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如果你的生活是面对麻将桌、办公室,你是无法开拓视野和进入创造和幻想的世界的!
生活方式对生活的影响不仅仅是对人的品位、修养在别人眼中的反映,更重要的,它也是一种自我调节和充电的方式,是一个人对自己这台机器的基本保养。如同哲学家阿希姆·里特尔所说:“未来需要来源。”一个有节奏、有弹性的生活方式,实质上是自我能量的储蓄充电,我们必须为自己提供这种空间和环境。只有在休闲的时光,你才能够反思过去和经验,并建立新的思想和视野,失去这种自我认识和自我充电的能力,我们就不能在新的竞争中成功。高尚的生活方式也意味着合理地安排时间,优化生活构架,让人这个制造财富的机器良性运转。
值得一提的是,健康并不仅仅表现在体魄上。根据联合国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是指人的身体、心理、精神都要处于良好的状态。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银行、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精神疾病占了发达国家疾病的15%,这个数据超过了所有癌症的总和!在西方的研究还发现,自1960年以来,人潜在的精神紧张增长了44%,精神紧张不仅导致人身体的疾病,而且造成巨大的社会风险。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完全没有心理疾病的人口比例只有9。5%。是什么造成这样的恶果?毫无疑问,是现代人对于物质贪婪追求的同时,忘记了这是在残酷地消耗自己的生命。疲劳和压力几乎是这些健康问题的根源。1989年,美国阿拉斯加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船泄漏,就是人的失误造成的。1986年,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也是由于技术人员过度疲劳造成的。
我国的正常人群存在心理障碍的比例已经高达20%。从对全国数百名企业家的抽样调查显示来看,中国企业家群体已经成为与心理因素有关的多种疾病的高危人群。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涉中心的数据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已有1200多名企业家因为自己不可摆脱的心理障碍走向了自杀身亡的道路,而这并不是所有的记录。事实上,身患心理疾病的企业家并不在少数。调查显示,53%的中青年企业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触目惊心的调查,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暂且不论它对于外在形象的影响,心理健康直接威胁着现代人的生命。谁不爱护自己,谁不懂得建立良性的生活方式,谁就是自己的牺牲品!
企业家们感到:心理压力过重,恶劣情绪的袭击日益增长,内心感到孤独,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力下降,亲情减少,对工作产生厌倦等等。这样糟糕的心理状态,直观地反映在他们的气色和精神面貌上,间接地反映在他们的社会形象上。正是这样的情况,让一个价位高达三万元的“总裁压力管理”的培训班爆满。老总们明白,心理不健康比身体不健康更加可怕。“压力管理”会创造出远远高于三万元的价值。在伦敦,有一家银行与健康保险业合作,把心理诊所搬到了银行。为的是让职员保持健康(心理、身体),银行明白,一个健康的职员是创造价值的。为了更高的价值,首先要保证自己健康。
糟糕的心理状态可以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来避免,通过创造良性的生活方式,保养自己的身体。生活方式并不意味着追求高消费的活动和你并不热爱的艺术。附庸风雅的人也会选择去看歌剧、听音乐会,但是在那里睡觉的话还不如去看一场电影。在自己经济和时间允许的条件下,从事有益于身体的体育活动是现代人用以驱赶压力的最好方式。英国某公司的代理大卫·王在羽毛球馆中与一位退休钢铁工人结成了球友。大卫·王说:“运动不但解除了压力,还能让人对生活充满向往。运动所给予我的,不仅仅是强健的肌肉,而且还在支持着我积极的人生态度。”
英格丽建议:
(1)立刻参加身体锻炼,你的健康是你形象的指标。没人愿意看一个病秧秧的“林妹妹”。减肥,人们排斥肥胖!
(2)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只让健康的食品入口,“你就是你所吃的”!
(3)改变生活的成功观念,“为了成功的生活而工作,不是为了工作的成功而生活”,命比钱更重要。
(4)宽松地对待自己,留一点时间让自己充电,留点时间给你的伴侣、亲人、朋友,不要都留给你的部下、同事和老板。
三代才能培养出艺术家
——有钱买不来品位
人们不去考虑如何才能生活得高尚,却只考虑如何才能长寿。
——赛涅卡(古希腊哲学家)
体操和音乐两方面并重,才能够成就完全的人格。因为体操可以锻炼身体,音乐可以陶冶情操。
——柏拉图
没有品位的人永远不能够改变自己最初所属的社会阶层。
——石涛(翻译家)
我们与谁在一起吃饭,比我们吃什么更为重要。
——伊壁鸠鲁(古希腊哲学家)
由海外归来的聂总,在某银行身居要职。聂总最大的爱好是读书、打高尔夫和听歌剧,他认为这三种活动能让自己陶冶情操、培养情调、减缓工作的压力。他重视生活方式,认为合理地安排生活才能有效地工作,不懂得生活方式的人,就无法成为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管理者。而他的下属,海滨城市分行长吴总是个大腹便便、身材肥胖的中年男人,他最大的爱好是打麻将和去歌舞厅,有时彻夜泡在KTV包间。
2000年为了调查地方银行工作,聂总对个别省市银行进行专访。为了能更多地与聂总建立个人情感,吴总绞尽脑汁取悦于聂总。晚上,他为聂总安排麻将聚会。厌烦麻将的聂总以“不会”而推辞,带着助理在海边散步。他得知聂总喜欢音乐后,又安排聂总去本市最豪华的歌舞厅,并且分派两名美貌小姐陪伴。聂总到了KTV包房,看到如花似玉的小姐,马上明白了其中的奥妙,聂总以“头痛”为借口离去。沮丧的吴总看到上级领导“刀枪不入”,非常不可理解,他问聂总的助理:“他这个人懂不懂生活?有没有情调和爱好?”
当然,吴总没有能够缩短与聂总的个人感情的距离,更没有得到聂总的赏识。聂总的助理认为:“区别吴总和聂总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官位,更重要的是他们对生活方式、个人素养以及对品位的理解。”
中国古人就非常重视通过生活方式来观察人,在中国汉代刘劭所编的《人物志》中,就提出了关于观察人的“八观”、“五视”。其中,第一条“居,视其所安”,指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看一个人的志向情趣,通过工作以外的活动判断一个人的品位、情调、艺术修养、文化熏陶等。总而言之,我们采用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如何选择和设计生活的内容反映了我们生活的品位,而生活的品位和格调是考察人的社会地位和成功人生的一个均衡而有效的标志。
考察生活品位的内容丰富、宽广,包罗万象。我们的每一次社会活动和个人生活内容,都在清楚地向人们表明我们的个人品位。从我们住在哪里、我们如何感受生活、我们如何穿着、开什么车、参加什么样的社会活动、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有什么样的业余爱好等等,任何与生活相关的活动,我们都在无声地告诉别人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生活态度、我们如何思维、我们如何培养自己的情调、我们有怎样的修养、我们如何进行个人发展。
在本书中,我们强调的成功已经不仅仅是事业的成就。事业的成就仅仅是成功、卓越的人生的载体,社会成就和金钱表现的仅仅是一个一维空间内的成功者,而卓越的人生体现在工作(事业)、家庭、自我发展、财产收入、社会责任、对于自然生态的责任等方面。一个人的生活品位、才智、生活的哲学思想、对于艺术的欣赏等能从多维空间内生动地丰富、衬托和完善个人形象。
人们尊重一个健康的、幸福的、充满了爱心、富有品位和情调的强大的成功者。人们可以从你的生活品位中判断你是一个“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红高粱地里冲出来的野汉子,还是一个刚刚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从“圈地运动”中走出来的浑身掉着“土渣儿”的“土大款”;是一个追求高尚生活质量的精神贵族,还是一个附庸风雅、假装成精神贵族的“暴发户”。仅仅满足于挣钱的人,无论他的银行账号有多少,他的心理都还挣扎在贫困线上。他们虽然腰缠万贯,但是生活的品位却还停留在原始的贫困阶层。那些“富得只剩下钱”的成功者,并不是我们所仰望的人。这种生活品位和财富不般配的畸形关系,不会产生卓越的人生。
英格丽在一次讲座之后,收到了一个听众的真诚感谢,她说:“由于你的一句话,改变了我丈夫的生活观念,‘听交响乐还是听流行曲?打高尔夫还是打麻将?都在告诉社会你是谁!'使他意识到人应该有生活的追求。”是的,人的追求不仅仅在事业上,也在于对高尚和健康的生活品位的追求。
在西方,很多公司喜欢在个人简历的“个人爱好”一栏中捕捉人的品位。吉姆被某银行录用为高级数量分析员,他宣称其中一个原因竟是由于他能打得一手好高尔夫球。未来的老板开玩笑地对他讲:“我录用你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在面试时我知道你的高尔夫杆数和我的不相上下,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周末一起打球了。”对高尔夫球的爱好,拉近了吉姆与新老板的关系,他们闲谈时的话题是如何提高球艺。
高尚的生活品位不但能培养高雅的个人志趣,而且让我们融入与我们境界相同的社会群体,开辟事业和生活的新空间。共同的兴趣、共同的爱好、共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是进入你所属的社交圈中的基础,也是建立持久、理性的友谊的必要条件。中国作家古古在《为什么他是富人?》一书中真知灼见地说道:“和什么人在一起,这是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富人总是千方百计打进更富的人的圈子,同时千方百计不要让穷人混进来。”“人们常常用一个人所处的圈子来判断这个人。” 还有人说:“和什么人吃饭,比你吃什么更重要!”任何社会中的人都不可没有一个社交的群体和“圈子”,这个“圈子”中的人通常是以共同的志趣和志向而聚集在一起的。
对生活品位的追求为你打开社交之门。对此,英格丽有切身的体会。七年前,她初到伦敦,由于对古典歌剧的欣赏和爱好,使她在伦敦开辟了新生活,结识了一批有情趣的朋友,体验了不同的人生内容。英格丽与奥地利女律师克劳蒂娅在一次聚会中,由于对歌剧共同的爱好,她们有了说不完的话题。严谨古板的克劳蒂娅推断:“我相信欣赏高雅艺术的人有着高尚的情调。”从此,她们成了朋友,经常一起去欣赏歌剧。克劳蒂娅还主动提出教英格丽德语,以便她不仅仅局限于欣赏意大利歌剧。从她那里,英格丽学习到了在研究生院永远也学习不到的欧洲文化。
英格丽与法国古董商皮埃尔相遇在歌剧大师的讲座中,皮埃尔有着相当高的钢琴造诣,遗憾的是,他的声音却不给他争气。身为繁忙的商人,他从不间断每周在私人教练那里学习声乐,至今已经长达14年了。他对于歌剧的艺术造诣让你感到,从他那里永远有学不完的知识。他的艺术修养和生活品位,为他和他的客户之间创造了很多高雅的话题,保持了大批长久的客户。皮埃尔热情而又多才,多年来他一直是英格丽免费的钢琴师和法语老师。这些朋友向她打开了欧洲文化的大门,让她体会到了维也纳古典华尔兹的韵律,巴黎塞纳河畔浪漫典雅的风情。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友谊和帮助,给她开辟了生活的另一维空间和社交圈,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对生活品位的追求所展示的个人形象让她认识到:“高尚的爱好还会熏陶高尚的情操。”
不过听什么音乐也在告诉人们有关我们的品位的信息。高雅的音乐等于高雅的品位。没有人责备你听摇滚乐,但是,最好别让别人知道这就是你所喜欢的音乐。有一次,彼德开车去接自己的高尔夫球友前往球场,在途中,彼德放起了美国盛行的街头说唱CD。他的球友吃惊地说:“我不知道你喜欢这样的音乐!”彼德不解地问:“这有什么关系吗?”球友含蓄地回答:“我不可想像一个开着宝马车的银行高级经理,能够听着街头说唱曲去打高尔夫球。”从此,彼德用古典的室内乐和交响乐代替了焦躁的摇滚和说唱音乐。
听什么音乐不仅仅展示我们的形象,它还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西方的心理学家在实验中发现,古典音乐能够提高、改善人的思维。复杂的多旋律的古典音乐造就的不仅是高度的智商,还有高雅的情调和艺术修养。如果我们早年没能成长在高雅的古典音乐艺术氛围之中,现在加紧培养点艺术情调也还为时不晚。受到英格丽的影响开始培养自己的音乐素养的人为数不少,一位在融资公司的女士36岁时开始学习弹钢琴;另一位英国朋友受到她的影响,在50岁时给自己的生日礼物是一副黑管;还有人在40岁时,开始学习声乐……
你不一定只选择音乐,任何一种高品位的爱好都是有益的。学习一门外语能够帮助你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和人们的思维方式。学习任何知识都永远不嫌晚。英格丽的一个76岁的英国朋友,在70岁时才开始学习中文。常年生活在英国的人,如果不懂得品酒,那就如同刘姥姥生活在大观园中。为了在工作以外的餐桌、酒会上自如地选择酒和西餐,英国银行的一位朋友还专门去学习了品酒和意大利烹饪。一位由海外归来的银行老总,不但打高尔夫,欣赏音乐、油画,还收集红酒和钢笔,他的爱好不但告诉我们他的品位,也增大了他的知识库。他能够如数至宝地告诉你,瑞士钢笔的历史和它们各自的特点。他确实让人刮目相看!崇尚古风是西方最高品位的表现,人人皆知学习收藏古董是要花费巨资的,只有那些有丰厚家底和极高品位的人才会选择这个爱好。不过,一个破旧的陈年古物,会比那些昂贵的、发亮的电器,还能够带给你更大的尊敬。
值得欣慰的是,品位和生活的情调是可以培养的。它与金钱完全不同,获得品位的过程不需要一个人在精神和道德方面堕落,而恰恰相反,通过对生活品位的培养还可以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不论你喜欢与否,你不得不承认,有品位和格调的人能够让人另眼相看!有钱不一定让你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但是,有修养、有格调、有品位的人却必定受到欣赏和尊重,因为人们会认为你有社会地位。
花一点时间培养你的品位吧!改善了品位的生活方式能够积极地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想像一下,一个整天忙得如同永动机的人,哪里有时间思考?而不思考的人是无法进步的。这听起来耸人听闻,但是却是不可辩驳的。人的思维会受到自己环境的影响,重复性的机械活动简化了大脑的功能。一个只会工作的人生活在一维空间,而一维空间是缺乏幻想的,是简单的、无乐趣的。
事实上,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无止境地追求金钱并不能够带来内心的幸福,也未必可以像想像中那样脱掉“贫困”的帽子。真正的贫困首先产生在心中,再反映在现实中。有钱而没有品位是一件可悲的、精神贫困的表现。
英格丽建议:
(1)培养一项高雅的爱好,认真地研究你的爱好,或许有一天,你的爱好会成为你的另一个职业。
(2)请选择这样的爱好:音乐、绘画、雕塑、舞蹈、书法、围棋、国际象棋、鉴赏古物、品酒、桥牌、学习一门外国语等等!如果你有条件,最好请一个私人教师,你会发现一对一的学习效果惊人。
请不要选择这样的爱好:摇滚乐、街头说唱、打麻将、喝老白干、打保龄球(在西方它是没有品位的活动)。
(3)为了大脑的灵活,至少学会欣赏古典音乐。
十三亿人民在关注着你
——媒体电视形象
在我们这个时代里,有效的交际家是那些以图像的形式传递信息,并将内容和效果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的人。
——格哈德·弗里德里希(奥地利作家)
在媒体上亮相是成功者需要学习的技巧。
——玛丽·斯皮莱内(形象设计大师)
公众想要的不是逻辑,而是感觉。
——比尔·维尔德(导演)
20世纪20年代,希特勒的身边出现了一位叫保罗·德弗里特的人。保罗原来是个歌剧演员,是什么让他成为伴随在希特勒左右,几乎形影不离的人呢?
原来,希特勒的第三帝国宣传部长戈培尔认为“统治者的观点可以通过电视变成统治地位的现实”,为了建立第三帝国的影响,必须建立一个帝国独裁者的个人形象。戈培尔为希特勒安排了媒体教练员,他就是保罗。保罗对希特勒进行了严格的训练。他们预先把希特勒的各种手势拍照下来,共同选择出那些能够加强希特勒大独裁者的形象的动作,这些照片最后被希特勒的摄影师保留了下来。保罗对希特勒原有的夸张和可笑的手势进行了彻底的戒除,他为希特勒设计了完善他独裁者的身体语言和公众形象。他训练希特勒在电视、公开场所演讲时的语言、手势和举止。
在他的训练下,希特勒在演讲中那疯狂的手势和语气震撼了当时的德国人,成为第三帝国获取人心的领袖形象。保罗还为希特勒在公开场所的出现做了精心的安排,从如何走下汽车、如何与人握手、如何步入会场,以及在大小型庆祝活动中的问候方式等等,都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在参加任何重大演讲前,保罗和希特勒无论是在客房、私室、办公室,都要预先排练到深夜。希特勒的讲话和出现的方式基本上都是按保罗的意图,经排练、熟背之后,再演戏般地出现在大众和媒体前的。
可以说希特勒是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