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个外企高管的职言-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次,网络上的招聘公司鱼龙混杂,不能每个都接招,所以自己投简历一定要注意筛选适合自己的公司,否则浪费别人的时间也浪费自己的时间。假如你还在职,没有太多时间,更需要注意这个问题。总之不管是自己在网络上投的职位还是猎头推荐,都要认真衡量是否适合自己。

第三,将自己的简历设置成开放状态的时候,记得屏蔽现在工作的公司,否则被所在公司发现是很尴尬的。要找到好工作,必须意识到是实力也是机遇,很难说啥时候才能找到。骑驴找马,前提你得抓住马的缰绳,一不小心被原来公司发现很不好,最后搞成两边不着地,情形就对你非常不利了。

再往后,我就很少在网上直接投简历了,只是会定期将自己的简历刷新。一般一段时间后,就会有猎头公司推荐一些机会。猎头公司推荐的好处之一是省心,省去了你自己筛选公司、投递简历的麻烦。另外比较容易了解应聘的公司和职位,猎头希望你应聘成功,自然会给你一些正常途径无法了解的信息。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经由猎头公司推荐比应聘者自己投简历应聘的工资要高,因为猎头的收入就是和你的工资挂钩的。

我的职业生涯中结识了不少猎头,合作成功后仍然保持联系。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介绍我来北京的猎头,我没有见过她,但我欣赏她的坦白,所以后来一直保持着不错的联系。

其实之前我也没想过要来北京,因为她的极力鼓动,说这家公司如何如何好,有多少多少机会,我也就随口答应试试。后来发现确实如此,这里无论工资还是职位都比我在广东高得多,当然也不排除北京整体工资水平较高的原因。面试成功后我也很犹豫,毕竟在深圳待了这么多年,一想马上就得离开还是一时半会儿不太能接受,她也给了我不少建议与鼓励。虽然有一部分是她工作需要,但谁又能否认她不是一个出色的朋友?

离开深圳的时候,我曾经想去广州拜访她,终因时间关系没有去成。来北京后,我还是不定时会收到她的邮件,询问工作进展如何,有没有压力等等。我也会把北京这边的情况告诉她,直到现在我们都还是朋友。

我之所以要在这里谈到这些,其实主要是想告诉大家,在职场建立自己的人脉是很重要的。

外企如果有职位的需求,会先通过内部推荐的方式解决,然后才会从外部招聘。有外企的朋友推荐也是一种很不错的方式,推荐成功的话,推荐人还能拿到不错的奖金。但被推荐人也要明白,只是推荐而已,企业最终会不会录取这个人,推荐人插不上嘴。当然,推荐人跟主管非常熟的话就不在我讨论之列了。

大家不要误以为这种方式是西式的走后门。其实这种方式在外企非常流行,应该与圈子有关系,因为本公司的人更有可能了解同行业的人才。我身边不少同事都是被推荐来的,我也曾经推荐过朋友去自己的公司任职,效果都还不错。

第三节:要发展,先养成习惯

有人该问了,在外企到底怎样做,做些什么才能保证良好的发展前途呢?大家看到以下几个案例也许会得到一些启发。

案例一:

小A是我职业生涯中碰到的第一个在试用期被炒的员工。

那时候,我还在一家台资企业,小A只是一名普通的工程师。通常台资公司想留人还留不住呢,轻易也不会炒工程师。本来大家来台资公司都是抱着学点东西、攒点钱、当个跳板的心理。公司也没对他抱太大期望,做好本职工作就行,但是小A的行为雷到了所有人,最终只能被炒。

上班后,一开始中规中矩,随着公司搬迁日子的临近,他表现得愈来愈烦躁。老员工在本地待时间长,有意见可以理解,他反倒比老员工意见还多。我不是他的老板,私下跟他聊天,他丝毫不避讳自己的不满,原因有三:一是他女朋友在这边,到时候两边来回跑吃不消;二是他比较了解外企,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得知别的同事工资都比他高,因此非常不满意。“干同样的活,凭什么他的工资就比我高那么多?”三是他并不喜欢现在的职位,“我更喜欢跟人打交道,现在这职位真是鸡肋。”

我猜测,他以前应该有一个非常不错的工作,辞职后很长时间没找到工作,所以迫不得已来到这里。对他的抱怨,我只能苦笑,心想你早干吗去了,现在说那么多。想干就继续,不想干就滚蛋,老这样影响军心肯定不好。

不出我所料,某天他突然就从我旁边消失了,无声无息,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后来听说是被勒令走人了。

案例三:

其实,对于年轻人来说,进不进外企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地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我因为专业和学校的原因,毕业时没办法获得好的公司与满意的职位,为寻找更好的发展,迫不得已跳槽好几次。这期间也认识了一个同事,我们暂且称他为C。

通过校园招聘,C毕业后就进了一家外企。我当时在那家公司只是一个普通的工程师,而他的职位已经比较高了,所以我曾经非常羡慕他的职业发展。虽然他不是名牌大学毕业,但是专业很好,符合公司的要求,所以一进公司就是助理产品工程师。

C非常聪明,当同期的毕业生还懵懵懂懂、等待别人灌输知识的时候,他已经有非常清晰的职业规划了。 并且,他懂得把这种规划认真地传达给主管和老外,主管没感觉,老外却对他大加赞赏。公司所有能公开的东西都是放在内部网站上的,包括培训、产品、流程、客户市场等等。刚

进公司的大学生工作并不多,别人都在玩的时候,只有他在认真学习公司

的文件,也许正是这些平时别人注意不到的努力,让他在后来的考察中脱颖而出。

一开始,公司给新人安排的任务看似简单但实际都是有不同的考察目的。一般人都是按部就班敷衍了事,唯独他总是精益求精,因此给主管和老外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一年不到,公司有个项目经理离职了。所谓项目经理,就是协调整个组织完成项目的。C私下里已经掌握了项目经理的工作内容,所以瞅准机会,主动申请。老外只是简单考察了一下,就破例让他走马上任了。

之前几个项目经理都因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不得不离职。C吸取教训,上任之后八面玲珑,跟每个人的关系都维持得不错,老外对他的表现大加赞赏,同事也帮忙说了不少好话,因此在项目经理这个位子上做得顺风顺水。几年后,又转做公司的市场与销售。后来,公司在中国另外一个城市开了个分公司,他理所当然地成了分公司的总经理。

故事到这里,也许该结束了,这是一个多么皆大欢喜的结局啊。但是让我们都惊讶的是,这个冬天经济危机来临的时候,C突然被公司开除了。原因很简单——他利用分公司总经理的权利给自己谋私利,安插自己的亲戚进公司,在一次操作供应商回扣的时候,被总公司财务发现……

案例四:

新应聘进来的员工级别很高,这样的情况在外企屡见不鲜。一般外企不像国企或者民营企业更倾向于内部提拔,外企级别较高的职位通过内部提拔和外部招聘的比例则是差不多的。也许这也是外企人员流动性比较高的一个原因吧。接下来要说的D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D是猎头公司推荐,应聘到我工作过的一家外企。他的级别很高,进来就是主管。他的直接老板是香港人,香港老板经常出差不在公司,实际上是他管着一个偌大的部门,最多时有三十多人。香港老板对他还比较满意,员工也没有太多抱怨。他最大的目标就是等香港老板升职后,自己成为真正的部门老大。

风云突变,很快香港老板被调到美国总部。但D却没实现自己的目标,公司从别的部门调来一个人做D的老板。新老板想继续让D帮忙管理这个部门,D虽然口头应允,但是明显带着情绪。他认为自己无论是管理还是技术水平都不比新调来的老板差,虽然心里很不服气,无奈总部的安排又没办法改变。老板看出他的情绪,默不作声,同时安慰他不要担心,他肯定还要继续用D。D以为老板离不开他,愈发骄横了,甚至不把老板放在眼里。有一次,D越过老板直接向总部汇报工作,那一次是D与老板的正式决裂。

老板管理水平还不错,以前没有做过技术,与D有点差距。但是那个行业技术含量也不是很高,加上部门有那么多下属,老板很快就摸着点门道。他又从同行业的公司高薪请来一个专家,技术跟D不相上下。同时老板从部门中提拔了几个技术也过得去的工程师,把D的工作分成几小块,D和那几个工程师各负责一部分。树倒猢狲散,原来D部门的老下属也被迫和D决裂。招募的新人到位后,老板直接让新人取代D的位子。让D自己管自己,等于重新干回一个工程师的工作。那些D以前的下属,要么跟D平级,要么比D的级别还高。

公司并没有炒人的习惯。D从原来的发号施令到现在的孤家寡人,他经常跟我抱怨,“你看看,我苦心培养的人现在都当头了,比我强多了,你看我混的。”他还有一份不错的主管工资拿着,就那样耗着,不过老板不可能给他好脸色看了。有时开会的时候给他一点难看,讽刺一下也是难免的。偶尔给他分派一些别人不愿意干的打杂的活,面对以前的下属D不

免无限的尴尬。

后来老板给HR建议把他调到别的部门。在这里不受重视,到公司别的部门更不用说了。最终他感到索然无 味,没找到工作的情况下就辞职了。我后来见到过他一次,据说跳到同行业一家公司去了,仅仅是工程师,待遇自然也比以前差多了。

案例五:

E是我的一个朋友,非常踏实肯干的一个人,很得公司器重。从助理工程师一直升到高级工程师,这在那家公司是不多见的例子,因为从助理工程师到高级工程师有五个级别,而他只用了三年的时间,也就是每年升职两次。公司的同事非常羡慕他,但他有他的苦恼。他在这家公司发展已到尽头,公司所有经理级别的都是香港或者新加坡人。开始他还抱一点期望,苦熬两年后彻底绝望。除了偶尔调整工资外,升职别想,尽管他的香港老板换了一个又一个。

无论从工作环境还是工资待遇,E还是非常留恋这家公司,但他最终决定骑驴找马。凭他的经验和能力很快就找到同行业一家公司经理的职位,工资翻番。走的那天公司很多同事一起吃饭,他泪流满面,一个劲地感谢说公司给了他现在的一切。老板没有挽留他,他明白这一切的缘由。最终E走了,带着无限的憧憬和遗憾,还有很多同事不解的目光。但是我很了解他,直到现在还和他是朋友,他的事业发展也还不错。

F是个非常奇特的案例,奇就奇在他离开那家公司跟职业发展无关。他在那家外企发展很顺利,不错的职位和待遇,但他的抱怨磨破我的耳朵,“Tommy,你说说,咱们公司职员基本上没女人,我跟作业员又没有共同语言。本来憧憬职业和爱情双丰收的,这下栽了,不知道老妈啥时候能抱上孙子,我老妈烦死我了。我同学在另外一家公司,同龄的女生很多,找了个大美女,爽得不得了。”

他尝试和公司的一个线上的操作员交往,我打趣说:“不是没有共同语言吗?怎么也要开始了。”他苦笑,说:“这是理想与现实的碰撞,早知道上大学的时候把握机会,追小师妹就好了。”最后他没有和那个作业员继续交往,可能真的没有共同语言。

后来,F真的放弃了那家外企,去了一家据说女生很多的公司。后来我跟他失去了联系,前段时间又碰到了他,我笑呵呵地打趣,你的女朋友找得如何了。他摇头苦笑,没有回答我的问题。这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工作和爱情能兼得吗?要鱼还是熊掌?你问我,我不知道,我想你肯定有答案。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在外企工作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一、做好自己的事,不管是培训还是工作,不要三心二意;二、谦虚多问,新公司和你以前的公司不同,每个人都是你的师傅,他们比你更了解这家公司;三、可能的话帮同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四、多同老板沟通,注意与同事的关系;五、明白自己的职业发展,我现在该干什么,下一步该干什么。上面是我对试用期新人的一些建议,其实这些事情说简单也简单,

说复杂也复杂。之所以称其简单,是因为这是每个人在任何企业立足都需要注意的基本原则;称其复杂,是因为能全部做好的人确实不多,而做好了这几点的人,最终都有了不错的发展。


第八章 金融危机下的职场众生相(1)
http://book。sina。。cn 2009年10月19日15:08 新浪读书 

最近外企里流传着一份关于经济危机下的小白领注意事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大家的心态。虽然有些地方调侃得有些过,但也堪称经典。冬天来了,我们需要抱团过冬。我们不像蛇那样可以冬眠,所以必须储备粮食与衣服,否则冻死在冬天,春暖花开后一切美丽的风景都与你不再有关。

1.不要辞职,不要换工作,不要转行,不要创业;

2.多备份几个自己可以去的公司职位;

3.不主动要求老板涨工资,裁员往往从工资高的裁起;

4.多帮朋友留意工作机会,多介绍,轮到自己找工作时,才会有朋友帮你;

5.存钱、买国债,或者双币存款,别买股票;

6.每月给父母寄钱,经济不好,越穷的人越不好过;

7.别买车;

8.危机的后期最难过,现在还没开始,别觉得自己很强;

9.别离婚,别生孩子;

10.就算还没感觉危机,也应该日子紧着过,用以前70%的钱过现在的日子;

11.不要幻想抢银行,成功率很低,活捉率很高;

12.拉屎的时候你要留一半,免得饿太快;

13.祖国还未统一,自己率先失业,心情很郁闷。

面对汹涌的金融危机大潮,每个人都人心惶惶,忧虑朝不保夕。以下案例虽然不能代表金融危机下的所有人,也能代表了大部分人吧。看看以下这些人的所做所思所想,想想你自己有没有相逢恨晚的感觉。

A是我们公司一美女,美不美我不敢评论,反正大家都这么说。她非常注意保养身材,不止一次公然宣称,三十岁前绝对不要孩子。有一次她和她老公去公公婆婆家吃饭。席间,婆婆说:“我们家啊,什么都有了,就缺一个人。”她气疯了,一个劲在桌子下面踢他老公,跟他老公说:“以后我在的时候不许你爸妈提这事。”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人,有一天告诉我们一个爆炸性新闻——她怀孕了。我们说:“不会吧,都危机了,你还生孩子?有钱人都是这么干的。”

她撇撇嘴不屑一顾,“就因为危机才要怀孕!孩子就是我的尚方宝剑,公司不能随意裁我了。”我心里感叹,还好我们是大公司,你可以暂时没事。如果是小公司,老板半夜跑了,你再怀孕也没辙。

B是我一个朋友,在国内一家著名的民营企业工作。

年初,他老跟我抱怨,说:“Tommy,还是你爽啊。今年我一定要进Ericsson、Cisco这样的公司。我的很多同事都去了,现在我还缺一点运气。”

“你现在不是挺好的吗?”我说。

“哪里啊!大哥,整天比狗还累,无休止地加班。工资也两年原地不动了。”他叹气。

最近跟他在MSN上聊天,我问:“你的计划如何了,还在准备阶段吧?”

“别提了,年初的时候比较忙,自己比较懒就没有行动。等到清闲下来,准备好简历,山崩海啸的金融危机来了。好多公司都停止招募新人,不少公司开始裁人。我现在干脆把简历收起来,断了换工作的念头,否则三心二意被老板炒了,怕难以熬过这个冬天喽。今年真是流年不利,换工作不成,涨工资的计划也搁浅了。不过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还算有份

稳定的工作,暂时知足吧。”他的语气略显酸楚。

从一定意义上说,C代表的已经不仅仅是他一个人,更是像他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是去年毕业的学生,带着憧憬奔向自己的新单位,努力工作,好好做人。挣钱、买房、娶妻、生子,美好的人生即将展现在他们面前,但是金融危机给他们当头一棒。

他们每天努力表现自己,准备如何通过试用期的考核。突然某天公司宣布,今年招募的所有应届生统统立刻离开公司。公司是有考量的,解雇试用期的员工不需要补偿,解雇老员工就比较麻烦。他们一群人,乘兴而来,黯然而归。他们来自四面八方,在这座城市没有亲人,有的或许有一两个同学。提着行李背着铺盖,在马路中央茫然四顾,他们的下一站在哪里呢?

D是我的一个老外同事,在公司总部办公。有次开完会,我们在电话里聊天。她羡慕地对我说:“经济危机了,本来计划换一个手机和数码相机的,现在看还是将就吧。还是你们好,公司没有在北京裁员的计划,总部正酝酿裁员呢。”

最近我们一起合作开发一款新产品,这个产品要求上市的周期非常短,比公司正常的流程少一个月。照我的观点看,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产品,各个部门努力配合一下,加点班完全没有风险。

但D持与我相反的意见,因此每次开会的时候都跟市场部的人争执,“我知道你们需要这个产品如期上市,可也要看客观条件啊,这么短的时间还要包括圣诞节和中国的新年。现在承诺你,到时候兑现不了,我们怎么办?她多次把这样的信息传达给老板,老板相信了她的话,取消了这个产品。我猜测,做这个产品时间有点风险,如果是在平时,她扛扛也就过

去了。但在目前这个节骨眼上,总部正酝酿裁人,她不想自己出任何差错吧。看来老外工作,也有不少自己的小九九。

E是我同事。这小子有一句口头禅:“工作嘛,差不多就行。那么认真干嘛。怕什么?凭咱的能力,还怕找不到工作?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因为这种心态,E在工作上也出过一些纰漏,没少挨主管批评,还好公司很少炒人,他也就认为无所谓。

经济危机发生后,这小子改头换面,估计在外面找工作碰壁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