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闻,呢近小人”的罪名而将他废为庶人。一个月后,在独孤皇后的授意下,
晋王杨广被立为太子。
管了儿子,独孤皇后还要管大臣。高踞是隋国的开国元老,而且与独
孤皇后娘家有深厚的交情,本是德高望重,皇后的制度仍然也要对他生效。
高照的原配夫人去世之后,身为相国的高踞心伤欲碎,曾忧伤地对独孤皇后
说:“瑟弦骤断,唯斋居诵经而已。”此言曾深受皇后的赞叹。谁知不久之后,
相国府中锣鼓喧天,传出相国庆祝爱妾生子的消息。隋文帝尚祝贺相国晚年
得子,独孤皇后却火冒三丈,认为高照表里不一,表面上痛念亡妻,暗地里
却宠爱小妾,竟致小妾生子。于是独孤皇后天天在枕边向文帝絮叨高赔的不
是,文帝终于架不住皇后软硬兼施的请求,将当政二十年,功绩显赫的相国
高明以“表里不一,不堪信任”之名,罢免了丞相之职,让他回乡养老去了。
过于严厉的压抑就容易造成逆反心理,虽然文帝出于国政之需的考虑,
对独孤皇后严治内宫的种种制度表示认可和服从,但从他内心感受来说,对
于这些清规戒律他早已苦恼和厌烦了。开皇二十一年秋天,独孤皇后偶染微
疾,卧病中宫,隋文帝带了一个小太监散步来到宫中后花园纳凉。绕过鸩鹊
楼,穿过临芳殿,信步走到了仁寿宫,忽然听到长廊的尽头响起了清脆的歌
声,歌声唱道:“金井落梧桐,茱萸烧殿红;君王爱秋色,徘徊仁寿宫。”歌
词分明是即兴创作的,有景有事,既符合眼前的情形,“君王爱秋色”一句
又暗含文帝专意于已近秋岁之年的独孤皇后,无复他顾之意。文帝听了很来
兴致,循声寻去,只见一个十七八岁的美貌少女,着一身鲜艳秋装,斜依在
廊边边唱边随意地卷弄珠帘,好一副闲雅生趣的秋艳图啊!这个少女是旧时
叛官尉迟遇的孙女,尉迟迴叛乱被镇压之后,他家的女眷被收在后宫作宫女。
文帝一下子被她的灵秀活泼吸引住了,长年埋头于枯燥繁重的国事中,身边
又时时守着一位严谨的妻子,文帝多少有些乏味,这里猛一见到活泼可人的
尉迟氏.他久已混灭的春心不禁开始复苏,当天夜里就留宿在仁寿宫,与尉
迟氏颠鸾倒凤,度过了一个醉人的良宵。第二天清晨,隋文帝猛然惊醒,发
觉天已大亮,超过了平时上朝的时间,他不忘自己的责任,匆匆起身赶往朝
阁。
尉迟氏这里还沉浸在昨夜的幸福之中,斜靠在床头细细回味,也不起
身梳妆。那边宫中的独孤皇后见皇夫整夜未归,心生疑窦,派了心腹侍女探
明了究竟,一早便抱病带着一群宫女蜂拥而至仁寿宫。仁寿宫宫女谁也不敢
阻拦,任皇后和众宫女风一般地卷入内室,皇后命手下宫女一把拖起衣衫不
整的尉迟氏,丢在自己的脚下,大声叱责:“小妖精施展孤媚伎俩,胆敢蛊
惑君心,乱我宫中雅化,绝不能容你偷生!”于是一声令下,纤弱的尉迟氏
霎时丧命于乱棍之下。
武德殿上的隋文帝正在回味昨夜的快活滋味,突然传来仁寿宫中的噩
耗,他顿觉伤心失意之极,心想:“这皇后管得太宽,我堂堂一朝天子竟然
就保护不了一个心爱的女子,真太窝囊了!”于是他拂袖而起,骑上一匹骏
马,负气出走,跑到深山中一所寺庙中躲了起来。众大臣闻讯急忙寻到寺中,
恳请文帝回宫,隋文帝感叹地说:“朕贵为天子,而不得自由!”国不能一日
无君,文帝无奈地随大臣返回宫中。
隋文帝盛怒之下,本想下诏废斥独孤皇后,但念及夫妻患难之情,又
想妻子之举也是为了辅助自己治国,也就不了了之。而心高气盛的独孤皇后,
因病中气恼又加上皇帝出走而受惊,小疾酿成了大病,数月之后,快快而卒。
独孤皇后一死,隋文帝虽然感到失去了一条得力的臂膀,但也觉得是
解脱了一种束缚,功成名就,贵拥天下的他,开始尽情享受声色之娱。这时
他封了两个宠妃,封陈氏为“宣华夫人”,蔡氏为“容华夫人”。“宣华夫人”
是南朝陈宫留下的美女,丰姿华容,肌肤润腻,温柔可人;“容华夫人”来
自北方,风流娇媚,善解人意。两位夫人各具风韵,迷得文帝神魂颠倒,日
日欢宴,夜夜春宵,欣快地对人夸道:“朕老矣!情无所适,今得二卿,足
为晚景之娱。”
“酒是穿肠毒药,色是伤身利斧”,隋文帝毕竟已是六十开外的人了,哪
里经得起这种极情纵欲的煎熬,不久他就患上了重病,身体虚弱,难以医治。
躺在床榻上,他感慨万千地对左右道:“假使皇后在,吾不及此!”有感念,
有懊悔,更有辛酸,到这里他才真正领悟了贤明的独孤皇后的一片苦心。
独孤皇后铁腕严治后宫之事,被后世广为传颂,独孤皇后成了历史上
有名的“妻管严”。虽然有人评说她的制度和手段太过于严厉,有伤他人感
情,简直是一个冷血女人。
然而,处于她那种位子,她苦不使出些手段,哪能治理出一个秩序谨
严的后宫,从而让文帝专心致力于朝政呢!当然,独孤皇后也有她的失误,
像她所选中的太子杨广,文帝死后即位成了隋炀帝,乃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庸
好色之君。但独孤皇后推举他时用心并不坏,纯粹出于朝廷利益的考虑,只
是杨广使出的迷惑手段把她骗住了而已。
乐昌公主与徐德言破镜重圆
乐昌公主陈贞是南朝后主陈叔宝的大妹妹,虽生长在皇家,却没有一
般金枝玉叶的那种骄横脾气,在宫中以性情温婉贤淑而为众人称道。她外貌
端庄秀美,举止高雅大方,且有很深的文学造诣;为此,她选择夫婿也自有
眼光,不恋侯门贵族,独重诗文才识,成年后,由她自己作主下嫁江南才子
徐德言为妻。徐德言作驸马后入朝廷任侍中,也颇显露出他的政治才华,夫
妇二人互敬互爱,夫唱妇随,成了一对当时人人羡慕的天成佳偶。
在北方,杨坚取代了北周静帝而成为隋文帝,建立了隋国,杨坚雄心
勃大,有志统一中国,因此举兵攻占江南,很快就消灭了陈国。按照古时惯
例,亡国之君及其亲族不准许住在原籍,以防其纠集残部,死灰复燃。因此,
国破家亡的陈后主及皇族被虏北上,一同解往隋国国都长安。乐昌公主自然
也在被虏之列,她与恩爱夫婿徐德言眼看就要被活活拆散。临行前,乐昌公
主把一面自己梳妆台上的!日铜镜摔成两半,一半留给失君,一半自己收在
怀中;她与徐德言约定:以后每年的正月十五日,在长安街市上沿街叫卖铜
镜,直至找到对方的下落,以便夫妻破镜重圆。徐德育含泪频频点头。
这真是一个渺茫无期的希望,此去长安数千里路,兵荒马乱之中,徐
德言一个亡国之臣根本难以成行,更何况乐昌公主这一去长安还不知将被发
落到什么地方。徐德言手执半面铜镜,想起往日夫妻两人曾在镜中相映成双,
自己还曾对镜为妻子插过凤钗,如今却已人去镜破,怎不叫他伤心欲绝。但
转念想到临别时妻子殷殷的嘱咐,他决心不让她失望,希望再小毕竟还存有
那么一线生机;于是他忍辱含垢,强撑着活了下来,一心只等待局势稍微平
定之后,前往长安,祈求老天相助,让他们夫妻劫后重逢。
陈国皇族到长安后,被分成四部分来处理;陈后主叔宝及两三个爱妃
被幽禁长安城中,陈后主的叔伯兄弟被放逐到遥远的边陲地区,宫女及女眷
们大部分收入宫廷充当宫女,小部分出色的女子被分配给南征有功的将士及
大臣。乐昌公主被赐给丞相杨素作妾,陈后主的小妹妹陈婉则被隋文帝收入
宫中为妃,这就是后来深受文帝宠爱的宣华夫人。
乐昌公主所配的杨素是隋朝一位功勋显赫大臣,他祖上曾历任北魏及
北周领兵大将;杨素少有大志,文武兼通,不但善于调兵遣将,武功彪炳于
世,而且工于草隶,善作诗文,如他所作的“出塞篇”诗,就极富宏伟苍朴
的气势,深为人们称道。“出塞篇”是这样写的:
荒塞空千里,孤城绝四邻;
树寒偏易古,草衰恒不春。
隋兵南征时,杨素是统军主帅,他指挥军队,沿江东下,舟舻敝江,
施甲耀日,两岸百姓见他端坐船首,容貌伟岸,气态恢宏,都敬称他为“江
神”。攻下陈地,班师回朝后,隋文帝封杨素为尚书右仆射,也就是右丞相。
就是这么一位戎马俊馆出身的大丞相,因为通晓诗情,所以十分向往南国的
山光水色,更能欣赏江南佳丽的柔媚风情。在他得到乐昌公主以后,对这位
容貌秀丽,才情横溢的南国佳人十分钟情,轻怜蜜爱,视如瑰宝。而乐昌公
主虽然身在北方丞相府中,心却仍然留在故国江南,留在丈夫徐德言身边,
无数次梦回旧时家园,与徐德言鸳梦重温,醒来却只有身边陌生的繁华,还
有天上那轮同照两地的明月。
时光荏苒,物换星移,转眼又到了新年,乐昌公主心中开始萌动新的
希望。正月十五元宵佳节,长安市上热闹非凡,乐昌公主命贴身的年老女仆
拿着自己一直珍藏在身边的半面铜镜沿街求售,这天的长安闹市上,人们看
到一个衣着朴素的老婆婆手持半面铜镜高声叫卖,有人随口问价,老婆婆的
开价居然高得离谱,众人都以为这老婆婆神志不清,谁也不再搭理她。
第一年的正月十五过去了,没有什么结果;第二年的正月十五也过去
了,同样没有找到什么线索。乐昌公主几乎绝望了,她想到了各种不幸的可
能:丈夫已忘了自己?丈夫已另成家室?路途遥远丈夫尚未来到?甚或丈夫
已经离开了人世?仔细思量,她坚信前两种情况不会出现,因为她明白丈夫
的心;若是第三种可能,那她就只有耐心地等待;可万一出现了第四种猜想
的情况?她不由得悲从中来.若是真的这样,她也要一直在长安市上叫卖下
去,她相信即使丈夫死了,他的魂魄也一定会找到长安来。
于是,第三个正月十五她仍让那个老仆上街叫卖。这次,却有了喜出
望外的消息。
老仆人回来向乐昌公主报告:市上有一位书生模样的年轻人,也手持
半面铜镜求售,声言此镜价值连城,只有能拿来另一半与它契合的铜镜,就
分文不取地相赠。我赶紧拿出我们的半面铜镜走上前,正巧与他的半面完全
相合,他把铜镜慷慨地送与了我,并向我详细打听公主的下落,我向她述明
了详情,他似乎有些失望,留下他自己在城中的地址就走了。”
乐昌公主连忙仔细端详两半铜镜,果然是丝毫不差地契合在一起。年
轻书生给老仆人的纸笺上,除了地址外,还有一首字迹熟悉的五言绝句:
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
无复姮娥影,空留明月辉。
乐昌公主把破镜紧紧抱在胸前,一边默诵着诗句,一股混合着惊喜、
感伤、幽怨的激情涌上心头,她控制不住地放声大哭起来。
这边杨素在元宵夜宴中没有见到乐昌公主,心中牵挂,派人前来催请,
老仆人告诉来人公主心情不好,来人见公主抱着一面破铜镜正在哭泣,不敢
惊扰她,只得回去回复杨丞相。杨素听明了情况.心中暗想:这铜镜里面必
然大有文章。
杨素虽位居高官,却还是一个细心体贴的性情中人。当天晚上,他用
十分温柔和恳切的态度,探询爱妾心中的难言之隐;乐昌公主无法拒绝杨素
的诚意,就一五一十地把破镜的来由说了个明白,并跪在杨素脚下哀求,希
望能让他们夫妻见上一面,以了却心愿。
听了铜镜的故事,杨素虽然心中颇有些醋意,但念及他们本是结发夫
妻,不忍伤害爱妾的心,于是答应了乐昌公主的请求。心想:就算让他们见
上一面也无妨,反正爱妾也跑不了,了却她的一项心愿,未尝不可以使她感
恩图报,今后更真心地跟着自己呢!
然而乐昌公主的想法与他的不同,她还幻想着怎样飞回旧夫的身旁。
徐德言把珍藏三年的半面铜镜交给老担以后,起初还抱着很快能与爱
妻相见的窃喜心情,继而一想,侯门一入深似海,乐昌公主既然已成了杨丞
相的宠妾,要想再来与自己鹊桥相会,恐怕是难于登天,即使见了面又能怎
样呢?只怕不过是徒增悲伤而已。他正在狐疑不定之际,丞相府已派人前来
下贴相请了。
这天,丞相府中摆下了丰盛的筵席,徐德言心事重重地如约赴宴。一
个亡国之臣,布衣芒鞋来到威严的丞相府中,当朝丞相以贵宾之礼相待,客
人的旧妻乐昌公主却以主人宠妾的身份陪侍在侧,那情形是相当尴尬的。宾
主礼节性地寒暄之后,依次落座,乐昌公主望着已显苍老的旧日丈夫不知说
什么好,于是默默无言地写下了一首诗:
今日何造次,新官对旧官;
笑啼俱不敢,方验作人难。
诗句把乐昌公主当时同对新旧丈夫,哭笑不是,左右为难的心情表现
得淋漓尽致,酒过三巡之后,徐德言约略述了别后的情形;乐昌公主接过话
头,安慰几句后,又委婉地提出希望丈夫再婚。因为自己已身有所属,无法
重续前缘,陪伴他度过下半辈子了。
徐德育悲愁满怀,他缓缓地对乐昌公主说:“再见卿面,心愿已足,今
生誓不再娶,返回江南以后,准备遁入佛门,独对青灯了此一生。”说罢掩
面而泣,而乐昌公主听了他这番誓言,早已泪涕俱下,悲不自胜了。
杨素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对小夫妻悲悲切切的情景,不由得动了侧隐之
心,心想反正已留不住乐昌公主的心,索性好人做到底,让你们夫妇团圆罢
了。于是他当场宣布:“念你们两人旧情至深,老夫决意把乐昌公主送还给
徐公子,让他们破境重圆罢。”说完这一决定后,他还好意请他们留在长安,
并答应为徐德言在隋延安排一个官职。
这真是一个天外飞来喜讯,徐德言和乐昌公主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他们赶紧双双离席叩拜,感谢杨丞相的成全之恩。但徐德言却不愿在异朝为
官,情愿以一介平民的身份带着妻子返回江南。杨素不勉强他们,还设法帮
助他们离开长安返回故土。
徐德言与乐昌公主回到江南以后,在杨素的授意下,隋廷命令当地地
方官发还了徐家的房产,让他们夫妻得以安居下来。然而,这时他们的名气
早已传遍了大江南北,因为他们特殊的身份和曲折离奇的经历,所以在他们
想静下心来过平淡的家居生活时,江南各地的文人雅士不停地前往拜访,北
方的游客也以面见他们夫妇为荣,地方官吏更是争相邀宴,使他们无法得到
安宁。他们早已厌倦了这种被人包围的生活方式,为了回避,就迁到姑苏城
内的绿杨深居隐居起来。
谁知不久之后,他们的隐居生活又受到了热情人士的干扰,迫不得已,
他们买了一艘船索性以船为家,在江南各地过着飘泊不定的云游生活。因为
行踪飘忽,难以捉摸,人们也就无法再追寻他们,他们的故事也就渐渐被人
们淡忘了。繁华离他们远去,这对恩爱夫妻心满意足地过着平平静静,与世
无争的生活,在平淡中相濡以沫,同甘共苦,反而更能体味出彼此的真情。
不久,隋文帝暴病而卒,隋场帝继位后荒淫无道,杨素寿终正寝以后
不久阖门被斩,李渊攻下长安建立了唐朝取代了隋朝。这一幕幕的世事变化,
仿佛走马灯似的在他们眼前晃过,人世的盛衰荣枯,恍如一梦,荣华富贵也
只不过是过眼云烟。这对历尽繁华又最终归于平淡的这对夫妇,对这一切都
付以淡淡的一笑。经历了陈、隋、唐三代,这对夫妇终于走人了暮年,在唐
太宗贞观十年同时死去,夫妻合葬一墓,陪葬的就是那面历尽沧桑的破铜镜。
后世称夫妻分离而复合为“破镜重圆,”典故就是从乐昌公主与徐德言
这里来的。
萧皇后数伴君王桃花劫
历史上风流一时、迷君倾国的红颜女子不计其数,然而能象萧皇后那
样数经改朝换代,总伴君王之侧的女人却是寥寥无几。
萧皇后天生就是一个人间尤物,她出生时,当时著名的占卜奇人袁天
纲曾为她的相貌而惊奇不已,仔细推算了她的生辰八字,最后得出了八个字
的结论——“母仪天下,命带桃花。”萧皇后以后的人生经历似乎恰好印证
了这八个字。她自十三岁作了晋王妃后,便开始不断地被迫更换身份,历经
了隋场帝的皇后、宇文化及的淑妃、窦建德的宠妾、两代突厥番王的王妃,
最后又成了唐太宗李世民后宫中的昭容。千般沧桑、万种风流,全溶进了她
几十岁的生命历程,使她成为一个命运奇特的女人,这也就是她命中注定的
“桃花劫”吧。
萧皇后是南朝梁明帝的女儿,天保二十年二月十九日卯时出生于后梁
国都江陵。此女天生丽质,娇媚迷人,至于说她美到什么程度,那绝不是用
语言可以描述的,从下面她的人生经历中,我们或许大致可以领略出她倾国
倾城的风韵来。
就在萧皇后出世的那年,北周杨坚接受静帝禅位而作了隋文帝,八年
以后隋军攻入建康,统一了全国。隋文帝的二儿子晋王杨广在平陈战争中功
绩显赫,为了表彰他,文帝除了给他加官晋爵外,还下诏天下名门世家,统
统将家中未出嫁女儿的生辰八字呈报朝庭,以便为年方二十一岁的杨广选一
相配的王妃。谁知挑来送去,年龄相当的姑娘们这个不合。那个又相克,最
终唯独刚满九岁的萧氏女的的八字与杨广的八字合在一起才是大吉,于是选
定了她。因为女方年纪大小,接入宫中后并未马上成婚,独孤皇后对这位稚
嫩可人的小媳妇十分喜欢,把她当成是自己的女儿抚养,并为她请了许多师
傅,教她读书、作文、绘画、弹筝。聪明过人的萧氏女学什么象什么,往往
一点就通,四五年下来,她不但出落成一个明艳秀丽的小美人,而且知书达
礼,多才多艺。
晋王杨广这时正驻守扬州,按朝规他每年进京朝觐一次,这一次他便
能见到他将来的妻子萧氏女,见到萧氏女一年年长成,又出落得如此动人,
他的心为之荡漾不已。隋文帝与独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