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林半侠传-第2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明走的是自给自足,不假外求之路,当然不会只走至阴无极或者至阳无极的路子。

并且,融合了长生与太玄两大宝典的道家玄功,也给他指明了路向。

至少,在如何打造道家元神方面,他已经没有了疑惑!

天人之路,就在眼前。

“剩下的……便只有破碎虚空之秘了啊!”

对于那些黄系中转走一道的破碎强者,最后到底会有着怎样的表现,方明一直颇有些兴趣。

……

贞观元年,三月初五。

登基开元,称帝建制之后,方明并没有浪费多少功夫。

一直默默积蓄粮草,整顿兵卒。

等到宋师道带着南方援军赶到之时,当即留下太子镇守洛阳,自己则带人直扑潼关!

自古潼关天下险!

潼关位于渭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水经注》有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为关中的东大门,居晋、陕、豫三省要冲,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所以成为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出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关防要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

更重要的是,此地与汉中一西一东,将关中彻底锁死。

若是再拿下潼关,那李阀便被彻底关在秦川之地,再也进入不了中原与巴蜀,只能向西域或者草原发展。

这对于李阀来说,这才是真正的生死危机之刻。

若说之前,纵使方明攻打洛阳,李渊都不能下定决心的话,那现在,一旦他威胁潼关,李渊迫于无奈,只能向突厥俯首称臣,甚至不惜献上太原也要借得胡人之力。

因为再不如此,恐怕只有覆亡一途。

“这次攻打关中,乃是一场大战,除了李阀之外,必然还会与突厥交手!”

方明骑着高头大马,望着绵延的军队,胸中却又泛起一股豪情,时至今日,没有任何组织与个人,能阻挡他混元天下的野心。

“陛下!”

这个时候,虚行之赶了过来,下马行礼:“潼关形势险要,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谷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只有中通狭窄小道通行……李阀布置重兵于此,我们若要拿下,恐怕需多费功夫……”

“哦?”

方明颇有意味地瞥了自己这个心腹一眼,自从他称帝之后,对方就变得更加恭谨,这才记得原著当中,虚行之在被寇仲坑了之后当即激流勇退,没有继续在官场拼搏,反而开了书院,教书育人,避开漩涡,最后得了善终,算是个明事理,知进退的人才,心里不由更是满意。

“陛下天兵,必能百战不殆,只是此次御驾亲征,潼关首战……”

虚行之委婉地劝诫道。

“爱卿所言有理,所以这第一战,朕准备用神火军上!”

方明微笑道。

“既然如此,那绝无问题,此役必能旗开得胜!”

虚行之斩钉截铁地道。

……

潼关之下。

宋军密密麻麻摆下阵势。

方明上前,见到城墙布置,不由就是一笑:“看来此守将也不算蠢,知道加固城墙布置,守城的是哪个?”

“潼关乃是李唐生死之地,自然不是外人,而是齐王李元吉!”

虚行之当即道。

“可惜……尽管布置众多,却没什么用啊!”

方明笑了笑:“这次,便让李渊这个儿子死在这里吧!”

挥挥手,传令兵鼓动腮帮,号角之声远远传递出去。

宋家大军分开,现出身着赤甲,以烈火为旗帜的神火军。

几个小队呼啸着,将一辆辆木车推到阵前,木车之上,乃是硕大无比的几根铁管,炮身黝黑,带着狰狞的色泽,乃是后世最常见的大将军炮路数。

当然,放到现在,无论是铸造所用的铁料,还是威力,都足以说得上大杀器了。

“神火炮……预备!”

虚行之亲自上前,指挥若定,校准目标。

当即就有炮兵将炮弹填入,又点燃火把。

“放!!!”

呲啦!

引信点燃,冒着青烟,飞快没入炮身当中。

轰!轰!轰!

恐怖的巨响当中,潼关之上骤然发生无匹的爆炸!

气流涌动,乱石飞掷,更有守军的鬼哭狼嚎!

此时的神火炮,不论威力、还是声势,都要超过石砲机不止一筹。

三军尽皆呆滞。

若非前面是神火军,熟悉火器之用,方明本身的大军又经历过之前‘天罚’‘天雷破城’的洗礼,恐怕当即就会大乱。

比起他们来,潼关城头便是一片混乱,几个巨大的坑洞浮现出来,边缘一片漆黑,士卒纷纷呐喊哭叫。

这几门火炮,居然将潼关都生生凿开了几个缺口!

并且,带来的惊吓效应,似乎比本身威力还要巨大!

“陛下威武,有此神器,乃天助之!”

虚行之脑袋活跃,当即就向着方明跪了下来,命传令兵四处散播此语。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三军之中,先是呆滞片刻,旋即欢声雷动。

“神火炮再发!准备攻城!”

见士气大是可用,方明当即将攻城命令发布了下去。

“只是,此炮一出……未来的战争形式,必然要大变了啊!”

看着神火炮不断咆哮,将潼关坚城一点点摧毁,方明却是目光游离,想到了其它方面。

火药武器乃是他为南人量身打造,与胡人争夺气运的利器。

可惜,缺点也有,便是容易被模仿!

虽然一些精密、高级的技术都被工部牢牢掌握,但大唐世界本来就有火药,又有鲁妙子这种等级的能工巧匠,花费些心思模仿,不说威力一模一样,七八成却是颇有把握。

并且,虽然已经将防卫加到了极限,但若是被祝玉妍、石之轩那样的高手盯上,方明建立的安保体系能否起作用,也是非常值得疑虑之事。

他对自己那帮手下,能不断抵挡慈航静斋与阴癸派层出不穷的美女间谍,也实在是没有多少信心。

正是因为有着这些认知,他才将神火军当作压轴,只在攻打洛阳受挫时稍试锋芒。

就是要一出手便震惊天下,最好直接统一,以国家力量占据绝对优势,那时再有私人仿制也翻不起浪来了。

“因此……所有手段都不必遮掩了,直接拿出来,以最快速度灭掉李阀!”

方明眸子冷冽。

而神火炮连轰之下,潼关几乎溃不成军。

宋家兵卒却是士气大振,嘶吼着冲上,仿佛潮水般一浪接着一浪,慢慢将这个关中要隘吞噬。

宋邦等宋家家将,以及招揽来的一干高手当即虎扑出去,展开轻功跃上城楼,寻找着最为珍贵的战利品。

等到日落之时,残阳如血,整个战局也已经彻底稳定下来。

“启禀陛下!”

虚行之顾不得擦去脸上的黑灰,在方明御驾前跪下叩首:“潼关守将反水,李元吉被困府内,被我们大军围攻,奋力突围,身披二十余创,被乱箭射杀,随行五十七名精兵,无一活口!”

“时来运转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啊……”

方明听到这个,却是怔了下,旋即叹息一声。

时至今日,连关中世家都开始不看好李阀了么?

当然,今日之局面,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他造成的。

此时李世民损兵折将,洛阳、潼关接连而下,关中崩溃,就在眼前。

可以说,若不是李渊还有突厥这条大腿好抱的话,恐怕整个天下都要望风而降了!

第五百七十二章破之

“传旨!投诚者连升三级,调入后方,宋邦领兵,坐镇潼关!朕要亲自带三十万大军,直扑长安!”

方明立即下了命令。

虽然此时汉中、潼关既下,关中已成锁龙之局,若是大军坐镇潼关不动,再派出使者招降,整个关中世家必然震动无比,李阀统治摇摇欲坠,但方明稍微想了一想,却还是放弃了这个诱人的决策。

因为李渊在此绝境之下必然全面倒向突厥。

颉利可汗数十万狼军南下,若是再得了长安,那北地肯定要被胡人铁骑狠狠洗劫一遍。

方明既然已经将北方当作自己的地盘,那损失自然是越少越好了。

“咦?那守将,似乎出自胡人世家,圣上为何不直接杀了?”

寇仲不知为何,没有冲杀上前,反而随侍在方明身边,闻言立即故作惊讶道。

“少帅莫非是在消遣朕么?”

方明却是一笑:“自古杀降者,又有几个好下场的?”

“那为何圣上的道,却是‘胡无人、汉道昌’?这注定要北地血流成河之策?”

寇仲目光直视方明。

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姿态,还有大不敬的味道,令方明身边的亲卫都是心里大怒,虎目直视,只等方明一声令下,便上前将寇仲拿下,治以大不敬之罪。

‘嗯!这才是寇仲……只不过……’

方明看着愤怒几乎要按捺不住的寇仲,心里却是一动,知道与少帅军的亲密同盟关系,已经落到了冰点。

‘这丝几乎微不可查的杀机,是向我而来的?’

他心里哑然失笑:‘转变如此巨大,就不知道被兄弟与女人灌了多少迷魂汤了……’

只是暗地里如此想,脸上当然不会表达出来,反而带着一丝苦笑:“若是宋某的政策乃是杀尽胡人,那也未免损失太大了点……”

他指了指神火军:“自孤神火军一出,战争便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另外一个层面,在粮食与其它条件对等的情况下,此时两方所比拼的,不过人口基数而已!少帅可知,朕的神火军需要训练多久?”

寇仲皱了皱眉头:“最起码要一年吧!”

这还是他大大高估了,否则,按照少帅军的标准,真正的精兵,没有数年苦练,顿顿吃肉,是绝对培养不出来的。

“哈哈……错了!”

方明大笑:“朕的神火军,最短不过三月,最长半年,便可直接成军!并且……火器等铸造生产线经过改进,成本也是一降再降……少帅可知道这代表了什么?”

寇仲倒吸冷气,额头汗珠淋漓,却是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了。

他自然知道,此时南方大多是汉人,而北方虽胡汉杂居,但汉人的数量,自经过五胡乱华之后,却还是如野草一般,顽强地生长起来,不断增加。

如果说,胡人是百万级别的话,那汉人便是千万级别的!

若是将战争变成单纯的人口死亡竞赛,最后输的一定不会是宋缺!

而此人如此说,便是之前就有过这样的想法!

寇仲从来没有比此时更理解宋缺‘舍我之外,再无他物’的道!

因为已经舍我之外,再无他物,视天地万物为刍狗,自然便从超然角度出发,只从本性思考,不会考虑其它死伤问题。

“当然……虽然朕一意振兴汉统,但将胡人杀尽,也是极不现实的!”

方明给寇仲交了底:“朕一统天下之后,敢起兵对抗的胡人氏族,自然杀尽男丁,女子全部发配为奴……顽固不化的,却是尽数贬为奴婢……投诚的,区别对待,三代分化,再给入籍!”

“一个封闭的民族与文化,都是可悲的,我汉文化只有不断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汲取外来精华,才能不断进步!”

寇仲听了,却是皱眉:“这与慈航静斋提出的胡汉融合观点,又有何区别?”

“自然不同!自古入华夏者为华夏!”

方明道:“朕非绝对之人,若是有着汉人血统的胡人,以说汉语,用汉字为荣,尽忘本族风俗,三代之后,便可同化为汉民,绝不歧视!”

未来他的胡人对手必然很多。

若是打败之后,一个个屠杀过去,不仅消耗甚大,而且还非常浪费。

精兵自然杀尽,但普通胡人平民、壮丁之类,还是发挥余热,尽数为奴比较划算。

有这一大批免费劳力,很多国家级别的工程,便可立马启动了。

又可以提拔一些胡人为管理阶层,分化起来,再以不同的待遇,吸引这帮人汉化。

久而久之,倔强顽固的,在苦力活中自然做到死。

而学习汉话、汉文,积极向朝廷靠拢的,便可以给条出路,当作榜样。

等到形成以说汉话、写汉字、嫁汉民、娶汉女为荣风俗的时候,可以考据出汉人血统的胡人便可以给入籍了,彻底给予平等的公民待遇。

虽然,一代人做不到,但下一代,下下一代,却是非常有可能。

如此一来,才是以汉民,汉文化为主体,将胡人吞下。

“之前北方融合,乃是胡人为主,汉人为辅,门阀政治当中,若无胡人血统,绝对无法上位!”

方明笑了笑,原本的关中李阀、还有王世充、梁师都,乃至独孤、宇文二阀等北方枭雄,又有哪个不与胡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纯种汉人要想出头,何其难也!

这便是汉民渐渐被胡人同化!并且还以胡人为主,从汉民身上获得滋养。

“朕却是要一改胡为贵的局面,从此以后,无论南北,汉民第一,胡人若想上位,必须不断清除自身外族烙印!主动融入我们中来!”

这却是以汉人为主体,用强者的姿态,消化吸收胡人的力量。

一个是被别人吃,一个是去吃别人,这便是最大的区别!

方明深深瞥了寇仲一眼:“朕随后便要直扑长安,若胡人敢反抗,必杀戮甚惨,少帅悲天悯人,还请为我守卫潼关,如何?”

寇仲一瞬间毛骨悚然。

知道自己态度的转变,终于令天刀都生出疑虑。

而把守潼关,看似责任重大,但宋缺既放了一个宋邦在此,自然不会留给寇仲太多权力,便是有变,凭借着宋邦与一干宋家军的实力,也足以令寇仲投鼠忌器。

此时的宋缺,得了宋师道援军之后,不需与少帅军、江淮将联合,也照样可出兵三十万。

“既然是圣上的意思,那小子便遵旨啦!”

寇仲拱了拱手,行礼退下,感觉自己的一颗心,却是似调入冰窟,幽寒彻骨。

……

“陵少啊……你可知,宋缺居然让我守潼关!”

寇仲回到少帅军,第一时间就找到了徐子陵:“也不知道他是信任我,还是忌惮我!”

“让你守潼关?难道他就不怕你跟长安里应外合,再加上突厥骑兵,将他困杀在关中的可能么?”

徐子陵却是皱着眉头道。

“因为宋缺对自家军队信心很足,特别是那神火军……他奶奶个熊,我根本想不到,还有什么城池能在他们的攻击下撑过三日!”

寇仲却是苦笑:“并且……难道你忘了杨公宝库?”

徐子陵虎躯一震:“娘曾经告诉我们,宝藏埋在长安……而杨素建立此宝藏,又是为起事所用,难道宝藏内有着密道,可以贯通长安内外?但宋缺……他是否知晓,才如此不惜一切地直扑长安?”

“这可能实在非常大!”

寇仲摇摇头:“宋家虽然富甲天下,但财力还是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料,绝对不是正当经营得来的,因此,我确定他掌握杨公宝库的秘密,把握起码有着六成!”

“这亦是一个不幸的消息!”

徐子陵道:“不要忘了,他还有一个汉中!纵使攻打长安不利,又有我们反水,他照样可以从汉中入蜀!”

“是啊……因此现在我根本想不到任何办法!”

寇仲道:“或许……只能像陵少你上次想的那样了!”

“那亦是最坏之打算!”

徐子陵说出的话,却令寇仲惊讶叫道:“陵少你之前不还是主张如此的么?怎么观点又一下变了!”

“这自然是因为,宋缺变得更加可怕了!”

徐子陵脸上浮现出追忆之色:“仲少你是否还记得我们当初与他初见的时候,那时候的宋缺,浑身气息仿佛一个黑洞,深邃而恐怖!但现在……你感到了什么……”

被他这么一提醒,寇仲的脸色也是变了:“除了俊俏到不像人的脸蛋与浑身的王者之气外,他给我的感觉就好像一个普通人!甚至还令我大生亲切与尊敬之感,他奶奶的,难道我也受了影响?”

“恐怕只有这个解释!”

徐子陵道:“此人的武功,已经进入了返璞归真的至境,而对于此人的习惯,你又了解多少……”

寇仲脸色呆滞,不由回想到几次面见宋缺。

当时见了书房,便布置得极为简朴,完全不符合对方现在的身份,又透着一种不假外求的味道。

不仅是享用、甚至,在女色方面,这个天刀也非常克制,与长安李渊那个老色鬼完全形成了两个对比。

无欲则刚!找上这样一个敌人,非但不智,而且不幸!

第五百七十三章望长安(5100补)

关中平原之上,浩浩汤汤的大军逶迤前行。

方明纵马疾驰,只见平原上田亩连绵,并且,还大多是上好的熟田,土壤肥沃,不由就是一叹:“秦川之业,帝王之基,古人诚不欺我也!”

此时的关中之地,还不是他前世印象中那个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

相反,草木葱茏,入目之处,满是喜人的绿色,目之所及,竟无尽处。

在水土还未流失之前,此时的关中平原,当真是沃野千里,不论人口、政治、还是经济、农业,都是当之无愧的汉人中心。

这次他留下少帅军、宋邦留守潼关,自己则带着三十万大军,直扑长安!

其实也是没得选择。

若不抓紧机会,李渊必向突厥投降,整个北方一片糜烂。

而方明唯一能做的,便是在突厥大军南下之前,打下长安,如此才能最大保持住中原的气数,再与胡人争锋。

“不过……”

方明的脸色有些肃穆:“我现在只有二十万府兵、五万禁军,五万神火军,总体实力并不算特别雄厚……若是攻打长安之时,久战不下,再被突厥大军击之,顺带少帅军并江淮军反水,那真是大业一朝倾覆都有可能……”

正因为如此,虽然明知道若与少帅联军、或许可以将兵员爆到四十万,方明也是让寇仲两个留守潼关。

此战危险,实在容不得他丝毫的侥幸。

而在少了少帅军这个不确定的因素之后,他自信世界上已经没有任何军队能击败自己。

“这也是个机会!”

方明的眸子幽幽,露出冷色:“留下余地,给双龙最后的选择,若等到我攻下长安之后,寇仲还不解散少帅军,归隐田园,那只有死路一条。”

此时他拥兵三十万,东征西讨,战无不胜,又强行攻下洛阳与潼关,更传闻有着天命在身,潼关与洛阳都是被天罚击倒,形成传闻,倒也很有迷惑性。

一路关中郡县,纷纷不战而降。

十日,长安城已然在望。

《史记》有云:“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为固,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宛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