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唤起心中的巨人-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常跟家人分享的一个重要心范,就是在感恩节时分送礼物给那些无依无靠的人,我那小儿子杰基四岁时参加这个活动时的情景至今让我难忘。那是他第一次参与,我们济助的地区是在加州海滨郡的一个公园,在那里见到一个倒睡在一间无门厕所地板上的流浪汉,身上盖着从垃圾堆里找来的破布。杰基对他满脸的胡须甚是好奇,不过也有点害怕。 

    我交给杰基一个装了食物及其他用品的篮子,怂恿地对他道:“走过去啊,把这个篮子交给那个人,并祝他感恩节快乐。”杰基有点畏畏缩缩地走了过去,手上提的篮子差不多跟他的个儿一般高,轻轻地放在那个流浪汉的身旁。不知道那个人是睡着还是宿醉未消,杰基碰了碰他并低声说道:“感恩节快乐。”突然间那个人倏地坐了起来,一下子攫住了杰基的手,见此情形我的心几乎蹦了出来,就要扑上前去之际,就见那个人捧着杰基的小手亲了又亲,声音沙哑地悄声说道:“谢谢你的关心。”老天,对于一个四岁的小娃儿,这是何等难忘的一个心范呢! 

    记住,就是像这样的一刻塑造出我们的人生,因此我们必须去追求、去创造这样的一刻,这样人生才会不断地拓展,而 不是蜷缩在小小的象牙塔里。 

    说到这里,我要请你起身离开坐椅,全心投人人生游戏之 中,让自己的想像力任意翱翔,去探索和经历各种可能──要立即开始行动。今天你要追求的是何种能拓展人生的新经验呢?你将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呢?拿出行动,好好享受“探索可 能”的乐趣,让我们一同去发掘随之而来的神奇改变…… 
  


  

 
第十八章 自我认定: 拓展自我的关键
 
   
    这整本书我跟各位所探讨的,就是有关信念对我们所造成的冲击,它是主宰系统的重要一环,深深影响着我们所作的每一个算念。信念乃是预先的结论,从而主宰了我们一切的感受和行动,即使如此,不同层次的信念对人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冲击。譬如说有些信念是很特定的,例如你对某位特殊朋友抱着什么样的信念,他的所做所为就会决定你对他有什么样的看法,就像是你一直认为他是个好好先生,那怕有一天他发了个大脾气,你也不会认为他有什么不对,因为你所持的信念影响了对他的认知,可是这却无法影响你对其他人相同行为的认 知。像这样的信念,只影响你人生的某个特定范围:你与这位朋友之间的关系。 

    然而有些信念带给我们人生的影响却是全面面久远的;像这种信念我称之为“普及性信念”,譬如说我仍对久性的普遍看法,它不仅决定了我们的待友之道,连对其他的陌生人也是一视同仁。像这样的信念会深深影响着你的事业、婚姻及其他各种人际关系。 

    此外,像对于“有限与无限”的普遍看法,也会决定你在时间、精神、金钱这方面的使用,例如若是你认为这个世界的资源有限──金钱有限、时间有限、爱心也有限──那么自己 就会生活得戒慎恐惧,惟恐有一天用得超支。这种资源有限的信念,会深深影响你对邻居、同事、财力及机会的各样看法。 

    普及性信念对我们的人生固然有满大的影响,可是影响我们认知最大的却是那些最根本的信念,它们一直控制着我们人生的重大决定,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它们涉及了我们的“自我认定”,也就是对自我身份的认定。 

    能不能完成一件事、是不是能做出点成绩,事实上这跟我们实际拥有的能力并无多大关系,而真正有关系的是,我们对自己到底是怎么个认定法? 

    什么是自我认定呢?那就是心中相信对自我所设下的“定义”,也就是这个定义使得我们跟其他人不同,不管这个定义下得好或是不好,甚至于根本就无所谓;就是对这份“自我” 的定义太坚信了,以致于我们给自己的人生画下了疆界、设下了障碍。 

    我们每个人的能力都是一定的;然而能用出去多少,就全看我们对自我是怎么认定的。譬如说,如果你认定自己是一个有能力、有才华的人,那么就会发挥出符合你这样认定的一切天赋;同理,不管你认定自己是个“窝囊废”或“疯子”,还是认定为是个“赢家”、或“风云人物”,这都会马上影响你对自己能力的支取。或许你曾看过这本名叫(课堂上的皮格梅利恿)一书,它详尽地述说一群学生因为领悟出自己所拥有的天份,在很短时间内就有惊人的成绩表现。 

    研究学习成效的专家经常发现这一点:教师对于学生抱持什么样的看法,会深深影响学生们对自我认定的形成过程,从而左右了他们所发挥出来的能力。有一项研究计划是这么做的,研究对象是一群教师,他们被告知新教的班级中有那几位学生是资优生,如何使这些学生在学业上有杰出表现,乃是这些教师们的重要任务。正如这计划所预期的,那几位学生日后学业的表现果然都名列前茅,事实上他们的智商都只在一般水准,有几位甚至还在中下程度,但这个计划刻意认定他们是资 优生──故意造成那些教师的错觉──结果反而使那些教师真把这群学生教出了杰出成就。 

    这个道理并不局限于上述这个例子,事实上它也适用于其他人们,别人怎样看我们往往就主宰了他们怎样待我们,却不管我们是不是如他所认为的那样。譬如说,如果某个人认为你是个骗子,即使你是个老实人,也从来没做过什么坏事,但每当你做什么事,他就会以怀疑的眼光看你,认为你背后有不良的企图。尤其让人遗憾的是,不管我们做得再好,却常常改不掉别人为我们所设定的角色,以为自己就是如他们所认为的那样。在此我要请各位记住,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无穷的能力,只要我们能够改变对自我的认定就成了。 

    在第四章我曾跟各位提到马华·柯林斯这个人物,她扭转 了那些孩子们的信念,认为自己跟其他人一样,拥有相同的智慧和天赋,从而作为自己人生的主人。她之能够把那些孩子教育得那么成功,所凭借的就是这个道理。 

    “伟人常在没世后,功绩方为人们所怀念。”──埃默森 

    我们常常会一味地认定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却无视于这样的认定是否正确,也就是因为这样死命的认定,却大大地影响了我们的人生。 

    衡诸我们整个人生,便会发现许多时候我们所遭受的痛苦 是因为未能坚持,然而也就因为能够坚持到底,往往就得到许多快乐。各位不妨想一想,对于那些说的是一套、做的却是另一套的人,我们给他贴上的是什么样的标签?是伪君子、是变 色龙、是墙头草,这种人没有原则、没有立场,不能够信赖, 也不值得信赖。像这样的标签你希望被别人贴在身上吗?你希望自己就是这样的人吗?我相信各位的答案绝对是“不”! 然而当我们坚持所相信的,特别是在公开场合表明立场──你是怎么想,将要怎么做──那么这会鞭策你、督促你,使你无视 于个人的利害,而不敢须臾忘却对他人所许下的承诺。 

    相反地,当你能够坚持原则、把稳立场、信守承诺,那么就会有许多的好处等着你。对这样的人我们是怎么形容的,各位可知道吗?是忠诚可靠的、是足以信赖的、是可以托付的;你希望大家用这样的标签来形容你吗?你希望自己是这样的人 吗?我相信大部分人的答案是肯定的。当你能够表里一致、始终如一,那么就能得着所企望的快乐,避开所不欲的痛苦了。 

    前面曾说到皮格梅利恩效应,它对我们能产生积极的作用,相对地也会产生消极的作用,譬如说你坚决相信自己的脑袋不灵光,那么这个信念就真的控制了你的脑子,使它无法灵光起来。这跟学习的方式不对而致学不好是不同的,因为当有了好的老师在一旁指点,学习的成效便能很快地增进。大多数人认为改变学习方式并不是件难事,可是对于改变自己──改 变认定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却认为简直是件不可能的事,这也就是何以我们会常听到人们这么说:“我就是这个个性, 改不掉了!”人生若是抱持这种态度,根本就是在扼杀可能的机会,从而给自己留下永久而无可改变的问题。 

    一个人吸毒,但若有决心想戒,那么就可能戒除,这虽然做起来不易,可是当他戒除之后,从此就不大可能再犯。相反地,若是那个人认为自己已经无可救药,那么就算是被强制戒除,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后他依然会再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原因就在于后者已认定自己改不掉这个毒瘾。各位若不 健忘的话,在第四章里我们曾说过,一个人一旦相信了什么,就会看不见跟它相反的,那怕证据确凿也不信,甚至还会为这个信念而拚命。上述这个例子里的人,就因为不相信自己能够 永久脱离毒品的挟制,所以就永远成为毒品的禁脔。 

    事实上,他之吸食毒品乃是下意识的决定,结果自己不但不敢面对事实,反倒推诿已无法自拔。当他认定“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那么在其神经系统中就会建构起这样的神经链, 从而控制住他的行为,会使他一再地重蹈吸毒的覆辙。 

    何以会这样呢?因为大部份人对于自己所不熟悉的都会心存恐惧,也因此时时刻刻在寻求一种“确定感”,当他一觉得有任何不确定感,内心就隐然产生痛苦。一件熟悉的事就算是明知会有痛苦,我们也能够忍受,但却很难去面对陌生的事。 无情的是,当前这个世界变化得极快,不论我们所面对的是人、工作、环境或资讯,瞬息之间它就会成为陌生,所以我们若不是尚有那份对自我的确定感,就真不知道要怎么样去面对这个世界。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你不清楚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在面对问题时会作出何种决定?你会如何建构出自己的价值体系、信念或心则呢?你是怎么来判断对错好坏或根本不去理睬?当一个人自认为是个无药可救的吸毒者,要想救他的最大困难是:到底要把他的自我认定改变成什么样子?是改变成 ’戒毒者”吗?这么做并不能改变他的自我认定,只不过呈现出他后来的状况而已。是“不再吸毒”吗?这也无济于事,因为那只能治标,日后很可能老毛病再犯。然而当他重新认定自己,譬如说是个“基督教徒”、“回教徒”、“犹太教徒”或“佛 教徒”,甚至于是个“领袖人物”──不管是什么,只要不跟“毒”·有关──那么他的行为就会跟着改变。当我们对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有了新的看法,我们的行为就会跟着改变,为的是支持这个新的身份。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一位体重超重的人,当他认定自己是个“大胖子”,自然就想努力节食。短期间内他可能会减掉一些体重,可是由于他这个“大胖子”的认定;却会引导着他的行为,最后他又会恢复先前的体重,之所以会如此,乃是要跟他的自我认定相符合。人生实在是奇妙,不管我们是怎么地认 定自己,那怕那种认定是不好的或有害的,最终我们的人必然会跟着那种认定走。 

    所以,我们若是想真正地有所改变,惟一之途就是对自我重新认定,就像上述例子的那位吸毒者,他不能一直认为“我是个戒毒者”,而要改为“我是个健康人”或是“我是个自由人”,不管你要怎么认定自己,反正就是不要跟毒品扯在一块儿。日后当再有毒品来诱惑他时。他的直觉反应就不冉是到底该不该吸毒,而是很单纯、很直截了当的回答:“我才不是那个吸毒的人,他早已死了。” 就像体重超重的人,他必须把他的自我认定从“大胖子” 转换为“活力充沛且健康的运动员”,这个新的认定能改变他的行为,不管是饮食方面或是运动方面,目的都在于造成身材上的长期改变,好与他的新身份相配。乍看之下,这种转变好像是在玩弄文字游戏,然而不容讳言地,它对人本质上的改变还真是奥妙。 

    事实上,只要对自我认定有一丁点的改变,你整个主宰系统就会相对跟着改变,若是不相信的话,我们就再拿那个吸毒者的例子来谈一谈。他之所以会去吸毒,不用说一定是算念跟一般人大不相同,这包括他长期的感受、提问自己的问题、引导他行为的价值观、支持他信念的心范;因为一般人对自我的认定多是一些正常的角色,例如一位运动员、一位教师、一位义工或一位情人,不是吗?上述影响自我认定的因素,并不是都有完全的效果,不过其中几样倒还真能把主宰系统全然改观。 

    如果你在生活中一直尝试作某些特别的改变;可是却一再地失败,不用说一定是你所希望的改变跟你的自我认定不符所致。自我认定可以从—再尝试改变着手,只要你能表里如一,最后就终必能够成功。如果你还有心.更可以去扩展这个自我认定,它必然可以迅速且奇珍异宝妙地改善你的人生品质。 

    自我认定是如何形成的? “自我认定”的威力,不仅能够立即改变长久所持的信念和价值观,伺时也能够瞬间改变行为。我之所以跟各位讲述这些,目的在于帮助各位了解何以你会有目前这样的自我定,而要想改变或拓展诚怎么去做,使你的人生在板短时间内可以展现新貌。 

    同时不妨想一想自己,你对自我的认定是经过仔细的考虑或只是听别人之言?是曾受到重大事件的影响,还是糊里糊涂地接受的?是那些一直保持的行为,主宰了你目前对自己的认定? 

     你愿不愿意帮助一个陌生人而忍受抽取骨髓之痛?大部分人对此都会大声地拒绝,不过在1970年一项研究显示,如果凭着信念的改变而改换成新的自我认定,那么许多人都愿意慷慨地接受这项手术。 

    研究也显示出,那些实验对象一开始得先作一点小小的允诺,随之便被要求要做两件小事,使得他们觉得若是不帮助人就有些“违反本性”,这时其中就有不少人因此产生新的自我认定,认为自己是个“捐赠者”,只要别人有什么用得着他的地方,就很愿意无条件地提供帮助。一旦他们有了这个念头,这时再要求他们捐赠骨髓,几乎每个人都欣然答应,不管是得付出时间、金钱或得忍受有关的痛苦,这全是受他们新的自我认定所影响,因为此时他们已把自己视为是一位捐赠者了。由此可见,世间上能主宰人类行为最有力的工具莫过于自我认定了。 

    或许你会问:“自我认定不是受限于个人的经验吗?”不对,它并不受限于个人的经验。但却受限于对个人经验的诠释,你要怎么来认定自己是取决于你的决定,到底你想把什么套在自己的身上?你给自己贴上什么样的标签,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怎样去认定自己,你就会有怎样的人生。 

    最大的痛苦──自我认定危机之原因 

    照理来说,有什么样的自我认定就该有什么样的行为,但是当一个人的行为跟其自我认定不相符时,我们常会用“自我认定危机”这个字眼来形容这种现象。当一个人身上出现了自我认定危机时,登时就不知道该怎么去走人生的下一步,从而质疑起先前的信念是不是错了,否则为什么所做的一切事都失 去了准头,这使得他越想越害怕,而越害怕就越痛苦。很多人到了中年就会出现这种状况,对于未来无所适从,惶惶不可终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年危机。会出现这种状况的,多半是那些明明已届中年却还认定自己年轻的人,可是事实上他们的年龄数字摆在那儿,头发开始花白,周遭朋友的话题不离中年,这一切都不是他们所乐见的,可是却又不能不去面对。为了继续维持住先前的年轻认定,他们想尽办法来证明自己年轻:买时髦的跑车、不时变换流行的发型、跟配偶闹婚变、跳 槽换工作等等。 

    如果这些人能够呈现出真实的自我,那么又怎会遭逢这样 的危机呢?我相信那必不可能。自我认定要是只想跟年龄或外貌扯上关系,那么就一定会给自己带来痛苦,因为那两样会随着岁月改变的,然而如果把自我认定的范围扩大,那么就很难出现自我认定上的危机。 

    别以为自我认定危机只适用于人,它也同棒适用于企业。 多年前,影印业龙头老大全录公司就遭逢过一次企业形象转换的危机,当时正值个人电脑开始崭露头角,隐然有电脑业未来主流之势。全录企图挟其优异的科技力量,打入这个极为看好的市场,因而投下了近二十亿美元的研发费用,发明出一些创新产品,其中就包括了我们目前都熟知的“滑鼠”前身。 

    虽然全录有这些做人的成绩,可是为什么日后却无法跟苹果电脑或IBM公司竞争呢?主要的原因是,从一开始踏进这个市场,全录就没清楚认定自己的角色,就以他们拿来代表自己的图像──一个圆滚滚的僧侣──就限制了他们在这个先端科技行业中发展的能力。虽然全录影印出来的东西几可乱真,可是这并不表示也有能力踏人高科技,特别是极为讲求执行速度的电脑制造业。就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全录早已拥有世界第一流影印机的形象,但要论及在电脑界也同样称雄,实在说,消费者并没有多大信心。当把全录的图像和顾客认定其不具备快速处理资讯的印象合起来.各位就会明厂全录在电脑业不成 功的原因所在厂。 

    行销专家和图像设计专家都认为,企业的识别图像有如一个大过滤器,透过这个图像,消费者表达出了购买的讯息,他们想知道这是个什么样的企业?这个企业代表了什么?当花了大笔钱买了东西,他们希望知道是跟什么样的企业打交道?当全录将电脑制造融入其自我认定之际,其他电脑制造厂家却往前疾驰,迅速抢走厂大片市场。最后,全录决定还是维持旧有的自我认定,不过却另加利用,那就是将影印机进行电脑化,把研发经费投注于白己专精的领域。 

    今天,全录以蜕变后的新形象出现在大家的面前──电视广告上快速移动的画面,绘图机、硬体、软体、通讯网路──最后以“全录……文件公司”作为介绍全录的结语。这个扩大的自我认定,调整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