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励志]活出全新的自己-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已经说过了。觉醒的过程,是一个有意识的努力过程,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如果不能觉醒,你就是被潜意识中那些隐藏的动力(模式)所主宰,那就是你们地球人说的:命运。”    
他做了一个手势,大家桌面上又出现一些文字。图特嘴也没停,继续说教:“所以,要不要被命运操控,其实掌握在你们自己手中。你们看看这个‘个人责任承担表’的八个层次(注1)。    
①这个问题是X X造成的,我只是个无辜的受害者。    
②都是因为X X,事情才会变这样,但我必须为这个问题善后。    
③这个问题的产生我也有责任,但我就是这样,我也没办法。    
④生命中这种事情很常见,我就是需要忍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混过去。    
⑤这个问题真让人难受,老天啊,帮助我面对它吧。    
⑥这个问题不是谁的错,而我的内在有力量,能够用有助於自己成长的方式来面对它。    
⑦这是我的潜意识吸引来(或选择来)的问题,我其实可以为自己选择更好的东西。    
⑧我创造了这个问题,我可以赋予它任何意义。现在,我选择将它转化,并从中获取我的力量。    
图特这时把幸雄叫到台上,让他坐在自己身边,面对全班同学。幸雄一上台,手脚几乎都不知道怎么摆了,很紧张。图特微笑地看著他说:“好,台北的幸雄,你告诉我们,你的层次是哪一个啊?”    
幸雄搔搔脑袋。“嗯,没遇见你们以前,应该是在第一、第二、第三来回晃荡吧。”他尴尬地笑笑,“在第一阶段课程的时候,嗯,应该逐渐进入了第四、第五个层次。”    
图特满意地点点头。“好,我们第二阶段的课程会让你进入第六、第七层次,然后第三阶段就会到达第八个层次了。”    
看到台下学生跃跃欲试的样子,图特决定不再浪费时间,单刀直入地问:“你的人生问题是什么?”    
幸雄坐立不安,好像屁股底下有根烧红的木炭,“不就是,嗯,我老婆要跟我离婚,还要带走孩子。还有……我的事业一败涂地,为人作保被牵累,股票失利……总而言之,我就是个一事   
无成的失败者。”幸雄说著自己都不好意思起来。    
“嗯,”图特谅解地点点头,“做为这样一个失败者,你可以报复谁?”    
“什么??”幸雄不可置信,“报复?我干么要报复?报复对我有什么好处?”说著说著,幸雄的嘴角竟然有些抽播,不自觉地流露一个诡异的微笑(注2)。    
图特了解地笑笑。他耐心地让幸雄消化一下,然后不经意地问:“谁会因为你的失败而受到打击?”    
“当然是我自己啦!”幸雄不假思索地说。    
“嗯!”图特不置可否。    
幸雄无趣地继续思索图特的问题,突然间,他看到父亲的脸孔竟然浮现眼前。“我爸爸?这怎么可能?我干么要报复他?他那种刚愎自用的暴君,我跟他没有什么好说的。何况……何况他在我十八岁那一年就过世了!”幸雄在嘟嘟囔囔时,心思已毕露。    
图特简单地提醒他:“回想一下你对你父亲的偏差行为。”    
幸雄想起自己从小就一直在挑战父亲的权威,也因此遭到不少毒打,这算是吸引注意的方法吗?图特这时点头确认,“是的,幸雄,你小时候很多顽皮的行为,是为了引起冷漠的父亲注意,同时,也是为了分担一些你母亲的伤痛。”    
这时幸雄突然发现,他脑海中闪过的画面,竟然一一出现在课堂的大白墙上。    
图特出声安抚他:“这是你潜意识里的东西,如果它不愿意,我们是不会看见的。既然它愿意让你揭露,何不勇敢地面对它?”    
幸雄看到儿时常见的画面:父亲酒醉回来,全家大小避之唯恐不及。爸爸这时往往和妈妈发生口角,抽出自己的皮带,没头没脑地就往妈妈身上挥。妹妹只会躲在床上发抖,只有幸雄会出声求爸爸不要再打妈妈了。但是,雨点般扫落的皮鞭只会更加密集地抽打,最后是妈妈和幸雄抱在一起痛哭的画面。    
看到自己幼小的身躯,和母亲在狂风扫落叶的皮鞭之下紧紧相拥的画面,幸雄忍不住失声痛哭。偌大的身躯,此刻在地上蜷曲成小小的一团。“原来……原来我小时候的顽皮捣蛋,是为了让爸爸多打我一点,少打妈妈一点……”幸雄喃喃自语。    
“是的,”图特认可,“很多孩子调皮捣蛋或生重病,都是为了拯救父母不快乐的状态,或是岌岌可危的婚姻。他们以为,自己的牺牲可以拯救他最爱的两个人……”    
班上同学有的已经开始啜泣,而此刻幸雄的眼泪更是有如堤防崩溃,汹涌而出。    
他想到青少年时期,他的个子愈长愈大,长得比父亲还高,於是权力斗争就开始白热化了。幸雄也用逃家、跷课、抽烟、打   
架等方式来报复父亲。而母亲呢?幸雄这么做不会伤害母亲的心吗?    
图特这时问道:“你原谅你的母亲了吗?”    
幸雄不解。“我?什么要原谅母亲?她是受害者啊!”    
图特摇摇头,沉声说道:“你心里对她的脆弱、无能,有很多批判,你没有感觉到吗?”    
幸雄好像被闪电打到,想起自己这些年来最痛恨看到人的脆弱面,也不许自己软弱,所以表面上总是装得满不在乎,无比坚强。难道……难道这是因为从小痛恨母亲的“不能保护自己和子女的女人,有什么价值?”幸雄突然冒出这句话,自己都吓了一大跳!原来这些年来,他对母亲有这些不满,自己却毫无所知。幸雄想起十八岁那一年,他被叫回家,看到家中父亲简陋的灵堂,那一刻,他从一个浪迹街头的混混,摇身一变成为孝子,开始努力赚钱,奉养母亲。    
注1 :克里斯多福·孟在心灵海国际教育集团开设的“生命教练”培训课程中,提出这些观点,我稍做删减、修改。    
注2 :克里斯多福·孟说,这是一个指标性的迹象,表示当事人的确有潜意识的阴谋在作祟。    
19我想拯救你——受害者牢笼    
图特这个时候又显示一个画面给大家看。    
幸雄从迷蒙的泪眼中,看到图特为他投射在墙上的一个倒三角形图案(注)    
“这是受害者牢笼,”图特简明扼要地说,“下面这个角,代表的是受害者。”他看看幸雄,“左上角是拯救者的角色,右上角是迫害者。你们每个人一生中,都或多或少地在这个牢笼之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大部分的时间,你们都是先扮演受害者,而整出戏就是从这里展开的。”    
“大部分的人都只觉察到自己的受害者意识,忽略了另外两个角色也在生活中为你们带来困扰。”图特拿手在三角形上比了比,“人类的意识常常会在这个牢笼里面跑来跑去,比方说,”图特看著幸雄,“你内心觉得自己是父母不当教育下的受害者,你没有得到自己应得的关爱。而为了平衡这种心态,内在就会有一个声音告诉自己要更加努力、胜过别人。於是你就以辛勤工作、表现优异,来做为报偿。”图特指了指拯救者的“但是,内心里还有一个声音告诉你,你永远都不够好,永远都没有办法获   
得父母真正的爱,因为——你不够好!”图特又指向迫害者的位置。    
一口气说完,他又补充了几句:“这是你们地球人很常见的意识活动模式,把自己陷在这个牢笼里面,动弹不得。”    
“而你……”图特又突然转向幸雄,“你心里把你的母亲看成受害者,觉得她是你父亲暴力阴影下的无助牺牲者,於是你想去拯救她。但是,一个孩子的力量能有多大?所以你的拯救一点也不成功。於是,你在内心深处认定了自己是个失败的人,有很深的挫败感。在无法承担这么多的罪疚和挫折感之后,你又成了迫害者——瞧不起你母亲的脆弱无能。”    
幸雄这时又进入半催眠状态,开始喃喃自语:“可是我很孝顺啊,我赚很多钱给我妈。”    
“是啊,但是你早年拯救她不成,在你后来的人生中造成了什么后果?”图特让幸雄消化一下,又接著分析,“你内心累积了很多愧疚,让你在生活中不自觉地扮演拯救者的角色。”    
“是吗?”幸雄纳闷。    
图特提醒他:“你的婚是怎么结的?”    
幸雄突然想起,他和晓菲虽然从大学就认识,但是他迟迟不想结婚。后来那一年,晓菲的父亲过世了,看到晓菲伤心欲绝的样子,幸雄忍不住向她承诺要照顾她一辈子,於是两个人就在幸   
雄不是诚心想安定下来的状态下结婚了。    
幸雄回头一看,一幕幕的往事在墙上放映著,无所遁形。结婚一段时间之后,幸雄才发现,无论他多么努力,晓菲还是不会快乐的,两个人就在受害者牢笼里走来走去,各扮各的角色,最终渐行渐远,幸雄最后还是落得一个“失败者”的感受!    
图特又问:“你为什么要为人作保?”    
幸雄又无言以对了。是的,他从小就是个拯救者,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只要朋友开口求助,幸雄很少能够拒绝。说得好听是“义气”,但其实是这种“拯救者”情怀在作崇。    
接著墙上的画面竟然开始播放他和小蜜认识的经过。在酒廊里认识了这个北京姑娘,本来只是一夜风流,没想到这个姑娘很有手腕,看出幸雄不忍拒绝别人的豪气,认识没多久就跟幸雄吐露自己坎珂的身世,说著说著还哭得像枝带舂雨的梨花。幸雄不忍,两个人便开始认真交往,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图特这时候说:“当你扮演别人的拯救者时,一定也扮演了迫害者的角色。所以,被你拯救的人最后都会怨声载道,让你的人际关系没有好下场。”    
幸雄呆了半晌,觉得图特说得太准了,但他随即又恢复直率的本色问:“那怎么办呢?我看到自己在受害者牢笼之中打转,该怎么走出来呢?”    
“好问题!”图特赞道,台下的同学也都露出期盼的表情。“受害者牢笼的出口在哪里呢?”他故弄玄虚地看著大家,然后手指向三角形的底部,“受害者!因为这是受害者牢笼的起因,因此也必须在这里终结。”    
图特认真地说:“想要从受害者的角色中挣脱是没有用的,因为这样的尝试只会把你带到迫害者和拯救者的位置。”停了一下,图特宣布,“所以,想要脱离这个牢笼,你必须面对受害者的痛苦:化解整合了这个痛苦,就能从牢笼中挣脱。”    
向东突然说:“这不是很矛盾吗?我们就是因为不想面对受害者的痛苦,才会创造出迫害者和拯救者的,现在反而要把面对这个痛苦,做为逃离的手段?”    
图特用赞许的眼光看著一下就抓到重点的向东。“是的,因为把你关到这个监牢里面的,通常是你对外在人事物的抗拒,你因抗拒而产生负面情绪,让自己沦为受害者。”    
图特看看幸雄。“就像幸雄的例子,他觉得父母没有以他想要的方式对待他,是因为自己不够好,所以他就成为受害者了。为了逃避自己的无价值感,他会藉由拯救者和迫害者的角色来帮助自己不去面对受害的痛苦。”    
图特又转过头来对向东说:“所以,如果你能与自己的负面感受安然共处——例如愿意接纳自己的无价值感或自己的脆弱无力——那么你就会有足够的内在力量,可以更有效地去应对外在   
你不喜欢的人事物,而不会被困在受害者牢笼之中了。”    
最后,图特语重心长地说:“这是关键所在,我们等一下会处理这个重要的问题。现在,让我们先看看受害者很容易采用的一种损人不利己的手段——报复。”    
注:克里斯多福·孟在心灵海国际教育集团开设的课程中,常常用到这个模型,最初源自史蒂芬申卡普曼的戏剧三角形模型。    
20从报复心理解脱——转念作业    
幸雄不解地问:“你口口声声说我在报复父母,可是自从我父亲过世以后,我可是个非常孝顺的儿子啊!”    
图特答道:“是的,那是你的表意识告诉你,要做一个孝顺的儿子来弥补你的愧疚。不过,表意识是敌不过潜意识里的动力的,那个动力就是——报复!”他继续说,“你收敛起你的光芒,隐藏你的天赋,招来一连串的失败打击,好做一个一事无成、平庸的人,这就是你对父母最大的报复。保有这种报复心理,可以让你继续批判他们的错误,责怪他们。”    
“可是……可是,”幸雄不解,“这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问问你自己啊!”图特不直接回答,“你想想,不原谅你父母,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好处?”    
幸雄此时头脑一片空白,直觉地回答:“我可以不必为我的人生负责,因为我的父母太糟糕了。他们不让我好过,我也要他们不好过。我的失败不是我的错,谁要我的父母是那个德性呢!”    
图特说:“很好很好,继续下去。”    
“我要让他们看看,我是他们不负责任行为下的受害者,是活生生的例证,证明他们的失败!”    
幸雄讲到这里,突然回过神来说:“可是,真正受害的是我自己啊!”    
图特提醒他:“报复是你潜意识的动力,在还没被你意识觉察到之前,这个动力是无比庞大,而且毫无理性。但是,一旦你把它带到表意识上,整合它之后,它的力量就消融了 ,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盲目地牵制著你。”    
幸雄立刻问:“那要如何整合它呢?”    
图特回答:“你要宽恕你的父母,同时也要宽恕自己。”    
幸雄打破砂锅问到底:“那要怎么宽恕他们呢?我父亲已经过世了 ,我母亲虽然还在,但我总不能现在就冒冒失失地跑回家,告诉她:‘我原谅你了。’”    
幸雄情绪的起伏带动全班的情绪,他唱作俱佳的表现,让有些人又开始吃吃地笑。图特又好气又好笑地看著幸雄。“我要先把你多年的一些错误信念揭露出来,才能开始疗愈。”    
图特拿了一张纸给幸雄,并示意阿凸们都发一张纸给在场的同学。    
图特指示大家按照纸上的格式,把句子完成。    
“同学们,大家都来写,写出你心中的不满,写出你的愤怒。管他什么宽恕原谅的,尽管骂吧!把你的积怨、不满、痛苦都表达在这张纸上,尽情地批判指责!”    
幸雄看著纸,不假思索,三分钟就完成了这个作业(注)。    
1。我对 父亲 感到愤怒,因为 他没有尽到一个父亲该尽的责任 。    
2。我要 我父亲负起做爸爸的责任,让孩子有个幸福的家 。    
3。 我父亲 是 一个顽固、不负责任、刚愎自用的人。    
其他同学花了十分钟左右才做完。图特看大家写得差不多了,就要幸雄把自己写的第一句念出来。    
“我对父亲感到愤怒,因为他没有尽到一个父亲该尽的责任。”幸雄照本宣科。    
“这是真的吗?”图特问。    
幸雄不解。“当然是真的啦,我父亲真的很糟糕。”    
图特问:“你百分之一百相信,你父亲没有尽到一个父亲该尽的责任,是吗?”    
幸雄想起来,父亲的暴躁,很多原因是来自工作的不顺利。他的上司很难相处,工作时间长、责任又重,他没有离开那份工作完全是为了抚养家庭。所以,真的不能说他是百分之百的不负责任。    
幸雄迟疑了。“嗯,不完全是真的啦,但他的确在很多地方   
没做好一个父亲该做的。”    
图特又问:“‘父亲应该尽到责任’这句话是真的吗?”    
幸雄说:“当然是真的,做父亲的本来就有责任要做好一个父亲。”    
“好!”图特说,“事实是什么?世界上的父亲都有尽到他们该尽的责任吗?”    
幸雄迟疑地说:“没有。”    
图特说道:“我们只看事实,不看应该。我们要热爱事实,接受真相,而真相就是:天底下不是每一个父亲都会尽到做父亲的责任的。对不对?”    
幸雄不甘愿地点头。    
图特又说:“你跟真相较劲,输的永远是你。这就像拿头去撞墙壁,希望墙壁能够移动一样,不是吗?”    
幸雄抱著头,无言以对。他从来没想过自己是在和一个不可能改变的事实对抗。图特老师说得对,有些父母就是不尽责任,难道我们就要为此一辈子带著怨怼活下去吗?父亲是错了,但幸雄却抱著他的错误遗憾终生——这真是一个非常不理性的决定。    
图特继续。“你现在想想父亲的样子,当你有‘父亲应该尽责任,结果他没有’这个想法的时候,在你眼中的他是什么样   
子?”    
墙上出现一个正在咆哮的男人,摔东西、发脾气,然后重重地带上门离家而去。    
幸雄说:“我眼中的他是一个暴躁、不安於室的人。”    
图特又问:“如果,今天我把你这个想法——我的父亲没有尽到责任——从你的脑袋中移除,你失去这个想法了,你不再这样想了,那么你心目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人?”    
墙上出现一个刚领了年终奖金的男人,带著大包小包的礼物回家。幸雄拿到一支冲锋枪,妹妹拿到一个洋娃娃,而妈妈开心地在一旁笑著,手上拿著爸爸送的水晶花瓶——上次吵架摔破的。爸爸不知道说了什么好笑的事,让妈妈脸上的笑容像花一样绽放。    
“嗯,”幸雄陷入美好的回忆中,“他是一个愿意付出、有人情味,而且有时很有幽默感的男人。”    
“好的。”图特一拍手,把幸雄从沉思的状况中唤醒。“当你有这个想法的时候,你父亲是个糟糕的人;而当你没有这个想法的时候,你心目中的父亲就变了一个人。”    
图特停顿一下,“你看看,你的父亲没有改变,但是你的想法变了,你的感受也改变了 。那么究竟是你的想法,还是你的父亲,为你带来了痛苦?”    
幸雄愣愣地说:“我的想法?”    
“是的,是你的想法。”图特点头。“我现在问你,你有没有看到可以让你放下这个想法的理由?我不是叫你要放下它,我只是问你,有没有让你放下这个想法的理由?”    
幸雄缓缓地点了头。    
注:这三个题目来自拜伦·凯蒂一念之转工作坊,英文网站:http://。thework。 ,    
繁体中文网站:http://soultw。/ee/ ,简体中文网站:http://blog。sina。。。cn/wonderofyourlife    
21猛力往幸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