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文宣思来想去决定去做市场营销,因为这个职业的进入门槛
较低,收入的增长空间也比较大,再说她自己也很喜欢和人打交道。于
是文宣激动地和做这一行的朋友谈了自己的打算,没想到却被泼了一身
“冷水”。朋友告诉她,营销是淘汰率最高的职业,也是最苦最受气的
职业。文宣听了后更加苦恼、仿徨,难道自己还得继续干这枯燥乏味的
秘书工作吗?
相信很多人都曾有过文宣这样的烦恼,毕竟“人往高处走,水往低
处流”,大家都想找个平台更高的工作,但是却不知往哪儿跳,对跳槽
后的前途也感到茫然,于是总在跳与不跳之间徘徊。其实这些人只是受
到了别人的影响,或是不安于现状,很想要有所改变,而事实上,他们
并不清楚自己究竟适合做什么,又能够做什么,拿什么资本去跳等。因
此,在跳槽前,必须想清楚。
有专家认为,决定跳槽成败的最根本因素有三个:需要、方向和资
本,想要跳槽的人,要先考虑好这三方面的因素。
首先,想要跳槽,看看自己需不需要。
如今跳槽几乎成了时尚,特别是在“金九银十”的黄金时期,人
们对工作稍有不满,就理直气壮地炒了老板的鱿鱼。他们跳槽,主要是
为了得到更高的薪水。但是专家提醒跳槽大军,能改变薪水的不是跳
槽,而是你的职业积累和发展。因此在跳槽前,应当先看看跳槽是不是
对你的职业发展有帮助。
从上述案例中看,文宣是因为涨薪无望,转部门也无门,秘书工作
也并非她个人长期的职业目标,她才想要跳槽,以便突破自己职业发展
的瓶颈。这些需要确实合情合理,也比较理智,因此跳槽是有必要的。
其次,想要跳槽,还要明确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
如果错误地肯定自己能干什么,比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还要糟
糕。比如文宣,虽然她有很好的跳槽动机,但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就
她的性格而言,做惯了文秘,要突然改行从事营销,也许并没有优势,
甚至还会碰一鼻子灰。因此,在她还没确定好方向时,还不宜跳槽。
有很多跳槽没成功的人,就是属于这种情况,没有确定好方向或是
方向不对,因此他们跳来跳去总也找不到归属感,甚至还会越跳越往下
“掉”。到最后,他们会发现自己做过的「作很多,但却什么都不精,
全都浅尝辄止、
该如何找准自己的方向呢?这需要有专业,而且有行之有效的职业
规划。比如文宣,她可以向自己的专业行政管理方面发展。一方面能很
好地利用文宣4年的文秘「作经验,延续其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
符合文宣喜欢与人打交道的特点,而且职业的门槛也相对较低,发展空
间也较大。
有了需要,有了方向,还需要盘点资本,然后才能做决定。
虽然你有跳槽的必要,也有了明确的方向,但究竟能不能跳得l万匕去
呢?这也需要考虑一下。有的人跳槽后的工作和以前不同,因此缺乏工
作经验,应当如何弥补呢?比如文宣,她在4年的文秘工作中,积累了
一定的管理、分析和统筹能力,这些就是她的职业资本,这些资本对于
行政、人事、管理等岗位是很有用处的,在跳槽的时候可以选择能发挥
自己资本的职业。
如果没有一定的资本,或是无法利用原有的工作经验,那么就算跳
了也是白跳,还不如在原来单位安心工作,为自己补充一些资本
只有以卜只个因素全都具备之时,才能确保跳槽成功。
不要一个口令、一个动作简单地完成任务
很多人工作很努力,却得不到上司或老板的认可,为什么呢?因为
他们L作不到位。不少人总是上司说什么就做什么,一个口令,一个动
作,完全不想要做得更好,只是一味完成任务。在他们看来,“把事做
完”胜过“把事做好”。因此,他们的工作效率总是很低,得不到上司
赏识。
陈昊和韩程是同时进入公司的新人,他们学历相当,所学专业也一
样。然而一年后,韩程受到了上司重用,得到晋升,而陈昊仍然是老样
子。这让他心里很不平衡。他觉得自己工作比韩程认真努力多了,凭什
么韩程得到晋升,而自己却什么都没有?于是他去找经理想弄清楚
缘由。
经理想了想,对陈昊说:“陈昊,能不能麻烦你到东门的水产市场
跑一趟,看看那里有没有大闸蟹卖?”陈昊虽然心里有疑惑,不知道经
理究竟想干什么,但他还是什么都没问,赶紧跑去了西门水产市场。
半小时后,陈昊回来了,他向经理报告说:“经理,水产市场有大
闸蟹卖。”经理又接着问他了:“那是怎么卖的呢?是论斤卖?还是按
只卖的?”陈昊一听,茫然了,这些他根本就没问。于是一回神又赶紧
再跑了一趟西门水产市场。半小时后,他又回报说:“水产市场的大闸
蟹都是按只卖的,每只50元。”
经理听了后也没说什么,只是当着陈昊的面,将韩程叫了进来,并
同样吩咐韩程说:“韩程,麻烦你到东门的水产市场去一趟,看看还有
没有大闸蟹卖?”韩程马上问经理说:“经理,请问您买大闸蟹干什么
用啊?”经理笑着回答说:“眼看中秋快到了,以往都是给员工送月饼,
今年我想换个花样,给员工送大闸蟹。”
韩程听经理把话说完,才赶去水产市场。过了半小时,韩程回来
了,手上还拎着两只阳澄湖大闸蟹,向经理报告说:“经理,我觉得送
员工就要送阳澄湖大闸蟹(。东门的水产市场有两家摊位有卖。第一家每
只平均有4两重,每只卖50元。而第二家每只平均6两重,每只要卖
80元。”经理听了点点头。
韩程又继续说:“我已经和摊主都谈好了,如果公司一次买600只
的话可以打8。5折,而且每4只还送一个附带烹饪大闸蟹调料的礼品
盒。像咱们公司的员工大半是单身的年轻人,要么就是三口之家,所以
我建议买4两重的,这样每人可以送四只。而且我看了那些大闸蟹,都
挺新鲜,相信大家会很喜欢。不过要是经理自己想送亲戚朋友,我建议
买6两重的比较合适。我各买了一只带回来给您参考,要买哪个就由您
定吧。”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也看出了问题所在。陈昊连买大闸蟹的原因都
没问,目的都没弄清楚,就盲目地跑了两趟,很显然,结果肯定不理
想。再看韩程,他虽然只去了一次市场,却将所有问题都了解得很详
细,也处理得妥妥帖帖。如果你是经理,会赏识谁呢?答案自然是韩
程了。
有“心计”的人会更周全地考虑问题,力求一次将事情做好、做
到位,让上司能放心将事情交给他。而平庸的人,只知道一个口令一个
动作,虽然认真,但难免会做无用功,因此工作效率很低,业绩也提不
上去。
可见在职场上,光会努力工作是不会成功的,企业需要的是努力巨
聪明的员工。这样的员工才能准确地领会主管的要求和期待,迅速打开
公司上下的局面,成为上司不可缺的左膀右臂。
一个口令一个动作,过于军事化、机械化,不适合用在职场上。如
果你工作非常努力,却又得不到上司的重视和认可,那么反思自己是不
是正在用这种军事化的方式F作。
你不只是被管理者,更是管理者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任何一名员工都应该是一名管理者,
都应该学会自我管理,并找到自己的绩效和企业效益之间的联系,这样
才能在为企业贡献智慧和力量的时候,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作为员工,你在职场中的角色不只是被管理者,你更应该成为一名
管理者。如果你聪明又有“心计”,就照着管理大师的话去做,成为可
以自我管理,获得老板认同的管理者。
有一天,一家制造工厂的总裁到基层,视察他的工厂运行得怎样〕
他在车间四处走动之际,碰上了一个名叫赫德的设备操作员,看上去赫
德似乎正无事可做。于是总裁便走过去问赫德发生了什么事,赫德解释
说:“我正在等一个技术员来校准设备。”赫德边解释,边不失时机地
向总裁抱怨那位技术员速度很慢,自己已经等了很长时间,电话都打了
好几次,可直到现在还不见人来。
总裁问道:“赫德,请你告诉我,这台设备你用了多长时间了?〃
赫德自豪地说:“先生,我想大概有二十多年了吧。”总裁听后诧异地
说:“赫德,你不是想告诉我,你用了二十几年还不知道如何校准这台
设备吧?这实在让人太难以置信了。要知道,你可能是我们这里最好的
机械师。”
赫德得意地说:“先生,其实我闭上眼睛都能校准这个设备。但是
你也知道,校准设备并不是我的工作。而且我的工作描述上说的是,期
望我使用这台设备,并将校准方面的问题都报告给技术员,我却不必修
理设备的。”
总裁听得目瞪口呆,再也忍不住了,于是请这位设备操作员到办公
室,并请他拿出了自己的工作描述。他认真对赫德说:“我要告诉你,
赫德,我们将为你写一份更有意义的全新的工作描述。”说完,总裁将
那份工作描述撕得粉碎,并快速在一张新表上写了点什么,递给了赫
德。赫德一看,他新的工作描述上只有一句话:“用你的脑子。”
在工作当中,你也像赫德这样被动等待,等着老板告诉他要用脑子
吗?这样做只会使你的工作变得被动,效率低,也会让你的上司觉得不
快。聪明的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开动你的脑子。然后,拿出具体的解决
方案,让自己成为优秀的自我管理者。
有的人认为只有那些被企业赋予了职权的管理者才拥有权力,而作
为普通员工,只能被领导、被管理和被考核。显然,这种认识不够深
刻,不够到位,只看到了表面。史蒂芬·柯维在其著作《高效能人士的
匕个习惯》中说:“在这个世界上,当你能决定你做事方式的时候,你
就拥有了权力。”
作为员工,你不能认为只有被晋升了才能成为管理者,才能获得权
力,也不要期望你的上司能给你特别授权,让你一夜之间成为拥有权力
的管理者。你现在要做的,是做好本职的工作,以当前正在做的工作为
核心,不断地深人和提升一,以增加自己的专业影响力,丰富自己的工作
内容,开拓自己的职责范围。这样就能渐渐获得_L司和同事的认可,在
自己的工作领域有一定权威,并形成一定的影响力,而你也将成为更好
的自我管理者,得到更多的认可和提升。
而且,真正了解你工作进展情况和绩效状况的不是上司,而是你自
己,因此,你完全可以决定自己的绩效,成为自己的主人。而你的上
司,只是你绩效水平的支持者和帮助者,并不是决定者。
当你看到了问题,并有能力去解决它时,一定要说出来,更要付诸
行动。否则,就会被上司看成不动脑子,不积极的表现。就像上例中的
赫德,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因素限制了他,使得他操作了二十多年的设
备,到最后仍然没得到晋升,依旧在日复一旧地操作他的设备。
作为聪明、有“心计”的员工,要善于用脑,正确认识自己的角
色,让自己成为优秀的自我管理者,采取积极行动,在为企业作出贡献
的同时,也让自己获得了更好的发展。
第十篇职场心计学
低姿态
时刻给上司赢的感觉
一个人要在职场中八面玲珑,就要学会在上司面前保持较低的姿
态,淡然绝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职场盘旋上升的策略,如深谙此道,
必将让你的仕途一帆风顺。
维护上司的面子,就是维护自己的前程
作为下属,维护领导的尊严和权威,是最能赢得领导信任和青睐的
了。比如,给上司“补台”,及时保住上司的颜面,必要的时候自己把
责任揽下来。这样做会给上司留下极好的印象,也会给你的职场生涯带
来转机。
公司里新招了一批职员,老板在一次会议上点名的时候,却把“黄
哗”念成了“黄桦”,全场一片寂静,没人应答。老板又念了一遍。然
后一个员工站了起来,怯生生地说:“我叫黄哗(ye),不叫黄哗
(hua)。”老板的脸色有些不自然。这时,一个精明的小伙子站起来说:
“报告经理,是我把字打错了。”“太马虎了,下次注意)”老板挥了挥
手,接着念了下去。一周之后,这位及时给领导找回面子的小伙子被升
为公关部经理。
事实上,每个上司都喜欢有一个能为自己及时找回面子的下属。如
果你能与L司搞好关系,在适当的时候,为上司填补工作上的漏洞,维
护L司的尊严,对自己的前程会大有好处。反之,就会影响自己的
前程。
一家保健品厂研究所的办公室主任肖航,就是因为不懂为上司留面
子而毁了前程的。
几年前,肖航从名牌大学毕业分到这家保健品厂。由于办事利索,
很快就从普通研究人员晋升为研究所办公室主任。但是他却在关键时刻
办了一件傻事。有一次,研究所经认真研究、认证,出台了一套改革方
案,由于在设计当中出了问题,致使整套方案泡汤。上司追究责任,肖
航说:“这套工艺流程是在所长主持下完成的,其他人只是执行者。”
第二天,所长把肖航叫到他的办公室,冷冷地说:“肖航,你真会
说话,有了责任往上司身上推……”没过多久,肖航被免去办公室主
任,调到其他办事处去了。
古语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上司也是如此,工作千头万绪.
难免出现疏忽和漏洞,这时,作为下属应该主动帮助上司查漏补缺,往
自己身上揽些责任。每个上司都喜欢给自己补台的人,如果你在关键时
刻给上司落井下石,那么你以后的日子肯定不好过。
上司也是人,他们也有相同或类似的感受,即使这种“面子”哲
学是错的,但在中国这种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下,我们都会不可避免地
套用中国人独特的思维习惯和模式,得出相似的结论。在上司的眼里,
如果自己的下属在公开场合使自己下不了台,丢了面子,那么这个上司
就可能认为,下属肯定是对自己抱有敌意或成见,甚至有可能是有组
织、有预谋地让自己为难。
如一位心理学家所说的那样:“人们都喜欢喜欢他的人,人们都不
喜欢不喜欢他的人。”在公开场合不给L司留面子的结果便是,L司要
么给予以牙还牙的还击,通过行使权威来找回面子;要么怀恨在心,以
后慢慢报复你。
下级在公共场合给上司提意见时,一定要注意给上司留面子。留面
子,首先表明你对上司是善意的,是出于对上司的关心和爱戴,是为了
帮助上司做好工作。这样,他才愿意理智地分析你的看法。
给上司留面子,是对上司的尊重,就等于给自己留下充分的余地,
下属可利用这个余地同上司在私下里进行更深人的交流和探讨。在上司
的尊严得到维护之后,你的好运也会紧随而至。
千万别跟上司较劲
有关统计显示,职场中只有30。43%的人与领导关系很好,比较容
易沟通;有57。97%的人与领导的关系只是一般;还有1014%的人与领
导关系不好,经常在背后抱怨;甚至有1。46%的人与领导经常起冲突。
在职场中常会见到这样一些人,他们把领导当成自己的敌人,无论
做什么事,都想和领导比一比,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如果长期和领导较
劲,自然会和领导发生冲突,严重阻碍个人的发展,工作也会变得很
糟糕。
如果你正忙着和领导较劲,那么应该试着调整一下心态,不要总是
把自己失败的原因归结到领导身上。试着把他当成朋友,也许更有利于
你的成长和工作进步。
心理专家认为,喜欢和领导较劲有三种常见的原因。
第一,从现实来说,员工和领导的地位确实是不平等的,这样,经
济利益就会有冲突,这是任何时代都很难避免的。
第二,双方的沟通还不够,职场人士一般都渴望与领导建立良好的
关系,然而员J一与上司之间却存在一个常见的障碍,那就是缺乏沟通,
员工要么是不好意思沟通,要么不敢沟通,要么根本不知道如何沟通
等,这样的情况普遍存在。
第三,从心理学的层面来说,专家认为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自
恋,自爱,即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在潜意识中,会要求别人理解自己,
“应该”为自己服务,而忽略了对方也是一个独立的人,也有自己的感
受和需要。
在这些努力奋斗的职场人士和大权在握的领导中,专家所说的具有
“自恋人格结构”的人其实有很多,这样的人如果觉得对方没有完全如
自己所愿,就会产生自恋性愤怒,并以直接或是间接的方式来发泄,结
果就会把对方越推越远。
很多员工和领导间之所以起冲突,在潜意识中就是这个原因。也就
是说,冲突的一方或双方,常常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
而没有尊重对方的意志和需要。
知道了原因,如何避免和领导较劲,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和领导搞
好关系呢?有专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比尔·盖茨曾说:“人生是不公平的,接受它习惯它吧。”
我们也要试着去接受与领导不平等的事实,对人生的不完美采取顺其自
然的态度。与其花精力与领导较劲,不如把更多精力投人到自己能做好
的事情上,更高质量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完成工作任务就是与仁司建立良好关系的前提,千万不要小看了这
一点。有的人总是通过消极怠_「的方式来与领导较劲,实在是很不明智
的做法,这样会将自己与领导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吮
第二,试着多和领导沟通,加强与领导之间的互相理解,可以减少
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在工作中,也要善于将自己的强项表现出来,让领
导知道你有能力很好地完成任务,让自己的能力得到领导认可。要知
道,领导并不是高不可攀的,有事情多和领导谈谈,相信他们会理解
你的。
第三,还要学会换位思考,也该理解一下领导的苦衷,不要一有事
就先抱怨领导不对。当领导理亏时,也要记住给他留个台阶,不能当众
纠正领导的错误。对领导的期望不要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