,往外头瞧瞧罢了。正经是那几个阿哥在外头蹦得欢。
正在路上玩得开心,六阿哥却眼尖的看见了前面马车旁的一个跟他年纪差不多的男孩子。
“舅舅!”六阿哥大叫一声,德宛朝那里一看,可不就是她弟弟博启。
博启见状忙上前打了个千儿,道“三爷吉祥,三奶奶吉祥,几位小阿哥小格格吉祥。”看样子他们是经常在外头碰见了,动作那叫一个顺溜。阿哥、格格在京里到处都是,也没人会怀疑到宫里去。
康熙摆摆手,随意道:“都是自家人,不必多礼。”
哈宜呼是第一次见到博启。她搬回永和宫以后,博启已经七八岁了,便不好再带他进宫,是以小丫头倒是第一次见这个舅舅。
“博启,和你一起的还有谁?不好好用功读书时间都浪费在闲逛上了。”
“回爷的话,奴才二哥今日正好休沐回来,奴才陪着二哥父女出来走走,顺便为奴才这个侄女儿准备选秀用的东西。”
康熙点了点头,就在街头问起博启的功课来,又背又解释的,看样子博启常常被康熙考校,倒是一点儿不怕。博启回答的不错,这点可以从几个阿哥的星星眼里看出来。不过康熙还是鸡蛋里面挑骨头,一副不满意的样子恨批了他一顿,又布置下一堆作业,督促他好好用功读书。
之后,德宛就见到和博启一道的玉启、芊芊和其葳。玉启已经不再是从前的木讷性子,多年的军旅生涯让他浑身都充满了坚毅和勇武,康熙看着他似乎比较满意,点了点头,说:“听说你是靠自己的本事,而不是靠你阿玛到达今天的地步的,这很好,肯上进,据说是个在战场上肯拼命不怕负伤的。我大清需要的就是这样塌实肯干,不怕牺牲的人。”
得到了康熙的夸奖,玉启显然很是激动,本来就黝黑的脸庞居然也透出红光来,“是,谢爷的夸奖,奴才会继续努力,保家卫国!”
其葳虽然已经十四,但身体瞧着却不是很强健。据说他自幼身体就弱,不能习武,就只能把心思全用在读书上了。因此,虽头脑平平,但功课还是拿得出手的。康熙也问了他几句,回答的也是中规中矩,康熙倒是也说了句不错。
这就很能看出差别来了。对博启,虽然回答的很好,但康熙仍是一顿训斥。而其葳,虽然年纪比博启大,答的却只是一般,并不如博启,可康熙却认为不错。康熙是个对外宽松,对内严苛的人,看来他对博启倒是真的比较亲近了。不过也难怪,博启聪明伶俐,之前似乎也见过几次面,想来一定给他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又勉强算是他的内弟(其实应该是妾弟吧?德宛还不是他妻呢,不过康大大已经刻意忽略这点了。),就真的当他自己晚辈来看了。
回了宫,康熙很是在德宛面前好好夸奖了博启一番。听到别人夸自己弟弟,她自然是高兴的。看来康熙对博启是看在眼里的了,这孩子以后只要不犯什么原则性的大错,看来仕途是不会有多大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