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武天道-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吉斌浑身发抖,毫不犹豫的一咬牙轮圆了胳膊,”啪“的一声,朝自己脸上就是一巴掌。“呀,好疼!”不是做梦,竟然是真实,那么难道真的……是重生?

    杨吉斌此时不由得百感交集,热血澎湃,心情激动地对着镜子大声喊道:“这个世界,我来了!!我南霸天闪亮登场了,谁分了我的地、抢了我的粮,统统给老子交出来,如有半个不字,……,哈哈哈哈!”

    正在此时,嘎吱一声,房间的木门被推开了,一位身穿青灰色道服的老道,笑吟吟走了进来,“斌儿,怎么跟娘们似得还在镜子前发起呆来?赶紧的过来吃早饭了,今天必须把昨天欠下的功课都补上了,要知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可不许偷懒了,否则为师今天可打你小屁股了。”老人的话显得有些唠叨,更多的却是苦口婆心,满心关怀。只见那老道中等身材,和蔼可亲的脸上,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虽然满头银发、胡子斑白,却显得精神抖擞,紫红色的脸膛仍更是显得神采奕奕,身体很硬朗,好像在他那强健的体内,蕴藏着用不完的劲儿,看上去似乎仅仅年过六旬。

    杨吉斌却是知道,自己的授业恩师此时已年过百岁,看着把自己从小教到大的授业恩师,看着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面容,杨吉斌幻如隔世,热泪盈眶,猛一下扑到师父的怀里,放声痛哭起来:“师父,师父,太好了,实在太好了,我想死您了,终于又见到您了,我以后一定好好听您的话,苦学医术,勤练武功,再也不偷懒了。”

    “傻孩子,说什么胡话,咱爷俩这不是天天都着见面的嘛。孩子,你知道以后要用功就好,师父又没责怪你,别哭了,小孩子嘛心性未定,贪玩其实也并无大碍。你自身根骨和资质甚佳,比你的两位师兄都要强不少,只要肯勤加苦练,将来必成大器,药王门的道统、师父的衣钵就要靠你来传承啰。”

    “师父,您老人家身体这么硬朗,就跟老神仙似的,相信再活100岁都不是问题啦,您永远都是我们药王门掌门人,我永远做您的弟子,听您差遣、服侍您老左右。”杨吉斌开心的说道。

    “哎,师父已经老了,不中用了,身体已经大不如从前了,能有你这样的关门弟子继承衣钵,已经很满足了……咦,徒儿,你脸上怎么有道巴掌印啊?”老道关切的问道。

    “哦,师父,不碍事的,刚才我没睡醒的时候,突然感觉有蚊虫叮咬,就使劲的给了一巴掌,结果蚊子没打着,把自己给打醒了,哈哈哈”

    “嗯,既然没事了,咱吃早饭去。”老道伸手牵着杨吉斌的小手,走出了厢房来到了正殿,只见殿中靠大门处的一张小茶桌上2个大碗里满满的盛着大米饭,一个小盘里装着豇豆洋姜类红萝卜等泡菜,另一个大盘里装着大杂烩炒菜,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小桌边还摆着一个小小酒葫芦。

    两人几步走到桌边,对面坐下,杨吉斌一把抓起起酒葫芦,说道:“师父,您也太不够意思了,都这么多年了,您总舍不得给我喝酒,一个人独自享受,不行,今天说什么我也得喝上几口。”

    “乖徒儿,不是为师舍不得给你喝酒,是因为你爷爷奶奶再三嘱咐我不让我给你喝啊,说怕你喝坏身体影响的学习嘛,其实吧,要我说咱们学武之人;气血旺盛……。”

    “师父,我知道我爷爷他们,还有您的苦心,不过,我是男子汉嘛;喝点酒怕什么,您不是常说嘛,习武之人就应当豪爽点,大块吃肉,大块喝酒,大块……”

    “得了,你小子现在就别想什么大块分金了,在这太平盛世的,再去做那无本买卖可是要掉脑袋的啰,算我今天怕你了,那你就喝一小口试试,可别告诉你爷爷奶奶啊?”

    “好嘞,知道了,还是您老人家疼我。”说完,杨吉斌扒开酒葫芦塞子,一股浓香酒气扑鼻而来,赶紧的仰头就是咕咚咕咚一大口,一股甘冽而辛辣的劲道直润肺腑,浑身十万八千个毛孔都舒爽无比,“哇,实在太爽了,喝了一口酒,就感觉浑身暖洋洋的,特别有劲,师父,您老也来一口。”

    “你小子,挺识货的,要知道这就可是按咱药王门祖传秘方泡制,虽说不能洗经伐髓;但至少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大补之物,肯定是好东西啊。”

    ……一阵风卷残云、狼吞虎咽,满桌饭菜几下就被师徒俩消灭干净。

    饭饱食足后,杨吉斌开始打量起药王庙来。只见正殿靠墙处一尊药王菩萨塑像,塑像与梦境中的祖师爷竟一般无二,在塑像周围点着了几根香烛,轻烟袅袅,香气窒人,大殿里阴沉昏暗,光怪陆离,有一种浓香、压抑的、朦胧神秘的气氛。在塑像下方,大殿中央排开几张宝案,案上一组一组地规矩地摆着宝幡法器,烛台香炉,吊着几钵香油,燃着粗粗的灯芯,升腾着几缕黑烟。

    杨吉斌上前点燃一炷香,对着祖师爷塑像心中默默念道:“祖师爷在上,弟子承蒙您的庇护,有幸能重活一世,今生今世弟子必定恪守您的教诲,光大师门,将来一定为你重塑金身,以报大恩大德。”

    走到庙外,火砖铺地的院落中,摆放着两个高高的三足圆形铜鼎香炉,其中一个无盖铜鼎香炉正燃着两炷高香,飘荡着青灰色的烟雾。走进细看,这个香炉高约120cm,炉身直径约80cm,古香古色,铜锈斑驳,鼎身刻有许多栩栩如生的奇禽怪兽和深涩难懂的铭文,一看就知道是有年头的老货,鼎内香灰里插满了香烛燃完后剩下的大小不一的竹棍。

    另一个有盖铜鼎香炉高约160cm,炉身直径约60cm,炉内燃着香料,香雾烟气自盖孔中袅袅升腾弥漫,时聚时散,给人以无限之遐想。炉盖上的龙马为龙头马身带飞翼,炉之腹足相连处为神龟,炉足为象鼻。外形简练,制式大气,简约而不简单、古拙而不粗陋、空灵而不空洞。瑞兽动态传神,炉盖上那昂首长啸、蓄势待发的龙马,充满力度和动感。灵性之气充溢全炉,炉身的外表黑漆、朱砂衬底描金,漆面光洁如新。

    杨吉斌心想,“乖乖,这肯定是个价值万金的古董嘛,怎么以前我就这样熟视无睹呢?,要是拿去卖了,该多少钱啊……”

    “徒儿,你发什么呆,赶紧的,快到我的房间来,今天功课是学一个时辰的医术,半个时辰的书法、2个时辰的武功,听见没?”师父的话打断了杨吉斌的臆想。

    “好嘞,师父,您先等着,我马上就来!”

第三章学医要练字习武() 
杨吉斌三下两步赶忙来到东屋的书房,只见2个漆着红漆的书柜矗立在东边墙角,书柜古香古色,颜色有些斑驳,看上去十分古朴。书房的西墙上挂着一大幅字画,一眼看上去只觉气韵浑然天成、妙趣横生,其匠心独具。笔法如春蚕吐丝,细密精致。画卷泼墨而施重笔,姿美形生连,意境深远含蓄,气韵生动传神,绝非凡品。书房的正中的书桌上摆着文房四宝,几支紫毫笔挂在笔架上,墨台如那黑夜一般,精美的玉石狮子压着几刀宣纸。

    老道走到左边的书柜,用随身的钥匙打开了柜门,只看见柜子分成了上中下三层,每层都整齐的摆满了各种藏书、手册、卷轴。走进细看,藏书和手册都是用棉线装订成册,书名全是毛笔写成,书卷手册颜色都有些发黄。老道开口道:“徒儿,这些可是我们药王门老祖宗们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宝贝疙瘩,这里主要有《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汤头歌诀》、《五十二病方》、《难经》、《备急千金要方》、《本草拾遗》、《千金翼方》、《寿世保元》、《温疫论》、《霉疮秘录》、《医方集解》、《本草纲目》、《脉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等等上百种医书和手册,是我医门前辈心血结晶啊。只是可惜好多圣品孤本在辗转迁徙及劫难中丢失了,比如本元祖师爷留下的手札中提到的《药王摄养枕中方》、《药王丹经》、《针灸大成经》、《万病回春经》现已失传了,真是天大的遗憾啊。哎,不说这些伤感的事了。徒儿,《汤头歌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等基础篇,你已经能倒背如流了,今天我们就学学《脉经》开始吧。”

    “脉理兮,用心细,三法四中要熟记。人脉难,需勤理,……”。

    “浮脉:轻寻有、按无有,浮脉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

    “洪脉:洪脉满指波涛似,来时力状去自然。脉洪阳盛虽夏旺,……”。

    “实脉:实毕毕更属长,举按充实力最强,新病逢时是火盛,……”。

    ……

    “好了,你今天表现不错,记忆力和悟性很强。学的更是认真,难得啊。接下来练练书法。”老道满意的捋了捋白花花的长胡须,走到了书桌旁,指了指桌上的墨砚台。

    杨吉斌走了过去,不解的问道:“师父,您为啥常说学医一定要把书法练好啊?”

    “孩子,学医可不简单啊。为良医者,首先须得修身养性,练书法是一个长期坚持和反复琢磨的过程,最能磨练人的心志和耐性,练书法最大的要求就是专注、静心!天下病患千奇百怪,周围环境更是千变万化,没有专注和冷静的心,很容易误判,而失之一毫,谬以千里。学医本就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没有坚定的心志和耐性,如何能在经年的反复和枯燥中学精学透医术?半壶水的郎中,不仅不能解民间疾苦、造福世人,更可能的是成为杀人庸医、夺命的阎王啊。另外,先贤们在其亲笔所著医书和手札中,往往会将对医道的体悟不自觉的将之蕴含书法中,实在妙不可言,受益万分啊。所以,你要想当好良医,就得学好书法,来,我给你磨墨,你先写几个字看看,看看有长进没有?”

    “好的,师父,徒儿明白了,一定尊听您的教诲。”杨吉斌说完,拿起一支毛笔,开始书写起来。好歹他前世也苦练过一段时间,此时写出来的字也颇为像模像样,略有几分风骨。老道拿起杨吉斌写好的字,仔细端详起来:“不错,有进步,气韵初成。不过这个字、还有这个字……”老道耐心的指点起杨吉斌来。

    大半个时辰后,老道满意的拍了拍杨吉斌的头,“徒儿,书法就是这样水磨的功夫,要多练多体会。依你的悟性,相信苦练三五年,书法一定超过为师甚多矣。”

    “师父,您老人家过奖了,不过话也说回来,徒弟的确有才啊,加之骨骼惊奇、根骨不凡,乃千年不出之奇才,学啥会啥,只要一发力,就是十头牛,不就算百头牛也挡不住啊,真是一点就通,一通就透,一透就精,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啊……”

    “臭小子,给你一点颜料,你就开染坊啊。别贫了,走了,赶紧的,收拾好了,趁时间还早,到庙后的小树林里,今天正式教你药王门的三十六天罡梅花桩。”

    “师父,别急啊,等等我,那个地方我可走不过去啊。”杨吉斌说完一阵风似的的跟了上去,因为那片树林实在有点邪乎,自己以前好几次在那里迷路,转来转去,总感觉在原地打转,就好像遇到了传说中的“鬼打墙”一般,一想到这就让人心里发毛、两腿发虚。

    杨吉斌几步追上师父,“师父,学医跟学武又有何关系啊?”

    “关系?关系可大了,俗话说的好,学医不练气,就等于是个屁。别以为光背好几本医书就可以当名医、当神医了,很多重症都是需要御气治疗的,这个以后你会懂的。小子,你不是挺能的嘛,怎么走个小树林都走不过去啊,还像个小娘们似的,当个跟屁虫啊,怕成那样?哈哈哈”老道十分无良的笑道。

    “不是说名师出高徒嘛,不紧跟着老神仙您,我傻呀,您老就是一盏指明灯,照亮我的家门,照亮我的前程,温暖着孩子的心……”

    师徒俩有说有笑的走着,几拐几拐的,就走进了小树林深处。这片小树林的树,都是清一色的马尾松,高大挺拔,平均高度有20多米,林间小鸟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偶尔还有几只松鼠在枝头跳来跳去,迎面凉风习习,让人心情舒畅惬意,踩在软软干枯松叶上,走起路来竟毫无声息。

    “师父,为啥以前我自己单独走了几次,怎么也找不到路,就感觉在原地不停的打转啊,今天跟着您老,怎么不知不觉的就走了这么远了。这也好像没啥难的啊?”

    “小子,你就不懂了吧,这可是祖师爷们按八卦阵种下的树林,不懂阵法的人,当然走不进来,也走不去。”刚听师父说完,杨吉斌就觉得眼前一亮,来到了一个开阔之处,只见空场正中高高矮矮的打着许多木桩,木桩以坚木制成,长三尺半,上丰下削,面对径二寸,依所画之梅花形植之,各入地二寸,出露地面,大约尺半。梅花桩旁边还有几个木人,靠林子一侧还有个小木屋,屋檐下挂着一些练武的长棍、木刀、木剑之类的兵器。

    “看到没,这就是三十六天罡梅花桩,我们师门的独创,江湖上绝对是顶尖的练轻身功法,练之大成飞檐走壁、踏雪无痕、一苇渡江什么的,都是小菜一碟。”老道颇为自豪的说道。

    “哇,真tm帅,这真是好东西,那师父这个练好了以后,比段誉的凌波微步还厉害吗?”

    “什么段誉?什么凌波微步啊?什么乱七八糟的,没听说啊?”老道疑惑的问。

    “没,没什么,学校里看小人书,说岔了。对了,师父,都还有什么武功绝学啊,快都交给我吧,我可是将来的药王门掌门人啊,武功差了可不行,遇到坏人来踢馆,要是一代掌门人都打不过,那可给您老人家丢脸丢大发了啊?”

    “你小子,现在知道急了,以前催着你练的时候,跟要杀猪似得,你根本就不当一回事。放心吧,只要你肯学,师父必定会倾囊相授,可不能再让师门绝学断了传承,只不过,饭得一口一口吃,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嘛,学武是急不来的,必须先打牢基础才行。对了,你把药王养生诀练到几层了,可练出气感了?”

第四章天罡梅花桩() 
药王养生诀是药王门入门的基础内功功法,共分成3个阶段,每个阶段分3层共计9层。第一阶段为初阶,丹田形成气感,打通阴维脉、阴蹻脉、阳蹻脉,第一阶段修之大成即为高级武者。

    第二阶段为中阶,打通冲脉、带脉、阳维脉,第二阶段修之大成为明劲,也称炼精化气。明劲练成,开发了身体的潜能,激发人体的极限,能发寸劲,但是却不懂得收敛元气之法。

    第三阶段为高阶,打通督脉、任脉,至此奇经八脉全部打通,真气于体内形成循环,生生不息。药王养生诀第三阶段练至大成即为暗劲,也称炼气化神、先天之境。气沉丹田、气发丹田,真气周身游走、收发自如,日日行之,无差无间,绵绵不绝,滚滚而来,就算吃饭睡觉真气也都会不断增长,离化劲只剩一步之遥。

    更为重要的是,药王养生诀是药王门功法基础,要想更快更好的修炼更高层次的武学,打通了任督二脉以后,才能接着练那些更高深的功法,这是不可迈过的一道坎。

    “不好意思,师父,那个,那个,还没呢,不过快了,你徒弟天资聪慧,只要一用心,那速度跟飞机火箭一样,那是嗖嗖的。”杨吉斌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赶紧转移话题,“师父,我就上桩去了哦?”

    杨吉斌说完,急不可耐的挽了挽袖口,就作势一口气要跳上梅花桩去。老道见状一把拉住了他,”傻小子,你这是作死啊,你就这样毛毛躁躁的跳上去练,今天非把你摔的四脚朝天、屁股开花再加上头破血流不可。’

    杨吉斌吓得一哆嗦:“师父呃,您老人家能不能一次把话说完啊,你瞧我这小胳膊小腿的,细皮嫩肉的,当然还有点玉树临风的,经得住几摔啊,要是摔花了脸,叫我以后咋找媳妇啊!”

    老道看着自己徒弟又有些故态复萌的样子,板着脸严肃的说道:“男子汉大丈夫摔几下算什么,再说了为师有的是跌打药酒,摔伤了只要还有口气在喝上两口,保管你明天依旧生龙活虎,再摔几次毫无问题,真金就得火来炼。”

    “噗通”一下,杨吉斌一屁股坐到了地上,师父是不是跟自己一样被穿越了?而且是被大话西游里面的唐三藏附体了?怎么感觉比前世的时候话唠多了,不过一细想师父他老人家一人独居深山,平时也没个伴,对自己亲、跟自己话多也是很自然的事。想到这里,杨吉斌迅速站了起来,朝师父鞠了一躬,行了一礼,说道:“师父教训的是,还请能师父指点迷津。”

    ”恩,孺子可教也。附耳过来,道不轻传,法不过六耳,你可记好了,练这梅花桩得先学会本门口诀心法才行,这口诀是……,可曾记好了?”

    “记好了,都记住了。”说来也奇怪,虽然,师父刚才念的那段口诀整整有好几百字且文意生涩难懂,杨吉斌却感觉如同输进电脑一般,清晰可见,随时可调阅,难道自己不知觉间也领了那个福利,变得记忆超群、过目不忘,资质逆天了?老天开眼了啊。

    “真记住了,不会吧?那你念一遍给为师听听。”老道显然有些不相信。

    于是,杨吉斌照着刚才师父讲的原话,一字不差的重念了一遍。

    “咦,还真挺行的嘛,不过光记住了还不行,还得知道是啥意思,来,我给你仔细讲讲。”老道又开始耐心而仔细的讲解起每句口诀所包含的意思起来。

    一炷香的功夫后,杨吉斌彻底将这段口诀的融会贯通了,拍着自己的脑袋傻笑起来::“嘿嘿,这年头火车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您看我这能耐,啥玩意能难住我啊,真是逢山能开路、遇水可搭桥啊。师父,你瞧好了,看徒儿表演给你看吧。”说完,杨吉斌又想往梅花桩上跳去。

    结果,一把又被老道拉住了,“你这小子,走都没有学会,就想学跑了啊。”

    “师父,这又咋了嘛?”杨吉斌颇为无奈,现在默默想到难道真个唐三藏附体了。

    “你看见没,在梅花桩下平铺的白色小石块,你先踩着小石块在桩下多多练习步法,练熟了再上桩。为什么武术又叫功夫?功夫其实就是时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