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在宽慰和谅解朋友的同时自己也陷入这样的误区:自以为纯纯的我,究其实,是蠢蠢的我。在这个大家都忙忙碌碌的年代,居然妄想朋友听见你的要求,就抛下自己手上的事务不去处理而特别为不在他眼前的你去奔波。
第16节:第二章识人有方,用人得法(6)
时常用自己的心去度朋友之腹,结果得到的是朋友的误解。也用不着去埋怨被谁给欺骗,欺骗自己的其实正是自己。
据《庄子·齐物论》记载,有个养猴人对他的猴子说:〃我早上给你们三个栗子,晚上给四个。〃猴子听了都觉得势头不对,嗷嗷直叫,呲牙咧嘴。养猴人马上又对猴子们说:〃那么,我早上给你们四个栗子,晚上给三个,怎么样?〃猴子就高兴起来了。这些猴子的高兴大概只是暂时受蒙蔽所致。天长日久,聪明的猴子自然会悟出主人的狡诈和卑鄙,从此不再相信他,而且仇恨他。那时候,养猴人可就要自认倒霉了。朝三暮四式的狡诈,必然最终失信于人。
失信于人,不仅显示其品行不端,人格卑贱,而且是一种只顾眼前不顾将来,只顾短暂不顾长远的近视行为,终将一事无成,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失信于人,大丈夫不为,智者不为。一个说话不算数的人,处处说话都不算数。他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对大人对小孩,对妻子对父母,对同事对朋友,对上司对下属,对名人对凡人,对老师对同学,对什么人都会说话不算数。
做人之道,大概没有什么比诚笃守信、取信于人更为重要的了。我们看一个人与人交往时,只要他能做到诚实守信,其他方面的缺陷尚且会宽容忍让。反之,若失去了这个根本,我们便不会相信他,不愿与他共事,不愿与他打交道。
□ 患难中奋进者有前途
人处患难之时,往往情绪低落、不思进取,而平时身上的那些劣根性的东西也都自然地表现出来。有时看人,其富贵时一个样,衰落时又一个样。而在患难之中能保持自己的优秀品质,做到有所不为有所不取、顽强拼搏、积极奋进,这样的人确实难得。领导者若从患难中识得人才,就应像相信患难之交一样,加以重用。
1.贫时不为者大
一些人往往在平时道貌岸然,做出一副君子的姿态,而一旦贫困衰落、山穷水尽之时,则一反常态,平时的美德没有了,代之以无耻的索求。这种人是万万不能用的。而有一种人,即使是在危难之时,也洁身自好,处处为人着想,这才是真正的人才。当年曹操南下进攻刘备,大敌当前,连诸葛亮都主张弃樊城去襄阳。刘备不忍心舍弃樊城民众,让他们愿跟随的跟随,结果当地民众都愿意一起走。这样混七杂八,行军速度极慢。曹军追来,刘备让民众先走,自己率兵抵御。虽然刘备暂时失败了,但他深得民心,一大批人死心塌地地跟随他,为蜀汉大业奠定了基础。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刘备太重感情了,这也反映出他在任何时候都以民为本、爱民之心不改。这正是其成功的关键。
2.患难之中见真情
古人云:〃贫贱亲戚离,富贵他人合。〃人处患难之中就是自己最亲近的人都离开了,更何况其他人呢?而难能可贵的就是贫贱不离。故人们极看重〃患难之交〃,极赏识在困难时仍留守原任的下属。平时人家不管对你有多好,这都不能说明问题,只有在患难之时才能看出人家对你是否真心。
人们常说〃患难识真情〃,在患难中人们可以找到真正的朋友,也能找到忠于自己的下属。患难是一座熔炉,它能炼成真金,而一切腐朽都化为灰土。谁不想平平安安地过日子,但生活中有一点小插曲又如何呢?它带给人的不只是痛苦,还有看清这个社会、读懂一个人的幸福。可想而知了解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因为生活中从此又多了一个可深信的对象。
领导者对身边的人了解最深的时候恐怕就是自己或是团体有困难的时候。当你身陷囹圄时连你平时最亲近的人都离你而去,但往往是那些领导平时不太注意的人留了下来,这绝不能说他们有所求。如果是这样,他们早就投往别处了,唯一的原因就是他们对你对团体有感情,并且他们深信你能够扭转乾坤。这时领导就该明白了:谁是什么样的人,谁该加以重用。记得一位大型国有企业的厂长因人诬陷入狱,平时〃香客〃满门,而现在那些〃好朋友〃、〃好部下〃全都没了音讯,只有一个小职员来探访厂长,原来这个厂长曾无意中帮过这个小职员。真相大白之后,厂长特意提拔了那位小职员,因为厂长深知能在自己落难的时候来探望自己,他就绝不是那种势利小人。他是能够忠于自己也忠于厂子的,这种忠诚最是难得。
第17节:第二章识人有方,用人得法(7)
因此,领导识人用人要多多考虑一下共过患难的朋友、下属。
有人在顺利时,乘风破浪,意气风发,而一旦身处危难则萎靡不振,从此消极处世。有人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保持一颗平常心,顺不骄,败不馁,总是积极地面对人生。领导当然地喜欢后者,因为后者的心境最难得。在顺境中开拓进取许多人都还能做到,但要在一次次的失败面前抬头走下一步的人却并不多,这足见逆境中奋发进取者的可贵。常言〃自古英雄多磨难〃,英雄不是从娘胎中一出来就是,而是一次次的磨难造就的。领导若能识得这样的人才,便可为自己寻找一名得力的助手。
世界著名演员西尼16岁时来到纽约,而他当时仅有一年半的学历。一次他到美国黑人剧团,因念不下台词,主考官打断了他的面试:〃别浪费我的时间了。〃回去之后,他买了收音机,几小时几小时地听广播、模仿播音员的声音。当他第二次来到黑人剧团时,主考官为他惊人的进步所折服,终于聘用了他。后来这位主考官知道西尼在逆境中的奋斗过程,钦佩不已,并时时关照西尼。
逆境造就人才,它也让领导能发现真正的人才。危难并不可怕,怕就怕在危难中头脑不清醒,从而失去了许多可贵的东西。
□ 从日常谈话中鉴别人才
常言道,言为心声。了解下属的直接方法就是和他交谈。平时,领导要多接触下属,多与下属交谈,有意识地询问下属一些你关心和正在思考的问题,从下属的谈吐中初步判断他们的观念、才学与品性。
1.目光远大的人可以共谋大事
在询问下属〃公司应该向何处发展?〃〃你有什么打算?〃等问题时,领导如果发现下属不满足于现状,有远大理想,有不同寻常的发展眼光,且想法也不空泛,那么,这是一个值得重用的人,可以提拔重用,成为共谋大事的搭档。
2.善于倾听的人能担大任
善于倾听别人谈话,能够抓住对方本意,领会其要旨,回答言简意赅的人能担当大任。
因为他们善解人意。善听是一种修养,它只有经过长期的锻炼才能形成;同时,这些人想必是有谦逊的品德,有随和的个性,具有领导和管理的天赋。一般来说,三言两语就能切中问题要害的人,往往是思维缜密、周详而又迅速果断的人。他们对事物体察入微,而且客观全面,做出的决定也实际可靠,他们是能担当重任之人。此所谓〃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启用他们,公司业务扩展获得的成果定会是实实在在。
3.〃胆小〃心细的人比轻易许诺的人更可靠
在布置任务时,有的下属常说〃我担心……〃,〃万一……〃之类的话。乍看起来,这种人给人一种胆小怕事的印象。其实不然,因为他们往往思维比较严密,能够居安思危,经常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和结果,同时也善于自我反省,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及其可能的结果,很有责任感。由于他们对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有足够的重视,做起工作来,就会有条不紊,越做越好。领导应当给他们加压,委以重任。
一个常轻松地说〃肯定是……〃、〃就这么回事〃、〃一定成〃、〃没问题〃等如此之类的话的人,往往给领导一个爽快能干的印象。事实上,这种轻下断言、轻易许诺的人是靠不住的。轻易断定没有任何困难,这至少表明他工作草率、不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轻易许诺是缺乏承诺的诚意与能力的一种表现。
4.好夸耀的人不能重用
这些人争强好胜,喜欢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有点小功劳就沾沾自喜,不时地向领导表功。这种喜欢居功自傲的人常常是功不抵过。
有人通学过各门各类的知识,泛泛而谈,也还有些道理,似乎是博学多才的人。但是,如果是博而不精、博杂不纯,未免有欺人耳目之嫌。领导者对于凭着某种证书应聘者,应该考察是通学还是博学多才的人。通学者,善于吸收别人的精华,自己没有什么独到见解和思想,对于知识的掌握还局限在理解阶段。博学多才的人,博学精通,见多识广,但往往不露声色,甘于在平淡中显神奇;虽然聪明绝顶、博学多才,却不过于炫耀自己。更善于把握来自对方的信息,思考目前的各种情况,立即领会对方的意图;眼光犀利,善于洞察先机,迅速把握有利时机,随机应变;用词准确,辞能达意,沟通能力良好,善于搞好各种人际关系,思维灵活,不拘泥于一格,善于创造新的事物,构思新的框架。一言以蔽之,真正的博学多才的人,并不想急于表现自己,而是洞察对方,相机行事的人。
第18节:第二章识人有方,用人得法(8)
与人交谈时,有人常把〃我〃字放在前面,不顾对方的心情与感受,大谈自己的看法,炫耀自己的学识,显示自己的才干,常发出怀才不遇之感慨。对这种自命不凡的人,尽管他有些特长,但也不能放心大胆地使用。这种人自以为是,自以为什么都懂,恰恰反映出他们是彻底的无知。有了这种夸夸其谈的心态,他们做起事情来会经常不顾领导的意图,偏偏要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以为这才是个人价值的体现。如果公司领导被他的夸夸其谈所蒙蔽而重用了他,就会误了公司的事,成为公司发展的阻碍。
5.华而不实、言之无物的人不能使用
说话模棱两可,公式化的一问一答,善于应酬而胸中无策的人不可重用。
华而不实者,口齿伶俐,能说会道,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乍一接触,很容易给人留下良好印象,并当做一个知识丰富、表达力强、善交往、能拓展业务的人才看待。但是,领导者不要被其外表所迷惑,还要分辨他是不是华而不实的人。华而不实的人,善于言谈,谈古论今头头是道,而且能将许多时髦理论挂在嘴上,迷惑许多辨别力差、知识贫乏的人。考察这种人,谈话要多一些具体的问题,给予具体的任务,让他找出对策,试办具体的业务,如果此人谈话、做事避实就虚,圆滑应对,说明此人是华而不实者。用这种人当副手尚可,绝不能独当一面。
6.不承认他人长处的人不可信
在向某一下属了解另一下属的情况时,或者当着某一下属的面表扬另一不在场的下属时,如果这位下属不承认他人长处,拐弯抹角地揭别人的短处,对领导表扬别人心里不服气,那么,此人是不可信的。这种情况表明,不是他看不到他人的长处,就是妒忌心很强,担心别人在某些方面超过自己。无论是哪种原因,此人都是不可信的。
□ 正确区别哪些人能够被委以重任
用人要成功而有效,这是每个领导者都想做到的。在这方面,古代先哲的言论对我们仍然很有借鉴意义。齐桓公称霸的时候,有一位功不可没的宰相管仲。管仲是个足智多谋的人,早在公元前7世纪的时候,他就提出了用人的若干准则,现在选取几则有现实意义、值得借鉴的介绍给大家。
1.妒忌心强的人不能被委以大任
一般的人,难免都会妒忌别人,这也是一种正常的表现。因为有时候这种妒忌可以直接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所以不能说妒忌就一定是消极的。但是如果妒忌心太强了,就容易产生怨恨,觉得他人是自己前进的最大障碍,到了这种地步,往往就会做出一些过激的事情来,甚至于愤而谋叛也毫不为奇。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气量太小的人,绝对不是一个好的领导者,因此不能委以重任。三国时的周瑜不能不说是一位帅才,可就是因为妒忌心太强而栽了跟头。
2.目光远大的人可以共谋大事
所谓有抱负的人也就是目光相当长远的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眼光,有些人比较急功近利,往往只顾眼前利益,这种人目光短浅,虽然会暂时表现得相当出色,但是却缺少一种对未来的把握和规划能力,做事只停留在现在的水平上。
如果领导者本身是目光远大的人,对自己的公司发展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并且需要助手,那么这种人倒是很好的选择,因为这类人最适合于被领导者指挥运用,以发挥他的长处。
而一个能共谋大事的合作者则往往能在某些重大问题上提出卓有成效的见地,这样的人是领导者的〃宰相〃和〃谋士〃,而不仅仅是助手。如果领导者能找到这样的人,那么对事业的发展无疑是如虎添翼。
3.瞻前顾后的人能担重任
瞻前顾后的人往往思维比较缜密,能居安思危,能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和结果,而且很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这种人往往也很有责任感,会自我反省,善于总结各种经验教训,他的工作一般是越做越好,因为他总能看到每一次工作中的不足,以便于日后改进。如此精益求精,成绩自然突出。虽然有时候这类人会表现得优柔寡断,但这正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所以作为一个领导者,大可放心地把一些重任交给这些人。
第19节:第二章识人有方,用人得法(9)
4.不要亲近性格急躁的人
这种人往往受不了挫折,常常会因为一些细小的失败而暴跳如雷,自怨自艾。这样的人做事往往毫无计划,贸然采取行动,等到事情失败又怨天尤人,从不去想失败的原因,也很少能够成功。如果领导者遇到这样的人,那么就该远离他,以免受到他的牵累而后悔。
5.绝不可以重用偏激的人
过犹不及。太过偏激的人往往缺乏理智,容易冲动,也就容易把事情搞砸。这正如太偏食的人过于挑食,身体就不会健康一样,思想如果过于偏激,就不能成大事。他总是使事情走向某一个极端,等到受阻或失败,又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样永远也到达不了最佳状态。这正如理想和现实的关系,理想往往是瑰丽的,不断引发人们去追求,但是如果缺少现实的依据,理想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相反,如果满脑子考虑的都是琐碎的现实,那么终会被淹没在现实的海洋里而不能自拔,最终陷入迷茫之中,所以凡是要成大事,就要处理二者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6.一定要耐心等待大器晚成的人
有的人有些小聪明,往往能想出一些小点子把事情点缀得更完美,这类人看上去思维敏捷,反应灵敏,也的确讨人喜欢;但是也有另一些人,表面上看并不聪明,甚至有点傻的样子,却往往能大器晚成。
对于这类大智若愚的人,领导者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绝不能由于一时的无为而冷落他甚至遗忘他,因为这类人往往能预测未来,注重追求长远的利益。既然是长远的利益,也就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信任他并给予重任,而不能让这类宝贵的人才流失。
7.轻易就断定没有一点问题的人是极不牢靠的
无论大事小事,一定存在着各种问题,做事情说到底也就是解决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如果一个人轻易就断定没有任何问题,这至少表明他对这件事看得还不够深入。这种草率作风是极不牢靠的一种表现。如果让他来做一些重大的事情,那得到的也只能是一些失望的结果,所以这种人不可轻易相信他,否则上当的只能是自己。
除非有十足的把握,否则一般人对任何事不可能许下重诺,因为事情的发展往往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各种无法预料的情况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所以一个负责任的人并不一定会常常许诺。相反,正是由于他的责任心,使他作了全面而系统的考虑,他才不会轻易许诺,这样的人才是可靠的。不要因为他们没有承诺而不委以重任,只要给予充分的信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事情多半就会成功。
而相反有一类人,随口就答应,表现得很自信,到头来却不能完成使命。而且这种人也常常为自己轻易打下的保票找出各种理由来推诿塞责,对于这种轻诺又寡信的人,千万不可信任。
8.拘泥于小节的人一般不会有什么大成就
做任何事情,有得必有失,利益上有大也有小,要想取得一定的利益,必然要舍弃一部分小利,如果一个人总是在一些小节上争争吵吵,不愿放弃的话,那也就终难成大业。
就如做广告,很明显的一个事实,公司越大则广告也做得越大,现在很多跨国集团所创的世界名牌,都是长年累月广告效应的成果。有的集团一年的广告费就高达几个亿,但是他们的利润却比这高出好多倍。在某种意义上,这种小节不拘得越多,所能获得的回报也就越多,所以说拘泥于小节的人很难成就大事业。
9.说话很少但说话很有分量的人定能担当大任
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人未必就是能担当大任的人,而且这种人常常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他们只能通过口头的表演来取信于人,抬高自己。
真正有能力的人,只讲一些必要的言语,而且一开口就常常切中问题的要害,这种人往往谨慎小心,没有草率的作风,观察问题也比较深入细致、客观全面,做出的决定也实际可靠,获得的成果也就实实在在。所谓〃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20节:第二章识人有方,用人得法(10)
所以,一个领导者应该注意一些少言寡语的人,因为他们的声音往往最有参考价值。切不可被一些天花乱坠的言语所迷惑,这也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所应该具有的鉴别力。
□ 知人知面要知心
知人知面要知心,这是识人学上的一个基本定律。只有在不仅知人知面而且知心的情况下,才能决定是否启用或重用其人。归结古今中外识人用人的经验和教训,具有下列心态的有才者,应当得到重用。
1.具备积极的心理状态
有一个小男孩,因为是三代单传,所以父亲对他非常的娇惯,十来岁了,头的后边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