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热门小说在线阅读 :http://。。】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关于仓央嘉措内心修行的通俗读物,于通俗之中又写出了深刻的领悟。正如书名所说的那样,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的过程;“尊者是以出世的智慧,
在写世间的情感”,本书又最大限度地还原了仓央嘉措诗歌的本质。它最大的贡献就是让人们真实地认识“最被人珍爱的上师”,同时把人们从“误把圣者当情痴”的误解中解放出来。先了
解仓央嘉措的经历,再去读他的诗,就发现那其中满载的不是情爱,而是一位出世者望着俗世时显露出的智慧。这本书是浮躁环境下,带都市人回归安宁和修养心灵的最好方式。行文流畅,
所言无不尽意,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书。
    作者介绍
    聂晓阳
    知名记者。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1994…95年在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中心研修美国文化。1992年历时40天重走丝绸之路。1993年用一个月的时间深入秦巴山区
考察文化景观。
    1998年1月、7月曾分别深入张北地震灾区和长江洪水灾区采访。1999年1月入藏采访两个月。同年7月,乘坐“雪龙”号破冰船从上海出发远航北极,历时两个半月,在北极核心区太阳永
不落下的“极昼”里感慨人类的渺小与自大。2002年2月以巴冲突最激烈之际赴耶路撒冷担任常驻记者。2004年1月赴炮火中的巴格达常驻。2005年回国后,先后任《瞭望东方周刊》副总编辑
、《环球》杂志副总编等职。
    2007年起,在本职工作之余,担任清华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多所大学的特约研究员、兼职教授等。曾获中国国际新闻奖一等奖,并有7篇报道获得新华社好稿奖。已经出版的著作包括
《YES,克林顿;NO,航空母舰》(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北极首航》(上海三联书店1999)、《关于自然与人的对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在耶路撒冷的日子里》(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2003)、《为历史流泪亲历战后伊拉克》(中信出版社2005)等。
    第一部关于仓央嘉措内心解读和修行的作品;都市人最好的心灵修养课
    本书得到了专业人士的高度赞扬,通过了国家重大选题备案。西北民族大学教授旺秀才丹、扎西格培寺琼布·阿旺强巴坚赞活佛、巴干寺热腾十五世·江才普俊活佛、禅古寺第九世洛卓
尼玛活佛都对它有高度评价
    作者的才情和思想使本书好读而对人颇有启发
     目录
    第一章 “ 如母石”之缘
    他是我心中最美的佛
    在山洞修行29年的老喇嘛
    抢救仓央嘉措骨灰的传奇
    石头里藏着心灵的秘密
    扎西尼玛:什么引领着我的精神世界
    “信仰”:一切力量和幸福的来源
    从仓央嘉措开始
    西藏,一所最好的心灵学校
    第二章 走近六世达赖喇嘛
    杜鹃来自门隅,带来故乡气息
    五世达赖喇嘛抱憾离世
    灵童转世
    在布达拉宫司西平措大殿坐床
    声称要还俗的活佛
    权力夹缝中
    从被废黜到被重新追认
    一个真实的法王
    青海湖畔的谜团
    弘法阿拉善 
    第三章活佛和他的内心世界
    你知我是谁
    以拳击首,潸然泪下
    佛和人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人生无常
    对施舍的态度
    加持
    化毒为药
    洞窟精修
    朝圣,最大的人生心愿
    因果,宇宙的最高正义
    无限悲心
    人胫骨做的号筒
    更能接受人生的各种苦难
    修行的大敌
    相信下一辈子
    藏密
    厌离之心
    修行的境界
    万物有灵
    肩上扛着护法神
    几位印度得道圣僧
    尊者吉相
    诈尸与“鬼”
    敬畏文字
    圣人都是带着使命出生的
    生命的真正本体
    善行和智慧重于神通
    法相庄严
    佛家的慈悲心
    超度亡灵
    屈尊一跪
    绝对信任产生绝对加持
    “神通”有六种
    瑜珈密法
    佛为何也会“死”
    所谓死亡这回事
    葬礼
    第四章诗意的佛法智慧
    玛吉阿米:众生如母
    比在“惰性”中虚度更加有意义的活法
    一份真正的洒脱
    关于贪恋与执迷的宗教寓言
    只有无常是不变的真理
    假如生命只剩下三年、三月、甚至三天
    圣教佛法的祸根
    明月禅心
    谈戒,论定,说慧
    不可避免的人生事实
    真正的“雄心”
    心是苦乐的根源
    看破世间浮光掠影的享乐
    死亡不是结束
    最细微的念头都孕育着它的后果
    去拉萨吧,你会见到真正的自己
    走出内心的挣扎
    第五章以爱的名义劝谕众生
    人心易变的感慨
    人生八苦
    不明就里的人生没有意义
    欢愉何以短暂
    五彩经幡下的悲凉
    把心拴住
    为下一辈子做准备
    情意成羁绊
    “我”为什么会“憔悴难堪”
    人的“面具版”和“真我版”
    第六章仓央嘉措情歌
    非是“情僧”,确有情歌 
    灵性即慧根
    恋情容易忘情难
    最动人的情话之一
    密宗“双修”
    佛陀不惑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黄房子的美丽传说 
    一个动人心魄的瞬间
    不死不离
    染污泥而自清 
    大男孩儿的撒娇
    失去,恰恰是最好的得到
    返璞归真
    因为简单,所以感人 
    满月一样的誓言 
    大胆袒露自己心怀的活佛
    夜来香其实白天也很香
    请不要再说琼结琼结
    刚刚落成的诗稿前拈花微笑
    别离,情人的永恒之伤
    心是根本
    一辈子不够
    幸福需要勇敢
    情到深处的“正话反说”
    第七章 关于西藏人精神世界的对话
    对话藏族女作家、民歌研究者德庆卓嘎
    对话藏族小说家、鲁迅文学奖得主罗布次仁
    八廓街四人谈
    对话西藏社科院原院长平措次仁
    附录一
    附录二
    后记
     前言
    感谢仓央嘉措
    (一)
    众生喧哗,人云亦云,还原一个真实的仓央嘉措,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自己最早知道仓央嘉措,是在学生时代。那是从一本已经忘记名字的书里得到的印象,仓央嘉措是一位英俊潇洒,白天住在布达拉宫、夜晚偷偷溜到拉萨市井秘会情人的风流活佛。直
到后来,因为一块“如母石”的缘分,我亲往仓央嘉措留下足迹的地方寻访,并多方参阅历史资料,才发现这一印象的荒诞和浅薄。
    作为一个以文字为生的人,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每每感到有一种使命,一种拨开历史迷雾还原一个真实的仓央嘉措的神圣使命。
    我一直记着有年春节后我在寒风中送父亲回西安。父亲说,他年轻时脾气很急,现在老了,像变了一个人一样。这句话给我很大的震动。我想,岁月就像一条大河,我们把自己一分一秒
地交给它带走,于是,在岸上的那个人,每天都在成为新的自己。但是,每天那个新的自己,如何才能成为更好、更快乐的自己呢?
    21 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始之际,地球灾难频发,世界诸事无常,对于每天忙忙碌碌、东奔西走的众生来说,真应该时常停下脚步,注视自己的内心,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我正在做的事情
,真的是最有意义的吗?
    我深信,读者诸君正在翻开的这本书,不但是一位活佛的传记及诗作评注,更是一本生命之书,一本至性至情的活佛用终生的修行换来的善言录。从这本书里,我希望读者诸君能够跨越
历史的寂寞与隔阂,与一位历经诱惑与磨难的智者进行心灵的对话。
    对我自己来说,伴随着寻访仓央嘉措足迹的努力,我对仓央嘉措和他所代表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了解与日俱增,我的心境也一天比一天轻松快乐起来。虽然也有烦心事,但比一年前的这
个时候有了更多的幸福感,比十年前的这个时候活得更加“明白”。
    有人说,所谓智慧,就是把不该看重的东西看轻一点,把不该看轻的东西看重一点。归根到底,人生的成功是用自己的内心来衡量的。我想,如果我有了一颗对幸福更加敏感、对痛苦更
加迟钝的心,这应该感谢与仓央嘉措的缘分。
(二)????有个朋友曾送我一本名人的书,扉页上引用了一首据说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小诗:????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说实话,这首诗看起来太高深了,我很怀疑像仓央嘉措这样率真的人,是不会或者不屑于写这样晦涩费解的文字的。????无独有偶,周作人曾在文章中提及,民国名人卢前曾编著过一本《饮虹乐府》,里面收录了仓央嘉措的诗作《雪夜行》。在诗前小序中,卢老前辈说他曾与喜饶大师谈及仓央嘉措,“言其仪容俊美,文采秀发,不谨戒律,所作歌曲多言男女,间及佛法。。”可见,在被外界所窥探的最初,仓央嘉措这位西藏历史上最有名的活佛诗人就被想当然地贴上了“情僧”的标签。????在今天的“仓央嘉措热”潮流之下,鲜为人知的是,实际上早在1983 年10 月21 日,西藏文化界就曾在拉萨隆重集会,纪念仓央嘉措诞辰三百周年。从当时官方的报道可以看出,尽管这位西藏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受到了空前的尊敬,但很多人仍然缺乏对他的基本了解。????比如,这篇权威的官方报道称仓央嘉措为“藏族”,并称其诗作“表达了一个宗教叛逆者的心声”。实际上,仓央嘉措是出生在藏南的门巴族,佛教是他从娘胎里传承下来的信仰。即使他的一些行为看似不合戒律,但是从他的诗歌和传记里都可以看出,他从来都没有对他的宗教和佛法产生过任何的动摇。如果不是全部,起码他的大部分诗歌,表达的都是对佛法的敬畏和对众生的劝谕。????一代法王经历何其丰富,但外人往往只满足根据只言片语的文字进行的简单化、脸谱化的认知。有一个故事,说一位将军准备屠杀一万名村民和一个铁匠,结果人们纷纷打听那个铁匠是谁,却没有人真正关注另外一万名同样面临浩劫的村民。人性的偏颇和理性的遮蔽,大抵如此。
(三)????其实,仓央嘉措早在三百年前就给后世留下了一把理解他的钥匙。这把钥匙就是仓央嘉措自己创造的一个藏语词汇:玛吉阿米。仓央嘉措诗歌的第一首写道:“在那东山顶上,升起了皎洁的月亮。玛吉阿米的脸庞,浮现在我的心上。”????今天,很多“小资”是通过拉萨八廓街的“玛吉阿米”酒吧知道这四个字的。酒吧的服务人员会告诉人们,那里曾是仓央嘉措“秘会情人”的地方,玛吉阿米的意思就是“情人”。有的服务员还会说,玛吉阿米就是仓央嘉措情人的名字。????事实上,玛吉阿米直接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未曾生育我的母亲”。此前的外界学者都本着情歌的套路,把这个词理解为“未嫁娘”、“娇娘”、“少女”,等等,但是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我越来越相信这些说法不过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实际上,这个词的真正意思是年轻的仓央嘉措看到东山升起的皎洁月亮,心中升起像明月光辉一样广大的慈悲情怀,于是,“母亲般的众生”形象,清晰地浮现在年轻活佛的脑海。????藏传佛教属于大乘佛法,学佛的根本目的在于“普度众生”,即把所有生命看作没有区别的、值得同情和拯救的对象。一切众生如父母,这是一个基本的佛学理念。所以,把玛吉阿米翻译为“情人”还是翻译为“如母众生”,是认识和理解仓央嘉措的一个分水岭。所有的寂寞与误解,在圣僧和情痴之间,为仓央嘉措正名,要从玛吉阿米的真正含义说起。????对玛吉阿米的观想,是一种修行;对爱情的向往和怀疑,是一种修行;对人生变幻的感慨,更是一种修行。从至尊至贵的法王到一无所有的囚徒,再到浪迹天涯的孤僧,仓央嘉措看似失去了昔日的一切,但是这种失去反而让他更加懂得拥有——他从不提起过往的名位,也不沉迷于未来的虚幻,而是让心安驻在当下。????荣华富贵,大漠风沙,无非都是修行的一部分而已。????(四)????我尊敬的热腾活佛曾说过,他每天见不同的人,几乎每个人都在说不快乐的事——事业成功的说工作压力大,工作清闲的人说这行业没前途,没有成家的说为什么还遇不到适合自己的人,成家的却说遇到的人不合适。。幸福像足球一样被踢来踢去,而烦恼却像奖杯一样不肯撒手。活佛说,我们往往以为通过外界的满足才能使自己快乐,却忽略了真正的快乐需要通过自己的内心来寻找。
是的,内心。热腾活佛说,在西藏有个谚语——即使再清澈的水,如果在一个杯子里不停地摇晃,它都不会清澈;即使再浑浊的水,如果静静地放着,也自然会变得清澈。“我们的心也是如此,如果你没有给它时间去沉淀,而总是摇晃不停,那它就会处在一种浑浊的状态。” 英国大哲学家罗素上个世纪20 年代初曾来中国讲学,他有次乘竹轿上峨眉山,本想安慰瘦骨嶙峋的轿夫,却发现他们不但没有丝毫怨气,反而乐观风趣。罗素内心陡生敬意。他后来说,坐轿子的哲学家未必是幸福的,劳累的轿夫未必就不幸福,因为,所谓幸福,就是“身体的平安和灵魂的宁静”。????但是,身体的平安还算容易,灵魂的宁静实在太难。每到入夜,在北京的灯红酒绿之下,人们总能看到挥金如土、花天酒地的豪客,看到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的场景。贪婪和虚荣,日益让内心毫无真正的平静可言。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正像一架巨大的欲望机器,一个欲望满足了,更多的欲望又产生了。那些只有在清心静气中才能享受到的快乐,日益稀少。????我曾尝试把人生的快乐分为六类,即“浮生六乐”:脱苦之乐、得到之乐、无欲之乐、助人之乐、闻道之乐、平心之乐。甲木英旦夏仲活佛与仓央嘉措缘法殊胜,曾协助保护尊者的骨灰。他的弟子告诉我:活佛其实是因为胆结石去世的。????这是很小的病,只要动个手术就可以治愈,但他不愿这样。他说:“我宁愿病痛,因为病痛也是修行的一部分。”在这里,甲木英旦活佛身体承受着痛苦,但他的心灵安享着平静、悟道和放下的愉悦。????对人生最好的启悟,从来都来自“死亡”的警示。数次战胜癌症的美国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说:“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在判断重大决定时最重要的工具。因为几乎每件事,所有外界期望、所有名誉、所有对困窘或失败的恐惧,在面对死亡时,全都消失了,只有最重要的东西才会留下。” 有时候我会问自己:假如生命只有最后一天,我会做什么呢?我想,会有很多重要的事情,但是其中最重要的,是我要找个安静的地方,用此生最后的时间,深呼吸,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然后默念这句仓央嘉措用一生作出了深刻诠释的话语:????活着,其实就是一辈子又一辈子的修行。
书评:仓央嘉措:不能不知的十个真相????文/ 聂晓阳????我自己最早知道仓央嘉措,是在学生时代。那时从一本已经忘记名字的书里得到的印象,仓央嘉措是一位英俊潇洒、白天住在布达拉宫、夜晚偷偷溜到拉萨市井秘会情人的风流活佛。直到后来我亲往仓央嘉措留下足迹的地方寻访,并多方参阅历史资料,我才发现这一印象的荒诞和浅薄。????目前,一浪高过一浪的仓央嘉措热仍在延续。不过,在对于这位传奇诗僧的狂热崇拜中,仓央嘉措的面目依然模糊,他富于传奇的一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依然是雾里看花,缺少系统的了解。还原和刻画一个清晰真实的仓央嘉措,成为很多人努力的目标。????(一)伪作与翻译遗憾,模糊了仓央嘉措诗歌的本来面目????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书的扉页上曾引用了一首据说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小诗:????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说实话,这首诗看起来太高深了,像仓央嘉措这样率真的人,是不会或者不屑于写这样晦涩费解的文字的。实际上,这首诗源自一位现代作者的二度创作。
那么,仓央嘉措的诗歌到底有多少首呢?专家们看法不一。有的说57首,有的说60首,于道泉先生收录了62首,1980年出版的《仓央嘉措情歌》收录74首,中央民族大学庄晶教授整理了124首,据说还有一本手抄本收录了440首……目前,大多数专家都比较认可的数字是六、七十首,其余的多是后人包括当代人假借仓央嘉措之名的伪作。????总有人读仓央嘉措的汉译诗,认为不够华美高妙。我曾经请教一位藏族作家:仓央嘉措诗作原文的美,翻译成汉语还能剩下多少?这位作家告诉我说:最多还有三分之一。这也就是说,由于不同语言在韵律、意境表现上的差异,诗歌的意思虽然可以翻译,但诗歌大部分的美是很难通过翻译移植的。所以,这些从汉语看来很平淡的诗,在藏文原作中却十分精彩,这也是他的诗作广为传唱的根本原因。????(二)情歌之名与道歌之实????很多专家认为,从现在的角度看,虽然从于道泉先生开始,就把仓央嘉措诗歌翻译为“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情歌”,但其实这些并非都是写男女爱情的“情诗”,更准确的应该翻译为“仓央嘉措诗歌”。????仓央嘉措诗集原文的题目用的是“古鲁”,而非“杂鲁”——在藏语里,“杂鲁”特指情歌,而“古鲁”的含义则是泛指的诗歌,甚至有“道歌”(含劝诫意义的宗教诗)的意思。????很多藏传佛教的高僧大德相信,《仓央嘉措诗歌》里的很多句子从字面意义上看似乎是描写男女情爱,但实则宣讲佛教义理,是在以或暗示或譬喻或代指的手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