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机遇虽然是一种客观的事物,但它却是被参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的人创造出来的,机遇来临的时候,人们可以抓住他。
在成功的道路上,有的人不喜欢尝试,不愿走崎岖的小道,遇到艰辛或绕道而行,或望而却步,他们常与机遇无缘。而另一些人,总是很有耐性,尝试着解决难题。不怕吃千般苦,历万道岭,结果,他们就抓住了不可复得的机遇。
一个成功者,应该具有当机立断、把握机遇的能力。他们只要自己把事情审查清楚,计划周密,果断地做出决定。因此任何事情只要一到他们手里,往往能够随心所欲,大获成功。
因此,那些在进退之间不能把握时机者,必将一事无成、遗憾终生。大多数人在很小的进修就立下志愿:干一番事业。但往往因为举棋不定而错失了大好机会。机会稍纵即逝,犹如白驹过隙。当机会来临、善于发现并立即抓住机会,要比貌似谨慎的犹豫好得多,犹豫的结果只能是错过机遇。果断出击,是改变命运的最好办法。
·正文· 10.机遇垂青敢于行动的人
海燕可以在海上矫健地飞翔,而企鹅却永远一步三摇地蹒跚着。也许在整个生物进化过程中,它们飞行的机会是同等的,但最终飞起来的是海燕,而不是企鹅。
当一只老鹰面对地面上一个梦寐以求的猎物时,它会怎么办?它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上去,给予致命的一击。一秒钟的迟疑可能导致机会的失去,随之而来的也许是一整天的饥饿。
实际上许多人总是失败或总无大成的一个大原因并非是看不到机遇,也不是不想掐住机遇,而总是缓于决策,疏于行动,缺乏一点志在必得的鹰性。
机遇,对一些人来它就是一颗火种,可以燃起熊熊大火,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却只是灰烬,随风飘散。有的人总是有所收获,活得有声有色,也有的人任由机遇从眼前走过而熟视无睹,最终只落下满腹牢骚和怨气。
从前,有两条热带鱼,从小被养在鱼缸里,每天悠游自在,在鱼缸里游来游去。有一天主人决定带这两条热带鱼到海边走走。甲热带鱼很兴奋地说:“我一定要奋不顾身游入大海,相信一定可以找到和我一样的热带鱼。”乙热带鱼却很担心地说:“我怕迷路,我一点都不想去。”
果然,主人用个小袋子,装着他们来到海边,当主人把袋子打开时,甲热带鱼马上奋力跳了出去,游入大海,乙热带鱼虽然想跳,但始终没有跳,只好看着甲热带鱼向海中游去。
这个故事中乙热带鱼将在鱼缸中度过一生;甲热带鱼到达了向往的大海中。透过这两条热带鱼,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一个人若想获得机遇,就需要采取行动,把机遇创造出来。如果他等着别人用金盘子把机遇送到他面前,那他只有失望的份儿。
机遇总是垂青敢于行动的人。生活中,有的人有所成就,消磨了,有的人仍在苦苦追寻。有的人一事无成,而大多数的人都在埋怨没有机遇,施展不了自己的才华。
那么机遇在哪里?如何把握机遇?答案是机遇就在你的脚下,就在你的身旁,看你如何去发现和把握。发现和把握机遇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务实的心境。机遇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从熟视无睹的、微小的地方,通过敏锐的观察分析和发现得来的,并努力地把想法变为行动,让机遇成为现实。
在一家大型企业有甲乙丙三个白领,白领甲觉得自己满腔抱负没有得到赏识,经常想如果有一天能见到老总,有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干就好了,但却只限于空想并没有付诸实践。白领乙也有同样的想法,他打听老总上下班的时间,算好他大概会在何时进电梯,他也在这个时候去坐电梯,希望能遇到老总,有机会可以打个招呼。虽然乙也见过几次老总,但由于没有深谈,并没给老总留下印象。白领丙详细了解老总的奋斗历程,弄清老总毕业的学校、人际风格、关心的问题,精心设计了几句简单却有分量的开场白,在算好的时间去乘坐电梯,跟老总打过几次招呼后,终于有一天跟老总长谈了一次,让老总对他有了一定的了解,不久就争取到了更好的职位。
机会,大家都能看到,但由于对其心理态度不相同,有人抓住了成功了,有人轻易放过了。许多人虽然一生奔波不息、一身疲惫、一身风尘、一腔辛酸,到头来两手空空,一事无成,回首往事感慨连连、悔不当初,然而机会逝去了就再不会回来。把握机遇关键是实干,不能只是空想,实干成功,空想误事,这是真理。机遇始终属于有心的人,也只给有行动的人。
在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两种人:一种人可以看作是“行动者”,他们的主要特点是快速反应,勇于实践,在事情刚有点眉目的时候,时机看起来似乎还不是很成熟的时候已经开始行动了,他们常常会被看作比较“莽撞”的人。还有一种人,做事比较谨慎,他们在行动之前总会思前顾后,作周密详尽的计划,总觉得准备不是很充分,时机不是很充分,除非有足够的理由他才开始行动,这种人又常常被看作太注重细节的“完美主义”者。
如果一个猎手面对一只飞禽,不可能等它停下来再瞄准然后再射击,等待只会让它一去不复返。所以只能在运动中瞄准射击,或者根据飞行的轨迹提前预测判断!如果把这个时代的“机遇”比喻成飞禽的话,作为想获取这些机遇的企业和个人该怎么做呢?创新管理大师汤姆·彼得斯曾经有先打枪后瞄准的夸张说法,看似荒谬,其实是变革时代的真实写照。
日本狮王牙刷公司的职员加腾信三有一次为了赶去上班,匆匆刷牙,牙龈被刷出血来。他怒气冲冲,上班路上仍是一肚子的牢骚和不满。在心头火气平息下去后,他便和几个要好的伙伴们提及此事,并相约一同设法解决刷牙容易伤及牙龈的问题。
他们想了不少解决牙龈出血的方案,诸如:牙刷毛改为柔软的狸毛;刷牙前先用热水把牙刷泡软;多用些牙膏;慢悠悠地刷牙……效果都不太理想。他们进一步仔细检查牙刷毛,在放大镜底下,发现刷牙毛的顶端并不是尖的,而是四方形的。加腾信三想:“把它改成圆形的不就行了。”于是他们着手进行改进。
经过实验,取得实效后,他们正式向公司提出了这项改变牙刷毛形状的建议。公司很乐意改进自己的产品。欣然把全部牙刷毛的顶端改为圆形。改进后的狮王牌牙刷在广告媒介的作用下,销路极好,连续畅销10多年之久,销售量占全国同类产品的30%~40%。加腾信三也由职员晋升为科长,十几年后成为公司的董事长。
可以这样说,没有行动,也就没有机遇。机遇稍纵即逝,如果不够敏感,不能够快速反应的话,只能错失机遇。人们常说时间不等人!事实往往是,先“开枪”——行动起来,比先“瞄准”——等做好准备再开始,更好!
在我们这个时代,被认为“莽撞的人”往往比“追求完美的人”更容易成功!为什么呢? “莽撞的人”在碰到机遇的时候,一般不会多想,会迅速行动起来,在行动中积累自己的优势,领先别人!其实只要领先了别人半步,按照马太效应,你就占尽先机,赢家通吃了!过于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人,往往目光关注的是自己的内部,对外界的困难常常有夸大的倾向,所以,常常认为事情必须作详尽的安排,等到机遇成熟时再开始行动,这样等待的结果往往是失去先机,遭遇市场成熟时的激烈竞争。
我们常常会认为“机遇”是在某个地方等待我们的,一直恪守“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名言,所以认为我们只要老老实实做准备,积蓄力量就可以了。其实这样的想法有些片面。“机遇”不会在某个地方等你,“机遇”常常会“伪装”起来,脸上蒙着神秘的面纱,隐藏起来,只有你深入地探究它,你才能够接近它,获得它!而且,所谓的“机遇”往往都是由自己在行动中创造出来的!
有一次,拿破仑率兵打仗,有个士兵对拿破仑说:将军,现在是我们进攻的大好机会啊!拿破仑告诫他说:敌人哪有给我们什么机会啊,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争取来的。所以,如有等待机遇的偏好,还不如自己先行动起来,自己来创造机会比较好。
我们往往埋怨机遇总是与自己擦肩而过,成功也总是与自己相隔一步之遥,而实际上,我们如果能够细心地留意,大凡成功的人,只不过能够及时站起来。当你坐着瞻前顾后,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候,那些智者,此时正果断地站起来。站起来,才不会在下一个机遇来到的时候,猝不及防,束手无策,甚至失之交臂。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敢于行动的人。“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实干总比空等好,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就是站起来。
美国诗人赫伯考夫曼说:“你一直告诉别人,说有一天你会成功,其实你只是在自夸,好让别人看得起你,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你的理想是否实现?你成就了多少大事呢?时间与机会不断地提供给你,你又掌握多少呢?为何如今依然未见你迈向成功?事实上,不是你缺少机会,而是——你根本不曾行动过!”
生活中,那些善于抓住机遇的人,也都是善于把握自己的命运和前途的人。他们让命运按照自己的意志改变,他们主宰命运而不受命运的摆布。相反,错过了太多机遇的人,只是一味地做命运的奴隶,他们抱怨命运的不公,慨叹自己的命苦,却无力改变命运。
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敢于行动的强者,因为敢于行动的强者做好了一切准备,单等机遇的光临,机遇总是躲避被动行动的弱者,因为它们无法忍受那呆滞的眼神。机遇对每一人又不一定都是平等的,就好像有的人天生丽质,而有的人却相貌平平甚至丑陋,但如果你能从很少的机遇中站立起来,不就成为主动行动的强者中的强者了吗?机遇需要等待,但不能只靠等待。只要你尽力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机遇总会来的。
对比尔·盖茨及其他成功人士的研究表明,对一个人的成功发生决定性影响的机遇是不多的。对机遇的到来必须要有敏锐的嗅觉和判断能力。当别人对机遇的到来还麻木不仁时,你能捷足先登,抢占先机,就抓住了机遇。那些对机遇的到来懵然无觉,或后知后觉的人,必然无法挽到它的臂膀。
行动是实现目标的必要条件。没有行动能力的人,在机会到来时也会轻易让机遇溜掉;相反行动能力强的人,不但能抓牢机遇,而且能主动创造机遇。
·正文· 11。找准机遇才能成就大事
所谓机遇,主要指良好的、有利的机会。人们常说的“千载难逢”、“天赐良机”,指的就是这种机会。像在野外拾到了金刚石,采药时发现了大人参,知识分子赶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等,这都是机遇。抓住机遇就意味着成功的启航、奇迹的开始,许多成功人士就是凭借自己敏锐的判断力抓住了一个个稍纵即逝的机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艾伦于1843年出生在新泽西州查塔姆县,在他出生后不久,全家迁往密歇根州。在密歇根,他一边在公立学校念书,一边当学徒,12岁时他又转入制桶业。五年之后,他在一家杂货店找到一份工作,至此便开始了他一生为之奋斗不息的零售业生涯。
艾伦的经商才华很早就显露了出来,他在那家商店干得非常称职,以至于不久便主管起店里的全部事务。内战结束时,艾伦转到芝加哥的马歇尔·非尔德百货商店。同样,他干得还是那么出色,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才华。
应该说艾伦的这些复杂经历为他以后的零售生涯积攒了宝贵的经验,对他未来的成功大有裨益。此外,他还有意遍游西部乡村,与当地居民交谈,从而认识到了一个重要事实:居住在大城市以外的人们需要购买东西,但他们对品种少、价格高感到不满,这种情况在乡村地区,特别是农场地区的商店中普遍存在。
敏感的艾伦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商机!抓住了这个机会就足以改变自己甚至是一个产业的命运!
为此,艾伦决定建立第一家大型函购公司,以解决农村居民的商品购买问题。但就在艾伦准备创办函购公司时,一场天降的灾难使他的计划差点儿成为泡影,他平时省吃俭用的积蓄在芝加哥的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
艾伦并未因此而气馁,他四处奔走,积极地联络合作人。有道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的内弟乔治·索思答应做他的合伙人。1872年两人各出资1600美元建起了首家函购公司。由于经济的拮据,他们只能将业务总部设在芝加哥一个马车行的草料棚里,从那里发行了世界上的第一批“目录表”。那是一页开列着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出售的各类商品名称的一览表。
艾伦明白想招徕顾客,除了价钱低廉以外,更重要的还是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公司的服务水平。这是一个关键,因为没有这项保证,顾客对花钱买未露面的卖主的东西总是有疑虑的。
在这种全新经营理念的支配下,公司开张第一年便生意兴隆,很快公司便在全美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1873年,公司与一个巨大的农场主组织“全美格兰其”签订了合同,成了格兰其组织的供应商,这成了公司在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因为格兰其组织在美国的影响非常大,从1873年到1889年,艾伦广泛地向人们宣传这一事实:他的公司是“最早的格兰其组织的供应商行”。因为,能与其签约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荣誉,更不用说它给艾伦的公司带来了大量的订单,公司的业务在格兰其组织的激励下蒸蒸日上。
到了1884年,公司原先只有1页的目录表骤增到240面,包括1万余种商品项目。4年后销售额第一次突破了100万美元。1895年,政府在邮政部长约翰·沃纳梅克的倡议下,建立了乡村免税邮递制度,艾伦公司因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艾伦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大力发展函购业务,这次机遇使得公司的经济实力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年销售额一度突破4000万美元,公司雇员达到6000人,一跃成为全美国的知名公司,艾伦也因此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名人。
有位记者曾同老演员查尔斯·科伯恩进行过一次交谈。记者最后提了一个很普通的问题:“一个人如果要想在生活中成大事,需要的是什么?大脑,精力,还是教育?”查尔斯·科伯恩摇摇头:“这些东西都可以帮助你成大事,但是我觉得有一样东西甚至更为重要,那就是看准机遇。”这位老演员是正确的。如果你能学会在机遇来临时识别它,在机遇溜走之前就采取行动抓住它,你就可以成就一番大的事业,获得一次大的成功。
19世纪60年代是日本历史上的动荡年代,但也是困难与机遇并存的年代,大多数的人稍有不如意就把原因归结到时代的错误上。山田正夫不一样,他从不慨叹生不逢时或者时运不济,而在一些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机会面前,他却像猎鹰一样目光如炬,从不轻易放过。
在德川幕府后期,政府对货币市场的管理非常严格。包括铸造旧金币及小面值金币、银币等在内的鉴定回收工作,主要是由被称为“金座”,即类似今天的“造币局”一类的组织负责。以前,山田正夫收购旧金币、银币都是与“金座”里的办事人员打交道,从未见过高层的官员。
有一天,“金座”的主管却亲自派使者直接召见山田正夫,在当时,他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银两兑换商。山田正夫凭自己的直觉敏锐地意识到,发财的黄金机会来了,他岂能轻易地放过。
“听说你做银两兑换商,为‘金座’回收旧型货币做了不少事情。”“金座”主管称赞说。
“我也是刚做这种业务不久,所以还是效劳不力。”山田正夫谦虚地回答。
“我听‘金座’里的人汇报说你回收的数量很可观,想来你的工作效率一定很高,所以希望你能多为幕府出点力。”“金座”主管打量着他说。
“是。”山田诚惶诚恐地说。
“我们希望在你原有的基础之上,再以更大的规模鉴定、回收旧币。”“金座”主管平静地说。
“深感荣幸,能为‘金座’和幕府效力。我自己一直致力于扩大回收业务,只是我目前很难再扩大了。”
“那是为什么呢?”“金座”总管吃惊地问,“有什么困难尽管提出来,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你解决。”
山田如实回答说:“目前我的商店规模已经到了资金允许的最大限度了。所以,对这件事,我恐怕很难做到。”
“你不就是资金周转环节受到限制吗?这没有问题。你现在告诉我要是再扩大业务量的话,你还需要多少资金?”主管长出一口气,轻松地说。
山田稍加思索,谨慎地回答说:“要是再扩大的话,我估计还需要3000两银子。”
“这不是问题,我可以借给你5000两作为周转资金,你觉得怎么样。”“金座”主管慷慨地说。
果不其然,第二天,“金座”主管就派人送来了5000两现银。有了“金座”主管雄厚资金的支持,山田正夫决定大展拳脚,实现自己多年的理想。他迅速雇来几个伙计,重新建造厂房并购置了先进的设备,开始大规模地回收旧型货币,很快就成了大阪一位人人皆知的大型银两兑换商。
山田正夫的事业就此平步青云、蒸蒸日上。他平均每天可以赚到20两左右的银子,每个月就能赚到600两,一年就能赚到7200两。赚钱的速度如此之快,是山田正夫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也是他梦寐以求的。他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机会竟会给他带来如此丰厚的回报。
芝加哥商人艾伦也是一个能够在不同的处境中觅得机会从而力挽狂澜的人。他总结自己的经验说:“我的成功是因为善于发现机遇,并且在机遇面前毫不手软。”
每个人成功的具体方式不尽相同,但每个人成功的道理却是一样的,那就是他们都明白机遇的重要性,并且都在孜孜不倦地寻求着机遇,利用着机遇,无论顺境还是逆境。
·正文· 第五章 选择自己生命中的贵人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朝夕相处,形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