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到底是什么-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译文】孔子说:“中上等天赋的人,可以同他研究高深的学问;中下等天赋的人,不可以同他讨论高深的学问。”

【原文】樊迟问智,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智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译文】樊迟问智,孔子说:“做事顺应民心,敬重鬼神但要远离鬼神,就算明智了。”又问仁,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就算仁了。”

【原文】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孔子说:“智者喜欢水,仁者喜欢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原文】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译文】孔子说:“齐国的制度经过改革,就能达到鲁国的水平;鲁国的制度经过改革,就能走上正道。”

【原文】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译文】孔子说:“觚不像觚的样子,这还能叫觚吗!这还能叫觚吗!”

【原文】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译文】宰我问:“作为一个仁者,如果有人告诉(骗)他:‘井里有仁义道德’,他会跳下去追求吗?”孔子说:“怎么能这样?君子可以去追求仁而抛弃一切,却不可陷进去;当面来欺骗可以,愿意接受这个欺骗,这是仁慈。但如果糊涂、将就,自己根本不知道,这是不可以的。”

【评论】他在这里说一个君子之人“可逝也”,可以放弃自己的终身,但“不可陷也”,绝不受人家的包围、困扰,落入陷阱之中。比如说抛弃了一切,甚至抛弃了这个社会环境,抛弃了一生的功名富贵,绝不受困扰。如果说没办法,受了环境的困扰,陷进去了,在无可奈何下而拿了功名富贵,然后自说清高,那对不住,这是没有骨气,不是君子。有骨气的作法是自我牺牲,不受困扰。“可欺也,不可罔也。”当面来欺骗可以,愿意接受这个欺骗,这是仁慈。但如果糊涂、将就,自己根本不知道,这是不可以的。

从下一段就可看出怎样做才“不罔”。

【原文】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叛矣夫!”

【译文】孔子说:“君子要博学于各种知识,以礼来约束自己,这样就不会离经叛道了!”

【原文】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誓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译文】孔子见了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子路不高兴。夫子发誓说:“若我有不合礼的地方,上天都会厌弃我!上天都会厌弃我!”

【原文】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乎!民鲜久矣。”

【译文】孔子说:“中庸(恰到好处)作为道德标准,可算至高无上了!百姓缺少它很久了。”

【原文】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文】子贡说:“如有人能让百姓都得到实惠,又能扶贫济困,怎样?可算仁人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必定是圣人!尧舜都做不到!所谓仁人,只要能做到自己想成功时先帮别人成功,自己想得到时先帮别人得到,就可以了。推己及人,可算实行仁的方法。”

第二章第七节

 述而篇第七

【原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译文】孔子说:“阐述而不创作,相信先人而又爱好古代典籍,我可以自比于商朝时的老彭了。”

【评论】阐述先人被历史反复验证正确的学问道理(不随时间和朝代变化而变化的学问道理)。而当时新创作的学问由于还未被长时间跨度所验证,可信度就不高。由此可看到孔老夫子所推崇的学问历经2500年,并未随着科技的发展而被淘汰。

【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做学问不感到厌烦;传授知识时,不感到疲倦,对我来说没什么困难啊?”

【原文】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孔子说:“对品德不进行修养,对所知道的学问不进行宣讲,听到“义”的举动不能跟着做,有了错误不能及时改正,这就是我所担忧的。”

【原文】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译文】孔子在家闲居时,衣冠整洁,悠闲自在。

【原文】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译文】孔子说:“我衰老得多严重啊!很久没再梦见周公了。”

【背景资料】大家都知道,在孔子以前,凡提到中国文化,必提到周公,因为自周朝建国以来的人文文化,都由周公一手整理而付诸实行。等于我们后世,一提到中国文化,便提到孔孟。如果解释为他晚上睡不安稳,经常作梦,那是精神有问题,就不会“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而是“苦苦如也!”精神好,身体健康当然不作梦,孔子的身体是健康的,所以这句话是形容和感叹之词,意思是说现在的时代,乱成这个样子,实在无法再挑起这副担子。

【原文】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译文】孔子说:“立志于“道”,在“德”的境界中,根据“仁”的标准,游刃有余的处理各项事务。”

【评论】孔子所推崇的做人、做事、作秀的总原则。

【原文】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译文】孔子说:“只要是十五岁以上能自己束发修饰的人,我从来没有不想教悔的。”

【原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不到苦思冥想还得不到答案时,不去启发他;不到欲说却表达不出时,不去引导他。不能举一反三的话,学识又有什么意义呢。”

【原文】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译文】有戴孝人在旁时,孔子从未吃饱过。

【原文】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译文】当天哭过,孔子一天就不再唱歌了。

【评论】这是讲孔子对于养生送死的礼非常重视。他去了丧家,吃饭从来没有吃饱过;在这一天哭过了,心里头难过,绝对不唱歌的。这很简单,不但孔子,我们也一样。

【原文】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译文】孔子对颜渊说:“受重用时,就展露才华;不受重用时,就韬光养晦。只有我和你能做到!”子路说:“您带兵作战时,让谁辅助?”孔子说:“徒手斗猛虎、赤脚过深河,至死不悔的人,我不需要。我需要的是那种小心行事、以智谋取胜的人。”

【原文】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则从吾所好。”

【译文】孔子说:“如财富能靠求拜而来的话,哪怕是赶车的活,我也干;如不能,则随我所好(来做事)。”

【原文】子之所慎:斋、战、疾。

【译文】孔子慎重的事:斋戒、战争、疾病。

【原文】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孔子在齐国听《韶乐》,三个月不知肉味(食不知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原文】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译文】冉有说:“老师是不是对卫国的君王位置有打算啊?”子贡说:“哦,我去问问。”子贡进去后,问:“伯夷、叔齐是那种人?”答:“古代贤人啊。”问:“他们后悔吗?”答:“求仁而得仁,后悔什么?”子贡出来说:“老师并没有此打算。”

【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也在其中了!缺少仁义的富贵,对我来说,就象天上的浮云。”

【原文】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译文】孔子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五十岁学《周易》,就可以无大错了。”

【原文】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译文】孔子有时讲官话:读《诗经》、读《尚书》、举行典礼时,都用官话。

【原文】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学习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不知道快要变老了等等?”

【原文】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孔子说:“我不是天生就有学问的,只是个喜欢读书、勤奋敏捷地追求学问的人。”

【原文】子不语:怪、力、乱、神。

【译文】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变乱、鬼神。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人走路人中,必有可当我老师的人。选择比我强的人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比我差的人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

【评论】只有当自己的学问到了一定程度以后,才能分辨出善者和非善者,才能谦虚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否则,心有余而力不足。

【原文】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译文】孔子说:“老天赋予我高尚的品德,桓魋追杀我又能把我怎样?”

【原文】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你们以为我教学有保留吗?我没有保留,我没什么不是同你们一起做的,孔丘就是这样的人。”

【原文】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原文】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无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译文】孔子说:“圣人,我看不到啊;能看到君子,也就可以了。善人,我看不到啊;能看到有恒心的人,也就可以了。没有却装作有、空虚却装作充实、贫穷却装作富裕,打肿脸充胖子的人,这样的人是很难保持有恒心的!”

【评论】由此看出孔子非常务实。先制定出理想目标,在没人达到目标时也不要丧失信心。就像考试目标是100分,达到80分也行了。是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者。

【原文】子钓而不纲、弋而不射宿。

【译文】孔子只钓鱼而不撒网、只射飞鸟而不射睡鸟。

【原文】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译文】孔子说:“大概有一种自己不知道但却能凭空创作的人,我不是这样的。多听,向善者学习;多看,然后才能见到问题的所在(个案),然后才能意识到这类问题的所在(举一反三,才能知道共性的东西)。”

【原文】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译文】互乡那里的人不容易讲道理,该地的一个少年却得到了孔子的接见,学生们都很疑惑。孔子说:“肯定他的进步,不等于认可他过去的错误,何必纠着别人的辫子不放呢?人家改好了,要肯定他有进步,过去的就不要老提了。”

【评论】互乡的道德规范可能与其他地方的不一样。因此在其他地方认为“对的”在那并不认可,发生“鸡”与“鸭”讲的事,双方都听不懂对方的理论。就像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一样,不存在绝对的标准,各方都会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做,而另一方看待同一件事用其标准判断就可能是错的。

【原文】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孔子说:“仁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仁,仁就来了。”

【原文】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娶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译文】陈司败问:“昭公知礼吗?”孔子说:“知礼。”孔子走后,陈司败对巫马期说:“我听说君子不袒护人,君子也袒护人吗?昭公娶了一个吴国人做夫人,也姓姬,他却将她改名换姓,叫她吴孟子。他也知礼,谁不知礼?”巫马期把这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真幸运,一有错,就必定有人知道。”

【评论】孔子对于知礼不知礼,心里明白得很。但别人问到自己国家的国君时,他绝不会批评自己国君的不对。所以当然要说鲁昭公知礼,绝不能说不知礼。你们外国人讲他不对是你们的自由。而且既然你们外国人懂了,何必再问我?你问我,我当然这样答的。所以这也是孔子的高明,同时也是外交上的礼貌。

【原文】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译文】孔子和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别人唱得好,就必定要他再唱,然后照他的歌,依他的音乐曲调,另外再作一首。

【原文】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译文】孔子说:“在文方面,我可能和别人差不多吧;在品德修养方面,我却还未有很大的心得。”

【原文】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之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译文】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人和仁人,我岂敢当?不过,永不满足地提高修养,不厌其烦地教育学生。则可以这么说。”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做不到的啊。”

【原文】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

【译文】孔子生重病,子路祈祷。孔子说:“有这回事吗?有用吗?”子路答:“有用。我祈祷天神地神保佑您平安。”孔子说:“要是这样,我早就祈祷了。”

【原文】子曰:“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

【译文】孔子说:“奢侈就会骄狂,节俭才会稳固,与其骄狂,宁可稳固。”

【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总是胸怀宽广,小人总是忧愁悲伤。”

【评论】君子站得高,看得远,不会被眼前的不顺所难倒。

小人站不高,看不远,一点小事对他来讲就是大事了,为此忧愁不止。

这个世界上任何时间都是小烦恼的数量要远大于大烦恼的数量,因此为小事而烦恼的时间要长的多。

另外,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是小人,只有当他通过不断的学习成长为君子(冰山)后,才会发现他以前或现在不如他的人是处在小人阶段(浮萍、小船阶段)。

【原文】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译文】孔子温和而又严厉,威严而不粗暴,庄重而又安详。

第二章第八节

 泰伯篇第八

【原文】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译文】孔子说:“泰伯(周文王的哥哥)的品德高尚极了!三次让出王位,百姓无法用语言来称赞他。”

【原文】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译文】孔子说:“恭敬而无礼则辛劳,谨慎而无礼则胆怯,勇猛而无礼则闯祸,直率而无礼则尖刻刺人。君子全心全意对待亲人,则百姓就会致力于仁爱;传统观念不要放弃,则百姓就会不偷巧,社会风气就稳了。”

【评论】世界上有天生恭、慎、勇、直的四类人,那么他们要不要后天的学习呢?孔子告诉我们先天的坯子再好,不懂礼,也不会成为君子。

【原文】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译文】曾子得了重病,将弟子召集起来,说:“把我的脚放放正,把我的手放放正。《诗经》上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现在,我知道我可以避免犯错了!小子。”

【背景资料】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名曾参。著有《大学》这本书,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大学》是四书中的一部书,和中庸一样。

因为他的病严重到快要死了。连自己的手脚在哪里,都不知道,自己不能指挥了。只有叫学生们,替他把手脚摆摆好。他这时快要断气了,只有用头脑ZEI8。电子书。等学生们替他把手脚放端正了,然后他引用《诗经。小雅。小旻篇》的句子:“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意思是作人作一辈子,常常提心吊胆,尤其是注重道德修养的人更难。

【评论】“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我读了三遍以上,才慢慢的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作为一个大冰山,正是因为全面的掌握了做人的根本,才知道能违背这个根本的地方太多了,能违背这个根本也太容易了。要坚守这个根本,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在待人(与他相处的所有接触的人的终端)处事中牢记这就话,在家里如此,在单位如此,对待老师如此,对待学生也如此。到临死了才把心放下。但临终前还不忘再交代弟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