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举个例子:
有一天你在旅馆大厅看到刻图章的摊子,上面摆了各式印石,后面坐了位“金石家”,于是过去看看。正看呢,外面进来一位农民装扮的人,靠近你小声问(就像前面故事中那小老太婆一样):“有刚出土的古董,你要不要?”
你犹豫了一下,那农民已经从背包里掏出个东西给你看。
这时那位金石家也从后面绕出来,看了两眼,手一挥:“去!假古董,别拿到这儿来骗人。”
那人赶紧把东西收起来,狠狠地瞪金石家一眼,转身溜了。
于是金石家与你攀谈起来。
盗宝记2
想想!他是搞金石篆刻的,后面书架上一堆金石专书,前面牌子上一片他的“印拓”。他当然是专家!而且听他一点一点分析那古董为什么假,真是头头是道,让你听得点头如捣蒜,佩服得五体投地,也感激他,若非他拔刀相助,恐怕自己已经上了贼船。
隔天,你要出门,才下电梯,又被一个人拦住了,问你要不要买价值连城的好东西。
正说呢,金石家又过来了,先呵斥那人走,但是眼角瞄到那人包里的“东西”,一怔,把人拉过去,叫他拿出来,更怔住了,眼睛直发亮。
你好奇,问:“怎么样?”
“好东西呀!”金石家小声说,“这件可是真的,而且少见。”又把你拉到角落,“您如果不要,我就要了。”
自大一点就是臭
好!故事说到这儿,想必你已经猜到结局,这观光客花了大把银子,搞不好还特地跑一趟银行提钱,买下“价值连城”的出土文物。
说不定还为了谢谢那位“贵人”,买下金石家摊子上的两方“鸡血石”印章。
只是,直到多年后,碰上真正的专家,才发现非但古董是假的,连鸡血石也是合成染色的。
告诉你!甚至有台湾真正的金石名家,都买了假东西回来;连画坛宗师,都买了“木版水印”的复制画回来。
为什么?
一、因为他们见猎心喜,心中一狂喜,就失了准儿。
二、因为卖的地方灯光昏暗,容易看走眼。
三、因为他们太自大,自大得认为别人不敢骗他。
四、因为他们低估了现代科技。当“魔”已经进步到十丈高的时候,他们还以为魔高一丈。
什么叫“巧夺天工”
可不是嘛!
现代科技用碳,在高温高压下制造的钻石已经百分之百等于天然钻石。
现代科技用贝壳做“心材”,外面加上由贝壳提炼出来的覆材(coating)制造的珍珠,连专家都难分辨。
现代科技用寿山石粉压制出来的石雕,能做到不但带有石材的“节理”,而且镂空、巧雕。完工之后用人工把模子的痕迹刮掉,再加几刀真的雕刻,你怎么看都不信“他们办得到”。
现代科技用天然玉石,经过化学处理,并注入高聚酯,做出来的翡翠,晶莹剔透,连宝石专家都称它为“B货”,不说是“假货”。
不信,你到玉器市场去买一条两千块钱的翡翠项链,跟那国际拍卖市场上展出的两千万块一条的比比。几乎一样颜色。
不找专家用仪器鉴定,你能随便买吗?
回家再看1
模特儿常不能演戏,
不怪她不美,只怪她太高!
今天是小袁的大日子,同事们都站在门口为他送行。
小袁先把一大包一大包搬进车子,再跳上驾驶座,在大家祝福的掌声中出发。
小袁不是去旅行,是去送信。
经过一关又一关的筛选,多少当时一起笔试录取的,都被淘汰了,只有小袁一个人“存活”下来。
未来就像今天的大太阳,无限光明!
英国邮局,这是多棒的金饭碗哪!起薪虽不高,但是全家有保险,每年有休假,还有特高的加班费。
更有一点好处——跟客户处熟了,到了圣诞节,大家都会给红包,少则五英镑,多的是五十元大钞。
正因为如此,邮局一招人,就来了一群应征者。邮局大概也就看准了这一点,在前面集训期间想尽办法整人,分信件动作慢的,淘汰!英文不够好的,淘汰!体能不够好的,淘汰!
天哪!你知道那包裹有多重吗?数量有多大吗?
局长山姆可以一大早指着半屋子的包裹,叫三个试用的新人:“十点钟之前,通通按地区分好,搬上车!”
他当这些新人是铁人哪,还是入伍受训的新兵?
他们真是像军营里,把“新人”当“新兵”整。
“照照镜子!你们这些老鸟,一个个头发白了、肚腩大了、反应慢了,还不是在做,一做几十年,你们就是会修理新人,让新人做牛做马。”每个新人都一边苦干一边骂。骂着骂着打退堂鼓,不干了。
只有小袁,咬着牙,硬挺了下来。
今天总算熬出头,可以开着邮车去递邮件了。
虽然一群老家伙在门口鼓掌欢送,但是小袁知道,他们把最穷的一区和最难走的地方全给了他。
尤其有个社区,在山坡上,非但邮车开不上去,而且路面高高低低,连小手推车都派不上用场。
但是小袁不怕,他早利用前几个周末,把那些区跑了一遍,甚至画下地图,想好“行进的路线”。
所以虽说第一天送信,小袁已经是熟路了。才出了邮局的停车场,他就加足马力,以最快速度冲向目的地。
“我就要秀给你们这些老鸟看!”小袁一边以半跑的速度在一家一家间穿梭送信,一边心想,“别以为你们给我这个辛苦差事就能把我整惨。告诉你们!我小袁可是练过中国功夫的,我不怕!而且轻松得很!”
果然,九点出门,才下午两点,小袁已经潇潇洒洒地回到邮局。
邮递部空空荡荡的。当然啦!那些老鸟拖拖拉拉,每天总要迟个二十分钟才出发。他们动作又慢,搞不好还躲在车里打手机、看报、听音乐,哪个回来不是四五点了。
山姆看到小袁也显然吓一跳,嘴巴张得大大的:“天哪!你送信送完了?”
“当然!”小袁嘴角撇一撇,“小意思!”接着自告奋勇地到后面去搬包裹。
果然,快五点,那些老鸟才一只一只回窝,还装成腰酸背痛的样子。
“你已经回来啦?”
“你,你送完信了吗?”
“你没出事吧!”
一个个老鸟看见小袁,都瞪大眼睛问。
小袁双手一摊:“小意思!我早送完了!两点就回来了!”
老鸟们就纷纷摸摸额头、耸耸肩,彼此看一眼,做个滑稽的表情走开了。
一整个礼拜,小袁都是下午两点就回到邮局,自动帮那些还没回巢的老鸟整理邮件。
问题是,那些老鸟嘴上虽表示谢意,却一个个冷冷的,反不如以前对小袁来得热络了。
直到下礼拜一上班,小袁提早到,碰上西班牙裔的清洁工妮娜,妮娜才蹭到小袁旁边,小声说:
“别那么勤快,显得别人都偷懒,以后早做完了也别回来,在外面耗一阵,四点半以前别进门。”
小袁一下子懂了!狠狠给自己后脑勺一巴掌:“真是的!我真是猪八戒!”
从那天开始,小袁不再赶路、不再跑,慢慢欣赏一下沿路的风景和人家庭园里的花草,碰上住户更停下脚步聊上一番。
妮娜说的对!邮差不单是送信,还要兼做公关,愈跟住户打成一片,愈能叫得出对方的名字,圣诞节的红包愈大。
小袁甚至准备了个小本子,记下每家主人和狗的名字。有时候按铃,狗在里面狂吠,小袁只要喊一声狗名,吠声就止住了。
尽管如此,下午三点多,小袁再拖,信还是送完了。
他只好照妮娜说的,把车停在路边,在里面看报。
这一天,正看呢,突然气急败坏地冲来一个人,小袁大吃一惊,居然是山姆。
“给我回邮局!”山姆沉沉地吼道,“有住户打电话到局里告你了!”
回到邮局,山姆的嗓门就放开了:
“你让上面听到怎么办?我的人,不好好送信,天天把车停在路边看报。”
“可是我早把工作做完了啊!”小袁觉得有点冤。
“做完还不回来?”山姆吼得更大声了,指着门外,“你去问问别人,该怎么做?”
小袁灰头土脸地出来,外面每个老鸟显然都听到了,看见小袁,赶紧把眼神避开。
总算下班了,小袁低着头走出邮局,突然肩膀上被狠狠拍了一巴掌。
转头,是只老鸟。
老鸟笑得很诡异,手一伸,偷偷塞了张纸条在小袁口袋里,小声说:“回家再看!”
以诈止诈
你猜那老鸟塞在小袁口袋里的是什么?
是慰问信?
是警告函?
是个红包?
你八成猜不到。
告诉你吧!小袁拿到的居然是张地图,上面圈出好多地方,有公园的角落,也有死巷子的一端。
因为小袁邮递的区域,都是老鸟们过去轻车熟路的,经过几十年,他们早摸出一条好路,知道在什么地方休息,既不会被居民看见,又有树荫遮凉。
跑在前面的挨子弹
你或许要问,为什么大家都在外面拖着不回邮局?局长不是说了吗?“做完了就回来!”何必在外面耗着?难道刮风下雪天,也要拖到五点才回去吗?
对!恐怕碰上刮大风下大雪,大家会拖到更晚。
因为晚一分钟就有一分钟的好处。
延迟下班会有加班费,而且是平常工资的一倍半哪!
回家再看2
现在你懂了吧!
为什么明明可以两点多送完的信,非拖到四点半以后不可。因为照邮局规定,四点以后就算加班。你准时回去,非但没有加班费拿,而且因为不能呆坐在那儿,还得自己找点“活儿”做,不是亏上加亏吗?
你神、你棒,你滚蛋!
你甚至可以想,当部属工作太忙,迟迟归来的时候,局里的主管也得陪着“加班”,于是长官也有好处。怪不得局长会骂小袁,要他去问问别人怎么做。这不是骂,是暗示!
或许有人要怪我把人教坏了。
没错!做一分工,领一分报酬,本不该多拿钱,拿不该拿的就是贪污。
问题是,以诈止诈,总要教你别人的诈,否则你有一天被踢出去了,都弄不清怎么回事。一个人既然在社会上做事,就要懂“社会的伦理”、“行里的规矩”。
“行里”就像高速公路,你不能开得太快,也不能开得太慢。路上有一定的“速限”,也有一定的规矩。
同样的道理,假使今天你到个车衣厂工作,你的手脚利落,别人一天才车十件,你本事大!你车二十件。
显得你行,对不对?
问题是,当你一个人车二十件,其余九十九人都只能车十件的时候——
你的老板要怎么说?
说你真棒,可以一个人当两个人用?
说别人真差,甚至当众表扬你,要那九十九人好好检讨,否则把他们开革?
笑话!他能把他们开革吗?剩下你一人,一天车二十件,他的工厂非垮不可。
你老板敢得罪那九十九人吗?
进一步想,当那九十九个人不爽,有一天联名对老板说你不走,他们就走的时候,会是谁走路?
小心孤芳只能自赏
在《我不是教你诈》里,我曾经谈到怎么把“锋头”留给长官,免得功高震主,“芳兰当户,不得不锄”地被宰。
今天我则要强调:“千万别得罪大家。当你在一个公司里表现太突出,把同事都比下去的时候,可能最后自己吃亏。”
我自己就犯过这毛病——
当我二十四岁,刚进电视公司新闻部的时候,第一天跑新闻,就自告奋勇跑了六条。
同一时间,别的记者只跑了一条、两条,甚至有的半条都没跑,因为被我“跑掉了”。当我累得半死,临截稿,终于把新闻都交出去的时候,我听到的是一片喝彩声,还是揶揄?
“小伙子厉害!”
“年轻人就是不一样!”
在这些赞美的背后,是什么?
当然——不是滋味。
哪朵莲花不站在泥里
接着,我立了个功,被公司表扬。
因为我跑影视新闻,照例,电影公司、制作人,甚至明星们的“星妈”,会塞红包。
我怎么推都推不掉,人家最后藏在我摄影记者的器材袋里,或塞进了车窗。(我的司机偏偏又不听我喊停,径自把车开走。)
我回公司就缴了上去。
缴一次、缴两次。
于是有了声音:
“奇怪了!以前我们跑这一线,怎么都没红包?你一接手,就有红包?”
请问,换做是你,你还听不懂吗?
请问,我还能自命清高,把红包缴上去吗?
还有,请问,当“首映会”、“开镜记者会”里,主办单位送红包的时候,我能大叫“不能拿,不能拿”吗?
我叫,我会得罪谁?
我得罪一屋子的同业啊!我以后还要不要混哪!
所以我后来都拿了。但是到新闻部年终同乐会的时候,我用新闻部的名义捐给了“中广公司”的“雪中送炭”。
没人知道是谁捐的,除了我跟我老婆。
说完这故事,我承认我是拿了不该拿的钱,但我不认为我的做法错,因为在当时,在那个时代的工作环境中,我这样做才能活下来。
所以我常说:“不负我心,不负我生。”
你是好人,别人就成了坏人
各位初入社会的年轻朋友!请恕我教你这些,呈现给你许多社会的黑暗面。
问题是,有光就有影,黑暗面总是存在的,你不能不懂。
记住:
当你自命“清高”的时候,就是对比别人“浊下”。
当你和几个朋友一起旅行,各人分别给导游小费,如果你给得特别多,最好先说一声:
“对不起,因为我私下托他办了不少事,所以稍稍多给一点,你们千万不要跟。”
否则,恐怕有人当面就要说:
“天哪!你给那么多小费!”“按说他们已经将服务费算进去了,咱们根本不该再给小费。”
至于背地里,则成了:
“某人是摆阔。”“某人坏了规矩。”“这些导游就是被他那种人惯坏的!”
如果可能有这样的结果,你最好别“超水准”给那么多。
想想有一天你也会亏
行有行规,做生意更是如此了。
你有本事、会管理,员工又特别拼命,当同业的净利都不到百分之五的时候,你能高达百分之十五。
没错!你应该据实申报。
问题是,你也要知道国税局是根据同业平均的净利与毛利率来查税的。
明明别家公司生产的东西跟你一样,为什么你的利润那么高,能上缴那么多?不是你“膨风”,就是别人“逃税”,对不对?
有谁会自愿“膨风”,多缴税啊!(除非他想向银行贷款,为了美化账面。)
于是国税局会对别家公司怎么想?他如果因为你的“优良示范”,把对同业的标准提高,到头来,你会挨谁骂?
你在同业间还能混吗?
而且,今天可能因为你走运,单子接得多,研发和人员支出少,改天,当你的公司老了,研发经费增加、人员效率差,不得不多聘人的时候,你的净利可能由百分之十五掉到了百分之三。
你早先立下的“超水准”对你有好处吗?
我绝不建议你逃税,只是在有“非常获利”的情况下,你是否该加强研发、增添人手、扩充设备、安排在职进修,“提早瘦身”以维持健康?
想想有一天你也会老
“超水准”正是个关键词,任何一行都有个“平均水准”,如同高速公路有个平均速限。
今天你在行里,就要抓住那个“水准”,保持那个“水平”,否则“超了速”,不是你撞别人,就是别人撞你。
现在让我们再想想小袁的邮局。
会不会有些临退休的老鸟,他们体力不行了、手脚不健壮了,硬是得用小袁一倍的时间递信?
还有,小袁今天年轻,可以在山坡上用跑的,但是他总有一天会老啊!
如果你是小袁,你能天天“超水准”、“超水平”吗?
写到这儿,我要再一次请道学夫子见谅。
我是教了诈,但考虑再三,这些话我不能不对年轻朋友说,否则会像我当年一样,吃闷亏。
你可以学我啊——
明里同流,暗里不合污;人前拿了,人后捐给需要的人!
美女优待价1
关门大贱售,愈关愈旺;
跳楼大拍卖,愈跳愈发。
“天哪!已经八百三十六阶了。”小珍说。
“是啊!幸亏我们常爬山,不然还得了?”小芳弯着腰,直揉大腿,“就算如此,我看我这两条腿也快废了。”抬头大叫一声,“还好,前面有卖水果的,我快渴死了!”
长长的塑料棚,摆了四个摊子,湿的干的都卖。有李子、榛子、核桃、山楂、香菇,还有一种小小毛毛的东西。
“这是猕猴桃,就是奇异果啦!”老太婆的金牙,直闪人眼睛。
“奇异果?”小珍拿起一个,回头看小芳,“她说这是奇异果耶!”
“怎么这么小?”
“小?”老太婆扬起一额头皱纹看小芳,“小,才是好东西!这是野生的,最生津解渴啦!”
听到解渴,小芳就心动了:“多少钱?”
“一斤三十。”
“什么?三十?太贵了!能不能便宜点?”
“不能!这东西不容易有,您这是走运碰上,一毛钱也不能少。”老太婆居然头一低,自顾自地敲核桃吃了。
小芳想了想,正要掏钱,却见小珍在最尾那家摊子前面招手:“你快过来!现在就过来!”
小芳只好快步过去。
“这家便宜。”小珍迎过来,小声说,“我比了,一样的东西,一家比一家便宜,这家一斤才十八。”
“一样吗?”
“一样!”
“怎么会差那么多?”小芳往山下看,“下面会不会更便宜。”
“不会啦!这一路都没有啦!我的一定最便宜,你问谁都比不过我,而且包甜。”没想到被那摊贩老头儿听见了,伸手递过一个猕猴桃。
小芳先尝尝,又递半个给小珍:“真甜呢!”接着掏钱,“买一斤吧!”
便见老头儿弯腰下去窸窸窣窣地找塑料袋。
“多少钱一斤?”突然又有个汉子喘吁吁地从山下走来,也拿起猕猴桃问价钱。
“三十!”老头儿连头都没抬,硬生生地说。
“这么贵?”那人看看手里的猕猴桃,又看看小珍,“甜不甜?”
“甜!”小珍连着点了三下头。
那汉子还拿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