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太平广记 500卷-第6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耪庵帜衿さ呐耍嗍崾艿侥腥说南舶�


王母使者
齐郡函山有鸟足青嘴赤,素翼绛颡,名王母使者。昔汉武帝登此山,得玉函,长五寸,帝下山,玉函忽化为白鸟飞去。世传山上有王母药函,常令鸟守之。(出《酉阳杂俎》)
【译文】
齐郡函山有一种鸟,青爪,红嘴,白翅,紫脑门,名字叫王母使者。从前,汉武帝曾登此山,得到一只玉匣,五寸长,武帝下山时,玉匣忽然变成一只白鸟飞走了。人们传说山上有王母娘娘的一只药匣,让鸟常年守着它。


鸳鸯
汉时,鄢县南门两扇,忽一声称“鸳”,一声称“鸯”,晨夕开闭,声闻京师。汉末恶之,令毁其门,两扇化为鸳鸯,相随飞去,后遂改鄢为晏城县。(出《朝野佥载》)
【译文】
汉代的时候,鄢县城南的两扇大门,忽然一扇发出“鸳”的声音,一扇发出“鸯”的声音,早晚开闭城门时,京城内都能听到这个声音。汉代末年时,人们厌恶这种声音,皇上命令毁掉这两门,两扇门变成了鸳鸯,互相追随着飞去了。后来就改鄢县为晏城县。



五色鸟
杨震卒,未葬,有大鸟五色高丈余,从天飞下,到震棺前,举头悲鸣,泪出沾地。至葬日,冲天上升。(出谢丞《后汉书》)
【译文】
杨震死了,没埋葬时,有一只一丈多高的五色大鸟,从天上飞下来,飞到杨震的棺前,抬头悲叫,泪水沾湿了地面。到安葬那日,大鸟冲天飞去。


新喻男子
豫章新喻县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鸟,匍匐往,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诸鸟,诸鸟各飞去,一鸟独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而飞去。后复以衣迎三儿,亦得飞去。(出《搜神记》)
【译文】
豫章郡新喻县有个男子看见田野中有六七个女人,全都穿着羽毛做的衣服,他不知道是鸟。匍匐着靠近她们,拿到了其中一个女子脱下的羽毛衣并藏了起来。他又走出去自动靠近那些鸟,那些鸟都各自飞走了,只有一只鸟不能飞去,他就娶了这只鸟做妻子,生了三个女儿。她们的母亲叫女儿问父亲,知道了她的羽毛衣藏在了稻谷下面,便取出穿在身上飞走了。后来,她又拿来羽毛衣迎接三个女儿,也都飞走了。


张氏
京兆有张氏独处一室,有鸠自外入,止于床。张氏祝曰:“鸠为祸也,飞上承尘;为福也,即入我怀。”以手探之,而得一金鉤。是后子孙渐盛,资财万倍。蜀贾客至长安,闻之,乃厚赂婢,婢窃鉤以与客。张氏既失鉤,渐渐衰耗,而蜀客亦罹穷厄,于是赍鉤以反张氏,张氏复昌。(出《搜神记》)
【译文】
京城里有一张氏独居一室,忽然有一只鸠从外面飞进室内,落在床上。张氏祷告说:“鸠若是带来祸,就飞到帐幕上去;如果能带来福,就飞到我怀中。”果然飞到她怀中,用手去抚摸鸠鸟,竟得到一个金钩。从此后她的子孙也逐渐发达兴盛起来,财产增加万倍。有个蜀地的商人来长安听到了此事,就用重金收买张氏婢女,婢女便偷出金钩送给了商人。张氏失钩后,家境便逐渐败落,蜀地的商人也遭到了厄运,于是,又把金钩还给了张氏,张氏家族又昌盛起来。


漱金鸟
魏时,昆明国贡漱金鸟。国人云:“其地去然州九千里,出此鸟,形如雀,色黄,毛羽柔密,常翾翔海上,罗者得之,以为至祥。(“祥”原作“翔”,据明抄本改。)闻大魏之德,被于荒远,乃越山航海,来献大国。”帝得此鸟,蓄于灵禽之圃,饴以真珠,饮以龟脑。鸟常吐金屑如粟,铸之可以为器。昔汉武时,有献大雀,此之类也。此鸟畏霜雪,乃起小室以处之,名曰辟寒台。皆用水晶为户牖,使内外通光,而常隔于风雨尘雾。宫人争以所吐之金饰钗珮,谓之辟寒金,故宫人相嘲言曰:“不服辟寒金,那得君王心;不服辟寒钿,那得君王怜。”于是媚惑争以宝为身饰,及行卧皆怀挟以要宠也。魏代丧灭,珍宝池台,鞠为茂草,漱金之鸟,亦自高翔。(出《拾遗录》)
【译文】
魏时,昆明国进贡了漱金鸟。昆明国人说:“产此鸟的地方离然州九千里,这种鸟,形状如雀,黄色,羽毛柔软浓密。常在海上作短时飞翔,用网捕捉,认为此鸟是吉祥之物。听说大魏的德政,使偏远地区也受到恩惠,所以才越山渡海来献给大国。皇帝得此鸟后蓄放在灵禽园中,喂它珍珠,给它龟脑喝。鸟常吐出米粒大小的金粒,可以用来制造器物。从前汉武帝刘彻时,有来进贡大雀的,就是这一类鸟。此鸟怕霜雪,便做个小屋让鸟住,名叫避寒台,用水晶石做门窗,内外通光,而能挡住风雨尘雾。宫女们争着用鸟吐出的金粒装饰钗和珮等饰物,并叫做避寒金。所以宫女们互相取笑说:“不戴避寒金,怎得君王心,不戴避寒钿,怎得君王怜。”于是想取得君王怜爱的人,便争着用避寒金做饰物,竟连行走坐卧都不离身,用来取宠。魏灭亡后,当年珍贵的池台,荒草茂密,吐金的鸟,也远走高飞。



晋永嘉二年,有鹙集于始安县,木矢贯之,铁镞,其长六寸有半,以箭计之,其射者当身长丈五六尺。
【译文】
西晋永嘉二年,有鹙鸟聚集在始安县。被木箭射穿,铁箭头六寸半长,以箭头来推算,这个射猎的人身高能有五六尺。


营道令
晋太元中,营道令何偕之去职,于县界山中得一鸟,大如白鹭,青色赤目,膝上髀下,自然有铜环形,大小刻画转辗如(“画转辗如”四字原空缺,据黄本补。)揽子,绝妙人功,于是京邑皆传观之。营道经今属道州。(原缺出处,许本、黄本作出《酉阳杂俎》)
【译文】
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营道县令何偕之离任时,在县界山中得到一只鸟,像白鹭那么大,青色的羽毛,红色的眼睛,膝上大腿下自然生长着一个铜环形状,上面刻画着图案,取下来仔细观赏,真是巧夺天工,于是,京城里的人都来观看。营道令现属道州管辖。


纸鸢化鸟
梁武太清三年,侯景围台城,远不通问,简文作纸鸢飞空,告急于外。侯景谋臣王伟(“伟”字原空缺,据黄本补。)谓景曰:“此纸鸢所至,即以事达外。”令左右善射者射之,及堕,皆化为鸟,飞入云中,不知所往。(出《独异志》)
【译文】
梁武帝萧衍太清三年,侯景领兵围台城。城内与外面不能通消息,简文制作了一只纸鸢放到了空中,向外面的人告急。侯景的谋臣王伟对他说,这个纸鸢落下,便可把城内被围的消息传到外面。侯景便命令射箭能手射纸鸢,射落后,那纸鸢都变成了鸟,飞到云中,不知飞到哪里。



安定原土筑时,奠祭以(“以”字原空缺,据明抄本补。)觚爵,忽有一鹑飞于觚上,因名鹑觚城。后魏文帝大统中,立为鹑觚县。(出《穷神秘苑》)
【译文】
安定原用土筑城时,祭奠时曾用觚和爵盛酒举行仪式,忽然有一只鹑鸟飞落在觚上,因而起名叫鹑觚城。后来魏文帝曹丕称帝时立为鹑觚县。


戴文谋
有戴文谋者,隐居阳城山中。曾于客堂食际,忽闻有呼曰:“我天帝使者,欲下凭君,可乎?”文谋闻甚惊,又曰:“君疑我也?”文谋乃跪曰:“居贫,恐不足降下耳。”既而洒扫设位,朝夕进食甚谨。后谋于室内窃言之,其妇曰:“此恐是狐魅依凭耳。”文谋曰:“我亦疑之。”乃祠飨之时,神乃言曰:“吾相从,方欲相利,不意有疑心异议。”文谋辞谢之际,忽堂上如数十人呼声,出视之,见一大鸟,五色,白鸠数十随之,东北入云而去。(出《穷神秘苑》)
【译文】
有个叫戴文谋的人,隐居在阳城山,曾经在客堂吃饭时,忽然听到有呼唤声说:“我是天帝的使者,准备到人间来依靠你,可以吗?”文谋听后很吃惊。又听到说:“你是怀疑我?”戴文谋于是跪下说:“我的住处很贫困,恐怕不足以迎您降临寒舍。”接着就进行洒扫,设置神位,一早一晚,很恭谨的进奉饮食。后来,戴文谋在内室悄悄地向妻子说了此事,他妻子说:“这恐怕是鬼狐来附位。”文谋说:“我也很疑惑。”等到再进奉食物时,那神便说:“我来你这里,正想给你好处,没想到你疑心我,有了另外的想法。”文谋正在道歉时,忽然堂上发出了像数十人的喊声。出来一看是一只大鸟,身有五色,随着数十只白鸠,往东北方向飞入云霄。


瑞鸟
炀帝征辽回,次于柳城郡之望海镇。步出观望,有大鸟二,素羽丹嘴,状同鹤鹭,出自霄汉,翻翔双下,高一丈四五尺,长八九尺,徘徊驯扰,翔舞御营。敕著作佐郎虞绰制《瑞鸟铭》以进,上命镌于其所,仍敕殿内丞阎毗图写其状,秘书郎虞世南上《瑞鸟颂》,敕令写于图首。(出《大业拾遗记》)
【译文】
隋炀帝杨广征辽东回来时,住在柳城郡望海镇歇息,走出来观望时,看见两只大鸟,白毛红嘴,样子像白鹤和鹭鸶,从云中飞出来,翅膀翻飞,双双落下,有一丈四五尺高,八九尺长,很驯服地在地上徘徊,或者是在御营前飞舞。隋炀帝命令著作佐郎虞绰写《瑞鸟铭》呈给他,皇上又命令将铭文刻碑立在瑞鸟飞翔的地方。又下令叫殿内丞阎毗画下鸟的图像,叫秘书郎虞世南献上《瑞鸟颂》,并命令将《瑞鸟颁》写在画像的上面。


报春鸟
顾渚山中有鸟如鸲鹆而小,苍黄色,每至正二月,作声云:“春起也!”至三月四月,作声云:“春去也!”采茶人呼为报春鸟。(出《顾渚山记》)
【译文】
顾渚山中有一种鸟像鸲鹆但体形小,青黄色。每到正月二月时,发出的声音像是:春起也。到了三四月,叫声又像是:春去也。采茶人叫它报春鸟。


冠凫
石首鱼,至秋化为冠凫,冠凫头中有石也。(出《海陆碎事》,明抄本作出《地野记》)
【译文】
石首鱼,到秋天就变成冠凫鸟,冠凫鸟的头里面有石头。


秦吉了
秦吉了,容、管、廉、白州产此鸟,大约似鹦鹉,嘴脚皆红,两眼后夹脑,有黄肉冠,善效人言,语音雄大,分明于鹦鹉。以熟鸡子和饭如枣饲之。或云,容州有纯赤、纯白色者,俱未之见也。(出《岭表录异》)
【译文】
秦吉了,容州、管州、廉州、白州都产这种鸟。大小和鹦鹉相似,嘴、爪都是红色,两眼后夹着头,长着黄色的肉冠。善于模仿人的说话,语声高而厚重,比鹦鹉的声音还清晰。用熟鸡蛋和饭,做成枣大小的饭团喂它。有人说,容州有红色的、白色的秦吉了。但都没看见过。


韦氏子
汘阳郡有张女郎庙。上元中,有韦氏子客于汘阳,途至其庙。遂解鞍以憩。忽见庙宇中有二屐子在地上,生视之,乃结草成者,文理甚细,色白而制度极妙。韦生乃收贮于橐中,既而别去。及至郡,郡守舍韦生于馆亭中。是夕,生以所得屐,致于前而寐。明日已亡所在,莫穷其处。仅食顷,乃于馆亭瓦屋上得焉。仆者惊愕,告于韦生,生即命升屋而取之。即得,又致于前,明日又失其所,复于瓦屋上得之。如是者三,韦生窃谓仆曰:“此其怪乎?可潜伺之。”是夕,其仆乃窃于隙中伺之,夜将半,其屐忽化为白鸟,飞于屋上。韦生命取焚之,乃飞去。(出《宣室志》)
【译文】
汘阳郡有个张女郎庙,唐高宗上元年间,有个姓韦的男子去汘阳作客,路过这座庙时,下马解鞍休息,忽然看见庙中有两只木底屐放在地上。韦先看那木底屐,是用草编成的,条纹很细密,白色,编制方法很巧妙。韦生就把这一对木底屐收起放在口袋中,不久就离开这里。等到了汘阳郡,郡守让韦先住在馆亭里。这天晚上,韦生把木底屐放在身边睡了,天亮却不见了,什么地方也没找到。仅吃顿饭的工夫,便在馆亭的瓦房上找到了。仆人很惊奇,便告诉了韦生,韦生叫人上房取下来,便得到了。睡觉时又放在身边,第二天又不见了,又在瓦房上得到,如此反复几次。韦生偷偷地对仆人说,这事很怪,可暗中察看一下。这天晚上,他的仆人便在暗处观察,快半夜时,这木底屐忽然变成了白鸟,飞到瓦房上。韦生叫人取下木底屐烧掉,却变成鸟飞了。


鸟贼
李靖弟客师官至右武卫将军,四时从禽,无暂止息。京师之西南际澧水,鸟兽皆识之,每出,鸟鹊竞逐噪之,人谓之鸟贼。(出《谭宾录》)
【译文】
李靖的弟弟李客师官作到右武卫将军。一年四季都愿捕猎禽鸟,没有一天停止的时候,京城西南的澧水一带,鸟兽都认识他,他每次出来,鸟鹊纷纷追逐而对之鸣叫,人们把他叫作鸟贼。


鸟省
冯兖给事,亲仁坊有宅,南有山亭院,多养鹅鸭及杂禽之类极多,常遣一家人掌之,时人谓之鸟省。(出《卢氏杂说》)
【译文】
冯兖给事,在亲仁坊有住宅,住宅南面有个山亭院,养了很多的鹅鸭和杂禽,常常派一个家人管理此事,当时人们叫这个地方为鸟省。


刘景阳
天后时,左卫兵曹刘景阳使岭南,得吉了鸟,雄雌各一只,解人语。至都进之,留其雌者,雄烦怨不食,则天问曰:“何乃无聊也?”鸟为言曰:“其配为使者所得,今颇思之。”乃呼景阳曰:“卿何故藏一鸟不进?”景阳叩头谢罪,乃进之,则天不罪也。(出《朝野佥载》)
【译文】
武则天执政时,左卫兵曹刘景阳出使岭南,得到了吉了鸟,雌、雄各一只,能听懂人说的话。到京城进献时,却留下了雌鸟。雄鸟烦躁不安不吃食。武则天问,为什么这样无聊?鸟说,它的配偶被使者得去了,现在很思念它。武则天便传呼刘景阳,说,你为什么藏一只鸟不进献呢?景阳便叩头谢罪,便把鸟献上来,武则天没有怪罪他。


食蝗鸟
开元中,贝州蝗虫食禾,有大白鸟数千,小白鸟数万,尽食其虫。(出《酉阳杂俎》)
【译文】
唐玄宗开元年间,贝州蝗虫吞食禾苗,有数千大白鸟,数万只小白鸟,把蝗虫吃光了。



卢融
开元初,范阳卢融病中独卧,忽见大鸟自远飞来,俄止庭树,高四五尺,状类鸮,目大如柸,嘴长尺余。下地上阶,顷之,入房登床,举两翅,翅有手,(“手”原作“子”,据明抄本改。)持小枪,欲以击融,融伏惧流汗。忽复有人从后门入,谓鸟云:“此是善人,慎勿伤也。”鸟遂飞去,人亦随出,融疾自尔永差。(出《广异记》)
【译文】
唐玄宗开元初年,范阳人卢融有疾,独自一人躺着,忽然看见有只大鸟从远处飞来。一会儿,落在院中的树上,四五尺高,形状很像鸮,眼大如酒杯,嘴有一尺多长。落到地上,走上台阶。一会儿,竟入房中上了床,举两翅,翅膀上长着手,手上拿小枪,想刺卢融,卢融趴在床上,吓得流了一身汗。忽然又有人从后门进来,对鸟说,这人是个好人,千万不要伤了他。大鸟便飞走了,人也随着出去了。卢融的病也从此永远地好了。


张氏
濮州刺史李全璋妻张,牛肃之姨也,开元二十五年,卒于伊阙庄。张寝疾,有鸟止于庭树,白首赤足,黄腹丹翅。其鸣但云:“懊恨也母兮。”如是昼夜不绝声。十余日,张殂,鸟遂不见。(出《纪闻》)
【译文】
濮州刺史李全璋的妻子张氏,是牛肃的姨母。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死在伊阙庄。张氏卧病不起的时候,有一只白鸟落在庭院的树上,白头,红爪,黄色的腹部,红色的翅膀。它鸣叫时只是说,悔恨呀妈妈。”就这样昼夜不停地叫。十多天后,张氏死去,鸟也不见了。


王绪
天宝末,台州录事参军王绪病将死,有大鸟飞入绪房,行至床所,引嘴向绪声云:“取取。”绪遂卒。(出《广异记》)
【译文】
唐玄宗天宝末年,台州录事参军王绪有病将要死时,有大鸟飞入王绪房中,走到床前,伸嘴向着王绪出声叫:取。取。王绪便死了。


武功大鸟
大历八年,大鸟见武功,群噪之。行营将张日芬射获之,肉翅狐首,四足,足有爪,广四尺,状类蝙蝠。(出《酉阳杂俎》)
【译文】
唐代宗大历八年时,有只大鸟在武功地方出现,人们对大鸟乱嚷叫,行营将官张日芬射中了大鸟。它肉翅膀,狐狸头,四只脚,脚上有爪,四尺宽,形状象蝙蝠。



鹳鹴
鹳鹴,一名堕羿,形似鹊。人射之,则衔矢反射人。(出《酉阳杂俎》)
【译文】
鹳鹴,另一个名叫堕羿,形状像鹊。人用箭射它,它就衔住箭反过来射人。


吐绶鸟
鱼复县南山有鸟大如鸲鹆,羽色多黑,杂以黄白,头颇似雉。有时吐物长数寸,丹采彪炳,形色类绶,因名为吐绶鸟。又食必蓄嗉,臆前大如斗,虑触其嗉,行每远草木,故一名避株鸟。(出《酉阳杂俎》)
【译文】
鱼复县的南山有一种鸟象鸲鹆那样大,羽毛大部黑色,夹杂着黄、白色,头像野鸡。有时吐出几寸长的一种东西,大红色十分鲜艳,形状像绶带,因而叫它吐绶鸟。另外,吃食后必存在嗉子里,前胸大得像酒斗,为防触碰它的嗉子,走时远避树林和草,所以,另一名叫避株鸟。


杜鹃
杜鹃,始阳相推而鸣,先鸣者吐血死。尝有人出行,见一群寂然,聊学其声,即死。初鸣,先听者主离别。厕上听其声,不祥。厌之之法,当为犬声应之。(出《酉阳杂俎》)
【译文】
杜鹃鸟,阳气上升时就一个接一个鸣叫,先叫的吐血死亡。曾经有个人外出行走时见一群杜鹃静静地站在那里,就学杜鹃的叫声,他就死了。若是听见杜鹃的初叫声主别离,在厕所听到叫声,不吉祥。避免这种不祥之兆的办法是学狗叫回应它。


蚊母鸟
蚊母鸟,形如鹢,嘴大而长,池塘捕鱼而食。每叫一声,则有蚊蚋飞出其口。俗云,采其翎为扇,可辟蚊子。亦呼为吐蚊鸟。(出《岭表录异》)
【译文】
蚊母鸟,形状象鹢(一种像鹭鸶的小鸟),嘴大而且长,从鱼塘中捕鱼吃。每叫一声,就有蚊、蚋从口中飞出来。人们传说,用它的翎毛做扇子,能避蚊子,也叫它吐蚊鸟。


桐花鸟
剑南彭蜀间,有鸟大如指,五色毕具,有冠似凤。食桐花,每桐结花即来,桐花落即去,不知何之,俗谓之桐花鸟。极驯善,止于妇人钗上,客终席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