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首写赤壁之战的诗中已隐隐地透露出赤壁之战与二乔的关系。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统一北方后雄心万丈,经过周密的准备,向
南进兵,目标首先就是荆州。当时刘备已死,刘备的儿子刘琼举众而降,刘
备败走,江东的孙权也危在旦夕,如果孙、刘联合与曹军决战,胜败尚不可
知,如果单独行动,就极有可能被各个击破。是战是和,当时吴国境内却有
两派,而决定关健就看周瑜。
《三国演义》里对诸葛亮舌战群儒写得十分精彩,而事实上最管用的
一脚棋却是诸葛亮和鲁肃夜访周瑜。当时周瑜正在邵阳湖训练水师,鲁肃见
到周瑜开门见山地说:“曹操驱兵南侵,传檄至此,欲与主公会猎于江夏,
显有并吞之意,和战二策,主公不能决,将军之意若何?”
周瑜回答:“曹操挟天子之名,其师不可拒,其势力亦不可轻敌!”
鲁肃大不以为然地说:“伯符遗言,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今正欲赖将军以保全国家啊!”
两人争执不休,诸葛亮一言不发,眼看双方就要翻脸,不觉哈哈大笑
起来,引得周瑜问他:“先生何故发笑?”
诸葛亮从容回答:“我笑鲁肃不识时务罢了!试想曹操极善用兵,天下
莫敢当。向来只有吕布,袁木,袁绍敢与对敌,今数人都被曹操所灭,天下
无人了啊!只有刘备不识时务,强与争衡,如今孤身江夏,存亡未保。将军
决计降曹,可以保妻子。可以全富贵,国祚迁移,又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呢!”
鲁肃傻乎乎地问:“你怎么一下子又转过来叫我去投降呢?”
诸葛亮仍然不急不慢地说:“我有一计,不必牵羊担酒,纳土献印,用
不着国家投降,只须派一个使者,扁舟送两个人到江上,曹操得到这两个人,
百万之众就会卸甲卷旗退走!”
周瑜一听,十分新鲜,急问:“用哪两个人,可退曹兵?”
诸葛亮仍然拐弯抹角地卖关子:“江东去此二人,如大树之飘一叶,太
仓之减一粟,但曹操获得了,一定会大喜而去。”
就这样胃口吊尽之后,诸葛亮才慢条斯理继续说:“我还住在隆中的时
候,就听说曹操在漳河新造一台,起名铜雀台,极其壮丽,广选天下美女充
实在里面。曹操是个好色之徒,听说江东乔国老有两个女儿,有沉鱼落雁之
容,闭月羞花之貌,所以发誓:‘吾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
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现在他弓陌万之众,虎视江南,
其实只是为此二女,将军何不去寻乔公,以千金买此二女,差人送与曹操?
曹操得到这两个女子,称心满意,一定班师而去,这是范蠡献西施的计,将
军还不赶快执行。”
周瑜问道:“曹操想得二乔,有何证据?”
诸葛亮不慌不忙地说:“曹操的儿子曹植曾奉曹操的命令作《铜雀台
赋》,文中写道:‘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话到此处,周瑜已气得脸红脖子粗,诸葛亮故意装作满头雾水似地问:
“汉天子常以公主和亲,你现在怎么可惜起两个民间女子来了呢?”
周瑜说道:“公有所不知,大乔是孙策的妻子,小乔就是我的妻子。”
就这样诸葛亮装疯卖傻,激怒了东吴的决策人物,把东吴拖向赤壁战
场,直接承担了曹操的强大压力,才使得立足未稳的刘备,获得一个喘息的
机会。
虽说孙刘联合,诸葛亮功不可没,但没有二乔又怎能做到这一点呢?
没有孙刘的联合,又那有赤壁之战的胜利。
对赤壁之战,自有传说很多,如黄盖的苦肉计,诸葛亮的草船借箭,
诸葛亮的借东风,庞统的连环计,但这些都是次要的,关键还在孙刘联军的
主帅周瑜指挥有方,此外,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失败与曹军疾疫流行,战斗
力减弱,曹军不习水战,曹操的骄傲轻敌有关。
深秋天气,两军隔江对垒,剑拔夸张,长江滔滔不绝,夜月正圆,曹
操在船上大宴文武官员,一时兴起,曹操取槊立在船头,将酒倒入江中,对
文武官员说道:“吾持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
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也,今对此景,颇有感慨,吾当作歌,汝等和
之。”说罢,扣弦而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矜,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
呜,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皎皎明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降,枉用相存;
契阔谯契,心念旧思。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山不厌
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曹操这时是五十四岁,虽然他不曾把几个二十多岁的对手放在眼里,
然而心情却十分萧索与无耐,歌中既叹人生的悠忽,又一再提到忧思满怀,
出现了一派名将垂老,英雄未路的感慨,因此便注定了他一败涂地的命运。
关云长在华容放曹操一条生路,一般人总以为是关云长义薄云天,实
际这也是诸葛亮安排的一着妙棋,因为如果曹操就此土崩瓦解,咄咄逼人的
周瑜,那里还会容得下刘备这伙人。尽管如此,周瑜不是还一再逼刘备让出
荆州吗?
诸葛亮是聪明的,曹植《铜雀台赋》中的关于“二乔”一句,实际是
另有所指,却被他巧妙地用来激怒周瑜,促成孙刘合作,使后来饱偿寂寞之
苦的二乔在当时也为国作出贡献。诸葛亮敢这样做,就是他看准了周输个性
的弱点:心浮气躁。在后来他也就用这一点在荆州的借还问题上活活气死周
瑜。使已经尝尽孤单的姐姐大乔,有了个做伴的妹妹。从此,姐妹两人面对
江南的春草碧色,春水绿波,天天就坐在一起,说些孙策和周瑜当年的故事,
特别是周瑜肯为她两人去进行大规模的赤壁之战。
甄妃与曹植的奈何情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中国古代的绘画名作,其中最感人的一段描
绘是曹植与洛神相逢并与洛神无奈离去的情景。画中洛神已经在慢慢地离
去,她回过头来,凝神幽思地望着曹植,是那么地万般无奈,带有深重的哀
怨的叹息;而曹植则静静地坐在那里,他的侍从也都默默地站着,连同周围
的草木也一动不动,似乎曹植是无动于衷,然而透过他那平视的眼神,分明
表现出一种“相见争如不见,多情还似无情”的落寞来,周围的静更烘托出
他的孤独,他的无奈。画中这两人是“凭君莫语伤心事,尽在含睛不语中。”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根据曹植的《洛神赋》画的,曹植的《洛神
赋》原名就是《感甄赋》。文中曹植这样描述甄妃的美貌:“翩若惊鸿,婉若
游龙,容耀秋菊,华茂春松,若轻云之蔽月,似流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
无加,铅华弗御。云望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
面辅承权,环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从抽象到具体,
从神韵、风仪、情态、姿貌,到明眸、朱唇、细腰、滑肤,描绘得淋漓尽致,
使人如闻其声,如睹其形。
此外曹植还写下面的词句描绘甄妃的动态美:“体迅飞鸟,飘忽若神,
凌波微步,罗袜生坐。转盼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
娜,令我忘餐。”静态的美加上动态的美,怎不使人意乱情迷呢?
还有在形容甄妃服饰美方面曹植写道:“披罗衣之璀灿,珥瑶碧之华
琚,戴金翠之手饰,缀明珠以耀躯。”
总之,曹植借飘忽的梦境,活生生把他梦中情人幻化出来,一点痴念,
万缕相思,凝聚成一篇千古不朽的文学作品。那么曹植对甄妃的这种刻骨铭
心的爱恋是怎样产生的呢?与其说曹植魂牵梦索甄妃,不如说甄妃魂牵梦索
曹植。
据《文昭甄皇后传载》:甄氏乃中山无极人,上蔡令甄逸之女。生于光
和五年十二月了酉日。其母张氏常梦见一仙人,手执玉如意,立于其侧;临
产之时,只见仙人入房,玉衣盖体,遂生甄氏。甄氏三岁丧父。曾有相士刘
良看了她的相之后说:“此女之贵,乃不可言。”甄氏自小至大,并不好戏弄。
八岁时,门外有立骑马戏看,家中人及诸姊都上阁观之,甄氏独不行。姊姊
觉得奇怪,问她:“门外走马为戏,老幼竞观,汝独不观,何也?”甄氏回
答:“岂女子之所观耶?”年九岁,常读书写字,借诸兄笔砚使用。
兄说:“汝当习女工,何用读书写字。欲作女博士耶?”甄氏回答:“古
之贤者,未有不学前世成败,以为己试。不知书,何由见之?”后来天下兵
乱,加上饥馑,百姓皆卖金银珠玉宝物。那时甄氏家巨富,尽收买藏之。甄
氏就对她母亲说:“今世乱,何多买宝物?此取祸乱之端也。匹夫无罪,怀
壁其罪。又兼左右皆饥乏,不如以谷赈给亲族邻里,广为恩惠也。”举家皆
称其贤。十四岁时,二哥死去,甄妃悲哀过制。甄氏事嫂极尽其劳,抚养兄
子,慈爱笃甚。”
建安年间,她嫁给袁绍的儿子袁熙。可以想像的是当时的甄逸女在袁
家作媳妇时,生活过得并不快乐,袁熙似乎不太懂得怜香惜玉”因此她才有
闺怨一类的作品传扬出来。
《古诗源》中收录了她所作的《塘上行》诗,工力绝不稍逊于建安七
子的水平。诗是这样的:
浦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果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众品铄黄金,
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想见君颜色,感结伤脾;念君常苦
悲,夜夜不能寐。莫以贤豪故,捐弃素所爱,莫以鱼肉贱,捐弃葱与薤;莫
以麻枲贱,捐弃菅与蒯;出亦复愁苦,人亦更苦愁。边地多悲风,树木何蓊
蓊;从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这首诗有浓烈的悒郁及愁苦,代表着女性多愁善感的心灵状态,也说
明她作为袁家媳妇时期的不满情绪,以及寻求突破的“叛逆”心理。
东汉献帝七年,拥有冀、并、幽、青四州而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操打得
惨败的袁绍病死。曹操乘机出兵,身为幽州刺史的袁熙带着残兵败将逃往辽
西,大约根本就不想携带甄逸女一同出逃;或者甄逸女宁愿留下等待不可知
的命运,而不愿随夫逃出危城。甄逸女成了曹军的俘虏,成为曹丕的妻子。
当甄逸女以战俘身份,接触到盖世枭雄曹操虎视耽耽的目光时,内心
迅即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悸动与震撼;而比她少五岁的大男生曹丕对她流露出
倾心相爱的眼神时,她灵魂深处有着莫名的欣喜和幻想;当几乎与她小一半
的曹植以稚嫩的童心,掬捧出天真无邪的情意时,不知不觉中使甄逸女陶醉
在虚无飘涉的快意之中,于是毫无顾忌地施展出母性的光辉与姐姐般的爱
意,这是十分自然的感情流露。一般人认为年龄悬殊,怎会发生情感,其实
都是欠缺对人性及心理学认知的理论。
曹植天赋异禀,博闻强记,十岁左右便能撰写诗赋,赢得曹操及其幕
僚的赞赏。当时曹操正醉心于他的霸业,曹丕也援有官职,只有曹植可以好
整以暇地陪着这位多情而又美艳的少妇,消磨许多风晨雨夕与花前月下的辰
光;耳鬓厮磨,了无嫌猜,当父兄折冲樽俎地为天下大事奔忙时,曹植与甄
妃的浓如蜜糖的情意,已经快速升高到难舍难分的地步。
七八年过去了,曹操已经稳稳地掌握了北方的局势,汉献帝以冀州十
郡划为魏国,封曹操为魏公,定都于邺;接着汉献帝又以曹操的女儿为皇后,
这位皇帝的岳父大人遂又晋升为魏王;于是建社稷宗庙.并于漳河岸旁建筑
了一座壮丽巍峨的铜雀台。曹植作了一篇《铜雀台赋》,曹操大为高兴而封
其为平原侯,并勉励说:“吾昔为顿丘令,正值二十初度,思当时所行,无
愧于今。今汝已长成,可不勉哉!”寄望之殷切,溢于言表,以当时的情形
而论,大有立曹植为继承人之势,虽然曹植毫不热中,一旁却急坏了他的大
哥曹丕。
曹植已处处感受到大哥曹丕所施加的压力,索性不治威仪,放荡恣肆,
而且三番两次耽误大事,擅自开启司马门,使得曹操对他失望透顶,而甄妃
则为这位小情人的凄苦心情惋惜不已。
曹丕顺利地当上了太子,也顺利地嗣位为魏王,曹操死后,在汉献帝
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229 年,以天下众望所归,终于登上帝位,是为魏文
帝,定都洛阳,三国时代的魏国建立。魏文帝即位之后积极营建洛阳宫殿。
毕竟曹丕,也就是魏文帝对于甄妃和曹植错综复杂的关系难以释怀,因此仅
封她为妃,所以甄逸女始终未能得到母仪天下的皇后地位。甄妃此时已经年
逾四旬,而曹丕正值三十四岁的鼎盛年纪,后宫佳丽众多,甄妃逐渐色衰而
失宠,在曹丕当上皇帝之后的第二年便郁郁而死。
曹丕即帝位后的第二年,曹植由封地甄城入京陛见,曹丕大概对这位
小兄弟有一些歉意,竟将甄妃经常使用的一个盘金镶玉枕头赐给了他作为纪
念;这是一项十分奇特的赐赠,简直有些不伦不类,但是曹植却如获至宝,
欢天喜地的接受了赏赐,大感皇恩浩荡。
虽然兄弟至亲,但却义属君臣,金銮殿上威仪无比的皇帝,居然以闺
房之中的枕头相赠,在礼仪上是很难说得通的。一个是温语有加,一个则睹
物思人,不管怎么说,赠枕一幕是十分尴尬而荒唐!曹植抱着甄妃的盘金镶
玉枕,满怀凄楚而又充实的情债返回封地时,夜宿舟中,恍惚之间,遥见甄
妃凌波御风而来,并说出“我本有心相托”等语,曹植一惊而醒,原来是南
柯一梦,便就着蓬窗微弱的灯光,写出了一篇传颂不衰,即我们前面提到的
《感甄妃》。
这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一般人欣赏其文字的优美,到处传抄,几
乎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曹丕似乎不曾加以追究,但是四年以后他的儿子曹
睿继位为魏明帝时,反而脸上有些挂不住了,遂下令改《感甄妃》为《洛神
赋》,欲借溺死于洛水的宠妃,以转移读者的思路,然而这一切都不重要了。
曹丕死后,群臣本来想迎立当时为雍丘王的曹植为帝,因此曹睿即位
后,对于他这位才华横溢而又深得人心的叔叔,产生了莫大的戒心,因而一
而再,再而三地徙封不已,曹植恍如飘萍,不堪颠沛之苦,遂寂寂无欢而死。
后人有诗说:“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当年赋洛神。”皇家事难以常情揣摸,
谁又能了解曹植真正的心情呢?
针神薛灵美纯情慰曹丕
曹操的长子曹丕,是一位极赋心计和雄才的人,曹操死后,他抛开汉
献帝,即位作了魏文帝,改元黄初,迁都洛阳。曹丕称帝后,为了巩固政权
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营建宫殿,选投人才,减轻赋税,提倡文学,禁止宦
官干政,外戚不得为辅政大臣等,使朝廷内外气象一新,魏国呈现兴盛的气
象。
虽然在政事方面曹丕志满意得,但在感情生活上却一直得不到满足。
曹丕不但是一个政治家,也是一个感情丰富的文人,他内心中十分向往两心
相悦的真挚情感。然而,当他利用手腕强娶甄妃为妻时,虽然得到了甄妃美
艳绝伦的身体,也一直未能拥有她那颗温柔多情的心,因为她的心始终萦绕
在曹子建身边。为此.曹丕深感遗憾,但这又不是用手中的权力所能攫取的
东西。
黄初二年甄妃悒郁而死,曹丕为之闷闷不乐,虽然后宫粉黛如云,但
却没有一个能让他动情的。这时他听人说起江南有一绝色美人薛灵芸,不但
姿色秀美,而且擅长女红,所绣花鸟栩栩如生,所缝制的衣物更是贴身合体,
人们誉之为“针神”,从而向往不已。
说起薛灵革芸,乃是浙西常山赞乡地方的一位乡野姑娘,她父亲薛业
是赞乡亭长,虽然官职不高,但因为人善良厚道,在当地颇具声望;她母亲
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妇人,她的纺织、刺绣都在当地堪称一绝。
赞乡是一个偏远落后的地方,民风质朴,文风不盛,当地人很少读书
识字,亭长家里也不例外。当地盛行养蚕缫丝,所以丝织和刺绣都十分发达。
因受母亲影响,薛灵芸从小就学会了绣花,十岁时她所绣的牡丹花,便能引
来成群的蝴蝶围着花儿上下翻飞,甚能以假乱真。穷山僻壤的山水居然把薛
灵芸养育得灵秀动人,她个头高挑,皮肤白晰,双眸如山泉一般清澈明亮。
夜里,薛灵芸常和母亲一道,坐在昏暗的蒿火旁,就着篙火的光亮纺
丝和刺绣。因她的艳名在四乡里传扬得甚广,于是几乎天天都有好奇的少年
借着夜色,从门缝或窗棂间偷看火光下忙碌着的薛灵芸,因为她引人入胜的
美貌,和她工作时专注怡人的神情,使得那些窥艳的少年常常要痴痴地看到
薛家灭了灯火,才恋恋不舍地离去。但因薛家的声望和薛灵芸的洁身自好,
这些少年谁都只敢在外面偷偷倾慕,无人敢起不安份的念头。
薛灵芸的美名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广,最后竟然连魏都洛
阳都有人知道常山出了一个绝世美人,并把这事传到了魏文帝曾丕耳中。曹
丕听到传闻后,心中暗暗一动。为什么堂堂一位得意天子,会为遥远山乡的
一位山村姑娘而动心呢?因为这时曹丕失去了爱如至宝的甄妃,感情上出现
了一片空白,正需有真挚的温情来填补,而这时北方因为连年征战,早已残
破不堪,妙龄少女所剩不多,即使幸存下来的,心灵也往往受到重创,多一
份冷漠而少一份真情,倒是江南的僻野未曾经过重大战火的波及,女孩的心
里应是保留着一种天然的纯真之情,多情善感的曹丕幻想着要在杏花春雨、
尊飞草长的秀丽南国,物色一位来经雕琢的亚璞玉。如今薛灵芸的情况正合
他的心意,怎么不让他心动呢?
然而,当时虽然曹丕称帝,但整个中国并不全在他的掌握之下。魏国
主要占据了北方地区,西蜀则有刘备,东吴有孙权,薛灵芸的家乡常山郡,
正是孙权的势力范围,曹丕心有所往,但却鞭长莫及。
正当曹丕陷入懊恼时,恰好江东孙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