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道你看不出来吗?公司本部有那么多职位,却让我去如此遥远的地方。我有心脏病,这一点公司所有的人都知道。”
我无法确认是否公司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位先生有心脏病,如果有的话,我真希望他肝火不要那么旺。我更倾向于认为他犯了一种最严重的职业病:推委病。
与之截然相反的是体育界的成功者罗杰·布莱克。他的杰出并不在于他非凡的令人瞩目的竞技成绩——他曾经获得奥林匹克运动会400 米银牌和世界锦标赛400 米接力赛金牌。而更让人心生触动的是,所有的成绩都是在他患有心脏病的情况下取得的。
除了家人、亲密的朋友和医生等仅有的几个人知道其病情外,他没有向外界公布任何消息。带着心脏病从事这种大运动量的竞技项目,不仅很难有出色的发挥,而且有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第一次获得银牌后,他对自己依然不满意。如果他告诉人们自己真
实的身体状况,即使在运动生涯中半途而废,也会获得人们的理解的。但是罗杰却说:“我不想小题大做。即使我失败了,也不想将疾病当成自己的借口。”作为世界级的运动员,这种精神一直存在于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
那些认为自己缺乏机会的人,往往是在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借口。成功者不善于也不需要编制任何借口,因为他们能为自己的行为和目标负责,也能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
借口总是在人们的耳旁窃窃私语,告诉自己因为某原因而不能做某事,久而久之我们甚至会潜意识地认为这是“理智的声音”。假如你也有此类情况,那么请你做一个实验,每当你使用“理由”一词时,请用“借口”来替代它,也许你会发现自己再也无法心安理得了。
有一次,一位朋友对我说:“我不做这件事情是有原因的。”
我回应他说:“是的,如果你想给自己找借口的话。”
“不——这不是借口,而是理由。”他急切地辩解道。
一个人在面临挑战时,总会为自已未能实现某种目标找出无数个理由。正确的做法是,抛弃所有的借口,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二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态度,你选择哪一种呢?
那些实现自己的目标,取得成功的人,并非有超凡的能力,而是有超凡的心态。他们能积极抓住机遇,创造机遇,而不是一遭遇困境就退避三舍、寻找借口。
人们如此苦心孤诣地寻找借口,却无法将工作做好,这正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如果那些一天到晚总想着如何欺瞒的人,肯将一半的精力和创意用到正途上,他们一定可以在任何事情上取得卓越的成就。如果你善于寻找借口,那么试着将找借口的创造力用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许情形会大为不同。
习惯性的拖延者通常也是制造借口与托辞的专家。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就能找出成千上万个理由来辩解为什么事情无法完成,而对为什么事情应该完成的理由却想得少之又少。事实上,把事情“太困难、太无头绪、太花时间”种种理由合理化,的确要比相信“只要我们够努力、够勤奋就能完成任何事”的念头容易得多。
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为没做某些事而制造借口,或想出干百个理由为事情未能按计划实施而辩解,那么,我劝你最好还是自我反省一番。
别再做那些无谓的解释了,动手做事吧!
9
嘲弄抱怨
对于生活中那些喜欢抱怨的人,人们会避而远之;在工作中也很少有人会因为坏脾气以及抱怨、嘲弄等消极负面的情绪获得奖励和晋升.
我遇到过许多失业者,发现他们充满了抱怨。失业的痛苦困扰身心,使人觉得仿佛陷人了黑暗的深渊之中不能自拔,他们只有通过抱怨来平衡自己。然而,这种抱怨的行为恰好说明自己所遭遇的处境是咎由自取。
抱怨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通过努力才能改善处境。人往往就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形成了高尚的品格。相反,那些常常抱怨的人,终其一生,也无法产生真正的勇气、坚毅的性格,自然也就无法取得任何成就。不妨假想一下,你喜欢与那些抱怨不已的人为伍,还是与那些乐于助人、充满善意、值得信赖的人一起共事呢?哪一种同事更受欢迎呢?
我有一位朋友计划与一位离过婚的妇女结婚,临到结婚前却放弃了。
“事情怎么会这样呢?”我为之惋惜。
朋友这样向我解释!“她总是一一历数前夫的种种缺点——胡说八道、好吃懒做、无所事事、脾气恶劣等等,简直一无是处。我想,世界上应该没有一个如此坏的人吧。我突然觉得和她生活下去我会受不了的。于是干脆逃走为妙!”
很显然,对于生活中那些喜欢抱怨的人,人们会避而远之;在工作中也很少有人会因为坏脾气以及抱怨、嘲弄等消极负面的情绪获得奖励和晋升。
一个受过良好教育、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曾经向我抱怨,自己在公司长期得不到提升,其间流露出对老板的不满。在他眼中,老板只不过是用“敬业”和“忠实”来麻痹员工,作为剥削员工的一种手段。但是一旦产生这种心理,他也就根本无法主动地做事了。
几乎在所有的机构中——无论大小,吹毛求疵、流言蜚语和抱怨嘲弄永不止息。也许有些人的确因为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或者来自公司极不公正的待遇,但是这些都不能成为无休止抱怨的理由。
人在遭遇不公正待遇时,通常会产生种种抱怨情绪,甚至会采取一些消极对抗的行动,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但是,如果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用一种豁达大度的心态来对待它,就会将这种不公当成对成功者的一种考验。容忍和以德报怨是成熟的一种标志。抱怨毫无意义,至多不过是暂时的发泄,结果什么也得不到,甚至会失去更多的东西。一个将自己的头脑装满了过去时态的人是无法容纳未来的。聪明的做法是停止计较过去,停止对自己所遭遇的不公正待遇耿耿于怀。
我认识的许多公司管理者对这种抱怨都十分困扰。一位老板曾经这样对我说:“许多职员总是在想着自己‘要什么’;抱怨公司没有给自己什么,却没有认真反思自己所做的努力和付出够不够。”
对于管理者来说,牢骚和抱怨最致命的危害是滋生是非,影响公司的凝聚力,造成机构内部彼此猜疑,涣散团队土气。但是,至今依然无法找到一种良药彻底根治这种痼疾。
我的建议是,当你忍不住要抱怨时,不妨看一看老板定律:
一、老板永远是对的;
二、当老板不对时,请参照第一条。
作为某一机构的一员,轻视、诽谤甚至伤害所在机构,就等于伤害你自己。与其毫无意义地抱怨和唠叨,不如去寻找那些值得欣赏的东西,赞美它,支持它,拥护它,理解它,你会发现结果将大不相同。
嘲弄和抱怨是庸懒、懦弱无能的最好诠释,它像幽灵一样到处游荡拢人不安。如果无法释放自己的压抑和烦恼,你不妨试一试我推荐的方法:到海边去!在沙滩上将自己的愤懑和不满写出来。让潮水将它们一同卷走,永远抹去。
吹毛求疵
当你说老板刻薄时.恰恰证明你自己是刻薄的;当你说公司管理到处都是问题时,恰恰就是你自己也有问题。
人最大的缺点莫过于自己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反而对别人吹毛求疵。
请记住,当你说老板刻薄时,恰恰证明你自己是刻薄的;当你说公司管理到处都是问题时,恰恰就是你自己也有问题:
林肯有一封写给胡克的信,可以引导我们走向这个曾经做过伐木工人的伟大心灵。在这封信中我们可以看到林肯是如何驾驭自己精神的,同时也可以看到一些他驾驭别人的事实,这封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率直、慈爱、睿智、老练,具有外交天赋和宽大胸襟的林肯。
11
胡克曾经粗鲁、不公正地批评自己的总司令——林肯,这使他的上司伯恩赛德感到十分难堪。但林肯却毫不计较,而是充分发挥胡克的优点,为自己所用。林肯提拔胡克,接替了伯恩赛德的职务。换句话说,被冤枉的人提拔了冤枉他的人。事实上,林肯和伯思赛德之间的私人友谊十分深厚。
但是误会依然存在,因此,有必要让被提拔的胡克得知真相,所以林肯以一种既不让他出丑也不点燃怒火的方式告诉了他,用理智的方法去化解了和胡克间的矛盾。
以下就是这封信的全文:
少将:
我己任命了你为波托马克军的首领。我这样做当然有自己充分的理由,然而我依然认为你最好知道,我对你依然有很多不太满意的地方。
我相信你是一位勇敢又有才华的军人,当然,这是我喜欢的。
我也相信你不会把你的职业与政治倾向相混淆,这一点你是正确的。
你有充分的自信心。如果这不是必不可少的优点,至少是有价值的优点。
你雄心勃勃,在合情合理的范围内,它利大于弊。但是,我认为你在接受伯恩赛德将军统帅时,这种雄心曾经受到过挑战。在这一点上,你犯了一个大错误,不管是对国家,还是对那位战功卓著和值得尊敬的长官。
最近,我曾听你说过,无论是军队还是政府都需要一位最高统帅,我也相信你的观点。因为这方面的原因,但不仅仅因为如此,我给你下达了任命。只有那些赢得成功的将军才可以成为统帅。
我现在要求你的是取得军事上的成功,而我自己也冒着独断专行的危险。
政府将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支持你,不会比以往的多.也不会比以往的少,而且对所有的司令官一视同仁。批评自己长官甚至使他丧失自信心,我担心这些由你带入军队的思想会发生在你自己的身上。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来帮助你控制它。无论是你.还是拿破仑(如果他还活着),都无法从一个弥漫着这种情绪的军队里有所收获。
现在,请克服这种轻率,保持旺盛的精力,勇往直前,争取伟大的胜利。
此致
12
敬礼
林肯
1863年1月26日
于华盛顿
信中有一点值得深思。它说明了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从一片有毒的土壤里会滋生出娄似龙葵的致命物质——我指的是对那些地位比我们高的人嘲笑、吹毛求疵、抱怨和批削的习惯。
尽管胡克有种种缺点,但他依然得到了提拔,而你的老板可能没有林肯那样宽容大度的胸襟。但即使是林肯也无法永远保护胡克。如果胡克战败了,林肯不得不再起用其他人——一个更沉着冷静,一个不妄加评论,不吹毛求疵的人取而代之。
不要吹毛求疵,这不仅是一个做人的原则,也是一种建立在自然法则基础上的商业法则。奖赏只会给那些有用的人。如果希望能对老板、对公司有真正的帮助,就应该保持宽容心,以一种温和的态度来告诉自己的老板,他的管理存在一些弊端,而没有必要激起他的不满,更没有必要与之上升到对立的地步。
有一类人专门喜欢挑老板和同事的缺点和错误.他们自己无法做到十全十美,却要求其他人尽善尽美。他们有一种用他人的错误来证明自己的聪明的心理,总是希望从挑剔错误中得到满足。
如果你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评论别人和是非上,你自己可用的时间又能剩多少呢?你还有时间去成功吗?提高自己并不需要贬抑别人;获取他人对你的信任,也并不需要中伤其他人。
每个人都有缺点,但除此之外,也有长处和优点。正确的心态应该是看到他人优秀的本质。如同一位伟大的企业家所言:“看人应该看到他的优点,必须尽量发掘他人的优点。当然,发现了缺点之后,也应该马上纠正,以七分心血去发掘优点,用三分心思去挑剔缺点。”
贪得无厌、自私自利等种种商场冷酷无情的行为使我们睿智的目光被蒙蔽,以至于只能看到别人身上的缺点,看不到他们的长处。
如果挑剔能使一部被撞坏的汽车恢复完好如新的话,那将是多么的美好啊!但是这是不可能的,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过分挑剔,什么也不能挽同。如果我们能改变态度,少些指责,多些赞美,对自已对别人都是有好处的。
13
眼高手低
那些在事业上取得一定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在简单的工作和低微的职位上一步一步走上来的。
有人说:“无知与跟高手低是青年人最容易犯的两个错误,也是导致频繁失败的原因。”许多人内心充满了激情和理想,然而一旦面对平凡的生活和琐碎的工怍,都变得无可奈何了;他们常常聚在一起高谈阔沦,然而一旦面对具体问题,就会不知所措。
公司经营需要有战略思考和整体规划,但更需要的是将种种构想付诸实施的执行能力。对于年轻人来说,无论未来发展的前途怎么样,这种执行能力都是首先必须具备的。只有那些对寻常工作能够忠实地加以执行的人,未来才有可能走上重要的职位。
今天的年轻人在求职时念念不忘高位、高薪,并且对自己说:英雄须有用武之地。然而当他们对工作感到厌倦时,就会对自己说:“如此枯燥、单调的工作,如此毫无前途的职业,根本不值得自己付出心血!”当他们遭遇困境时,通常会说:“这种平庸的工作,做得再好又有什么意义呢?”渐渐地,他们开始轻视自己的工作,开始厌倦生活。
那些在事业上取得一定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在简单的工作和低微的职位上一步一步走上来的。他们总能在一些细小的事情中找到个人成长的支点,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用恒久的努力打破困境,走向卓越与伟大。
那些在公习里身居高位,肩负要职的人,他们忠实地履行日常工作职责。年轻人应该像哥伦布一样,努力去发现自己的新大陆,沉湎于过去或者深陷于对末来的空想是没有前途的。你正在从事的职业和手边的工作,是你成功之花的土壤,只有将这些工作做得比别人更完美、更正确、更专注,才有可能将寻常变成非凡。
在这个农民出生的人都可以跻身于国会议员的年代和国家,没有什么职业上的歧视和限制可以阻止有志之士追求成功。因此,无论薪水多么微薄,无论工作是多么普通平凡,都不要轻视和鄙弃它。
我在街上遇到过一位年轻人,他蹲在一个捞鱼的摊子前,用网捞鱼。可是鱼网太薄了,一碰水就破,破了三只鱼网,却一条鱼也没有捞到。摊主是一位老人,对年轻人说:“你总是想捞那些又大又漂亮的鱼,鱼网自然无法承受,你当然捞不到啦!”
年轻人心目中要有远大的理想,但在实际生活中又必须脚踏实地,衡量自己的实力,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一步一步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纸上谈兵的人永远无法取得成功。为什么华盛顿、林肯这样的伟人永远只是少数,因为世界上有着成千上万个和他们一样富有理想的人,却在眼高手低的毛病中把机会扼杀了。
成功的定律是:心态+目标+方法+行动=成功。心态是改变命运决定成败的先决条件,目标是方向,方法是工具,然而,只有脚踏实地采取行动,其他三者才会变得有意义。
许多年轻人也曾有过伟大的理想,但是却总是摇摆不定。仅仅有理想是不够的,如果没有行动你将永远停留在起点上。尽管行动并不一定会带来理想的结果,但是不行动则一定不会带来任何结果。
不要让眼高手低束住了你的手脚,在工作中每一件事,不论大小都值得用心去做,而且对于那些小事更应该如此。
斤斤计较
为利益而利益,为计较而计较,就会使人变得心胸狭隘、自私自利。它不但对老板和公司造成损失,也会扼杀你的创造力和责任心。
怎么看待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之间的关系呢?许多员工将这一界线划分得清清楚楚,工作中表现出例行公事的态度,一份报酬一份付出,已经很难看到那种为公司付出智慧和体力的忘我精神了。
越来越多的员工认为自己“出售”给公司智力和体力,公司发给自己薪水,解决面包问题。在一个崇尚等价交换的商业社会中,这一切看起来都合情合理、天经地义,但是这又是一种极为短视的想法。因为,在工作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自己的人生发展更为重要。
许多人被短期的利益蒙蔽了双眼,看不清未来发展的道路。等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再奋起直追时,已经浪费和错过了最好的时机,无法赶上了。
在此,我想给年轻人提个建议:“在你们开始工作时,不要太多地考虑薪水问题!要注重工作本身给你带来的价值——发展你们的技能,完善你们的人格品质……”
我经常看到,许多看起来老实巴交,缺乏灵气的人在公司里步步高升,这是
15
为什么呢?
我有机会拜访了一位成就斐然的年轻人,他是一家大酒店的老板。一开始我丝毫没有看出他有什么特殊才能,直到他讲述了自己被提拔的传奇经历之后我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几年前,我还是一家路边简陋旅店的临时员工,根本就没有什么发展的前途可言。”他回忆道:“一个寒冷的冬天,已经很晚了,我正准备关门。进来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妇。他们正为找不到住处发愁。不巧的是,我们店里也客满了。看到他们又困又乏的样子,我很不忍心将他们拒之门外。于是就将自己的铺位让给他们,自己在大厅睡地铺。第二天一早,他们坚持按价支付给我个人房费,我拒绝了。本来也就没有什么嘛!”
“那对夫妇临走对我说:‘你有足够的能力当一家大酒店的老板.”’年轻人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
“开始我觉得这不过是一句客气话.然而没想到一年后,我收到了一封纽约来信,正是出自那对夫妇之手,还有一张前往纽约的机票。他们在信中告诉我,他们专门为我建了一座大酒店,邀请我经营管理。”
年轻人没有计较一夜的房费,而正是这一举手之劳,他获得了一个梦寐以求的机会。
斤斤计较一开始只是为了争取个人的小利益,但久而久之.当它变成一种习惯时,为利益而利益,为计较而计较,就会使人变得心胸狭隘、自私自利。它不仅对老板和公司造成损失,也会扼杀你的创造力和责任心。
《圣经》上说:“助人就是助己。”不要计较得太多,多做一点对你并没有害处,也许会花掉你一些时间和精力,但是可以吸引更多的注意,使你从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你的老板、上司和顾客会关注你、信赖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