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绿野狂飚-从诺曼底到易北河-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要对美国人说,”他摇动着拳头,“如果你们在地中海不与我们合作,那我们在英吉利海峡也将不与你们合作!”
布鲁克叹道:“你要是这样说,美国人就会扬言要把他们的主要力量转到太平洋。”
“那我就回答说,你们要想那样做,那就请便好了。”
“你不能这么做。发脾气是没有用的,那只能坏自己的事。”
这时,外面传来一阵嘈杂的人声。原来当地居民听说丘首相驾到,便拥挤在宫殿外面的街道上,想一睹他的尊容。他们看到一张粉红色的大胖脸在窗口闪了一下,狠狠地扫了他们一眼。
11 月20 日,“艾奥瓦”号驶抵阿尔及利亚的奥兰。艾森豪威尔前往迎接,并陪同罗斯福一行乘专机飞往突尼斯城。第二天,艾森豪威尔陪总统巡游昔日战场。突尼斯这块地方在古代叫迪太基。前202 年,罗马统帅大西庇阿率军攻人迦太基,在扎马大败汉尼拔。半个世纪后,小西庇阿经三年围攻拿下迦太基,并将该城夷为平地。罗斯福兴致勃勃地坐看汽车边走边看,井推测他很可能正走在古代的扎马战场上。接着他出人意料地向艾森豪威尔提及“霸王”战役指挥人选问题。他说他不愿让马歇尔离开华盛顿,怕对全球作战行动产生不利影响,但他又觉得理应给马歇尔一个上战场的机会。
“艾克,你我都知道内战时期参谋长是谁,但实际上知道他的人很少。而每个小学生却都晓得战场的大将英名,格兰特不必说了,还有李、杰克逊、谢尔曼、谢里登等。我可不想让乔治·马歇尔的名字在50 年后就湮没无闻。这就是我要上乔治去指挥这次大战役的一个原因——他有资格作为一位伟大将军而名垂史册。”
艾森豪威尔承认马歇尔是最合适的入选,但他听出总统显然仍在犹豫,并未作出最后决定。失望之余,他又看到一线希望,因为如果总统最终未舍得让马歇尔离开华盛顿,那么他艾森豪威尔就有可能执掌帅印。
这一天,丘吉尔己登上埃及的土地,这块土地本来是他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后来闹了独立,但仍属它的势力范围。当丘吉尔一行住进开罗梅纳大院内的别墅时,听说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参谋长史迪威等人几天前就到了,而且也住在这个院里,心里很是别扭。他本来不希望蒋来,或者来也等到德黑兰会议之后。显然,这是罗斯福有意安排的,目的在于用中缅战区问题来干扰英美就欧洲战略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第二天上午,罗斯福驾到。丘吉尔亲自去机场迎接,但他很快就发现,总统对他的敬重显然大不如前,下飞机便问蒋委员长是否已到。他始终弄不明白,罗斯福对中国为什么这样感兴趣,非要把它列为第四大国。在他眼里,中国人仍是维多利亚女工时代的东亚病夫,而这是由他们的肤色所决定的。
梅纳大院是一座卫宫院落,位于开罗西南郊吉萨金字塔附近,有一座饭店和37 处独立的别墅。事先,纳粹间谍已窃知盟国首脑要在这里举行重要会议。因此,为了保证安全,艾森豪威尔指示驻军严加防范,在大院周围围上铁丝网,安上高射炮和探照灯,还构筑了堡垒和炮台,建起方圆3 英里的禁区,部署重兵把守。三国首脑出行都要乘坐防弹车,前后左右都是骑摩托的警卫和趴在吉普车上的机枪手。
会议开始前,丘吉尔就搞起了小动作。他劝蒋介石夫妇先玩几天:“去参观一下金字塔,游览一下尼罗河,痛痛快快地一直玩到我们从德黑兰回来。”可是,当他第二天来到罗斯福的别墅开会时,却发现小蒋夫妇比他来得还早,心中顿生反感。“完了,一切希望都落空了。结果是,中国问题在开罗会议上占居了首要地位,而不是最后。”丘吉尔愈发讨厌起这个瘦小的脸笑眼不笑的东亚人来,但生性迷恋美女的他却对打扮入时的蒋夫人产生了好感,不时欣赏着她那被紧身黑色旗袍衬托出的苗条身材及从旗袍两侧的开缝中隐隐露出的颀长妙腿。
然而女人毕竟代替不了政治。丘吉尔坚决反对为帮助中国打通滇缅公路而在缅甸发动两栖登陆作战。目空一切的布鲁克贯彻丘吉尔的意图,提出取消这一行动,而将登陆舰艇用于进攻巴尔干。美国人对英国人仍在做着帝国梦气得发疯,他们才不愿意美国的小伙子们为重建英国的殖民帝国去送死呢。结果,两军对垒,几乎要大打出手。布鲁克火冒三丈,金更是怒不可遏,差点要跳过桌子扑向布鲁克。
在一旁看热闹的史迪威兴灾乐祸地暗中为金使劲:“天啊,他疯了,我真希望他狠狠地给布鲁克一拳。”临了,仗是没干起来,但双方的怒气丝毫未消。
“这简直是在浪费时间!”布鲁克气哼哼地对马歇尔说。
“用不着你来说三道四!”马歇尔回敬了一句。
初次交锋后,英国人冷静了下来。他们明白,论地位和实力,他们现在已无本钱与美国人抗争、斗气,只能忍气吞声,笑脸相求。为了缓和气氛,他们于当晚分别宴请美国人。丘吉尔专攻马歇尔,布鲁克则对付其他人。但感情归感情,在重大原则问题上,马歇尔寸步不让。
第二天上午,英美两家在罗斯福的别墅单独会晤,丘吉尔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大谈他的地中海计划:1 月份攻占罗马,2 月份登陆罗得岛,然后进军巴尔干。“要让地中海战火不断”。
马歇尔早就听得不耐烦了:“首相的意思是,为了加快地中海的行动,‘霸王’行动有必要向后推迟啰?”
“我愿意支持‘霸王’行动,但同时我也希望‘霸王,不要变成‘暴君’。它的拼写应是Overlovd,而下是Tyrant。我不希望5 月1 日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偶像,以致妨碍我们在地中海充分利用展开在我们面前的一切有利条件。如果在地中海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将拖延向英国调遣实施‘霸王’战役所必需的兵力兵器的话,那也在所不惜。”然后,他抓着衣服领子大声喊道:“要知道,国王陛下政府的军队不能无所事事。枪不打是要生锈的!”
马歇尔也提高了嗓门:“如果我真的下这样的命令,老天也不会答应。要知道,没有一个美国兵会到那个该死的海滩上去送死!”
这个一向对首相温和、敬重的人竟也发起脾气来,着实让在场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从此,丘吉尔再未敢对马歇尔发过火,也再未说起过登陆罗得岛的事。但双方气并未消,架照样吵。看来,只好把分歧带到德黑兰去解决了,而这正是美国人所希望的。他们要给斯大林留有充分的发言权,以满足他参与盟国战略的愿望。

德黑兰分娩
总统和首相的座机于11 月27 日上午从开罗机场起飞,按各自选定的航线前往德黑兰。一路上,罗斯福兴致勃勃地观赏着巴勒斯但土地上的每一处名胜古迹,他吩咐驾驶员:“当你飞临每一处圣迹时,尽你的胆量贴近它兜兜圈子。”
他们途径贝尔谢巴:犹太人祖先以撒和雅各的居住地;希伯伦:犹太人始祖亚伯拉罕曾长期居住于此,并买下麦比拉洞作为家族的墓地;伯利恒:那稣基督的诞生地,建有最古老的圣诞小教堂。再往前就是大名鼎鼎的那路撒冷了,它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共同的圣城、古往今来的是非之地。这里圣迹遍布,令罗斯福激动不已,兴奋地指点道:“看!那是以色列国创建人大卫王墓。那是所罗门王在摩哩山岩顶建的圣殿和穆斯林建的艾格撒清真寺。那是旧城的西墙,也就是哭墙。那是耶稣受难地,耶稣拱顶,天国之门!那是圣墓大堂,还有耶稣升天教堂。。”飞机在耶路撤冷上空兜了两圈,然后向死海,沿约旦河、再向东飞去。
相形之下,丘吉尔一路上则象赴刑场一样闷闷不乐,根本无心观赏什么景致。他的感冒还没好,嗓子痛得厉害,几乎说不出后来。这几天火上得的确不少,话也实在说了很多,但却毫无结果。他苦思了一路,怎么也转不过弯来。当飞机临迫德黑兰时,他用嘶哑的嗓子忿忿地叫了起来:“最近在地中海这两个月,我无法向下院交待。。我们没有理由抛弃那些在地中海闪烁着胜利光芒的良机!”
伊朗,这块曾哺育了古波斯灿烂文明的地方,历来是英、俄争夺的对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宁把过去沙俄攫取的权益还给了伊朗,但英国人仍恋恋不舍地赖在那里,这令礼萨·巴列维国王非常反感,惹得他直向希特勒频送秋波。丘吉尔一气之下,与斯大林联手出兵伊朗,逼礼萨退位,并与新国王穆罕墨德·巴列维订立同盟条约。
德黑兰这个地方颇有些象卡萨布兰卡,各色人等一应俱全。在满目苍凉的街道上不时走过一对披金戴银的男女,而在富丽堂皇的街区又可时常见到衣衫褴楼的乞丐。马路上,高级小轿车从背负重物的瘦毛驴身旁疾驰而过;人行道上,一排排穷秀才靠着墙根席地而坐,为人代写书信和诉状;市场上,杂货铺、手工作坊、澡堂、清真寺挤在一块,敲打声、碰撞声、吆喝声、诵经声搅在一起,震耳欲聋,乱乱哄哄,令外来人心里直发毛。
丘吉尔下得飞机,发现伊朗当局采取的保安措施不很严密,皱了皱眉头。他乘坐的是敞篷汽车,前面有警车开道,沿途警卫是一些担任仪仗队的伊朗骑兵,每隔50 码才有一个。他提心吊胆地行驶在尘土飞扬、拥挤不堪的马路上,心里合计着如果有人向他扔炸弹他该怎么办。幸而没发生什么事,平安抵达英国公使馆。
罗斯福则要油得多。他更喜欢采取无声无息的方式神秘地出现在德黑兰,而拒绝为他举行任何欢迎仪式。他在一个不起眼的小机场降落,然后象一个秘密使者一样偷偷溜进美国公使馆。
罗、丘二人抵达时,斯大林己在德黑兰,也住进自己的使馆。这种分散居住的状况必然带来安全方面的问题。英、苏使馆在城里,而美国使馆在城郊,两地相距几公里之遥。三个人无论在谁那相聚,都得有一方或两方每天在街上迢遥几回,而德黑兰又是纳粹特务经常光顾的地方,因此很危险。早在会晤前,丘、斯二人为安全起见曾分别邀罗斯福住在自己的使馆,但罗斯福觉得无论住在谁那都必然得罪另一方,故都谢绝了。
午夜时分,莫洛托夫打电话邀哈里曼到他那去一下,神情严肃地告诉他,有消息证实,纳粹特务已经出动,准备在会议期间行刺三国首脑,建议罗斯福还是住进有高墙阻隔、重兵防守的苏联使馆,这样既方便又安全。哈里曼赶忙回去与霍普金斯等人商量。虽然大家怀疑这其中可能有鬼,但还是觉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安全第一,于是去征求罗斯福的意见。总统二话没说,高兴地同意了。他其实极想能有个饥会接近斯大林,但又怕丘吉尔有想法。这下好了,以安全为借口是准也说不出什么来的。
第二天下午,一列警卫严密的车队浩浩荡荡地驶离美国使馆。过了一小会儿,又一辆看上去不起眼的小车孤单单地斤了出来,朝另一个方向驶去。这辆车开得飞快,左拐右绕,不一会儿就进了一座高墙大院。车门打开后,抬下一个人来。那浅顶软礼帽和那不能动的下肢让人一看就知道,此人就是美国总统罗斯福。
坐在轮椅里,罗斯福定神四处打量了一番。这里静谧异常、宽敞、明亮、石墙高筑、岗哨林立。院子正中有一座主楼,虽显陈旧,但不失豪华。沿着几条松柳成行的绿荫小道,座落着几幢灰色砖房。为招待罗斯福,斯大林费了不少心思。他把罗安排在主楼会议大厅的对过,这样开会走动就方便多了。另外,他让人把罗的办公室、餐厅、卧室、厨房等都整修一新,还新修了一问洗澡间,确实够舒服的。
刚安顿下来,斯大林就过来拜访罗斯福。他今天穿上了他那稍显宽大的浅棕色元帅服,裤边有两道红杠,两个特大号金色肩章上各镶一枚红垦,依密的头发、铁灰的胡子、含笑的目光使他有一种威武的气质,显得很有魅力。
“哈呼!斯大林元帅,见到你很高兴,我一直想同你见面。”
“我也早就盼望着这一天呢,只因军务繁忙,不得脱身。才拖到今天,非常抱歉。您对这里还满意吗?是否还需要什么?”
“不,谢谢,一切都很好,我觉得象在自己家里一样,非常感谢您给我提供了这所房子。”
“不客气,只要您喜欢就好。”
说着,斯大林从衣袋里掏出烟盒,打开后递到罗斯福面前。“怎么样,来一支俄罗斯香烟尝尝。”
“不,谢谢,抽惯了自己的。”罗斯福笑着耸了耸肩,掏出自己的烟盒,用他细长的手指取出一支,插在一个精致的烟嘴上,点燃后姿式优美地送进嘴里。
“您那个赫赫有名的烟斗哪里去了,斯大林元帅?据说您就是靠那个烟斗来熏跑自己的敌人的。”
斯大林眯缝着眼,狡猾地笑了笑:“看来,我几乎把他们全部熏跑了。”
“前线天气如何?”
“只有乌克兰天气很好,其他地区一片泥泞,还未上冻。”
罗斯福深表同情他说:“我这次来的目的之一就是想帮你从苏德战场引开30——40 个德国师。”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好。”
“问题的复杂性在于美国人需要供养一支远离本国3000英里之外的200万军队。”
“这就需要有良好的运输工具,我完全理解你的困难。”
“我想,这个问题我们能解决,因为美国正在以令人满意的速度制造船只。”
这边,罗、斯二人在进行着亲切的交谈。那边,丘吉尔则在大发牢骚。他曾希望罗斯福能住在他那里,以便能经常进行一些私下交谈,就象他们过去常做的那样,但罗疏远他。继之,他又要求上午或午餐时与罗斯福见面,以便在正式开会前协调一下双方的立场,但罗不理他,而非要和那个布尔仆维克泡在一起,把他晒在一边。他简直气昏了头:“我有权担任会议主席,因为我年龄最大,因为我的姓氏是C 字打头(罗是R,斯是S,排在C 的后面),因为我代表的大英帝国具有历史上的重要性。但我放弃这一权利,只要求一件事,那就是让我在30 日举行晚宴,因为这一天是我69 岁生日。我要喝得酩酊大醉,然后第二天开路。”
发完脾气,他悻悻地走过院子,到苏联使馆参加第一次全体会议。
在苏联大使馆具有帝国风格的会议厅里,正中间摆着一张栎木大圆桌,桌上铺一块奶油色呢子桌布,周围放着圈椅,椅子上罩着带有条纹的绸缎套子,扶手是红木雕花的。圆桌中央有一个木制的支架,上面插着与会三国国旗。
罗斯福作为与会的唯一国家元首被推举为会议主席。他待大家坐走后首先致开幕词:
“什么在座的三人中最年轻的一个,我不揣冒昧地欢迎两位年长者。我愿意向加入到我们这个家庭的新成员表示欢迎,并愿意使全体与会者相信我们到这里来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尽快赢得战争的胜利。”
说完,他笑容可掬地扫视了一下坐在桌于四周的人,好象一位仁慈而有钱的大叔看望穷亲戚一样。
丘吉尔接着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把椅子往边上推了推,以便给他那肥胖的身体让出地方来。“这次会议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世界各种力量的伟大集合。我们手里握有缩短、赢得战争胜利和决定人类未来命运等问题的决定权。我愿为我们无愧于上帝赐给我们造福于人类的良机而祈祷。”
他从容而有节奏地一字一句他讲着,象往外打字幕一样字斟句酌、有板有眼,然后也环视了一下所有在座的人,才慢条斯理地坐回到椅子上。
斯大林这时以东道主的名义慢声慢声他说:“我高兴地对在座各位表示欢迎。我想我们是历史的宠儿,历史赋予我们极大的力量和极好的机会,我希望在这次会议上,我们要竭尽全力为了共同合作,而很好地利用人民授予我们的力量和权力。现在让我们言归正传吧。”
他讲话时声音很小,大家都梗着脖子竖着耳朵使劲听。
罗斯福责无旁贷地带头转入正题。他首先回顾了太平洋战争的局势,然后把话题转到欧洲:“一年半以来,我们就在制定计划,但由于船舶吨位不足,我们不能确定这一战役的日期。我们不仅想横渡英吉利海峡,而且还要向纵深追击敌人。英吉利海峡是一个难于对付的水域,在5 月份以前进行两栖作战是不安全的。所以在魁北克通过的计划,出发点就是这个战役应在1944 年5 月1 日付诸实施。”
他接着又谈到盟军也可在地中海采取更大规模的行动,但那样可能会使横渡英吉利海峡的战役推迟2—3 个月,而他并不想把该行动推迟到5 月或6月以后。他说:“我们想听听苏联朋友的意见,我们怎样才能最有效地减轻他们的困难。首相,你有什么想补充的吗?”
丘吉尔思忖片刻,蠕动了一下嘴唇:
“等斯大林元帅发言之后我再谈吧,但我原则上同意总统的意见。”显然,他是想先摸摸苏方的底,然后再为自己的发言定调子。
斯大林不慌不忙他讲了起来:
“我的看法也许不对,但我们俄国人认为,意大利战场的重要性仅在于保证盟国船只在地中海自由航行。我们过去这样看,现在仍然这样看。我们认为从意大利直接进攻德国是不适宜的,正如著名的苏沃洛夫将军当年所发党的,阿尔卑斯山构成了一个几乎无法逾越的障碍。”
趁译员正在翻译时,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弯形的烟斗,然后打开烟盒,取出几支香烟,小心地把它们碾碎后塞进烟斗,再用火柴点燃。他悠然吸了一口,眯着眼睛环视了一下四周,目光正好与罗斯福的相遇,后者会心地一笑。然后,他搁下烟斗,继续说道:
“我们俄国人认为,在法国北部或西北部进攻敌人效果最好。就是在法国南部实施战役也比在意大利实施好。德国最薄弱的地方是法国。当然这是一个艰巨的战役,在法国的德军将疯狂抵抗,但这终究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这就是我的全部意见。”
轮到丘吉尔了。他清了清仍感疼痛的嗓子,委婉动听而又小心翼翼他讲了起来:“与横渡海峡的战役相比,地中海的作战行动当然是次要的。但现在距实施‘霸王’战役的期限尚远,这期间,是否应该充分利用地中海的兵力对敌人施加最大的压力,以便尽快减轻苏联前线的负担?”
他停了片刻,想看看罗、斯二人的反应,并顺手从烟缸里拿起已燃到半截的雪茄烟,深深地吸了一口。见无人提出异议,便继续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