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历代名女 宫女卷-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首写赤壁之战的诗中已隐隐地透露出赤壁之战与二乔的关系。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统一北方后雄心万丈,经过周密的准备,向
南进兵,目标首先就是荆州。当时刘备已死,刘备的儿子刘琼举众而降,刘
备败走,江东的孙权也危在旦夕,如果孙、刘联合与曹军决战,胜败尚不可
知,如果单独行动,就极有可能被各个击破。是战是和,当时吴国境内却有
两派,而决定关健就看周瑜。

《三国演义》里对诸葛亮舌战群儒写得十分精彩,而事实上最管用的


一脚棋却是诸葛亮和鲁肃夜访周瑜。当时周瑜正在邵阳湖训练水师,鲁肃见
到周瑜开门见山地说:“曹操驱兵南侵,传檄至此,欲与主公会猎于江夏,
显有并吞之意,和战二策,主公不能决,将军之意若何?”

周瑜回答:“曹操挟天子之名,其师不可拒,其势力亦不可轻敌!”

鲁肃大不以为然地说:“伯符遗言,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今正欲赖将军以保全国家啊!”

两人争执不休,诸葛亮一言不发,眼看双方就要翻脸,不觉哈哈大笑
起来,引得周瑜问他:“先生何故发笑?”

诸葛亮从容回答:“我笑鲁肃不识时务罢了!试想曹操极善用兵,天下
莫敢当。向来只有吕布,袁木,袁绍敢与对敌,今数人都被曹操所灭,天下
无人了啊!只有刘备不识时务,强与争衡,如今孤身江夏,存亡未保。将军
决计降曹,可以保妻子。可以全富贵,国祚迁移,又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呢!”

鲁肃傻乎乎地问:“你怎么一下子又转过来叫我去投降呢?”

诸葛亮仍然不急不慢地说:“我有一计,不必牵羊担酒,纳土献印,用
不着国家投降,只须派一个使者,扁舟送两个人到江上,曹操得到这两个人,
百万之众就会卸甲卷旗退走!”

周瑜一听,十分新鲜,急问:“用哪两个人,可退曹兵?”

诸葛亮仍然拐弯抹角地卖关子:“江东去此二人,如大树之飘一叶,太
仓之减一粟,但曹操获得了,一定会大喜而去。”

就这样胃口吊尽之后,诸葛亮才慢条斯理继续说:“我还住在隆中的时
候,就听说曹操在漳河新造一台,起名铜雀台,极其壮丽,广选天下美女充
实在里面。曹操是个好色之徒,听说江东乔国老有两个女儿,有沉鱼落雁之
容,闭月羞花之貌,所以发誓:‘吾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
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现在他弓陌万之众,虎视江南,
其实只是为此二女,将军何不去寻乔公,以千金买此二女,差人送与曹操?
曹操得到这两个女子,称心满意,一定班师而去,这是范蠡献西施的计,将
军还不赶快执行。”

周瑜问道:“曹操想得二乔,有何证据?”

诸葛亮不慌不忙地说:“曹操的儿子曹植曾奉曹操的命令作《铜雀台
赋》,文中写道:‘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话到此处,周瑜已气得脸红脖子粗,诸葛亮故意装作满头雾水似地问:
“汉天子常以公主和亲,你现在怎么可惜起两个民间女子来了呢?”

周瑜说道:“公有所不知,大乔是孙策的妻子,小乔就是我的妻子。”

就这样诸葛亮装疯卖傻,激怒了东吴的决策人物,把东吴拖向赤壁战
场,直接承担了曹操的强大压力,才使得立足未稳的刘备,获得一个喘息的
机会。

虽说孙刘联合,诸葛亮功不可没,但没有二乔又怎能做到这一点呢?
没有孙刘的联合,又那有赤壁之战的胜利。

对赤壁之战,自有传说很多,如黄盖的苦肉计,诸葛亮的草船借箭,
诸葛亮的借东风,庞统的连环计,但这些都是次要的,关键还在孙刘联军的
主帅周瑜指挥有方,此外,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失败与曹军疾疫流行,战斗
力减弱,曹军不习水战,曹操的骄傲轻敌有关。

深秋天气,两军隔江对垒,剑拔夸张,长江滔滔不绝,夜月正圆,曹
操在船上大宴文武官员,一时兴起,曹操取槊立在船头,将酒倒入江中,对


文武官员说道:“吾持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
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也,今对此景,颇有感慨,吾当作歌,汝等和
之。”说罢,扣弦而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矜,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
呜,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皎皎明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降,枉用相存;
契阔谯契,心念旧思。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山不厌
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曹操这时是五十四岁,虽然他不曾把几个二十多岁的对手放在眼里,
然而心情却十分萧索与无耐,歌中既叹人生的悠忽,又一再提到忧思满怀,
出现了一派名将垂老,英雄未路的感慨,因此便注定了他一败涂地的命运。

关云长在华容放曹操一条生路,一般人总以为是关云长义薄云天,实
际这也是诸葛亮安排的一着妙棋,因为如果曹操就此土崩瓦解,咄咄逼人的
周瑜,那里还会容得下刘备这伙人。尽管如此,周瑜不是还一再逼刘备让出
荆州吗?

诸葛亮是聪明的,曹植《铜雀台赋》中的关于“二乔”一句,实际是
另有所指,却被他巧妙地用来激怒周瑜,促成孙刘合作,使后来饱偿寂寞之
苦的二乔在当时也为国作出贡献。诸葛亮敢这样做,就是他看准了周输个性
的弱点:心浮气躁。在后来他也就用这一点在荆州的借还问题上活活气死周
瑜。使已经尝尽孤单的姐姐大乔,有了个做伴的妹妹。从此,姐妹两人面对
江南的春草碧色,春水绿波,天天就坐在一起,说些孙策和周瑜当年的故事,
特别是周瑜肯为她两人去进行大规模的赤壁之战。

甄妃与曹植的奈何情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中国古代的绘画名作,其中最感人的一段描
绘是曹植与洛神相逢并与洛神无奈离去的情景。画中洛神已经在慢慢地离
去,她回过头来,凝神幽思地望着曹植,是那么地万般无奈,带有深重的哀
怨的叹息;而曹植则静静地坐在那里,他的侍从也都默默地站着,连同周围
的草木也一动不动,似乎曹植是无动于衷,然而透过他那平视的眼神,分明
表现出一种“相见争如不见,多情还似无情”的落寞来,周围的静更烘托出
他的孤独,他的无奈。画中这两人是“凭君莫语伤心事,尽在含睛不语中。”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根据曹植的《洛神赋》画的,曹植的《洛神
赋》原名就是《感甄赋》。文中曹植这样描述甄妃的美貌:“翩若惊鸿,婉若
游龙,容耀秋菊,华茂春松,若轻云之蔽月,似流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
无加,铅华弗御。云望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
面辅承权,环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从抽象到具体,
从神韵、风仪、情态、姿貌,到明眸、朱唇、细腰、滑肤,描绘得淋漓尽致,
使人如闻其声,如睹其形。


此外曹植还写下面的词句描绘甄妃的动态美:“体迅飞鸟,飘忽若神,
凌波微步,罗袜生坐。转盼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
娜,令我忘餐。”静态的美加上动态的美,怎不使人意乱情迷呢?

还有在形容甄妃服饰美方面曹植写道:“披罗衣之璀灿,珥瑶碧之华
琚,戴金翠之手饰,缀明珠以耀躯。”

总之,曹植借飘忽的梦境,活生生把他梦中情人幻化出来,一点痴念,
万缕相思,凝聚成一篇千古不朽的文学作品。那么曹植对甄妃的这种刻骨铭
心的爱恋是怎样产生的呢?与其说曹植魂牵梦索甄妃,不如说甄妃魂牵梦索
曹植。

据《文昭甄皇后传载》:甄氏乃中山无极人,上蔡令甄逸之女。生于光
和五年十二月了酉日。其母张氏常梦见一仙人,手执玉如意,立于其侧;临
产之时,只见仙人入房,玉衣盖体,遂生甄氏。甄氏三岁丧父。曾有相士刘
良看了她的相之后说:“此女之贵,乃不可言。”甄氏自小至大,并不好戏弄。
八岁时,门外有立骑马戏看,家中人及诸姊都上阁观之,甄氏独不行。姊姊
觉得奇怪,问她:“门外走马为戏,老幼竞观,汝独不观,何也?”甄氏回
答:“岂女子之所观耶?”年九岁,常读书写字,借诸兄笔砚使用。

兄说:“汝当习女工,何用读书写字。欲作女博士耶?”甄氏回答:“古
之贤者,未有不学前世成败,以为己试。不知书,何由见之?”后来天下兵
乱,加上饥馑,百姓皆卖金银珠玉宝物。那时甄氏家巨富,尽收买藏之。甄
氏就对她母亲说:“今世乱,何多买宝物?此取祸乱之端也。匹夫无罪,怀
壁其罪。又兼左右皆饥乏,不如以谷赈给亲族邻里,广为恩惠也。”举家皆
称其贤。十四岁时,二哥死去,甄妃悲哀过制。甄氏事嫂极尽其劳,抚养兄
子,慈爱笃甚。”

建安年间,她嫁给袁绍的儿子袁熙。可以想像的是当时的甄逸女在袁
家作媳妇时,生活过得并不快乐,袁熙似乎不太懂得怜香惜玉”因此她才有
闺怨一类的作品传扬出来。

《古诗源》中收录了她所作的《塘上行》诗,工力绝不稍逊于建安七
子的水平。诗是这样的:

浦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果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众品铄黄金,
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想见君颜色,感结伤脾;念君常苦
悲,夜夜不能寐。莫以贤豪故,捐弃素所爱,莫以鱼肉贱,捐弃葱与薤;莫
以麻枲贱,捐弃菅与蒯;出亦复愁苦,人亦更苦愁。边地多悲风,树木何蓊
蓊;从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这首诗有浓烈的悒郁及愁苦,代表着女性多愁善感的心灵状态,也说
明她作为袁家媳妇时期的不满情绪,以及寻求突破的“叛逆”心理。

东汉献帝七年,拥有冀、并、幽、青四州而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操打得
惨败的袁绍病死。曹操乘机出兵,身为幽州刺史的袁熙带着残兵败将逃往辽
西,大约根本就不想携带甄逸女一同出逃;或者甄逸女宁愿留下等待不可知
的命运,而不愿随夫逃出危城。甄逸女成了曹军的俘虏,成为曹丕的妻子。

当甄逸女以战俘身份,接触到盖世枭雄曹操虎视耽耽的目光时,内心
迅即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悸动与震撼;而比她少五岁的大男生曹丕对她流露出
倾心相爱的眼神时,她灵魂深处有着莫名的欣喜和幻想;当几乎与她小一半
的曹植以稚嫩的童心,掬捧出天真无邪的情意时,不知不觉中使甄逸女陶醉
在虚无飘涉的快意之中,于是毫无顾忌地施展出母性的光辉与姐姐般的爱


意,这是十分自然的感情流露。一般人认为年龄悬殊,怎会发生情感,其实
都是欠缺对人性及心理学认知的理论。

曹植天赋异禀,博闻强记,十岁左右便能撰写诗赋,赢得曹操及其幕
僚的赞赏。当时曹操正醉心于他的霸业,曹丕也援有官职,只有曹植可以好
整以暇地陪着这位多情而又美艳的少妇,消磨许多风晨雨夕与花前月下的辰
光;耳鬓厮磨,了无嫌猜,当父兄折冲樽俎地为天下大事奔忙时,曹植与甄
妃的浓如蜜糖的情意,已经快速升高到难舍难分的地步。

七八年过去了,曹操已经稳稳地掌握了北方的局势,汉献帝以冀州十
郡划为魏国,封曹操为魏公,定都于邺;接着汉献帝又以曹操的女儿为皇后,
这位皇帝的岳父大人遂又晋升为魏王;于是建社稷宗庙.并于漳河岸旁建筑
了一座壮丽巍峨的铜雀台。曹植作了一篇《铜雀台赋》,曹操大为高兴而封
其为平原侯,并勉励说:“吾昔为顿丘令,正值二十初度,思当时所行,无
愧于今。今汝已长成,可不勉哉!”寄望之殷切,溢于言表,以当时的情形
而论,大有立曹植为继承人之势,虽然曹植毫不热中,一旁却急坏了他的大
哥曹丕。

曹植已处处感受到大哥曹丕所施加的压力,索性不治威仪,放荡恣肆,
而且三番两次耽误大事,擅自开启司马门,使得曹操对他失望透顶,而甄妃
则为这位小情人的凄苦心情惋惜不已。

曹丕顺利地当上了太子,也顺利地嗣位为魏王,曹操死后,在汉献帝
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229 年,以天下众望所归,终于登上帝位,是为魏文
帝,定都洛阳,三国时代的魏国建立。魏文帝即位之后积极营建洛阳宫殿。
毕竟曹丕,也就是魏文帝对于甄妃和曹植错综复杂的关系难以释怀,因此仅
封她为妃,所以甄逸女始终未能得到母仪天下的皇后地位。甄妃此时已经年
逾四旬,而曹丕正值三十四岁的鼎盛年纪,后宫佳丽众多,甄妃逐渐色衰而
失宠,在曹丕当上皇帝之后的第二年便郁郁而死。

曹丕即帝位后的第二年,曹植由封地甄城入京陛见,曹丕大概对这位
小兄弟有一些歉意,竟将甄妃经常使用的一个盘金镶玉枕头赐给了他作为纪
念;这是一项十分奇特的赐赠,简直有些不伦不类,但是曹植却如获至宝,
欢天喜地的接受了赏赐,大感皇恩浩荡。

虽然兄弟至亲,但却义属君臣,金銮殿上威仪无比的皇帝,居然以闺
房之中的枕头相赠,在礼仪上是很难说得通的。一个是温语有加,一个则睹
物思人,不管怎么说,赠枕一幕是十分尴尬而荒唐!曹植抱着甄妃的盘金镶
玉枕,满怀凄楚而又充实的情债返回封地时,夜宿舟中,恍惚之间,遥见甄
妃凌波御风而来,并说出“我本有心相托”等语,曹植一惊而醒,原来是南
柯一梦,便就着蓬窗微弱的灯光,写出了一篇传颂不衰,即我们前面提到的
《感甄妃》。

这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一般人欣赏其文字的优美,到处传抄,几
乎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曹丕似乎不曾加以追究,但是四年以后他的儿子曹
睿继位为魏明帝时,反而脸上有些挂不住了,遂下令改《感甄妃》为《洛神
赋》,欲借溺死于洛水的宠妃,以转移读者的思路,然而这一切都不重要了。

曹丕死后,群臣本来想迎立当时为雍丘王的曹植为帝,因此曹睿即位
后,对于他这位才华横溢而又深得人心的叔叔,产生了莫大的戒心,因而一
而再,再而三地徙封不已,曹植恍如飘萍,不堪颠沛之苦,遂寂寂无欢而死。
后人有诗说:“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当年赋洛神。”皇家事难以常情揣摸,


谁又能了解曹植真正的心情呢?

针神薛灵美纯情慰曹丕

曹操的长子曹丕,是一位极赋心计和雄才的人,曹操死后,他抛开汉
献帝,即位作了魏文帝,改元黄初,迁都洛阳。曹丕称帝后,为了巩固政权
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营建宫殿,选投人才,减轻赋税,提倡文学,禁止宦
官干政,外戚不得为辅政大臣等,使朝廷内外气象一新,魏国呈现兴盛的气
象。

虽然在政事方面曹丕志满意得,但在感情生活上却一直得不到满足。
曹丕不但是一个政治家,也是一个感情丰富的文人,他内心中十分向往两心
相悦的真挚情感。然而,当他利用手腕强娶甄妃为妻时,虽然得到了甄妃美
艳绝伦的身体,也一直未能拥有她那颗温柔多情的心,因为她的心始终萦绕
在曹子建身边。为此.曹丕深感遗憾,但这又不是用手中的权力所能攫取的
东西。

黄初二年甄妃悒郁而死,曹丕为之闷闷不乐,虽然后宫粉黛如云,但
却没有一个能让他动情的。这时他听人说起江南有一绝色美人薛灵芸,不但
姿色秀美,而且擅长女红,所绣花鸟栩栩如生,所缝制的衣物更是贴身合体,
人们誉之为“针神”,从而向往不已。

说起薛灵革芸,乃是浙西常山赞乡地方的一位乡野姑娘,她父亲薛业
是赞乡亭长,虽然官职不高,但因为人善良厚道,在当地颇具声望;她母亲
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妇人,她的纺织、刺绣都在当地堪称一绝。

赞乡是一个偏远落后的地方,民风质朴,文风不盛,当地人很少读书
识字,亭长家里也不例外。当地盛行养蚕缫丝,所以丝织和刺绣都十分发达。
因受母亲影响,薛灵芸从小就学会了绣花,十岁时她所绣的牡丹花,便能引
来成群的蝴蝶围着花儿上下翻飞,甚能以假乱真。穷山僻壤的山水居然把薛
灵芸养育得灵秀动人,她个头高挑,皮肤白晰,双眸如山泉一般清澈明亮。

夜里,薛灵芸常和母亲一道,坐在昏暗的蒿火旁,就着篙火的光亮纺
丝和刺绣。因她的艳名在四乡里传扬得甚广,于是几乎天天都有好奇的少年
借着夜色,从门缝或窗棂间偷看火光下忙碌着的薛灵芸,因为她引人入胜的
美貌,和她工作时专注怡人的神情,使得那些窥艳的少年常常要痴痴地看到
薛家灭了灯火,才恋恋不舍地离去。但因薛家的声望和薛灵芸的洁身自好,
这些少年谁都只敢在外面偷偷倾慕,无人敢起不安份的念头。

薛灵芸的美名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广,最后竟然连魏都洛
阳都有人知道常山出了一个绝世美人,并把这事传到了魏文帝曾丕耳中。曹
丕听到传闻后,心中暗暗一动。为什么堂堂一位得意天子,会为遥远山乡的
一位山村姑娘而动心呢?因为这时曹丕失去了爱如至宝的甄妃,感情上出现
了一片空白,正需有真挚的温情来填补,而这时北方因为连年征战,早已残
破不堪,妙龄少女所剩不多,即使幸存下来的,心灵也往往受到重创,多一
份冷漠而少一份真情,倒是江南的僻野未曾经过重大战火的波及,女孩的心
里应是保留着一种天然的纯真之情,多情善感的曹丕幻想着要在杏花春雨、
尊飞草长的秀丽南国,物色一位来经雕琢的亚璞玉。如今薛灵芸的情况正合


他的心意,怎么不让他心动呢?

然而,当时虽然曹丕称帝,但整个中国并不全在他的掌握之下。魏国
主要占据了北方地区,西蜀则有刘备,东吴有孙权,薛灵芸的家乡常山郡,
正是孙权的势力范围,曹丕心有所往,但却鞭长莫及。

正当曹丕陷入懊恼时,恰好江东孙权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