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李天命的思考艺术-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肯定的;他认为可在中学高年级的课程之中加入一些基本思考方法的教材 
;使中学
生在进入大学时较容易适应;同时又能让那些没机会进大学的中学生有机会得到
思考方法的训练;增进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们又问李博士;在香港面临九七问题的情况下;思考方法是否有特别重要的意
义。李博士说;思考方法的重要性并不限于目前的特殊环境;而是有其普遍意义的
现代人倾向于民主;那是历史潮流;而民主的一个要素就是议会政治。辩论、议事论
事;这属于议会的特性和本质如果人们缺乏判别是非的能力 
;没有独立思考的方法
装备;那么就算有代议制度也只会徒具外表;流于形式而没有多少实质的作用既然
思考方法这么重要;我们就请李博士讲一下基本思考方法的关键要点李博士指出 

最重要的莫如晓得恰当提出「是什么意思?”和「有什么根据?”这两个(两类)问
题。 

要判别一种思想或一个言论的是非对错;首先必须知道那思想或言论是什么意
思;然后要弄清楚那思想或言论有什么根据。 

当然;有关「意思”和「根据”的问题;不可漫无分际地胡乱提出。如果意思已够
清晰了;便无须再问「是什么意思”如果理据已够确凿了 
;便无须再问「有什么根
据但另一方面;只要不是吹毛求疵;那么;善于提出「是什么意思?”和「有什么根
据?”这两个问题 
;养成了问这两个问题的思维习惯;也就是培养起一种「批判思考
的警觉性”这可以说是学习基本思考方法最重要的关键

原载于 
1990 年中大开放日《哲学系展览资料册》
主题篇
思维方法与独立思考

 《思考与心魔》前奏

李天命

一切革命首先不外是盘据在一个人心中的一种思想。 
爱默生



思维方法与独立思考 
《思考与心魔》前奏李天命

教育家的理想在于启发人的思考;野心家的梦想是要取代人的思考。 

愚人只知接受思想的灌输;智者则重视掌握思维的方法。胡乱思索问题;仿佛用蛛
网去捕捉风的颜貌一样;终是毫无所得的。 

正确的思维方法;就像荒夜里的一盏风灯。 

提着自己的风灯;照亮未知的旅途;这就叫做独立思考。 
第 
I 部分( 本论) : 语理分析
在生存竞争之中;生物能够存活下去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有办法找到食物;同时
避免成为别人的食物。 

人既没有飞鸟的双翼;也没有狮虎的爪牙;可说只是一种十分脆弱的动物;但在弱
肉强食的大自然界里;却能脱颖而出;成为万物之灵;所靠的是什么?所靠的主要就
是其思考的能力。 

人类最可贵的能力之一;就是思考的能力。思考能力最奇妙的特性之一;就是能够
对思考加以思考。对思考加以思考的最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关于思考的方法学了。 

以下从「思考方法学”之最基本的部门开始讨论。 
一、思维利器:方法学第一环
语言是思考的主要工具;而且不仅仅是思考的主要工具。从宣扬主义到扯东拉西;
从制宪立法到山盟海誓;都有赖于语言的使用。没有语言;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
样子呢? 

没有语言;我们就不能说谎;不能谩骂;但也无法讲真话;无法讲笑。没有语言;我们
的世界就会变得像一个死寂的幽灵之域(假定其中的幽灵都是哑鬼);同时人类就
会像其他动物一样;难以将一代一代的经验与智慧累积下来;传诸后世。没有语言;
就不会有哲学和宗教;不会有苏格拉底的对话、孔子的教诲 
;释迦也不能说法;耶稣
亦无法讲道。没有语言;就不会有数学、物理学、医学、工程学等等 
;即是说就不会
有科学;而且也不会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等 
;即是说就不会有文学。在个
人方面;没有语言就没有思考;至少没有绝大部分的思考;或至多只能有极其原始
的思考。在人与人之间;没有语言就没有意念沟通;至少没有深入精微的意念沟通;
或至多只能有非常简单的意念沟通。一句话;没有语言就没有今天的文明与文化;
而人类也不会有目前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了。 

以上所述;可以表明语言是何等重要(最主要)的一种思考和沟通的工具。然而很
多人不但没有善用这件极为可贵的工具;反而把它糟蹋;妄用滥用;甚而诡诈使用。
比如歪曲词义;吐语暧昧;故弄玄虚以致不知所云。。。。。。凡此皆属「言辞胡混”。 

言辞胡混很容易令思想淆乱不清;错谬丛生;进而导致无聊的争辩和无谓的冲突;
包括宗教上、政治上的严重冲突。怎样才能消除这些思想淆乱与错谬;避免由此引
起的不必要的纷争呢?要对治这些弊病;化解此等问题;我们必须厘清有关的言辞 

把问题中的关键概念或关键用语的意思(意义)分析清楚。通过对意义或概念的厘
清去处理问题;这就是语理分析(Linguistic-conceptual Analysis)的基本进路。 

运用语理分析去解决哲学问题;这种做法;依逻辑实证论的奠基者石里克所说;乃
是「哲学的转折点”;即由传统哲学进到当代哲学的转折点;其具体表现形成了一
个被称为「哲学革命”的思想运动。这个运动的中心观念及其衍生的各个派别 
;统
称为「分析哲学”(Analytic Philosophy);那是当代美国、英国、澳洲、加拿大。。。。。。
等英语国家之中公认的哲学主流。大体上说;语理分析正是各个不问派别的分析哲


学所共用的公器。 

本文及拙作《思考与心魔》(后者为主)尝试将语理分析提炼、净化、扩充、发
挥;使之独立于任何哲学门派脱离分析哲学的潮流起伏甚至超出整个哲学的领
域;可适用于所有思想性的问题而不限于哲学的范围内 
。并不是说语理分析能解决
一切问题;而只是说最低限度能够给问题的解决提供思索的基础 
;如果那问题并非
没有意义的话;假如那是一个毫无意义的问题 
; 语理分析则能够从根柢上把它消
解。 

例如「越南是不是民主国家?”这个问题;倘若循着一般人平日习用的「惯常思
想方式”去讨论;我们往往只会迳直回答「是”或「不是” 
;正反双方的争辩以至
冲突便每每由此而起。但如果通过语理分析的进路去思考这个问题 
;我们就会首先
把问题厘清;分析清楚「民主”这关键字眼在那问题中是什么意思 
。一旦确定了「民
主”的意思之后 
;我们就可以进一步作研究调查;看看越南是不是一个民主国家了。
这种研究调查的工作不属于语理分析的范畴;然而语理分析却是这种工作能有效
地进行的先决条件;可说是这种工作之所以可能的方法学基石。 

上述「越南是否民主国家?”的问题;不是没有意义的问题。但譬如「某某事情是
否由辩证的因素辩证地决定的?”这种问题;却是没有意义的。这点可以阐释如下。 

让我们设想有一个「伟大领袖”领导人民大搞「超科学田” 
;宣称亩产 
1 百万斤;
结果令敌人笑个半死。领袖于是决定下次要宣称亩产 
2 百万斤;企图藉此歼灭敌
人;让敌人笑到全军覆没。领袖身边的御用诗人立刻写诗附和: 

红太阳

活神仙

报应终灵验

上帝来召见

 我们的敌人不出半年必蒙他们的上帝召见

可惜多年过去了;敌人还是笑个半死;没有全死。(领袖因而闷闷不乐;茶饭不思;三
个月后体重减轻了一半。群众于是急忙联名写信;祝贺领袖减肥生效;有一个好的
开始;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希望他继续节食三个月;如此必能取得剩下那另
一半的成功;把剩下那另一半的体重也减去。群众会运用这种奇妙的逻辑去推理;
不知是否由于领袖教育有方;但这不是目前我们要问的问题。)目前我们要问的问
题是:怎么解释被认为死定了的敌人笑而不死呢?答曰:「敌人还没有死;那是由辩
证的因素辩证地决定的。”

但是;所谓「辩证的因素”意指什么呢 
?怎样叫做「辩证地决定”呢 
?在今天;「辩
证”一词已成了一个被滥用乱用的字眼 
;其应用范围伸缩自如;可随意转变。如何算
是辩证;如何不算辩证;根本没有分际;毫无准则。诡辩者可以视乎「形势的需要”;
任意炮制「辩证的 
x ”、「辩证地 
y ”一类的术语 
。这些「辩证的术语”一经「辩
证地创造”出来之后;就可用来故弄玄虚;藉以唬人;哄人;蒙混过关;制造似是而非
的论调。 

就拿前面关于领袖减肥的一段来说;假如你指出那段文字跟主题不相干;问我为
什么要加插那段文字进来;倘若我要「辩证地回应”的话;我会给出这个「辩证的
答法”:「因为那段文字对于主题有一种辩证的必要性。”然而「辩证地回应”、「辩
证的必要性”。。。。。。等等;是什么意思呢?答案是问天吧;天晓得。 

总括言之;「辩证”一词在上述那种全无定准的用法中 
;只是一个没有意义的诡辩
字眼吧了(见下文进一步的论述)。 


在此情况下;诸如「某某事情是否由辩证的因素辩证地决定的?”之类的问题;都
是没有意义的。 

没有意义的问题无所谓解答不解答。至于没有意义的说法;则无所谓真假。当我们
能够认知某个说法为真或为假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它是什么意思的了。简言之;
没有意义的陈述是「假都不如”;也就是连「假”这个资格都缺乏的。比方「牙医
之所以要戴面罩;是由某些辩证的因素辩证地决定的”这句没有意义的话 
;就是连
「假”都称不上的。这句话甚至不如一个可凭着探究而断定其为假的说法;例如:
「牙医之所以要戴面罩;是因为怕被病人打。”

基于以上所论;由于没有意义的问题无所谓解答不解答;而没有意义的陈述则无
所谓真假;因此;厘清问题或理论「是什么意思/有没有意义”这种清道开路的工
作;与「寻求问题的答案和研判理论的可信性”这种探索真理的工作比较起来 
;是
更为基本的。当然;这只是从方法学的次序来说是如此;并不表示后一种工作不及
前一种工作重要。事实上两种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 

思考方法学(或简称「方法学” 
)主要包含语理分析、逻辑方法 
(演绎逻辑)、科学
方法、谬误剖析等四个部门。在方法学的所有部门当中;以语理分析为第一环节;
即其最基始的部分。因为;当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原则上我们第一步必须知道问
题问什么;那就是首先必须了解问题的意思。如果连问题的意思都未能确定的话;
我们根本无从着手去解决问题(包括「某某说法有没有犯了谬误?”之类的问题);
当然也就无从着手应用逻辑方法、科学方法或谬误剖析的方法去探求问题的答案
了。就此而言;我们可以说:语理分析乃思考方法学的起点或第一环节。 
二、意义与厘清
上文对语理分析的引介显示;这种思维利器的大用在于意义的厘清澄清问题;分
析清楚关键用语或关键概念;使我们的思想清晰。 

但有的人却是反对思想清晰的。英国哲学家韦斯曼(F.Waismann )即曾说过:「清
晰是无话可说的人的最终避难所。”'注'3对这种说法可以如此回应:「不清晰更
是无话可说的人的最终避难所。”

清晰的言论都有(起码有)这个共同的优点:就是这类言论如果有缺点的话;其缺
点会比较上最容易看得出来。相反;迷糊不清的言论都有(至少有)这个共同的毛病:
就是令人难以分辨它们有没有其他方面的毛病比如难以分辨它们有没有犯了
谬误。 

(A)以迷糊为高深
遗憾的是;许多人都忽略了刚才所述的道理;他们反有一个错误的观念;以为暧昧
晦涩便是高深;结果很轻易被这类言辞唬住。玩弄文字把戏之流即看准这个心理弱
点;利用暧昧晦涩的言辞来制造烟幕;伪装高深。如果你直斥他讲话不知所云;他就
会老羞成怒。如果你保留余地;表示不懂他说了些什么;他就会笑你肤浅。但如果你
昧着良知;假装了解他所讲的;这时他却会反过来对你怀疑起来了;因为他其实也
不知道自己所说的究竟是什么意思。 

用语述糊不清(其极端是全无意义);这种现象甚为普遍。在哲学、宗教、政治言论、
文化评论、社会科学、艺文论评以及「风水、术数”等领域之中 
;都是如此。正如
心理学家 
R.H.Thouless 指出:「关于这种现象;我们可以解释说;那是作者们之
怠惰及无能的产品;但是我们也可以这么说;那是赢取学术声誉的最佳捷径。。。。。。
讲者说得越糊涂、晦涩;听者越佩服。。。。。。这类书籍为数之多;实非一般读者们所能想
像得到。”'注'4 举一个例;让我们欣赏一下这段文字(并非虚构;而是实录下来的): 


如果这种科学姿势并不能由内在于精神病学的论述之内而加以学到解释 
;那样
这种姿势的发展就一定学着其他一些外在于论述之外的条件而加以生产出来;构
成出来。既然精神病学一开始就加以肯定了这种将疯狂加以特殊形式界定方法的
「科学”姿势;要研究这些构成性的条件;我们就一定要将分析角度及视线抽离于
学科之外;去研究一些复杂但同时是「意外性”的存在条件 
。既然精神病学一开始
就有意地去利用某一个方法去了解疯狂;这种方法当然是不能由学科之内去加以
考虑;而是应该从学科之外一些没有和学科有必然关系的社会及文化、物质条件
所起的作用之下而加以成立起来。这就是所谓「知识的考古学”'注'5 。 

你好意思说知道这段文字是什么意思吗?此文据称是要介绍结构主义者或「后现
代主义者”福柯(M.Foucault)的某些观念的。这类「主义”本来已是众所周知暧
昧晦涩的了;这段介绍文字更是极之「深奥” 
;其所以被「加以生产出来” 
;大概是
由于「某些外在于加以学到解释的构成性条件之外而内在

于将疯狂加以特殊形式界定方法的科学姿势精神病之内的一些复杂但同时是有
欺骗性的加以乱抄乱译性的不老实心理性条件所起的作用之下而加以成立起来”
的缘故。碰到这一类的言辞;除了「加以指出”其毛病就是语无伦次之外 
;也没有什
么特别值得批判的了。须知:迷糊的言语并不反映高深的思想;迷糊的言语只反映
迷糊的脑袋而已。 

(B)以熟悉为清晰
前面那段极度暧昧的引文;虽或带有蒙混性;但未算有很高的误导性;因为不难一
眼看出那只是文理错乱之作。反而有许多其实并无意义或至少意义不明的言辞 
;由
于不算文理错乱;起码没有违反语法规则;同时又是我们所熟悉的;结果常被视为
有清晰的意义。这类言辞倒是更须注意警惕的。今略论如下。 

(1)据说;「辩证法的方法;就是要用革命的观点来研究事物”;「要使我们的认识
不发生错误;必须有正确的。。。。。。阶级立场。”'注'6 问题是:何谓「革命的观点”?星
体的运行、原子的结构。。。。。。这些事物要如何「用革命的观点来研究”呢? 
当我们探讨数学问题的时候;为了不发生错误;也必须有一个「正确的阶级立场”
吗?那是怎么样的一个立场? 

具有「从 
xyz 的观点/角度/立场来看。。。。。。”这种形式的说法;是一种十分流行
的讲话套式;其中包括「从翻译/历史/社会学/心理学/教育理论/女性主义
/后现代/解构/信徒/中国人。。。。。。的观点/角度/立场来看”等等五花八门的
片语。并不是说这类片语绝不可以用;但是要很小心;因为其

中有许多都是语意迷糊乃至根本是没有意义的。 

就以「从翻译的观点看;a 应翻译为 
b”之类的讲法为例;那是什么意思呢?譬如 
quantum mechanics 的中译为「量子力学”;这跟「翻译的观点”有什么关系?不
从「翻译的观点”看就不能那样翻译吗 
?又如「从历史的角度看 
;事情如何如何”;
这种说法也往往是意义不明的。人类在二十世纪首次登陆月球;是否必须「从历史
的角度看”才有此事;否则便无其事?有这么一个神奇的「历史角度”吗?另一方
面;倘若不论用不用该角度来看都有其事;那么加上「从历史的角度看”几个字;
除了装装门面;可还有什么实质的作用? 

最后考虑一下「从中国人的观点看”、「以一个中国心来看”这两个片语 
。前一片
语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后一片语笔者以一个中国心来担保曾经用两只中国耳朵听
人说过。然而「中国心”意指什么?「中国人的观点”又意指什么?如果说;任何一
个中国人所持的观点都叫做「中国人的观点”;那么这个词语就指称一堆互相冲


突的观点;因为不同的中国人有许多观点都是互相冲突的。另一方面;如果说大多
数中国人所持的共同观点才叫做「中国人的观点”;那么我们用这个词语时就必
须先弄清楚:那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观点?(关于「中国心”一词;可作近似的分析 

不赘。) 

再提一次;并不是说这类语辞绝不可以用;但必须能确定所用的是有意义的;且知
道那是什么意思。试想一下;假如我说:、;

「从非洲人的观点看”「以一个非洲心来看” 
你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吗?我也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无论如何;那大概不是「从漆
黑一团的观点看”、「以一个黑心来看”的意思。) 

(2)到此;我们只略为分析过「从什么什么观点/角度/立场来看”这种形式的说
法;现在考察一些以问句形式出现的迷糊之言。 
例如「艺术的形式和内容能否分开?”「历史是直线前进抑或是螺旋形上升的?”
「英雄造时势抑或时势造英雄?”「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命好还是运好?”「金
钱重要还是朋友重要?”。。。。。。这些问题常有人提出来;人们听得多了;觉得熟悉;便没
有想到这些问题原来是语意不明的。拿第一个问题来说;若要避免盲目争论;那就
必须厘清「艺术的形式”和「艺术的内容”究竟指谓什么;并须厘清艺术的形式
与内容怎样算是「能够分开”;怎样算是「不能分开”。在这些用语被分析清楚之
前就贸然争论;是徒劳无功的;只会无休止地争辩下去;不仅得不到共认的答案;而
且没有向共认的答案推进一步。这不能说是由于问题太过深奥;只能说是由于问题
本身迷糊不清;以致争辩的各方不但无法在答案上取得一致的见解 
;甚至无法建立
起「取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