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节饷,他若还要筑城增垒,岂不是违拗圣旨?因此把筑城事中止。这时,三总兵同到定海。手下兵只有五千。三总兵阅视形势,议扼要驻守。王锡朋愿守晓峰岭,郑国鸿愿守竹山门,道头街一带归葛云飞驻守,惟晓峰岭背面负海,有间道可入。三镇兵只三千名,不敷分派,且炮火亦不够用。由王、葛二总兵商议,请增派兵船及大炮,堵住间道。当下飞详镇海,裕谦接到详文,邀浙江提督余步云共议添兵事宜。步云道:〃浙江要口第一重是定海,第二重是镇海。镇海比定海尤为要紧。现在镇海防兵,亦只数千,自顾不暇,还有什么兵马炮火可以调遣?王、葛两总兵亦有详文到步云处,步云已诫他死守,毋望援兵。〃裕谦道:〃这么一个要紧海口,只有几千兵马?〃余步云道:〃上年恰不止此数,因朝旨屡促裁兵,所以减去三分之一,现在只四千名营兵了。〃裕谦道:〃这正没法可想,只得听天由命。天若不亡浙江,定海应保得住,镇海也可无虑。本大臣以身许国,到危急时,拼死报君便了。〃步云退出,战信已到,英兵已来攻定海,驶进竹山门,被我军奋勇迎击,轰断英船大桅杆,英兵已退去了。裕谦稍稍放心。过了两日,又报:〃英兵绕出吉祥门,入攻东港浦,被我炮击退。现英人改由竹山嘴登岸,郑镇台正在截击哩。〃接连又到紧急文书两角:一角是王总兵锡朋详文,一角是葛总兵云飞详文。裕谦展开一瞧,统是请大营济师。便道:〃怎么处?定海兵尚有五千,此处兵恰只四千,难道三总兵未曾知悉吗?若我亲去督战,恐怕镇海没人把守。我看这余军门步云,事事推诿,很是刁猾,恐怕也靠不住呢。现在没处调兵,奈何奈何?〃就将详文搁过一边,只自一人愁眉兀坐。适值天气沉阴,连日霪雨,弄得越加愁闷。遂出了营,上东城眺望。突见城外招宝山悬着白旗,不由得慌张起来,便下城去召总兵谢朝恩。朝恩未至,警信又到,乃是晓峰岭失陷,王总兵锡朋中枪阵亡,寿春营溃散。裕谦正在惊愕,朝恩已踉跄进来,报称:竹山门失守,郑总兵亦战殁了。裕谦道:〃莫非讹传,把王总兵误做郑总兵?〃言未绝,外面已递进败耗,确是郑国鸿又死。裕谦道:〃三总兵已死二人,单剩一个葛云飞,想总支持不住,看来我也是难保了。〃说毕,泪如雨下。朝恩见主帅伤心,也陪了泪珠,一面却勉强劝慰。裕谦道:〃我却不是怕死,若怕死,也不来督师了。只可惜三员大将,一朝俱尽,国家从此乏材。还有一桩可疑的事情,招宝山上,如何竖起白旗来?〃朝恩道:〃招宝山上乃是余提督军营,为什么竖起白旗,卑镇倒也不解。〃裕谦道:〃开战挂红旗,乞和挂白旗,这是外洋各国通例。现在本帅并不要乞和,英兵还未到镇海,那余军门偏先悬白旗,情迹可知。我朝养士二百年,反养出这般卖国的大员来,越叫人痛惜三总兵。〃朝恩道:〃待卑镇去问明提台,再做区处。〃朝恩趋出,外面又传报葛总兵云飞阵亡。
第五部分第102节:中英乍浦之战图
裕谦此时又悲又恼,悲的是三总兵阵殁,恼的是余步云异心。踌躇一夜,想出一个盟神誓众的法儿。待到天明,忽见巡捕进来,呈上手本,说是义勇徐保求见。裕谦问:〃徐保隶何人部下?〃巡捕答称是葛镇台部下,裕谦遂传令入见。徐保入帐,请过了安,便禀道:〃葛镇台阵殁,现由小兵舁尸内渡,已到此处。〃裕谦问葛镇台阵殁情状,徐保答道:〃英人从晓峰岭间道攻入,先破晓峰岭,次陷竹山门,王、郑二镇台先后阵亡,葛镇台扼住道头街,孤军激战,镇台手掇四千斤大炮,轰镇英兵,英兵冒死不退,镇台持刀步斗,阵斩英酋安突得。无如英兵来得越多,我镇台拼命督战,刀都斫缺三柄,英兵少却。镇台拟抢救竹山门,方仰登时,突来两三员敌将,夹攻镇台,镇台被他劈去半面,鲜血淋漓,尚且前进,不防后面又飞来一弹,洞穿胸前,遂致殒命。小兵到夜间寻尸,见我镇台直立崖石下,两手还握刀不放,左边一目睒睒如生。小兵欲负尸归来,那尸身兀立不动,不能挪移,随由小兵拜祝一番,请归见太夫人,然后尸身方容背负,驾着小船潜渡至此。〃裕谦当下命随员偕了徐保,前去祭奠,并檄大使护丧还葬,一面飞章出奏。料理已毕,遂召集部将,设着神位,饬同宣誓。总兵以下,统共到来,独余步云不到。裕谦正思启问,谢朝恩已近前禀道:〃余军门已差武弁伺候。〃裕谦冷笑道:〃想是本帅不曾亲邀,所以不到。〃那边提辕武弁,闻了此语,急忙上前请安,禀称军门现患足疾,特来请假。裕谦摇头道:〃敌兵到来,那足自然会好了。〃叱退武弁,随至神位前祭告。此时,牲醴早陈,香烛齐爇,当由裕钦差行跪叩礼,众将官亦随同跪叩。
裕钦差亲读誓文,无非劝勉属下文武,同仇敌忾,倘有异心,神人共殛等语。方才读罢,猛听得隐隐炮声,自远至近,不由得惊讶起来,便即起身誓众道:〃本帅的誓文,想大家都已听明,不日间英兵到来,须靠大家同心抵御,有功立赏,有罪立刑。〃总兵谢朝恩先应了声〃得令〃,众将士也随声附和,裕谦方命军士们撤了神位祭礼。正思向谢朝恩追问招宝山白旗缘故,探马忽报:〃英兵来也。〃谢朝恩即抽身告辞。裕谦执着朝恩手道:〃这城屏障,便是招宝山及金鸡岭两处。老兄驻守金鸡岭,本帅很是放心,只有招宝山放心不下。〃朝恩道:〃这要看朝廷洪福,卑镇愿以死报。〃当下,由裕谦亲送出营,朝恩匆匆别去。裕谦遂登陴守城。城下忽来了余步云,由兵士将弁启门放入。步云径上城来见裕谦,裕谦便道:〃军门足疾已愈么?〃步云道:〃足疾尚未痊可,因敌兵入境,不得不前来请教。〃裕谦道:〃誓死对敌,此外有什么法子?〃步云道:〃敌兵很是厉害,万一挫失,全城要糜烂了。
〃裕谦道:〃这也没法。依你怎么处?〃步云道:〃据步云愚见,只可暂事羁糜,外委陈志刚,人颇能干,不如叫他前去议抚。〃裕谦笑道:〃我道军门有什么妙策,城下乞盟的事件,本帅却不愿闻。〃步云道:〃大帅既不愿议抚,此处恐守不住,只好退守宁波。〃裕谦正色道:〃敌到镇海,便退宁波;敌到宁波,将退何处?我与军门都受朝廷重任,难道叫我逃走吗?〃步云碰了一个钉子,下城自去。约过两三个时辰,遥见招宝山上,已换了英国旗号。裕谦大惊道:〃余步云卖去招宝山了。〃果然探马报来。招宝山被陷,余军门不知下落。接着又报:英兵攻金鸡岭,谢朝恩击死英兵数百,因招宝山失守,军士惊溃,谢镇台身中数创,也即殉难,金鸡岭又被英兵夺去了。裕谦道:〃罢罢罢!〃言未毕,英兵已到城下。城外守兵逃避一空,裕谦下城,解下关防,交副将丰伸泰送与浙抚,自己投奔学宫前跳入泮池。经家人捞救,已剩得奄奄一息。文武官员,闻裕谦投水,都弃城逃走,只有县丞李向南,冠带自缢。临死时,还吟两首绝命诗。其诗道:
有山难撼海难防,匝地奔驰尽犬羊。整肃衣冠频北拜,与城生死一睢阳。孤城欲守已仓皇,无计留兵只自伤。此去若能呼帝主,寸心端不听城亡。
第五部分第103节:洪秀全传教
英兵乘胜入城,踞了镇海,悬赏购缉裕谦。因裕谦在日,尝将英人剥皮处死,且掘焚英人尸首,所以英人非常忿恨。其时,裕谦经家人救出,舁奔宁波,闻到这个信息,又由宁波奔余姚。裕谦一息余生,至此才瞑目。进至萧山县的西兴坝,浙抚刘韵珂差来探弁,接着裕钦差尸船,替他买棺入殓。当由刘韵珂据事入奏。奏中并叙及余步云心怀两端等情。这余步云究往何处去呢?步云自入城见裕谦后,回到招宝山,见英兵正向山后攀登,他竟不许士卒开炮,即弃炮台西走。先到宁波,继走上虞。英兵攻入宁波,复犯慈溪,还恐内地有备,焚掠一回,出城而去。清廷闻警,特旨授奕经为扬威将军,侍郎文蔚、都统特依顺为参赞,驰赴浙江防剿。粤抚怡良为钦差大臣,移驻福建。调河南巡抚牛鉴总督两江,分任南北沿海的守御。奕经奏调川陕、河南新兵六千,募集山东、河南、江淮间义勇及沿海之命徒数万,于道光二十二年元旦至杭州,大小官员,出城迎接,不消细说。奕经格外起劲,留参赞特依顺驻守杭州,自己偕参赞文蔚,督兵渡江,进次绍兴,沿途颇也威武。
谁知到了绍兴,发出几路兵马,不消一个月,各路的败报,连串似的传来,各路的兵马统做了炮灰。这时,英兵已占据了定海,宁波那位扬威将军奕经,竟无威可扬,倒退不迭,逃到杭州去了。朝廷得了消息,又令宗室尚书耆英为杭州将军,起用伊里布随营效力。后来英兵又攻破了乍浦,死了不少的中国官员和百姓。英兵既破了乍浦,又转入江苏,炮船齐集在吴淞口。这里总督牛鉴,胆小如鼷,一见英兵,便吓得屁滚尿流,逃到宝山。英兵得了吴淞炮台的天险,暂驻下来。牛鉴已一口气逃到南京。英兵见一路没有抵挡,便溯江直上,从上海径攻松江,又分扰崇明、靖江、江阴等处。英兵攻了松江,那兵船便乘潮到了瓜洲,转过舵来,又将镇江攻下,乘势到了南京。城内外居民纷纷逃走。英兵舰有八十多只,齐集在下关,旗帜招扬,号声鼓声,彻夜不绝。这时,南京城内的牛鉴、耆英、伊里布一般人,终夜徬徨,不敢发出一兵,放出一炮,只得遣人到英炮船上去讲和。
伊里布身边有个长随家人,名叫张喜,璞鼎查旧照这张喜从小流落在英国,懂得英国、法国的语言,又懂得外国的礼节。这时英国炮船驻在石头城下,伊里布便派了咸龄、张喜和英人讲和。说也奇怪,那英人很多都认识张喜,又信用张喜。张喜当了和议的代表,便乘舆来到英兵炮船上,由英使带同通事官马利逊接见。两边磋议了一回,由英使璞鼎查定出八条条约来,请中国承认。那第一款是,中英两国,将来当维持和平。这一条是面子上话,无关得失。第二款是,中国须给英兵费洋一千二百万元,商欠三百万元,赔偿鸦片烟六百万元,共二千一百万元,限三年缴清。第三款是,开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港为通商口岸,许英人往来居住。第四款是,割让香港。第五款是,放还英俘。第六款是,交战时为英兵服役的华人,一律免罪。第七款是,将来两国往复文书,概用平行款式。第八款是,条约上须由清帝钤印。咸龄等见了此款,明知厉害得很,但是耆将军等一意主和,不好再行申驳,只说即日照奏,请俟政府批回,即可定约。璞鼎查道:〃须要赶紧,迟则不便。〃咸龄等唯唯趋出,急报知耆英等,将条约草案呈上。耆英也不待瞧明,即与牛、伊二人会衔,饬文牍员写好奏章,由八百里加紧驿使,驰奏北京。道光帝览奏,立召军机大臣会议。军机大臣不敢多嘴,只大学土穆彰阿道:〃兵兴三载,糜饷老师,一些儿没有功效,现在只有靖难息民的办法,等到元气渐苏,再图规复不迟。惟钤用御宝一条,关系国体,不便允准,应饬耆英等改用该大臣关防,便好了案。〃道光帝迟疑一会,才道:〃照你办罢。〃当由军机处拟旨。饬耆、牛、伊三人遵行。
耆、牛、伊三人奉到上谕,见各款都已照准,只有钤用御宝,须改用三大臣关防。暗想:这是最后一款,谅英使总可转圜。遂令张喜至英舰知会,约期相见。马利逊先问张喜道:〃议和各款。已批准吗?〃耆英画像张喜道:〃件件批准,只钤用御宝事不允。〃马利逊道:〃我国最重钤印,这事不允,各议款都无效了。〃张喜突然一惊,半晌道:〃且待三帅等会过英使,再做计较。〃马利逊道:〃我国礼节与中国不同,钦使制府,必欲来会,请用我国的平行礼。〃张喜道:〃是否免冠鞠躬?〃马利逊道:〃免冠鞠躬,仍是平时的礼节,军礼只举手加额便是。〃张喜道:〃简便得很,我去禀明便了。〃两人别后,转瞬届期,耆、牛、伊三帅带领侍卫、司道,径诣英舟。璞鼎查出来相见,两下用了平行礼,分宾主坐定,订定盟约,倒也欢洽异常。耆、牛、伊回城后,又想了一桩拍马屁的法子,备好牛酒,于次日亲去犒师。到了英舟,璞鼎查忽辞不见。三人驰回,急令张喜去问马利逊。一时回报,据英使意见,日前议定备款,一字不能改易,如或一字不从,只好兵戎相见,毋烦犒劳。耆英道:〃他如何知我消息?我昨日与英使相会,因初次见面,不好骤提易印二字。今日是借了犒师的名目,去议这件款子,偏偏他先知觉,不识有哪个预报详情?〃张喜在旁,垂头不答。
牛鉴道:〃为了这事,仍要用兵,殊不值得。想圣上英明得很,且再行申奏,仰乞天恩俯准,当无不可。〃耆英道:〃如何说法?〃伊里布道:〃奏中大意,只叫说钤用御宝,乃是彼此交换的信用,我国用御宝,彼国君主亦应照办。讲到平行款式,尚属可行。这么说来,想皇上亦不至再行申斥。况内有穆中堂作主,我们备一密函先去疏通,自然容易照准了。〃耆英依言照办,奏折上去,果然降旨依议。耆英等再赴英舰,与璞鼎查申明允议,约定仪凤门外的清海寺中,两下换约。这时,正是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即西历一千八百四十二年八月二十九日,中英结南京条约,和议告成,便算完案。这次战争,名叫鸦片之战;这次所订条约,名叫南京条约,是中国外交上第一次的大失败,也是中国清代的绝大耻辱。
第五部分第104节:签订《南京条约》
和约虽属成功,但英舰在数日内未能退尽,因之下关一带沿岸两旁,每天不时有些黄发碧睛的英兵,穿着皮鞋,橐橐连声地走着,游看风景。江南风景,原比他省秀美,而地方的妇女,都有站立门口的习气。每到夕阳西下,姊妹姑嫂们,深闺绣倦,便调脂弄粉,打扮得百般妖艳,一双红菱似的小脚,在门口如杨柳随风般地站着,那光滑的油头,衬着雪也似的粉脸,越标致的越躲在人后面,或把门儿遮住脸,露出半个粉面来。这种情状是江南妇女的恶习。这次英兵上岸,浏览风景,瞥眼看见中国这些女儿们站在门口,个个明眸皓齿,微露笑容,他们不知中国禁忌,就上前去握手相亲,吓得妇女们大叫救命,恼了许多男子汉,说他们怎么无礼,将英兵围住,拳打脚踢,着实地教训了一顿。这一场祸,几乎又惹起大交涉来。英将要下令赴斗,耆、牛、伊三人亟遣黄藩司前去道歉。那英将不肯干休,定欲按问。没奈何,将闹事的百姓拿了几个,枷号示众,并出示晓谕军民,说外洋重女轻男,握手所以示敬,居民不要误会,致启嫌隙。众百姓似信非信,因内外交相胁迫,只得忍气吞声罢了。到八月下旬,英兵先得六百万元偿金,方退出江宁,还屯舟山。长江一带无英兵,惟舟山及鼓浪屿,英兵尚不肯撤退。须俟偿款交清,方行撤去。清廷无可奈何,只好一期一期地解他赔款。道光帝痛定思痛,想惩办一二庸帅,遮盖自己脸面。廷臣窥伺意旨,参本弹章,陆续投呈。于是道光帝连下谕旨,牛鉴革职逮问,命耆英代任江督,奕山、奕经、文蔚亦仿牛鉴例逮治,余步云磔死。伊里布升任钦差大臣,他的长随张喜,和议有功,赏给七品顶戴,后来做了广东河泊所官。
道光皇帝自即位以来,克勤克俭,颇思振刷精神,及身致治,无如国家多难,将相乏材,内满外汉的意见,横着胸中。因此,中英开衅,林则徐、邓廷桢、杨芳等几个能员,不加信任,或反贬黜;琦善、奕山、奕经、文蔚、耆英、伊里布等,庸弱昏昧,反将更迭任用。琦善、奕山、奕经、文蔚四人,虽因措置乖方,革职逮问,嗣后又复起用。御史陈庆镛,直言抗奏,竟说是刑赏失措,未足服民。道光帝也嘉他敢言,复夺琦善等职。怎奈贵人善忘,不到二年,又赏奕经二等侍卫,授为业尔羌参赞大臣;奕山二等侍卫,授为和阗办事大臣;琦善二等侍卫,授为驻藏大臣。后竟升琦善四川总督,并授协办大学士;奕山也调擢伊犁将军。穆彰阿这厮,卑鄙龌龊,贪赃聚敛,弄得天怒人怨。道光皇帝常常害病,接着皇太后又一病长逝。皇帝素性孝顺,悲伤过度,精神越发不济了。朝廷的事体,竟不复过问。那穆彰阿擅威作福,将朝政闹得一塌糊涂。不意这时候,桂平县金田村中,起了一个天空霹雷,直把那满清政权,震得荡摇不定,闹到十五六年方才平靖,这也是清朝腐败所致。
金田村内,有个大首领,姓洪名秀全,本系广东花县人氏,生于嘉庆十七年,早丧父母。年七岁,到乡塾中读书,念了几本《四书》、《五经》,学了几句〃八股〃、〃试帖〃,想去取些科名,做个举人、进士,便也满愿。怎奈应试数场,被斥数场,文字无灵,主司白眼。他家中本没有什么遗产,为了读书赶考,更弄得两手空空。没奈何想出救急的法子,卖卜为生,往来两粤。忽闻有位朱九涛先生,创设上帝教,劝人行道,自言平日尝铸铁香炉,铸成后,就可驾炉航海。秀全疑信参半,就邀了同邑人冯云山,去访九涛。见面胜于闻名,便拜九涛为师,诚心皈依。九涛旋死,秀全继承师说,仍旧布教。适值五口通商,西人继续来华,盛传基督教义。基督教推耶稣为教主,也尊崇上帝,有什么《马太福音》及《耶稣救世记》等书,秀全购了一二部,暇时瞧阅,与自己所传的教旨,有些相像。他就把西教中要义,采了数条,羼入己意,汇成一本不伦不类的经文,谬称上帝好生,在一千八百年前,见世人所为不善,因降生了耶稣,传教救世。现在人心又复浇薄,往往作恶多端,上帝又降生了我,入世救人,上帝名叫耶和华,就是天父,耶稣乃上帝长子,就是天兄。这派说话,已是戛戛独造了。后来与云山赴广西,居桂平、武宣二县间的孵化山中,藉教惑民,结会设社,会名作三点会,取洪字偏旁三点水的意义。桂平人杨秀清、韦昌辉,贵县人石达开、秦日纲,武宣人萧朝贵,争相依附。秀全与萧朝贵最称莫逆,就把妹子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