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巴金、胡适面对他人的辱骂所表现出的平静、幽默、宽容,不失为排除心理困扰的妙药良方。
当你遇上难堪的误解,遭到他人不公正的批评甚至辱骂,无论是卑鄙的,恶毒的,残酷的,你千万不要让对方一句不公正的批评或难听的辱骂,就变得像对方一样失去理智。获胜的惟一战术,就是保持沉默,不和别人发生正面冲突,就连多余的解释也没有必要。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相互争吵辱骂,既不会给任何一方带来快乐,也不会给任何一方带来胜利,只会带来更大的烦恼,更大的怨恨,更大的伤害。退一步讲,在对骂中没有占上风的一方,当众出丑,带来的只是对自己鲁莽行为的悔恨。占了上风的一方,虽然把对方骂得体无完肤,又能怎么样?只能加深对立情绪,加深对方的怨恨,在旁观者的眼里也不过是一只好斗的公鸡罢了。
有人受了委屈,或受到他人的误解,总想当时解释清楚,通过解释去化解矛盾,洗刷自己的清白。其实这时最好不要去解释,最佳的办法还是保持沉默。因为这时的解释是杯水车薪,是不起任何作用的。比如,有人说他丢了钱包,你能解释清楚不是你偷的。有人背后议论你是“白痴”是“骗子”,你听了能解释清楚你不是“白痴”不是“骗子”?诸如此类的解释,越解释越对自己不利。
记住:聒噪不如沉默,息谤得于无言。
□ 运用心理战术化敌为友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奇妙,有些经久不衰,有些缘尽而散。有些友谊的褪色主要由于志趣各异或关山阻隔;但有些关系的逆转则是由于误会、分歧没有处理好,闹了一两次矛盾便彼此不再往来,甚至相互成为怨敌。
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不意味着你应喜欢所有的人,也不意味着你应和所有相识的人都成为知心朋友。如果你认为某些人是有价值的朋友,那就应当细心照料这种友情。
我们每个人已经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好比一座大谷仓。这样一座相当大的建筑物本来是坚固的,但如果长年累月无人照料整理,那么风雨的侵袭,裂缝的扩大,就会造成隐患和危机。一旦哪天刮大风、下暴雨,它就会突然坍塌,变成一堆废墟。当你捡起旧椽木察看,你会发现,就某一根木头来看很可能还很结实,但联结榫头的木钉腐烂了,就无法把巨梁连接起来。
由此,我们可以悟出一个道理:一个人不论多么坚强、能干、有成就,仍要靠自己与别人的良好关系,才能保持和发展自身的价值和重要性。友情是需要照顾的,就像谷仓需要照料一样。想写而没有写的信,想说而没有说的话,想打而没有打的电话,想参加而又终于没去参加的聚会,背弃过别人的信任,争执后没有和解,为一桩误会或一点分歧而心存芥蒂——这些犹如渗进谷仓的雨水,腐蚀、削弱了木梁之间的联系。好好的谷仓,本来只须花很少功夫稍加照料,就可修整完好,现在也许只有放弃,或是花费很大功夫来重建了。
总之,我们重视和善于交际,也包括重视和善于重修旧好和化敌为友。做到这些当然需要抓住时机,掌握方法技巧,但最重要的是要自由主动,运用心理策略。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才能掌握时机和技巧。
对于闹了别扭的朋友,甚至是“心腹之患”的怨敌,如果你想和解,重建友情,应该怎么做呢?在自由主动的前提下,请注意这样三点:
(1)对于无关紧要的敌意,宽容大度,不予理睬,可以装聋作哑,或是转移话题,让对方无趣而止,绝不可斤斤计较,发生无谓的冲突。
(2)对于有辱人格、有伤大体的讥讽攻击,应当予以还击,但这种还击不是争吵,而要采取婉言、暗示、幽默等等巧妙的方式,做到有理有利有节。这种还击仅仅是为了自卫,维护自己的尊严或整体的利益,而不是为了出气。
(3)发现并抓住时机,向对方表示关怀体贴,给予帮助,促成和解,从而加深或重建友情。
在这方面,《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就很值得学习。对于薛宝钗能说会道博得老祖宗的欢心和她善于见风使舵使得王夫人对她刮目相看,人们尽可有各自不同的评价,但她在处理与林黛玉的关系上所表现的交际术,确实是相当得体和高明。
黛玉、宝玉和宝钗构成了一种微妙的“三角”关系。对于宝钗与宝玉的亲近,孤傲清高的黛玉自然心生嫉妒,把宝钗视为“情敌”、“心腹之患”,因而每有机会,黛玉总要对宝钗贬损一番。然而宝钗总是采用恰当而巧妙的办法予以化解,对于黛玉无关紧要的敌意,她不予理睬;对于某种有辱人格的讽刺挖苦,予以适当的回敬;一旦发现了转机便紧紧抓住,努力争取和解。
有一次,贾母等人猜拳行令随意玩乐,黛玉无意中说出了几句《西厢记》和《牡丹亭》中的艳词。这类剧本在当时是禁书,黛玉这样的名门闺秀怎么能读禁书,说艳词?这会被人指责为大逆不道。好在许多读书很少的人没有听出来,但此事瞒得过别人却瞒不过宝钗,然而宝钗却没有感情用事,图一时痛快,借此机会让黛玉难堪。她绝不宣之于众,因为她很敏锐地发觉这是她与黛玉化干戈为玉帛的契机。这不能不说是宝钗的高明之处。
事后,到了背地里宝钗便叫住黛玉,冷笑道:“好个千金小姐,好个尚未出阁的女孩儿!满嘴说的是什么?”她先给黛玉来个下马威,让对方感到问题的严重。黛玉只好求饶说:“好姐姐,你别说与别人,我以后再也不说了。”宝钗见她满脸羞红,不再往下追问。这种适可、宽容的态度又让黛玉觉得感激。宝钗还设身处地、循循善诱地开导黛玉在这些地方要谨慎一些才好,以免授人以柄,因为她是出自真心实意地关心,“一席话说得黛玉垂下头来吃茶,心中暗服,只有答应一个‘是’了”。
此事之后,宝钗守口如瓶没有向任何人透露一点黛玉失言之事。她果真信守诺言,使黛玉改变了对她的成见。黛玉诚恳地对她说:“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而我又是个多心的,竟没有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那样教导我……比如你说了那个,我断不会放过的,你竟毫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若不是前日看出来,今日这些话,再不对你说的。”至此,宝钗和黛玉已达成和解。宝钗的最大优点、可爱之处就是善解人意,珍重友情。她并不以和解为止,而是和解之后对黛玉关怀体贴,加深相互之间的感情。她深知黛玉心中的苦楚。黛玉生病,她来探望,当得知黛玉怕别人说三道四而不愿熬什么燕窝的时候,立刻将自己家的燕窝送给黛玉吃。当黛玉悲叹自己孤苦伶仃的时候,她便劝慰道:“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便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替你解一日。”如此劝慰体贴,便使黛玉觉得自己到底有个可以相伴谈心知己,自然更加亲近。宝钗又说:“我虽有个哥哥,但你也是知道的,只有个母亲比你略强些,咱们是同病相怜!”一个同病相怜,一下子使两颗心紧紧贴在一起,宝钗如此善解人意,又很会说话,怎能不使原先对她抱有敌意的黛玉视她为可靠的知己呢?
看来运用心理策略表达分歧,化解矛盾,需要调动一切必要的方法和技巧,但其根本的因素还是树立自由平等的意识,贯彻双方皆赢的原则。
□ 巧妙地以变应变
在社交中,谁也不可能预料一切,也难免出现与你掌握的信息有出入的情况。例如,也许你没想到和你打交道的人是你朋友的朋友,或者竞争对手的朋友;也许你没估计到对方是四川人而不喜欢川菜;也许你突然说错了话,等等。这时候,你原来所准备应付的情况全变了,你不可能再以不变应万变,而只好以变应变了,一切靠的就是你的应变能力。
一个人的应变能力当然是以人生经验为基础的,经过多次实践,必然会变得老练聪明。与此同时,应变能力也反映着一个人的机智和修养。这方面功底深厚的人才有可能在情况发生变化时化险为夷,化拙为巧,使自己摆脱尴尬境地,并在交际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般说来,要能够以变应变,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1)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能够保持高度的冷静,使自己不失态。例如在一次商务交际中,对方在谈到价格时突然揭了你这一方的老底,说你给某公司的价格很低,而给他们过高,这实在是太欺负人等等。如果你不冷静,情绪过分紧张或者激动,很可能应付不了这个局面。接下来或者承认事实(这就意味着在价格上让步,信誉也受到损失,失去对方的信任),或者愤怒争辩,拼命否认,很可能当时就不欢而散。但是你如果很冷静,可能会很快找出理由,比如价格低并不保证退换维修,某一方面没有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或者在付款形式、供货期限、质量保险等方面有不同。反正你总能找出合适的理由来挽救局面,使彼此都有继续商谈的机会和可能性。
(2)不管出现什么情况,一定要保持强烈的自信,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例如,在交际中,突然插入一个你不喜欢的人,你怎么办?一走了之还是失礼失态?这些都不是好方法。最好采取主动,伴以自信的微笑,以强者的姿态控制局面。
(3)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能够“打圆场”,淡化和消解矛盾,给自己和对方找台阶,使气氛由紧张变为轻松、由尴尬变为自然。在很多时候,替别人解围比为自己掩饰更重要,一方面表示自己对对方的理解和尊重,另一方面也给自己留下了余地。
(4)学会巧妙地转移话题和分散别人的注意力。一旦你说错了话或者做错了什么事,除了迅速承认错误之外,还要学会巧妙地转移话题,把别人的注意力吸引到其他方面。比如用幽默或玩笑的方式转移目标,把关于人的事扯到某种物上面,把令人紧张的话题变成轻松的玩笑等等。当然,这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口才和应变能力训练才能做到。
□ 区别对待恭维与拍马屁
那些认为推销工作低三下四的人,一想到要成天讲些言不由衷的奉承话时可能就不舒服了。尤其是年轻又思想单纯的人可能对此特别反感。的确如此,露骨的恭维话使双方感到不愉快,而逢迎拍马的人也往往被人所轻蔑。
有的时候恭维别人算是一种美德,但不要说些不是出于内心的话。只要用词得体或是发自自己内心深处的由衷之言,对方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人们不论谁都有自尊心,也总是希望别人能对自己的长处给予肯定。如果你能把握这一点,满足对方的这种欲望,那你就能取得成功,对方还会认为你是个会体谅别人的人,说不定他能把“心”也交给你。
对于客户只要是措辞得体的恭维就可以大胆地说,可以恭维客户本人,譬如说容貌、体格、性格、人品、兴趣及爱好等等,另外还可以恭维对方家里的人,对方公司的职员,店铺的布置、装饰,对方公司的发展等等都可以。
当场的感觉更值得竭力恭维,这样一来不但气氛会变得活泼,而且会谈也能顺利地进行。不习惯做这种事的人在恭维对方时会很不自然,建议你在开始时先不要去考虑后果,只要想“我如何说对方才会高兴呢?”接下来就选择对方爱听的话说,时间一久就学会了。
熟练之后即可灵活运用,有时好像非常佩服似的大肆恭维对方,有时则故意用直率甚至硬邦邦的语言顶撞对方几句,只要运用得好,都会有好的效果。
关于恭维的要领只要亲自体验几次就会学会的,不必去请教别人。
日常生活中,人们都非常蔑视拍马屁的人。可是,一方面蔑视别人拍马屁而自己却又在不知不觉中拍上司的马屁,这种人非常多。
笔者身边也曾有过这样的人,他对大权在握的某公司负责人竭尽吹捧之能事,曾发誓要永远跟着这位“恩公”——公司负责人,他因此受到提拔。当这位公司负责人失势时,他又慌慌张张地转而去巴结新的公司老板,结果被对方痛斥一顿,落得灰头土脸。有的人巴结的手段很高明,被巴结的上司也往往很“照顾”这种人。
也有的推销人员把拍马屁的对象放在客户身上,对那些大公司经理极尽吹捧之能事,结果使得业绩猛增,三十来岁就被提拔为常务董事,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拍马屁技术高超的推销人员实在成绩不凡。怪不得最近一些人大言不惭地说:“平凡是不可能出人头地的,要取得天下就要先学会拍马屁。”
你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是挖空心思拍客户或上司的马屁来取得订货或被提拔呢?还是蔑视这种行为,靠自己的本事取得成功呢?拍马屁也因各人的性格而异,有的能做到有的就做不到,至于你要使用哪一种方法,就请你自己决定吧。
□ 场面话可说不可信
“场面话”是人们在应对各种关系时的现象之一,而说“场面话”也是一种生存智慧,在人性丛林里进出久的人都懂得说,也习惯说。这不是罪恶,也不是欺骗,而是一种“必要”。
一般来说,“场面话”有以下几种:
——当面称赞人的话。诸如称赞你的小孩可爱聪明,称赞你的衣服大方漂亮,称赞你教子有方……这种场面话所说的有的是实情,有的则与事实有相当的差距,听起来说起来虽然“恶心”,但只要不太离谱,听的人十之八九都感到高兴,而且旁人越多他越高兴。
——当面答应人的话,诸如“我全力帮忙”、“有什么问题尽管来找我”等。这种话有时是不说不行,因为对方运用人情压力,当面拒绝,场面会很难堪,而且会马上得罪人;缠着不肯走,那更是麻烦,所以用“场面话”先打发,能帮忙就帮忙,帮不上忙或不愿意帮忙再找理由,总之,有“缓兵”的作用。
所以,“场面话”想不说都不行,因为不说,会对你的人际关系有所影响。
不过,千万别相信“场面话”。
某甲在一公司单位服务,十几年没有升迁,于是通过朋友牵线,拜访一位经营调动的单位主管,希望能调到别的单位,因他知道那个单位有一个空缺,而且他也符合资格。
那位主管表现得非常热情,并且当面应允,说:“没问题!”
某甲高高兴兴地回去等消息,谁知半个月、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一点消息也没有,打电话去,不是不在就是“正在开会”。问朋友,朋友告诉他,那个位子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他很气愤地问朋友:“那他又为什么对我说没有问题?”他的朋友也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这件事的真相是:那位主管说了“场面话”,而某甲相信他的“场面话”!
对于别人敷衍你的“场面话”,你要保持你的冷静和客观,千万别为两句好话就乐昏了头,因为那会影响你的自我评价。冷静下来,反而可看出对方的用心如何。
对于拍胸脯答应的“场面话”,你只能持保留态度,以免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只能“姑且信之”,因为人情的变化无法预测,你既然测不出他的真心,只好保持最坏的打算。要知道对方说的是不是“场面话”也不难,事后求证几次,如果对方言辞闪烁,或避不见面,或避谈主题,那么对方说的就真的是“场面话”了。所以对这种“场面话”,也要有清醒的头脑,不然可能会坏了大事。
做人跑关系,有一个很大的忌讳,就是“耳朵根子太软”,盲目地听信别人。
你在辛苦时,喜欢帮你出主意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积极主动帮你想办法,热诚感人,但要如何面对他们的“好意”呢?
有些人见你在工作中不大顺心、怀才不遇,就“好为人师”地劝你该如何争权和争表现的机会;也有些人见你在感情上不大顺心,两性关系走得坎坷,“好为人师”地提醒你该如何经营、如何掌控;还有些人“好为人师”地劝你该去运动、去美容、去塑身、去买房子……他们不但劝,有时还拿一堆资料给你,有时还主动牵线,让你觉得不照着做,仿佛自己是个罪人,伤了他的心。
□ 学会与看不惯的人沟通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和别人的关系和谐、美好,然而,要实现这一愿望并非易事。生活中你常会发现,有些同志间闹别扭,既不是因为思想观点上有分歧,也不是由于他们道德品质方面的毛病,只是因为性格上有差异。有的人性情沉稳,做事忠实认真,对咋咋呼呼、毛毛躁躁的人可能看不惯;有的人果断泼辣,与优柔寡断、缠缠绵绵的人可能合不来。这种“看不惯”与“合不来”,虽说只是性情不合,但这个问题不能忽视。我们常常看到:有的恋人性格不合,相互之间感到难以相处,感情上很痛苦,最终不得不分手;有的人因同事之间性格不同而搞不好团结,工作上不能合作;有的人谈生意,因为没有耐心和一个慢性子的人协商,可能失去一笔好买卖。许多事实都说明,一个人能否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不仅会影响他的生活,还会影响他的工作和事业。因此,学会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对我们的工作、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那么,怎样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呢?
1.要承认差别
人与人之间,不仅有体貌上的生理差别,而且有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上的差异。性格是心理差异的核心特征,人与人的不同,首先表现在性格的不同,世界上找不到性格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正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必须承认这一点,承认人与人的性格差异,就不会强求别人处处和自己一样,就可能消除由于性格差别而产生的“看不惯”、“合不来”,就会缓解矛盾,就会在不同性格的人之间,减少一些反感和厌烦情绪。
2.要求大同存小异
性格不同的人,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往往不同,因此,要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就要善于在不同之中发现共同之处。比如你是个性平和、处事慎重的人,你给某人提意见,可能语气委婉圆滑,丝毫没有强烈、尖刻味儿。而你身旁有一个性格刚直而暴躁的同志,他给这个人提意见,可能语气尖锐、单刀直入,同时还可能批评你给别人提意见转弯抹角,怕得罪人。这时候,如果只看到那个直率的同志提出批评的态度和方式跟你不一样,觉得他太粗暴,不讲情面,你就会与他格格不入,合不来。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