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玮娓道来-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险峰。最不可思议的是她竟然过了英语专业八级,让我汗颜的同时不免产生些小崇拜。 
感性、知性、自信,热情、友好、上进,总体的女性特点暗夹一丝男孩子的干练与英气。我给女孩的性格气质打了一个提前量。 
我们每天都要互相串门,各自的家中都拥有一张漂亮的“沙发”,但一般很难及时抢到,因为双方的客人都很多,搞不好就一屁股坐地板了。她很聪明,给我开辟了专用的VIP贵宾通道。为了“报恩”,我则授她“荣誉博主”头衔,尊贵的五星级待遇。 
起初,由于刚刚认识,都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寒暄客套,相互间不停地夸来夸去,或多或少地打包几个“外交辞令”,反正全是捧,礼节性很强,但不虚,大家基本还是比较由衷的欣赏。慢慢的,那份同龄男女间的单纯本性暴露无遗了,每人都是一个“热得快”,沉稳一阵子即单刀直入。我们开始贫来逗去、正话反说、拼命抬杠、玩笑多多,甚至无理取闹,语不惊人死不休。这远比“举案齐眉”来得过瘾刺激,宗旨就是要气一气对方,反正都是表面得罪,骨子里却是很铁很瓷很热乎。 
这都只在我们状态还不错的时候展开,如果谁状态不对了,我们关照、体恤的一面会即刻显现出来,又变得很通情达理很善解人意了。有一回,女孩不知不觉地就郁闷起来了,她突然怀疑身边的一切快乐美好都是一种假象。屋子里,阴沉替换了晴朗,动感变成了寂静。我赶紧送上几句安慰,她竟然感动得一塌糊涂掉金豆豆,还写了一封感谢(表扬)信张贴在她家的玻璃板上,乌云化解了,我也成英雄了,真的蛮伟大的!山不转水转,昨天,巴西队输球了,忧郁也向我滚滚袭来,笼罩着我整整一个夜晚,她终于获得一个立功的机会,让我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女孩,一路走好!(2)   
很难形容我们之间到底是怎样的感觉,可能就是一种淡淡且透明的蒙昧吧,这源于对青春资源的共同消受和释放。一次次地行为互动,一回回地情绪感染,让彼此生活都平添了一份愉悦与期待。 
有的时候,如果她一天没来我家,心里会觉着空落落,有隐隐的失落感,这是一种习惯不能延续的心理代价,便径直闯进她地盘抛甩几声抱怨。我也经常在自己家发现她针对我暂时不在线而留下的疑问和焦灼。但我们会以最快速度回复对方,然后相约某个时间准点碰头灌肠子,倾吐各自离开这段时间的际遇与境况。前不久,连续两天都不见她身影,后来才知道她回学校了,女孩今年大四毕业,到学校处理一些相关事宜。现在,她已经离校了,看她带回来的那些具有纪念意义和怀旧价值的照片,我也跟着有一点伤感,因为我想到了自己一年后也将经历这样的不爽时刻。 
一些话题共同交流,一些心情共同分享,一些感觉共同体验,因为毫无利益瓜葛、世俗喧嚣而不设防。双方的虚假和琐碎被电脑屏蔽,身份与性情不加掩盖,诚实同信赖穿透网络空间,抵达两幢代表各自本真的精神小屋,附带那么一点点主观想象力和美化对方的本能,只有好感的与日倶增,没有更多复杂的牵扯和往日渊源,交往从最单纯的起点出发,双方的风格脾性犹如新鲜香蕉蜕了皮一样,露出最核心的内质,看上去美得那么不留余地。这份美,不负载过多内容,不存在刻意动作,不追求最终形态,要多自然有多自然,要多健康有多健康,反正大家快乐就行。 
特定时间,特定环境,两个陌生人在成千上亿的网络用户间相遇相识,变得比现实生活还熟悉亲密,一种非传统意义的熟悉,一种独特的另类亲密,这其中包含着极大的随机性和天意巧合,一旦差之毫厘分秒,必然失以十万八千里,擦身而过却永不相识,更别谈彼此纯美的心灵闯入了。这,大概就是缘分吧! 
女孩对我说,她很信这缘分,我亦然。 
明天,女孩就要正式找工作了,她将来回奔忙于多家面试职场之间。一个与学校迥异的现实社会,以选择和甄别的方式,即将伸臂接纳她。我们的网络回合可能要暂告一个段落了,但它却因一个月的真诚投入而为这个炎热的酷暑注入了一款清爽,为双方粘滞的心灵空间挂起了一缕惦念,为各自悠闲转忙碌的生活留存了一份记忆档案。依依不舍之后,回味着淡淡的芬芳。 
有意思的是,与女孩初次相识,我正好在听王菲的《人间》。然后,每当我们在一块在网上,我都会回旋播放这首歌,与当时的心情状态贴切极了——但愿你的眼睛只看得到笑容,但愿你流下每一滴泪都让人感动,但愿你以后每一个梦不会一场空。 
女孩,一路走好,成功潜伏在你动脉里,随时准备招摇。我还等着吃你亲手做的草莓酸奶呢!   
一支难忘的歌(1)   
关牧村这个名字,听起来有古朴的诗意。 
关牧村的歌,听起来有悠远的遐思。 
关牧村老师面善,一副天生带点异域风格的容颜,一脸柔淡的微笑,一派优良的大众印象,态度非常温良。 
亲切祥瑞的背后,便是不可或缺的音乐人身段和名女人的庄重得体。高雅,无声无息地从她前额的那颗黑痣上流泻出来。 
去年中秋节,给关老师拨了一个电话,我刚说完今天是八月十五,她就抢先一步祝我节日快乐,很镇定很饱满的语气,掷地有声。 
她是一个极不张扬的人,很低调,却总能让人感觉到她的自信。平实与高贵互不冲突,在她身上得到最好的印证。因此,慈善大使的社会形象最适合她。 
她偏处一隅,隶属郊区,深居简出。出,是参加晚会演出;居,除了普通日常家事外,不变的主题仍是练声,让自己永远处于不倒退状态。歌声伴着飘扬的钢琴声,旷日持久。 
她为全国观众留下了一支支难忘的歌,已经从八、九十年代的歌星,成为了著名歌唱家。这不仅仅代表年龄增长那么简单,更是一种跨越后的艺术归属。 
归属不是对逝去辉煌的纪念,而是对实力犹存的佐证。 
本来,艺术家的生活就不必那么复杂,还是用艺术本体来说话吧! 
关牧村的歌,适宜闭上眼静静地听。浓郁的淳美,飘逸的沉稳,绵远的宽厚。深情裹挟着质感一同上路,欢快和悲伤都那么弹性十足。如果打两个比喻,关牧村的歌,清爽如高天流云,圆润似含水葡萄。 
关牧村是幸运的,她天生就具有好嗓子,特殊的声腔系统,独一无二的女中音音质,属于美声的范畴。她运用先天条件处理极富中国特色的民族作品,既不同于西方歌剧艰深莫测的曲高和寡,也不同于内地原生态一览无遗的直白。她的歌工笔描摹,匠心独具,在兼收并蓄去粗取精的优化设计中营造出一点点东方气质的神秘感。 
在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的过渡地带,关牧村以不流失艺术含量为前提,赢得了雅俗共赏的民族美声“第三极”,韵味颇浓,效果洋气又不失质朴。 
听一个人的歌,其实是想从歌中获得些什么,一种精神层面的需求。关牧村的歌便为人们提供了各取所需的可能,无论是《打起手鼓唱起歌》、《多情的土地》、《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还是《家乡有棵相思柳》、《美丽的太阳花》、《月光下的凤尾竹》等等,均以画面串烧的形式负载着特定的审美情怀。歌曲的主旋律偏静,基本都在松弛的状态下娓娓道来,但静中有动,柔中带刚,就好比和煦的微风也同样富有张力,所谓宁静致远,就是这个道理吧。只有用安宁的心境来体味,才能捕捉到这份潜藏着又呼之欲出的资源,人才能更平复更舒缓。 
所以有人说,繁忙之余听关牧村,就如同从喧嚣的超市步入一家温情小咖啡馆。我觉得应该步入天然牧场才好,因为牧场更开阔更通透,可以让心灵跑马。 
优质的嗓音,独特的处理,漂亮的演绎,关牧村的歌不与工业沾边,不同政治挂勾,不跟庸俗套磁,富有灵魂的歌曲,是可以作为经典永远流传下去的。 
现在,关牧村是一个幸福的女人。丈夫、孩子、家庭,看上去相当完满,没有过多琐碎的家长里短羁绊她,一切都很正常。她拥有更充裕的精力投入到艺术上,一步一悟、岁月指路、平稳摆渡。她是跋涉过苦难的人,童年的遭遇、青年的坎坷、生活的不幸,都没有办法不让她快速成熟起来,也包括她所追求的艺术的成熟,演唱技巧同境界的双重成熟。这一切都太正常了,她目前的岁数,磨难早就跨越,名利业已消受,该得的基本都得到,剩下的便是无欲则刚的练达了,就像她的演唱一样,继续底气十足下去。 
所以有人说,关牧村唱歌的浑厚,其实源于她胸怀的浑厚。 
那天,坐在关老师身旁,她清唱了一曲《多情的土地》,我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实实在在的纯粹功力,没有麦克扩音,不用混响修饰,音质如此饱满干净,感情喷薄而出,整个房间都被她的歌声浸润了,回荡着隐隐的颤音,美极了,享受极了。这就是关老师的核心竞争力,看样子,她还挺年轻啊。   
一支难忘的歌(2)   
我掩饰不住内心的陶醉,竟然激动得口不择言,对她说:“关老师,我觉得您才是真正的民歌皇后啊。”她很平静,微微一笑,仅此而已,又淡淡地回应我:“皇后不皇后的无所谓,我倒真没想过这个问题,天下哪能有那么多皇后呢?这也不是我想要的,我就好好地唱自己的歌就成了。什么话,都不能说得太满,不给自己留余地,这样便很难再往上进一步了。” 
什么话,都不能说得太满了,这样便很难再进一步了。极端的平静,极端的镇定,看似幽深似海、水波不兴,却在韬光养晦的修炼中孕育着极大的激情。 
被谦卑覆盖的激情挥洒途中,关老师又唱起了那一支难忘的歌。   
诚实慈爱——绝知此人要躬行(1)   
第一次同吕老师见面,她穿一件上下连体的飘逸长裙,全身纯白。除了颜色稍微有点铺张外,看不出什么复杂的装扮痕迹。 
一目了然的简单往往是一个故事的开端。 
此前,偶尔听说吕丽萍属于冷风格,亲和力不够,不好打交道,心里不免隐隐犯怵。用火苗去点燃一块冰,需要充分自信,搞不好火苗先灭,灭得很快。 
畏惧吕丽萍,成为我脑海的一种强化。怕她不屑一顾、只言片语、有一茬没一搭,怕短暂的一小时相处陷入彻头彻尾的尴尬。 
直到整个节目结束后,我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完全误会她了。这根本不是什么别别扭扭的试探性专访,反而是一番纯粹的温情之旅。我不用投石问路,吕丽萍就是导游。 
我们当时都没有特别激动,吕老师手里似乎攥着全场的游戏规则,那些司空见惯的情绪大起大落好像都被她用红牌罚下,只剩相对平和的心态留在干干净净的绿茵场内。这个绿茵场就是吕老师给自己规划的交流互动圈,圈外似乎觉着冷,圏内其实非常暖。 
吕老师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心理逻辑,别人根本撼动不了,她却能把周围环境带得十分温吞。从她嘴里说出的话径直往地下掉,不朝天上飘,给人感觉挺实在、挺稳重,有平复的力量。她也不爱用话把一个时间段撑得满满的,总那么不紧不慢地一字一顿,保持相当的语流间隔,酷似在煎中药,火候调理得不大不小蛮到位,叫人期待的同时却怎么也急不起来。 
貌似不爱说话,其实相当健谈,吕丽萍老师在自我营造的宽松语境里想说就说、慢条斯理、乐此不疲。她也笑,纯粹的北京式幽默,自己说着说着就往外带出一个个包袱,算不上什么强声势的闹腾,反正笑起来就像一粒粒石头落水般形成圆晕,动静不大,波澜微惊,性质属于解嘲式、揶揄式的没事偷着乐。这一乐,大家全乐了,场面也热了,但热而不烫。 
她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对身边人形成向心力,大家齐刷刷奔进她的绿茵场里,以聊天的语言作球,平静地启动一场足球赛,更确切地说是一场足球演出。吕老师在其中轻松表演,我们两主持人适时跟进,在那一抹暖绿背景映衬之下碰撞出亮而不刺眼的激情,没准还进两球呢! 
怪不得吕老师对我说她最喜欢巴西球星罗纳尔迪尼奥——作派温和不咄咄逼人,风格规范富含节奏,理智冷静烘托出激情,招牌微笑一览无遗。这是小罗的精彩,也是吕丽萍的精彩,所谓物以类聚,性情相通,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我们聊天不变的话题是“爱”,一个可以大到无边,可以小到细微的词汇,此刻凝结成一个圆圆的足球,在我们之间来回传递流转,发球人就是吕丽萍。 
说实话,对于“爱”这样高度泛用、某种意义上比较冠冕堂皇的命题,被一个艺人在公开场合口口声声提及,大家免不了会理解成她为维护自己形象在作秀。 
我也没意料到“爱”这个字眼会被吕丽萍如此高频率地反复强调,所以一直采取观望态度配合她话语的延续。可越到后面我越发觉她其实不是单独拿捏地表演、玩文字游戏,看得出来,她之于别人对她的认同感有迫切要求,却又并非叫嚣要挟。她倾诉给我们的同时,也在循环式地自我消受,因此,她神态还略显一点点沉思状。莫非她真的经历过什么痛彻心扉或乐彻心扉的“爱”的体验,不然不会有这么厚的情感附坠嵌在语境里的。 
当我还在甄别吕丽萍到底是温情兜售还是自然流露时,无意间突遇她一记眼神向我投来,本来纯属目光交流,却于我毫无准备之际显得猝不及防,我被这个眼神重重地推到必须即刻做出判断的悬崖边。通常某人在危险时刻,那股源于心灵深处的力量会发挥到极致,那一刹那,调动一切智慧,我确定吕老师是诚实真挚的。 
自始至终,她都在给自己的绿茵场喷射爱的雾气。我相信她在表面诉说途中,内心肯定在回放一组组曾经承受过的往事镜头,又以一种吕氏特有的朴素的镇定,梳理爱的脉络,平复阵阵原始躁动。   
诚实慈爱——绝知此人要躬行(2)   
吕丽萍所谓的爱,言之不空,她掰开了、揉碎了,具体细化。爱老人、爱孩子、爱父母、爱家人、爱朋友、爱那些需要关爱的人。一句话可以焐热一颗心,一记眼神可以解开一个结,一声祝福可以温暖一个人,一番勇敢的表达可以润透一片天地。爱,最伟大也最平凡,最复杂也最简单。 
最后,吕老师为大家深情地演唱了一首她自己作词的歌曲,整场谈话的灵魂就寓于其中——《诚实慈爱》。 
如果雪花是黑的,天空是昏暗的,盐是无味的,桃子是苦的,花儿是枯萎的,天鹅是落单的,人是撒谎诡诈的,那么世界就是恐惧无望的。 
如果雪花是白的,天空是蓝蓝的,盐是鲜的,桃子是甜的,花儿是香的,天鹅是成双的,人是诚实慈爱的,那么世界就是喜乐平安的。 
(后记:用歌声结束采访,我们每个人有通体滋润的感觉。吕丽萍唱得十分投入,听起来很有感觉,她的确用心在唱、用情在唱。有人说她清冷、高傲、与世难谐,显然大错特错。精神追求在物质丰富后不断彰显,满怀激情在冷静理智中不露声色,诚实慈爱在言行举止里时刻强化,吕丽萍恰好处在自己生命的激情燃烧的岁月。而我更懂得了一个道理:耳朵听来终觉浅,绝知此人要躬行。)   
马季,忧并快乐着!(1)   
在中国相声发展史上,有一个人是无法被忘记的。 
很小的时候就认识他了,一个圆圆乎乎,满脸堆笑似弥勒,不是很多的头发像黑蘑菇一样顶在脑袋上,激动起来头不自然地来回往复的可爱老头。总觉得他特有精神劲儿,一天到晚老兴奋着。 
他经常出现在春节联欢晚会中,不是表演单口对口就是身边围了一大帮人闹群口。仔细瞧瞧这帮人,有姜昆、冯巩、刘伟、赵炎、李嘉存等等,哇!全是现如今相声领域的大腕,可他们当时却还是这老头的徒弟呢! 
再看看中国两位相声大师,侯宝林、刘宝瑞,又都是老头儿的师傅。这师资力量,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绝不为过。 
上有名师,下有高徒,老头儿在相声界的地位不可小觑。很多媒体也称呼他大师,我不十分清楚“大师”如何界定,反正有一点是不言而喻的,中国健在的相声表演艺术家中,他应该算名气最大的吧。 
老头望重又德高,老人小孩都知道。 
讲个小笑话,有一回姜昆老师上网想尝尝与网友聊天是什么滋味。他刚上线,就特实诚地敲下了“大家好,我是姜昆”一行字,立马就挨了网友一板砖:“呸,唬谁玩呢,你是姜昆,我还是马季呢。” 
对,如先前所说,那个可爱的老头儿就是马季。 
认识马季老师已经两年多了,这其中还包含着一个小故事呢! 
2004年冬天,我正吃紧地筹备一台大型晚会,想邀请一些明星参加。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次饭局上碰到我一位老乡,老乡见老乡,虽说不上两眼泪汪汪,可寒暄起来倒挺像那么回事。他介绍自己是专职娱乐经纪人并炫耀地掏出一个四方小本递过来。我打开一看,确确实实惊呆了,里面密密麻麻但公公整整地躺着无数知名艺人的电话号码,对我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空调。 
满心欢喜地想用纸笔复制一份,却遭老乡断然拒绝。我于是装作很崇拜他的样子要求再翻翻那本,其实心里准备默记电话号码,能记几个算几个,得不到整块铂金,刮几粒金粉下来也是好的。 
不料,老乡看出了我的“阴谋”,赶紧一把抢回去重新揣兜里。慌乱中,我只记下了马季的手机号,因为那串数字最简单138010×××××。他后面还有宋祖英、费翔……真有点可惜噢! 
马老是在我通讯录上第一个落户的明星,我要为他颁发一个“通讯处女秀奖”。 
曾经听闻采访马季是一件特困难的事儿,只要打电话过去,那边准会出现一个与马季一模一样的声音说:“对不起,马季不在家,我是他哥哥。”其实,这个人就是马季本人。我不相信这个传说,在与马老交往过程中,我也碰到过一次这种情况,除此之外,全部都是正常的电话往来,难道是因为我们已经熟识?但即使是陌生人,马老也不至于把相声搬到日常通话中,幽那人一默吧。 
某日,我和马季老师共同坐在一辆出租车上,我们一上车,那位50来岁的师傅就认出了马季,但他激动得语无伦次,嘴里不停地重复着:“马,马,马……你就是马,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