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自己拯救自己-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如此的震撼,那种眼神,那些话语,我永远也忘不了。”从上面所引的众多在文、理科领域从地位低微成为声名卓越者的事例中,可以明显的看出,即使是最高等的智力教育也绝不与劳动相互对立。适度的劳作使人心灵健康,对人的体质也同样有益。劳动之锻炼身体,正如学习之培育心智;社会的最好状态就是它既能为每个人提供工作,也能让每个人拥有一定的闲暇。甚至有闲阶级也不得不参加劳作,有时是为了摆脱空虚无聊,而更多地则是出于他们无法抗拒的本能需要。有人到英国乡村捕狐狸,有人到苏格兰山上打松鸡,而更有许多人每年夏季去瑞士登山闲逛。因此公共学校举行的划船、跑步、板球、田径运动,使得我们年轻人强体益智。据说,有一次惠灵顿公爵在伊顿看到男孩们在操场上参加运动,而那里正是他度过孩提时代的地方,他无限感慨地说:“就是因为在那儿,我才打赢了滑铁卢战役!”


自我修养让你挥洒人生自我修养让你挥洒人生(图)(2)

丹尼尔·马尔萨斯激励他上大学的儿子在尽最大努力勤奋学习的同时,也鼓励他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因为这是保持旺盛的精力,同时也是享受智力愉悦的最好方式。他说:“每一门自然科学与艺术的知识,都能愉悦并增强人的心智。板球能同时锻炼你的四肢,这使我极其高兴,我很欣慰地看到你把身体锻炼得很棒,我认为锻炼了身体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人的精神也得到了怡悦。”而关于积极劳动的作用说得更好的是伟大的神学家杰里米·泰勒,他说:“避免慵懒,用严格有用的劳作来充实每一点时光;无所事事使得欲望增加,如果有事可做,人们就会勤勉、健康;因为劳动中体力劳动最为有用,也最益于驱除心魔。”一生中事业的成功更多的依赖于身体健康,这一点并不为一般人所知。霍德森在一封给英国朋友的信中写道:“我相信,如果说我在印度过得很舒心,从身体上讲,这得归功于良好的消化能力。任何行业中的持续工作的能力所需要在很大程度上都必须取决于这一点;因此参加运动,甚至仅将其当作脑力劳动的调节方式就显得尤为必要。很可能就是由于忽视身体锻炼,我们在学生中经常发现这样一种不良倾向:不满足,不快乐,不活跃,爱幻想,表现出轻生厌世的想法。这样一种倾向在英国被称作拜伦主义,在德国则被称作维特主义。凯宁博士也注意到在美国这样情况越来越多,因此他指出:“我们的年轻一代中有太多的人生长在绝望之中。”对这种年轻人的症状,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让其参加体育运动、工作和体力劳动。艾萨克。牛顿爵士的童年时代最好地展示了童年劳动对个人人生的影响。尽管对一个孩子来说比较沉闷,但他仍然孜孜不倦地用锯子、锤子和斧子“在他的卧室里敲敲打打”,做出各种各样的风车、马车、机器模型。长大成人后,他仍然乐意为朋友们造了许多小桌子和小柜子。斯密顿·瓦特和斯蒂芬森少年时也是工具不离手。但是,如果没有这种自我修炼方式,成年后他们能否取得如此巨大成就就值得怀疑了。这就是在前面章节所描述的大发明家和机械师的早期训练,他们的发明天才是在年轻时不断使用双手劳动过程培养的。通过训练,即使是手工劳动者也能够提高成为纯脑力劳动者,在日后的工作中他们经常会发现早年劳动所带来的好处。艾利乌·勃利特说他发现体力劳动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于是他常常地放弃教书和学习的机会,重新系上皮围裙,回到铁匠的锻炉和铁砧边,为的就是体质和心态的健康。


自我修养让你挥洒人生自我修养让你挥洒人生(图)(3)

对年轻人来说,练习使用工具,在培养他们学会生活常识的同时,还教会他们使用双手和膝臂,熟悉有益健康的工作,在具体的实践中逐渐提高才干;给他们灌输实干能力的思想,让坚韧不拔的精神最终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在这点上,严格地说,与有闲阶级相比,所谓的工人阶级占有明显的优势——他们在早年就不得不在机器生产或其他工种中辛劳地作业,因而逐渐变得心灵手巧。所谓体力劳动阶级最主要的缺陷并非在于他们从事体力劳动,而在于他们专门从事于体力劳动,而道德和智力因此被忽略;有闲阶层从小就教育孩子:劳动是卑贱的,并避而远之,长大后更是蔑视劳动;而贫苦阶层的人们,自小生长在从事体力劳动的圈子中,长大后大都目不识丁。然而,把体力训练、劳动和文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上述两种极端现象并非不可能,国外的种种迹象表明采用一种更健康的教育体制是完全可行的。甚至专业人员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他们的身体健康,一位作家曾说:“伟大人物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其身体健康和智力很高。”对一个成功的律师或政治家来说,拥有健康的呼吸器官和接受良好教育同样必不可少。血液与氧气在具有呼吸功能的肺部表面结合,在很大程度上对保持思维活跃这一至关重要的能力是必需的。律师只有经过势均力敌的激烈法庭辩论的磨炼才能登上事业的顶峰;政治家呢,只有在拥挤的议院里发表亢奋冗长而蛊惑人心的演讲之后方能飞黄腾达。因此律师和国会领袖在工作中需要比才能显然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身体的耐力和活力。这种能力在布勒汉姆、林德赫斯特、坎贝尔、皮尔、格洛汉姆、帕尔罗斯顿这些的大人物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瓦尔特·斯科特爵士由于残疾在爱丁堡大学被人戏称为“希腊大笨蛋”,而实际上,他的体质非常强健:他能在特威德河与最好的渔夫一起叉鲑鱼,在耶洛与骑术高超的猎人一起骑烈马。在他后半生从事文学研究时,对野外活动的兴趣也从未消减:早上写写《维拉利》,下午他就会去猎野兔。威尔逊教授不仅能言善辩、擅长写作,而且还是个优秀的棒球运动员。彭斯年轻时,在跳远、投掷和摔跤方面就非常出色。许多神学家在年轻时,体育方面也很抢眼,艾萨克·巴罗在卡尔特修道学校时就因善于拳击而出名,很多时候,他鼻青眼肿。安德鲁·福勒是索汉姆一个农夫的儿子,因拳击而闻名;而亚当·克拉克孩提时仅仅因为力气大能“随意滚动大石块”而出名,而这也许就是他日后能“思维活跃”的秘密所在。因而,拥有健康体质是必要的,但也必须认识到,培养学生养成思维的习惯同样至关重要。“劳动万能”这句名言只有在掌握知识的前提下才是真理。学习之路对所有能把劳动和学习有机结合的人敞开其门。世界上没有百折不挠者无法跨越的困难。查特顿有一句经典话语:“万能的上帝创造把人送到了世界上,在困难中,如果他愿意,他的手可以够得到任何东西。”学习与经商一样,能力只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我们不仅必须要趁热打铁,而且在此之前也要不停敲打,直到使它变热为止。精力旺盛和持之以恒的人细心利用每一次机会,在懒散者不屑一顾的时间里通过自学而获得的成绩之大是令人惊讶不已。就是凭着这种精神,弗古逊身上裹着一张羊皮爬上高山,学习天文;斯通在做雇佣园丁时学习数学;德鲁在修鞋的间隙中研究最深奥的哲学;而米勒则在采矿场做临时工的时候自学了地理。


自我修养让你挥洒人生自我修养让你挥洒人生(图)(4)

正如我们所说,乔舒亚·雷诺兹爵士最相信勤奋的力量。他坚持认为所有通过孜孜不倦勤勤恳恳工作锻炼自己能力的人都将变得优秀;辛劳成就天才之路,艺术家技艺的纯熟是无止境的,而有止境的是他自己付出的汗水。他并不相信所谓的灵感,只相信学习和劳动。他说:“只有劳动,才配得上优秀这一殊荣。”“如果你有天才,勤勉将不断提高它;如果你才能平庸,勤勉会弥补它。被正确引导的劳动不会付之东流,而不付出劳动则必将一无所获。”福韦尔·柏克斯顿爵士也同样相信学习的力量。他谦虚地戏言,只要付出双倍的时间和努力,他将和其他人一样出色。他充分相信平常的方法和不寻常的运用。罗斯博士曾说:“一生中我认识几个人,我相信,有朝一日他们会被人们认为是天才,然而他们却是勤奋积极的人。天才因为成就而出名,没有成就的天才就像盲目的信仰和喑哑的圣谕。然而成就是时间和努力的结果,而绝不是靠异想天开得来的。……每一伟大的成就都是无数次练习准备的结果。才能产生于劳动。任何成就都可能垂手可得。甚至连走路,一开始也是举步难艰。演说家演讲时眼里不停地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妙语连珠,富有哲理他,而他认识到成功的秘密在于耐心的重复,并得忍受痛苦和失望。”全面性和准确性是学习上必须达到的两个目标。在给自己制订学习计划时,弗朗西斯·霍纳特别强调要完全掌握一门学科就必须持续不断运用它。他瞅准一个目标,把注意力只集中在几本书上,并且坚决反对“任何散漫杂乱的读书态度。”对任何人而言知识的价值并非在于它的数量多少,而主要在于它能得到很好的运用。因此在实际运用中,有一点准确而精细的知识往往比泛泛的、粗浅的知识有价值。伊格内修斯。劳拉有一句名言:“一次做好一件事情的人比多而不精好得多。”注意力在过多的事情表面上,就难免会分散我们的精力,阻碍进步,最终一无所成。圣·里奥纳多爵士在一次给福韦尔·柏克斯顿爵士的信中谈到他的学习方法,并解释自己成功的秘密。他说:“开始学法律时,我获取每一点知识并消化吸收。在所学知识没有充分掌握之前,我绝不会开始学习另外的知识。我的许多竞争对手在一天内读的东西我得花一星期时间才能读完。而一年后,这些东西,我依然记忆犹新,但是他们,却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


自我修养让你挥洒人生自我修养让你挥洒人生(图)(5)

智慧的多少并不取决读书的数量或读书的多少,而在于有目的的、适当的学习;在于学习某一学科时的思想专注程度;在于整个思维运动体系能遵循连续的原则。艾伯尼西甚至这样认为:他的大脑有一个饱和点,如果填塞进去的东西超过这个极限,那它只好挤掉另外一些东西。谈到医学,他曾说:“如果一个人确定想做某事,那么,在选择适于达到成功的方法时就绝不会含糊。”目标明确于学习最有利;时刻将获得的知识付诸以实践才能真正地掌握它。因而,仅仅拥有书籍或知道在哪儿能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还远远不够。我们必须拥有符合个人实际能力的人生目标,并积极主动地为之做好准备。自称家财万贯而兜里却一贫如洗不是真正的富有。我们自己必须拥有足以应付任何情况变化的大量知识,否则,运用知识时,我们只能束手无措、一筹莫展。不言而喻,果断和敏捷对学习和经商非常重要。让年轻人习惯于依靠自身的力量,在童年时,任由他们最大的享受自由行动的乐趣,这些都有助于他们提高自己的上述两种素质。过多的指教和限制会妨碍自立精神的形成,就像在旱鸭子胳膊下捆上一个气囊一样会让他们永远不会游泳一样。缺少自信可能是阻碍进步的更大原因,人们并未普遍意识到这一点。据说,人生中一半的失败是由于缺乏自信心、不敢尝试。约翰逊博士早就常常把他的成功归因于自己自信的能力。尽管有这样一些人,脑袋空空却喜欢自欺欺人,但适当的谦虚是与正确评价自己的优点相容的,谦虚并不意味着否定所有的优点。缺乏自信继而导致行动上的优柔寡断,这是性格上的缺点,尤其会阻碍个人的发展进步。收获甚微的原因一般都在于尝试不够。一般说来,绝大多数人都希望获得自学能力,但却对必要的努力甚为反感。约翰逊博士认为“学习上缺乏耐心是当代人的精神缺陷”,这句话对现在仍然适用。我们或许并不相信学习有什么坦途大道,但是我们似乎深信有一种“受欢迎的”方法。在学校里,我们总想找到一种省力的捷径通往科学殿堂;“在十二节课里”或者“不需要老师”就能学会法语和拉丁文。我们模仿那些时髦的女士,她们聘请老师来指导学习,条件是他不用语法和分词来折磨她。以同样的方式我们获得了点点皮毛知识;学化学就靠听一小段有趣的实验讲演,吸进笑气,看见绿色的水变成红色,磷粉在氧气中燃烧,我们就得到这么点皮毛,尽管它总比什么也没有知道强,但是毫无价值,而我们还沾沾自喜地美其名曰“寓教于乐”。怀有这种想法的年轻人期望不劳而获,这不叫教育。这样的学习虽然费了脑筋,却不能提高智力,当时给予刺激,产生一种对知识的渴望和机敏,但是,由于缺乏比娱乐更高的目的,它终究是没有真正好处的。在这种情况下,知识只会产生一种短暂的印象,而且只是一种感觉;实际上这种靠感觉的方式就是聪明的享乐主义的表现,这不是智力。因此许多只能被活力和独立性激起的最出色的思想,现在却在沉睡着,很少被生活召唤过,除非大难突然降临,它才会从睡梦中惊醒。被“寓教于乐”蒙骗的年轻人很快会排斥勤奋的学习方式。为了在运动嬉戏中学得知识,他们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扎实的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思想的涣散和性格的软弱。罗伯特曾说:“五花八门的学习方式和吸烟一样有害,而这也正是其长期蛰伏的原因。它最使人滋长惰性,也最使人软弱无能。”这种恶习不断滋长着,而且四处延伸,它的最小的危害是让人浅尝则,最大危害是对脚踏实地的劳作深恶痛绝,使人意志消沉。如果我们聪明的话,就应该向先人们一样勤勤恳恳;因为劳动仍然是而且永远是取得价值的代价。我们必须有目标明确,并且必须耐心地等待。所有最好的进步都是渐进的,对于满怀信心且积极热情的人,报酬无疑会适时到来。一个人日常生活中就表现得越勤奋,他的声望也就越高,能力也就越强。但是,还要持之以恒;因为学无止境。诗人格雷说:“劳动是快乐的。”伯兰杰则说:“用掉总比锈掉的好。”阿诺德问“我们永远没有停步休息的时候吗?”“永不言止”,马尼克斯·圣阿尔德贡德毕生的座右铭。正是对造物主赋予我们的才能的正确使用,我们才受到人们的尊敬,正确合理运用一种才能的人比同时拥有十种能力的人更受人尊敬。的确,拥有很高的才智和拥有世袭的巨额财产一样能体现个人的优越。然而,怎样运用那些能力?这就像问那笔财产用来做什么?一个人可能积累大量的知识却毫无用处,因此,知识必须与智慧相联系,并且表现出崇高正直的品格,否则便毫无意义。佩斯特拉齐甚至认为智力训练就其本身来说只有害而无益,所有知识必须根植于受正确引导的意志之中。知识的获得确实可以避免一个人在生活中走上邪道,但根本不能防止自私自利,只有正确适当的准则和习惯才能改正自私自利。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确能发现许多这样的例子:知识渊博的人,性格却完全扭曲变形;饱读经书的人,却毫无实践能力;把“知识就是力量”时常挂在嘴边的人却往往成了狂热者、专制者和野心家。除非受到正确的引导,否则知识本身只会使恶人变得更危险,而世界有了他们,恐怕就比地狱好不了多少了。


自我修养让你挥洒人生自我修养让你挥洒人生(图)(6)

也许,如今我们夸大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已习惯性地认为,有了很多的图书馆、科研机构和体育馆,我们就在不断地发展进步着。这些设施的确对自学有帮助,但同时却也往往阻碍个人达到自学自教的最高境界。有可随意使用的图书馆未必能博学,就象富有却未必慷慨一样。毫无疑问,我们拥有了伟大的设备,但一个人只有通过自己的观察、专注、坚韧和勤奋才能更加智慧通达。纯粹的占有知识在某种程度上与智慧通达相去甚远,与阅读相比后者达到一种更高的训练,而阅读是一种往往沦为对他人思想的消极接受的方式,其中很少或者根本就没有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这种阅读方式只会像细嚼慢咽一样使人放任,只能激发一时之情感,对思想的丰富提高和性格的塑造没有半点效果。许多顽固者还抱着这样不切实际的想法,以为他们正在训练自己的心智,而其实却不过在玩一种低级的消磨时光的游戏,其好处最多也莫过于因此使得他们投有时间去做更恶劣的事情罢了。还有一点也应当时刻铭记在心:从书本中获得的经验,尽管宝贵,实质上仍只是知识的积累;而取之于生活的经验才是智慧之源,其价值要比前者大得多。伯林布鲁克爵士说得很准确:“无论哪种形式的学习,既无法直接也无法间接地使我们变成更好的人或公民,它顶多是一种精妙却华而不实的消磨时光,而以此获得的知识无非是一种可信的无知而已。”良好的阅读也许有益,但也不过是培育心智的众多方法之一,与实际经历或榜样对塑造个人性格的影响来相比要逊色得多。远在教育普及大众之前英国就培育出了许多智慧、勇敢而诚实的智者。大宪章就是由一群没有多少文化的人们用他们自己的符号谱写的。虽然他们并不熟练文字表达的原则之道,但他们懂得如何理解、尊重并勇敢地保护这些原则。正是这一群没有文化却无比崇高的人们为英国的自由奠定了基础。我们必须承认,教育的首要目的并非仅仅是向人们填充他人的思想,使他们成为别人思想的奴隶和接收器,而是要拓展个人的才智,使他能够在任何生活环境中应付自如。许多精力最充沛,贡献最大的人物很少读书,勃兰得利和斯蒂芬森成年后才学会识字,但他们却成就卓著;约翰·亨特20岁时还不识字,但他做的桌椅却能与最好的木匠比美。“我从不看这个,”这位伟大的生理学家曾在一次课堂上指着某一门学科的书说:“假如你想在你的专业领域里作出成就的话,你必须做实际研究。”当有人告诉他和他同时代的一位人物指责他轻视阅读时,他说:“我愿意告诉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